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风向出口控制装置 |
申请号 | CN03148106.X | 申请日期 | 2003-07-02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0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566714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IPC分类号 | F;0;4;D;2;9;/;4;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柏灏;刘文豪 |
代理机构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王国权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有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可供流体流动的进、出口,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并于出口的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而该风扇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当风扇转动带动流体流动时,藉由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控制由框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向。
1.一种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进、出口, 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于出口的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相对 于框体是固定的,且其凸出端为自由端;该风扇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当风 扇转动使流体流经框体进、出口时,藉由凸出的相对于框体固定的流体控制组 件控制由框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向。
2.一种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进、出口, 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于出口的框体及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 其相对于框体是固定的,且其凸出端为自由端;该风扇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 当风扇转动使流体流经框体进、出口时,藉由凸出的相对于框体固定的流体控 制组件控制由框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向。
3.一种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进、出口, 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于进口的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相对 于框体是固定的,且其凸出端为自由端;该风扇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当风 扇转动使流体流经框体进、出口时,藉由凸出的相对于框体固定的流体控制组 件控制由框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向。
4.一种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进、出口, 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于进口的框体及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 其相对于框体是固定的,且其凸出端为自由端;该风扇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 当风扇转动使流体流经框体进、出口时,藉由凸出的相对于框体固定的流体控 制组件控制由框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向。
5.一种风向出口控制装置,与一风扇组组合,其包含有一框体,该框体内 设有轮毂座,于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且其凸出端为自由端,其 相对于框体是固定的,藉由凸出的相对于框体固定的流体控制组件控制流体流 向。
6.一种风向出口控制装置,与一风扇组组合,其包含有一框体,该框体内 设有轮毂座,于框体及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且其凸出端为自由 端,其相对于框体是固定的,藉由凸出的相对于框体固定的流体控制组件控制 流体流向。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其中该风扇组包含有扇框 及风扇。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其中该 流体控制组件为控制叶片。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其中该 流体控制组件为肋条。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有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 进、出口,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并于出口的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 组件,而风扇系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n背景技术\n现今电子产品功能要求日增,且工作频率的不断提升使运行的速度增快, 而工作频率越高产生的温度越高,使电子产品在高温状态下运作容易产生不稳 定现象,所以有效且快速地排除废热以求降低系统温度,使其在适合的工作温 度下运作,成为现今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为有效将热量排出,使用风扇是最经 济的一种方法,风扇叶片经由马达带动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能量藉由叶片的 传递致使流体流动,增加空间内的对流系数,而利用压力的变化及速度的增加 所产生的流动带走多余的热量,达到散热的目的。\n一般的风扇在使用时,流体经风扇扇叶传动通过风扇出口时只能往风扇四 周外扩散出,这一种无法控制流体流动方向的风扇对风扇轮毂的影响,使流体 在风扇轮毂后方形成较大的的滞流区,所能达到散热效果实属有限。\n台湾专利公报公开了申请号为第090118816的“组合式风扇及其所使用的 扇框结构”,该组合式风扇包括一风扇及一扇框结构,其中该扇框结构包括第 一框架及第一导流部,配置于该第一框架内,其中该第一导流部由复数个静叶 所构成并成径向排列,当该风扇运转时,藉由复数个静叶可提升该风扇所产生 气流的风量与风压。\n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流体藉由风扇转动流出的流体依旧如一般习知风扇 无法控制流动方向,使得散热的控制能力大打折扣,而无法有效的解决散热问 题。\n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使流体在径向上 产生较大的压力变化进而影响流体流动的方向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n本发明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进、出口, 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于出口的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该风扇 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当风扇转动使流体流经框体进、出口时,藉由凸出的 流体控制组件控制由框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向。\n本发明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进、出口, 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于出口的框体及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 该风扇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当风扇转动使流体流经框体进、出口时,藉由 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控制由框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向。\n本发明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进、出口, 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于进口的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该风扇 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当风扇转动使流体流经框体进、出口时,藉由凸出的 流体控制组件控制由框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向。\n本发明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包含框体及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进、出口, 且该框体内设有轮毂座,于进口的框体及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 该风扇设置于框体的轮毂座上,当风扇转动使流体流经框体进、出口时,藉由 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控制由框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向。\n本发明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与一风扇组组合,其包含有一框体,该框体内 设有轮毂座,于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藉由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 控制流体流向。\n本发明的风向出口控制装置与一风扇组组合,其包含有一框体,该框体内 设有轮毂座,于框体及轮毂座上设有凸出的流体控制组件,藉由凸出的流体控 制组件控制流体流向。\n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n附图说明\n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2为图1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6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7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9为图8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10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11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12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13为图12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14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15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16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17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18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19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20为图19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21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22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23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24为图23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25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26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27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28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29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30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31为图30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32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33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34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35为图34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36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37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38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39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40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41为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42为第四十一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43为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44为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45为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46为图45的框体正式示意图;\n图47为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48为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49为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50为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51为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52为本发明第十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53为图52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54为本发明第十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55为本发明第十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56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57为图56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58为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59为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n图60为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61为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62为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叶片另一样式示意图;\n图63为本发明第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n图64为图63的框体正视示意图;\n图65为本发明第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n图66为本发明第十二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流向示意图。\n附图标记说明:11框体;111进口;112出口;113轮毂座;114控制叶 片;114a控制叶片;114b控制叶片;114c控制叶片;12风扇;121风扇轮毂; 122风扇扇叶;13肋条;21框体;211进口;212出口;213轮毂座;214控 制叶片;214a控制叶片;214b控制叶片;214c控制叶片;22风扇;221风扇 轮毂;222风扇扇叶;23肋条;31框体;311进口;312出口;313轮毂座; 314控制叶片;314a控制叶片;314b控制叶片;314c控制叶片;32风扇;321 风扇轮毂;322风扇扇叶;33肋条;41框体;411进口;412出口;413轮毂 座;414控制叶片;414a控制叶片;414b控制叶片;414c控制叶片;42风扇; 421风扇轮毂;422风扇扇叶;43肋条;51框体;511轮毂座;512控制叶片; 512a控制叶片;512b控制叶片;512c控制叶片;513进口;514出口;52风 扇组;521扇框;522支撑部;523风扇;5231风扇轮毂;5232风扇扇叶;524 进口;525出口;53肋条;61框体;611轮毂座;612控制叶片;612a控制叶 片;612b控制叶片;612c控制叶片;613进口;614出口;62风扇组;621 扇框;622支撑部;623风扇;6231风扇轮毂;6232风扇扇叶;624进口;625 出口;63肋条。\n具体实施方式\n图1、图2、及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发明的 风向出口控制装置由框体11及风扇12组成;其中该风扇12由风扇轮毂121 及风扇扇叶122组成;该框体11具有可供流体流动的进口111、出口112,且 于框体11内设有可供风扇12装设的轮毂座113,并于出口112处的轮毂座113 上设有凸出且辐射排列的控制叶片114,以改变流动于框体11的流体径向压 力,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效。\n请再参阅图4,风扇扇叶122旋动时产生非定常的流场变化带动流体由进 口111流入,再经由出口112流出,而当流体流通过出口112时,受到控制叶 片114的控制,流体径向压力增加,使得流体向外扩散的流通范围加大。\n请再参阅图4至图7,本发明的控制叶片114可以为T字形的控制叶片114a, 或呈倒L形的控制叶片114b,或呈正L形的控制叶片114c,上述三种皆可改变流 通过出口112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效。\n图8至图11示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功能大致与前 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在此即不再赘述,而其不同处在于框体11的出口112的 轮毂座113上设有肋条13以改变流动于框体11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 制流体方向的功效。\n图12至图14示出了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由框体21及风扇 22组成;其中该风扇22由风扇轮毂221及风扇扇叶222组成;该框体21具 有可供流体流动的进口211、出口212,且于框体21内设有可供风扇22装设 的轮毂座213,并于出口212处的框体21及轮毂座213上分别设有凸出且辐 射排列的控制叶片214,以改变流动于框体21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 制流体方向的功效。\n请再参阅图15所示,风扇扇叶222旋动时产生非定常的流场变化带动流 体由进口211流入,再经由出口212流出,而当流体流通过出口212时,受到 控制叶片214的控制,流体产生径向压力变化往轮毂座213后方中心流动及向 外扩散流动,因流体流到轮毂座213后方,减小轮毂座213后方产生的滞流区, 故当其应用在将系统内部热量带到周遭环境时,能大幅提升散热效率,使之整 体散热效果更好。\n请再参阅图15至图18所示,本发明的控制叶片214可以为T字形的控制 叶片214a,或呈倒L形的控制叶片214b,或呈正L形的控制叶片214c,上述 三种皆可改变流通过出口212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 效,增加散热能力。\n图19至图22示出了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前一实施 例相同,在此即不再赘述,而其不同处在于出口212处的框体21及轮毂座213 上分别设有肋条23以改变流动于框体21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制流体 方向的功效。\n图23至图25示出了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由框体31及风 扇32组成;其中该风扇32由风扇轮毂321及风扇扇叶322组成;该框体31 具有可供流体流动的进口311、出口312,且于框体31内设有可供风扇32装 设的轮毂座313,并于进口311处的轮毂座313上设有凸出且辐射排列的控制 叶片314,以改变流动于框体31的流体径向压力,并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 的功效。\n请再参阅图26所示,风扇扇叶322旋动时产生非定常的流场变化带动流 体由进口311流入,再经由出口312流出,而当流体流通过进口311时,受到 控制叶片314的控制,增加流体的径向压力往风扇扇叶322端集中,当风扇扇 叶322旋动而使流体流通过出口312时,流体往外扩散流通,而因流体的径向 压力增加,使得流体向外扩散范围加大。\n请再参阅图26至图29所示,本发明的控制叶片314可以为T字形的控制 叶片314a,或呈倒L形的控制叶片314b,或呈正L形的控制叶片314c,上述 三种皆可改变流通过出口312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 效。\n图30至图33示出了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前一较佳 实施例相同,在此即不再赘述,而其不同处在于进口311处的轮毂座313上设 有肋条33以改变流动于框体31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 效。\n图34至图36是示出了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由框体41 及风扇42组成;其中该风扇42由风扇轮毂421及风扇扇叶422组成;该框体 41具有可供流体流动的进口411、出口412,且于框体41内设有可供风扇42 装设的轮毂座413,并于进口411处的框体41及轮毂座413上分别设有凸出 且辐射排列的控制叶片414,以改变流动于框体41的流体径向压力,并进而 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效。\n请再参阅图37所示,风扇扇叶422旋动时产生非定常的流场变化带动流 体由进口411流入,再经由出口412流出,而当流体流通过进口411时,受到 控制叶片414的控制,流体产生较大径向压力往风扇轮毂421及风扇扇叶422 端集中,当风扇扇叶422旋动而使流体流通过出口412时,流体往风扇轮毂 421后方中心流动及向外扩散流动,而流体流到风扇轮毂421后方,减小风扇 轮毂421后方产生的滞流区,故当其应用在将系统内部热量带到周围环境时, 能大幅提升散热效率,使整体散热效果更好。\n请再参阅图37至图40所示,本发明的控制叶片414可以为T字形的控制 叶片414a,或呈倒L形的控制叶片414b,或呈正L形的控制叶片414c,上述 三种皆可改变流通过出口412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 效。\n图41至图44示出了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前一较佳 实施例相同,在此即不再赘述,而其不同处在于进口411处的框体41及轮毂 座413上分别设有肋条43以改变流动于框体41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 制流体方向的功效。\n图45至图47示出了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具有一框体51, 该框体具有进口513、出口514,且该框体51内设有轮毂座511,并在轮毂座 511上设有凸出且呈辐射排列状的控制叶片512,再将框体51接设于风扇组 52的出口525处,以改变流动于风扇组52的流体径向压力,并进而达到控制 流体方向的功效。\n而该风扇组52由扇框521及风扇523组成,其中该扇框521具有可供流 体流动的进口524、出口525,且其内设有支撑部522,而该风扇523由风扇 轮毂5231及风扇扇叶5232组成,将风扇轮毂5231对应支撑部522,以使风 扇523设置于扇框521内。\n请再参阅图45、图48所示,风扇扇叶5232旋动时产生非定常的流场变 化带动流体由风扇组52的进口524流入,流经风扇组52出口525及框体51 的进口513,再经由框体51的出口514流出,而当流体流通于框体51时,受 到凸出的控制叶片512的控制,流体产生较大的径向压力于框体51的出口514 流出时往外扩散流通,而因径向压力增加,使得流体外扩流通范围加大。\n图48至图51示出了本发明的控制叶片512可以为T字形的控制叶片 512a,或呈倒L形的控制叶片512b,或呈正L形的控制叶片512c,上述三种 皆可改变流通出口514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效。\n图52至图55示出了本发明第十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功能大致与前 一实施例相同,在此即不再赘述,而其不同处在于框体51的轮毂座511上设 有肋条53以改变流动于框体51及风扇组52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制 流体方向的功效,增加散热能力。\n且上述的第九及第十较佳实施例中的框体51也可接设于风扇组52的进口 524处,以达到相同的功用及目的。\n图56至图58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具有一框体 61,其具有进口613、出口614,且该框体61内设有轮毂座611,并在框体61 及轮毂座611上分别设有凸出且呈辐射排列状的控制叶片612,再将框体61 接设于风扇组62的出口625处,以改变流动于风扇组62的流体径向压力,并 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效。\n该风扇组62由扇框621、支撑部622及风扇623组成,其中该扇框621 具有可供流体流动的进口624、出口625,且其内设有支撑部622,而该风扇 623由风扇轮毂6231及风扇扇叶6232组成,将风扇轮毂6231对应支撑部622, 以使风扇623设置于扇框621内。\n请再参阅图56及图59所示,风扇扇叶6232旋动时产生非定常的流场变 化带动流体由风扇组62的进口624流入,流经风扇组62出口625及框体61 的进口613,再经由框体61的出口614流出,而当流体流通于框体61时,受 到凸出的控制叶片612的控制,流体产生较大的径向压力于框体61的出口614 流出时往框体61的轮毂座611后方中心及向外扩散流动,而因流体流到轮毂 座611后方,减小轮毂座611后方产生的滞流区,故当其应用在将系统内部热 量带到周围环境时,能大幅提升散热效率,使之整体散热效果更好。\n请再参阅图59至图62,本发明的控制叶片612可以为T字形的控制叶片 612a,或呈倒L形的控制叶片612b,或呈正L形的控制叶片612c,上述三种 皆可改变流通出口614的流体径向压力,进而达到控制流体方向的功效,增加 散热能力。\n图63至图66为本发明第十二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功能大致与前一 实施例相同,在此即不再赘述,而其不同处系于框体61及轮毂座611上分别 设有肋条63以改变流动于框体61及风扇组62的流体径向压力,并进而达到 控制流体方向的功效。\n且上述的第十一及十二较佳实施例中的框体61也可接设于风扇组62的进 口624处以达到相同的功用及目的。\n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凡利用本发明上述的方法、 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20-06-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04D 29/44
专利号: ZL 03148106.X
申请日: 2003.07.02
授权公告日: 2008.10.15
- 2008-10-15
- 2005-03-16
- 2005-01-1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1999-01-20
|
1998-07-08
| | |
2
| |
1986-07-02
|
1985-10-11
| | |
3
| |
2002-04-24
|
2001-03-29
| | |
4
| | 暂无 |
1998-05-2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