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 |
申请号 | CN202221799287.5 | 申请日期 | 2022-07-13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IPC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B;6;0;H;1;/;2;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金龙路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卢禹臻;冯还红;陈旭;周晖 |
代理机构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方传榜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包括布置于客车车身顶盖骨架上的热泵空调顶机,该车内采暖系统还包括若干个车内换热器,热泵空调顶机通过冷媒管路及线束分别与车内换热器连接,车内换热器布置于车厢地板上和/或侧壁处,且车内换热器的热风出口位于车厢底部。该结构的车内采暖系统,采用热泵空调顶机作为热源,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将各个车内换热器布于客车车厢地板上方或侧壁处,不占用乘客空间,供热量足,且各车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路与热泵空调顶机相连,使热风出口位于车厢底部,热风由下往上吹,而且随着热空气上浮,整车温度分布均匀,极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
1.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包括布置于客车车身顶盖骨架上的热泵空调顶机,其特征在于:该车内采暖系统还包括若干个车内换热器,所述热泵空调顶机通过冷媒管路及线束分别与所述车内换热器连接,所述车内换热器布置于车厢地板上和/或侧壁处,且车内换热器的热风出口位于车厢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路及线束布置于车内风道、侧围立柱及底盘车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顶机包括依次串联为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双向膨胀阀、电磁阀一、室内换热器以及单向阀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换热器之间并联连接后,其两端分别连接电磁阀二及单向阀二,且并联在热泵空调顶机的回路中,与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双向膨胀阀之间形成制热回路。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车内换热器内置有PTC。
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客车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当前,因全球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新能源客车行业应运而生,而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新能源客车在低温及高寒环境的采暖情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低温及高寒环境(‑30℃)下,新能源客车的车厢升温速度慢、车厢内冬季采暖功率消耗大,影响车辆续航里程等问题也极大的限制了新能源客车在低温及高寒地区的使用。\n[0003]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客车在低温及高寒地区的采暖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燃油(气)加热器加热防冻液,然后通过布置在车厢内的换热器给车内采暖,此方式虽然供热较足,温度场分布也较均匀,但燃油(气)加热器本身与新能源客车的节能与零排放理念不符;\n第二,电加热器加热防冻液,然后通过布置在车厢内的散热器给车内采暖,此方式虽使用电能,但电加热器功率消耗大,严重影响车辆续航里程;第三,使用低温热泵空调,由于空调及客车风道布置于车顶,空调出风及回风均在顶上,热空气流场会使车厢内形成“上热下冷”的情况,温度场及风速场分布不均,影响了乘客舒适性。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以解决现有新能源客车在低温及高寒环境(‑30℃)下,车厢内升温速度慢、车厢内冬季采暖功率消耗大,影响车辆续航里程、车厢内温度场及风速场分布不均等问题。\n[0005]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n[0006] 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包括布置于客车车身顶盖骨架上的热泵空调顶机,该车内采暖系统还包括若干个车内换热器,所述热泵空调顶机通过冷媒管路及线束分别与所述车内换热器连接,所述车内换热器布置于车厢地板上和/或侧壁处,且车内换热器的热风出口位于车厢底部。\n[0007] 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冷媒管路及线束布置于车内风道、侧围立柱及底盘车架上。\n[0008] 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热泵空调顶机包括依次串联为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双向膨胀阀、电磁阀一、室内换热器以及单向阀一。\n[0009] 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各车内换热器之间并联连接后,其两端分别连接电磁阀二及单向阀二,且并联在热泵空调顶机的回路中,与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双向膨胀阀之间形成制热回路。\n[0010] 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每个车内换热器还可内置有PTC,在刚启动热泵空调时可起到辅助加热作用,加快车厢内的温度提升速度。\n[0011]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n[0012] 1、该结构的车内采暖系统,采用热泵空调顶机作为热源,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不同于普通客车热泵空调的热风从顶上吹出,本车内采暖系统将各个车内换热器布于客车车厢地板上方或侧壁处,不占用乘客空间,供热量足,且各车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路与热泵空调顶机相连,使热风出口位于车厢底部,热风由下往上吹,而且随着热空气上浮,整车温度分布均匀,极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n[0013] 2、本实用新型的车内采暖系统,无需布置单独的油箱及单独的加热器,更加适用于新能源客车。与普通电加热器的采暖系统能效比(约为0.9)相比,本车内采暖系统的能效比约为1.8,在提供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了整车能耗,提高了整车续航里程。\n附图说明\n[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示意图。\n[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内采暖系统的电路原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6]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公知的组件、方法及过程,以下不再详细描述。\n[0017] 一种适用于低温高寒地区的新能源客车车内采暖系统,参照图1,包括热泵空调顶机10和若干个车内换热器20,其中,热泵空调顶机10布置于客车车身顶盖骨架上。若干个车内换热器20布置于车厢地板上和/或侧壁处,且车内换热器20的热风出口位于车厢底部。\n[0018] 参照图1,本实施例示出的车内换热器20具体是间隔布置在车厢地板上和车内的侧壁处。并且,上述热泵空调顶机10通过冷媒管路及线束101分别与各个车内换热器20连接,冷媒管路及线束101布置于车内风道、侧围立柱及底盘车架上,冷媒管路及线束不影响车辆内饰,简洁美观,换热器布于车厢地板上方或侧壁处,不占用乘客空间,且热风出口位于车厢底部,随着热空气上浮,整车温度分布均匀,极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n[0019] 参照图2,上述热泵空调顶机10具体包括依次串联为回路的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外换热器13、双向膨胀阀14、电磁阀一15、室内换热器16以及单向阀一17,其中,四通阀包括D、C、S、E四个触点。而各个车内换热器20之间并联连接后,其两端分别连接电磁阀二21及单向阀二22,且并联在热泵空调顶机10的回路中,与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外换热器13、双向膨胀阀14之间形成制热回路。\n[0020] 制热时,热泵空调顶机10内的四通阀12的D‑E,S‑C连通,电磁阀一15关闭,电磁阀二21开启,制热回路由压缩机11、四通阀12、电磁阀二21、车内换热器20、单向阀二22、双向膨胀阀14、室外换热器13构成,热风从布置于车厢地板上方或侧壁处的车内换热器20吹出,具体原理如图2所示。\n[0021] 如果需要制冷时,热泵空调顶机10内的四通阀12的D‑C,E‑S连通,电磁阀一15开启,电磁阀二21关闭,制冷回路由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外换热器13、双向膨胀阀14、电磁阀一15、室内换热器16、单向阀一17构成,冷风从热泵空调顶机10的室内换热器16处吹出,具体原理如图2所示。\n[0022] 另外,车内换热器20可内置PTC,在刚启动热泵空调时可起到辅助加热作用,加快车厢内的温度提升速度。\n[0023] 此外,本实用新型车内采暖系统的车内换热器20还可根据新能源客车所需热量来调整具体数量及大小。\n[0024]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