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纯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
申请号 | CN98802124.2 | 申请日期 | 1998-01-2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246142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诺尔斯海德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挪威奥斯陆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诺尔斯海德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诺尔斯海德公司 |
发明人 | M·佩尤特;H·布雷维克;W·玛杰威斯基 |
代理机构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中琦 |
摘要
依靠在用通过沿柱的温度梯度得到的内回流或通过外部压力调节得到的外回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逆流柱中的超临界流体分级分离并使用超临界CO2与极性共溶剂的混合物作溶剂纯化包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组合物。通过这种方法尤其可以成功去除寡聚的和臭味的杂质,如果需要,在此方法之后或之前,可用超临界CO2在经调节有利于甘油酯组合物分级分离的条件下进行另一次超临界流体分级分离。
1.一种纯化包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将所 述组合物在用通过沿柱的温度梯度得到的内回流或通过外部压力调节 得到的外回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逆流柱中进行超临界流体分级分离, 用于所述抽提的溶剂是超临界CO2与极性共溶剂的混合物;并且回收纯 化的包含所述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极性共溶剂是乙醇或 丙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超临界CO2与所述的 极性共溶剂的比是99∶1-80∶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超临界CO2与所述的 极性共溶剂的比是99∶1-80∶2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通过操作优先地 从所述甘油酯组合物去除寡聚体/多聚体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通过操作优先地 从所述甘油酯组合物去除金属杂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通过操作优先地 从所述甘油酯组合物去除臭味组分。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回收的所 述纯化组合物在用通过沿柱的温度梯度得到的内回流或通过外部压力 调节得到的外回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逆流柱中进行进一步的超临界流 体分级分离,所述抽提溶剂是超临界CO2与极性共溶剂的混合物,并且 控制分级分离以利于甘油酯成分的分级分离,由此回收到富含甘油三 酯的组分和富含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的组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回收的所述纯化组合物在 用通过沿柱的温度梯度得到的内回流或通过外部压力调节得到的外回 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逆流柱中进行进一步的超临界流体分级分离,所 述抽提溶剂是超临界CO2与极性共溶剂的混合物,并且控制分级分离以 利于甘油酯成分的分级分离,由此回收到富含甘油三酯的组分和富含 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的组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回收的所述纯化组合物 在用通过沿柱的温度梯度得到的内回流或通过外部压力调节得到的外 回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逆流柱中进行进一步的超临界流体分级分离, 所述抽提溶剂是超临界CO2与极性共溶剂的混合物,并且控制分级分离 以利于甘油酯成分的分级分离,由此回收到富含甘油三酯的组分和富 含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的组分。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回收的所述纯化组合物 在用通过沿柱的温度梯度得到的内回流或通过外部压力调节得到的外 回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逆流柱中进行进一步的超临界流体分级分离, 所述抽提溶剂是超临界CO2与极性共溶剂的混合物,并且控制分级分离 以利于甘油酯成分的分级分离,由此回收到富含甘油三酯的组分和富 含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的组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甘 油酯组合物来自海洋生物油并在至少两个所述逆流柱中进行所述超临界流 体分级分离,其中选择一个所述柱的操作条件优先地去除寡聚体/多聚 体杂质并选择另一个所述柱中的操作条件以优先地去除臭味组分。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甘油酯组合物来自
海洋生物油并在至少两个所述逆流柱中进行所述超临界流体分级分离,其 中选择一个所述柱的操作条件优先地去除寡聚体/多聚体杂质并选择 另一个所述柱中的操作条件以优先地去除臭味组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的另一柱中的溶剂 由超临界CO2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的另一柱中的溶剂 由超临界CO2组成。
本发明涉及处理包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组合物以从中回收 纯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产物的方法。\n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级分离在最近几年得到广泛研究。此兴趣 的原因在于人们认识到脂肪酸,尤其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所谓的 前列腺化合物,包括前列环素和前列腺素的前体,它们在诸如血小板 凝集、炎症及免疫反应等生物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n在此说明书中,根据系统来命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ω或n数 表示从末端甲基计数时第一个双键的位置,例如,在ω-3或n-3脂肪 酸中,第一个双键存在于从此酸的末端甲基起第三个碳原子上。进一 步地,当脂肪酸得到命名时,例如象C18:3,这是指链中脂肪酸有18 个碳原子和三个双键。\n两个商业上重要的多不饱和ω-3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 C20:5)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存在于海洋生物油中。这 些脂肪酸的生物学特性在许多公开和专利中得到讨论,例如GB 2221843认为EPA和DHA的浓缩混合物是治疗和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的有效产品。\n相应地,ω-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也有 越来越大的商业价值。ω-6系列酸通常从植物油如月见草油和琉璃苣 油中制备并广泛应用于药物。\n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于海洋生物油和 植物油中。\n因为这样的甘油三酯中常常也包含不需要的脂肪酸,因此经常有 必要切割甘油三酯以得到自由酸形式的脂肪酸或与单功能醇如甲醇和 乙醇形成酯的脂肪酸以便将需要的脂肪酸与不需要的脂肪酸适当分 开。\n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商业原因,需要将多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 的形式使用。因此,通常将纯化的脂肪酸通过与甘油酯化或者如果脂 肪酸作为单功能酯存在,用甘油转酯重新转化为甘油酯。产生的甘油 酯产物将在下文称为“合成甘油酯”,以区别于在天然海洋生物油或植 物油中发现的“天然甘油酯”,尽管当然它们自己也来源于天然来源。\n当在有氧的条件下与热或光接触时,多不饱和脂肪酸极其脆弱, 将很容易经历快速的异构化、过氧化和寡聚化反应。相应地,即使在 生产用于商业的纯脂肪酸甘油酯的过程中十分小心,也几乎不可能避 免几种有机杂质出现于天然或合成甘油酯产品中,例如,尤其是:\n(1)脂肪酸寡聚体,在天然产物中通常没有而在合成产物中常 常可达到重量的3-5%,有时甚至更高水平(它们尤其在与甘油酯化或 转酯的过程中形成),\n(2)释放不悦气味并且主要由过氧化物分解释放的醛和其它 碳酰化合物组成的臭味化合物,和\n(3)许多还未由化学分析完全确定的但通常使合成甘油酯比 天然甘油酯颜色更深的有色分解产物。\n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研究小组集中于寡聚(常常称为“多聚”) 氧化产物对油质和健康的影响。参见,例如,Nawar等,“鱼油的稳定 性”,N-3 News,1988,3:3;Kragballe等“polyumaettede fedtsyrepraeparater pa det danske marked. Sammensetning og oksidativ stabilitet”,Ugeskr. Laeger,1990,152:894-897;以 及Hanmann,“这些胶囊中有什么”,Inform,1990,1:117-120。通常 不希望存在相当大浓度的这些杂质。\n基于这些原因,希望将天然和合成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寡聚体(多 聚体)含量减到重量的1%以下,更优选地重量的0.5%以下。\n臭味脂肪醛和其它的羰基成分是造成许多油气味不悦的原因—— 例如,它们使海洋生物油具有典型的“鱼”味——并使得这些油不能 直接用于饮食和化妆产品,甚至使它们不能用作药物。由于这个原因, 通常对脂肪酸甘油酯组合物进行蒸汽除臭处理。然而,这种方法需要 在相当高的温度下进行,本身可能产生寡聚体的进一步产物(见, Hanmann,同上)。而且,应当指出,除臭并不能完全去除所有的氧化/ 分解产物。根据权威性的Bailey工业油和脂肪产物(Y.H.Hui,编辑, John Wiley & Sons,Inc.,New York,第五版,1996,第四卷,第 51页):“尽管除臭器通常代表食用油加工的最后步骤并且可以从不十 分完美的原料中生产出好的产品,但是除臭器不能免除先前步骤中的 过失。尽管去除了初级氧化产物(以过氧化物值表示),但是几种被破 坏的油可能包含次级氧化产物(以甲氧基苯胺值测量)。”。\n脂肪酸甘油酯中产生的有色副产品有令人不悦的外表。而且,散 发包含未在化学上定性的污染物的产品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在卫生 和药物领域。\n金属化合物经常用于生产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催化剂, 通常包括锌、银、汞和钙盐或氧化物。催化剂的残余可溶解于甘油酯 组合物中,通常量为1-10mg/g。金属可作用为不需要的氧化的催化剂。 而且,纯化产品不应包含催化剂的残余,并且应当说明这些残余对健 康的影响。\n就上述本领域的状况而言,应当提供简便有效地去除至少某些通 常存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中的杂质的方法。\n依照本发明,提供了纯化包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合物的方 法,包括将所述组合物在用通过沿柱的温度梯度得到的内回流或通过 外部压力调节得到的外回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逆流柱中进行超临界流 体分级分离,用于所述抽提的溶剂是超临界CO2与极性共溶剂的混合 物;并且回收纯化的包含所述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组合物。\n众所周知,可以通过改变化合物的温度和/或压力将纯化合物从一 种状态(即固体、液体或气体)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同样众所周知, 存在着称为温度和/或压力的“临界值”的数值,超过它就不可能在不 沸腾的情况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并且不可能在不浓缩的情况下以连续 的方式从气态变成液态。\n已知处于超临界状态即处于以分别比纯化合物的临界压力和温度 更高的压力和温度为特征的状态或以各组成成分的混合物的临界点包 络曲线图以外典型点(压力,温度)为特征的状态的流体,表现出对 多种物质的高溶解力,比处于浓缩气态的相同流体的溶解力高得多。 对于“亚临界”液体即处于以比纯化合物的临界压力高的压力而比其 临界温度低的温度为特征的状态或以比各组成成分的混合物的各成分 的临界压力高的压力而比各成分的临界温度低的温度为特征的状态的 液体,也观察到同样的行为(见杂志“Informations Chimie”321号, 1991年10月,第166-177页Michel PERRUT的文章,题目为“Les Fluides Supercritiques,application en abondance”)。\n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液体的重要的和可控制的溶解力变化被用于多 种方法:抽提(固体/液体),分级分离(液体/流体),分析性和制备 性洗脱层析以及材料处理(陶器制品,复矿火成岩等);化学和生物反 应也在这样的溶剂中进行。\n使用处于超临界压力的流体的方法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溶剂(流 体)与抽提物和溶质容易分开,这一点在许多公开文献中都有所描述。\n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已知可以用超临界流体在逆流柱上分级分离植 物或动物油,特别是二氧化碳或与有机溶剂如丙烷、己烷和乙醇混合 的二氧化碳。最近出版的由J.W.King和G.R.List编辑的书“油和脂 化学中的超临界流体技术”,AOCS出版社,Champaign,Illinois,美 国,1996提供了此领域中发表工作的全面综述。由W.B.Nilsson写的 第八章“鱼油的超临界流体抽提和分级分离”特别提供了与本发明有 关领域的状况。\n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优势是它的灵活性。这样,根据所选的操作参 数可以去除寡聚/多聚混合物或臭味成分,或将两者都去除,并且本方 法也可掺入甘油酯成分分级分离的步骤中,这将在下文予以描述。因 此,通过选择适当的操作条件可容易地任意改变从超临界分级分离得 到的产物。\n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将已经过本方法纯化处理的甘 油酯组合物在用通过沿柱的温度梯度得到的内回流或通过外部压力调 节得到的外回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逆流柱中并使用超临界CO2与极性 共溶剂的混合物作溶剂进行进一步的超临界流体分级分离,并且控制 分级分离以利于甘油酯成分的分级分离,由此回收到富含甘油三酯的 组分和富含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的组分。\n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纯化已去除甘油 单酯和甘油二酯的甘油酯组合物以去除多聚物质。\n得到甘油酯成分的分级分离需要比去除寡聚体所需的选择性更高 的选择性。因此,优选的是采用导致甘油酯在溶剂中溶解性较低的条 件。因此,优选的是在比用于纯化步骤的柱中更低的压力下操作分级 分离柱(通常为100-250×105帕,优选地为120-180×105帕),并且温 度至少与纯化步骤中的温度一样高,优选地比纯化步骤中的温度高, 抽提溶剂中的共溶剂浓度与纯化步骤中的相似或较低。通常,温度梯 度从30-40℃(底端)到60-80℃(顶端);共溶剂,优选地乙醇,以 5-20%(重量比)优选地5-10%(重量比)的浓度使用。\n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所说明的,甘油酯 组合物经过至少两次超临界分级分离,其中选择一次分级分离中的操 作条件以利于去除寡聚/多聚杂质,选择第二次分级分离中的操作条件 以利于去除臭味成分。\n正如上文所述,用于本发明超临界分级分离的溶剂是超临界CO2和极性溶剂。“极性溶剂”指比未取代的饱和碳氢化合物极性更强的任 何有机溶剂。适于此处使用的极性溶剂的例子是低级醇如C1-4醇和低 级酮如C2-C4酮。对此处使用优选的极性共溶剂是乙醇和丙酮,乙醇常 常是优选的,因为它的毒性低。极性共溶剂可以明显地提高超临界CO2的溶解力,由此减少所用溶剂的总量。\n超临界CO2与极性共溶剂的相对比例并不是关键的,但是超临界 CO2与极性共溶剂的重量比常常是99∶1-80∶20,优选地95∶5-90∶10。\n本发明导致选择性增强的超临界分级分离方法的另一重要特征是 它用通过沿柱的温度梯度得到的内回流或通过外部压力调节得到的外 回流进行。\n因为甘油酯的溶解性随溶剂混合物的温度升高而降低(对于超临 界流体,溶解性通常随密度升高而升高,因此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提 供的沿柱温度梯度随柱升高而升高,使得当将甘油酯组合物加到柱上 时,最初可溶的某些成分在溶液中运向柱顶。然而随着温度的逐渐升 高,这些成分从溶液中再次脱离出来,在重力作用下向柱底移动,它 们在柱底部分重新溶解。这样柱上提供的内部温度梯度导致了回流作 用使杂质与甘油酯组合物更好地分离。例如,如下文的实施例1和2 所示,提供的内回流作用使得从柱顶回收的组分基本上没有更难溶的 寡聚杂质。\n相似地,提供的外回流产生较高的分级分离选择性。通过稍微减 小从分级分离柱上端回收的抽提物的压力,由此使得抽提物中在CO2中溶解性最小的那些成分沉淀出来。为了使沉淀的组分回到分级分离 柱,优选地重新回到柱的上半部分,例如通过高压泵使压力恢复到较 高水平。\n对于较大直径的柱而言,通常优选采用外回流而不是内回流,因 为很难建立所需的沿柱的温度梯度。\n本发明可用于纯化多种包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组合物。然 而,它对于纯化来自海洋生物油的,用于制备包含高浓度EPA+DHA的 药物组合物的甘油酯组合物尤其有价值。\n在优选的情况下,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基本上从多不饱和脂肪 酸甘油酯组合物中去除90%重量的前述有机和金属杂质。\n现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n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的处理本发明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合物 系统的示意性图。\n图2是第二个实施例的处理本发明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合物 系统的示意性图。\n图3是实施例1中所用系统的示意性图。\n图4是实施例2中所用系统的示意性图。\n图5是实施例3中所用系统的示意性图。\n图6是实施例4中所用系统的示意性图。\n附图1以图解方式表示体现两个独立的处理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 酯以去除寡聚体和臭味杂质的超临界流体环路的系统。\n将待处理的甘油酯组合物(“油”)泵入逆流分级分离柱1,如图 所示它包含4个独立的加热部分。柱1充满惰性填充物如玻璃、PTFE、 聚酰胺,用从30-40℃(底端)到70-80℃(顶端)的温度梯度和 150-350×105帕,优选地约250×105帕的压力操作。\n由CO2和极性共溶剂,优选地5-10%重量比的乙醇组成的超临界流 体通过泵4压缩并通过加热器5进入柱1的底端。向上流动的超临界 流体与下行的甘油酯组合物逆流接触,由此包含所需甘油酯在内的低 分子量化合物在流体中富集。相似地,高分子量化合物,包括在液相 中浓缩的不需要的寡聚体,通过扩张管6离开柱1的底部。\n柱1中温度梯度的存在提供了引起溶质的高分子量成分,特别是 寡聚体沉淀的内回流,由此提高了分级分离的选择性。通过用泵调节 外部压力导致抽提物回流可得到相似的效应。\n离开柱1顶部的超临界流体扩张到100-200×105帕,优选地接近 150×105帕,并在管2中加热至60-80℃。在这些条件下,甘油酯组分 从CO2和极性共溶剂的超临界相沉淀出来,后者通过冷却器3、泵4和 加热器5再循环至柱1。\n然后,将来自管2的包含高达20%乙醇共溶剂的甘油酯组合物上 样到于120-150×105帕和50-70℃操作的第二个包装柱6的顶端,在此 处它与优先导引挥发性化合物(气味)以及残留在甘油酯化合物中的 共溶剂的溶剂接触,所述溶剂基本上由超临界CO2组成,或可以是纯超 临界CO2。\n装载挥发性组分的CO2以40-60×105帕的压力通过扩张管7,大部 分挥发性化合物沉淀,由装满活化的活性炭的吸附管8去除残留的挥 发性组分,经过冷却器9、泵10、加热器11最后再循环至柱6。\n从柱6的底端流出的经纯化的流体在管12中扩张至40-60×105帕, 在管13中扩张至1×105帕,来自第一次减压管12的CO2重新循环至冷 却器9。\n与典型的用共溶剂,包括抽提物+共溶剂联合沉淀的超临界抽提方 法相比,所提供的方法有几个重要的优势。因为来自管2的甘油酯组 合物含有高达20%的乙醇共溶剂,不必向柱6的CO2中加共溶剂,柱6 中的纯CO2溶解甘油酯组合物的共溶剂,这样提高了挥发性化合物(气 味)的溶解性。因为共溶剂与挥发性组分一起去除,不需要昂贵的去 除产品中共溶剂的蒸馏装置,由此简化了方法,减少了所需产品的热 处理。\n图2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用单超临界流体环路纯化多不饱和脂肪酸 甘油酯组合物的系统。\n如图1的系统所示,甘油酯组合物首先在分级分离柱1中用超临 界流体,优选地CO2+乙醇的逆流处理,然后导向扩张管2中以将甘油 酯相沉淀出来。\n随后,离开管2的超临界相CO2+共溶剂再次在管5中扩张至 100-400×105帕,优选地约120×105帕以从超临界相CO2中沉淀共溶剂。 去除共溶剂的超临界相CO2在管6的活性炭吸附床上纯化后、进入与图 1的柱6相似的柱3,与来自扩张管2的甘油酯组分逆相流动,并且出 现臭味挥发性化合物的析出。在50-70℃,优选地60℃恒温和 100-140×105帕,优选地约120×105帕压力下操作柱。离开柱3顶端的 蒸汽在管4中扩张至40-60×105帕以沉淀挥发性组分和CO2中残留的共 溶剂。气体CO2在管4中释放、在冷却器7中浓缩、在管5与再循环的 共溶剂混合、借助泵8通过加热器9再流回到柱1。\n从管10中取出纯化的甘油酯组合物。\n应当理解,与图1的系统相比,图2的安排只需要一套冷却/泵系 统,由此减少了大量的资金和操作投入。这个系统依然能够与图1的 系统一样用于从甘油酯组合物中去除寡聚和臭味杂质。\n本发明将通过下列实施例进一步说明:\n 实施例1\n本实施例用由CO2和丙酮共溶剂组成的超临界流体分离寡聚体和 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但不再生共溶剂。使用单一的多步骤柱 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抽提和共溶剂流体分离。\n所用的仪器以图解的方式示于图3。\n使用4.5m长、8mm内径的填充了玻璃Rashing环的不锈钢柱1。 柱1的四部分由不同的水浴加热,导致了温度梯度从柱底端的40℃到 柱顶端的78℃。\n使用了来自PRONOVA并如表1所示鉴定的鱼油(EPAX-5500)。 普通 分析 酸值 碘值 皂化值 非皂化值 过氧化物值 胆固醇 Colour Gardner mg KOH/g gl/100g mg KOH/g % meq/kg mg/g 2.2 322.4 169.2 1.4 4.4 6.6 5.7 脂肪酸组合物 总ω-3 EPA DHA 总EPA和DHA A% A% A% A% 70.8 34.0 23.8 57.8 维生素E 混合的天然维生素E* mg/g 3.5 其它 折射率 20℃ 1.5020 *以1.42mg/g Coviox T-70(Henkel)和3mg/g Coviox F-100(Henkel) 加入\n2kg油与8kg工业级的丙酮混合,上样到柱的第一阶段(温度40 ℃)。使用下面的加样参数以连续的方式于250×105帕操作柱:\n——加样流速=0.38kg/h\n——CO2流速=20.3kg/h\n——CO2中丙酮含量=6.5(重量%)\n来自柱顶端的含有纯化的油并溶解于超临界CO2的产物在管 2中扩张到亚临界状态(20℃,50×105帕)以沉淀共溶剂和抽提物。 丙酮在管3中蒸发后,回收到1.34g油(抽提产率67%)。顶部和底部 组分都通过凝胶渗透层析(GPC)分析多聚体/甘油酯的含量。结果示 于表2:\n 表2(面积%) 样品 寡聚体 TG DG MG FFA 顶部组分 - 32.6 52.5 12.9 1.9 底部组分 5.6 72.4 20.4 0.6 1.0\n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寡聚体分离方法十分有效;来自顶端 的油不含有重的、不需要的寡聚产物。\n 实施例2\n本实施例详细说明了在用由CO2和乙醇组成的超临界流体的多步 骤逆流柱上,从实施例1中所用的鱼油EPAX-5500中分离寡聚体,其 中回收并再循环共溶剂。\n所用的仪器以图解的方式示于图4;将看到它与图1所示很相似。 柱1装备有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水平操作的分离器。\n系统首先充满CO2然后启动高压泵。操作条件如下: 温度(℃) 压力(×105帕) 柱 40(底端)/50(顶端) 250 分离器1+2 78 150 分离器3 40 50 ——加样流速=0.57kg/h ——溶剂流速=24.6kg/h\n将1.5kg乙醇(发酵级)加入循环CO2中。2小时后,当CO2中乙 醇含量稳定在7%(重量比)时,将3kg鱼油加样到柱的第二阶段。将 离开柱顶端含有油的流体导入分离器S1中,油组分在此处沉淀;二氧 化碳+乙醇继续处于超临界状态;离开分离器S1含有夹带剂的CO2气体 通过装有玻璃填塞材料的管2以去除油滴并再循环至柱中。\n来自S1的流体相在分离器S3中扩张以减少CO2含量。乙醇在产 品中的浓度如下:\n抽提物(S3):8.8%\n残留物(柱):8.9%\n 表3(面积%) 样品 寡聚体 TG DG MG FFA 抽提物(83%) 0.15 40.8 46.4 10.6 2.0 残留(17%) 10.1 69.6 19.9 0.4 -\n从表3可以看出,用乙醇作为共溶剂处理鱼油同实施例1所述的 方法一样有效地去除寡聚体杂质。而且,这种有共溶剂回收和再循环 的方法,产生乙醇污染程度小的产品,如果需要,很容易通过实施例 4所示的油除臭作用由CO2去除乙醇。\n 实施例3\n本实施例详细说明了用本发明的方法随后处理纯化的甘油三酯以 回收富含甘油三酯的组分和富含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的组分。\n所用仪器以图解的方式示于图5。\n在下列条件下操作与实施例1所用的相似的多步骤柱:\n——温度梯度40℃(底端)/50/65/78℃(顶端)\n——压力=150×105帕\n——溶剂/加样比率=88kg/kg\n——加样速率=0.275kg/h\n——溶剂流速=24.2kg/h\n将已经用与实施例2相似的方法去除寡聚体的688g鱼油加样到柱 的第二阶段。以相当于10%(重量比)共溶剂的浓度的比例将乙醇和CO2事先混匀。最初加样的物质中,66%在柱底端回收,34%作为与乙醇和 CO2的混合物离开柱顶后通过两个分离器(20℃/50×105帕)以沉淀甘 油酯组分+乙醇并释放气体CO2。\n用折射率检测器通过HPLC分析甘油酯在初始油和得到的两个组 分中的含量。结果列于表4。\n 表4(面积%) 样品 TG DG MG 加样 67 27 6 顶端组分(34%) 4 63 33 底端组分(66%) 89 10 1\n这些分析数据表明此实验可以得到甘油三酯与甘油单酯和甘油二 酯的良好分离,底端组分由甘油三酯组成。\n此实施例和实施例2说明,当用双元溶剂CO2+乙醇并只改变柱的 操作参数时,用超临界流体处理来自海洋生物油的脂肪酸甘油酯的灵 活性:可以获得寡聚体和甘油酯的分级分离。\n 实施例4\n本实施例详细说明了在有利于去除臭味杂质的条件下,用多步骤 柱纯化鱼油。\n所用仪器以图解方式示于图6。\n在下列条件下操作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多步骤柱:\n——温度梯度=50℃(底端)/55/60/70℃(顶端)\n——压力=120×105帕\n——CO2/加样比率=38kg/kg\n——加样速率=0.645kg/h\n——溶剂流速=24.5kg/h\n将1.2kg鱼油(EPAX5500)加样到柱顶端并与从柱底端流来的超临 界二氧化碳逆流接触。优选导入的挥发性化合物溶于CO2并离开柱顶 端。含有臭味组分的CO2首先扩张到三个旋转分离器(80/70/50×105 帕/20℃)中以沉淀流体抽提物,然后通过装有活化的活性炭的2升管 以去除来自CO2的痕量的挥发物。离开活性炭床的二氧化碳经液化后再 循环至柱中。\n从底端回收到1.16kg油(回收率约97%)。GC分析结果表明精炼 产品中检测不到挥发性化合物,鱼味完全消失。\n 实施例5\n此实施例详细说明了从甘油酯组合物中分离金属化合物。所用仪 器与实施例2所用的仪器完全相同。\n在抽提前,甘油酯已经与氧化锌粉末(酯化作用的氧化剂)接触。 酯化反应结束后,某些锌继续留在溶液中,还不清楚溶解的锌的确切 化学组成,但是锌可能以肥皂存在或以与脂肪酸双键的复合物存在。 在抽提开始前,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粉末。\n在250×105帕和40-60℃温度梯度下操作柱。加样流速是0.5kg/h, 溶剂流速为25kg/h,溶剂中乙醇的浓度为6.5%。\n同实施例2一样,寡聚体在残留中浓缩(残留物中18%,抽提物 在检测界限之下)。同时,锌在残留物中浓缩: Zn(mg/g) 抽提物(87%) 0.034 残留物(13%) 5.6\n这些结果证明本发明提供了去除甘油酯中金属污染物的极好方 法。\n 实施例6\n本实施例详细描述了外回流的应用。\n所用方法和仪器基本上与实施例2和图4中的一致,只是柱中温 度统一为40℃。以0.1kg.h-1的流速用高压泵重新压缩在柱顶再循环 的管51中收集的部分流体(150×105帕,78℃)。\n就生产力、产量和纯度而言,外回流与内回流得到的结果很相似。
法律信息
- 2006-03-29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2-06-26
- 2000-04-05
- 2000-03-0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