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反应深锥沉降方法及装置 |
申请号 | CN200610136949.X | 申请日期 | 2006-12-27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0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11636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01D21/00 | IPC分类号 | B;0;1;D;2;1;/;0;0;;;B;0;1;D;2;1;/;0;1;;;B;0;1;D;2;1;/;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湖南省株洲市文化路湖南工业大学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发明人 | 湛含辉;龙小兵;罗定提;陆振荣;张晶晶;彭春徕 |
代理机构 | 株洲市美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鼎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深锥沉降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混凝反应,混凝剂和污水进入混凝装置,在污水浓度1-60克/升,机械搅拌速度200-400转/分的条件下进行搅拌,使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接触,形成絮体悬浮物;(2)沉降反应,含絮体悬浮物的污水,经混凝反应室下端的二次流发生器产生二次流,使絮体悬浮物在圆锥形倾斜板上形成大颗粒团聚物并经过圆锥形倾斜板中心下滑至深锥浓缩室;(3)深锥浓缩,下滑至深锥浓缩室的大颗粒团聚物,在浓缩室内挤压碰撞被浓缩后排出,进行后续脱水。用于本发明的深锥沉降器集混凝、沉降、浓缩装置于一体。本发明主要用于高浓度、微细颗粒含泥污水的处理。
1、一种反应深锥沉降方法,采用混凝剂在机械搅拌作用下对含微细悬浮物 颗粒的污水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1)混凝反应,混凝剂和污水进入混凝装置,在污水含颗粒浓度1-60克/ 升,机械搅拌速度200-400转/分的条件下进行搅拌,使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 颗粒接触,形成絮体悬浮物;
(2)沉降反应,含有絮体悬浮物的污水,经混凝反应室下端的二次流发生 器产生二次流,使絮体悬浮物在圆锥形倾斜板上形成大颗粒团聚物并经圆锥形 倾斜板中心下滑至深锥浓缩室;
(3)深锥浓缩,下滑至深锥浓缩室的大颗粒团聚物,在深锥浓缩室内挤压 碰撞被浓缩后排出,进行后续脱水。
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方法的反应深锥沉降器,包括混凝反应装置,沉 降装置和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混凝反应装置包括污水进水管(1)、加药管(2)、隔板(5) 和外壳(16),该外壳内设有圆柱体(7),圆柱体内设有带叶片(4)的搅拌轴 (3),其一端与减速机(20)相连,另一端与轴承座(21)相连,而污水进水 管(1)和加药管(2)则与圆柱体(7)相连通,圆柱体(7)被隔板(5)分隔 成至少两个互相连通的混凝反应室(8),所述的混凝反应室(8)的下端还设有 二次流发生器(14);
B、所述的沉降装置包括外锥体(10)、斜板支架(12)、圆锥形倾斜板(13) 和沉降室(15),圆锥形倾斜板(13)置于斜板支架(12)上,斜板支架(12) 与外锥体(10)相连接,圆锥形倾斜板(13)的上端设有沉降室(15),该沉降 室的上端与溢流槽(17)相连通;
C、所述的浓缩装置包括深锥浓缩室(11)、浓缩物排出管(9),深锥浓缩 室(11)的上端与圆锥形倾斜板(13)相连通,下端与浓缩物排出管(9)相连 通。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5)的出口处还 设有调节杆(6)。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深锥沉降方法及装置,尤其是对高浓度微细颗粒的流 体进行处理的反应深锥沉降方法及装置。\n背景技术\n混凝沉降是污水处理进行固液分离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混凝沉降技术, 污水中的固体颗粒与药剂混凝定剂反应后形成絮团,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沉降 实现较高浓度悬浮液与清水快速分离。混凝沉降技术适合于较低浓度的悬浮液。 然而随着实际生产的需要,出现很多高浓度污泥水急需处理,由于高浓度细颗 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低,若采用自然沉降方法进行处理,由于污泥水浓度较高, 颗粒间干扰沉降现象严重,沉淀池的容积将是非常庞大;若仍采用传统的混凝 沉降技术,则药剂用量很大,处理成本高,即使在经济允许范围内虽能起到一 定的固液分离作用,但处理效率十分低下,效果较差。因此目前高浓度细颗粒 污泥水的处理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n目前国内外的传统沉降设备主要是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射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等,虽然这几种设备各有所长,但归纳起来却存在以下缺陷:\n1、占地面积大,单位体积处理能力小;\n2、沉降时间长,效率低,出水水质量悬浮物的含量高;\n3、原理单一,只能适用于单一的工序;\n4、投资大,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困难,维护、维修劳动强度大;\n5、运行费用高;\n6、底流排放浓度低,给底流的后续处理增加困难。\n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理先进、结构紧凑、工艺简单、运行可靠, 投资和运行费用低、适用范围广的反应深锥沉降方法及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n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设备的空间,集混 凝反应、沉降反应、深锥浓缩于一体,完成混凝沉降分离全过程,使水处理工 艺流程大为简化,设备占地面积大为缩小。\n本发明的反应深锥沉降方法,采用混凝剂在机械搅拌作用下对含微细悬浮 物颗粒的污水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n(1)混凝反应,混凝剂和污水进入混凝装置,在污水浓度1-60克/升,机 械搅拌速度200-400转/分的条件下进行搅拌,使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接 触,形成絮体悬浮物;\n(2)沉降反应,含有絮体悬浮物的污水,经混凝反应室下端的二次流发生 器产生二次流,使絮体悬浮物在圆锥形倾斜板上形成大颗粒团聚物并经圆锥形 倾斜板中心下滑至深锥浓缩室;\n(3)深锥浓缩,下滑至深锥浓缩室的大颗粒团聚物,在浓缩室内挤压碰撞 被浓缩后排出,进行后续脱水。\n用于本发明方法的反应深锥沉降器,包括包括混凝反应装置、沉降装置和 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nA、所述的混凝反应装置包括污水进水管1、加药管2、隔板5和外壳16, 该外壳内设有圆柱体7,圆柱体内设有带叶片4的搅拌轴3,其一端与减速机20 相连,另一端与轴承座21相连,而污水进水管1和加药管2则与圆柱体7相连 通,圆柱体7被隔板5分隔成至少两个互相连通的混凝反应室8,所述的混凝反 应室8的下端还设有二次流发生器14;\nB、所述的沉降装置包括外锥体10、斜板支架12、圆锥形倾斜板13和沉 降室15,圆锥形倾斜板13置于斜板支架12上,支架12与外锥体10相连接, 圆锥形倾斜板13的上端设有沉降室15,该沉降室的上端与溢流槽17相连通;\nC、所述的浓缩装置包括深锥浓缩室11、浓缩物排出管9,浓缩室11的上 端与倾斜板13相连通,下端与浓缩物排出管9相连通。\n所述的隔板5的出口处还设有调节杆6。\n本发明的优点是:\n1)充分利用设备的空间,集混凝反应、沉降反应、深锥浓缩于一体,整 体设备紧凑,使水处理工艺流程大为简化,设备的占地面积大为缩小,投资和 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维护方便;\n2)沉降时间短(只有传统工艺1/10);\n3)出水悬浮物含量低;\n4)底流排放浓度高(是传统工艺的3倍),排出后沉降物后续脱水容易;\n5)添加药剂费用低(只有传统工艺的1/3);\n6)适应性强,对不同浓度的入料的污水处理效果稳定。\n附图说明\n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反应深锥沉降器的结构图。\n图中:1-污水进水管,2-加药管,3-搅拌轴,4-搅拌叶片, 5-隔板,6-调节杆,7-圆柱体,8-混凝反应室,9-浓缩物排出 管,10-外锥体,11-深锥浓缩室,12-斜板支撑架,13-圆锥形倾 斜板,14-二次流发生器,15-沉降室,16-外壳,17-溢流槽,18- 电机支架,20-减速机,21-轴承座。\n具体实施方式\n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以下 实施例:\n实例1\n将浓度为25mg/L的混凝剂如聚丙烯酰胺100升与含颗粒浓度为1克/升的 污水20M3经加药管2和污水进水管1分别进入混凝反应装置外壳16内的圆柱 体7的混凝反应室8中,起动电机及其减速机20,带动搅拌轴3和叶片4转动, 调节转速为400转/分,使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充分接触,形成絮体悬浮 物;含这种絮体悬浮物的污水,经混凝反应室8下端的二次流发生器14产生二 次流,使絮体悬浮物在圆锥形倾斜板13上形成大颗粒团聚物并经过圆锥形倾斜 板13的中心下滑至深锥浓缩室11,含微细颗粒的上清液进入沉降室15再次沉 降,溢流则进入溢流槽17经溢流管18排出;下滑至深锥浓缩室11中的大颗粒 团聚物,在浓缩室11内发生挤压碰撞被高度浓缩后排出进行后续脱水。调节杆 6控制污水在混凝反应室8出口处的流量,以保证污水与混凝剂有良好的混凝反 应效果。\n实例2\n将浓度为25mg/L的聚丙烯酰胺500升与含颗粒浓度为30克/升的污水 200M3经加药管2和污水进水管1分别进入圆柱体7的混凝反应室8中,搅拌轴 3的转速为300转/分,其余同实例1。\n实例3\n将浓度为25mg/L的聚丙烯酰胺2000升与含颗粒浓度为60克/升的污水 400M3经加药管2和污水进水管1分别进入圆柱体7的混凝反应室8中,搅拌轴 3的转速为200转/分,其余同实例1。\n含颗粒浓度小于1克/升或大于60克/升的污水,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列。
法律信息
- 2011-03-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01D 21/00
专利号: ZL 200610136949.X
申请日:
授权公告日:
- 2008-12-17
- 2007-10-03
- 2007-08-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1-12-19
|
2001-05-25
| | |
2
| |
1988-12-21
|
1987-05-16
| | |
3
| |
1999-06-16
|
1998-01-15
| | |
4
| | 暂无 |
2002-01-3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