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射频振荡器 |
申请号 | CN01119939.3 | 申请日期 | 2001-07-02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9399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云辰电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云辰电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云辰电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高永华 |
代理机构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摘要
一种射频(RF)振荡器,其中包含一负载电路、一匹配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第二反馈电路及一振荡电路,本发明的RF电路采用多重反馈,以增加电路的振荡稳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的降压时,仍能正常的工作;另本发明于振荡电路的控制下,在增强主波的强度时,可将电路所产生的谐波控制在一合理的要求范围内。
1.一种射频(RF)振荡器,采用多重反馈,以增加电路的振荡稳 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的降压时,仍能正常的工作,另于振荡电路的 控制下,在增强主波的强度时,可将电路所产生的谐波控制在一合理的 要求范围内,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有:
一晶体管;
一负载电路,此电路与控制晶体管工作点的晶体管集电极相连接;
一振荡电路,由共振器与电容器(C11)串接所成,该电容器(C11)与晶 体管基极相连接,以降低振荡时所产生的谐波;
一个与晶体管集电极相连接的匹配电路,以保证电路的信号与天线 (L13)相匹配,匹配电路由电感器(L12)、电容器(C16)及电容器(C17)所组成;
第一反馈电路,连接在晶体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由电容器(C14)、 电容器(C15)及电感器(L11)组成,该第一反馈电路与匹配电路相连接,产 生反馈的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
第二反馈电路,连接在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由电容器(C12) 及电容器(C13)组成,作反馈于晶体管的基极与射极之间,增加电路的稳 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RF)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可为300MHz-900MHz之间。
3.一种射频(RF)振荡器,采用多重反馈,以增加电路的振荡稳 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的降压时,仍能正常的工作,另于振荡器的控 制下,在增强主波的强度时,可将电路所产生的谐波控制在一合理的要 求范围内,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有:
一晶体;
一负载电路,与晶体管集电极相连接,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点;
一振荡电路,由共振器与电容器(C21)串接所成,该电容器(C21)接于 晶体管的基极,以降低振荡时所产生的谐波;
一个与晶体管集电极相连接的匹配电路,使电路的信号与天线(L23) 相互匹配,该匹配电路由电感器(L22)、电容器(C26)、电容器(C27)及电感 器(L24)所组成;
第一反馈电路,连接在晶体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该第一反馈电 路由电容器(C24)及电感器(L21)组成,与匹配电路连接产生反馈的振荡信 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
第二反馈电路,连接在晶体管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该第二反馈电路 由电容器(C22)及电容器(C23)组成,作反馈于晶体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 增加振荡信号的反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RF)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可为300MHz-900MHz之间。
技术领域\n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射频(RF)振荡器,特别是指一种抑制谐波的射 频振荡器的改良,利用多重反馈来增加电路振荡的稳定性,并在主波增 强时,可由振荡器将谐波控制在一合理的要求范围内。\n背景技术\n习用的射频(RF)振荡器是由数个晶体管所组成,在制作过程上较 为复杂,另外习用的射频(RF)振荡器都有谐波过大的问题,且又无法 同时符合“主波强度要大,谐波干扰要小”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二次谐 波的抑制更是习用射频(RF)振荡器最大的问题所在。\n有人将数个晶体管所组成习用的射频(RF)振荡器,改良成只须利 用一颗晶体管就能达一样的效果(如图1所示),虽是将射频(RF)振 荡器简单化,但是一样都有谐波过大的问题,也无法同时符合“主波强 度要大,谐波干扰要小”的要求,又该电路中的C2、C3以及ANT的谐 波频率在共振器X可谐振的频率点时,此电路才会振荡。\n由此可见,上述习射频(RF)振荡器仍有诸多缺失,而亟待加以改 良。\n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射频(RF)振荡器,只使用了一颗晶体 管,和习用的射频(RF)振荡器的数个晶体管相较之下,减少了在制作 上的成本。\n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RF)振荡器,利用多重反馈, 增加电路振荡的稳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范围的降压时,仍能正常工 作。\n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射频(RF)振荡器,由振荡器改 善了一般电路谐波过大的问题。\n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射频(RF)振荡器,同时符合“主 波强度要大,谐波干扰要小”的要求。\n可达成上述目的的射频(RF)振荡器之一,包括有:\n一晶体管;\n一负载电路,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点;\n一振荡电路,由共振器与电容器C11串接所成,接于晶体管的基极, 以降低振荡时所产生的谐波;\n一匹配电路,由电感器L12、电容器C16及电容器C17所组成,接于 晶体管的集极,使电路的信号与天线L13相互匹配;\n第一反馈电路,由电容器C14、电容器C15及电感器L11与匹配电路 产生反馈的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n第二反馈电路,由电容器C12及电容器C13作反馈于晶体管的基极与 射极之间,增加电路的稳定度。\n其中该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可为300MHz-900MHz之间。\n可达成上述目的的射频(RF)振荡器之二,包括有:\n一晶体;\n一负载电路,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点;\n一振荡电路,是由共振器与电容器C21串接所成,接于晶体管的基 极,以降低振荡时所产生的谐波;\n一匹配电路,是由电感器L22、电容器C26、电容器C27及电感器L24 所组成,接于晶体管的集极,使电路的信号与天线L23相互匹配;\n第一反馈电路,是由电容器C24及电感器L21与匹配电路产生反馈的 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n第二反馈电路,是由电容器C22及电容器C23作反馈于晶体管的基极 与射极之间,增加振荡信号的反馈。\n其中该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可为300MHz-900MHz之间。\n本发明的射频(RF)振荡器改良的输入信号是以脉波信号为主,当 有脉波信号输入时,电路才会振荡,而振荡的频率是由该振荡器中的共 振器加以决定,并由该第一反馈电路及第二反馈电路来增加电路振荡的 稳定性,最后的输出信号会经由该匹配电路加以处理,进而和天线完成 匹配的作动。\n附图说明\n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可进一 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n图1为习用射频(RF)振荡器的电路图。\n图2为本发明射频(RF)振荡器的改良的架构图。\n图3为该射频(RF)振荡器的改良的第1个实施例电路图。\n图4为该射频(RF)振荡器的改良的第2个实施例电路图。\n具体实施方式\n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射频(RF)振荡器改良的示意图, 主要包括有:一晶体管26、一负载电路25、一匹配电路24、第一反馈 电路23、第二反馈电路22及一振荡电路21;本发明的射频(RF)振荡 器改良的输入信号是以脉波信号20为主,当有脉波信号20输入时,电 路才会振荡,而振荡的频率是由该振荡电路21中的共振器211加以决定; 该第一反馈电路23接于晶体管26的集极与射极之间,由第一反馈电路 23以及第二反馈电路22来增加电路振荡的稳定性,该第二反馈电路22 接于晶体管26的基极与射极之间,最后的输出信号会经由匹配电路24 和天线27完成谐波的抑制;该负载电路25的目的为控制晶体管26的基 本工作点。\n请参阅图3所示,为射频(RF)振荡器改良的第1实施例,其中:\n1.匹配电路为L12、C16及C17所组成,由L12、C16及C17所产生的并 联谐振进而抑制谐波;\n2.天线(ANT)为L13;\n3.振荡电路为共振器211与C11串接,主要的目的是由C11降低谐 波强度;\n4.由C14、C15和匹配电路以及天线的谐振会形成第一个反馈且产生 振荡信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n5.当C14、C15、匹配电路及天线的谐阶在共振器的谐振频率点时, 此电路才振荡,但在C11、匹配电路及天线等元件抑制谐强度时,使得电 路的振荡条件易受到电压的降低而造成不起振,为改善此现象是利用第 二反馈电路的C12与C13由晶体管26的射集与基集间作正反馈,由此增 加振荡信号的反馈,以改善因电压降低而不起振的问题;\n6.另在C14及C15间由一电感L11接于晶体管26的射集,主要目的 是在抑制谐波的产生。\n请参阅图4所示,此为射频(RF)振荡器改良的第2实施例,可改 善第1实施例受到环境的杂散电容的影响而产生频偏的问题,其中:\n1.匹配电路为L22、C27、C26及L24所组成,由L22、C27、C26及L24 所产生的并联谐振进而抑制谐波;\n2.天线(ANT)为L23;\n3.该匹配电路的L24主要目的为降低环境所产生的杂散电容而导致 频偏的情形以及天线(L23)对电路振荡时的影响;\n4.振荡电路为共振器211与C21串接,主要的目的是由C21降低谐 波强度;\n5.C24和匹配电路以及天线的谐振会形成第1个反馈且产生振荡信 号,由此反馈的振荡信号保持电路的振荡。\n6.当C24、匹配电路及天线的谐阶在共振器的谐振频率点时,此电 路才振荡,但在C21、匹配电路及天线等元件抑制谐强度时,使得电路的 振荡条件易受到电压的降低而造成不起振,为改善此现象是利用C22与C23 由晶体管26的射集与基集间作第二反馈电路,由此增加振荡信号的反 馈,以改善因电压降低而不起振的问题;\n7.另C24串接一电感L21于晶体管26的射集,主要目的是在抑制谐 波的产生。\n此两种实施例功能皆为相同,可分别运用于不同的环境中,该实施 例的实际测试谐波的结果也在法规合格的要求范围内,并取得合格证书, 请参阅附件。\n本发明所提供的射频(RF)振荡器,与前述习用射频(RF)振荡器 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n本发明提供一种只使用了一颗晶体管的射频(RF)振荡器,和习用 的射频(RF)振荡器的数个晶体管相较之下,减少了在制作上的成本。\n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多重反馈的射频(RF)振荡器,增加电路振荡 的稳定性,使工作电压在一定范围的降压时,仍能正常工作。\n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谐波的射频(RF)振荡器,由此振荡器改善了 一般电路谐波过大的问题。\n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谐波的射频(RF)振荡器,同时符合“主波强 度要大,谐波干扰要小”的要求。\n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 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为的等 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n\n\n\n\n
法律信息
- 2009-09-02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8.4
- 2004-08-04
- 2003-01-29
- 2002-02-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