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绕纱机 |
申请号 | CN201110289662.1 | 申请日期 | 2011-09-20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2583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5H67/04 | IPC分类号 | B;6;5;H;6;7;/;0;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京都府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盐田健;辻宽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田军锋;舒艳君 |
摘要
本发明提供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绕纱机,能够减轻在落纱时卷装受到的冲击并且能够应对各种形状的卷装。落纱装置(60)具备支承部件和筒管引导用气缸(62)。支承部件对在筒管(48)上卷绕有纺纱(10)的卷装(45)进行支承;筒管引导用气缸(62)在卷装(45)被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下,驱动支承部件以将满卷的卷装(45)从支承部件接受卷装(45)时该卷装(45)的位置(第一位置)向卷装接受部(84)(第二位置)输送。
1.一种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部件,其对在筒管上卷绕有纱的卷装进行支承;
驱动部,其在所述卷装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支承部件以将该卷装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输送;以及
限制部件,其在输送所述卷装时限制该卷装的轴向的位置,
所述支承部件在开始所述卷装的支承之前与所述卷装接触,以使所述卷装的惯性旋转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能够根据所述卷装的形状进行更换。
3.一种绕纱机,具备:
卷绕装置,其将纱卷绕于筒管而形成卷装;
卷装接受部,其配置在比所述卷绕装置低的位置,用于承载由该卷绕装置卷绕的所述卷装;
落纱装置,其从所述卷绕装置对所述卷装进行落纱并将所述卷装输送到所述卷装接受部,
所述绕纱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落纱装置具有:
支承部件,其对从所述卷绕装置落纱的所述卷装进行支承,在所述卷装与所述卷装接受部接触的瞬间,支承该卷装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
驱动部,其在所述卷装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支承部件以将所述卷装从所述卷绕装置向所述卷装接受部输送;
筒管供给部,其将用于卷绕纱的所述筒管供给到所述卷绕装置;以及限制部件,其在输送所述卷装时限制该卷装的轴向的位置,
所述支承部件在开始所述卷装的支承之前,与所述卷装接触,
所述落纱装置能够同时进行使所述支承部件离开所述卷绕装置的动作和所述筒管供给部将所述筒管供给到所述卷绕装置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能够根据所述卷装的形状进行更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卷装接触,以使所述卷装的惯性旋转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卷装接触,以使所述卷装的惯性旋转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装接受部包括:
载置部,其承载所述卷装;
倾斜部,其能够使接受到的所述卷装朝向所述载置部滚动,
所述落纱装置在使所述卷装接触到所述倾斜部后,一边使所述卷装在该倾斜部上滚动一边将该卷装引导到所述载置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纱装置具备辊部件,该辊部件能够在所述倾斜部上滚动。
9.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装置具备保持所述筒管的筒管保持部;
所述落纱装置具备从所述筒管保持部取下所述卷装的操作部,
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卷装接触时,所述操作部将所述卷装从所述筒管保持部取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装置具备保持所述筒管的筒管保持部;
所述落纱装置具备从所述筒管保持部取下所述卷装的操作部,
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卷装接触时,所述操作部将所述卷装从所述筒管保持部取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装置具备保持所述筒管的筒管保持部;
所述落纱装置具备从所述筒管保持部取下所述卷装的操作部,
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卷装接触时,所述操作部将所述卷装从所述筒管保持部取下。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卷绕装置,且多个所述卷绕装置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所述落纱装置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装置排列的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卷绕装置,且多个所述卷绕装置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所述落纱装置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装置排列的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卷绕装置,且多个所述卷绕装置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所述落纱装置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装置排列的方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卷绕装置,且多个所述卷绕装置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所述落纱装置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装置排列的方向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卷绕装置,且多个所述卷绕装置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所述落纱装置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装置排列的方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卷绕装置,且多个所述卷绕装置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所述落纱装置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装置排列的方向移动。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绕纱机\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排出卷装的落纱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以往,已知在纺纱机械等绕纱机中具有用于排出已经满卷的卷装等的落纱装置的构成。在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5-220484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绕纱机(纺纱机械、纤维机械)。\n[0003] 在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所公开的纺纱机械中,在纺纱单元和落纱台车之间设置有卷装载置区域。由纺纱单元卷成满卷的卷装被落纱台车的引导臂部件从保持筒管的摇架上取出。引导臂部件通过支板暂时接受卷装,之后使该卷装朝向卷装载置区域落下。\n[0004] 日本特开2005-220484号公报所公开的纤维机械,在比落纱台车更靠近纤维机械正面侧设置有载置区域。在落纱台车上形成有用于使卷装滚动移动的倾斜面。通过该构成,成为满卷且从摇架取下的卷装在倾斜面上滚动并被引导至载置区域。\n[0005] 但是在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的构成中,卷装在落到卷装载置区域时受到冲击,有时会降低品质。\n[0006] 在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220484号公报中,仅公开了平行形状的卷装的引导方法,并未公开例如锥形形状的卷装的引导方法、或更换卷绕的卷装时的方法等。\n[0007] 特别是在使用日本特开2005-220484号公报的构成来卷绕锥形形状的卷装时,往往在倾斜面上滚动时卷装会向小径侧转动,从而与构成纤维机械的部件等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卷装受到冲击而降低品质,而且卷装会卡挂住部件而无法适宜地移动到卷装载置区域。\n[0008] 日本特开2005-220484号公报的构成是以贯通落纱台车的方式设置有倾斜面。因此限制了落纱台车的部件等的配置场所,使落纱台车大型化,并且为了避免布局上的干扰而使机构复杂化。\n发明内容\n[0009]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在落纱时卷装受到的冲击,并且能够应对各种形状的卷装的落纱装置。\n[00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落纱装置具备支承部件和驱动部。上述支承部件对在筒管上卷绕有纱的卷装进行支承;上述驱动部在上述卷装被上述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下,驱动上述支承部件以将该卷装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输送。\n[0011] 由此,支承部件一边支承卷装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一边输送卷装,因此能够防止卷装自由落下而与位于第二位置的部件等碰撞。其结果,能够缓和该卷装受到的冲击。因此能够在落纱装置进行落纱作业时防止卷装的损伤和品质降低。\n[0012] 优选地,在上述落纱装置中,上述支承部件能够根据上述卷装的形状进行更换。\n[0013] 由此,通过根据例如平行卷、锥形卷这样各种形状的卷装而使用适宜的支承部件,从而能够使支承部件与卷装的表面均匀地接触。其结果,能够防止对该卷装局部作用较大的负荷。而且,与每次卷装形状变化不仅更换支承部件而且还需要更换引导卷装的部件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要更换的部件数量,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作业。\n[0014] 优选地,上述落纱装置具备旋转停止部,在上述卷装的支承开始前,该旋转停止部与上述卷装接触以使上述卷装的惯性旋转停止。\n[0015] 当使保持旋转状态的卷装移动时,则卷装往往向设想以外的方向滚动,因此有时该卷装会从支承部件落下。在该情况下,由于落下的冲击而使卷装损伤或无法将卷装适宜地引导到第二位置。在上述的构成中,由于能够使卷装的旋转停止后移动该卷装,因此能够防止卷装从支承部件落下。\n[0016] 优选地,上述落纱装置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在输送上述卷装时限制该卷装的轴向的位置。\n[0017] 由此,能够防止卷装从支承部件落下,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落下时的冲击导致的卷装的损伤及无法将卷装引导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与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形成限制卷装的移动路经的限制部件相比,能够使落纱装置整体的构成简单化。\n[0018]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绕纱机具备卷绕装置、卷装接受部以及落纱装置。上述卷绕装置将纱卷绕于筒管而形成卷装。上述卷装接受部配置在比卷装装置低的位置,用于承载由该卷绕装置卷绕的上述卷装。上述落纱装置从上述卷绕装置对上述卷装进行落纱并将上述卷装输送到上述卷装接受部。上述落纱装置具有支承部件和驱动部。支承部件,对从上述卷绕装置落纱的上述卷装进行支承,在上述卷装与上述卷装接受部接触的瞬间,支承该卷装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驱动部在上述卷装被上述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下,驱动上述支承部件以将上述卷装从上述卷绕装置向上述卷装接受部输送。\n[0019] 由此,能够在落纱装置从卷装接受部卸下卷装时,缓和该卷装从卷装接受部受到的冲击。因此,上述绕纱机能够防止落纱作业时卷装的损伤及品质的降低。\n[0020] 优选地,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支承部件能够根据上述卷装的形状进行更换。\n[0021] 由此,通过根据例如平行卷或锥形卷这样各种形状的卷装而使用适宜的支承部件,从而能够使支承部件与卷装的表面均匀地接触。其结果,能够防止对该卷装局部作用较大的负荷。而且,与每次卷装的形状变化,不仅更换支承部件而且还需要更换引导卷装的部件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要更换的部件数量,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作业。\n[0022] 优选地,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落纱装置具备旋转停止部,在开始上述卷装的支承之前,该旋转停止部与上述卷装接触以使上述卷装的惯性旋转停止。\n[0023] 当使保持旋转状态的卷装移动时,则卷装往往向设想以外的方向滚动,因此该卷装有时会从支承部件落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落下的冲击而使卷装损伤或无法将卷装适宜地引导到卷装载置部。在上述的构成中,能够在使卷装的旋转停止后使该卷装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卷装从支承部件落下。\n[0024] 优选地,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落纱装置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在输送上述卷装时限制该卷装的轴向的位置。\n[0025] 由此,能够防止卷装从支承部件落下,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落下时的冲击而使卷装损伤以及无法将卷装引导到卷装载置部。与从卷绕装置到卷装载置部形成限制卷装的移动路径的限制部件相比,能够使绕纱机整体的构成简单化。\n[0026] 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卷装接受部包括载置部和倾斜部。在上述载置部上承载上述卷装。上述倾斜部能够使接受到的上述卷装朝向上述载置部滚动。上述落纱装置在上述卷装与上述倾斜部接触后,一边在上述倾斜部上使上述卷装滚动一边将该卷装引导到上述载置部。\n[0027] 由此,在卷装在倾斜部上移动期间,由于倾斜部支承卷装的重量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减少施加于支承部件的荷载。而且,能够使卷装滚动地移动而不是滑动,因此能够防止负荷集中于卷装的外周面的一个位置。\n[0028] 优选地,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落纱装置具备辊部件,该辊部件能够在上述倾斜部上滚动。\n[0029] 由此,能够使支承部件沿着倾斜部顺利地移动,使卷装适宜地移动到载置部。虽然当支承部件沿着倾斜部滑动时,支承部件和倾斜部会磨损,但借助辊部件能够防止该磨损从而提高落纱装置的耐久性。\n[0030] 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卷绕装置具备保持上述筒管的筒管保持部。上述落纱装置具备将上述卷装从上述筒管保持部取下的操作部。在上述支承部件与上述卷装接触时,上述操作部将上述卷装从上述筒管保持部取下。\n[0031] 由此,在卷装被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下进行卷装的取下作业,因此能够防止所取下的卷装从卷绕装置的位置落下而受到冲击。因此,上述绕纱机能够防止在卷装的落纱作业时卷装的损伤及品质降低。\n[0032] 上述绕纱机具备筒管供给部,用于将卷绕纱的上述筒管供给到上述卷绕装置。落纱装置能够同时进行使上述支承部件离开上述卷绕装置的动作、和上述筒管供给部将上述筒管供给到上述卷绕装置的动作。\n[0033] 由此,在落纱装置将卷装引导到卷装接受部的期间,筒管供给部能够将新的筒管供给到卷绕装置。因此,能够提高上述绕纱机绕纱的卷绕效率。\n[0034] 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卷绕装置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上述落纱装置能够沿着上述卷绕装置排列的方向移动。\n[0035] 由此,与按照每个卷绕装置设置落纱装置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落纱装置的设置台数从而消减成本。\n附图说明\n[0036]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细纱机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n[0037] 图2是细纱机的纵剖视图;\n[0038] 图3是表示引导部的构成的立体图;\n[0039] 图4是表示与卷装的形状对应的支承部件的形状的概略图;\n[0040] 图5是表示引导部使基于卷装的惯性的旋转停止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n[0041] 图6是说明落纱作业的纵剖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2]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细纱机(绕纱机)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是指在纺纱时的纱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图1是表示细纱机1整体的构成的主视图。\n[0043] 图2是细纱机1的纵剖视图。\n[0044] 作为图1所示的绕纱机的细纱机1,具备并排配置的多个纺纱单元2。细纱机1具备接纱台车3、落纱台车4、鼓风机箱93以及原动机箱5。\n[0045]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作为主要的构成具备从上游到下游按以下顺序配置的牵伸装置7、纺纱装置9、纱储存装置12以及卷绕装置13。牵伸装置7设置于细纱机1所具备的框架6的上端附近。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由纺纱装置9进行纺纱。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通过后述的清纱器49之后还通过纱储存装置12。通过由卷绕装置13将纺纱10卷绕于筒管48而形成卷装45。\n[0046] 牵伸装置7使棉条15延伸而成为纤维束8。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7具备后辊16、第三辊17、安装有龙带18的中间辊19以及前辊20这四个辊。\n[0047] 纺纱装置9的详细构成虽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利用回旋气流对纤维束8合股而生成纺纱10的空气式的装置。\n[0048] 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储存装置12。纱储存装置12具有以下功能:对纺纱10施加规定的张力以从纺纱装置9抽出的功能、在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时等防止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滞留而使纺纱10松弛的功能、以不使卷绕装置13侧的纱张力的变动传递到纺纱装置9侧的方式来调节纱张力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储存装置12具备纱储存辊21、纱卡合部件22、上游侧导向器23以及电动机25。\n[0049] 纱卡合部件22构成为能够与纺纱10卡合(挂住)。纱卡合部件22构成为通过在与纺纱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储存辊21一体地旋转,从而能够将纺纱10引导到该纱储存辊21的外周面。\n[0050] 纱储存辊21构成为能够在其外周面上卷绕纺纱10并进行储存。纱储存辊21被电动机25以一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驱动。\n[0051] 另外,纱卡合部件22构成为以能够相对于纱储存辊21相对旋转地被支承,并且通过例如由磁性单元等构成的转矩产生单元(未图示)产生抵抗纱卡合部件22相对于纱储存辊21的相对旋转的转矩(阻力转矩)。在纱卡合部件22与纺纱10卡合的情况下,施加于纺纱\n10的张力与该阻力转矩相比愈强,则纱卡合部件22与纱储存辊21独立地旋转越使纺纱10从上述纱储存辊21退绕。若施加于纺纱10的张力比阻力转矩弱,则纱卡合部件22与纱储存辊\n21一体地旋转,从而将纺纱10卷绕于上述纱储存辊21。\n[0052] 这样,纱储存装置12通过以下方式动作:若降低纺纱10的张力(纺纱10变得松弛)则卷绕该纺纱10,若增加纺纱10的张力则退绕该纺纱10,由此能够消除纺纱10的松弛而施加适宜的张力。而且,如上所述,通过以吸收施加于纱储存装置12和卷绕装置13之间的纺纱\n10的张力的变动的方式使纱卡合部件22动作,从而能够防止该张力的变动对从纺纱装置9到纱储存装置12之间的纺纱10造成影响。由此,纱储存装置12能够通过纱储存装置12以更稳定的速度将纺纱10从纺纱装置9抽出。\n[0053] 上游侧导向器23配置在比纱储存辊21略靠上游侧。上游侧导向器23构成为将纺纱\n10相对于纱储存辊21的外周面适宜地引导的引导部件。此外,上游侧导向器23兼具止捻功能,即防止从纺纱装置9传递来的纺纱10的扭转传递到比该上游侧导向器23更靠下游侧。\n[0054] 在细纱机1的框架6的前面侧即上述纺纱装置9和上述纱储存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清纱器49。由纺纱装置9纺出的纺纱10在被纱储存装置12卷绕之前通过上述清纱器\n49。清纱器49监视移动的纺纱10的粗细,在检测出纺纱10的纱疵时向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疵检测信号。另外,清纱器49也可以构成为除了检测纺纱10的粗细异常外,还检测纺纱10是否含有异物。\n[0055] 当从清纱器49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时,单元控制器立即在驱动卷绕装置13的状态下使牵伸装置7停止从而切断纺纱10,进而使牵伸装置7、纺纱装置9等停止。单元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接纱台车3,使其移动到该纺纱单元2的前面。然后,单元控制器再次驱动纺纱装置9等,使上述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并再次开始卷绕。纱储存装置12在纺纱装置9再次开始纺纱后到再次开始卷绕之间,使从纺纱装置9连续送出的纺纱10滞留于纱储存辊21并获得纺纱10的松弛。\n[0056] 如图1及图2所示,接纱台车3具备捻接器(接纱装置)43、吸入管44、吸入口46、移动轮42。接纱台车3在某纺纱单元2发生没纱或断纱时驱动移动轮42在固定于上述框架6的移动轨道41上移动。接纱台车3在发生了没纱或断纱的纺纱单元2的前面停止后进行接纱。\n[0057] 上述吸入管44能够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将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头(上纱)吸入并捕捉后引导至捻接器43。吸入口46能够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从被上述卷绕装置13支承的卷装45将纱头(下纱)吸入并捕捉后引导至捻接器43。虽省略了捻接器43的详细构成,但捻接器43构成为借助回旋气流使纱头彼此进行合股加捻,从而将上纱和下纱进行接纱。\n[0058] 卷绕装置13具备摇架70。摇架70具备支承轴73、以支承轴73为中心能够转动的摇架臂71、能够保持筒管48的两端部的一对筒管支架(筒管保持部)72。\n[0059] 上述卷绕装置13具备卷绕鼓74、和能够与纺纱10卡合的横动导向器76。卷绕鼓74构成为能够与上述筒管48、将纺纱10卷绕于筒管48所形成的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而驱动。\n卷绕装置13由省略图示的电动机来驱动卷绕鼓74,从而使与卷绕鼓74接触的卷装45旋转,且一边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单元使横动导向器76往复移动,一边使纺纱10横向运动并卷绕。\n[0060] 在摇架臂71上安装有省略图示的弹簧,该弹簧总是对摇架臂71施加立起方向的作用力。因此,随着纺纱10卷绕于筒管48使卷装45卷粗,摇架臂71会向卷绕装置13的正面侧倾倒,使得卷装45的轴的位置向前方移动。在摇架臂71上连接有未图示的驱动部(例如气缸)。\n能够通过单元控制器的指令进行控制,使得摇架臂71向离开卷绕鼓74的方向以及接近卷绕鼓74的方向积极地转动。当卷装45成为满卷时,使摇架臂71向离开卷绕鼓74的方向转动,从而不使驱动力传递到该卷装45。即使卷装45从卷绕鼓74离开之后,卷装45也继续基于惯性的旋转(以下称为惯性旋转)。\n[0061] 如图1和图2所示,落纱台车4具备落纱装置60。落纱装置60能够进行以下作业,即:\n将筒管48供给到摇架70来进行卷绕纺纱10的准备的筒管设置作业、将成为满卷的卷装45从摇架70取下的落纱作业。落纱台车4在其下部具备移动轮92,当接收到对某纺纱单元2进行筒管设置作业或落纱作业的指令后,在形成于上述框架6的移动路91上移动到该纺纱单元\n2。落纱台车4在接收到指令的纺纱单元2前停止并进行筒管设置作业或落纱作业(或这两方面的作业)。\n[0062] 落纱装置60作为用于进行上述筒管设置作业的构成,具有筒管供给部50、吸入管\n88以及摇架操作臂(操作部)89。\n[0063] 吸入管88构成为能够转动且能够伸缩,通过吸引并捕捉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纺纱\n10,从而将捕捉到的纺纱10引导至卷绕装置13。\n[0064] 筒管供给部50构成为能够以摇动轴111为中心转动,并且能够通过筒管把持部52把持筒管48。落纱装置60能够在把持筒管48的状态下使筒管供给部转动,将该筒管48供给到摇架70所具备的一对筒管支架72之间的位置。筒管供给部50具备用于进行包头纱成形的包头纱成形辊53。包头纱成形是指用于将纺纱10固定于筒管48,而在筒管48的周围对纺纱\n10进行带状卷绕。另外,该筒管供给部50的详细构成将在后面叙述。\n[0065] 摇架操作臂89能够以使一个筒管支架72离开另一个筒管支架72的方式操作摇架臂71(离开作业)。另外,如上所述摇架臂71随着纺纱10卷绕于筒管48而使卷装45卷粗来改变其姿势。摇架操作臂89能够通过省略图示的凸轮机构等来变更其位置,因此即使在取出满卷的卷装45的落纱作业时(图5),在筒管设置作业时(图6)也能够进行上述离开作业。\n[0066] 如图2所示,落纱装置60具备引导部61。引导部61将从摇架70接受的满卷的卷装45引导到细纱机1所具备的卷装接受部84。\n[0067] 卷装接受部84的构成包括:用于使卷装45滚动而移动的倾斜部81、和对滚动来的卷装45进行暂时承载的载置部82。载置部82配置为与倾斜部81的端部连接。倾斜部81和载置部82均构成为能够与卷装45的周面接触。倾斜部81和载置部82配置在比筒管支架72低的位置(进一步而言,是比支承于筒管支架72的卷装45低的位置)。\n[0068] 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部82具有作为输送机的功能,能够沿纺纱单元2排列的方向输送卷装45,自动地送到下个工序。但是,载置部82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输送机的功能,而由操作员通过手工作业将载置部82上的卷装45回收。\n[0069] 以下,参照附图2至图4对引导部6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引导部6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与卷装45的形状对应的支承部件的形状的概略图。\n[0070] 如图3所示,引导部61作为主要构成具备转动臂63、图2所示的筒管引导用气缸(驱动部)62、一对安装板68、支承部件(旋转停止部)65、限制部件66以及辊部件67。\n[0071] 在转动臂63的一个端部安装有转动轴101。引导部61具备省略图示的电机,通过该电机的驱动力,能够使转动臂63以转动轴101为中心转动。通过使转动臂63向上方转动,由此使引导部61从落纱台车4侧向卷绕装置13侧进出,从而能够使引导部61的前端侧接近卷装45。另一方面,通过使转动臂63向下方转动,由此能够使引导部61退避到落纱台车4侧进行收纳。\n[0072] 在转动臂63的前端侧安装有能够转动的转动轴103。在转动轴103的两端固定有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一对安装板68。图2所示的筒管引导用气缸62的一个端部经由作用轴\n104被安装于安装板68,另一个端部被安装于转动臂63的根部侧。筒管引导用气缸62构成为借助空气压力能够伸缩。\n[0073] 通过调整筒管引导用气缸62的空气压来进行伸缩,将力施加于作用轴104,使安装板68以转动轴103为中心转动。具体而言,在使筒管引导用气缸62伸长时安装板68向上方转动,在使筒管引导用气缸62收缩时安装板68向下方转动。\n[0074] 在安装板68上安装有支承部件65、限制部件66以及辊部件67。\n[0075] 支承部件65是形成为平板状的部件,且并排配置有两个。各个支承部件65以横跨一对安装板68的方式配置。由两个支承部件65形成的接触面(支承面)如图3所示,形成为其中央部分较浅地凹进的V字形。\n[0076] 通过将筒管引导用气缸62伸长而使支承部件65与安装板68一起向上方转动,从而支承部件65能够与被筒管支架72保持的状态下的卷装45接触。由此能够使该卷装45的上述惯性旋转停止。支承部件65能够一边支承从摇架70接受的卷装45的重量,一边将卷装45引导到倾斜部81。进而,支承部件65在卷装45与倾斜部81接触后也能够与该卷装45接触,从而能够将卷装45沿着倾斜部81引导到载置部82。\n[0077] 如图4(a)所示,支承部件65由能够与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65a、和安装于安装板68的安装部65b以及65c构成。另外,图4(a)是从该卷绕装置侧13观察两个支承部件\n65中的配置于卷绕装置13侧的支承部件65的图。\n[0078] 为了适宜地进行停止卷装45的旋转和卷装45的引导,需要使支承部件与卷装45的表面均匀地接触。即,若支承部件65作用于卷装45的力存在偏差时,则会对卷装45的一部分作用较大的负荷,因而有时该卷装45会损伤。因此,在卷绕锥形形状的卷装45时,如图4(a)所示,使用调整了与该锥形形状匹配的安装部65b和65c的长度后的倾斜状的支承部件65。\n在卷绕平行形状的卷装45时,如图4(b)所示,使用安装部65b与安装部65c的长度相等的构成的水平状的支承部件65。\n[0079] 图4(a)和图4(b)所示的支承部件65通过取下固定部件(例如螺栓)就能够从安装板68简单地取下。因此,即使在改变由细纱机1形成的卷装45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仅通过更换支承部件65,落纱装置60就能够应对变更了形状的卷装45的落纱作业。\n[0080] 限制部件66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以大致垂直立起的状态安装于安装板68。限制部件66大致平行地并排配置有两枚,能够从两侧限制从摇架70接受的卷装45的轴向的位置。\n由此,防止接受到的卷装45从接触部65a上落下。\n[0081] 辊部件67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安装板68。辊部件67构成为当引导部61沿着倾斜部81引导卷装45时,能够在该倾斜部81上旋转。根据该构成,落纱装置60能够顺畅地进行卷装45的引导,而且能够防止引导部61和倾斜部81等的磨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61为具备三组(合计6个)辊部件67的构成。\n[0082] 接下来,参照图5和图6对落纱装置60进行落纱作业和筒管设置作业时的流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引导部61使卷装45的惯性旋转停止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6是说明落纱作业的纵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时并行地进行落纱作业和筒管设置作业。\n[0083] 当由省略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出某纺纱单元2的卷装45成为满卷时,单元控制器使纺纱装置9停止,并且将落纱台车4调到该纺纱单元2。几乎与此同时,单元控制器通过将卷绕装置13中的摇架臂71向图2的左侧(纺纱单元2的正面侧)转动,由此使满卷的卷装45离开卷装鼓74,从而不使驱动力传递到该卷装45。即使离开卷装鼓74后,卷装45也进行惯性旋转。\n[0084] 当落纱装置60根据单元控制器的调度而到达纺纱单元2时,通过使转动臂63向上方转动,由此使引导部61的前端部接近卷装45。落纱装置60在该状态下将压缩空气供给到筒管引导用气缸62,使筒管引导用气缸62伸长,从而使支承部件60向上方转动而与卷装45的周面接触。由此,落纱装置60能够利用支承部件65对卷装45的表面进行摩擦制动,从而能够使卷装45的惯性旋转停止(参照图5)。落纱装置60构成为即使卷装45的旋转完全停止后,也保持使支承部件65与卷装45接触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支承部件65从摇架70接受卷装45时的该卷装45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n[0085] 落纱装置60在卷装45的惯性旋转完全停止之前,使摇架操作臂89移动到图5所示的位置(摇架能够操作的位置)。当卷装45完全停止时,则落纱装置60通过摇架操作臂89以使一个筒管支架72离开另一个筒管支架72的方式操作摇架臂71,将满卷的卷装45从摇架70取下。\n[0086] 此时,如上所述支承部件65继续与卷装45接触的状态。因此,卷装45不会落到支承部件65上或直接落到倾斜部81上而受到冲击。如上所述,通过根据卷装45的形状来选择使用适宜的形状的支承部件65,由此落纱装置60能够使支承部件65相对于卷装45以大面积接触,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引导)卷装45而不产生使其晃动。\n[0087] 落纱装置60通过减弱供给到筒管引导用气缸62的压力,就能够一边支承取下的满卷的卷装45的重量,一边使支承部件65向下方转动。当支承部件65向下方转动并且根据需要使转动臂63向下方转动时,卷装45马上与倾斜部81(卷装接受部84、第二位置)接触(参照图6)。这样,落纱装置60在卷装45被支承部件65支承的状态下,将该卷装45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输送。\n[0088] 如上所述,在卷装45与倾斜部81最初接触的瞬间,由支承部件65支承该卷装45的重量的一部分,其余的重量由倾斜部81(卷装接受部84)承受。这样,由于卷装45在到达倾斜部81的瞬间,支承部件65可靠地支承该卷装45的重量,因此落纱装置60成为难以引起卷装\n45的品质降低的构成。\n[0089] 落纱装置60通过一边保持支承部件65与卷装45接触的状态,一边使转动臂63从图\n6的状态向更下方转动,从而使引导部61朝向离开摇架70的方向且向斜下方移动。由此,落纱装置60能够使卷装45沿着倾斜部81滚动而引导到载置部82(参照图6的虚纱)。\n[009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装45与倾斜部81接触之后该卷装45到达载置部82之前,也由引导部61(支承部件65)支承卷装45的重量的一部分。因此,例如即使从细纱机1小型化的观点出发而不得不使倾斜部81的角度变得陡峭的情况下,落纱装置60也能够一边以不使卷装45的滚动势头过强的方式进行控制,一边使卷装45移动到载置部82。另外,在沿着倾斜部\n81引导卷装45时,辊部件67与倾斜部81接触,使该辊部件67以在倾斜部81上滚动的方式进行旋转,由此能够使引导部61平稳地移动。\n[0091] 另外,在锥形形状(圆锥状)的卷装45暂时在倾斜部81上自由滚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卷装45的行进路纱不是直纱,而成为描画向小径侧转弯的曲纱。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一边通过限制部件66来限制卷装45的轴向两端面,一边沿着倾斜部81引导该卷装\n45,因此即使锥形形状的卷装45也能够笔直朝向载置部82滚动。\n[0092] 另外,落纱装置60在该落纱作业中也进行筒管设置作业。即、当从筒管支架72取下卷装45时,在使摇架臂71以接近卷绕鼓74的方式成为转动的状态下,使摇架操作臂89移动到能够操作摇架70的位置(参照图6的虚纱)。在摇架操作臂89进行筒管48的供给之前,操作摇架臂71以使一个筒管支架72离开另一个筒管支架72。\n[0093] 落纱装置60在摇架操作臂89的操作结束后,或与该操作同时,由筒管供给部50(筒管把持部52)把持落纱台车4内储存的筒管48之后,使筒管供给部50转动,将筒管48供给到摇架70的筒管支架72(参照图6)。另外,在该筒管供给部50的动作期间,引导部61将卷装45朝向载置部82输送。因此,能够同时并行地进行引导部61离开筒管支架72的动作和筒管供给部50朝向筒管支架72接近的动作。通过这样的动作的协作,在卷绕装置13中能够以短时间进行卷装45的排出和新的筒管48的安装。\n[0094] 落纱装置60利用摇架操作臂89来操作摇架臂71,使筒管48保持于筒管支架72。当完成筒管48向筒管支架72的安装时,落纱装置60解除由筒管把持部52对筒管48的把持,并且使包头纱成形辊53与筒管48接触,进行包头纱成形。当包头纱成形完成后,筒管供给部50向落纱装置60侧退避。在这前后,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以使筒管48与卷绕鼓74接触的方式,使摇架70以支承轴73为中心转动。由此,对纺纱赋予卷绕张力,将纺纱逐渐从纱储存辊\n21退绕,并开始卷绕。\n[0095]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落纱装置60具备支承部件65和筒管引导用气缸\n62。支承部件65对在筒管48上卷绕了纺纱10的卷装45进行支承。筒管引导用气缸62在卷装\n45被支承部件65支承的状态下,驱动支承部件65以便将满卷的卷装45从支承部件65接受卷装45时的该卷装45的位置(第一位置)向卷装接受部84(第二位置)输送。\n[0096] 由此,支承部件65一边支承卷装45的重量一边进行输送,因此在落纱装置60将卷装45卸到卷装接受部84时,能够缓和该卷装45因重力的影响而从卷装接受部84受到的冲击。因此,在落纱装置60进行落纱作业时,能够防止卷装45的损伤及品质降低。\n[0097] 在本实施方式的落纱装置60中,支承部件65能够根据卷装45的形状进行更换。\n[0098] 由此,例如根据平行卷或锥形卷这样各种形状的卷装45使用适宜的支承部件65,就能够使支承部件65与卷装45的表面均匀地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对该卷装45局部作用较大的负荷。而且,与按照每次卷装形状变化来更换引导部61整体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要更换的部件数量,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作业。而且,通过使用与卷装45的形状对应的适宜的支承部件65,能够保持卷装45支承于摇架70的姿势,因此引导部61能够从卷绕装置13接受卷装45。由此,落纱装置60能够在限定的空间内进行落纱作业。因此,在限定的设置面积内配置有多个纺纱单元2的细纱机1中,优选本实施方式的落纱装置60的构成。\n[0099] 本实施方式的落纱装置60具备在纺纱10的卷绕结束后作为停止卷装45的惯性旋转的旋转停止部的支承部件65。\n[0100] 当使保持旋转状态的卷装45移动时,则卷装45会向设想以外的方向滚动,而无法将该卷装45适宜地引导到卷装接受部84。落纱装置60能够在使卷装45的旋转停止后使该卷装45移动,因此能够准确地将卷装45引导到卷装接受部84(第二位置)。而且,引导部61具有支承部件65,因此能够进行停止卷装45的旋转和卷装45的引导的一系列的动作。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筒管引导用气缸62驱动支承部件65,因此通过空气压的调整就能够容易地调整支承部件65按压于卷装45的力。因此,与支承部件65的摩擦不会使卷装45损伤,并且利用能够尽快使卷装45的旋转停止的强度的力,能够使支承部件65与卷装45接触。\n[0101] 本实施方式的落纱装置60具备限制部件66,其在引导卷装45时限制该卷装45的轴向的位置。\n[0102] 由此,能够防止卷装45从支承部件65落下,因此能够防止由落下时的冲击导致的卷装45的损伤。卷装45即使在倾斜部81上滚动时也能够由限制部件66笔直地引导该卷装\n45。该效果在不被限制部件66限制而单纯地滚动的情况下路径描绘为曲纱的锥形形状的卷装中也特别地有效。进而,与将限制卷装45的移动路径的限制部件设置在卷装接受部84侧(按每个纺纱单元2)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细纱机1的构成简单化。\n[0103] 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落纱装置60、卷绕装置13以及卷装接受部84。卷绕装置\n13将纺纱10卷绕于筒管48而形成卷装45。卷装接受部84配置在比卷装装置13低的位置,用于承载由卷绕装置13卷绕的卷装45。落纱装置60从卷绕装置13对卷装45进行落纱,并将卷装45输送到卷装接受部84。落纱装置60具有支承部件65和驱动部62。支承部件65在卷装45与卷装接受部84接触的瞬间,支承该卷装45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驱动部62在卷装45被支承部件65支承的状态下,驱动支承部件65,以便将卷装45从卷绕装置13向卷装接受部45输送。\n[0104] 由此,在落纱装置60将卷装45从卷装接受部84卸下时,能够缓和该卷装45从卷装接受部84受到的冲击。因此细纱机1能够防止在落纱作业时的卷装45的损伤及品质降低。\n[0105]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上述支承部件65能够根据卷装45的形状进行更换。由此,例如根据平行卷或锥形卷这样各种形状的卷装45使用适宜的支承部件65,就能够使支承部件65与卷装45的表面均匀地接触。其结果,能够防止对该卷装45局部作用较大的负荷。\n而且,与按照每次卷装45的形状,不仅需要更换支承部件65而且还需要更换引导卷装45的部件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要更换的部件数量,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作业。\n[0106] 优选地,在上述细纱机1中,上述落纱装置60具备旋转停止部65,在开始支承上述卷装45之前,该旋转停止部65与上述卷装45接触从而使上述卷装45的惯性旋转停止。\n[0107] 当使保持旋转状态的卷装45移动时,则卷装45往往向设想以外的方向滚动,有时该卷装45会从支承部件65落下。此时,由于落下的冲击而使卷装45损伤或无法将卷装45适宜地引导到卷装接受部84。在上述的构成中,能够在使卷装45的旋转停止后使该卷装45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卷装45从支承部件65落下。\n[0108] 优选地,在上述细纱机1中,上述落纱装置60具备限制部件66,该限制部件66在输送上述卷装45时限制该卷装45的轴向的位置。\n[0109] 由此,能够防止卷装45从支承部件65落下,因此能够防止卷装45因落下时的冲击而损伤以及无法将卷装45引导到卷装载置部82。与横跨卷绕装置到卷装接受部来形成限制卷装的移动路径的限制部件相比,能够使细纱机1整体的构成简单化。\n[0110]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卷装接受部84具备载置部82和倾斜部81。在载置部82上承载卷装45。倾斜部81能够使接受到的卷装45朝向载置部82滚动。落纱装置60的引导部\n61在使卷装45与倾斜部81接触后,在该倾斜部81上一边使卷装45滚动一边将该卷装45引导到载置部82。\n[0111] 由此,卷装45在倾斜部81上移动的期间,倾斜部81支承卷装45的重量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减少施加于支承部件65的荷载。落纱装置60能够使卷装45滚动地移动而不是滑动,因此能够防止将负荷集中于卷装45外周面的一个位置。\n[0112]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落纱装置60的引导部61具备辊部件67,其能够在倾斜部81上滚动。\n[0113] 由此,能够使支承部件65沿着倾斜部81顺利地移动,使卷装45适宜地移动到载置部82。当使支承部件65沿着倾斜部81滑动时,则支承部件65与倾斜部81会磨损,但借助辊部件67就能够防止该磨损并且能够提高落纱装置60的耐久性。\n[0114]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卷绕装置13具备保持筒管48的筒管支架72。落纱装置\n60具备将卷装45从上述筒管支架72取下的摇架操作臂89。摇架操作臂89在支承部件65与卷装45接触时,将卷装45从筒管支架72取下。\n[0115] 由此,在由支承部件65支承卷装45的状态下进行卷装45的取下作业,因此能够防止所取下的卷装45从卷绕装置13的位置落下而受到冲击。因此,细纱机1能够防止在卷装45的落纱作业时卷装45的损伤及品质降低。\n[0116] 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筒管供给部50,其将用于卷绕纺纱10的筒管48供给到卷绕装置13。落纱装置60能够同时进行使引导部61(尤其是支承部件65)离开卷绕装置13的动作和筒管供给部50将筒管48供给到卷绕装置13的动作。\n[0117] 由此,在引导部61将卷装45引导到卷装接受部84(载置部82)的期间,筒管供给部\n50能够将新的筒管48供给到筒管支架72。因此能够提高细纱机1进行的纺纱10的卷绕效率。\n[0118]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卷绕装置13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落纱装置60能够沿着卷绕装置13排列的方向移动。\n[0119] 由此,与按照每个卷绕装置13设置落纱装置60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落纱装置60的设置台数从而消减成本。\n[0120]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构成例如能够进行以下的变更。\n[0121] 细纱机1的构成能够根据情况进行适宜的变更。例如,能够变更为以下构成,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所具备的纱储存装置12,或除纱储存装置12以外,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配置由一对辊构成的纱输送装置。\n[0122] 本发明的适用范围不限定于细纱机,只要是将承载卷装45的卷装接受部84在细纱机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筒管支架72的下方的构成,就能够适用于细纱机以外的绕纱机。\n[01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清纱器49检测出纱疵时等,虽在保持驱动卷绕装置13的状态下使牵伸装置7停止,从而切断纺纱10,但也可代替该构成而在清纱器49的附近设置切断器,并由该切断器切断纺纱10。\n[012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由倾斜部81和载置部82构成卷装接受部84,但也能够代替该构成而使用没有倾斜部的构成的卷装接受部。\n[0125] 作为驱动部的筒管引导用气缸62能够代替空气压气缸而使用油压气缸。作为驱动部即使在使用螺纱管的构成或使用凸轮及电动机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n[0126] 辊部件67的安装位置及个数不限定于上述所示的例子,也可以是例如只安装在安装板68的前端部的构成。\n[012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同时并行地进行引导部61离开筒管支架72的动作和筒管供给部50朝向筒管支架72接近的动作,但也可以在落纱作业完成之后进行筒管设置作业。\n但是,从细纱机1的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优选同时并行地进行落纱作业和筒管设置作业。\n在落纱作业之后没有形成新的卷装的情况下,落纱装置60也可以只进行落纱作业。
法律信息
- 2017-03-01
- 2013-09-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5H 67/04
专利申请号: 201110289662.1
申请日: 2011.09.20
- 2012-05-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5-08-10
|
2005-02-04
| | |
2
| | 暂无 |
2011-09-20
| | |
3
| | 暂无 |
1985-10-14
| | |
4
| |
1997-06-25
|
1996-09-09
| | |
5
| | 暂无 |
1990-01-16
| | |
6
| | 暂无 |
1978-06-3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