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无人直升机 |
申请号 | CN201510398183.1 | 申请日期 | 2015-07-08 |
法律状态 | 驳回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385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IPC分类号 | B64C27/0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芜湖万户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新芜经济***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芜湖万户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芜湖万户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丁毅;刘杨;谢晓虎 |
代理机构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彬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该无人直升机包括:主旋翼(1)、机身(2)、机尾(3)和多个水平设置的副旋翼(4);所述机尾(3)连接于所述机身(2),所述主旋翼(1)通过主旋翼(1)轴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身(2)上,多个所述副旋翼(4)通过副旋翼(4)轴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尾(3)上;多个所述副旋翼(4)对称设置于所述机身(2)的两侧。该无人直升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无人直升机的稳定性仍然不佳的现状,提高了无人直升机的升力效率和稳定性。
1.一种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该无人直升机包括:主旋翼(1)、机身(2)、机尾(3)和多个水平设置的副旋翼(4);
所述机尾(3)连接于所述机身(2),所述主旋翼(1)通过主旋翼(1)轴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身(2)上,多个所述副旋翼(4)通过副旋翼(4)轴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尾(3)上;
多个所述副旋翼(4)对称设置于所述机身(2)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该无人直升机还包括: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
所述动力系统连接于所述传动系统,以给所述传动系统提供动力;
所述传动系统被配置成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旋翼(1)轴和副旋翼(4)轴,以驱动所述主旋翼(1)和所述副旋翼(4)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主减速器、主减速器输入轴、副减速器和副传动轴,所述主减速器输入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系统,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减速器的一端,所述主减速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旋翼(1)轴;
所述副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系统,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副减速器的一端,所述副减速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副旋翼(4)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为内燃机或电动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该无人直升机还包括:操纵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所述飞行控制系统连接于所述操纵系统和所述动力系统,按指令进行起降、飞行和悬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旋翼(1)轴处的周期变距系统,所述周期变距系统改变主旋翼(1)前后或左右桨距;
设置于所述副旋翼(4)轴处的总距变距系统,所述总距变距系统改变所述副旋翼(4)轴的副旋翼(4)轴的总距;
设置于所述桨毂处的挥舞摆振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变距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旋翼(1)轴处的倾斜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旋翼(4)旋转方向与所述主旋翼(1)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在飞行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副旋翼(4)的旋转力等于所述主旋翼(1)的旋转反作用力。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02-04 | 2016-02-04 | | |
2 | | 2016-11-08 | 2016-11-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