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电话 |
申请号 | CN96104986.3 | 申请日期 | 1996-04-1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81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久保洋;小林英克;户村昌志 |
代理机构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维 |
摘要
本发明所提内容包括以下部分:机壳(35);位于机壳正面,具有透光性,且背面配有按键组(32a)的操作部分;设置在机壳内部并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的电路基板(41);呈片状且正面可发光的片状发光体,其上设有与凸台保持位置对准的开口(66)以及与电路基板保持电性连接的端子(68,69)。片状发光体位于操作部分背面并介于电路基板与机壳之间,其中,端子与电路基板保持电性连接,各个开口则分别与各凸台相对。片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可从按键背面射入每个按键。
1.一种电话,包括:
机壳;
位于所述机壳正面,具有透光性,并且其上设置有多个按键 的操作部分,其中的每个按键在其背面包括用来按压接触部件的 凸台;
设置在所述机壳正面的液晶显示器部件;
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电路基板,其上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 路;以及
具有片状结构的片状发光体,其具有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 件的二侧面的垂立部分和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的端子,所述片 状发光体在其正面可发光,并且在其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 所述二侧面的所述垂立部分的表面也发光;
所述片状发光体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分的背面,并且介于所述 电路基板与所述机壳之间,其中,所述垂立部分面对所述液晶显 示器部件的所述二侧面,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所述 各个开口与所述各凸台分别相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是在每个按键的背面入射的;以 及
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所述二侧面的所述片状发光体的 所述垂立部分的所述表面发出的光是从所述二侧面入射到所述液 晶显示器部件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总 体地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一个金属片,该金属片具有电屏蔽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位于所述开口内的拱形触头。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发光体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金属片,且该金属片具 有电屏蔽功能;而且
所述片状发光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内的拱形触头。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总 体上包括一柔性印制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一个悬臂,该悬臂的一伸出端设有接电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一个开口,从这个开口处可以暴露出所述片状发光体的接电端 子。
8.一种设备,包括:
一具有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的机壳;
一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包括:位于所述机壳的正面部分的 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位于其正面部分的多个按键,每个按键可 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第一按键有一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 其具有从按键的背面部分到按键正面部分的透光性;电路基板, 该电路基板包括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和对应于多个按键的多个端 子;以及临近多个按键背面部分的片状发光体;所述片状发光体 具有对应于多个按键的多个开口,其中,当按键位于“开”的位 置时,各个按键的凸台分别通过各自的开口以选择地接触多个端 子中的一个端子,否则,片状发光体位于每个按键之下;
其中,启动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并且多个按键的每一个处于 第一或第二位置时,整个片状发光体发光,该光照射在多个按键 所有的按键的背面部分,并从所有按键的背面部分漫射到其正面 部分,以一致地照射每一按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发光体包括对应于多个按键的多个开口,而且在所 述多个开口的每一个上设置拱形触头。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整 体地包括一柔性印制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一个悬臂,该悬臂的一伸出端设有接电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一个开口,从这个开口处可以将电路基板的多个端子的一个暴 露到多个按键的一个。
13.一种设备,包括:
一具有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的机壳;
一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包括:位于所述机壳的正面部分的 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位于其正面部分的液晶显示器部件,该液 晶显示器部件包括正面部分、背面部分和侧面;电路基板,该电 路基板包括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以及临近液晶显示器部件侧面 的片状发光体;
其中,所述片状发光体具有对应于多个按键的多个开口,其 中,当按键位于“开”的位置时,各个按键的凸台分别通过各自 的开口以选择地接触多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否则,片状发光体 位于每个按键之下;
其中,启动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时,整个片状发光体发光, 该光照射在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侧面部分,并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 侧面漫射到其正面部分,以一致地照射每一按键。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操作部分还包括:
位于其正面部分的多个按键,每个按键具有一正面部分和背 面部分,它可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并具有从按键的背面部 分到按键正面部分的透光性;
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包括对应于多个按键的多个端子;
其中,当启动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并且多个按键的每一个 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整个片状发光体发光,该光照射到 多个按键的背面部分,并从其背面部分散射到多个按键的正面部 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发光体包括对应于多个按键的多个开口,而且在所 述多个开口的每一个上设置拱形触头。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 整体地包括一柔性印制基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 包括一个悬臂,该悬臂的一伸出端设有接电端子。
18.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 包括一个开口,从这个开口处可以将电路基板的多个端子的一个 暴露到多个按键的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中,所述操作部分还包括暴露 于机壳正面部分的液晶显示器部件,和
其中,光照射到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侧面,并且从液晶显 示器部件的侧面漫射到其正面部分之外。
20.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整 体地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一个金属片,该金属片具有电屏蔽功能。
21.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发光体 整体地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一个金属片,该金属片具有电屏蔽功 能。
22.一种电话,包括:
机壳;
暴露于所述机壳的正面的液晶显示器部件,
片状发光体,它具有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二侧面的垂 立部分,所述片状发光体照射到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所述 二侧面的所述垂立部分的表面上,
其中,从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所述二侧面的所述片状 发光体的所述垂直部分的所述表面发出的光从所述二侧面照射到 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
本发明涉及电话,尤其涉及便携式电话。\n出于夜间使用的考虑,便携式电话含有从电话内部对键盘上 的每个按键进行照明的装置。为改善便携式电话的外观质量,照 明装置最好能使各个按键呈现出均匀的亮度。\n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6-61931号公开了一种手持电话,其目 的是为了有效地照亮开关部件和液晶显示器部件。该手持电话包 括上机壳22,按键片30,柔性印刷电路板70,光导面板66、光 源54和液晶显示单元。\n图1是采用现有照明技术的电话实例。便携式电话10是有如 下结构:话机本体组件11和键盘12被容纳在由后壳体组件13和 前壳体组件14构成的壳体组件15内部。\n话机本体组件11含有多个位于相邻按键触点16之间的LED (发光二极管)17。夜间使用时按下某一照明按钮,发光二极管 17就会发光,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由发光二极管17发出的光将 在由硅橡胶制成的键盘12中传播和散射。这样,所有按键19-1, 19-2,19-3都从内部被照明。\n从图2可以看出,出自发光二极管17的光线是各按键的侧边 趋近其顶部的。这样,按键顶部靠近相应发光二极管17的部分就 显得更亮一些。例如,在图2中,区段20比较亮而区段21比较 暗。对按键19-2来说,如图2中的亮度曲线X所示,中段最暗。 对按键19-1来说,左侧区段较暗。对按键19-3来说,右侧区 段较暗。这样,每个按键呈现不均匀的亮度,从而无法获得满意 的外观质量。\n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使电话中存在的所述问题得到解决。\n一种电话,包括:\n机壳;\n位于所述机壳正面,具有透光性,并且其上设置有多个按键 的操作部分,其中的每个按键在其背面包括用来按压接触部件的 凸台;\n设置在所述机壳正面的液晶显示器部件;\n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电路基板,其上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 路;以及\n具有片状结构的片状发光体,其具有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 件的二侧面的垂立部分和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的端子,所述片 状发光体在其正面可发光,并且在其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 所述二侧面的所述垂立部分的表面边发光;\n所述片状发光体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分的背面,并且介于所述 电路基板与所述机壳之间,其中,所述垂立部分面对所述液晶显 示器部件的所述二侧面,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所述 各个开口与所述各凸台分别相对;\n其特征在于,\n所述片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是在每个按键的背面入射的;以 及\n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所述二侧面的所述片状发光体的 所述重要部分的所述表面发出的光是从所述二侧面入射到所述液 晶显示器部件的。\n一种设备,包括:\n一具有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的机壳;\n一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包括:位于所述机壳的正面部分的 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位于其正面部分的多个按键,每个按键可 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第一按键有一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 其具有从按键的背面部分到按键正面部分的透光性;电路基板, 该电路基板包括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和对应于多个按键的多个端 子;以及临近多个按键背面部分的片状发光体;所述片状发光体 具有对应于多个按键的多个开口,其中,当按键位于“开”的位 置时,各个按键的凸台分别通过各自的开口以选择地接触多个端 子中的一个端子,否则,片状发光体位于每个按键之下;\n其中,启动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并且多个按键的每一个处于 第一或第二位置时,整个片状发光体发光,该光照射在多个按键 所有的按键的背面部分,并从所有按键的背面部分漫射到其正面 部分,以一致地照射每一按键。\n一种设备,包括:\n一具有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的机壳;\n一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包括:位于所述机壳的正面部分的 正面部分和背面部分;位于其正面部分的液晶显示器部件,该液 晶显示器部件包括正面部分、背面部分和侧面;电路基板,该电 路基板包括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以及临近液晶显示器部件侧面 的片状发光体;\n其中,所述片状发光体具有对应于多个按键的多个开口,其 中,当按键位于“开”的位置时,各个按键的凸台分别通过各自 的开口以选择地接触多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否则,片状发光体 位于每个按键之下;\n其中,启动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时,整个片状发光体发光, 该光照射在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侧面部分,并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 侧面漫射到其正面部分,以一致地照射每一按键。\n一种电话,包括:\n机壳;\n暴露于所述机壳的正面的液晶显示器部件,\n片状发光体,它具有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二侧面的垂 直部分,所述片状发光体照射到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所述 二侧面的所述垂立部分的表面上,\n其中,从面对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所述二侧面的所述片状 发光体的所述垂立部分的所述表面发出的光从所述二侧面照射到 所述液晶显示器部件。\n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形相比,有可能使每个按键部能在 其整个正面获得匀匀的照明亮度。这样的话,电话机在夜间使用 时的外观质量就得到了改善。\n此外,片状发光体的开口可以允许按键的凸台通过,因此片 状发光体的设置不会妨碍操作按键的方便程度。\n因此,与所述方案相类似的优点在此也存在。此外,由于出 自片状发光体垂立部分表面(该表面面向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两个 侧面),并射入液晶显示器部件两个侧面的光线是均匀地在整个 侧面上入射的,所以,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形相比,液晶显示器部 件可以呈现出均匀的亮度。这样,电话机在夜间使用时的外观质 量就得到了改善。此外,对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这种照明方法来 说,由于片状发光体被设置在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侧面而不是背面, 因此无需增加液晶显示器部件的厚度。\n在所述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设置在其背面上的一层 金属片配件,该金属片具有电屏蔽功能。由于片状发光体中的金 属片起着屏蔽元件的作用,所以无需另设屏蔽元件。\n在所述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设置在其开口处的拱形 触头。由于片状发光体也起着按键接触面板的作用,所以无需另 设按键接触面板。\n在所述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金属片, 该金属片具有电屏蔽功能;且\n片状发光体还可包括设置在其开口处的拱形触头。\n由于片状发光体中的金属片起着屏蔽元件的作用,所以无需 另设屏蔽元件。另外,由于片状发光体也起着按键接触面板的作 用,所以也无需另设按键接触面板。\n在所述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一个柔性印制基板配件。 这样就可形成一个插有许多电子元件的柔性印制板组件。\n在所述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一个悬臂,该悬臂的一 伸出端设有接电端子。这样,借助于悬臂以及设在电话基板上的 连接体即可使片状发光体同电路基板实现电性连接。\n在所述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一个开口,从这个开口 可以显露出片状发光体的一个接电端子。这样即可设置一个用来 将接电端子经由开口压在电话基板上的揿压件,该揿压件可由橡 胶制成。因此,通过接电端子便可实现片状发光体与电路基板之 间的电性连接。\n在以下结合附图所做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优 点将得到更明确的介绍。\n图例简介\n图1是采用现有技术的电话机实例。\n图2是对图1所示电话按图中II-II线所做剖面的放大图, 该图也描述了按键的亮度变化。\n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的分解透视图。\n图4A、4B和4C分别是图3所示便携式电话外观形状的主视 图、侧视图和俯视图。\n图5是图3所示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部的分解透 视图。\n图6是对图4A所示便携式电话前半部按图中VI-VI线所做 剖面的放大图。\n图7是对图6所示视图的局部进一步放大的结果,该图描述 了按键的亮度变化。\n图8是对图4A所便携式电话前半部按图中VIII-VIII线所 做剖面的放大图,该图描述了液晶显示器组件的亮度变化。\n图9A和9B是片状发光体的正视及侧视图,该片状发光体设 置在图5所示话机本体组件内。\n图10是图9A和9B所示片状发光体的层状结构图。\n图11是一键盘背面的局部透视图,该键盘用于图3所示的便 携式电话中。\n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n图13是图12所示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的剖面放大图,该 图描述了液晶显示器组件的亮度变化。\n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n图15是对图14所示片状发光体的某一剖分部分所做的放大 透视图。\n图16是对图14所示便携式电话为描述其片状发光体与键盘 间装配关系而做的截面放大图。\n图1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n图18是图17所示片状发光体之某一剖分部分的放大透视图。\n图19是对图17所示便携式电话为描述其片状发光体与键盘 间装配关系而做的截面放大图。\n图2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n图21是图20所示片状发光体之某一剖分部分的放大透视图。\n图22是对图20所示便携式电话为描述其片状发光体与键盘 间装配关系而做的截面放大图。\n图2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n图24是图23所示片状发光体之某一剖分部分的放大透视图。\n图25是对图23所示便携式电话为描述其片状发光体与键盘 间装配关系而做的截面放大图。\n图26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n图27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n图28是对图27所示片状发光体沿XXVIII-XXVIII线所做的局 部剖面图。\n图29是对图27所示片状发光体结构(见图28)的某一变化型 沿XXVIII一XXVIII线所做的局部剖视图。\n图30A和30B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结构之第一 变化型的主视图及侧视图。\n图31A和31B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结构之第二 变化型的主视图及侧视图。\n图32是对采用图31A所示片状发光体的话机本体组件所做 的局部剖面放大图。\n优选实施例说明\n图3、4A、4B和4C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电话 30。便携式电话30具有如下结构:话机本体组件31和键盘32被 容纳在作为机壳的壳体组件35中,该壳体组件由后壳体组件33和 前壳体组件34组成。在便携式电话30壳体组件35的正面设有操 作部分36和液晶显示部分37,其中操作部分36上设有排成三列 的按键组32a。使用便携式电话30时需将电池38装在电话的背 面。\n如图5所示,话机本体组件31的结构以屏蔽壳40为基体。如 图5、6、7和8所示,在屏蔽壳40上依次叠加并安装有工作面印刷 电路板41,按键接触面板42,屏蔽板43和片状发光体44。屏蔽壳 40上还装有扬声器组件45。工作面印刷电路板上装有话筒46和蜂 鸣器47。此外,位于片状发光体44上侧的液晶显示器组件48也固 定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上。在安装图3所示键盘32时还应使 键盘能将片状发光体44罩住。按键接触面板42具有如下结构:多 个作为电性触点的拱形触头42b固定在基体42a上并排列成行,其 固定方法是采用双面胶带42c将拱形触头42b粘在基体42a上,如 图7所示。屏蔽板43上设有多个开口43a,它们分别与相应的拱形 触头42b对准。\n如图5所示,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的正面设有:多个排列成行 的接触端50,两个焊盘51,52,以及两排焊盘组53,54;同时在工作 面印刷电路板的背面还设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两个焊盘51, 52(作为电性端子)及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是为片状发光体44 设置的。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可提供交变电流。两排焊盘组53, 54为液晶显示器组件48服务。\n片状发光体44由EL(电致发光)灯制成。片状发光体44具有 图9A,9B和10所示的结构:其中后绝缘层60,后电极层61,介电 层62,荧光层63及透明前电极层64依次叠加。片状发光体比较 薄,例如,它可以是厚度为0.35mm的片状物体。由于厚度较小,片 状发光体44可以无所顾虑地被装入薄型便携式电话30中。片状发 光体44的面积相当于键盘32和液晶显示器组件48二者面积的 和。如图9A所示,片状发光体44的形状大致是由四条边44a,44b, 44c和44d围成的矩形。\n又如图9A所示,片状发光体44上还设有:多个开口66,条状 开口67,定位孔73,74,以及设置在边44a上的两个端子68,69。每 一个开口66都与相应的凸台32d保持位置对准,这些凸台在相应 按键32a背面的中心部位形成并对应着相应的拱形触头42b,如图 7所示。因此,如图7所示,每个开口66都提供了相应凸台32d与 相应拱形触头42b实现接触所需的空间。条形开口67的作用是使 液晶显示器组件48的橡胶连接块83嵌入其中,如图5所示。\n如图10所示,端子68从后电极层61中引出,端子69从前电 极层64中引出。两个端子68和69的位置分别对应于焊盘51和52 的位置。通过端子68和69,可以在后电极层61和透明前电极层64 之间供给交变电流。这样便在介电层62和荧光层63中形成电场。 荧光层63中的硫化物荧光物质(ZnS)由此被激发并发光。所发出 的光线通过透明的前电极层64输出。因此,除了开口66和条状开 口67部分以外,片状发光体44可从其整个正面70发出光线。\n如图5,6和7所示,安装片状发光体44时应使之能罩住屏蔽 板43。定位孔73和74用于定位。这样,开口66便可与开口43a和 拱形触头42b对准,而条状开口67也可与焊盘组53对准。端子68 与69分别焊接在焊盘51和52上。如图7所示,每个拱形触头42b 从对应的开口66中露出。而焊盘组53也从条状开口67中露出。另 一焊盘组54沿片状发光体的边44b排列。\n如图9A所示,片状发光体44具有面向键盘32的键盘接合部 分71和面向液晶显示器组件48的液晶显示器组件接合部分72。 键盘接合部分71位于条状开口67与边44a之间,其上设有开口 66。液晶显示器接合部分72位于条状开口67与边44b之间。\n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器组件48具有如下结构:液晶板80插 在后板81和框架部件82之间。液晶显示器组件48固定在工作面 印刷电路板41上。橡胶连接器83和84分别插在液晶板80与工作 面印刷电路板41间焊盘组53、54的位置。橡胶连接器83和84的 结构特征在于许多薄的连接销穿过一矩形橡胶棱体。橡胶连接器 83位于条状开口67中并与焊盘组53接触。橡胶连接器84沿着边 44b设置并与焊盘组54接触。通过橡胶连接器83和84中的连接 销以及焊盘组53、54,液晶板80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实现电连 接。\n此外,在屏蔽壳40的背面还装有一个印刷电路板组件及其它 装置,其结构未在图中描述。\n键盘32由橡胶制成并具有透光性。如图3和6所示,各按键 32a从键盘32的正面凸出并按照图5所示各拱形触头42b的对应 位置排列成行。其结果是在按键32a之间形成网状凹槽32b。如图 11所示,在键盘32背面对应于各按键之间间隙的位置形成了网状 肋条。此外,用来按压相应拱形触头42b的凸台32d从键盘32背面 对准各按键32a中心的位置上凸起。\n键盘32装在片状发光体44的键盘接合部分71处并由前壳体 组件34固定在片状发光体44上。网状肋条32c与片状发光体44 的正面保持接触,而且每个凸台32d也在相应开口66以上与对应 的拱形触头42b保持接触。如图3和6所示,每个按键32a穿过设 在前壳体组件34上的相应的孔34a而凸出。\n对图7来说,当按键32a被使用者用手指按下时,按键32a下 移并因此而使相应凸台压迫相应的拱形触头42b。这样,拱形触头 42b便发生变形并因此与图7所示相应的接触端子50实现短路接 触。其结果是由拱形触头42b和接触端子50组成的按键开关处于 闭合状态。由此看来,片状发光体44并不妨碍按键开关闭合操作的 完成。\n下面结合附图7和8对照明状态加以描述,该状态在夜间使用 便携电话时被采用,此时各个按键32a被来自便携电话内部的光 线照亮。\n当使用者按一预定方式操作便携电话30,使得便携电话30可 以使键盘32的每一个按键32a被来自便携电话30内部的光线照 明时,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工作一段预定的时间。这样,交流电 将经由端子68、69通过片状发光体44。因此,在上述预定时间内, 片状发光体44将从除开口66和条状开口67部分以外的其整个正 面70发出光线。其结果是光线90如图7和8所示上行。\n对键盘32来说,如图7所示,光线自键盘接合部分71上行, 然后从按键32a的整个背面开始穿透每个按键32a。在按键32a 中,光线如标记数91所示传播如散射。然后,如标记数92所示,光 线从按键32的整个正面32f处穿出按键32a。对每个按键32a来 说,过程都是如此。\n由于光线90从每个按键32a的整个背面32e进入按键32a, 所以从每个按键32a的整个正面32f出来的光线的强度将沿整个 正面32f大致均匀分布。因此,如图7中亮度曲线I所示,每个按键 32a正面32f上的亮度在正面32f的整个范围内大致相同。这一结 果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见图2中的曲线 X)。因此,上述便携式电话30具有比采用现有技术的电话更好的 外观质量。\n对于液晶显示器组件48来说,如图8所示,自液晶显示器组 件接合部分72处上行的光线90穿过透明后板81的整个背面81a 而进入后板81。进入的光线在后板81内如标记数93所示发生散 射。其结果是液晶板80的整个表面都被光线照亮。因此,如图8中 的曲线II所示,液晶板80的亮度在液晶板80正面的整个范围内大 致均匀分布。其结果是现有技术中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被消除。因 此,与现有液晶显示技术相比,上述便携电话30的液晶显示器组件 48具有更好的显示特性。\n再者,与现有技术中一种大量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结构方案相 比,本发明可以显著并有效地减少组装工序。\n在第一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同时包含面向键盘32的键盘 接合部分71和面向液晶显示器组件48的液晶显示器组件接合部 分72。然而,如下结构方案也是可行的,即片状发光体44只包含面 向键盘32的键盘接合部分71。同样,另一种结构也是可行的,即片 状发光体44只包含面向液晶显示器组件48的液晶显示器组件结 合部分72。\n此外,用独立装配的分离按键代替总键盘32也是可行的。\n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下所述,由于该实施例在结构上类似于 上述第一实施例,所以其细节将不加介绍。\n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A 的分解透视图。除片状发光体的结构外,该话机本体组件31A在结 构上类似于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中便携电话的话机本体组件31。\n第二实施例中话机体组件31A的片状发光体44A是通过对第 一实施例中话机本体组件31的片状发光体44加以改进而得到的, 如下所述。片状发光体44上条状开口67与边44b之间的部分被除 去。如此便形成一个矩形切口44Aa,其尺寸与液晶显示器组件48 相当。另外,从键盘接合部分71上的两条边分别伸出两条悬臂 44Ab和44Ac。由于悬臂44Ab和44Ac的外缘分别垂直弯折,因而 又在悬臂44Ab和44Ac上向上生出了两个垂立部分44Ad和 44Ae。\n对键盘32来说,如图7所示,光线90自键盘接合部分71处 开始上行并照亮键盘32。\n对液晶显示器组件48来说,如图13所示,光线分别从两个垂 立部分44Ad和44Ae出发,沿水平方向向内穿过后板81的两个侧 面81b和81c而进入透明的反板81。然后,如标记数96所示,进入 的光线在透明后板内传播并散射。其结果是光线从后板81穿出后 板正面并从背面照亮液晶板80。\n由于光线95从透明后板81的两个侧面81b和81c整面射入, 所以最终在液晶板80上呈现的亮度要比由现有技术的亮度不均匀 更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液晶板80的显示特性更好。\n此外,由于液晶显示器组件被包容在切口44Aa内,所以在液 晶显示器组件48的背面一侧无须设置片状发光体44A。这样就可 以避免因在液晶显示器组件48背面设置片状发光体44A而导致 的液晶显示器组件48厚度的增加。\n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B的 分解透视图。除片状发光体外,话机本体组件31B的结构类似于图 5所示的话机本体组件31。\n图15是第三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B之一部分的透视图,该 部分是沿通过开口66中心的直线对片状发光体44B进行剖分而 形成的,透视图也表示了剖面的形态。如图15所示,片状发光体 44B包括依次叠加起来的后绝缘层60,后电极层61,介电层62,荧 光层63以及透明的前电极层64。在后绝缘层60的背面还叠加有 一层金属片100。金属片100具有电屏蔽功能。片状发光体44B除 发光功能外还具有电屏蔽功能。因此在图14和16中取消了图5 所示的屏蔽板43。\n图1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c的分 解透视图。\n在工作面印刷电路上依次叠加着片状发光体44c和屏蔽43c。\n图18是第四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c之一部分的透视图,该 部分是沿通过开口66中心轴的平面对片状发光体44c进行剖分而 形成的,透视图也表示了剖面的形态。如图18和19所示,在每个开 口66处,对应的拱形触头42b(在图中也被剖分面剖开了)是用胶 带42d固定的。该结构中无需设置图5中的按键接触面板42。也就 是说,在图19中,片状发光体44c也起着按键接触面板42的作用。\n如图17所示,在屏蔽板43c上设有能覆盖片状发光体44c的 大开口43Ca。该大开口的作用是使光线通过。\n图2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D的 分解透视图。\n与上述第四实施例中的情形相反,在第五实施例中,话机本体 组件31D内的片状发光体44D装在屏蔽板43的上方。在工作面印 刷电路板41上依次叠加着屏蔽板43和片状发光体44D。\n图21是第五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D之一部分的透视图,该 部分是沿通过开口66中心轴的平面对片状发光体44D进行剖分 而形成的,透视图也表示了剖分面的形态。如图21和22所示,在每 个开口66处,对应的拱形触头42b(在图中也被剖分面剖开)是用 胶带42d固定的。该结构中无需设置图5中的按键接触面板42。也 就是说,在图22中,片状发光体44D也起着按键接触面板42的作 用。\n图2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E的 分解透视图。\n对图23和25来说,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上只覆盖有片状发 光体44E。\n图24是第六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E之一部分的透视图,该 部分是沿通过开口66中心的直线对片状发光体44E进行剖分而 形成的,透视图也表示了剖分面的形态。如图24所示,片状发光体 44E包括叠加在一起的后绝缘层60,后电极层61,介电层62,荧光 层63和透明的前电极层64。在后绝缘层60的背面还叠加有一层 金属片100。金属片100具有电屏蔽功能。此外,在各个开口66处, 对应的拱形触头42b(在图中也被剖分面剖开)用胶带42d加以固 定。在第六实施例中,除发光功能以外,片状发光体44E还起着图5 所示屏蔽板43和按键接触面板42的作用。因此,话机本体组件 31E中不设置图5所示的屏蔽板43和按键接触面板42。\n如图23所示,片状发光体44E上具有在其每一侧也向下弯的 弯折部分44Ea。每个弯折部分44Ea可嵌入设在屏蔽壳40上的对 应凹槽40a内,这样,片状发光体44E即可安装在屏蔽壳40上。\n图26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F的 透视图。\n除了设有弯折部分44Ea以外,第七实施例中的片状发光体 44F在结构上与上述第六实施例中的片状发光体44E相同。沿片 状发光体44F的长边部分贴有双面导电胶带120和121,这样,片 状发光体44F即可固定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上。从而,片状发 光体44F上的金属片100可与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上形成的接 地部分保持电性连接。\n图27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G的 分解透视图。\n在话机本体组件31G中,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G位于屏蔽壳 40的正面一侧。此外,基板130装在屏蔽壳40上并与工作面印刷 电路板41G跨接。片状发光体组件131也装在基板130上。\n如图27和28所示,片状发光体组件131的基体是柔性印制板 132。柔性印制板132含有接触端子133(图28所示),由双面胶带 固定的拱形触头42b,以及按键开关134。每个按键开关134由相 应的接触端子133和拱形触头42b构成。当拱形触头42b被压下 并产生变形时,拱形触头与接触端子133短接,从而使按键开关进 入闭合状态。\n金属片100G粘在柔性印制板132的背面。片状发光体44G粘 在柔性印制板132的正面。液晶显示器组件48固定在片状发光体 44G上,如图27所示。柔性印制板132上设有从印制板132分别向 外伸出的多个悬臂132a,132b,132c和132d。话筒46G与悬臂132b 连接,蜂鸣器47G与悬臂132c连接,音量键135与悬臂132d连接。 悬臂132a上设有与片状发光体44G焊接的两条印制导线136和 137。悬臂132a上还设有另一组印制导线(图中未示)。悬臂132a上 还有一组端子138,它们设在上述印制导线组的伸出端。悬臂132a 的伸出端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G上的连接体139相接。\n图29是图28所示片状发光体组件131的变化型。在变化型 131A中,金属片100I和片状发光体44I依次叠加在柔性印制板 132上。\n此外,若采用上述的基板130(该基板由金属或具有金属镀层 的合成树脂制成,具有电屏蔽功能),就有可能从片状发光体组件 131和131A中分别略去金属片100G(见图28)和100I(见图29)。\n图30A和30B所示片状发光体44I是图9A和9B所示片状发 光体44的第一变化型。片状发光体44I有一悬臂44Ia,其上设有两 条印制导线150和151。两条印制导线150和151分别从片状发光 体44I的两个电极引出。在悬臂44Ia的伸出端分别设有印制导线 150和151的两个端子152和153。片状发光体44I的悬臂44Ia被 弯折,从而可以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体相连。因此,片状 发光体44I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之间保持着电性连接。\n图31A和31B所示片状发光体44J是图9A和9B所示片状发 光体44的第二变化型。片状发光体44J具有从其两个电极分别引 出的两个端子160和161。每个端子160和161跨过相应的附近的 条状开口67的引出端部,因而从条状开口67中暴露出来。\n如图32所示,在条状开口67中嵌有橡胶连接器83,该连接器 83以弹力F将每个端子160和161弹性压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 44J正面相应的印制接线座(patfern)163上。这样,每个端子160 和161与相应的印制接线座保持接触,片状发光体44J也因此而 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J实现电性连接。橡胶连接器83也被用来 实现液晶显示器组件48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橡 胶连接器83的原始功能就在于保持液晶显示器组件(见图5)与工 作面印刷电路板41J之间的电性连接。\n上述片状发光体44J的条状开口67可以用其它型式的开口来 代替,当然,为保持片状发光体44J与工作面印刷电路之间的电性 连接,端子160和161应能跨越这一开口。\n此外,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并不限于便携式电话。本发明同样有 可能应用于普通电话。\n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在本发明范围内仍存在一些 变化与改进。
法律信息
- 2015-05-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4M 1/02
专利号: ZL 96104986.3
申请日: 1996.04.16
授权公告日: 2002.10.09
- 2002-10-09
- 1997-04-02
- 1996-10-2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7-09-12 | 2007-09-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