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及其制备法和使用法 |
申请号 | CN201210159726.0 | 申请日期 | 2012-05-1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871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IPC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B;0;9;C;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浙江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浙江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浙江大学 |
发明人 | 廖敏;柴娟娟;陈娜 |
代理机构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祺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稻壳100份、猪粪10~15份、麦麸子1.5~2.0份、红糖0.15~0.20份、尿素1.5~1.8份、水50~60份、酵素菌0.3~0.4份以及浓度为1.3~1.7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44~180份。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在水稻移栽前2~4天,施入一次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当水稻处于分蘖期时,再施入一次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每亩冷浸田每次施入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40~60kg。
1.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稻壳100份、猪粪10~15份、麦麸子1.5~2.0份、红糖0.15~0.20份、尿素1.5~
1.8份、水50~60份、酵素菌0.3~0.4份以及浓度为1.3~1.7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144~180份;
所述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料的制备:
①、将红糖溶于部分水,得红糖水;将尿素溶于剩余的水,得尿素水;
②、将红糖水、尿素水、麦麸子和酵素菌混拌均匀,得小料;
③、将所述小料与猪粪混拌均匀,得发酵料;
④、将稻壳与发酵料混拌均匀,得控制剂基料;
2)、控制剂基料的发酵:
①、控制剂基料堆放后进行自然发酵;当发酵温度超过65~70℃时,倒堆;
②、重复上述步骤①的自然发酵和倒堆,直至控制剂基料中的稻壳由黄色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为止;得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
3)、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改性:
将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与浓度为1.3~1.7mol/L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于85~95℃下反应3.5~4.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获取固体,所述固体用去离子水冲洗,直至冲洗后产生的洗涤液呈中性;自然干燥后,得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的步骤①中的自然发酵为:
将控制剂基料堆制成横截面呈梯形的长条堆;在长条堆的侧面用透气材料覆盖,在长条堆的顶部用塑料布覆盖;从而起到防止雨水渗漏和太阳光直射的目的;控制剂基料进行自然发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其特征是:所述透气材料为麻袋、草袋、草帘或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其特征是:所述稻壳为能过3mm孔径筛的稻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使用方法:
在水稻移栽前2~4天,施入一次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
当水稻处于分蘖期时,再施入一次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每亩冷浸田每次施入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40~60kg。
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及其制备法和使用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及其制备法和使用法。\n背景技术\n[0002] 冷浸田系指水稻土类农田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下水位过高,土壤发生层内长期遭到地下水浸渍,使土壤产生冷浸渍害,还原作用强烈,理化性状和作物根系生长环境恶化的病害农田,农业部门称之为渍害低产田或次生潜育化。冷浸田据其成因可分成原生型和次生型冷浸田两类。原生型冷浸田主要受土壤质土,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主要有渍水型和饱水型两种。该类冷浸田主要是人工围垦造成的,就土壤而言,它早已潜育化,只是垦植历史短,脱沼不彻底;二是地势低洼,地下水渍害严重,土壤含水饱和等自然因素起作用。其中渍水型冷浸田是平原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冷浸田,尤其是湖区地势低洼的粘性土分布地段,呈不连续的小舌状,与平原大平小不平的地形特点一致。次生型冷浸田,即次生潜育化水稻土,主要由于耕作制度不合理,管理不当,排灌不协调等人为因素为主,使土壤长期滞留水而形成的冷浸田。\n[0003] 冷浸田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江南地区的地产水田,全国约有5191万亩,占全国稻田面积的15.07%,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潜在战略资源。由于长期冷浸渍水、土温低、还原性强、有毒物质多,导致生产力低下,是制约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瓶颈之一。由于长期处于还原性条件下造成冷浸田有机质含量高但品质差,部分养分有效性低(磷、钾等缺乏造成僵苗)且比例失衡,同时还存在大量还原态的硫,过多的还原态硫可导致根系变黑、腐难等问题,这也是造成冷浸田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国有关冷浸田还原态硫的形成和致毒剂量临界值及其机理,养分障碍因子及养分有效性供应动态等的研究十分滞后,影响了冷侵田土壤还原态硫毒害和养分供应障碍的调控,制约了冷侵田土壤生产力提升改造。目前,冷浸田大多种植一季稻,亩产200~250公斤;双季稻年产也只有500公斤左右,仅为中等肥力稻田产量的一半。由于冷浸田分布面广,地理条件特殊,成因有别,障碍因子也不尽相同,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复杂,尽管我国在冷浸田治理方面研究虽起始较早,并在冷浸田土壤、耕作、栽培、施肥等方面也储备了一些实用技术,但在土壤结构改善、养分活化、有毒物质消减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农艺技术措施,而且也没有形成适应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冷浸田的治理技术模式与技术规范,制约了我国江南地区冷浸田粮食产量的提高。\n[0004] 若寻找到合适的材料,控制冷浸田还原态硫这种主要致毒因子,有针对性的进行冷浸田改良,把冷浸田改造成中、高产田,那么,即使不扩大种植面积,也会对全国水稻产量产生巨大影响,但相关材料研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n[0005] 稻壳作为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占稻谷子粒质量的18%~22%,我国稻壳产量非常丰富,每年产量达到3200万吨,约占全球1/3以上。由于稻壳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和灰分,各占26%~36%、20%~24%、18%~20%.蛋白质的含量仅为2%~3%,因此饲用价值不高,目前将稻壳还是主要作为燃料或者直接作为废物处理,综合利用率不足\n10%,远未得以充分使用。但是相较于其他农业废弃物,稻壳中含有14%~16%的SiO2,并且以网络状分布其中,起着骨架的作用,木质素、纤维素等填充其中,当木质素等被部分降解后稻壳表面呈微孔状,SiO2网络点暴露,可将其开发成为理想的活性吸附材料。\n发明内容\n[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及其制备法和使用法,采用本发明的控制剂能有效控制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从而有效增加冷浸田的水稻产量。\n[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n[0008] 稻壳100份、猪粪(新鲜猪粪)10~15份、麦麸子1.5~2.0份、红糖0.15~0.20份、尿素1.5~1.8份、水50~60份、酵素菌0.3~0.4份以及浓度为1.3~1.7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44~180份。\n[0009]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制备方法(所用的成分及所对应的重量份同上),包括以下步骤:\n[0010] 1)、基料的制备:\n[0011] ①、将红糖溶于部分水,得红糖水;将尿素溶于剩余的水,得尿素水;\n[0012] 备注说明:这2部分水的用量分配没有特定的要求,只需能分别溶解红糖和尿素即可;即,这2部分水的用量之和为50~60份;\n[0013] ②、将红糖水、尿素水、麦麸子和酵素菌混拌均匀,得小料;\n[0014] ③、将小料与猪粪(新鲜猪粪)混拌均匀,得发酵料;\n[0015] ④、将稻壳与发酵料混拌均匀,得控制剂基料;\n[0016] 2)、控制剂基料的发酵:\n[0017] ①、控制剂基料堆放后进行自然发酵;当发酵温度超过65~70℃时,倒堆;\n[0018] ②、将步骤①的所得物重复上述步骤①的自然发酵和倒堆,直至控制剂基料中的稻壳由黄色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为止;得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n[0019] 备注说明:一般重复上述自然发酵和倒堆1~2次(即,自然发酵和倒堆共2~3次),即能出现稻壳由黄色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n[0020] 3)、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改性:\n[0021] 将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与浓度为1.3~1.7mol/L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于85~\n95℃下反应3.5~4.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获取固体,固体用去离子水冲洗,直至冲洗后产生的洗涤液呈中性;自然干燥(至恒重)后,得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n[0022] 备注说明:NaOH主要目的是使生物发酵后的稻壳表面羟基化,从而有更多的羟基可和硫离子发生交换吸附。\n[0023] 作为本发明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制备方法的改进:步骤2)中的步骤①中的自然发酵为:\n[0024] 将控制剂基料堆制成横截面呈梯形的长条堆;在长条堆的侧面(即四周侧面)用透气材料覆盖,在长条堆的顶部用塑料布覆盖;从而起到防止雨水渗漏和太阳光直射的目的;\n控制剂基料进行自然发酵。\n[0025] 备注说明:\n[0026] 夏季正常条件下,一般48小时内堆内温度可达30-40度,72小时达50-60度。春秋两季比夏季发酵温度升温推迟1-2天。发酵温度达65-70度时,一般温度开始下降,此时进行倒堆,注意堆温不能超过70度(即,超过70度,必须立即倒推);一般一次发酵约需7天左右时间,一般,发酵的总时间量控制在14~21天左右。当堆内稻壳由黄色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时,表明发酵过程已完成。\n[0027] 作为本发明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透气材料为麻袋、草袋、草帘或土。\n[0028] 作为本发明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稻壳为能过\n3mm孔径筛的稻壳。\n[0029]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使用方法:\n[0030] 在水稻移栽前2~4天,均匀施入一次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n[0031] 当水稻处于分蘖期时,再均匀施入一次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n[0032] 每亩冷浸田每次施入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40~60kg。\n[0033] 备注说明:生产过程中的肥、水管理和正常水稻生产一样,即,为常规方式。\n[0034] 本发明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所有原料成分均能通过市购方式获得,例如,酵素菌可购自日本酵素世界社中国山东总部(潍坊真农酵素菌有限公司),由微生物原种菌1号和微生物原种菌2号按照100:1的重量比配制而得。\n[0035] 本发明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硫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0287.9mg/kg。\n[0036] 按照本发明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后,收获时,冷浸田水稻产量和正常水稻田基本一致,冷浸田土壤的pH和还原态硫离子含量分别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有效控制,冷浸田土壤的pH和还原态硫离子含量一定程度上优于正常高产田。\n[0037] 综上所述,本发明依据稻壳的结构特性,通过生物发酵加工废弃物稻壳,之后用特定浓度的NaOH溶液改性,从而开发获得一种对硫离子具有吸附能力的活性材料(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通过在冷浸田中合理施用该活性材料,可有效控制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同时有效增加冷浸田水稻产量,实现冷浸田水稻产量达到正常高产田的产量水平。该发明为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的控制和提升冷浸田生产力提供了一种颇有前景的有针对性改良方法。\n具体实施方式\n[0038] 以下实施例中的份均指重量份。\n[0039] 实施例1、一种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n[0040] 1)、配料:\n[0041] 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n[0042] 稻壳100份、新鲜猪粪12份、麦麸子1.8份、红糖0.18份、尿素1.7份、水55份和酵素菌0.35份及168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5mol/L)。稻壳粉碎至能过3mm孔径的筛。\n[0043] 2)、基料的制备:\n[0044] ①、将红糖溶于部分水(1/2体积倍的水),得红糖水;将尿素溶于剩余的水,得尿素水;\n[0045] ②、将红糖水、尿素水、麦麸子和酵素菌混拌均匀,得小料;\n[0046] ③、将小料与新鲜猪粪混拌均匀,得发酵料;\n[0047] ④、将稻壳与发酵料混拌均匀,得控制剂基料。\n[0048] 3)、控制剂基料的发酵:\n[0049] ①、将控制剂基料堆制成横截面呈梯形的长条堆;在长条堆的侧面(四周侧面)用透气材料(例如为草袋)覆盖,在长条堆的顶部用塑料布覆盖;从而起到防止雨水渗漏和太阳光直射的目的;控制剂基料进行自然发酵;\n[0050] 当发酵温度超过70℃时,倒堆;一般该一次发酵的时间约为7天左右;\n[0051] ②、将步骤①的所得物重复上述步骤①的自然发酵和倒堆(条件同上),直至控制剂基料中的稻壳由黄色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为止(表明发酵过程已完成),得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n[0052] 一般重复上述自然发酵和倒堆1~2次;\n[0053] 4)、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改性:\n[0054] 将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与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然后于90℃下反应4小时;\n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获取固体,固体用去离子水在带滤网的淋洗柱上冲洗,直至冲洗后产生的洗涤液呈中性;上述冲洗后的固体自然干燥至恒重,得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n[0055] 实施例2、一种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n[0056] 1)、配料:\n[0057] 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n[0058] 稻壳100份、新鲜猪粪15份、麦麸子2.0份、红糖0.2份、尿素1.8份、水50份和酵素菌0.4份及144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7mol/L)。稻壳粉碎至能过3mm孔径的筛。\n[0059] 2)、基料的制备:\n[0060] 同实施例1。\n[0061] 3)、控制剂基料的发酵:\n[0062] 同实施例1。\n[0063] 4)、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改性:\n[0064] 将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与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然后于95℃下反应3.5小时;\n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获取固体,固体用去离子水在带滤网的淋洗柱上冲洗,直至冲洗后产生的洗涤液呈中性;上述冲洗后的固体自然干燥至恒重,得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n[0065] 实施例3、一种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n[0066] 1)、配料:\n[0067] 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n[0068] 稻壳100份、新鲜猪粪10份、麦麸子1.5份、红糖0.15份、尿素1.5份、水60份和酵素菌0.3份及180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3mol/L)。稻壳粉碎至能过3mm孔径的筛。\n[0069] 2)、基料的制备:\n[0070] 同实施例1。\n[0071] 3)、控制剂基料的发酵:\n[0072] 同实施例1。\n[0073] 4)、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改性:\n[0074] 将发酵后的控制剂基料与NaOH溶液混合;然后于85℃下反应4.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获取固体,固体用去离子水在带滤网的淋洗柱上冲洗,直至冲洗后产生的洗涤液呈中性;上述冲洗后的固体自然干燥至恒重,得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n[0075] 实验1、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还原态硫的吸附固定能力:\n[0076] 于系列硫化钠配制的初始硫离子浓度分别为100.0、250.0、500.0、750.0、\n1000.0mg/L的50mL溶液中分别加入1.0g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即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任意一种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调节溶液的pH为5.0,于20℃下振荡吸附12h,离心过滤,测定清液中硫离子浓度。然后通过Langmuir吸附方程(X=XmKC/(1+KC),X表示单位土壤胶体对DNA的吸附量(mg/kg),Xm表示土壤胶体对硫离子的最大吸附量(mg/mg),K是与吸附结合能有关的常数(L/mg),C为平衡液中DNA的浓度(mg/L)。拟合发现,Langmuir吸附方程可很好的描述改性生物发酵稻壳(即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硫离子的吸附,平均相关系数为0.994,平均吸附常数K为0.1423L/mg,[0077] 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的最大吸附量Xm分别为\n10287.9mg/kg、10261.2mg/kg、10247.9mg/kg。\n[0078] 实验2: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采自浙江义乌的冷浸田土壤中的硫离子固定吸附:\n[0079] 称取3份相当于烘干土重50g的采自浙江义乌的冷浸田土壤于烧杯中,该土壤经测定pH为4.68,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1243mg/kg。于土壤中加入1.0g改性生物发酵稻壳(即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任意一种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充分混匀,室温反应24小时,之后采用采用氯化钾浸提取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n[0080] 经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对应的为140.8mg/kg、141.2mg/kg、146.3mg/kg、硫离子固定吸附率分别对应的达到\n88.67%、88.64%、88.23%。\n[0081] 实验3: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采自江西赣县的冷浸田土壤中的硫离子固定吸附:\n[0082] 称取3份相当于烘干土重50g的采自江西赣县的冷浸田土壤于烧杯中,该土壤经测定pH为4.72,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1034mg/kg。于土壤中加入1.0g改性生物发酵稻壳(即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任意一种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充分混匀,室温反应24小时,之后采用采用氯化钾提取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n[0083] 经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对应的为91.4mg/kg、97.1mg/kg、99.2mg/kg,硫离子固定吸附率分别对应的达到\n91.16%、90.61%、90.41%。\n[0084] 实验4: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采自安徽歙县的冷浸田土壤中的硫离子固定吸附:\n[0085] 称取3份相当于烘干土重50g的采自安徽歙县的冷浸田土壤于烧杯中,该土壤经测定pH为4.93,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313mg/kg。于土壤中加入1.0g改性生物发酵稻壳(即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任意一种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充分混匀,室温反应24小时,之后采用采用氯化钾提取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n[0086] 经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对应的为20.4mg/kg、21.2mg/kg、22.1mg/kg,硫离子固定吸附率分别对应的达到\n93.48%、93.22%、92.93%。\n[0087] 实验5: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采自湖北省黄石的冷浸田土壤中的硫离子固定吸附:\n[0088] 称取3份相当于烘干土重50g的采自湖北省黄石的冷浸田土壤于烧杯中,该土壤经测定pH为5.13,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2072mg/kg。于土壤中加入1.0g改性生物发酵稻壳(即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任意一种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充分混匀,室温反应24小时,之后采用采用氯化钾浸提取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n[0089] 经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对应的为214mg/kg、229mg/kg、236mg/kg,硫离子固定吸附率分别对应的达到\n89.67%、88.94%、88.61%。\n[0090] 实验6: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采自福建闽侯县的冷浸田土壤中的硫离子固定吸附:\n[0091] 称取3份相当于烘干土重50g的采自福建闽侯县的冷浸田土壤于烧杯中,该土壤经测定pH为4.47,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678mg/kg。于土壤中加入1.0g改性生物发酵稻壳(即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任意一种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充分混匀,室温反应24小时,之后采用采用氯化钾浸提取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n[0092] 经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对应的为51.2mg/kg、53.7mg/kg、54.5mg/kg,硫离子固定吸附率分别对应的达到\n92.45%、92.08%、91.96%。\n[0093] 实验7: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采贵州遵义的冷浸田土壤中的硫离子固定吸附:\n[0094] 称取3份相当于烘干土重50g的采自贵州遵义的冷浸田土壤于烧杯中,该土壤经测定pH为4.67,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979mg/kg。于土壤中加入1.0g改性生物发酵稻壳(即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任意一种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充分混匀,室温反应24小时,之后采用采用氯化钾浸提取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n[0095] 经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对应的为78.2mg/kg、79.3mg/kg、81.1mg/kg,硫离子固定吸附率分别对应的达到\n92.01%、91.92%、91.72%。\n[0096] 实验8: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浙江义乌市次生冷浸田还原态硫控制和水稻产量的提升效果:\n[0097] 选择浙江义乌市柏峰水库下游次生型冷浸田进行控制还原态硫毒害验证,经测定该处冷浸田土壤的pH为4.68,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873mg/kg。同时该处正常高产田中土壤pH为5.01,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57.3mg/kg。\n[0098] 分别选择0.1亩次生型冷浸田3块和0.1亩正常高产田1块,分别种植甬优12,于水稻移栽前三天整地,每亩冷浸田施入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40公斤(每块冷浸田对应的施入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混匀,分蘖期再每亩施入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40公斤(每块冷浸田对应的施入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生产过程的肥、水管理和正常稻田水稻生产管理一样,收获时(从移栽至收获共计约150天)测定冷浸田和正常水稻田的水稻产量,土壤pH和土壤有效硫离子含量。\n[0099] 结果表明,\n[0100] 经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冷浸田水稻产量分别为456kg/亩、451kg/亩、449kg/亩;此时冷浸田土壤的pH分别为5.15、5.14、5.11;\n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为50.1mg/kg、51.2mg/kg、52.1mg/kg。\n[0101] 正常水稻田的水稻产量为458kg/亩,其土壤pH为5.02,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n56.8mg/kg。\n[0102] 可见经过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冷浸田水稻产量基本达到正常高产田的产量水平,次生冷浸田土壤的pH和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有效控制,次生冷浸田土壤的pH和有效硫离子含量一定程度上优于正常高产田。\n[0103] 实验9: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浙江义乌市原生冷浸田还原态硫控制和水稻产量的提升:\n[0104] 选择浙江义乌市赤岸原生型冷浸田进行控制还原态硫毒害验证,经测定该地冷浸田土壤的pH为4.61,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1243mg/kg。同时该地正常高产田中土壤pH为5.01,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57.3mg/kg。\n[0105] 分别选择0.1亩原生型冷浸田3块和0.1亩正常高产田1块,分别种植甬优12,于水稻移栽前三天整地,冷浸田每亩施入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每块冷浸田对应的施入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60公斤,混匀,分蘖期再每亩施入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每块冷浸田对应的施入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60公斤,生产过程的肥、水管理和正常稻田水稻生产管理一样,收获时(从移栽至收获共计约150天)测定冷浸田和正常水稻田的水稻产量,土壤pH和土壤有效硫离子含量。\n[0106] 结果表明,\n[0107] 经实施例1~实施例3所得的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冷浸田水稻产量分别为459kg/亩、454kg/亩、453kg/亩;此时冷浸田土壤的pH分别为5.04、5.03、5.02;\n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为49.1mg/kg、49.7mg/kg、50.6mg/kg。\n[0108] 正常水稻田的水稻产量为458kg/亩,其土壤pH为5.01,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n57.1mg/kg。\n[0109] 可见经过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处理后,原生冷浸田水稻产量基本达到正常高产田的产量水平,原生冷浸田土壤的pH和有效硫离子含量分别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有效控制,原生冷浸田土壤的pH和有效硫离子含量一定程度上优于正常高产田。\n[0110] 实验10: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对江西宜春原生冷浸田还原态硫控制和水稻产量的提升:\n[0111] 选择江西宜春原生型冷浸田进行控制还原态硫毒害验证,经测定该地冷浸田土壤的pH为4.71,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1123mg/kg。同时该地正常高产田中土壤pH为\n4.92,土壤中有效硫离子含量为71.2mg/kg。\n[0112] 分别选择0.1亩原生型冷浸田3块和0.1亩正常高产田1块,分别种植甬优12,于水稻移栽前三天整地,冷浸田施入冷浸田还原态硫毒害控制剂(每块冷浸田对应的施入实
法律信息
- 2020-05-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01J 20/24
专利号: ZL 201210159726.0
申请日: 2012.05.18
授权公告日: 2014.03.05
- 2014-03-05
- 2012-1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01J 20/24
专利申请号: 201210159726.0
申请日: 2012.05.18
- 2012-10-0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02-10
|
2009-08-31
| | |
2
| |
2010-06-16
|
2008-11-07
| | |
3
| |
2001-08-08
|
2000-01-28
| | |
4
| |
2002-09-11
|
2001-02-01
| | |
5
| |
2003-04-09
|
2001-09-1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