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装置、输送装置、脱水装置、外部水处理装置、烘干装置、压制装置和堆肥装置;
所述破碎装置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外部设置的电机,筒状壳体内部设置的螺旋状搅拌刀片以及用于安装搅拌刀片的轴,所述筒状壳体上部设置有厨余垃圾入口,下部设置有破碎后厨余垃圾的出口;
所述脱水装置与破碎装置出口相连接,包括筒状内壳体、筒状外壳体以及设置在两个壳体之间的液态物质收集管,所述筒状壳体为多孔结构,通过筒状壳体的旋转,将厨余垃圾中的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分离;
所述外部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脱水装置的液态物质收集管的出口相连接,包括液态物质入口、油水分离罐、中水过滤器以及中水出口;
所述烘干装置用于对脱水装置处理后剩余的固态物质进行进一步烘干处理,包括与脱水装置筒状内壳体出口相连接的入口、筒状壳体、加热部件、气体排出口、气体收集器以及固态物质出口;
所述压制装置接收来自烘干装置固态物质出口的物料,通过施加压力使得固态物质体积缩小;
所述堆肥装置用于处理压制后固态物质,使其通过干式厌氧处理得到有机肥;包括循环水槽、干式厌氧反应器、接种腔、气水分离器以及酸化气储气罐;
在破碎装置、脱水装置、烘干装置和压制装置之间还设置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中心轴和设置在中心轴上的螺旋状输送壳,用于螺旋输送固态物质;所述螺旋状输送壳与轴线的夹角为110 135度;
~
所述干式厌氧反应器内上部设置有喷淋装置,下部设置垫层,垫层下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与循环水槽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干式厌氧反应器上部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与酸化气储气罐的入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输送壳与轴线的夹角为122度。
一种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特别是垃圾回收再利用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厨余垃圾的回收方式比较多的是填埋,但是随着垃圾数量的越来越多,填埋的弊端逐步显现,且由于其中含有很多有机物,非常容易腐败变质,并且填埋之后容易产生沼气,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目前也有一些对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是先将其破碎然后烘干、压制,形成干燥的且体积比较小的废弃物。也有通过微生物对其进行沼气制造等很多方式。但是并没有比较完善的对于厨余垃圾的整体处理系统。\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n[0004] 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n[0005] 一种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破碎装置、输送装置、脱水装置、外部水处理装置、烘干装置、压制装置和堆肥装置。\n[0006] 所述破碎装置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外部设置的电机,筒状壳体内部设置的螺旋状搅拌刀片以及用于安装搅拌刀片的轴,所述筒状壳体上部设置有厨余垃圾入口,下部设置有破碎后厨余垃圾的出口。\n[0007] 所述脱水装置与破碎装置出口相连接,包括筒状内壳体、筒状外壳体以及设置在两个壳体之间的液态物质收集管,所述筒状壳体为多孔结构,通过筒状壳体的旋转,将厨余垃圾中的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分离。\n[0008] 所述外部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脱水装置的液态物质收集管的出口相连接,包括液态物质入口、油水分离罐、中水过滤器以及中水出口。\n[0009] 所述烘干装置用于对脱水装置处理后剩余的固态物质进行进一步烘干处理,包括与脱水装置筒状内壳体出口相连接的入口、筒状壳体、加热部件、气体排出口、气体收集器以及固态物质出口。\n[0010] 所述压制装置接收来自烘干装置固态物质出口的物料,通过施加压力使得固态物质体积缩小;\n[0011] 所述堆肥装置用于处理压制后固态物质,使其通过干式厌氧处理得到有机肥;包括循环水槽、干式厌氧反应器、接种腔、气水分离器以及酸化气储气罐。\n[0012] 所述干式厌氧反应器内上部设置有喷淋装置,下部设置垫层,垫层下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与循环水槽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干式厌氧反应器上部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与酸化气储气罐的入口相连接。\n[0013] 在破碎装置、脱水装置、烘干装置和压制装置之间还设置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中心轴和设置在中心轴上的螺旋状输送壳,用于螺旋输送固态物质;所述螺旋状输送壳与轴线的夹角为110 135度。\n~\n[0014] 其中的破碎装置,包括筒状壳体内部设置的螺旋状搅拌刀片,所述螺旋状搅拌刀片材质的化学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含量计为:C:0.6 0.8%,Si:0.3 0.5%,Mn:0.9 1.1%,P<~ ~ ~\n0.02%,S<0.01%,Cr:6 8%,W:1 3%,Mo:5.1 5.9%,V:0.5 0.8%,Nb:0.1 0.2%,Co:0.1 0.25%,~ ~ ~ ~ ~ ~\nNi:0.1 0.2%,Ce:0.02 0.03%,La:0.01 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n~ ~ ~\n[0015]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n[0016] 1,通过整体设置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首先进行了固液分离,固态物质通过一系列处理之后成为有机肥和可排放气体,液态物质经过处理之后形成中水,使得厨余垃圾变废为宝,且避免了填埋处理带来的二次污染。\n[0017] 2,通过合理设置各个装置之间的配置方式以及各个装置具体的设置方式,使得整体流程更加完善的处理厨余垃圾。\n[0018] 3,通过对堆肥装置进行具体设置,尤其是喷淋装置和出水口出气口位置的设置,使得堆肥效率得到较大提升。\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实施例1\n[0020] 一种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破碎装置、输送装置、脱水装置、外部水处理装置、烘干装置、压制装置和堆肥装置。\n[0021] 所述破碎装置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外部设置的电机,筒状壳体内部设置的螺旋状搅拌刀片以及用于安装搅拌刀片的轴,所述筒状壳体上部设置有厨余垃圾入口,下部设置有破碎后厨余垃圾的出口。\n[0022] 所述脱水装置与破碎装置出口相连接,包括筒状内壳体、筒状外壳体以及设置在两个壳体之间的液态物质收集管,所述筒状壳体为多孔结构,通过筒状壳体的旋转,将厨余垃圾中的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分离。\n[0023] 所述外部水处理装置的入口与脱水装置的液态物质收集管的出口相连接,包括液态物质入口、油水分离罐、中水过滤器以及中水出口。\n[0024] 所述烘干装置用于对脱水装置处理后剩余的固态物质进行进一步烘干处理,包括与脱水装置筒状内壳体出口相连接的入口、筒状壳体、加热部件、气体排出口、气体收集器以及固态物质出口。\n[0025] 所述压制装置接收来自烘干装置固态物质出口的物料,通过施加压力使得固态物质体积缩小;\n[0026] 所述堆肥装置用于处理压制后固态物质,使其通过干式厌氧处理得到有机肥;包括循环水槽、干式厌氧反应器、接种腔、气水分离器以及酸化气储气罐。且所述干式厌氧反应器内上部设置有喷淋装置,下部设置垫层,垫层下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与循环水槽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干式厌氧反应器上部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与酸化气储气罐的入口相连接。\n[0027] 在破碎装置、脱水装置、烘干装置和压制装置之间还设置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中心轴和设置在中心轴上的螺旋状输送壳,用于螺旋输送固态物质;所述螺旋状输送壳与轴线的夹角为122度。\n[0028] 实施例2\n[0029] 实施例1的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的具体使用流程为通过破碎装置的入口与厨余垃圾来源相连接,厨余垃圾进入到破碎装置后进行破碎,使得其中固态物质形成细小的颗粒且宏观上与液态物质分离,然后通过破碎装置出口与脱水装置入口内部设置输送装置输送到脱水装置内,通过旋转脱水将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分离,液态物质进入到外部水处理装置的油水分离罐加入油水分离添加剂进行油水分离,然后去除上部油脂物质,将下部水性物质抽取到中水过滤器中,通过多层复合膜的过滤吸附后形成中水,通过中水出口排出;而通过脱水装置固液分离后得到的固态物质通过输送装置将其输送到烘干装置中进行进一步脱水处理,然后通过压制装置将其压制成块体,形成干式的垃圾粉体,将其置入堆肥装置后,加入微生物(发酵菌种)进行发酵处理后进行堆肥处理,最终得到有机肥料。
法律信息
- 2019-07-02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06.12
专利权人由金华极合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万家福公共设施有限公司
地址由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玉泉东路468号西侧B幢三分田农村电商创业园一楼101室变更为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街道雄风路336号
- 2018-02-16
- 2018-02-06
- 2018-02-0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8.01.18
申请人由张磊变更为金华极合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由301800 天津市宝坻区钰华街创业楼3-3号变更为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玉泉东路468号西侧B幢三分田农村电商创业园一楼101室
- 2016-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09B 3/00
专利申请号: 201610000118.3
申请日: 2016.01.01
- 2016-03-2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9-01-28
|
2007-07-23
| | |
2
| |
2014-01-22
|
2013-10-24
| | |
3
| | 暂无 |
2014-10-11
| | |
4
| |
2012-06-27
|
2011-11-2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