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 |
申请号 | CN202221503419.5 | 申请日期 | 2022-06-15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IPC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3;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宜兴市先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高塍镇胥井村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宜兴市先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宜兴市先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吴肇胤 |
代理机构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兴艳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下端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塔体的内部下端设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的上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塔体的顶部安装有汽水分离单元,所述汽水分离单元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塔体的内部上端安装有碰撞稳流板,所述碰撞稳流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分离单元;碰撞稳流片可将剩余生成的气体泡产生碰撞并破裂确保夹杂活性污泥不被带出,同时起到稳定上升水流的作用;通过生成的气体泡产生碰撞并破裂确保夹杂活性污泥不被带出;保证了污水在厌氧反应环节被高效的进行处理,满足污水处理要求;水气渣分离效果好和降解有机废水的净化效果好。
1.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包括塔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4)的下端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2),所述塔体(14)的内部下端设有储水室(15),所述储水室(15)的上端连接有回流管(8),所述塔体(14)的顶部安装有汽水分离单元(2),所述汽水分离单元(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出水管(3),所述塔体(14)的内部上端安装有碰撞稳流板(4),所述碰撞稳流板(4)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分离单元(5),所述塔体(14)的内部中间设有第一分离单元(7),所述回流管(8)的上端连接至汽水分离单元(2)的下端,一组所述出水管(3)的下端连接至第一分离单元(7)上,另一组所述出水管(3)的下端连接至第二分离单元(5)上,所述第二分离单元(5)与第一分离单元(7)之间的塔体(14)内还设有低负荷处理单元(6),所述第一分离单元(7)的下端至塔体(14)的底部之间设有高负荷处理单元(9),所述低负荷处理单元(6)中连接有污泥回流管(1),所述污泥回流管(1)的下端从塔体(14)的外部再连接至储水室(1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4)的内部还设有分离收集管道,所述分离收集管道包括第一分离收集管道(11)、第二分离收集管道(10),所述第一分离收集管道(11)、第二分离收集管道(10)均为四组设置,所述第一分离收集管道(11)等距分布在第一分离单元(7)上,所述第一分离收集管道(11)等距分布在第二分离单元(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单元(7)上、第二分离单元(5)中均设有若干组分离片(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分离单元(2)为三相分离器分离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片(13)呈云片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2)为污水进水管。
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厌氧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n背景技术\n[0002] 大多数厌氧塔大多都是循环三相厌氧反应塔,且研究重点在三相分离器的循环在内或在外,或者更改三相分离器的形状,研究方向大同小异,处理效果无法得到较好的提升。\n[0003]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下端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塔体的内部下端设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的上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塔体的顶部安装有汽水分离单元,所述汽水分离单元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塔体的内部上端安装有碰撞稳流板,所述碰撞稳流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分离单元,所述塔体的内部中间设有第一分离单元,所述回流管的上端连接至汽水分离单元的下端,一组所述出水管的下端连接至第一分离单元上,另一组所述出水管的下端连接至第二分离单元上,所述第二分离单元与第一分离单元之间的塔体内还设有低负荷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分离单元的下端至塔体的底部之间设有高负荷处理单元,所述低负荷处理单元中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下端从塔体的外部再连接至储水室中,使得处理后的污泥回流被收集。\n[0006]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塔体的内部还设有分离收集管道,所述分离收集管道包括第一分离收集管道、第二分离收集管道,所述第一分离收集管道、第二分离收集管道均为四组设置,所述第一分离收集管道等距分布在第一分离单元上,所述第一分离收集管道等距分布在第二分离单元上,进行逐级的分离处理。\n[000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分离单元上、第二分离单元中均设有若干组分离片,可达到分离的效果。\n[000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汽水分离单元为三相分离器分离单元,分离效果较好。\n[0009]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离片呈云片状设置,可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n[00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水管为污水进水管,高效进水。\n[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分离片和碰撞稳流片的添加,云状的片形状更利于分离和收集,相较现在常用的三角尖形状对于污泥能够更好的阻拦和分离作用,而且用量更少,降低成本,提供处理效果。碰撞稳流片可将剩余生成的气体泡产生碰撞并破裂确保夹杂活性污泥不被带出,同时起到稳定上升水流的作用;通过生成的气体泡产生碰撞并破裂确保夹杂活性污泥不被带出;保证了污水在厌氧反应环节被高效的进行处理,满足污水处理要求;水气渣分离效果好和降解有机废水的净化效果好。\n附图说明\n[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n[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离收集管道俯视结构示意图;\n[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片结构示意图。\n[0015]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n[0016] 1、污泥回流管;2、汽水分离单元;3、出水管;4、碰撞稳流板;5、第二分离单元;6、低负荷处理单元;7、第一分离单元;8、回流管;9、高负荷处理单元;10、第二分离收集管道;11、第一分离收集管道;12、进水管;13、分离片;14、塔体;15、储水室。\n具体实施方式\n[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n[0019] 实施例:\n[0020]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n[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厌氧塔分离片,包括塔体14,塔体14的下端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2,塔体14的内部下端设有储水室15,储水室15的上端连接有回流管\n8,塔体14的顶部安装有汽水分离单元2,汽水分离单元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出水管3,塔体14的内部上端安装有碰撞稳流板4,碰撞稳流板4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分离单元5,塔体14的内部中间设有第一分离单元7,回流管8的上端连接至汽水分离单元2的下端,一组出水管3的下端连接至第一分离单元7上,另一组出水管3的下端连接至第二分离单元5上,第二分离单元\n5与第一分离单元7之间的塔体14内还设有低负荷处理单元6,第一分离单元7的下端至塔体\n14的底部之间设有高负荷处理单元9,低负荷处理单元6中连接有污泥回流管1,污泥回流管\n1的下端从塔体14的外部再连接至储水室15中。\n[0022] 具体实施时,塔体14的内部还设有分离收集管道,分离收集管道包括第一分离收集管道11、第二分离收集管道10,第一分离收集管道11、第二分离收集管道10均为四组设置,第一分离收集管道11等距分布在第一分离单元7上,第一分离收集管道11等距分布在第二分离单元5上,分别进行收集处理。\n[0023] 具体实施时,第一分离单元7上、第二分离单元5中均设有若干组分离片13,通过分离片13进行分离处理。\n[0024] 具体实施时,汽水分离单元2为三相分离器分离单元,设置在塔体14的顶部,通过支架安装固定。\n[0025] 具体实施时,分离片13呈云片状设置,且为叠层设置。\n[0026] 具体实施时,进水管12为污水进水管,污水直接进入塔体14内的储水室15。\n[0027]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n[0028]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处理步骤如下:\n[0029] 进水管12:污水通过进水管12进入塔体14中;\n[0030] 高负荷处理单元9:进行能高负荷的厌氧反应脱氮;\n[0031] 第一分离单元7:对污水进行第一次分离操作,同时分割高负荷处理单元9和低负荷处理单元6;\n[0032] 低负荷处理单元6:能进行更加精细的厌氧反应脱氮,负荷较低;\n[0033] 第二分离单元5:对第一分离单元7处理的污水进行第二次分离操作,同时分割低负荷处理单元6和稳流区,碰撞稳流板4的安装区域为稳流区;\n[0034] 碰撞稳流区:碰撞稳流板4可将剩余生成的气体泡产生碰撞并破裂确保夹杂活性污泥不被带出,稳定水量,进行第三次分离操作;\n[0035] 汽水分离单元2:通过三相分离器,进行第三次的分离操作;\n[0036] 回流管8:对第三次的分离操作后的水进行回流操作;\n[0037] 污泥回流:通过污泥回流管1,进行污泥回流操作;\n[0038] 碰撞稳流板4的上端位于塔体14顶部为出水堰:正常出水,让处理完的水自流出水,防止水流过大。\n[0039] 达到:降解效果更佳、分离效果更佳、有效防止污泥被带出、三层分离处理、污泥回流的效果。\n[004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