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合菌酶体系,由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质组成;
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由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组成;
所述有机质为腐殖酸;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No.1.1630;所述乳酸片球菌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CGMCC No.1.269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菌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酶体系中所述微生物菌剂和所述有机质的配比为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所述乳酸片球菌:所述腐殖酸=4×
9 9
10cfu:(2-5)×10cfu:(10-60)g。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合菌酶体系在制备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或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产品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或土壤改良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所述植物病虫害为植物白粉病。
6.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合菌酶体系制备的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或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的产品。
7.权利要求6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或土壤改良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所述植物病虫害为植物白粉病。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合菌酶体系在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合菌酶体系在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中的应用。
11.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产品在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
12.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产品在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中的应用。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植物病虫害为植物白粉病。
一种具有多重效果的复合菌酶体系及其应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一种具有多重效果的复合菌酶体系及其应用。\n背景技术\n[0002] 现代农业越来越注重农用制剂的综合效果(如现代杀菌剂的开发,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也成为评价杀菌剂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便对作物提供全面综合的防护,确保作物的良好生长。而现代农业中所应用的农用化学品,一般都是“专防专治”,这就使农业在作物的各个生长阶段施加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化学品,以此来确保作物获得全面的防护。但是,如此方法就会使大量的化学品进入到农田土壤中,对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使得农田土壤的品质出现急剧下降,土壤盐渍化、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进而突显,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多能复合农用产品的开发,也成为了现代农业的迫切需求。\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调节植物生长、提高植物产量、防治植物病虫害、提高植物抗病性、改良土壤及提高土壤肥力。\n[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的复合菌酶体系,该复合菌酶体系还可以减少植物病害,并可以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n[0005] 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菌酶体系,由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质组成;\n[0006] 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由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组成;\n[0007] 所述有机质为腐殖酸。\n[0008] 上述复合菌酶体系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具体可为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编号为CGMCC No.1.1630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所述乳酸片球菌具体可为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编号为CGMCC No.1.2696的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n[0009] 上述复合菌酶体系中,所述复合菌酶体系中所述微生物菌剂和所述有机质的配比可为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所述乳酸片球菌:所述腐殖酸=4×109cfu:(2-5)×109cfu:(10-\n60)g,如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所述乳酸片球菌:所述腐殖酸=4×109cfu:3.5×109cfu:\n52.5g。\n[0010] 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乳酸片球菌的比例可为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乳酸片球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数目比。\n[0011] 上述复合菌酶体系中,所述腐殖酸具体可为阿法埃莎化学有限公司产品,货号为\n41747。\n[0012] 上述复合菌酶体系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可为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乳酸片球菌经发酵培养后,或直接使用或浓缩使用或经载体吸附而制成的活菌制品。\n[0013] 上述复合菌酶体系中,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可以以活细胞的发酵液、被培养的活细胞、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乳酸片球菌可以以活细胞的发酵液、被培养的活细胞、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n[001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微生物菌剂。\n[001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下述M1或M2的应用:\n[0016] M1、所述复合菌酶体系在制备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或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产品中的应用;\n[0017] M2、所述微生物菌剂在制备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或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产品中的应用。\n[0018] 上述应用中,所述产品可为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或土壤改良剂。所述微生物肥料可为复合微生物肥料和/或生物有机肥。所述复合微生物肥可为菌剂、营养物质和有机质复合而成的肥料,所述复合微生物肥既有微生物的作用,又有化肥的作用。所述生物有机肥可为菌剂和腐熟的有机肥复合而成的一类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和/或生物有机肥的剂型可为颗粒剂。\n[0019] 上述应用中,所述植物可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可为甜瓜(Cucumis melo)或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n[0020] 所述植物病虫害可为植物白粉病,如甜瓜白粉病。\n[002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下述P1或P2的产品:\n[0022] P1、利用所述复合菌酶体系制备的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或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的产品;\n[0023] P2、利用所述微生物菌剂制备的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或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的产品。\n[0024] 上述产品中,所述产品可为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或土壤改良剂。所述微生物肥料可为复合微生物肥料和/或生物有机肥。所述复合微生物肥可为菌剂、营养物质和有机质复合而成的肥料,所述复合微生物肥既有微生物的作用,又有化肥的作用。所述生物有机肥可为菌剂和腐熟的有机肥复合而成的一类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和/或生物有机肥的剂型可为颗粒剂。\n[0025] 上述产品中,所述植物可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可为甜瓜(Cucumis melo)或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n[0026] 所述植物病虫害可为植物白粉病,如甜瓜白粉病。\n[002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下述X1-X6中任一应用:\n[0028] X1、所述复合菌酶体系在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n[0029] X2、所述复合菌酶体系在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中的应用;\n[0030] X3、所述微生物菌剂在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n[0031] X4、所述微生物菌剂在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中的应用;\n[0032] X5、所述产品在调节植物生长和/或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或提高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n[0033] X6、所述产品在改良土壤和/或提高土壤肥力中的应用。\n[0034] 上述应用中,所述植物可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可为甜瓜(Cucumis melo)或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n[0035] 所述植物病虫害可为植物白粉病,如甜瓜白粉病。\n[0036] 本发明中,所述调节植物生长具体可为促进植物的营养生长和/或生殖生长。所述营养生长可为根系的生长、茎的生长和/或果实的生长。所述根系的生长具体可体现在侧根数量上,所述茎的生长具体可体现在茎的直径上,果实的生长具体可体现在果实的大小或成熟时间上。所述植物为种子植物,所述生殖生长可体现在果实成熟时间和/或果实数量上。\n[003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控植物生长为促进甜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体体现在甜瓜坐果数量、甜瓜转色果数及单果重量的增加。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控植物生长为促进番茄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体体现在根量的增加、茎的加粗、坐果量的增加以及转色时间的缩短上。\n[0038] 所述改良土壤具体可体现在土壤生物活性、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上,所述提高土壤肥力具体可体现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上。\n[0039] 本发明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剂型可为多种剂型,如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n[0040] 所述微生物菌剂还可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和/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可为矿物材料、生物材料和/或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矿物材料可为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草炭土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生物材料可为各类作物的秸秆、松壳、稻草、花生壳、玉米粉、豆粉、淀粉、草炭和动物的粪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可为聚乙烯醇和/或聚二醇。所述液体载体可为有机溶剂、植物油、矿物油或水;所述有机溶剂为癸烷和/或十二烷。所述粘土具体可为凹凸棒粘土。所述凹凸棒粘土是一种以凹凸棒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水合镁铝硅酸盐,含有K、Na、Ca、Fe、Al、Mg、Mn、Ti等元素,具有独特的分散能力和吸附能力。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可以以被培养的活细胞、活细胞的发酵液、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n[0041] 根据需要,所述微生物菌剂中还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粘合剂、稳定剂(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n[004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具体可为将草炭土、秸秆、玉米粉和聚乙烯醇按照所述草炭土:所述秸秆:所述玉米粉:所述聚乙烯醇=1.5:3:4:1.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的混合物。所述聚乙烯醇具体可为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产品,货号为P139550。\n[004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菌酶体系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的含\n9\n量为7.5×10cfu/g复合菌酶体系粉剂。\n[0044] 本发明中,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温度可为0-65℃。所述0-65℃可为25-45℃,如37℃。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湿度可为20-100%。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pH可为1.5-9.6,如6-8。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氧气浓度可为0.5%-9%。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中氯的浓度可为小于等于\n3mg/Kg土壤。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中氧氯化铜的浓度可为小于等于5mg/Kg土壤。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中亚硫酸钠的浓度可为小于等于250mg/Kg土壤。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中有机磷的浓度可为小于等于30mg/Kg土壤。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中草甘膦的浓度可为小于等于50mg/Kg土壤。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中二氯苯氧乙酸的浓度可为小于等于8000mg/Kg土壤。所述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适用土壤中苯扎氯铵的浓度可为小于等于200mg/Kg土壤。\n[0045] 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复合菌酶体系可以调节植物生长、提高植物产量、防治植物病虫害、提高植物抗病性、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与对照处理区相比,复合菌酶体系处理的甜瓜的坐果数、转色果数、果实平均重量的增幅分别为37.14%、44%、8.33%;与对照处理区相比,复合菌酶体系处理的番茄茎粗和第三穗果坐果数的增幅分别为18.29%、\n27.97%;与对照处理区相比,复合菌酶体系处理的番茄第一穗果转色时间平均提前5天,并且粉剂处理区的番茄根部有明显变化,根量更多,侧根更为发达;与对照处理区相比,复合菌酶体系处理的甜瓜白粉病发病株数降低,在灌根第20天,粉剂处理区的甜瓜白粉病发病株数为对照处理区的50%;与对照处理区相比,复合菌酶体系粉剂处理区土壤中的水解酶(蛋白质水解酶、纤维素水解酶)的含量提高了20%。\n[0046] 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产量、防治植物病虫害、提高植物抗病性、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等多重效果,可为作物提供多重防护,可减少农用化学品包括农药的施用量;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为纯天然有机制剂,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中的有益菌种施入土壤后可以定植存活,修复土壤环境,对促进作物生长,降低作物病害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为现代农业作物提供综合防护,以减少有害化学品的使用,满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n具体实施方式\n[004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n[0048]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n[0049]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n[0050] 下述实施例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No.1.1630,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No.1.1630于1983年3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自该保藏日起公众可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获得该菌株。\n[0051] 下述实施例中的乳酸片球菌均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CGMCC No.1.2696,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CGMCC No.1.2696于2000年11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自该保藏日起公众可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获得该菌株。\n[0052] 下述实施例中的1号培养基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号为2006的玉米琼脂培养基。\n[0053] 下述实施例中的2号培养基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号为0006的MRS培养基。\n[0054] 下述实施例中的甜瓜(Cucumis melo)为白玉翠宝,是依农公司产品,产品目录号为W08。\n[0055] 下述实施例中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金蜜佳,是依农公司产品,产品目录号为YNTR。\n[0056] 下述实施例中的腐殖酸为阿法埃莎化学有限公司产品,货号为41747。\n[0057] 下述实施例中的聚乙烯醇为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产品,货号为P139550。\n[0058] 实施例1、复合菌酶体系的不同剂型的制备\n[0059] 1、菌的活化与扩大培养\n[0060] 活化: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在1号培养基上,置于30℃培养箱培养3天,得到活化的枯草芽孢杆菌;将乳酸片球菌接种在3号培养基上,置于30℃培养箱培养3天,得到活化的乳酸片球菌。\n[0061] 扩大培养:将上述的活化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活化的乳酸片球菌分别接入二个分别装有1号培养基、2号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均在30℃进行静止逐级扩大培养,扩大培养过程中接种量为5%-10%(体积百分比含量),分别得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1×109cfu/ml)和乳酸片球菌发酵液(1×109cfu/ml)。\n[0062] 2、复合菌酶体系水剂及粉剂的制备\n[0063] 将按照步骤1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乳酸片球菌发酵液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4:3.5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发酵混合液,该发酵混合液中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的含量分别为8×107cfu/ml、7×107cfu/ml。\n[0064] 有机质溶液的制备:向水中加入腐殖酸,得到腐殖酸浓度为35%(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液体。\n[0065] 复合菌酶体系水剂的制备:将上述发酵混合液与有机质溶液混合,得到复合菌酶体系水剂,复合菌酶体系水剂中的微生物菌剂的含量为1×108cfu/g复合菌酶体系水剂,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4:3.5。\n[0066] 复合菌酶体系粉剂的制备:将吸附载体(该吸附载体为将草炭土、秸秆、玉米粉和聚乙烯醇按照草炭土:秸秆:玉米粉:聚乙烯醇=1.5:3:4:1.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的混合物)和50mL上述发酵混合液与150mL上述有机质溶液混合,保持总含水量为75%(质量百分比),30℃静止培养3天待充分吸附后,35℃通风自然干燥得到复合菌酶体系粉剂,复合菌酶体系粉剂中的微生物菌剂的含量为7.5×109cfu/g复合菌酶体系粉剂,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4:3.5。\n[0067] 实施例2、复合菌酶体系可以提高甜瓜的产量及抗病性\n[0068] 田间试验设计如下: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随机设置2个处理区,分别为粉剂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每个处理区的面积均为0.5亩,每个处理区均生长有10株出苗后15天的甜瓜(Cucumis melo)。\n[0069] 本实施例中,田间实验土壤湿度为16%-18%,气温为20-30℃。\n[0070] 1、粉剂处理区\n[0071] 对粉剂处理区进行以下处理:将复合菌酶体系粉剂悬浮液(复合菌酶体系粉剂悬浮液为将200g实施例1的复合菌酶体系粉剂加至150升水中得到的悬浮液)灌根施用,每株甜瓜150mL复合菌酶体系粉剂悬浮液,每15天灌根一次,每次每株甜瓜复合菌酶体系粉剂悬浮液灌根的体积均为150mL复合菌酶体系粉剂悬浮液。\n[0072] 在甜瓜生长至坐果时期统计甜瓜的坐果数;在甜瓜生长至果实成熟时期统计甜瓜的转色果数;在甜瓜成熟时,统计果实的重量;从复合菌酶体系粉剂悬浮液灌根第一天开始,连续20天每天统计甜瓜白粉病的发病株数(表1)。\n[0073] 在甜瓜生长至坐果时期利用常规方法测定甜瓜根部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及菌酶含量。\n[0074] 2、对照处理区\n[0075] 对对照处理区,按照上述粉剂处理区的处理方法,将复合菌酶体系粉剂悬浮液替换为水,其他均采用农户习惯的田间管理方法,常规农药、化肥、农家肥等照常施用。\n[0076] 在甜瓜生长至坐果时期统计甜瓜的坐果数;在甜瓜生长至成熟时期统计甜瓜的转色果数;在甜瓜成熟时,统计果实的重量;从水灌根第一天开始,连续20天每天统计甜瓜白粉病的发病株数(表1)。\n[0077] 在甜瓜生长至坐果时期利用常规方法测定甜瓜根部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及水解酶含量。\n[0078] 结果显示,粉剂处理区的甜瓜的坐果数、转色果数和果实平均重量分别为4.8±\n0.4、3.6±0.489、0.26,对照处理区的甜瓜的坐果数、转色果数、果实平均重量分别为3.5±\n1.667、2.5±1.389、0.24,与对照处理区相比,粉剂处理区的甜瓜的坐果数、转色果数、果实平均重量的增幅分别为37.14%、44%、8.33%。表明,复合菌酶体系可以促进甜瓜果实的成熟,还可以通过增加坐果数和果实的平均重量提高甜瓜产量。\n[0079] 结果显示,粉剂处理区甜瓜根部微生物总量为对照处理区甜瓜根部微生物总量的\n2.3倍。\n[0080] 表1、甜瓜白粉病的平均发病株数(株)\n[0081]\n时间 粉剂处理区 对照处理区\n第1天 0 0\n第2天 0 0\n第3天 1 1\n第4天 1 1\n第5天 1 1\n第6天 1 2\n第7天 1 2\n第8天 1 3\n第9天 1 3\n第10天 1 4\n第11天 1 4\n[0082]\n第12天 2 4\n第13天 2 5\n第14天 2 5\n第15天 2 5\n第16天 2 6\n第17天 2 6\n第18天 2 6\n第19天 2 6\n第20天 3 6\n[0083] 与对照处理区相比,粉剂处理区的甜瓜白粉病发病株数降低,在灌根第20天,粉剂处理区的甜瓜白粉病发病株数为对照处理区的50%,表明,粉剂可以降低甜瓜白粉病的发病率,说明,复合菌酶体系可以提高甜瓜的抗病性。\n[0084] 粉剂处理区土壤中的水解酶(蛋白质水解酶和纤维素水解酶)含量约为每克土壤中50万单位,对照处理区土壤中的水解酶的含量约为每克土壤中40万单位,与对照处理区相比,粉剂处理区土壤中的水解酶的含量提高了20%。\n[0085] 实施例3、复合菌酶体系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及抗病性\n[0086] 田间试验设计如下: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随机设置2个处理区,分别为粉剂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每个处理区的面积均为0.5亩,每个处理区在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幼苗定植前4天按照常规有机肥的施用方法施用有机肥,并翻地;在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幼苗定植前2天将150g复合菌酶体系粉剂加入60L温水中静置12小时以激活药剂,得到激活后的粉剂水溶液。\n[0087] 本实施例中,田间实验土壤湿度为16%-18%,气温为20-30℃。\n[0088] 1、粉剂处理区\n[0089] 对粉剂处理区进行以下处理:将激活后的粉剂水溶液均匀喷淋到土表,并轻翻使浸有激活后的粉剂水溶液的土层位于距地表0-15cm的土壤层,36小时后,定植番茄幼苗,将定植当天记为定植第0天;在定植第4天和第27天,分别对每株番茄幼苗喷施150mL复合菌酶体系水剂稀释液(复合菌酶体系水剂稀释液为将复合菌酶体系水剂稀释200倍得到的溶液);在定植第29天,对每株番茄的根部施用150mL上述激活后的粉剂水溶液。\n[0090] 在番茄定植第13天测量每株番茄植株离地15cm处的茎粗;在番茄定植第45天统计番茄第三穗果的坐果数;记录番茄第一穗果的转色时间并观察番茄植株根部根的生长状况。\n[0091] 在番茄定植第45天利用常规方法测定甜瓜根部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及水解酶含量。\n[0092] 2、对照处理区\n[0093] 对对照处理区,按照上述粉剂处理区的处理方法,将激活后的粉剂水溶液替换为水,并将复合菌酶体系水剂稀释液替换为水,其他均采用农户习惯的田间管理方法,常规农药、化肥、农家肥等照常施用。\n[0094] 在番茄定植后第13天测量测量每株番茄植株离地15cm处的茎粗;在番茄定植后第\n45天统计番茄第三穗果的坐果数;记录番茄第一穗果的转色时间并观察番茄植株根部根的生长状况。\n[0095] 在番茄定植第45天利用常规方法测定甜瓜根部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及水解酶含量。\n[0096] 结果显示,粉剂处理区的番茄茎粗和第三穗果坐果数分别为0.5604±0.00733cm、\n7.55±8.79个,对照处理区的番茄茎粗和第三穗果坐果数分别为0.4737±0.00356cm、5.90±6.31个,与对照处理区相比,粉剂处理区的番茄茎粗和第三穗果坐果数的增幅分别为\n18.29%、27.97%;与对照处理区相比,粉剂处理区的番茄第一穗果转色时间平均提前5天,并且粉剂处理区的番茄根部有明显变化,根量更多,侧根更为发达。表明,复合菌酶体系可以促进番茄的营养生长及果实的成熟,还可以通过增加坐果数提高番茄产量。\n[0097] 处理区土壤中的水解酶(蛋白质水解酶、纤维素水解酶)的含量约为每克土壤中50万单位,对照处理区土壤中的水解酶(蛋白质水解酶、纤维素水解酶)的含量约为每克土壤中50万单位,与对照处理区相比,粉剂处理区土壤中的水解酶(蛋白质水解酶、纤维素水解酶)的含量提高了20%。\n[0098] 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技术条件如表2。\n[0099] 表2、复合微生物菌酶体系的技术条件\n[0100]\n项目 条件\n可接受温度 范围广泛0-65℃\n优选温度 25-45℃(37℃为最佳)\n湿度 20-100%\npH 1.5-9.6(6-8为最佳)\n营养 腐殖酸\n氧 浓度范围为0.5%-9%\n[0101]\n盐度 ≤1%\n氯 ≤3mg/Kg\n含氧氯化铜 ≤5mg/Kg\n亚硫酸钠 ≤250mg/Kg\n有机磷 ≤30mg/Kg\n草甘膦 ≤50mg/Kg\n二氯苯氧乙酸(2,4-D) ≤8000mg/Kg\n苯扎氯铵(BKC) ≤200mg/Kg
法律信息
- 2018-03-23
- 2016-0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N 63/00
专利申请号: 201510428143.7
申请日: 2015.07.20
- 2015-12-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05-06
|
2015-01-30
| | |
2
| |
2015-05-13
|
2014-12-19
| | |
3
| |
2011-10-19
|
2011-04-29
| | |
4
| |
2015-01-28
|
2013-11-11
| | |
5
| |
2015-03-11
|
2014-11-27
| | |
6
| |
2015-05-13
|
2014-11-1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