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聚合反应釜 |
申请号 | CN201320239017.3 | 申请日期 | 2013-05-04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4966U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IPC分类号 | B;0;1;J;1;9;/;1;8;;; ;B;0;1;F;7;/;1;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商仲平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宅根村4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商仲平 | 当前权利人 | 商仲平 |
发明人 | 杨芳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合反应釜,包括釜体、安装在釜体两端的封头、设置在釜体中心位置的搅拌轴,搅拌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连接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搅拌轴上安装有双螺旋搅拌器,搅拌轴上还装有框式搅拌器,框式搅拌器位于双螺旋搅拌器外侧,搅拌轴底端设置有第一刮刀,所述的框式搅拌器两侧外壁交错设置有至少4个第二刮刀。本实用新型通过双螺旋与框体双重作用,大大提高搅拌效率,从而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反应效果;此外,在搅拌轴底部设置有第一刮刀、在框式搅拌器两侧外壁交错设置有至少4个第二刮刀,确保第二刮刀都能与釜体侧壁上的物料接触,从而防止物料黏在釜体内壁,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
1.一种聚合反应釜,包括釜体(1)、安装在釜体(1)两端的封头(2)、设置在釜体(1)中心位置的搅拌轴(3),所述的搅拌轴(3)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4)连接,减速器(4)连接电机(5)固定在电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3)上安装有双螺旋搅拌器(6),所述的搅拌轴(3)上还装有框式搅拌器(7),所述的框式搅拌器(7)位于双螺旋搅拌器(6)外侧,所述的搅拌轴(3)底端设置有第一刮刀(8),所述的框式搅拌器(7)两侧外壁交错设置有至少4个第二刮刀(9)。
一种聚合反应釜\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聚合反应釜。\n背景技术\n[0002]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很多物料的粘度都比较大,且随着反应的进行,聚合体系粘度也会逐渐增大,如果采用常规的单螺带搅拌器,往往搅拌不均匀,导致换热和分散效果差,使得单釜年产量不高。此外,反应过程中釜体内壁的聚合物容易结块、团聚,也会影响聚合物的质量。\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聚合反应釜搅拌效果不好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效果好的聚合反应釜。\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合反应釜,包括釜体、安装在釜体两端的封头、设置在釜体中心位置的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连接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所述的搅拌轴上安装有双螺旋搅拌器,所述的搅拌轴上还装有框式搅拌器,所述的框式搅拌器位于双螺旋搅拌器外侧,所述的搅拌轴底端设置有第一刮刀,所述的框式搅拌器两侧外壁交错设置有至少4个第二刮刀。\n[00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在搅拌轴上设置有双螺旋搅拌器和框式搅拌器,框式搅拌器位于双螺旋搅拌器外侧,通过双螺旋与框体双重作用,大大提高搅拌效率,从而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反应效果;此外,在搅拌轴底部设置有第一刮刀、在框式搅拌器两侧外壁交错设置有至少4个第二刮刀,确保第二刮刀都能与釜体侧壁上的物料接触,从而防止物料黏在釜体内壁,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n附图说明\n[000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n[0007] 图中:釜体1、封头2、搅拌轴3、减速器4、电机5、双螺旋搅拌器6、框式搅拌器7、第一刮刀8、第二刮刀9。\n具体实施方式\n[000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n[0009] 如图1所示,一种聚合反应釜,包括釜体1、安装在釜体1两端的封头2、设置在釜体1中心位置的搅拌轴3,搅拌轴3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4连接,减速器4连接电机5固定在电机座上,搅拌轴3上安装有双螺旋搅拌器6,搅拌轴3上还装有框式搅拌器7,框式搅拌器7位于双螺旋搅拌器6外侧,搅拌轴3底端设置有第一刮刀8,框式搅拌器7两侧外壁交错设置有至少4个第二刮刀9。\n[0010] 在搅拌轴3上设置有双螺旋搅拌器6和框式搅拌器7,框式搅拌器7位于双螺旋搅拌器6外侧,通过双螺旋与框体双重作用,大大提高搅拌效率,从而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反应效果;此外,在搅拌轴3底部设置有第一刮刀8、在框式搅拌器7两侧外壁交错设置有至少4个第二刮刀9,确保第二刮刀9都能与釜体1侧壁上的物料接触,从而防止物料黏在釜体内壁,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
法律信息
- 2015-06-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01J 19/18
专利号: ZL 201320239017.3
申请日: 2013.05.04
授权公告日: 2013.10.23
- 2013-10-2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08-31 | 2016-08-31 | | |
2 | | 2016-12-01 | 2016-12-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