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 |
申请号 | CN201710039488.2 | 申请日期 | 2017-01-1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23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IPC分类号 | B;6;0;L;1;1;/;1;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沈军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简平路1号天安南海数码新城1栋1606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东泓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广东泓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殷景明 |
代理机构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永强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包括桩体、设置在桩体顶部的防雨棚、设置在桩体底部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底部的底座以及设置在桩体左侧端面上的多组供电组件,每个供电组件内均设有容纳腔,容纳腔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导滑腔,导滑腔设有螺杆,螺杆右侧端与第一电机连接,容纳腔内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伸入导滑腔内的凸出块,凸出块与螺杆螺纹配合连接,移动块左侧设有外螺纹凸出部;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有效避免人员触碰到供电孔时而造成的触电危险。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包括桩体、设置在桩体顶部的防雨棚、设置在桩体底部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底部的底座以及设置在桩体左侧端面上的多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供电组件内均设有容纳腔,容纳腔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导滑腔,导滑腔设有螺杆,螺杆右侧端与第一电机连接,容纳腔内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伸入导滑腔内的凸出块,凸出块与螺杆螺纹配合连接,移动块左侧设有外螺纹凸出部,外螺纹凸出部内设有安置腔,安置腔右侧的移动块内设有贯通孔,贯通孔右侧相对的供电组件内壁上设有供电孔,安置腔左侧相对设有插接头,插接头外侧周向固定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设有凸环部,凸环部外侧设有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转动套筒,第一限位部右侧转动套筒延伸段的内部设有内螺纹壁,第二限位部左侧转动套筒延伸段的内部设有内齿壁,第二限位部左侧的上下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内齿壁啮合连接,插接头右侧端面设有插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筒与所述凸环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筒左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插接头外表面周向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筒内壁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所述凸环部内侧与所述插接头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汽车是造成全球石油危机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迫在眉睫,电动汽车的应运而生及发展代表了新能源汽车的方向,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且对环境影响较小,可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汽油的使用,因此,开发电动汽车方面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领战略制高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节能减排以及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n[0003] 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普及离不开补充电能的充电装置,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充电端口本身保护能力较差,安全性能低,充电插接时容易松动,在安装时需要手动安插,操作复杂,不能满足现有需要。\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n[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包括桩体、设置在所述桩体顶部的防雨棚、设置在所述桩体底部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底部的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桩体左侧端面上的多组供电组件,每个所述供电组件内均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导滑腔,所述导滑腔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右侧端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伸入所述导滑腔内的凸出块,所述凸出块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移动块左侧设有外螺纹凸出部,所述外螺纹凸出部内设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右侧的所述移动块内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右侧相对的所述供电组件内壁上设有供电孔,所述安置腔左侧相对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外侧周向固定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设有凸环部,所述凸环部外侧设有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转动套筒,所述第一限位部右侧所述转动套筒延伸段的内部设有内螺纹壁,所述第二限位部左侧所述转动套筒延伸段的内部设有内齿壁,所述第二限位部左侧的上下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内齿壁啮合连接,所述插接头右侧端面设有插针。\n[0006] 优选地,所述转动套筒与所述凸环部固定连接。\n[0007] 优选地,所述转动套筒左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插接头外表面周向固定连接。\n[0008] 优选地,所述转动套筒内壁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所述凸环部内侧与所述插接头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n[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n[0010] 1.通过转动套筒与凸环部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转动套筒转动的稳定性;通过转动套筒左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设置挡板,挡板与插接头外表面周向固定连接,从而防止灰尘或杂物落入左侧的转动套筒内影响驱动齿轮正常工作;通过转动套筒内壁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凸环部内侧与插接头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从而提高转动套筒转动的灵活性。\n[0011] 2. 当需要将插接头上的插针插入到供电组件内的供电孔内实现电连接时,在插针未完全插入到供电孔内之前,插针不会与供电孔的导电部件接触,有效避免了在插接头插入过程中由于触碰到供电孔内的导电部件的外露部分而引起的触电风险。\n[0012] 3.通过移动块将插接头与供电组件内的供电孔隔离开,安装时首先通过插接头与移动块紧固连接,然后再通过移动块带动插接头向供电组件内移动,从而避免了人员触碰到供电孔时而造成的触电危险。\n[0013]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有效避免人员触碰到供电孔时而造成的触电危险。\n附图说明\n[0014]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n[0015]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n[0016] 图2为本发明的插接头与供电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n[0017] 图3为本发明的插接头与供电组件插接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n[0018] 图4为本发明的插接头与供电组件插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包括桩体1、设置在所述桩体1顶部的防雨棚3、设置在所述桩体1底部的支撑柱4、设置在所述支撑柱4底部的底座\n5以及设置在所述桩体1左侧端面上的多组供电组件2,每个所述供电组件2内均设有容纳腔\n21,所述容纳腔21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导滑腔22,所述导滑腔22设有螺杆221,所述螺杆221右侧端与第一电机222连接,所述容纳腔21内设有移动块8,所述移动块8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伸入所述导滑腔22内的凸出块82,所述凸出块82与所述螺杆221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移动块8左侧设有外螺纹凸出部83,所述外螺纹凸出部83内设有安置腔84,所述安置腔84右侧的所述移动块8内设有贯通孔81,所述贯通孔81右侧相对的所述供电组件2内壁上设有供电孔\n23,所述安置腔84左侧相对设有插接头6,所述插接头6外侧周向固定设有第一限位部61和第二限位部62,所述第一限位部61和第二限位部62之间设有凸环部71,所述凸环部71外侧设有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转动套筒7,所述第一限位部61右侧所述转动套筒7延伸段的内部设有用以与所述外螺纹凸出部83配合连接的内螺纹壁,所述第二限位部62左侧所述转动套筒7延伸段的内部设有内齿壁,所述第二限位部62左侧的上下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第二电机621,所述第二电机621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622,所述驱动齿轮622与所述内齿壁啮合连接,所述插接头6右侧端面设有用以与所述供电孔23配合连接的插针64,所述插接头\n6左端用以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口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22与所述供电孔23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21与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62中的备用电池电连接。\n[0020] 其中,所述转动套筒7与所述凸环部71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转动套筒7转动的稳定性。\n[0021] 其中,所述转动套筒7左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挡板63,所述挡板63与所述插接头\n6外表面周向固定连接,从而防止灰尘或杂物落入左侧的转动套筒7内影响驱动齿轮622正常工作。\n[0022] 其中,所述转动套筒7内壁与所述第一限位部61和第二限位部62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所述凸环部71内侧与所述插接头6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从而提高转动套筒7转动的灵活性。\n[0023] 需要插接供电使用时,首先通过将插接头6移动到安置腔84相对位置处,然后通过朝供电组件2一侧推动插接头6,使插针64穿过安置腔84并逐渐伸入贯通孔81内,同时,插接头6右侧端逐渐伸入安置腔84内,直至转动套筒7与外螺纹凸出部83配合连接,此时,控制第二电机621带动驱动齿轮622转动,同时由驱动齿轮622带动转动套筒7转动,使转动套筒7上的内螺纹壁与外螺纹凸出部83螺纹配合连接,由于转动套筒7与外螺纹凸出部83配合转动连接,使转动套筒7带动插接头6向安置腔84内侧移动,直至插接头6右侧端面与所述安置腔\n84最右侧内壁相抵接,同时转动套筒7右侧端面与移动块8左侧端面相抵接,此时,插针64穿过贯通孔81并伸出移动块8的右侧端面,然后控制第一电机222带动螺杆221转动,由螺杆\n221带动凸出块82以及移动块8向容纳腔21最右侧移动,直至插针64完全插入供电孔23内,完成供电连接,同时移动块8右侧端面与容纳腔21最右侧内壁相抵接。\n[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n[0025] 1.通过转动套筒与凸环部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转动套筒转动的稳定性;通过转动套筒左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设置挡板,挡板与插接头外表面周向固定连接,从而防止灰尘或杂物落入左侧的转动套筒内影响驱动齿轮正常工作;通过转动套筒内壁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凸环部内侧与插接头外表面滚动配合连接,从而提高转动套筒转动的灵活性。\n[0026] 2. 当需要将插接头上的插针插入到供电组件内的供电孔内实现电连接时,在插针未完全插入到供电孔内之前,插针不会与供电孔的导电部件接触,有效避免了在插接头插入过程中由于触碰到供电孔内的导电部件的外露部分而引起的触电风险。\n[0027] 3.通过移动块将插接头与供电组件内的供电孔隔离开,安装时首先通过插接头与移动块紧固连接,然后再通过移动块带动插接头向供电组件内移动,从而避免了人员触碰到供电孔时而造成的触电危险。\n[0028]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有效避免人员触碰到供电孔时而造成的触电危险。\n[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法律信息
- 2017-09-19
- 2017-09-15
- 2017-09-15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7.08.25
申请人由沈军变更为广东泓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314513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洲泉镇马鸣村水南24号变更为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简平路1号天安南海数码新城1栋1606室
- 2017-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0L 11/18
专利申请号: 201710039488.2
申请日: 2017.01.19
- 2017-05-3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