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卡连接器,包括:
一个基座(100);以及
一个外壳(200),所述外壳与基座配合以形成一个卡容纳空间(S),所述卡容纳空间能够非同时容纳一个第一电子卡和一个第二电子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组电连接端子(110)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120),其中第一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卡容纳空间中的第一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卡容纳空间中的第二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且第二组电连接端子设置在基座上的与所述第一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对应的位置之外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组电连接端子为从基座的表面朝向卡容纳空间突出的弹性按压指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一个卡盘(300),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中的每一个均适于放置在卡盘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卡为SD卡或MMC卡,而所述第二电子卡为SIM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盘具有容纳SD卡或MMC卡的框(320),框的平行于卡盘插入到卡容纳空间的插入方向的侧部的底部具有托住SD卡或MMC卡的底板(330),SD卡或MMC卡适于容纳在该框形成的定位空间中,且每一个所述侧部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340),两个相对的凹部形成所述定位空间的宽度增加部,所述SIM卡的两侧或两端适于分别放置在宽度增加部处的底板上而容纳在所述定位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卡为SD卡或MMC卡,而所述第二电子卡为SIM卡或者MicroSD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卡为MicroSD卡,而所述第二电子卡为NanoSIM卡。
8.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
卡连接器和移动通信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连接器以及具有该卡连接器的移动通信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手机用户有时需要临时启动一张新的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与原本已有的SIM卡同时安装在手机里。但是,用户并不想增加手机接口,而且手机制造商也不愿意因为增加卡连接器的数量而占用PCB空间。\n[0003] 移动通信装置例如手机上通常设置有专门的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即安全数码卡)连接器,用于扩展该移动通信装置的存储容量。如图1所示,SD卡的上部为电连接端子部分,而SD卡的下部(由矩形框t所示)并没有设置电连接端子。\n[0004] 实用新型的内容\n[0005] 为了在不增加卡连接器的数量的情况下增加移动通信装置(例如手机)的卡兼容能力,提出本实用新型。\n[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卡连接器,包括:一个基座;以及一个外壳,所述外壳与基座配合以形成一个卡容纳空间,所述卡容纳空间能够非同时容纳一个第一电子卡和一个第二电子卡,其中: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组电连接端子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其中第一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卡容纳空间中的第一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适于与插入到卡容纳空间中的第二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且第二组电连接端子设置在基座上的与所述第一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对应的位置之外的位置。\n[0007] 在上述卡连接器中,有利的,所述第二组电连接端子为从基座的表面朝向卡容纳空间突出的弹性按压指的形式。\n[0008] 在上述卡连接器中,有利的,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一个卡盘,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中的每一个均适于放置在卡盘中。\n[0009] 有利的,所述第一电子卡为SD卡或MMC卡,而所述第二电子卡为SIM卡[0010] 有利的,所述卡盘具有容纳SD卡或MMC卡的框,框的平行于卡盘插入到卡容纳空间的插入方向的侧部的底部具有托住SD卡或MMC卡的底板,SD卡或MMC卡适于容纳在该框形成的定位空间中,且每一个所述侧部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凹部,两个相对的凹部形成所述定位空间的宽度增加部,所述SIM卡的两侧或两端适于分别放置在宽度增加部处的底板上而容纳在所述定位空间中。\n[0011]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子卡为SD卡或MMC卡,而所述第二电子卡为SIM卡或者MicroSD卡。或者,所述第一电子卡为MicroSD卡,而所述第二电子卡为NanoSIM卡。\n[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卡连接器。\n[0013]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例如,可以充分利用SD卡或MMC卡没有用于连接的空间来设计一组另外的电连接端子用于连接SIM卡。如此,在不增加卡连接器的数量的情况下增加移动通信装置(例如手机)的卡兼容能力。\n附图说明\n[0014]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n[0015] 图1为SD卡的示意图;\n[0016]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卡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n[0017] 图3为图2中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n[0018] 图4为图2中的卡连接器的仰视图;\n[0019]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卡连接器的基座的立体示意图;\n[0020] 图6为图5中的基座的俯视图;\n[0021] 图7为图5中的基座的仰视图;\n[0022]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卡盘的立体示意图;\n[0023] 图9为SD卡置于图8中的卡盘上的示意图;以及\n[0024] 图10为SIM卡置于图8中的卡盘上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5] 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用新型,同时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n[0026]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卡连接器包括:一个基座\n100;以及一个外壳200,外壳200与基座100配合以形成一个卡容纳空间S,所述卡容纳空间能够非同时容纳一个第一电子卡和一个第二电子卡,其中:如图5中所示,基座100上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组电连接端子110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120,其中第一组电连接端子110适于与插入到卡容纳空间S中的第一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120适于与插入到卡容纳空间S中的第二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形成电连接,且第二组电连接端子设置在基座100上的与所述第一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对应的位置之外的位置,如图6中所示,第一组电连接端子110设置在第一框a内,而第二组电连接端子设置在第二框b内,两个框a、b彼此间隔开。\n[0027]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组电连接端子110以及第二组电连接端子120各自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基于不同的电子卡而可以存在不同,附图中示出的电连接端子的形状、数量以及布置均是示例性的,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限制。\n[0028] 如图5中所示,第二组电连接端子120为从基座100的表面朝向卡容纳空间突出的弹性按压指的形式。弹性按压指不仅有助于与插入到卡容纳空间S内的电子卡形成有效电接触,而且有助于固定电子卡的位置。第一电连接端子110也可以为弹性按压指的形式。\n[0029] 所述卡连接器还可包括一个卡盘300(如图8-10中所示),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中的每一个均适于放置在卡盘300中。不过,在便于将电子卡直接置于卡容纳空间S中以及便于从该卡容纳空间S取出电子卡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卡盘。例如,在外壳200以枢转连接的方式连接到基座100上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卡盘。\n[0030] 参见图5,基座100包括弹出凸轮130以及弹出滑动件140,弹出凸轮130绕凸轮轴131可转动,弹出凸轮130的一端130a适于与电子卡或安装电子卡的卡盘(tray)300的一侧或一端接触,弹出滑动件140的一端140a与弹出凸轮130的另一端130b接触,以在弹出滑动件140的另一端140b被朝向弹出凸轮130的方向(即方向z)按压时,弹出滑动件\n140的一端140a挤压弹出凸轮130的另一端130b从而带动弹出凸轮130绕凸轮轴131逆时针转动,该逆时针转动可以将置于基座100上或卡容纳空间S(见图2)中的电子卡弹出。\n在将电子卡或卡盘插入到卡容纳空间S内时,电子卡或卡盘的一侧或一端将按压弹出凸轮\n130的一端130a而使得弹出凸轮130的另一端130b绕凸轮轴131顺时针转动,该顺时针转动驱动弹出滑动件140的一端140a在与方向z相反的方向上移动。\n[0031] 如图2、5中所示,基座100上也可以设置检测开关150,其在电子卡或卡盘插入到卡容纳空间S内时由于电子卡或卡盘的挤压而给出触发信号。\n[0032] 如图2-3中所示,外壳200还可设置卡锁紧件210,该卡锁紧件210朝向卡容纳空间S内部突出并且具有弹性,且可以在电子卡或卡盘置于卡容纳空间S内的情况下接合到电子卡的侧边或者卡盘上的侧边上的卡槽(在图8中,卡槽以附图标记310表示)中。由于卡锁紧件210具有弹性,在电子卡或卡盘由于弹出滑动件140的按压操作而被弹出凸轮\n130弹出时,卡锁紧件210可以与该卡槽310脱离接合。\n[0033] 明显的,第一电子卡的尺寸大于第二电子卡的尺寸,或者,至少第一电子卡的没有设置第一组电连接端子的部分的尺寸或空间足以设置用于与第二电子卡的电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第二组电连接端子。\n[0034] 第一电子卡可以为SD卡或MMC卡(multimedia card),MMC卡基本上具有与SD卡相同的尺寸,仅仅是厚度上略有不同。第二电子卡可以为SIM卡或者MicroSD卡。虽然在附图中以SD卡和SIM卡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电子卡组合。例如,第一电子卡为MicroSD卡,第二电子卡为NanoSIM卡(4FF SIM卡)。\n[0035] 如图8中所示,卡盘300具有容纳SD卡或MMC卡的框320,框的平行于卡盘插入到卡容纳空间的插入方向(x方向)的侧部(即图8-10中框的左侧和右侧)的底部具有托住SD卡或MMC卡的底板330,SD卡或MMC卡适于容纳在该框形成的定位空间中,且每一个所述侧部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凹部340,两个相对的凹部\n340形成所述定位空间的宽度增加部,所述SIM卡的两侧或两端适于分别放置在宽度增加部处的底板上而容纳在所述定位空间中。在不设置卡盘的情况下,基座100上的容纳电子卡的部分也可以有类似的设计。\n[0036] 图9中示出了SD卡400置于卡盘300上的情形,而图10示出了SIM卡500置于卡盘300上的情形。\n[0037] 基于不同的电子卡,可以设置不同的卡盘。\n[003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例如SD卡的空间,在不额外增加卡连接器的情况下集成使用SIM卡的功能,使得手机用户有机会启动备用的SIM卡。\n[003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种移动通信装置,该移动通信装置包括上述的卡连接器。\n[0040]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法律信息
- 2014-06-25
著录事项变更
发明人由程兴均 师明 何文科变更为刘学龙 张慧敏 赖唯彬
- 2014-06-25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4.05.28
专利权人由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由200131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荷丹路142号第一层变更为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2013-07-1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6-28 | 2013-06-28 | | |
2 | | 2014-07-23 | 2014-07-23 | | |
3 | | 2015-06-25 | 2015-06-25 | | |
4 | | 2015-06-25 | 2015-06-25 | | |
5 | | 2014-07-24 | 2014-07-24 | | |
6 | | 2014-12-05 | 2014-12-05 | | |
7 | | 2014-07-24 | 2014-07-24 | | |
8 | | 2015-01-07 | 2015-01-07 | | |
9 | | 2014-07-23 | 2014-07-23 | | |
10 | | 2014-07-23 | 2014-07-23 | | |
11 | | 2014-06-27 | 2014-06-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