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
申请号 | CN201520126461.3 | 申请日期 | 2015-03-04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创业路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翠翠 |
代理机构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固定装置包括:固紧单元;和弹性单元,弹性单元设置于固紧单元和待固定件之间,固紧单元与待固定件固定连接,固紧单元通过向弹性单元施力而固定待固定件;弹性单元包括受力部和施力部,施力部与受力部固定连接;固紧单元向受力部施加固紧力而与待固定件固定连接,受力部将固紧力传递给施力部,施力部再将固紧力分散施加于待固定件;施力部包括至少两个施力点,至少两个施力点均匀分布在受力部的周围,且至少两个施力点分别施力于待固定件的至少两个端点或靠近至少两个端点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待固定件受力均匀且安装简便。
一种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n背景技术\n[0002] 中央处理器(CPU,英语: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也是电子计算机中的核心元件。CPU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将这些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轻则导致死机,重则可能将CPU烧毁,CPU散热器就是用来为CPU散热的,它对CPU的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风冷散热器是最常见的散热器类型,它包括一个CPU风扇和一个散热片。其原理是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然后再通过CPU风扇将热量带走。一般需要将CPU风扇的方形框架与散热片的边框固定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在散热片两个对角的安装孔分别穿过螺钉或在两个对角使用扣具来固定散热片与CPU风扇的方形框架。但是使用这种对角固定安装容易产生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且安装起来费时费力。\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使待固定件受力均匀且安装简便。\n[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n[0005]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包括:\n[0006] 固紧单元;和\n[0007] 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设置于所述固紧单元和待固定件之间,所述固紧单元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紧单元通过向所述弹性单元施力而固定待固定件;\n[0008] 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受力部和施力部,所述施力部与所述受力部固定连接;\n[0009] 所述固紧单元向所述受力部施加固紧力而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受力部将所述固紧力传递给所述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再将所述固紧力分散施加于所述待固定件;\n[0010] 所述施力部包括至少两个施力点,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的周围,且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分别施力于所述待固定件的至少两个端点或靠近至少两个端点的位置。\n[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n[0012] 前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弹性单元为金属弹片,所述受力部设置在所述金属弹片的中央,所述施力部从所述受力部的侧边延伸出并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的侧边。\n[0013] 前述的固定装置,所述施力部为翅翼形,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受力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段向待固定件的固定面方向倾斜或弯曲,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二段与待固定件的固定面平行接触。\n[0014] 前述的固定装置,所述施力部为两个,所述两个施力部对称分布在所述受力部的侧边。\n[0015] 前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受力部设有中心孔,所述固紧单元穿过所述中心孔固定所述待固定件。\n[0016] 前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固紧单元为扣具。\n[0017]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n[0018] 壳体;\n[0019] 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及\n[0020] 上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设备固定在所述壳体内。\n[002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n[0022]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固定装置为一个或多个。\n[0023]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n[0024] 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n[0025] 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n[0026]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n[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弹性单元设置于所述固紧单元和待固定件之间,且所述固紧单元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紧单元通过向所述弹性单元施力而固定待固定件。由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受力部和与所述受力部固定连接的施力部,因此所述固紧单元向所述受力部施加固紧力而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的同时,所述受力部将所述固紧力传递给所述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再将所述固紧力分散施加于所述待固定件。\n又因为所述施力部包括至少两个施力点,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的周围,且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分别施力于所述待固定件的至少两个端点或靠近至少两个端点的位置,使得所述固紧单元能够同时将固紧力平均分配给各个施力点,从而使得所述待固定件的受力均匀;同时所述弹性单元的至少两个施力点的结构简单,因而安装非常简便。\n[0028]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n附图说明\n[002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3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具的结构示意图;\n[003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扣具的结构示意图;\n[003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一种安装示意图;\n[0033]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的安装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CPU风扇与散热器对角固定安装时四角容易受力不均匀,且安装起来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以使被固定件受力均匀且安装简便。\n[003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n[0036]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包括:\n[0037] 固紧单元;和\n[0038] 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设置于所述固紧单元和待固定件之间,所述固紧单元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紧单元通过向所述弹性单元施力而固定待固定件;\n[0039] 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受力部和施力部,所述施力部与所述受力部固定连接;\n[0040] 所述固紧单元向所述受力部施加固紧力而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受力部将所述固紧力传递给所述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再将所述固紧力分散施加于所述待固定件;\n[0041] 所述施力部包括至少两个施力点,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的周围,且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分别施力于所述待固定件的至少两个端点或靠近至少两个端点的位置。\n[0042]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n[0043] 壳体;\n[0044] 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及\n[0045] 上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设备固定在所述壳体内。\n[0046]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n[0047]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定装置,包括固紧单元100和弹性单元200。所述弹性单元200设置于所述固紧单元100和待固定件之间,所述固紧单元100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紧单元100通过向所述弹性单元200施力而固定待固定件。具体为:所述弹性单元200包括受力部210和施力部220,所述施力部220与所述受力部210固定连接。所述固紧单元100通过向所述受力部210施加固紧力而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受力部210将所述固紧力传递给所述施力部220,所述施力部220再将所述固紧力分散施加于所述待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施力部220包括至少两个施力点,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210的周围,且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分别施力于所述待固定件的至少两个端点或靠近至少两个端点的位置。\n[004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弹性单元设置于所述固紧单元和待固定件之间,且所述固紧单元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紧单元通过向所述弹性单元施力而固定待固定件。由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受力部和与所述受力部固定连接的施力部,因此所述固紧单元向所述受力部施加固紧力而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的同时,所述受力部将所述固紧力传递给所述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再将所述固紧力分散施加于所述待固定件。\n又因为所述施力部包括至少两个施力点,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的周围,且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分别施力于所述待固定件的至少两个端点或靠近至少两个端点的位置,使得所述固紧单元能够同时将固紧力平均分配给各个施力点,从而使得所述待固定件的受力均匀;同时所述弹性单元的至少两个施力点的结构简单,因而安装非常简便。\n[0049]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单元200为金属弹片,金属弹片薄且弹性好,受压时可以保持弹力并且容易恢复,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图1中,所述受力部210设置在所述金属弹片的中央,所述施力部220从所述受力部210的侧边延伸出并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210的侧边,使得所述施力部220和所述受力部210成为一体,在具体加工时,可以采用一些机械加工手段使其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使所述弹性单元200更加具有韧性和弹性,并且美观。\n[0050]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施力部220为薄片翅翼形,包括第一段221和第二段\n222。所述第一段221与所述受力部210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段221向所述待固定件的固定面方向倾斜或弯曲,因而使得所述受力部210受到压力时所述弹性单元200的整体具有弹性。所述第二段222与所述第一段221连接,且所述第二段222与待固定件的固定面平行接触。所述第二段222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段222即为一个所述施力点,所述第二段222的数量即为所述施力点的数量,由于所述施力点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210的周围,因此通过所述第二段222向所述待固定件的固定面施加固紧力,可以将所述固紧力平均分配到各个施力点。\n[0051]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施力部222为两个,所述两个施力部222对称分布在所述受力部210的侧边。当然,所述施力部222为两个以上时可以使固定更可靠。一般来说,如果两个施力部220能够达到固定要求的话,使用两个施力部220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n[0052]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受力部210还可以设有中心孔211,所述固紧单元100穿过所述中心孔211固定所述待固定件。所述固紧单元100可以是螺栓螺母组合,也可以是图2和图3所示的扣具形式。由于螺栓螺母比较笨重且安装费时,而扣具由于结构简单轻巧,容易安装,因此这里具体介绍一下所述扣具的实施方法。\n[0053] 实际应用中,所述扣具可以为塑胶扣具,如图2所示,所述扣具的一端为指压端\n110,另一端为圆锥体120,所述圆锥体120的一部分直径大于所述待固定件的安装孔,由于所述塑胶扣具具有弹性,因此当用手按压所述指压端110时,所述圆锥体120被所述安装孔挤压变形而通过所述安装孔,然后当松开所述指压端110时,所述圆锥体120恢复原状,由于所述圆锥体120的大端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所以当松开所述指压端110时,所述待固定件被固定在所述圆锥体120的大端。在所述指压端110和所述圆锥体120之间有中间段\n130,所述中间段130为圆柱体结构,在所述中间段130的外周缠绕弹簧140,所述弹簧140将所述待固定件的固定面压紧在所述圆锥体120的大端上,并且保持一定压紧力,使所述待固定件安装可靠。同样的原理,所述扣具也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金属扣具。由于金属本身没有弹性,因此当所述扣具为金属扣具时,需要将图2中的所述圆锥体120做成如图3所示的样子,即所述圆锥体120沿轴线方向切除一部分后分开为对称的两半,这样,所述金属扣具的所述圆锥体120能够轻松被压入所述待固定件的安装孔,并且在通过所述安装孔后恢复原来的样子,因而也能像上述的塑胶扣具一样将所述待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圆锥体120的大端,并被所述弹簧140压紧。当然,当所述扣具为所述塑胶扣具时,也可以为如图3的形状。\n[0054]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设备2及上述的固定装置3。所述第一设备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固定装置3将所述第一设备2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n[0055]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n[0056] 固紧单元;和\n[0057] 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设置于所述固紧单元和待固定件之间,所述固紧单元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紧单元通过向所述弹性单元施力而固定待固定件;\n[0058] 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受力部和施力部,所述施力部与所述受力部固定连接;\n[0059] 所述固紧单元向所述受力部施加固紧力而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受力部将所述固紧力传递给所述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再将所述固紧力分散施加于所述待固定件;\n[0060] 所述施力部包括至少两个施力点,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的周围,且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分别施力于所述待固定件的至少两个端点或靠近至少两个端点的位置。\n[0061] 所述固定装置3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一个实施例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n[0062]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3可以根据需要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图4所示的固定装置3为两个,每个固定装置3包括两个施力点,因此所述两个固定装置3的四个施力点可以同时对所述第一设备2的四个安装角进行固定,而只需两个扣具即可实现固定,因而固定方式简单可靠,且使所述第一设备2的四个角受力均匀。所述第一设备2可分两种情况被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n[0063] 一种情况是,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安装面10,所述第一设备2的安装面20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0固定在一起。\n[0064] 另一种情况是,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设备4,所述第二设备4设有第二安装面40,所述第一设备2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面40上。\n[0065] 上述的第一设备2可以为散热片,第二设备4可以为CPU风扇。\n[006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弹性单元设置于所述固紧单元和待固定件之间,且所述固紧单元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紧单元通过向所述弹性单元施力而固定待固定件。由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受力部和与所述受力部固定连接的施力部,因此所述固紧单元向所述受力部施加固紧力而与所述待固定件固定连接的同时,所述受力部将所述固紧力传递给所述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再将所述固紧力分散施加于所述待固定件。\n又因为所述施力部包括至少两个施力点,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均匀分布在所述受力部的周围,且所述至少两个施力点分别施力于所述待固定件的至少两个端点或靠近至少两个端点的位置,使得所述固紧单元能够同时将固紧力平均分配给各个施力点,从而使得所述待固定件的受力均匀;同时所述弹性单元的至少两个施力点的结构简单,因而安装非常简便。\n[006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