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润滑方法 |
申请号 | CN201110418618.6 | 申请日期 | 2011-12-14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4422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IPC分类号 | F;0;4;B;1;5;/;0;2;;;F;0;4;B;5;3;/;1;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36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裴杰 |
代理机构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青瓦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润滑方法,该泵送装置包括主泵送油缸、设置于主泵送油缸内的主泵送活塞组件、物料缸以及设置在物料缸内且与主泵送活塞组件连接的物料活塞组件,主泵送活塞组件和物料活塞组件上设置有润滑油流道,润滑油流道的一端连接主泵送油缸,另一端连接物料缸,主泵送油缸内的液压油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沿润滑油流道传送到物料缸内。通过上述方式,可利用液压油对物料活塞进行润滑。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泵送装置的润滑方法。
1.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用于泵送混凝土,包括主泵送油缸、设置于所述主泵送油缸内的主泵送活塞组件、物料缸以及设置在所述物料缸内且与所述主泵送活塞组件连接的物料活塞组件,其中所述主泵送活塞组件和所述物料活塞组件上设置有润滑油流道,所述润滑油流道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泵送油缸,另一端连接所述物料缸,以允许所述主泵送油缸内的液压油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传送到所述物料缸内,所述主泵送活塞组件包括主泵送活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泵送活塞杆上的主泵送活塞,所述润滑油流道沿所述主泵送活塞杆的中心轴线设置,且所述润滑油流道的所述一端设置于所述主泵送活塞杆的端部并连接所述主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或有杆腔,所述物料活塞组件包括物料活塞座,所述主泵送活塞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泵送活塞杆与所述物料活塞座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主泵送活塞杆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物料活塞座上的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固定,所述润滑油流道上设置有单向阀,且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以限定所述液压油向所述物料缸的单向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活塞组件进一步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物料活塞座上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以在所述物料缸、所述物料活塞座、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形成一润滑密闭容腔,所述润滑油流道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润滑密闭容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压泵送方式下,所述润滑油流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泵送油缸的无杆腔连接。
4.一种泵送装置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方法包括:
在设置于主泵送油缸内的主泵送活塞组件以及设置在物料缸内且与所述主泵送活塞组件连接的物料活塞组件上设置润滑油流道,其中所述主泵送活塞组件包括主泵送活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泵送活塞杆上的主泵送活塞,所述润滑油流道沿所述主泵送活塞杆的中心轴线设置,且所述润滑油流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主泵送活塞杆的端部并连接所述主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或有杆腔,所述物料活塞组件包括物料活塞座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主泵送活塞杆与所述物料活塞座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主泵送活塞杆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物料活塞座上的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固定,在所述润滑油流道上设置单向阀,且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以限定液压油向所述物料缸的单向传送;
在所述主泵送油缸内产生泵送压力,以允许所述主泵送油缸内的液压油在所述泵送压力的作用下经所述润滑油流道传送到所述物料缸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方法包括:将所述液压油传送到所述物料活塞组件的物料活塞座、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物料缸之间形成的润滑密闭容腔。
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润滑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润滑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泵送装置(例如,混凝土泵送装置)是工程机械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装置,用于泵送混凝土、泥浆等物料。目前在物料的泵送过程中,为了保证各部件之间的润滑,特别是为了保证物料缸及物料活塞之间的润滑,需要在物料缸及物料活塞之间施加润滑油。传统泵送装置的润滑方式是在物料活塞的连接杆上设置贮油腔,在贮油腔内设有弹簧和活塞,利用弹簧的弹力推动活塞,进而将贮油腔内的润滑油推入物料缸,进而对物料缸及物料活塞进行润滑。然而,在这种方案中,需要在贮油腔内另外设置弹簧和活塞,并需要定期在贮油腔内补充润滑油,因此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高的缺点。此外,由于润滑油的压力由弹簧的弹力及活塞的惯性力产生,压力相对较低,因此润滑时物料活塞唇口内的润滑油容易在物料缸内的物料压力的作用下挤出,不易形成油膜,润滑效果不佳。\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泵送装置及其润滑方法,以降低结构复杂度以及成本。\n[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泵送装置,该泵送装置用于泵送混凝土,包括主泵送油缸、设置于主泵送油缸内的主泵送活塞组件、物料缸以及设置在物料缸内且与主泵送活塞组件连接的物料活塞组件,其中主泵送活塞组件和物料活塞组件上设置有润滑油流道,润滑油流道的一端连接主泵送油缸,另一端连接物料缸,以允许主泵送油缸内的液压油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传送到物料缸内,主泵送活塞组件包括主泵送活塞杆以及设置在主泵送活塞杆上的主泵送活塞,润滑油流道沿主泵送活塞杆的中心轴线设置,且润滑油流道的一端设置于主泵送活塞杆的端部并连接主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或有杆腔,物料活塞组件包括物料活塞座,主泵送活塞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主泵送活塞杆与物料活塞座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主泵送活塞杆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固定于物料活塞座上的第二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固定,润滑油流道上设置有单向阀,且单向阀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上,以限定液压油向物料缸的单向传送。\n[0005] 其中,物料活塞组件进一步包括间隔设置在物料活塞座上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以在物料缸、物料活塞座、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形成一润滑密闭容腔,润滑油流道的另一端连接润滑密闭容腔。\n[0006] 其中,在高压泵送方式下,润滑油流道的一端与主泵送油缸的无杆腔连接。\n[000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泵送装置的润滑方法,包括:在设置于主泵送油缸内的主泵送活塞组件以及设置在物料缸内且与主泵送活塞组件连接的物料活塞组件上设置润滑油流道,其中主泵送活塞组件包括主泵送活塞杆以及设置在主泵送活塞杆上的主泵送活塞,润滑油流道沿主泵送活塞杆的中心轴线设置,且润滑油流道的一端设置于主泵送活塞杆的端部并连接主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或有杆腔,物料活塞组件包括物料活塞座以及用于连接主泵送活塞杆与物料活塞座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主泵送活塞杆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固定于物料活塞座上的第二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固定,在润滑油流道上设置单向阀,且单向阀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上,以限定液压油向物料缸的单向传送;在主泵送油缸内产生泵送压力,以允许主泵送油缸内的液压油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经润滑油流道传送到物料缸内。\n[0008] 其中,该润滑方法包括:将液压油传送到物料活塞组件的物料活塞座、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与物料缸之间形成的润滑密闭容腔。\n[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泵送装置的润滑方式,本发明利用主泵送油缸的泵送压力作为动力源,将液压油作为润滑油经润滑油流道传送到物料缸内,进而对物料活塞进行润滑。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较低的特点。\n附图说明\n[0010] 图1是本发明的泵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11] 图2是本发明的泵送装置的润滑方法的流程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n[0013]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送装置,包括主泵送油缸1、设置于主泵送油缸1内的主泵送活塞组件、物料缸2以及设置在物料缸2内且与主泵送活塞组件连接的物料活塞组件,主泵送活塞组件和物料活塞组件上设置有润滑油流道3,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连接主泵送油缸1,另一端连接物料缸2,以允许主泵送油缸1内的液压油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传送到物料缸2内。\n[0014]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物料活塞组件包括物料活塞座4以及间隔设置在物料活塞座4上的第一密封件5和第二密封件6,进而在物料缸2、物料活塞座4、第一密封件5和第二密封件6之间形成一润滑密闭容腔7。其中,第二密封件6即为物料活塞组件的物料活塞唇口。\n[0015] 主泵送活塞组件包括主泵送活塞杆8以及设置在主泵送活塞杆8上的主泵送活塞\n9,物料活塞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主泵送活塞杆8与物料活塞座4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主泵送活塞杆8上的第一连接件10以及固定于物料活塞座4上的第二连接件11,且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11相互固定。\n[0016] 在本实施例中,润滑油流道3沿主泵送活塞杆8的中心轴线设置,且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设置于主泵送活塞杆8的端部并连接主泵送油缸1的无杆腔13。润滑油流道3的另一端则连接润滑密闭容腔7。在其他实施例中,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可设置于主泵送活塞杆\n8的其他适当位置,并可连接主泵送油缸1的有杆腔14。润滑油流道3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于物料活塞组件的其他适当位置。\n[0017]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润滑油流道3上设置有单向阀12,以限定液压油向物料缸\n2的单向传送。\n[0018]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泵送装置工作时,主泵送油缸1内具有一定的泵送压力,此压力与负载成正比关系。此时,本发明的泵送装置利用主泵送油缸1内的泵送压力作为动力源,并利用主泵送油缸1内的液压油作为润滑油,使得主泵送油缸1内的液压油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经润滑油流道3进入润滑密封容腔7,进而对物料活塞唇口(即,第二密封件6)进行润滑。\n[0019] 现有泵送装置(例如,混凝土泵送装置)一般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泵送油缸\n1,且其泵送方式一般分为高压泵送和低压泵送。在低压泵送方式下,两个主泵送油缸1的无杆腔13相连,并从有杆腔14输入和输出液压油。由于液压油从有杆腔14进入并推动主泵送活塞9,因此作用面积较小,泵送装置的输出压力也较小,但速度较快。在高压泵送方式下,两个主泵送油缸1的有杆腔14相连,并从无杆腔13输入和输出液压油。由于液压油从无杆腔13进入并推动主泵送活塞9,因此作用面积较大,泵送装置的输出压力也较大,但速度较慢。\n[0020] 无论在高压泵送方式下工作还是在低压泵送方式下工作,也无论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与无杆腔13连接还是与有杆腔14连接,均能利用主泵送油缸1的泵送压力作为动力源,将液压油作为润滑油经润滑油流道3传送到物料缸2内,进而对物料活塞进行润滑。在低压泵送方式下,无杆腔13内在推料还是吸料过程中,都存在泵送压力,有杆腔14在吸料过程中存在泵送压力。因此,在低压泵送方式下,若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与无杆腔13连接,则无论在推料还是吸料过程,液压油均会传送到物料缸2进而实现全程润滑。若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与有杆腔14连接,则在吸料过程实现润滑。\n[0021] 同理,在高压泵送方式下,有杆腔14内在推料和吸料过程中,都存在泵送压力,无杆腔13在推料过程中存在泵送压力。因此,在高压泵送方式下,若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与有杆腔14连接,则无论在推料还是吸料过程,液压油均会传送到物料缸2进而实现全程润滑。若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与无杆腔13连接,则在推料过程实现润滑。\n[0022] 此外,主泵送油缸1的泵送压力使液压油在润滑密闭容腔7内保持静压(即泵送压力),在物料活塞唇口处形成液压油膜,保证了物料活塞推料时,从物料活塞唇口进入的液压油不会受到物料的挤压而溢出,从而对物料活塞的润滑更有效。进一步,在高压泵送方式下,若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与无杆腔13连接,则在推料时液压油进入无杆腔13,此时泵送压力较大且物料活塞唇口受到的物料压力较大,更容易形成液压油膜。在吸料时,由于无杆腔13中存在的背压且物料活塞唇口受到的物料压力较小,也很容易形成液压油膜。但,由于主泵送活塞9与物料活塞唇口的面积比不同,可能液压油因压力过高产生过多的消耗,故这种方案较为适合高压泵送装置。因此,在需要更好的油膜效果的情况下,优选在高压泵送方式下将润滑油流道3的一端与无杆腔13连接。\n[0023] 同时,由于在润滑油流道3上设置了单向阀12,阻止了混凝土浆流等物料入润滑油流道3,从而避免了液压系统的油液受到污染。\n[002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泵送装置的润滑方法,该方法使用了上述泵送装置。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泵送装置的润滑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泵送装置的润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0025] 在步骤S1中,在设置于主泵送油缸内的主泵送活塞组件以及设置在物料缸内且与主泵送活塞组件连接的物料活塞组件上设置润滑油流道。\n[0026] 在步骤S2中,在主泵送油缸内产生泵送压力,以允许主泵送油缸内的液压油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经润滑油流道传送到物料缸内。\n[0027] 在步骤S1中,优选进一步在润滑油流道上设置单向阀,以限定液压油向物料缸的单向传送。\n[0028] 在步骤S2中,优选将液压油传送到物料活塞组件的物料活塞座、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与物料缸之间形成的润滑密闭容腔。\n[0029] 与现有技术的泵送装置相比较,本发明利用主泵送油缸的泵送压力作为动力源,将液压油作为润滑油经润滑油流道传送到物料缸内,进而对物料活塞进行润滑。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润滑效果佳的特点。进一步,将具有泵送压力的液压油经润滑油流道进入润滑密闭容腔,使得液压油在润滑密闭容腔内能保持一定的静压,在物料活塞唇口处易形成液压油膜,不易被挤出,润滑效果佳。\n[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5-05-13
- 2012-06-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04B 15/02
专利申请号: 201110418618.6
申请日: 2011.12.14
- 2012-05-0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84-03-16
| | |
2
| | 暂无 |
2007-10-19
| | |
3
| | 暂无 |
2011-12-14
| | |
4
| |
1991-10-09
|
1988-07-03
| | |
5
| | 暂无 |
2007-03-22
| | |
6
| | 暂无 |
2005-03-0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