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 |
申请号 | CN201020290322.1 | 申请日期 | 2010-08-0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IPC分类号 | G;0;9;G;3;/;3;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太原中北新缘科技中心 | 申请人地址 | 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中北大学光电仪器厂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太原中北新缘科技中心 | 当前权利人 | 太原中北新缘科技中心 |
发明人 | 赵俊奇;戈录永;郭智勇;唐莞洋;李景泓;王文玺;崔亮飞 |
代理机构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金锁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核心处理器模块1接受到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发送显示数据和显示行列地址后,根据液晶屏上每个点与存储器地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数据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放入显示数据缓冲模块2中,同时核心处理器模块1将保存在显示数据缓冲模块2中显示数据逐点取出后,随同液晶屏控制信号一起通过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发送到液晶屏上显示出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液晶屏实时显示,刷新速度快,性能稳定,成本较低,可以进行多页16位色、高分辩率液晶屏显示数据的存储和多页显示画面的快速切换。
1.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它包括核心处理器模块(1)、数据缓冲模块(2)、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和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其特征是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7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6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8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4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 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9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7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脚通过导 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8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
3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4脚 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
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8脚连接。
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电路板,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用于控制驱动16位色TFT彩色液晶屏的控制驱动板主要是基于CPLD外扩显存SRAM的方案。 该液晶屏显示控制板,其一可编程逻辑芯片CPLD的资源有限,不可以使用更多的IP核功能,那么可以实现的功能有限;其二外部采用显示缓存SRAM的容量有限,并且价格较贵,不能进行多页的16位色、高分辨率液晶屏的显示页面的存储。\n发明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该控制驱动板用于控制驱动16位色640*480分辨率以上的TFT彩色液晶屏显示控制板,增加更多的IP核等技术,使整个控制板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可以进行多页\n16位色、高分辩率液晶屏显示数据的存储和多页显示画面的快速切换。\n[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它包括核心处理器模块1、数据缓冲模块2、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和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n3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7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6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8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4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n3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9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n4的1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7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8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n2的3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n2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n11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n1的9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8脚连接。\n[0005] 采用FPGA编程控制大容量SDRAM进行显示数据的缓冲,可以进行多页数据的存储和多页画面的快速切换。\n[000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实现了液晶屏实时显示,刷新速度快,性能稳定,成本较低;2、FPGA中编程加入了SDRAM控制器,显示缓存更换为比SRAM价格低很多的大容量的SDRAM,并保证了和SRAM一样的读写速度,所以可以进行多页16位色、高分辩率液晶屏显示数据的存储和多页显示画面的快速切换;\n3、用户不用计算显示缓存地址,输入行列坐标便可直接读写相应的数据,操作简单、快捷;4、可编程逻辑芯片FPGA比CPLD的使用资源大的多,可以在原有基于CPLD控制板的功能基础上,增加更多的IP核等技术,使整个控制板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n附图说明\n[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08] 一种基于FPGA的16位色液晶屏显示控制驱动板,它包括核心处理器模块1、数据缓冲模块2、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和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n3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7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6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n3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8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5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9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4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3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2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1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n3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0脚连接,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n4的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3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9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n2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1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20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n13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4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5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6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7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8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19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7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0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6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1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5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2脚连接,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4脚通过导线与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的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4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8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n2的3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3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7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3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9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2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6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n11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1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6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5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1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n2的42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10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4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4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5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3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7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2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48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1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0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90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1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9脚连接,数据缓冲模块2的53脚通过导线与核心处理器模块1的88脚连接。\n[0009] 采用FPGA编程控制大容量SDRAM进行显示数据的缓冲,可以进行多页数据的存储和多页画面的快速切换。\n[0010] 核心处理器模块1接受到外部CPU输入数据接口3发送显示数据和显示行列地址后,根据液晶屏上每个点与存储器地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数据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放入显示数据缓冲模块2中,同时核心处理器模块1将保存在显示数据缓冲模块\n2中显示数据逐点取出后,随同液晶屏控制信号一起通过输出液晶屏控制信号接口4发送到液晶屏上显示出来。
法律信息
- 2015-09-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9G 3/36
专利号: ZL 201020290322.1
申请日: 2010.08.09
授权公告日: 2011.04.27
- 2011-04-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11-27 | 2012-11-27 | | |
2 | | 2012-11-27 | 2012-11-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