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 |
申请号 | CN202221083886.7 | 申请日期 | 2022-05-07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01D35/05 | IPC分类号 | B;0;1;D;3;5;/;0;5;;;B;0;1;D;3;5;/;1;6;;;E;0;2;B;1;5;/;1;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安徽昊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珍珠路李湾小区3栋9号门面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安徽昊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安徽昊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为塘;陈健 |
代理机构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红涛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修复箱,修复箱侧面装设有多个浮桶,修复箱内装设有过滤箱,过滤箱内装设有相互配合的过滤板和清理板,过滤箱一侧装设有收集箱,过滤板上侧滑动配合有清理组件,过滤板内装设有定位组件,过滤箱侧面开设有多个出藻口,出藻口内转动配合有堵水门,且堵水门与清理组件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板,可以将水中的水藻过滤掉,使得不用人工打捞就能清理河水中的水藻,减少人工打捞的成本,提高打捞水藻的工作效率,通过推板和顶针,可以将过滤掉的水藻推至收集箱内,减少过滤板上侧和过滤板内的水藻残留,以便对继续对含有水藻的水进行过滤。
1.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箱(1),修复箱(1)侧面装设有多个浮桶(2),修复箱(1)内装设有过滤箱(5),过滤箱(5)内装设有相互配合的过滤板(501)和清理板(801),过滤箱(5)一侧装设有收集箱(3);
过滤板(501)上侧滑动配合有清理组件,过滤板(501)内装设有定位组件,过滤箱(5)侧面开设有多个出藻口,出藻口内转动配合有堵水门(902),且堵水门(902)与清理组件相对应,清理组件与清理板(801)相对应,出藻口与收集箱(3)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板(501)内设有多个第一漏水孔(502),清理板(801)上侧装设有多个顶针(802),清理板(801)内开设有多个第二漏水孔(803),且过滤板(501)位于清理板(801)的下方,多个顶针(802)与多个第一漏水孔(502)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清理组件包括滑动配合于过滤板(501)上侧的推板(602)、装设于修复箱(1)内的电动推拉杆(601),电动推拉杆(601)的输出端与推板(602)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组件包括装设于过滤板(501)内部两侧的第一撞珠(603)和第二撞珠(604)、装设于第一撞珠(603)一侧的C形压杆(605)、固定于第二撞珠(604)一侧的L形压杆(606)、装设于L形压杆(606)一端的弹球,且弹球与第一漏水孔(502)相对应,第二撞珠(604)与其一C形压杆(605)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组件还包括装设于推板(602)与清理板(801)之间的牵引线(804)、开设于其一顶针(802)内的固定槽(805),且弹球与固定槽(805)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板(602)侧面装设有多个顶杆(701),过滤箱(5)一侧装设有L形辅助板(903),L形辅助板(903)和其一堵水门(902)之间、过滤箱(5)内壁与另一堵水门(902)之间均弹性配合有弹簧(901),弹簧(901)与堵水门(902)弹性配合,堵水门(902)与顶杆(701)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修复箱(1)内装设有第一水泵(401)与第二水泵(402),第一水泵(401)的入水口伸出修复箱(1),第一水泵(401)的出水口伸入过滤箱(5)内且位于过滤板(501)上侧,第二水泵(402)的入水口伸入过滤箱(5)内且位于过滤箱(5)的底部,第二水泵(402)的出水口伸出修复箱(1)。
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社会、工业等的快速发展,河流中也被大量排入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得绿藻等藻类快速繁殖,大量的藻类铺满水面,使得照进水里的阳光减少,同时大量的藻类吸收了水里的大部分氧气,容易使得水生动物窒息而亡,造成渔业损失。\n[0003] 现有的水藻打捞多为人工打捞,浪费了较多的的人力物力,而且人工打捞效率较低,增加了打捞成本。\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打捞水藻效率低、打捞成本高的技术问题。\n[0005]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n[0006] 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修复箱,修复箱侧面装设有多个浮桶,修复箱内装设有过滤箱,过滤箱内装设有相互配合的过滤板和清理板,过滤箱一侧装设有收集箱;\n[0007] 过滤板上侧滑动配合有清理组件,过滤板内装设有定位组件,过滤箱侧面开设有多个出藻口,出藻口内转动配合有堵水门,且堵水门与清理组件相对应,清理组件与清理板相对应,出藻口与收集箱相连通。\n[0008] 可选的,清理组件包括滑动配合于过滤板上侧的推板,装设于修复箱内的电动推拉杆,电动推拉杆的输出端与推板固定。\n[0009] 可选的,过滤板内设有多个第一漏水孔,清理板上侧装设有多个顶针,清理板内开设有多个第二漏水孔,且过滤板位于清理板的下方,多个顶针与多个第一漏水孔一一对应。\n[0010] 可选的,定位组件包括装设于过滤板内部两侧的第一撞珠和第二撞珠、装设于第一撞珠一侧的C形压杆、固定于第二撞珠一侧的L形压杆、装设于L形压杆一端的弹球,且弹球与第一漏水孔相对应,第二撞珠与其一C形压杆相对应。\n[0011] 可选的,定位组件还包括装设于推板与清理板之间的牵引线、开设于其一顶针内的固定槽,且弹球与固定槽相对应。\n[0012] 可选的,推板侧面装设有多个顶杆,过滤箱一侧装设有L形辅助板,L形辅助板和其一堵水门之间、过滤箱内壁和另一堵水门之间均弹性配合有弹簧,弹簧与堵水门弹性配合,堵水门与顶杆相对应。\n[0013] 可选的,修复箱内装设有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第一水泵的入水口伸出修复箱,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伸入过滤箱内且位于过滤板上侧,第二水泵的入水口伸入过滤箱内且位于过滤箱的底部,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伸出修复箱。\n[001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n[0015]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过滤箱内设置过滤板,可以将水中的水藻过滤掉,方便对河水中的水藻进行清理打捞,从而减少人工打捞的成本,提高打捞水藻的工作效率,通过推板和顶针,可以将过滤掉的水藻推至收集箱内,减少过滤板上侧和过滤板内的水藻残留,以便对继续对含有水藻的水进行过滤,提高过滤箱的工作效率。\n[0016]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n附图说明\n[0017]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n在附图中:\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修复箱与浮桶结构示意图;\n[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滤板与C形压杆的结构示意图;\n[0020]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n[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滤板与清理板的结构示意图;\n[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修复箱的剖面图;\n[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滤板与清理板的结构示意图;\n[0024] 图7为图6中B处结构示意图。\n[0025]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n[0026] 修复箱1,浮桶2,收集箱3,第一水泵401,第二水泵402,过滤箱5,过滤板501,第一漏水孔502,电动推拉杆601,推板602,第一撞珠603,第二撞珠604,C形压杆605,L形压杆\n606,顶杆701,清理板801,顶针802,第二漏水孔803,牵引线804,固定槽805,弹簧901,堵水门902,L形辅助板903。\n具体实施方式\n[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n[0028]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n[0029] 请参阅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修复箱\n1,修复箱1侧面装设有多个浮桶2,修复箱1内装设有过滤箱5,过滤箱5内装设有相互配合的过滤板501和清理板801,过滤箱5一侧装设有收集箱3,过滤板501上侧滑动配合有清理组件,过滤板501内装设有定位组件,过滤箱5侧面开设有多个出藻口,出藻口内转动配合有堵水门902,且堵水门902与清理组件相对应,清理组件与清理板801相对应,出藻口与收集箱3相连通。\n[0030] 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当清理河水中的水藻时,首先含有水藻的水进入修复箱1内的过滤箱5中,堵水门902将出藻口堵住,防止水流出过滤箱5,水流从过滤板501的上侧流至过滤板501的下侧,使得过滤板501对含有水藻的水进行过滤,水藻被过滤留在过滤板501的上侧,然后清理组件在过滤箱5内滑动,清理组件拉动清理板801,清理板801在过滤箱5内滑动,然后推板602压过定位组件,使得清理板801被固定于过滤板501的下侧,从而清理板801将残留在过滤板501内的水藻顶出,然后在过滤板501上侧滑动清理组件,将水藻从一出藻口推出,水藻进入收集箱3内,然后清理组件复位,从而推板602将被清理板801顶出来的水藻从另一出藻口推至收集箱3内。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所有用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n[0031] 本实施例的一个应用为:清理组件包括滑动配合于过滤板501上侧的推板602,装设于修复箱1内的电动推拉杆601,电动推拉杆601的输出端与推板602固定。\n[0032] 当过滤水藻时,首先含有水藻的水进入修复箱1内的过滤箱5中,堵水门902将出藻口堵住,有效减少水流出过滤箱5,水流从过滤板501的上侧流至过滤板501的下侧,使得过滤板501对含有水藻的水进行过滤,水藻被过滤留在过滤板501的上侧,然后电动推拉杆601启动,电动推拉杆601的输出端推动推板602,使得推板602在过滤箱5内滑动,从而推板602将水藻从出藻口处推出。\n[0033] 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应用为:过滤板501内设有多个第一漏水孔502,清理板801上侧装设有多个顶针802,清理板801内开设有多个第二漏水孔803,且过滤板501位于清理板801的下方,顶针802与第一漏水孔502一一对应,其中,顶针802的长度较长于第一漏水孔502的深度,且当顶针进入第一漏水孔502时,顶针802的顶部与第一漏水孔502的顶部平齐,当清理河水中的水藻时,首先含有水藻的水进入修复箱1内的过滤箱5中,堵水门902将出藻口堵住,有效减少水流出过滤箱5,水流从第一漏水孔502流出,使得过滤板501对含有水藻的水进行过滤,然后水流从第二漏水孔803流至过滤箱5的底部,水藻被过滤留在过滤板501的上侧,然后驱动装置启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推动推板602,使得推板602在过滤箱5内滑动,推板602拉动清理板801,清理板801在过滤箱5内滑动,然后推板602压过定位组件,使得清理板801被固定于过滤板501的下侧,从而顶针802将残留在第一漏水孔502内的水藻顶出,在过滤板501上侧滑动的推板602将水藻从出藻口推出,水藻进入收集箱3内,然后驱动装置拉动推板602,推板602复位,从而推板602将被顶针802顶出来的水藻从出藻口推至收集箱3内。\n[0034]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修复箱1内装设有第一水泵401与第二水泵402,第一水泵401的入水口伸出修复箱1,第一水泵401的出水口伸入过滤箱5内且位于过滤板501上侧,第二水泵402的入水口伸入过滤箱5内且位于过滤箱5的底部,第二水泵402的出水口伸出修复箱1,当要对河水内的水藻进行打捞时,第一水泵401开启,水从第一水泵401的入水口进入,从第一水泵401的出水口排出至过滤箱5内,过滤板501对水进行过滤,然后第二水泵402启动,第二水泵402的入水口将水抽入,第二水泵402的出水口将水排出至河流中。\n[0035] 请参阅图5‑6所示,本实施例的推板602侧面装设有多个顶杆701,过滤箱5一侧装设有L形辅助板903,L形辅助板903和其一堵水门902之间、过滤箱5内壁和另一堵水门902之间均弹性配合有弹簧901,弹簧901与堵水门902弹性配合,堵水门902与顶杆701相对应。当清理河水中的水藻时,首先含有水藻的水进入修复箱1内的过滤箱5中,水流挤压堵水门\n902,因水流压力较小,弹簧901发生较小的弹性形变,使得弹簧901挤压堵水门902,堵水门\n902将出藻口堵住,有效减少水流出过滤箱5,水流从过滤板501的上侧流至过滤板501的下侧,使得过滤板501对含有水藻的水进行过滤,水藻被过滤留在过滤板501的上侧,然后驱动装置启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推动推板602,使得推板602在过滤箱5内滑动,推板602拉动清理板801,清理板801在过滤箱5内滑动,然后推板602压过定位组件,使得清理板801被固定于过滤板501的下侧,从而顶针802将残留在过滤板501内的水藻顶出,然后推板602带动顶杆701,顶杆701挤压堵水门902,使得弹簧901弹性收缩,弹簧901带动堵水门902转动,出藻口开启,推板602将水藻从出藻口推出,水藻进入收集箱3内,然后电动推拉杆601拉动推板\n602,推板602复位,从而推板602推动被顶针802顶出来的水藻,推板602带动顶杆701,顶杆\n701挤压堵水门902,使得弹簧901弹性收缩,弹簧901带动另一个堵水门902转动,出藻口开启,推板602将水藻从出藻口推出。\n[0036]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组件包括装设于过滤板501内部两侧的第一撞珠\n603和第二撞珠604、装设于第一撞珠603一侧的C形压杆605、固定于第二撞珠604一侧的L形压杆606、装设于L形压杆606一端的弹球,且弹球与第一漏水孔502相对应,第二撞珠604与其一C形压杆605相对应。其中第一撞珠603和第二撞珠604伸出过滤板501,C形压杆605位于第一撞珠603和第二撞珠604之间且与第一撞珠603和第二撞珠604相固定,C形压杆605转动配合于过滤板501内,其一第一漏水孔502开设有辅助槽,且辅助槽与弹球相对应[0037] 本实施例的定位组件还包括装设于推板602与清理板801之间的牵引线804、开设于其一顶针802内的固定槽805,且弹球与固定槽805相对应,且过滤箱5内转动配合有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均与牵引线804相互配合。\n[0038] 其中,牵引线804的一端水平固定于推板602的一侧,牵引线804的另一端固定于清理板801的中心部,第一定滑轮位于过滤板501的上侧,第一定滑轮改变牵引线804的方向使其为竖直方向,第二定滑轮位于过滤板501的下侧,第二定滑轮将竖直方向的牵引线804改变为水平方向,第三定滑轮位于清理板801上方的两个顶针802之间,第三定滑轮将水平方向的牵引线804改变为竖直方向,牵引线804竖直的一端与清理板801的中心部固定。\n[0039] 当推板602从过滤板501上滑过时,驱动装置推动推板602,使得推板602水平拉动牵引线804,滑轮改变牵引线804的方向,使得牵引线804竖直拉动清理板801,使得清理板\n801靠近过滤板501,从而顶针802进入第一漏水孔502内,推板602滑动时压下第二撞珠604,第二撞珠604转动C形压杆605,使得C形压杆605弹起第一撞珠603,第二撞珠604带动L形压杆606,使得弹球进入固定槽805内,弹球弹性放大,使得弹球被固定槽805限位,从而清理板\n801被固定,顶针802将水藻顶出第一漏水孔502,且顶针802的上表面与第一漏水孔502的上侧齐平,然后推板602将水藻从出藻口推至收集箱3内,然后驱动装置拉动推板602,推板602复位,推板602将水藻回推,然后推板602压下第一撞珠603,使得第一撞珠603转动C形压杆\n605,使得C形压杆605弹起第二撞珠604,第二撞珠604带动L形压杆606,L形压杆606拉动弹球,使得弹球从固定槽805内弹出,弹球弹性收缩,从而放开清理板801,清理板801因自身重力下降至原来的位置,从而对第一漏水孔502内残留的水藻进行清理。\n[0040] 实施例1:为了更好的清理水藻,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可选的实施方式。\n[0041] 实施例1.1、在本实施例中,收集箱3底部装设有压力传感器,修复箱1内装设有单片机与WiFi块,单片机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与WiFi块相连,WiFi块无线连接有控制终端,当收集箱3内的水藻过多时,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WiFi块将收集箱3已满的消息传送给控制终端,然后人们通过观察控制终端的信号决定是否对收集箱3进行清理。\n[0042] 实施例1.2、在本实施例中,修复箱1下侧装设有转向器,转向器用于控制修复箱1转向。\n[0043] 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n[004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n[0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