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灯具 |
申请号 | CN201110178379.1 | 申请日期 | 2011-06-2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046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IPC分类号 | F;2;1;S;2;/;0;0;;;F;2;1;V;2;9;/;6;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苓雅区中正一路120号12楼之1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方议乐;周文南;黄国豪 |
代理机构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潘光兴 |
摘要
本发明一种灯具,包含一外壳、一散热器、一散热风扇及一发光模组。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装口及一电连接件;该散热器设置于该组装口,该散热器具有一基板,至少一阻隔板设置于该基板上以形成一第一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该散热风扇容设于该外壳内并结合于该散热器,该散热风扇的径向侧壁形成至少一导流面,该导流面与该散热器的阻隔板相对位,且在该导流面与该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该发光模组结合于该基板并电性连接该电连接件。本发明的灯具借由该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连通该组装口,可具有低结构复杂度、低制造成本及高散热的效能。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外壳,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组装口及一个电连接件;
一个散热器,设置于该组装口,该散热器具有一个基板,该基板设有两个阻隔板,该基板的两个阻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气流通道,该第一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
一个散热风扇,容设于该外壳内并结合于该散热器,该散热风扇的径向侧壁形成至少一个导流面,且在该导流面与该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该阻隔板朝向该第二气流通道的表面与该导流面平齐设置,且该散热风扇具有一个驱风流道容置一个扇轮,该驱风流道具有一端与该第一气流通道对位,且该端设有一个导流部使该驱风流道朝该散热器形成扩径结构;及
一个发光模组,结合于该基板并电性连接该电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导流部呈弯弧片状而形成一个内凹表面朝向该第一气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散热器另具有一个引流片结合于该至少一个阻隔板并对位于该散热风扇的导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引流片延伸跨过该第一气流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另具有数个导流连接件连接于该引流片及该基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的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位于该第一气流通道内,且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连接该引流片。
7.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外壳,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组装口及一个电连接件;
一个散热器,设置于该组装口,该散热器具有一个基板,该基板设有两个阻隔板,该基板的两个阻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气流通道,该第一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
一个散热风扇,容设于该外壳内并结合于该散热器,该散热风扇的径向侧壁形成至少一个导流面,且在该导流面与该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该阻隔板朝向该第二气流通道的表面与该导流面平齐设置,且该散热器具有至少一个导流部,该导流部结合于该散热器的阻隔板,并使该第一气流通道朝该散热风扇呈缩径结构;及
一个发光模组,结合于该基板并电性连接该电连接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导流部呈弯弧片状而形成一个内凹表面朝向该第一气流通道。
9.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外壳,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组装口及一个电连接件;
一个散热器,设置于该组装口,该散热器具有一个基板,该基板设有两个阻隔板,该基板的两个阻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气流通道,该第一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
一个散热风扇,容设于该外壳内并结合于该散热器,该散热风扇的径向侧壁形成至少一个导流面,且在该导流面与该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该阻隔板朝向该第二气流通道的表面与该导流面平齐设置,该散热器的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位于该第一气流通道内,且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呈散射状;及
一个发光模组,结合于该基板并电性连接该电连接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基板设置于该组装口,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朝该外壳的内壁面凸伸超出该基板的侧缘。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包含一个中央部及一个涡形引流部,且该涡形引流部以该中央部为中心呈弧形散射状。
12.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外壳,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组装口及一个电连接件;
一个散热器,设置于该组装口,该散热器具有一个基板,该基板设有两个阻隔板,该基板的两个阻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气流通道,该第一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
一个散热风扇,容设于该外壳内并结合于该散热器,该散热风扇的径向侧壁形成至少一个导流面,且在该导流面与该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该阻隔板朝向该第二气流通道的表面与该导流面平齐设置,该散热器的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位于该第一气流通道内,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相对于该基板的表面具有数种凸出高度,且在较小的凸出高度的处形成一个凹陷部,该凹陷部对位于该散热风扇的扇轮的轮毂位置;及
一个发光模组,结合于该基板并电性连接该电连接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基板设置于该组装口,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朝该外壳的内壁面凸伸超出该基板的侧缘。
14.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外壳,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组装口及一个电连接件;
一个散热器,设置于该组装口,该散热器具有一个基板,该基板设有两个阻隔板,该基板的两个阻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气流通道,该第一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
一个散热风扇,容设于该外壳内并结合于该散热器,该散热风扇的径向侧壁形成至少一个导流面,且在该导流面与该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该阻隔板朝向该第二气流通道的表面与该导流面平齐设置,该外壳具有一个组接部,该散热风扇具有一个固定部,该散热器具有一个结合部,其中该固定部与该结合部及组接部相对位结合;及
一个发光模组,结合于该基板并电性连接该电连接件。
灯具\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灯具,尤其是一种兼具有低扰流及美观的灯具。\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灯具结构如中国台湾发明I316121号“灯具”专利案,请配合参照图1所示,该现有灯具9包含一第一壳体91、一第二壳体92、一散热器93、一发光元件94及一散热风扇95。该第一壳体91与该第二壳体92相互结合而形成该灯具9的外壳,且该第一壳体91设有一出风部911,而该第二壳体92设有一进风部921;该散热器93、发光元件94及散热风扇95容置于该第一壳体91及第二壳体92共同组成的外壳内,且该散热器93位于该发光元件94及散热风扇95之间。借此,当该散热风扇95运转时,可将外界气流经由该第二壳体92的进风部921吸入该现有灯具9内,并导引气流通过该散热器93之后由该出风部\n911吹出该现有灯具9,以驱散该发光元件94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n[0003] 然而,现有灯具9的外壳是由该第一壳体91及第二壳体92组合而成,不仅造成零组件数量增加,使整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也可能在该第一壳体91及第二壳体92的组接处造成结构强度及组装密合度不足的情况。另,由于该散热器93、发光元件94及散热风扇\n95是被完全包覆于该现有灯具9的外壳内,故必须以开设孔洞的方式分别在该第一壳体91及第二壳体92形成该出风部911及进风部921,这就导致该现有灯具9不仅存在加工不便及制造成本提高等缺点,更会在该现有灯具9设有该发光元件94的一侧形成孔洞而影响美观,且亦无法进一步提供较佳的防水及防尘功能。\n[0004] 此外,当该散热风扇95驱动气流自该散热器93通过该第一壳体91的出风部911流出该现有灯具9时,由于受驱动而侧向移动的气流会撞击该第一壳体91邻近该出风部\n911之处的壁面,且该处的壁面也未对应设置导流结构,因此易于在该处壁面产生扰流。\n[0005] 再者,在实际装设使用该现有灯具9时,为了配合装潢的整体美观性需求,而必须将该现有灯具9内嵌隐藏于装潢隔层的天花板的后方。然而,一旦以内嵌隐藏的方式设置该现有灯具9,将使得该出风部911及进风部921亦埋入于装潢隔层的天花板的上方,而仅保留该发光元件94显露于天花板表面。由于该天花板与建筑物本身之水泥楼层板之间的空间一般呈封闭,该空间内的空气不易与外界空气循环流通,因此该现有灯具9周遭的空气的流通效果不佳,这样将降低该现有灯具9的散热效能,进而产生积热问题,影响该现有灯具9的使用寿命。\n[0006]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现有灯具9,以期能够具有外型美观、高导流顺畅度、低制造成本及高散热效率等功效。\n发明内容\n[0007]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在一散热风扇的径向侧壁形成至少一导流面,进而在该导流面及一外壳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以顺畅地导引气流由该灯具的组装口流进或流出该灯具。\n[000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在一散热风扇及一散热器相接处设置一导流部,以顺畅地导引气流,具有减少扰流的功效。\n[0009]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使该灯具无须于外壳另行加工开设任何进风孔或出风孔,可在保有高散热效能的同时,具有降低结构复杂度及制造成本的功效。\n[0010]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在其设有发光模组的一侧不会形成孔洞,以提升外型上的美观。\n[0011]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在导流散热片设置一凹陷部对位于一散热风扇的扇轮的轮毂位置,具有维持该扇轮的运作顺畅度的功效。\n[0012]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可仅以一螺固元件一并结合一外壳、一散热风扇及一散热器,具有降低整体结构复杂度、提升拆装便利性、减少制造工序及成本的功效。\n[0013] 根据本发明的灯具,其包含:\n[0014] 一个外壳,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组装口及一个电连接件;\n[0015] 一个散热器,设置于该组装口,该散热器具有一个基板,至少一个阻隔板设置于该基板上以形成一个第一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n[0016] 一个散热风扇,容设于该外壳内并结合于该散热器,该散热风扇的径向侧壁形成至少一个导流面,该导流面与该散热器的阻隔板相对位,且在该导流面与该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气流通道与该组装口相连通;\n[0017] 及一个发光模组,结合于该基板并电性连接该电连接件。\n[0018] 优选的,该阻隔板朝向该第二气流通道的表面与该导流面平齐设置。\n[0019] 优选的,该散热风扇具有一个驱风流道容置一个扇轮,该驱风流道具有一端与该第一气流通道对位,且该端设有一个导流部使该驱风流道朝该散热器形成扩径结构。\n[0020] 优选的,该散热器具有至少一个导流部,该导流部结合于该散热器的阻隔板,并使该第一气流通道朝该散热风扇呈缩径结构。\n[0021] 优选的,该导流部呈弯弧片状而形成一个内凹表面朝向该第一气流通道。\n[0022] 优选的,该散热器的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位于该第一气流通道内。\n[0023] 优选的,该基板设置于该组装口,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朝该外壳的内壁面凸伸超出该基板的侧缘。\n[0024] 优选的,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呈散射状。\n[0025] 优选的,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包含一个中央部及一个涡形引流部,且该涡形引流部以该中央部为中心呈弧形散射状。\n[0026] 优选的,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相对于该基板的表面具有数种凸出高度,且在较小的凸出高度的处形成一个凹陷部,该凹陷部对位于该散热风扇的扇轮的轮毂位置。\n[0027] 优选的,散热器另具有一个引流片结合于该至少一个阻隔板并对位于该散热风扇的导流部。\n[0028] 优选的,该引流片延伸跨过该第一气流通道。\n[0029] 优选的,该散热器另具有数个导流连接件连接于该引流片及该基板之间。\n[0030] 优选的,该散热器的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位于该第一气流通道内,且该至少一个导流散热片连接该引流片。\n[0031] 优选的,该外壳具有一个组接部,该散热风扇具有一个固定部,该散热器具有一个结合部,其中该固定部与该结合部及组接部相对位结合。\n[0032] 本发明的灯具借由该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连通该组装口,可具有低结构复杂度、低制造成本及高散热效能;另,该导流面及导流部可顺畅地导引在该第一气流通道、驱风流及第二气流通道之中流动的空气,进而避免扰流产生;在该组装口的轴向上完全遮盖该组装口11的基板或透光罩,可提升本发明的灯具在外型上的美观;该凹陷部可避免该导流散热片影响该扇轮的旋转作动,维持该扇轮的运作顺畅度;此外,借由该散热风扇的固定部与该组接部及结合部的对位关系,更可提升本发明的灯具的拆装便利性。\n附图说明\n[0033] 图1:现有灯具的组合剖视图。\n[0034] 图2:本发明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n[0035] 图3:本发明灯具的第一实施例沿图2的3-3线的组合剖视图。\n[0036] 图4:本发明灯具的第一实施例沿图2的4-4线的组合剖视图。\n[0037] 图5:本发明灯具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n[0038] 图6:本发明灯具的第二实施例沿图5的6-6线的组合剖视图。\n[0039] 图7:本发明灯具的第二实施例沿图5的7-7线的组合剖视图。\n[0040] 图8:本发明灯具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n[0041] 图9:本发明灯具的第三实施例沿图8的9-9线的组合剖视图。\n[0042] 图10:本发明灯具第三实施例沿图8的10-10线的组合剖视图。\n[0043] 图11:本发明灯具第三实施例沿图9的11-11线的组合剖视图。\n[0044] 图12:本发明灯具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导流散热片配置方式的组合剖视图。\n[0045] 图13:本发明灯具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n[0046] 图14:本发明灯具第四实施例沿图13的14-14线的组合剖视图。\n[0047] 图15:本发明灯具第四实施例沿图13的15-15线的组合剖视图。\n[004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n[0049] \n[0050] \n[0051] \n具体实施方式\n[0052]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n[0053] 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其表示本发明的灯具的第一实施例,且该灯具至少包含一外壳1、一散热器2、一散热风扇3及一发光模组4。该外壳1是用以供该散热器2及散热风扇3的中的至少一个结合,且该散热风扇3设置于该外壳1内部;该发光模组4与该散热器\n2相结合。\n[0054] 该外壳1为一中空壳体,且该外壳1具有一组装口11、一电连接件12及至少一组接部13,其中该组装口11及电连接件12分别设置于该外壳1的两端,且较佳的是如图2所示位于该外壳1的相对两端。该组装口11连通该外壳1内部的空间,以供该散热风扇3可顺利组装于该外壳1内部;该电连接件12是供接收电力以作为本发明灯具的电力来源;该组接部13是供与该散热器2及散热风扇3的中的至少一个抵接结合。\n[0055] 该散热器2由可导热的材质所制成,且该散热器2具有一基板21、至少一阻隔板\n22、一第一气流通道23及至少一结合部24。该基板21设置邻近于该外壳1的组装口11,其中该基板2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211及一第二表面212,且当该散热器2与该外壳1相结合时,该第一表面211是背向该组装口11,而该第二表面212则朝向该组装口11,且该基板21在该组装口11的轴向上是完全遮盖该组装口11。该至少一阻隔板22设置于该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且朝远离该第一表面211的方向延伸,以便借由该至少一阻隔板22在该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形成该第一气流通道23,且该第一气流通道23通过该组装口11连通该外壳1的内部。该至少一结合部24形成于该基板21及该至少一阻隔板22的其中至少一个,以供与该外壳1的组接部13相互抵接结合。此外,该散热器2较佳的是另具有至少一导流散热片25位于该第一气流通道23内,并相对于该第二表面212具有一凸出高度。借此,该至少一导流散热片25不仅可增加该散热器2的散热表面积,且可导引该第一气流通道23中的气流沿预定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阻隔板22的数量选择为两个,该第一气流通道23位于该两个阻隔板22之间。此外,该结合部24及组接部\n13借由一第一螺固元件F1稳固结合。\n[0056] 该散热风扇3可选择为轴流式风扇或离心式风扇,且较佳的为一轴流式风扇。该散热风扇3结合于该散热器2,且该散热风扇3具有一驱风流道31、一扇轮32、至少一导流面33及一导流部34。详言之,该驱风流道31具有一第一端311及一第二端312,其中该第一端311与该第二端312分隔设置,且该第一端311朝向并对位于该散热器2的第一气流通道23;该扇轮32设置于该驱风流道31内,以便借由转动该扇轮32驱动本发明的灯具内的气流通过该驱风流道31;该至少一导流面33形成于该散热风扇3的径向外侧壁,并与该至少一阻隔板22对位设置,其中该至少一导流面33与该外壳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第二气流通道C与该组装口11相连通;该导流部34设置于该驱风流道31的第一端311,且该导流部34是使该驱风流道31由设有该扇轮32的部位朝该第一端311形成一扩径结构,亦即朝该散热器2形成该扩径结构。其中,该至少一导流面33较佳的是与该至少一阻隔板22朝向该第二气流通道C的表面平齐设置,而该导流部34较佳的是呈一弯弧片状,以形成一内凹表面341朝向该第一气流通道23。因此,借由设置该导流面33及导流部34,即可顺畅地导引气流在该第一气流通道23、驱风流道31及第二气流通道C之中流动,借以提高导流顺畅度。另,根据该扇轮32的旋转方向,该第一端311可做为该散热风扇3的出风侧,该第二端312则对应作为该散热风扇3的入风侧,或者该第一端311做为该入风侧而该第二端\n312做为该出风侧。此外,如图3所示,该散热风扇3较佳的更具有至少一固定部35,且该固定部35与该结合部24及组接部13相对位。借此,仅利用该螺固元件F1依序通过该结合部24、固定部35及组接部13,即可稳固的将该散热器2及散热风扇3一并组设于该外壳\n1,以降低本发明的灯具的整体结构复杂度,提升拆装便利性,且亦可减少制造工序及成本。\n[0057] 该发光模组4结合于该散热器2的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并外露于该外壳1,且该发光模组4包含一发光元件41及一控制基板42。该发光元件41可为发光二极管(LED)、灯泡或其他具有相同发光功能的构件;该控制基板42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41及该外壳1的电连接件12,并贴接于该第一表面211,以方便该散热器2有效地降低该发光模组4实际运作时的温度,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n[0058] 本发明的灯具在实际使用时,可装设于如墙壁、天花板或其他欲进行照明的地点;\n举例而言,可将该灯具的外壳1埋入于装潢隔层的天花板上方,仅有该外壳1的组装口11、该散热器2的基板21及该发光模组4裸露于天花板表面;此外,该外壳1的电连接件12则可与一般供电系统电性连接,以提供电源至该发光模组4的控制基板42,进而控制该发光元件41产生光线。当该散热风扇3运转时,由于该第一气流通道23及第二气流通道C连通于该组装口11,因此可借由此第一气流通道23及第二气流通道C之一先将较低温空气由该组装口11引入该外壳1内,再通过该第一气流通道23及第二气流通道C的另一个将带有该发光模组4的热量的较高温空气由该组装口11排出该外壳1。其中,该发光模组4的热量先传导至该散热器2,再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送至该散热器2周围的空气而形成该较高温空气。\n[0059] 借由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发明的灯具可直接借由作为组装功能的组装口11连通该第一气流通道23及第二气流通道C,使该外壳1无须另外加工开设任何进风孔或出风孔,可有效降低整体结构复杂度,以提升加工便利性及降低制造成本,且在设有该发光模组\n4的一侧不会形成孔洞,不致影响本发明的灯具在外型上的美观。再者,由于该散热风扇3具有该导流面33与该阻隔板22对位设置,因此可驱动气流顺畅的沿该第二气流通道C流动于该组装口11及扇轮32之间;同时,更因该散热风扇3具有该导流部34设置于该驱风流道31的第一端311,因此当该散热风扇3驱动气流在该第一气流通道23及扇轮32之间流动时,气流可顺畅地受该导流部34的内凹表面341导引,进而避免在该第一气流通道23及扇轮32之间产生扰流。此外,由于本发明的灯具用于导入及导出气流的第一气流通道23及第二气流通道C均连通该组装口11,因此该散热风扇3可顺利导入及导出气流,以提升整体散热效能,进而有效提升本发明灯具的使用寿命。\n[0060] 请参照图5至图7所示,其表示本发明的灯具的第二实施例。相较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是以另一散热器5取代第一实施例的散热器2,并仍以该外壳1容置该散热器5、散热风扇3及发光模组4,因此以下将不再赘述该外壳1、散热风扇3及发光模组4的结构。该散热器5亦具有一基板51、至少一阻隔板52、一第一气流通道53及至少一结合部54。该基板51设置于该组装口11,且该基板51除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511及第二表面512,该基板51更具有至少一第一侧缘513及至少一第二侧缘514连接于该第一表面511及第二表面512之间,其中该第一侧缘513及第二侧缘514均与该外壳1形成该组装口11的壁面相互间隔。该至少一阻隔板52对应设置于邻接该第二侧缘514的第二表面\n512上,以便在该二表面512上形成该第一气流通道53,该阻隔板52是与该散热风扇3的导流面33相对位,且该阻隔板52朝向该第二气流通道C的表面较佳的是与该导流面33平齐设置。借此,通过该外壳1的组装口11,该第一气流通道53及第二气流通道C连通至该外壳1的外部。该至少一结合部54形成于该基板51及该至少一阻隔板52之中的至少一个,以供与该外壳1的组接部13相互抵接结合。另,该散热器5亦可另具有至少一导流散热片55位于该第一气流通道53内,并相对于该第二表面512具有一凸出高度,且该至少一导流散热片55较佳的是朝该外壳1的内壁面凸伸超过该第一侧缘513。借此,本实施例的散热器5可完全容置于该外壳1内部。请再参照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灯具可另包含一透光罩6,该透光罩6具有一开口部61结合于该散热器2,以供该发光模组4通过该开口部61容置于该透光罩6内。该透光罩6另具有一导流壁62朝向该组装口11,以便在该导流壁62以及该外壳1形成该组装口11的壁面之间形成一气流道,且该气流道连通至该组装口11,其中该透光罩6较佳的是在该组装口11的轴向上完全遮盖该组装口11。借此,可依需求选择如不同颜色或种类的光罩做为该透光罩6,以产生不同的灯光效果,且可兼具保护该发光模组4的功效。此外,若该透光罩6是在该组装口11的轴向上完全遮盖该组装口\n11,更可避免本发明的灯具在设有该发光模组4的一侧形成孔洞,以提升外型上的美观。\n[0061] 请参照图8及图9所示,其表示本发明的灯具的第三实施例。相较于第二实施例的灯具,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灯具是以另一散热器7取代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5,并以该外壳1容置该散热器7、散热风扇3及发光模组4,因此以下仍不再赘述该外壳1、散热风扇3及发光模组4的结构。该散热器7具有一基板71、至少一阻隔板72、一第一气流通道73及至少一结合部74,其中该基板71亦具有一第一表面711、一第二表面712、至少一第一侧缘\n713及至少一第二侧缘714;上述各个结构的连结关系及设置型态,均与第二实施例的该散热器5的基板51、阻隔板52、第一气流通道53及结合部54相近似。该散热器7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5的差异主要在于:该散热器7的导流散热片75呈散射状,且该散热器7更另设有至少一引流片76。详言之,请同时参照图11所示,该导流散热片75包含一中央部751及一涡形引流部752。该中央部751较佳的是对位于该发光模组4,以供该发光模组4所产生的废热迅速传导至该导流散热片75;该涡形引流部752是以该中央部751为中心呈弧形散射状,以便当该散热风扇3的扇轮32驱动气流由该散热风扇3穿过该散热器7至该组装口11时,该散热风扇3的第一端311所送出的旋转气流可顺畅的借由该涡形引流部752导入该第一气流通道73;或者,当该散热风扇3的扇轮32驱动气流由该组装口11穿过该散热器7至该散热风扇3时,该第一气流通道73内的气流可受到该涡形引流部752的导引而呈一涡流型态,进而更顺畅地受该扇轮32牵引流入该散热风扇3。\n[0062] 该散热器7的引流片76结合于该至少一阻隔板72,沿该第一侧缘713延伸跨过该第一气流通道73,且该引流片76较佳的是对位于该散热风扇3的导流部34。因此,借由该导流部34及引流片76,气流即可顺畅的在该扇轮32及组装口11之间流动,而不会在该散热器2及散热风扇3的交接处产生扰流。此外,如图11所示,为强化该引流片76的结合稳定性,该散热器7可另设有数个导流连接件77连接于该引流片76及该基板71之间;或者,如图12所示,该导流散热片75的涡形引流部752亦可沿该第二表面712延伸凸出该第一侧缘713,并连接该引流片76,进而在强化结构的同时,一并提升散热及引流效果。\n[0063] 请参照图13至图15所示,其表示本发明的灯具的第四实施例。相较于前述的各实施例的灯具,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灯具是以该外壳1容置一散热风扇3’及一散热器8,且该散热器8亦具有一表面供该发光模组4设置,因此以下将不再赘述该外壳1及发光模组4的结构。该散热风扇3’的结构近似于前述各实施例的散热风扇3,亦具有一驱风流道\n31’、一扇轮32’、至少一导流面33’及一固定部35’,惟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3’未于该驱风流道31’的第一端311’设置一导流部。另,该散热器8具有一基板81、至少一阻隔板82、一第一气流通道83及至少一结合部84,其中该基板81亦具有一第一表面811、一第二表面\n812、至少一第一侧缘813及至少一第二侧缘814;上述各个结构的连结关系及设置型态,均与第二实施例的该散热器5的基板51、阻隔板52、第一气流通道53及结合部54相近似。该散热器8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5的差异主要在于:该散热器8的导流散热片85具有一凹陷部851,且该散热器8更另设有至少一导流部86。借此,即使未使用如前述的各实施例中具有该导流部34的散热风扇3,仍可借由该散热器8的导流部86顺畅的导引在该扇轮32’及基板81之间的气流。\n[0064] 详言之,该散热器8的凹陷部851对位于该散热风扇3’的扇轮32’的轮毂位置,以避免该导流散热片85影响该扇轮32’的旋转作动。该导流散热片85具有数种凸出高度,在该凹陷部851的凸出高度较小,而在该凹陷部851之外的凸出高度则较大。该导流部86至少结合于该散热器8的阻隔板82,并使该第一气流通道83呈一缩径结构,亦即由该基板\n81朝该散热风扇3’形成该缩径结构。其中,该导流部86较佳的是沿该第一侧缘813延伸跨过该第一气流通道83,并呈一弯弧片状以形成一内凹表面861朝向该第一气流通道83,进而顺畅地导引气流在该扇轮32’及组装口11之间流动,达到提升导流效果的功效。另,该导流散热片85可延伸结合于该导流部86的内凹表面861。此外,亦可另以一第二螺固元件F2将该散热风扇3’固定于该散热器8上,而该第一螺固元件F1则仅供结合固定该结合部84及组接部13。\n[0065] 综上所述,借由该第一气流通道23、53、73、83及第二气流通道C连通该组装口11,本发明的灯具可具有低结构复杂度、低制造成本及高散热效能;另,该导流面33、33’及导流部34、86可顺畅地导引在该第一气流通道23、53、73、83、驱风流道31、31’及第二气流通道C之中流动的空气,进而避免扰流产生;在该组装口11的轴向上完全遮盖该组装口11的基板21或透光罩6,可提升本发明的灯具在外型上的美观;该凹陷部851可避免该导流散热片85影响该扇轮32’的旋转作动,维持该扇轮32’的运作顺畅度;此外,借由该散热风扇\n3的固定部35与该组接部13及结合部24、54、74的对位关系,更可提升本发明的灯具的拆装便利性。\n[0066]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n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8-07-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1S 2/00
专利号: ZL 201110178379.1
申请日: 2011.06.29
授权公告日: 2015.04.15
- 2015-04-15
- 2013-0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1S 2/00
专利申请号: 201110178379.1
申请日: 2011.06.29
- 2012-12-2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8-08-27
|
2008-03-24
| | |
2
| | 暂无 |
2011-06-29
| | |
3
| |
2008-09-03
|
2008-03-28
| | |
4
| | 暂无 |
1983-01-03
| | |
5
| | 暂无 |
2010-05-2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