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双缸泵送装置和混凝土泵车 |
申请号 | CN201310277148.5 | 申请日期 | 2013-07-03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724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04B53/18 | IPC分类号 | F;0;4;B;5;3;/;1;8;;;F;0;4;B;1;5;/;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韩术亭;苗坤林;张华 |
代理机构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登河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缸泵送装置和混凝土泵车,其中,主油缸缸筒在远离输送缸的一侧沿该长度方向形成有间隔的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通过后缓冲管连接,当主油缸活塞的头部位于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之间时,主油缸活塞的头部的边缘与第一后缓冲口的边缘重叠且主油缸活塞不遮挡第一后缓冲口时,砼活塞的头部的中心与润滑口相对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砼活塞运动到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的区域时能够对其运动进行缓冲,此时砼活塞与润滑口相对应,润滑油对砼活塞的润滑更加准确,减少砼活塞由于润滑不良而造成的磨损,提高泵送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1.一种双缸泵送装置,该双缸泵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缸(10)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缸(10)中的砼活塞(12)交替伸缩的两个主油缸(20),各个所述主油缸(20)的主油缸活塞(2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输送缸(10)中的所述砼活塞(12)连接,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输送缸(10)的靠近对应的所述主油缸(20)的一侧设置有润滑口(3),各个所述主油缸(20)的主油缸缸筒(21)在远离所述输送缸(10)的一侧沿该主油缸(2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间隔的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该第一后缓冲口(23)比该第二后缓冲口(24)更靠近对应的所述输送缸(10),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通过后缓冲管(25)连接,该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相对位置设置为使得在所述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位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与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时,所述砼活塞(12)的头部(121)与所述润滑口(3)相对应,
当所述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位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时,所述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的边缘重叠且所述主油缸活塞(22)不遮挡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时,所述砼活塞(12)的头部(121)的中心与所述润滑口(3)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或第二后缓冲口(24)为沿所述主油缸缸筒(21)周向设置的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向所述主油缸(20)供油的主泵,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以及所述后缓冲管(25)的管径使得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的流量大于所述主泵的供油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缸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以及所述后缓冲管(25)的管径使得当所述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将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部分地遮挡时,所述主油缸(20)的无杆腔一侧的压力保持大于或等于有杆腔一侧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缸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泵和油箱通过换向阀与所述两个主油缸(20)的有杆腔液压连接,所述两个主油缸(20)的无杆腔连通以形成连通腔,或者所述主泵和油箱通过换向阀与所述两个主油缸(20)的无杆腔液压连接,所述两个主油缸(20)的有杆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缸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20)的主油缸缸筒(21)在接近所述输送缸(10)的一侧沿主油缸(2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前缓冲口(26)和第二前缓冲口(27),该第一前缓冲口(26)比该第二前缓冲口(27)更靠近所述输送缸(10),所述第一前缓冲口(26)和第二前缓冲口(27)通过前缓冲管(28)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缸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缓冲口(26)和/或第二前缓冲口(27)为沿所述主油缸缸筒(21)周向设置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缸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缓冲口(26)和/或第二前缓冲口(27)的口径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或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相等,所述前缓冲管(28)的管径与所述后缓冲管(25)的管径相等。
9.一种混凝土泵车,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泵车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缸泵送装置。
一种双缸泵送装置和混凝土泵车\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缸泵送装置以及混凝土泵车。\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在工程领域通常使用泵送装置来泵送物料。双缸泵送装置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泵送装置。\n[0003] 通常,双缸泵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缸(即砼缸)和主油缸,两个主油缸的主油缸活塞分别与相对应的输送缸的砼活塞连接,即两个主油缸的主油缸活塞分别相对应地驱动两个砼活塞进行往复运动。该两个主油缸可以设置为有杆腔连通或无杆腔连通,并且两个主油缸不连通的一侧与油泵连接以向主油缸供油,这样两个主油缸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带动两个砼活塞运动,当一个砼活塞吸入物料时,另一个砼活塞推送物料,并且交替地循环运动,以实现泵送物料的功能。\n[0004] 混凝土泵车的泵送机构的工作过程是以两个串联的主油缸的活塞杆带动砼活塞往复运动,以交替吸入、推送物料。在这一过程中,砼活塞不断的吸入和推送混凝土,很容易发生磨损,因此需要对砼活塞进行润滑以减小泵送过程中砼活塞的磨损。\n[0005] 泵送机构通常包括主油缸、输送缸、砼活塞、料斗、分配机构和搅拌机构等。其中,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串联在一起,两个主油缸的油缸活塞分别与砼活塞连接,从而带动砼活塞在输送缸中进行往复运动。\n[0006] 目前,在输送缸靠近主油缸的一侧设置有润滑口,当摆缸换向过程中,利用摆缸液压油驱动润滑泵,进而从润滑口输出润滑脂对砼活塞进行润滑。\n[0007] 但是,由于液压系统的精度较低,难以精确地控制流量,因此无法确保在润滑口输出润滑脂的时候砼活塞刚好停在与润滑口相对的位置。如果泵送速度快,砼活塞可能会滑过润滑口而得不到润滑;如果泵送速度慢,砼活塞可能会运行不到润滑口,也得不到润滑。\n发明内容\n[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缸泵送装置,该双缸泵送装置能够实现对砼活塞更加准确的润滑。\n[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缸泵送装置,该双缸泵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缸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缸中的砼活塞交替伸缩的两个主油缸,各个所述主油缸的主油缸活塞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输送缸中的所述砼活塞连接,其中,各个所述输送缸的靠近对应的所述主油缸的一侧设置有润滑口,各个所述主油缸的主油缸缸筒在远离所述输送缸的一侧沿该主油缸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间隔的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该第一后缓冲口比该第二后缓冲口更靠近对应的所述输送缸,所述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通过后缓冲管连接,该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的相对位置设置为使得在所述主油缸活塞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与第二后缓冲口之间时,所述砼活塞的头部与所述润滑口相对应,[0010] 当所述主油缸活塞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之间,所述主油缸活塞的头部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的边缘重叠且所述主油缸活塞不遮挡所述第一后缓冲口时,所述砼活塞的头部的中心与所述润滑口相对应。\n[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后缓冲口和/或第二后缓冲口可以为沿所述主油缸缸筒周向设置的多个。\n[0012] 优选地,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向所述主油缸供油的主泵,所述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的口径以及所述后缓冲管的管径使得所述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之间的流量大于所述主泵的供油的流量。\n[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的口径以及所述后缓冲管的管径使得当所述主油缸活塞的头部将所述第一后缓冲口部分地遮挡时,所述主油缸的无杆腔一侧的压力保持大于或等于有杆腔一侧的压力。\n[0014] 优选地,所述主泵与所述主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所述主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或者所述主泵与所述主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所述主油缸的有杆腔连通。\n[0015] 优选地,所述主油缸的主油缸缸筒在接近所述输送缸的一侧沿主油缸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前缓冲口和第二前缓冲口,该第一前缓冲口比该第二前缓冲口更靠近所述输送缸,所述第一前缓冲口和第二前缓冲口通过前缓冲管连接。\n[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缓冲口和/或第二前缓冲口可以为沿所述主油缸缸筒周向设置的多个。\n[0017]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缓冲口和/或第二前缓冲口的口径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和/或第二后缓冲口的口径相等,所述前缓冲管的管径与所述后缓冲管的管径相等。\n[001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其中,该混凝土泵车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双缸泵送装置。\n[001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砼活塞在输送缸中交替地伸缩运动,当砼活塞运动到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的区域时能够对其运动进行缓冲,此时砼活塞与润滑口相对应,润滑油能够对砼活塞进行润滑,从而使得润滑更加准确,减少砼活塞由于润滑不良而造成的磨损,提高泵送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n[0020]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n附图说明\n[0021]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n[0022] 图1是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双缸泵送装置的示意图。\n[0023] 附图标记说明\n[0024] 10 输送缸 12 砼活塞\n[0025] 20 主油缸 21 主油缸缸筒\n[0026] 22 主油缸活塞 23 第一后缓冲口\n[0027] 24 第二后缓冲口 25 后缓冲管\n[0028] 26 第一前缓冲口 27 第二前缓冲口\n[0029] 28 前缓冲管 3 润滑口\n[0030] 121 砼活塞的头部 221 主油缸活塞的头部\n具体实施方式\n[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n[0032]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根据其惯常含义理解或者结合附图及上下文的描述进行适当地解释。\n[0033]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缸泵送装置,该双缸泵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缸10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缸10中的砼活塞12交替伸缩的两个主油缸20,各个所述主油缸20的主油缸活塞2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输送缸10中的所述砼活塞12连接,其中,各个所述输送缸10的靠近对应的所述主油缸20的一侧设置有润滑口3,各个所述主油缸20的主油缸缸筒21在远离所述输送缸10的一侧沿该主油缸2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间隔的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该第一后缓冲口23比该第二后缓冲口24更靠近对应的所述输送缸10,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通过后缓冲管25连接,该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相对位置设置为使得在所述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位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n23与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时,所述砼活塞12的头部121与所述润滑口3相对应。\n[0034]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主油缸的主油缸缸筒21的远离输送缸10的一侧设置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并且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连接有后缓冲管25。该第一后缓冲口23、第二后缓冲口24以及连接与其间的后缓冲管25,这样就在主油缸20的远离输送缸10的一侧形成后缓冲区域。\n[0035] 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主要结合如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泵送装置的工作情况进行描述,其中两个主油缸20的无杆腔连通,油泵向主油缸20的有杆腔供油。当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位于第一后缓冲口23与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时,第一后缓冲口23位于主油缸20的有杆腔一侧,第二后缓冲口24位于主油缸20的无杆腔一侧,这样主油缸2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就通过第一后缓冲口23、后缓冲管25和第二后缓冲口24连通,有杆腔中的液压油流入无杆腔,从而使得有杆腔和无杆腔内的液体压强相等,但是由于无杆腔内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的面积较大,因此无杆腔一侧液压油的压力大于有杆腔一侧液压油的压力,从而推动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向有杆腔一侧运动。当主油缸活塞22运动的头部221将第一后缓冲口23部分的遮挡时,有杆腔向无杆腔输送的液压油减少,这时候主油缸20的有杆腔一侧的压力升高,使得主油缸活塞22向有杆腔一侧运动的阻力增大,从而达到缓冲的效果,但主油缸活塞22的无杆腔一侧的压力还是大于有杆腔一侧的压力,因此主油缸活塞22整体保持向有杆腔一侧运动的趋势。\n[0036] 根据上述的原理可知,通过在主油缸缸筒21上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不仅可以防止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在运动过程中与主油缸缸筒\n21的末端的侧壁发生碰撞,吸收了主油缸活塞22的冲量,起到了减震和保护的效果;还能够使得主油缸活塞22的运动速度降低,使得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在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的区域振荡运动,而当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位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与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时,所述砼活塞12的头部121与所述润滑口3相对应,从而能够确保砼活塞12的头部121与润滑口3的对准和充分润滑。\n[003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砼活塞在输送缸中交替地伸缩运动,当砼活塞运动到第一后缓冲口和第二后缓冲口的区域时能够对其运动进行缓冲,此时砼活塞与润滑口相对应,润滑油能够对砼活塞进行润滑,从而使得润滑更加准确,减少砼活塞由于润滑不良而造成的磨损,提高泵送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n[0038] 优选地,当所述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位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所述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的边缘重叠且所述主油缸活塞22不遮挡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时,所述砼活塞12的头部121的中心与所述润滑口3相对应。\n[0039] 根据上文对缓冲运动的原理的描述可知,当主油缸活塞22运动的头部221开始部分地遮挡第一后缓冲口23时,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开始进行小幅度的振荡运动。因此,为了能够对砼活塞12更好地进行润滑,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当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n221位于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且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的边缘与第一后缓冲口23的边缘重叠而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遮挡第一后缓冲口23时,砼活塞\n12的头部121的中心与润滑口3相对应。\n[0040]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使得砼活塞12能够更好地与润滑口3对准从而提高润滑效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地调整,本发明对此并不加以限制。\n[0041] 优选地,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或第二后缓冲口24为沿所述主油缸缸筒21周向设置的多个。\n[0042]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当第一后缓冲口23和/或第二后缓冲口24设置为多个时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主油缸2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连通性,从而更好地起到缓冲效果。其中,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地设置,但是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沿主油缸20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分别确定并相等,因此多个第一后缓冲口23在主油缸缸筒21上为沿周向设置,即多个第一后缓冲口\n23设置在同一圆周上,并且该圆周以主油缸20的轴线为中心轴线。多个第二后缓冲口24的设置也同理。优选地,第一后缓冲口23与第二后缓冲口24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沿主油缸20的长度方向相对应。\n[0043] 优选地,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向所述主油缸20供油的主泵,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以及所述后缓冲管25的管径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的流量大于所述主泵的供油的流量。\n[0044] 根据上文所述的原理可知,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以及后缓冲管25的管径越大,主油缸2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连通性就更好,具体体现在有杆腔和无杆腔中的液体压强能够更快地平衡。\n[0045] 因此,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适当地设置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以及后缓冲管25的管径,以使得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的流量大于所述主泵的供油的流量,也就是说主油缸2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压强平衡的过程要比主泵向主油缸20的有杆腔或无杆腔供油的速度更快,这样才能使得主油缸2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在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时能够达到压强平衡,从而使得主油缸活塞22向有杆腔一侧运动。\n[004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原理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无杆腔连通有杆腔通油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有杆腔连通无杆腔通油的实施方式(未图示)。\n[0047] 优选地,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以及所述后缓冲管25的管径使得当所述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将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部分地遮挡时,所述主油缸20的无杆腔一侧的压力保持大于或等于有杆腔一侧的压力。\n[0048] 同理地,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适当地设置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n24的口径以及后缓冲管25的管径,以使得当所述主油缸活塞22部分地遮挡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时,所述主油缸20的无杆腔一侧的压力保持大于或等于有杆腔一侧的压力。\n[0049] 也就是说,当主油缸2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压力平衡之后,由于无杆腔的液体作用面积大于有杆腔,因此主油缸活塞22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向有杆腔一侧运动,所以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会运动到开始遮挡第一后缓冲口23的部分,此时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n221将第一后缓冲口23部分地遮挡,第一后缓冲口23的口径减小,从而影响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液压油的流通,具体地使得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液压油的流量减小。\n[0050] 对于如图1所示的无杆腔连通有杆腔通油的实施方式来说,当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液压油的流量减小,并且有杆腔一侧通入液压油时,有杆腔一侧压强上升的速度就会大于无杆腔一侧压强上升的速度,从而使得主油缸活塞22向有杆腔一侧的运动的速度减小,但是通过对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以及后缓冲管25的管径的设置,使其能够在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将第一后缓冲口23部分地遮挡时,仍然确保主油缸20的无杆腔一侧的压力大于或等于有杆腔一侧的压力,这样就能保证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n221运动达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的位置之后,不但能够发生小幅度的振荡缓冲,还能够确保主油缸活塞22能够反向地向主油缸20的有杆腔一侧运动。\n[0051] 对于有杆腔连通无杆腔通油的实施方式来说,当向其中的第一个主油缸20的无杆腔中通油时,主油缸活塞22向有杆腔一侧运动,与该主油缸活塞22相连的砼活塞12向外推送物料,由于两个主油缸20的有杆腔连通,因此第二个主油缸20的主油缸活塞22向无杆腔一侧运动而带动相应的砼活塞12吸入物料。当第二个主油缸20的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运动到第二个主油缸20的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时,第二个主油缸20的无杆腔内的压强与有杆腔内的压强相等,此时第二个主油缸20的无杆腔一侧的压力大于有杆腔一侧的压力,这样就能保证第二个主油缸活塞22的头部221运动达到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之间的位置之后,不但能够发生小幅度的振荡缓冲,还能够确保第二个主油缸活塞22能够反向地向主油缸20的有杆腔一侧运动。\n[005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无杆腔连通有杆腔通油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有杆腔连通无杆腔通油的实施方式(未图示)。\n[0053] 结合上文所述可知,优选地,所述主泵与所述主油缸20的有杆腔连接,所述主油缸20的无杆腔连通,或者所述主泵与所述主油缸20的无杆腔连接,所述主油缸20的有杆腔连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无杆腔连通有杆腔通油的实施方式和有杆腔连通无杆腔通油的实施方式都适用。\n[0054] 优选地,所述主油缸20的主油缸缸筒21在接近所述输送缸10的一侧沿主油缸2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前缓冲口26和第二前缓冲口27,该第一前缓冲口26比该第二前缓冲口27更靠近所述输送缸10,所述第一前缓冲口26和第二前缓冲口27通过前缓冲管28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前缓冲口26和/或第二前缓冲口27为沿所述主油缸缸筒21周向设置的多个。\n[0055]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主油缸20的主油缸缸筒21上还设置有第一前缓冲口26和第二前缓冲口27,所述第一前缓冲口26、第二前缓冲口27以及连接于其间的前缓冲管28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原理与第一后缓冲口23、第二后缓冲口24和后缓冲管25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n[0056]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缓冲口26和/或第二前缓冲口27的口径与所述第一后缓冲口23和/或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相等,所述前缓冲管28的管径与所述后缓冲管25的管径相等。\n[0057]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前缓冲口26、第二前缓冲口27、第一后缓冲口\n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都相等,并且前缓冲管28和后缓冲管25的管径也相等且等于第一前缓冲口26、第二前缓冲口27、第一后缓冲口23和第二后缓冲口24的口径。\n[0058]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但可以用于有杆腔进油无杆腔连通和无杆腔进油有杆腔连通联众方式,还可以应用于开式液压系统和闭式液压系统,虽然在开式液压系统和闭式液压系统中原理略有不同,但是使用的效果相同。\n[005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其中,该混凝土泵车包括本发明所述的泵送装置。\n[006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n[0061]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n[0062]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法律信息
- 2020-10-27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0.10.09
专利权人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河北雷萨重型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由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变更为075100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府大街202号
- 2015-08-12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04B 53/18
专利申请号: 201310277148.5
申请日: 2013.07.03
- 2013-11-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08-04
|
2010-03-16
| | |
2
| |
2012-05-02
|
2011-12-14
| | |
3
| |
2012-01-25
|
2011-07-14
| | |
4
| | 暂无 |
2005-12-29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