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用于自动瓶顶部提升机的夹持装置 |
申请号 | CN201110033394.7 | 申请日期 | 2011-01-3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4022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IPC分类号 | B;6;5;G;4;7;/;9;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阿罗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意大利阿斯蒂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阿罗尔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阿罗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S.西里奥 |
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武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瓶顶部提升机(200)的夹持装置(100),包括:-防旋转阻挡元件(102),在打开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机构(104),用于驱动所述防旋转阻挡元件(102);-第一驱动元件(106),有效连接到所述第一机构(104);-夹持元件(108),在打开位置和夹持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二机构(110),用于驱动所述夹持元件(108);-第二驱动元件(112),有效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构(110),其中所述防旋转阻挡元件(102)和所述夹持元件(108)用于咬合在瓶子(16)上。
1.一种用于自动瓶顶部提升机(200)的瓶子(16)上的夹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防旋转阻挡元件(102),在一种打开位置与一种夹持位置之间可移动;
-第一机构(104),经设置用于驱动所述防旋转阻挡元件(102);
-第一驱动元件(106),有效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机构(104);
-夹持元件(108),在一种打开位置与一种夹持位置之间可移动;
-第二机构(110),经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夹持元件(108);
-第二驱动元件(112),有效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机构(110);
-基本上为C形的定心元件(116),其被设计为与所述防旋转阻挡元件(102)和所述夹持元件(108)协同工作,
其中所述定心元件(116)包括第一表面(144)和两个支撑突出部分(146、148),具有曲线展开的所述两个支撑突出部分(146、148)相对于第一表面(144)突出,每个支撑突出部分确定形状以便包括相应的支撑表面(150、152)和相应的锥形肩(154、156),其中所述夹持元件(108)也包括相应的支撑表面(157)和相应的锥形肩(157’),其中所述防旋转阻挡元件(102)和所述夹持元件(108)经设置用于接合在瓶子(16)上,所述第一机构(104)和所述第二机构(110)能够被独立地驱动,
其中在相应的夹持位置所述夹持元件(108)被设计成与所述定心元件(116)协同工作,以使得所述瓶子(16)在轴向由所述定心元件(116)的两个支撑突出部分(146、148)的支撑表面(150、152)和所述夹持元件(108) 的支撑表面(157)限制,并且在径向由所述定心元件(116)的两个支撑突出部分(146、148)的锥形肩(154、156)和所述夹持元件(108) 的锥形肩(157’)阻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铰接部的主轴线(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构(104)包括:第一摇杆(128),能够围绕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旋转;第一连接杆(130),在它自己的第一端(132)处铰接到所述第一摇杆(128);和第二摇杆(134),铰接到所述第一连接杆(13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摇杆(134)刚性地连接到所述防旋转阻挡元件(102)、并能够围绕平行于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的轴线B旋转,而且所述第一机构(104)具有确定出从所述第一摇杆(128)传递到所述第二摇杆(134)的力的放大倍数的杠杆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构(104)还包括:
第一弹性元件(138),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摇杆(128)的第一端(140)、和连接到支撑板(114)的第二端(142),此外所述第一摇杆(128)刚性地旋转地连接到共享着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的第一销钉(12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构(110)包括:第三摇杆(172),能够围绕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旋转;第二连接杆(174),在它自己的第一端(176)处铰接到所述第三摇杆(172);第四摇杆(178),铰接到所述第二连接杆(174)的自己的第二端(186)、并且能够围绕平行于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的轴线F旋转,所述第四摇杆(178)刚性地连接到所述夹持元件(108),所述第二机构(110)仅可借助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12)或所述第三摇杆(172)加以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构(110)还包括:
第二弹性元件(182),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三摇杆(172)的第一端(184)、和连接到所述第四摇杆(178)的第二端(186),此外所述第三摇杆(172)刚性地旋转地连接到共享着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的第二销钉(168)。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06)包括:杆,能够围绕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旋转、并具有第一叉形末端(120)和第二叉形末端(122),其中所述第一叉形末端(120)固定在所述第一销钉(126)上,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叉形末端(122)处安装辊子,从而使得它能够围绕平行于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的轴线A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12)包括:杆,能够围绕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旋转、并具有第一叉形末端(164)和第二叉形末端(166),其中所述第一叉形末端(164)固定在所述第二销钉(168)上,其中在所述第二叉形末端(166)处安装辊子,从而使得它能够围绕平行于所述铰接部的主轴线(H)的轴线E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夹持位置所述夹持元件(108)设置在所述定心元件(116)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分(146)旁边,从而使得所述夹持元件(108)的锥形肩(157’)和支撑表面(157)基本上形成第一突出部分(146)的锥形肩(154)和支撑表面(150)的延长部分。
用于自动瓶顶部提升机的夹持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瓶顶部顶部提升机(bottle-topping machine)的夹持装置。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设计用于安装在自动瓶顶部顶部提升机的旋转式传送带上、并设计用来阻抑/扣留瓶子的夹持装置。 \n背景技术\n[0002] 通常,自动瓶顶部提升机具有一种包括多个不同装置的旋转式传送带结构,每个装置设计为用以执行特定功能。在所述装置之中,例如,包括顶部提升装置和夹持装置。 [0003] 图1中的附图标记1指示的是已知类型的自动瓶顶部提升机。自动瓶顶部提升机\n1具有竖直轴线X,多个旋转式传送带围绕该竖直轴线X旋转,所述自动瓶顶部提升机包括由图1中的附图标记2指示的一种瓶保持器旋转式传送带。瓶保持器旋转式传送带2包括:\n中心星轮4、外部引导元件6和夹持结构8。 \n[0004] 夹持结构8包括多个夹持装置10。每个夹持装置10包括:一种外部引导元件12、以及一种内部定心和阻挡元件14。 \n[0005] 多个瓶子16由瓶保持器旋转式传送带2携载,从而使得瓶体设置在由中心星轮4以及由外部引导元件6所创建的隔间中,而同时瓶颈设置在阻挡元件14和引导元件12之间。 \n[0006] 参照以放大比例显示由图1中的箭头I指示的细节的图1a,每个定心和阻挡元件\n14具有弯曲的唇缘,所述唇缘具有一种设计为用以刺入每个瓶子16唇缘20的齿形边缘\n18。自动瓶顶部提升机1还包括特定地具有螺纹头的类型的多个顶部提升装置22,顶部提升装置22定位为与由瓶保持器旋转式传送带2携载的相应瓶子16同轴。 \n[0007] 在自动瓶顶部提升机1的操作期间,瓶保持器旋转式传送带2围绕轴线X旋转、并牵引所述瓶子16旋转。顶部提升装置22和自动瓶顶部提升机1一起旋转并且不改变它们相对于相应瓶子16的相对位置。 \n[0008] 每个顶部提升装置22朝着相应瓶子16下降,并在其瓶颈上旋拧一种螺纹顶部或螺纹帽。为了在螺纹拧入期间在旋转中使瓶子16保持固定,在由相应的顶部提升装置22在瓶子16上施加平行于轴线X指向的竖直载荷之后,齿形边缘18刺入唇缘20内。 [0009] 然而,以上过程在存在于顶部的螺纹上以及在瓶子的唇缘20上施加压力,此外因为夹持装置10不能独自地确保瓶子的定位、而需要使用中心星轮4和外部引导元件6。每当必需加工不同形式的瓶子时,必需替换部件4和6,这增加了自动瓶顶部提升机1正确操作所需的中心星轮和外部引导元件的数量、而且由于对自动瓶顶部提升机1调整工具的时间导致产生生产线的延迟。 \n[0010] 发明目的 \n[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在所述唇缘上施加压力就能够阻挡瓶子的旋转并且能够消除与使用中心星轮和使用外部引导元件用于引导每个瓶子相关的问题的夹持装置。\n发明内容\n[0012]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具有形成了所附权利要求主题的特征的夹持装置来实现,所述特征构成了关于本发明在本文中所提供的技术教导的组成部分。 \n附图说明\n[0013] 前面描述的图1示出一种已知类型的自动瓶顶部提升机; \n[0014] 图1A是根据图1的箭头I的示图;\n[0015]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的透视图;\n[0016] 图3是根据图2的迹线III-III的剖视图,并且其包括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操作顺序的图3A和图3B;\n[0017] 图4是根据图2的箭头IV的夹持装置的部件的透视图;\n[0018] 图5具有与图3的结构类似的结构,但显示了根据图2的箭头V的示图并为了清楚起见而去除了一些部件;\n[0019] 图6是包括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的瓶顶部提升机的生产线的俯视图;\n[0020] 图7是根据图6的箭头VII的示图并为了清楚起见而去除了一些部件。\n具体实施方式\n[0021] 图2中的100指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瓶子的夹持装置。装置100包括:防旋转阻挡元件102(在下文中,为了简洁,称为“阻挡元件”),具有一对齿103;第一机构104,被设置用于驱动所述阻挡元件102;第一驱动元件106,有效操作地连接到第一机构104;夹持元件108;第二机构110,用于驱动所述夹持元件108;和第二驱动元件112,有效操作地连接到第二机构110。装置100还包括:铰接部的主轴线H;支撑板114,支撑着先前描述的部件;和固定定心元件116,也由支撑板114携载。 \n[0022]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驱动元件106包括:杆118,能够围绕轴线H旋转并具有第一叉形末端120和第二叉形末端122。第一叉形末端120借助于螺钉124固定在第一销钉\n126上,所述第一销钉126共享了轴线H并具有中空圆柱形横截面。以这种方法,销钉126刚性地旋转地连接到杆118。在第二叉形末端122处,安装了辊子125,从而使得它能够围绕平行于轴线H的轴线A旋转。 \n[0023]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机构104包括:第一摇杆128,能够围绕轴线H旋转并刚性地旋转地连接到销钉126;第一连接杆130,在它自有的第一端132处铰接到摇杆128;和第二摇杆134,铰接到连接杆130的第二端136、并能够围绕平行于轴线H的轴线B旋转。第一机构104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138,具有连接到第一摇杆128的第一端140、和连接到支撑着第二摇杆134的支撑板114的第二端142。 \n[0024] 连接杆130围绕平行于轴线H的轴线C铰接到第一摇杆128并围绕平行于轴线H的轴线D铰接到第二摇杆134。轴线C和D相对于支撑板114可移动,而轴线H和B相对于板114固定。弹性元件138的第一端140相对于支撑板114可移动,而第二端142相对于板114固定,并且这相应地分别反映在弹性元件138与第一摇杆128的连接点上以及弹性元件138与板114的连接点上。 \n[0025] 此外,阻挡元件102刚性地连接到第二摇杆134并与其围绕轴线B旋转。此外,阻挡元件102在定心元件116内自由滑动。 \n[0026] 特别地参照图4,定心元件116基本上为C形、并被设计为与元件102、108协同工作,从而与这些元件限定一种具有可变几何形状143的夹持区域。 \n[0027] 元件116包括第一表面144,具有曲线展开的两个支撑突出部分146、148相对于第一表面144突出。对每个支撑突出部分确定形状以便包括相应各支撑表面150、152和相应各锥形肩154、156。一种包括支撑表面157和锥形肩157′的类似结构存在于夹持元件\n108上。后者优选地为钩形。 \n[0028] 在元件116的相对端处设置了具有圆柱形壁的凹进处158、160,同时在支撑突出部分146、148处存在着具有锥形壁161的凹进处。此外,在与第一表面144相对着的一侧上、在突出部分146旁边设置了第二表面161a。 \n[0029] 阻挡元件102平行于表面144,位于两个突出部分146、148之间。 [0030] 具有圆柱形壁的凹进处158接纳连接杆130。后者(见图2)优选地由一对相同的片状/饼干状元件制成。 \n[0031] 参照图2和图5,第二驱动元件112包括:杆162,具有比杆118小的长度,能够围绕轴线H旋转,并具有第一叉形末端164和第二叉形末端166。 \n[0032] 第一叉形末端164借助于螺钉167固定在共享着轴线H的第二销钉168上。销钉\n168以这种方法刚性地旋转地连接到杆162并延伸通过整个装置100,此外,销钉168插入在第一销钉126内(图3A、3B)。销钉126、168能够彼此独立地旋转,因为没有提供阻止它们的相对旋转的装置。 \n[0033] 安装在第二叉形末端166上的是能够围绕平行于轴线H的轴线E旋转的辊子170。 [0034] 第二机构110包括:第三摇杆172,能够围绕轴线H旋转并刚性地旋转地连接到销钉168;第二连接杆174,在它自己的第一端176处铰接到第三摇杆172;和第四摇杆178,能够围绕平行于轴线H的轴线F旋转、并在连接杆174的第二端180处铰接到连接杆174。\n第二机构110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182,具有连接到第三摇杆172的第一端184、和连接到第四摇杆178的第二端186。 \n[0035] 更详细地讲,第三摇杆172和连接杆174相对于平行于轴线H的轴线G铰接,而第四摇杆178和连接杆174相对于也平行于轴线H的轴线I铰接。特别地参照图5,轴线F相对于支撑板114固定,而轴线G和I具有相对于支撑板114可变的位置。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夹持元件108借助于螺钉188刚性地固定于摇杆178、并因此自身能够围绕轴线F旋转。 \n[0036] 参照图2,第二机构110在第一机构104顶上,第二机构110沿轴线H借助于分隔件190与第一机构104分离,继而第二机构110顶上又覆盖着封闭板192。封闭板192配装在销钉168上并且配装在共享着轴线F的销钉193上,第四摇杆178能够围绕轴线F旋转、并连接到弹性元件182的第二端186。另一销钉194刚性地连接到第三摇杆172、并在与曲线凹槽196对应的位置中横穿板192。凹槽196的形状使得能够实现销钉194围绕轴线H的运动。另外,第四摇杆178具有沿轴线H的展开部分,从而使得它停靠在支撑板114上。\n对凹进处160确定形状以接纳摇杆178。在围绕轴线F的旋转中,夹持元件108由销钉193支撑。 \n[0037] 在下文描述装置100的操作。参照图3和图5,每个机构104、110在停靠位置(图\n3A、5A)与工作位置(图3B、5B)之间可移动。每个机构104、110的停靠位置对应于两个元件102、108的夹持位置。而机构104、110的各自工作位置对应于元件102、108的打开的位置。前述阻挡和夹持元件102、108与定心元件116协同工作,用于在相对于它们的旋转中夹持瓶子16并使瓶子16保持固定。因此,术语“打开位置”和“夹持位置”显然是指装置\n100和瓶子16之间的相互作用。 \n[0038] 特别地(图3A、5A),在夹持位置,夹持元件108设置在定心元件116的突出部分\n146旁边,从而使得肩157′和表面157基本上形成表面150和肩154的延长部分,而同时阻挡元件102位于突出部分146和148之间,从而使得齿103在具有锥形壁161的凹进处以内突出。参照图7,瓶子16的唇缘20在轴向由表面150、152、157限制并且在径向由肩\n154、156、157′阻抑。此外,瓶子16的旋转由夹持着瓶颈的齿103阻挡。 [0039] 参照图2、3和5,特别地,借助于杆118、162的各驱动元件106、112的旋转可驱动每个机构104、110。当机构104、110处于停靠位置时,杆118、162的角度交错为零。由于所述杆之一刚性地旋转地连接到销钉126并且所述杆中的另一个刚性地旋转地连接到销钉\n168,所以它们控制着第一摇杆128的旋转和第三摇杆172的旋转。由于相应的运动链系,后面两个摇杆分别控制阻挡元件102和夹持元件108。 \n[0040] 参照图3,通过在杆118上施加沿图3b中示出的方向R的旋转,获得了第一机构\n104的从停靠位置到工作位置的转变。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在这个示图中,方向R是逆时针的。杆118的沿方向R的旋转再一次引起第一摇杆128的沿方向R的相同旋转。这继而引起连接杆130的沿与方向R相反的方向R′的旋转以及第二摇杆134的沿方向R的另外的相应旋转。同时,由于末端140从末端142后退,弹性元件138设置为张紧状态。 [0041] 摇杆134的沿方向R的旋转引起阻挡元件102相对于定心元件116的锥形凹进处的壁161的沿基本上径向方向的缩回。以这种方法,齿161b在具有锥形壁161的凹进处内不突出、并且不能在瓶子16的颈部施加任何动作。 \n[0042] 优选地,通过选择杠杆比,来对包括第一摇杆128、第二摇杆134和连接杆130的运动链系确定尺寸,以使得当传递到第二摇杆134时放大施加在第一摇杆128上的力。这个方面很重要,因为它能够使弹性元件138的刚度的值保持较低。事实上,弹性元件138在摇杆128上施加使机构104恢复到停靠位置的一种弹性恢复的动作,并相应地将元件102阻滞于夹持位置。由于上述力的放大,由弹性元件138施加的适当程度的力足以向阻挡元件\n102传递一种有助于维持夹持位置的较大程度的力。 \n[0043] 同样,通过在杆162上施加沿方向R的旋转,获得第二机构110的从停靠位置到工作位置的转变。此外,应该注意的是,这并不以任何方式暗示杆162和118的旋转的幅度相同。旋转的幅度仅取决于驱动的形态,以下将对此进行描述。 \n[0044] 杆162的旋转再一次引起第三摇杆172的沿方向R(这里,示为逆时针)的相同旋转。这引起沿方向R′(这里,表示为顺时针)的连接杆174的相应旋转,并最终再一次引起第四摇杆178的沿与方向R不一致的方向R′的旋转,这引起夹持元件108相对于定心元件116的支撑突出部分146以及相对于瓶子16的唇缘20后退。 \n[0045] 同时,由于第三摇杆172的旋转并且像对于机构104所发生的情况一样,弹性元件\n182由于第一端184从第二端186后退而设置为处于张紧状态。 \n[0046] 像机构104一样,机构110能够由于弹性元件182所提供的弹性动作而恢复到停靠位置。 \n[0047] 另外,对第三摇杆172和第四摇杆178之间的运动链系确定尺寸(特别地,选择轴线F、G、H、I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机构110基本上为不可逆类型,即机构110仅可借助于运动链系的一个或多个非常精确的元件而驱动,而非仅由任何元件就可驱动。 [0048] 这意味着:仅经由杆162和/或第三摇杆172可以驱动机构110(当使机构110回到停靠位置时,显然通过弹性元件182获得了由摇杆172进行的驱动),因此阻止了经由夹持元件108进行驱动的可能性,这最终使得不可能发生瓶子16的意外脱落。 [0049] 由于销钉126、168是同轴的、并且能够彼此独立地旋转,所以每个机构104、110的驱动完全独立的、并且可以具有前述机构的位置的四种组合,这因此产生夹持装置100的四种操作构造。 \n[0050] 然而,从下面的描述中将会清楚地发现,在这四种构造之中,仅使用三种结构,即: \n[0051] -接纳构造,其中元件102、108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各相应机构104、110处于工作位置;\n[0052] -部分阻挡的构造,其中机构110处于停靠位置并且机构104处于工作位置,因此夹持元件108处于夹持位置而阻挡元件102处于打开位置;\n[0053] -完全阻挡的构造,其中机构104、110处于停靠位置,因此元件102、108都处于夹持位置。\n[0054] 参照图6,多个夹持装置100安装在具有旋转式传送带结构的瓶顶部提升机200上。这里示意性地表示的瓶顶部提升机200与装料旋转式传送带202和卸料旋转式传送带\n204协同工作。 \n[0055] 瓶顶部提升机200作为整体能够围绕轴线X1旋转,而旋转式传送带202、204能够围绕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轴线X1的各轴线X2、X3旋转。 \n[0056] 瓶顶部提升机200(图6和图3、5)包括分别用于第一机构104和第二机构110的驱动的第一凸轮206和第二凸轮208。每个凸轮206、208具有圆形展开,并包括用于辊子\n125、170的滑动的各路径210、212。路径210具有比路径212的半径r212小的半径r210,但具有比路径212的角度范围α212大的角度范围α210。每个路径210、212在相对着的末端处分别包括上升斜坡210a、212a和下降斜坡210b、212b。它们的功能特性显然取决于瓶顶部提升机200的旋转的方向。 \n[0057] 夹持装置100在按照相同角距离分开的位置安装在瓶顶部提升机200上。夹持装置100能够随瓶顶部提升机200一起围绕轴线X1旋转,而凸轮208、206在旋转中固定。 [0058] 装料旋转式传送带202包括多个夹持组件214,每个夹持组件设计为用以携载瓶子16。 \n[0059] 卸料旋转式传送带204包括:多个凹进处216,每个凹进处设计为用以阻抑各瓶子\n16;和板218,携载着瓶子16。卸料旋转式传送带204能够围绕平行于轴线X1的轴线X3旋转。 \n[0060] 瓶顶部提升机200、装料旋转式传送带202和卸料旋转式传送带204限定了瓶子\n16的生产线。 \n[0061] 在操作期间,瓶顶部提升机200和旋转式传送带202、204围绕各相应轴线X1、X2、X3旋转。特别地,旋转式传送带202和204利用瓶顶部提升机200定义一对相互作用的点。 [0062] 特别地,当夹持装置100和夹持组件214占用共同位置时,旋转式传送带202限定了装瓶点L,而在凹进处216和夹持装置100位于共同位置的点,旋转式传送带204同样限定了卸瓶点U。 \n[0063] 下面描述以上示出的生产线的操作。 \n[0064] 瓶顶部提升机200沿方向R1(这里,示为逆时针)围绕轴线X1旋转。旋转式传送带202和204分别沿彼此一致并与方向R1相反的方向R2和R3旋转。旋转的速度使得:在每一圈,每个夹持装置与夹持组件214以及与凹进处216共享共同位置的点总是具有相同的绝对空间位置,如图6中所示。因此,点L和U相对于瓶顶部提升机200具有固定位置。 [0065] 考虑沿方向R1围绕轴线X1旋转的夹持装置100,当夹持装置100位于两个斜坡\n212a、212b之间的角间隔中时,机构104、110都处于工作位置,因为凸轮206、208通过在杆\n118、162上施加旋转来执行对机构104、110的驱动。因此,阻挡元件102和夹持元件108处于各自的打开位置。 \n[0066] 在装瓶位置L,瓶子16从夹持组件214到达夹持装置100。唇缘20放置在表面\n150、152上,而倾斜的肩154、156把它限制/阻抑在适当位置。 \n[0067] 同时,装置100相对于凸轮206、208的位置使得该装置占用与下降斜坡212b对应的位置,对下降斜坡212b确定形状以便逐渐释放对杆162的动作的一部分,由此使夹持元件108逐渐封闭在唇缘20上。 \n[0068] 然而,装置100未处于与下降斜坡210b对应的位置;因此,阻挡元件102仍然处于打开位置。 \n[0069] 然后继续进行沿方向R1的旋转,辊子125横穿过下降斜坡210b,导致逐渐释放对杆118的动作、并引起相应移动到阻挡元件102的关闭的位置,当装置100已经经过相应的末端凸轮206时这种移动终结。 \n[0070] 如上所述,由于齿103,元件102在瓶子16的颈部施加夹持动作,由此防止瓶子16相对于夹持装置100旋转。 \n[0071] 因此,在紧挨着点L的下游处的凸轮206、208顺序执行夹持元件108的关闭和阻挡元件102的关闭。 \n[0072] 在旋转的其余部分,瓶子由固定的定心元件116携载并在旋转中由阻挡元件102阻挡,因此使得能够由装置22在顶部进行螺纹拧入、而不会存在使螺纹拧入动作失效的瓶子旋转的任何可能性。 \n[0073] 当由于上升斜坡210a、212a而逼近卸瓶点U时,凸轮206、208顺序执行阻挡元件\n102的打开和夹持元件108的打开。 \n[0074] 特别地,考虑方向R1,装置100首先遇到凸轮206和上升斜坡210a,所述凸轮206和上升斜坡210a操作杆118从而引起沿方向R的杆118的旋转并引起阻挡元件102的打开,然后装置100进一步朝着卸瓶点U前进,装置100遇到凸轮208和上升斜坡212a,所述凸轮208和上升斜坡212a引起杆162的驱动并相应地引起夹持元件108的打开。 [0075] 以这种方法,当装置100位于卸瓶点U时,卸料旋转式传送带204能够拾取瓶子\n16、而不存在与夹持装置100的任何干扰。 \n[0076] 相同顺序的操作对于每个装置100以周期性的间隔重复,并且能够总结如下: [0077] -在斜坡212a和212b之间的区域中,每个装置100位于接纳位置;\n[0078] -在斜坡212b与和210b和斜坡212a与212a之间的区域中,每个装置100处于部分阻挡的条件,其中仅夹持元件108处于夹持位置;且\n[0079] -在任何另外的位置,每个装置100处于完全阻挡的条件,其中阻挡元件102和夹持元件108处于夹持位置。\n[0080] 使用夹持装置100存在多个优点。特别地,定心元件116执行双重功能,即利用表面150和152支撑瓶子以及经由倾斜的肩154、156限制瓶子,这能够消除中心星轮4和外部引导元件6。另外,元件116不需要适应不同尺寸的瓶子。 \n[0081] 然而,防旋转阻挡元件102的动作施加在瓶子16的颈部,且唇缘20或螺纹都不像已知类型的装置中发生的情况那样经受任何应力或应变。 \n[0082] 先前描述的机构110的不可逆性的特性在瓶子16的意外脱落方面确保了最大安全性,并因此增加了瓶顶部提升机200的可靠性。 \n[0083] 另外,由机构104提供的力的放大仅涉及适度的力的驱动,这对应于辊子125上的载荷的低值。同样的情况适用于机构110,其中不可逆性使得无需为了保持关闭位置而使用具有高刚度的弹性元件182(这将会在杆162上需要较大的力的驱动),而是由于机构的不可逆性导致保持关闭位置。因此,弹性元件182像弹性元件138一样仅充当弹性恢复的装置。 \n[0084] 因此,可以使用不易氧化的金属材料和塑料材料用于构建该装置,这能够使装置\n100安装在瓶顶部提升机200的可洗区域中,因此极大方便了相应的清洁操作。 [0085] 当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文描述和示出的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结构和实施例的细节。
法律信息
- 2014-03-05
- 2011-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5G 47/90
专利申请号: 201110033394.7
申请日: 2011.01.31
- 2011-11-0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4-09-22
| | |
2
| | 暂无 |
2006-04-06
| | |
3
| |
2001-05-30
|
2000-04-28
| | |
4
| |
2001-03-28
|
1999-02-09
| | |
5
| |
1991-06-26
|
1988-05-1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