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输送装置 |
申请号 | CN201120568412.7 | 申请日期 | 2011-12-30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5G13/02 | IPC分类号 | B;6;5;G;1;3;/;0;2;;;B;6;5;G;1;3;/;0;7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当前权利人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发明人 | 林田伸一;下村正和;村田英彦 |
代理机构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经志强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的多个辊、辊支撑台、旋转驱动体以及转动驱动机构相对于机台的装拆十分简便,从而能够提高输送装置的组装性及维护性。在具有排列于物品的输送方向以及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的多个输送用辊的分拣装置中,支撑单元辊群的各辊120的辊支撑台140、旋转驱动单元辊群的各辊120的线轴170、以及通过辊支撑台140使辊120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150安装在具有可旋转地支撑线轴170的轴承部194的单元支撑体190上,使得单元辊群以及单元支撑体190构成一个辊单元U。单元支撑体190相对于分拣装置的机台可装拆,从而使辊单元U相对于该机台可装拆。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第1设定数量的输送用辊,排列在输送路径上的物品的输送方向以及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上;辊支撑台,支撑所述多个辊,使所述辊能够围绕水平轴线旋转并且能够围绕垂直轴线转动;多个转动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辊支撑台使所述辊围绕所述垂直轴线转动;多个旋转驱动体,使所述各辊旋转;机台,安装有各所述辊支撑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以及所述旋转驱动体;所述输送装置具有支撑单元用辊支撑台的单元支撑体,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是对属于由不足所述第1设定数量的第2设定数量的多个所述辊构成的单元辊群的多个所述辊进行支撑的多个所述辊支撑台;所述旋转驱动体具有单元用旋转驱动体,旋转驱动属于所述单元辊群的多个所述辊;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具有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各单元用辊支撑台使所述辊转动;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所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以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单元支撑体上,使所述单元辊群与所述单元支撑体构成一个辊单元,通过相对于所述机台装拆所述单元支撑体,使所述辊单元相对于所述机台可装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支撑体具有: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1支撑体和第2支撑体、以及连结所述第1支撑体和所述第2支撑体的连结部;所述单元辊群包含构成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1辊列的第1单元辊群以及构成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2辊列的第2单元辊群;所述第1辊列和所述第2辊列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包含有支撑所述第1辊列的多个所述辊的第1辊支撑台以及支撑所述第2辊列的多个所述辊的第2辊支撑台;所述第1辊支撑台支撑在所述第1支撑体上;所述第2辊支撑台支撑在所述第2支撑体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使所述第1辊支撑台和所述第2辊支撑台在 相同转动方向上同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具有:盖,该盖上设有使所述各辊的一部分作为辊突出部向上方突出的辊突出用孔;调整部件,在上下方向调整所述盖相对于所述机台的位置,从而调整所述辊突出部的突出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件是具有向上方承载所述盖的载置部的盖保持部,所述盖保持部在相对于所述机台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可以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支撑台具有由所述单元支撑体支撑的转动用支撑轴,使所述辊能围绕所述垂直轴线转动;
所述转动用支撑轴整体被收容到所述单元支撑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支撑台具有由所述单元支撑体支撑的转动用支撑轴,使所述辊能围绕所述垂直轴线转动;所述转动用支撑轴整体被收容到所述单元支撑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支撑台具有由所述单元支撑体支撑的转动用支撑轴,使所述辊能围绕所述垂直轴线转动;
所述转动用支撑轴整体被收容到所述单元支撑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机台支撑、且成为全体所述辊的所述第1设定数量的所述辊,属于多个所述单元辊群的任一个;所述第2设定数量、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的数量、所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数量以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数量在所述各辊单元中为相同或者不同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机台支撑、且成为全体所述辊的所述第1设定数量的所述辊, 属于多个所述单元辊群的任一个;所述第2设定数量、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的数量、所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数量以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数量在所述各辊单元中为相同或者不同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机台支撑、且成为全体所述辊的所述第1设定数量的所述辊,属于多个所述单元辊群的任一个;所述第2设定数量、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的数量、所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数量以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数量在所述各辊单元中为相同或者不同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机台支撑、且成为全体所述辊的所述第1设定数量的所述辊,属于多个所述单元辊群的任一个;所述第2设定数量、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的数量、所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数量以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数量在所述各辊单元中为相同或者不同的值。
输送装置 \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能围绕水平轴线旋转的同时能围绕垂直轴线转动的输送用辊,以及通过该辊对物品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例如为可改变物品输送方的分拣装置。 \n背景技术\n[0002] 公知一种输送装置(例如,分拣装置),具有:排列于物品的输送方向以及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的多个辊;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撑各辊的同时围绕垂直轴线可转动的辊支撑台;使多个辊同时转动的一个以上的转动驱动机构;旋转驱动各辊的旋转驱动体(例如,线轴);以及机台,该机台用于支撑辊支撑台及旋转驱动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n[0004] 专利文献: \n[0005] 专利文献1:专利第3349084号公报 ;\n[0006] 专利文献2:特开平6-219522号公报 ;\n[0007] 专利文献3:特开平3-138215号公报。 \n[0008] 但是,相对于作为输送装置的分拣装置的机台,逐个地装拆任意多个辊支撑台、转动驱动机构以及旋转驱动体时,由于机台被装拆的部件的数量很多,所以费时费力。因此,在分拣装置组装和维护时,向机台安装或从机台拆卸这些部件时很费工夫,从而存在导致分拣装置的组装性和维护性降低的问题。 \n[0009] 此外,具有可转动地支撑于机台的辊支撑台的转动用支撑轴,通过对轴承进行保持的轴承筒被支撑,因此用于支撑转动用支撑轴的专用部件的轴承筒必不可少,此外转动用支撑轴变长,辊支撑台重量增加以及在上下方向大型化,进而导致分拣装置重量增加及大型化,进一步,存在导致增加部件数量而增加成本的问题。 \n[0010] 进而,将设有使辊向上方突出时所用的辊突出用孔的盖安装到机台 时,由于该盖通过螺栓安装在机台上,因此向机台安装盖时很费工夫,而且调整从辊突出用孔突出的辊的突出高度也并不容易。 \n发明内容\n[0011]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使多个辊、辊支撑台、旋转驱动体以及转动驱动机构相对于输送装置的机台的装拆更加容易,由此提高输送装置的组装性及维护性。 \n[0012]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实现输送装置的轻量化或者在上下方向的小型化,降低输送装置的成本。 \n[0013]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高设有辊突出用孔的盖相对于机台的组装性,或者实现对从辊突出用孔突出的辊的突出高度进行调整并使调整更加容易。 [0014] 本实用新型方案1所述的输送装置,具有:多个第1设定数量的输送用辊120,排列于输送路径101上的物品10的输送方向以及所述输送路径101的宽度方向;辊支撑台\n140,支撑多个所述辊120,使所述辊120能够围绕水平轴线Lh旋转并且能够围绕垂直轴线Lv转动;多个转动驱动机构150,通过所述辊支撑台140使所述辊120围绕所述垂直轴线Lv转动;多个旋转驱动体170,使所述各辊120旋转;机台110,安装有各所述辊支撑台140、所述转动驱动机构150以及所述旋转驱动体170;该输送装置100还具有支撑单元用辊支撑台140的单元支撑体190,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140是对属于由不足所述第1设定数量的多个第2设定数量的所述辊120构成的单元辊群的多个所述辊120进行支撑的多个所述辊支撑台140;所述旋转驱动体170包含有单元用旋转驱动体170,旋转驱动属于所述单元辊群的多个所述辊120;所述转动驱动机构150包含有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150,通过各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140使所述辊120转动;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140,所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n170以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150安装在所述单元支撑体190上,使所述单元辊群与所述单元支撑体190构成一个辊单元U,所述单元支撑体190相对于所述机台110可装拆,使所述辊单元U相对于所述机台110可装拆,由此解决了上述课题。 \n[0015] 本实用新型方案2所述的输送装置在方案1所述的结构基础之上,所述单元支撑体190具有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1支撑框架191和第2支撑框架192、以及连结所述第1支撑框架191和所述第2支撑框架192的连结部193,所述单元辊群包含有构成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1辊列R1的第1单元辊群以及构成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2辊列R2的第2单元辊群,所述第1辊列R1和所述第2辊列R2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140包含有对所述第1辊列R1的多个所述辊120进行支撑的第1辊支撑台140a和对所述第2辊列R2的多个所述辊120进行支撑的第2辊支撑台140b,所述第1辊支撑台140a支撑在所述第1支撑框架191上,所述第2辊支撑台140b支撑在所述第2支撑框架192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150使所述第1辊支撑台140a及所述第\n2辊支撑台140b在相同转动方向上同时转动,由此解决了上述课题。 \n[0016] 本实用新型方案3所述的输送装置在方案1或方案2所述结构基础之上,还具有盖130,该盖130上设置有使所述各辊120的一部分作为辊突出部120a向上方突出的辊突出用孔131;以及调整部件200,在上下方向调整所述盖相对于所述机台110的位置,从而调整所述辊突出部120a的突出高度H。由此解决了上述课题。 \n[0017] 本实用新型方案4所述的输送装置在方案3所述的结构基础之上,所述调整部件\n200是具有向上方承载所述盖130的载置部206的盖保持部200,所述盖保持部200在相对于所述机台11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可以调整。由此解决了上述课题。 \n[0018] 本实用新型方案5-7所述的输送装置在方案1至方案4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基础之上,所述辊支撑台140具有由所述单元支撑体190支撑的转动用支撑轴145,使所述辊\n120能围绕所述垂直轴线Lv转动;所述转动用支撑轴145整体被收容到所述单元支撑体\n190内。由此解决了上述课题。 \n[0019] 本实用新型方案8-11所述的输送装置在方案1至方案7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基础之上,由所述机台支撑110、且成为全体所述辊120的所述第1设定数量的所述辊120属于多个所述单元辊群的任一个;所述第2设定数量、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140的数量、所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170的数量以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150的数量在所述各辊单元U中为相同 或者不同的值。由此解决了上述课题。 \n发明效果\n[0020] 根据本实用新型方案1,由于第2设定数量的单元辊群、单元用辊支撑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以及单元支撑体构成一个辊单元,因此,单元辊群、单元用辊支撑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以及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以辊单元为单位相对于机台可装拆。结果使得向机台安装单元辊群、辊支撑台、旋转驱动体以及转动驱动机构十分简便,从而能够提高输送装置的组装性。此外,在维护时,由于从机台拆卸单元辊群、辊支撑台、旋转驱动体以及转动驱动机构十分简便,因此能够提高输送装置的维护性。 \n[0021] 进而,通过以辊单元为单位进行更换,十分容易地实现辊排列形态的多样化。此外,在辊和辊支撑台等发生不良状况时,将包含有发生不良状况的部件的辊单元更换为正常的辊单元十分简便,由此能够提高输送装置的利用率。 \n[0022] 根据本实用新型方案2,在方案1所述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效果基础之上还达到如下效果: \n[0023] 在构成辊单元的辊单元群中,属于在输送方向上隔离的第1、第2辊列的同时支撑于第1、第2辊支撑台的全部辊在相同的转动方向上同时转动,因此能够使包含有第1、第2辊列的辊单元的结构简单化,使包含有第1、第2辊列的辊单元轻量化,进而能够使输送装置轻量化。 \n[0024] 此外,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第1支撑框架和第2支撑框架,由此在两个支撑体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与第1、第2辊支撑台支撑于共同的支撑体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辊单元轻量化,进而能够使输送装置轻量化。 \n[0025] 根据本实用新型方案3,在方案1或方案2所述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效果基础之上还达到如下效果: \n[0026] 通过调整突出高度能够改变所输送的物品与盖接触的程度,因此能够改变辊的支撑重量与盖的支撑重量的比例。由此能够调整辊与物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调整辊的输送力,因此可根据物品设定合适的输送力,从而能够提高输送效率。 \n[0027] 此外,为了调整突出高度而对盖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与对辊的位置 进行调整的情况相比,用于调整突出高度的结构更加简单,进而,与对每个辊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相比,使对输送装置具有的第1设定数量的辊的高度调整变得更加容易。 \n[0028] 根据本实用新型方案4,在方案1所述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效果基础之上还达到如下效果: \n[0029] 由于只要将盖从上方载置于盖保持部的载置部上即可,因此相对于机台盖的装拆变得简便。而且,利用将盖载置于盖保持部上,可在上下方向对盖保持部相对于机台进行位置调整,由此改变了盖在上下方向相对于机台的位置,从而更加易于调整辊突出高度。 [0030] 根据本实用新型方案5,在方案1到方案4中任一项所述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效果基础之上还达到如下效果: \n[0031] 为了使辊能够转动而具有辊支撑台的转动用支撑轴,利用组装有单元用旋转驱动体和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单元支撑体,通过该单元支撑体自身所支撑,因而不需要用于支撑转动用支撑轴的专用部件,并且由于转动用支撑轴大致全部被收容到单元支撑体内,因此能够缩短转动用支撑轴的轴长,从而能够使辊单元轻量化以及上下方向的小型化,进而使输送装置轻量化以及上下方向小型化。 \n[0032] 根据本实用新型方案6,在方案1到方案5中任一项所述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效果基础之上还达到如下效果: \n[0033] 输送装置具有的全部辊属于任意的辊单元,因此能够提高输送装置的组装性及维护性。进而,通过使用各辊单元中的第2设定数量、单元用辊支撑台的数量、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数量以及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数量相同,使输送装置所具有的全部辊单元通用化,从而能够削减输送装置的成本。 \n附图说明\n[0034]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分拣装置的物品输送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n[0035] 图2为图1的分拣装置的II的主要部分的向视图; \n[0036] 图3为图1的分拣装置的III的主要部分的向视图; \n[0037] 图4为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n[0038] 图5为图1的分拣装置的辊单元的平面图; \n[0039] 图6为图5的VI-VI线剖视图; \n[0040] 图7为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n[0041] 图8为图7的VII-VIII线剖视图; \n[0042] 图9为以图1的分拣装置的盖定位部为中心的立体图; \n[0043] 图10为图9的盖定位部的剖视图。 \n[0044] 符号的说明: \n[0045] 10 ……物品 ; \n[0046] 100 ……分拣装置 ; \n[0047] 110 ……机台 ; \n[0048] 115、116 ……机台框架; \n[0049] 120 ……辊; \n[0050] 120A ……辊突出部; \n[0051] 130 ……盖; \n[0052] 131 ……辊突出用孔 ; \n[0053] 140 ……辊支撑台; \n[0054] 141 ……辊支撑框 ; \n[0055] 150 ……转动驱动机构; \n[0056] 170 ……线轴 ; \n[0057] 180 ……旋转驱动机构; \n[0058] 190 ……单元支撑体; \n[0059] 191、192 ……支撑框架; \n[0060] 193 ……连结部 ; \n[0061] 200 ……杆保持部; \n[0062] 206 ……载置部; \n[0063] A ……盖定位部; \n[0064] R、R1、R2 ……辊列 ; \n[0065] H ……突出高度 ; \n[0066] U ……辊单元; \n[0067] Lv ……垂直轴线; \n[0068] Lh ……水平轴线。 \n具体实施方式\n[006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只要是其具有:在输送路径上排列于物品的输送方向以及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的多个第1设定数量的输送用辊,用于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撑且围绕垂直轴线可转动的多个所述辊的辊支撑台,通过所述辊支撑台使所述辊围绕所述垂直轴线转动的多个转动驱动机构,使所述各辊旋转的多个旋转驱动体,和安装有各所述辊支撑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以及所述旋转驱动体的机台,还具有对支撑属于由不足所述第1设定数量的复数的第2设定数量的所述辊构成的单元辊群的多个所述辊的为多个所述辊支撑台的单元用辊支撑台进行支撑的单元支撑体,所述旋转驱动体包含有旋转驱动适用于所述单元辊群的多个所述辊的单元用旋转驱动体,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含有通过各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使所述辊转动的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所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以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单元支撑体,由此所述单元辊群以及所述单元支撑体同时构成一个的辊单元,所述单元支撑体相对于所述机台可装拆,由此所述辊单元相对于所述机台可装拆。由此能够提高输送装置的组装性及维护性,则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为任意方式。 \n[0070] 例如,输送装置除了分拣装置之外,还可以为根据输送物品的种类和形状能够在输送路径上改变输送方向的输送装置。 \n[0071] 在输送装置所具有的第1设定数量的辊中,可含有非构成单元辊群的辊。在这种情况,输送装置至少具有一个辊单元,非构成辊单元U的旋转驱动体以及转动驱动机构具有非构成辊单元的辊。因此,在此时的输送装置中,旋转驱动体包含有单元用旋转驱动体,转动驱动机构包含有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 \n[0072] 转动驱动机构可以是由安装于单元支撑体的齿条、和设置于辊支撑台的小齿轮构成的齿条/小齿轮机构。 \n[0073] 实施例 \n[0074] 以下,参照图1~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n[0075]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分拣装置100的物品输送系统1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如图1所示,物品输送系统1包括:具有输送物品10(例如,被捆扎的报纸捆等捆扎物品,或者捆包物品)的多个输送用辊120的作为输送装置的分拣装置100、用于将物品10搬入该分拣装置100的搬入用输送装置2(例如,传送带)、以及用于将由分拣装置100输送的物品10搬出的搬出用输送装置3(例如,传送带)。 \n[0076] 搬出用输送装置3由基本搬出用输送装置3a和分岔搬出用输送装置3b构成,其中,基本搬出用输送装置3a用于搬出由分拣装置100在基本输送方向上输送的物品10,分岔搬出用输送装置3b用于搬出由分拣装置100在与基本输送方向交差的输送方向的分岔输送方向上输送的物品10。 \n[0077] 而且,从搬入用输送装置2搬入到分拣装置100的物品10,根据围绕垂直轴线Lv(参照图7)可转动的辊120的转动位置P(参照图5),由可改变输送方向的分拣装置100进行输送,从而将物品10搬出分配到两个搬出用输送装置3a,3b中的任意一个。 [0078] 在此,基本输送方向是在分拣装置100中当分拣装置100的辊120占据作为围绕垂直轴线Lv(参照图7)的转动位置P的后述的基本转动位置P0(参照图5)时的物品10的输送方向,是与在搬入用输送装置2以及基本搬出用输送装置3a处的物品10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 \n[0079] 分岔输送方向是当辊120占据作为转动位置P的后述第1最大转动位置P1(参照图5)时的物品10的输送方向。 \n[0080] 作为另一个例子,分岔搬出用输送装置3b在分拣装置100的输送路径101的宽度方向上,可以不配置于输送路径101的一个方向上的一侧,也可以配置在如图1双点短划线所示的输送路径101的另一个方向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辊120占据作为转动位置P的后述第2最大转动位置P2(参照图5)。 \n[0081] 此外,分岔搬出用输送装置3b在宽度方向也可以配置于的输送路径101的两侧。 [0082] 参照图1至图4,图2是图1所示分拣装置100的II主要部分的向视图、图3是图\n1的分拣装置100的III的主要部分的向视图、图4是图 3所示主要部分的放大图且所示的是部分剖断的剖视图,分拣装置100具有:设置于作为其设置地点的地板5上的机台110、形成输送物品10的输送路径101且排列于在物品10的输送方向以及输送路径101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第1设定数量的辊120、各辊和形成输送路径101的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一个)的盖130(在图2,图3中以双点短划线示意)、用于对各辊120围绕水平轴线Lh(参照图7)可旋转地支撑的同时对各辊120围绕垂直轴线Lv(参照图7)可转动地支撑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所述第1设定数量)辊支撑台140、用于通过辊支撑台140使多个特定数量的辊120同时围绕垂直轴线Lv转动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五个)转动驱动机构150、旋转驱动并排在宽度方向或者输送方向的多个辊120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五个)作为旋转驱动体的线轴170、使该线轴170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180、可装拆地安装于机台110的单元支撑体190、用于将盖130保持在机台110的盖保持部200、使盖130相对于各辊120进行定位的盖定位部A(参照图9)。 \n[0083] 在此,作为辊120的转动中心线的垂直轴线Lv(参照图7)由辊支撑台140的辊支撑基体142(参照图7)或者转动用支撑轴145(参照图7)所设定,与上下方向(即垂直方向)大致平行。而且,在垂直轴线Lv与作为辊120的旋转中心线的水平轴线Lh(图7参照)正交时,垂直轴线Lv通过辊120的中心。此外,本实施例中,基本输送方向与宽度方向大致正交。 \n[0084] 另外,所述“大致”的表达包含有未加“大致”这一修饰语的情况,并且,未加“大致”这一修饰语的情况严格来说虽然不一致,但是意指与未加“大致”这一修饰语的情况相比作用效果方面不具有实际意义的差异的范围。 \n[0085] 此外,所述特定数量是指在本实施例中后述的第2设定数量,但是作为另一个例子,也可以少于第2设定数量。 \n[0086] 参照图1~图3,在机台110上安装有支撑作为分拣装置100的全部辊120的第1设定数量的辊120的辊支撑台140、转动驱动机构150、线轴170、旋转驱动机构180以及盖\n130。 \n[0087] 机台110具有:在基本输送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相互隔离并设置在地板 上的第1脚部~第4脚部111~114、将该四个脚部111~114通过其下部连结的下侧连结部件119、在宽度方向隔离的第1机台框架115和第2机台框架116。第1机台框架115和第2机台框架116分别对在基本输送方向上隔离的第1、第3脚部111、113和第2、第4脚部112、114在其上部(本实施例中是在上端部)对其进行连结的上侧连结部件,并且构成机台110的上端部。 \n[0088] 第1机台框架115和第2机台框架116在基本输送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延伸,其横截面形状是L形的长部件,具有分别连接于第1、第3脚部111、113和第2、第4脚部112、\n114的上端部的第1底壁115a和第2底壁116a、以及从该第1底壁115a和第2116a底壁竖立的第1侧壁115b和第2侧壁116b。 \n[0089] 参照图2、图3,分拣装置100具有的全部辊120在基本输送方向上具有间隔排列的多个列数(本实施例中是形成10列)的辊列R,且各辊1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配置于比第1、第2机台框架115、116更靠上方的位置。作为在宽度方向上的列,各辊列R是由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相等的间隔而排列的多个辊120构成。 \n[0090] 同时,参照图5和图6,图5是图1所示分拣装置100的辊单元U的平面图、图6是图5的VI-VI线截面图,1个以上的设定列数量(本实施例中作为多个的两个)辊列R的第1辊列R1以及第2辊列R2,在一个辊单元U中构成单元用辊列Ru。 \n[0091] 单元用辊列Ru具有由属于第1辊列R1以及第2辊列R2的全部辊120、即第2设定数量的辊120所构成的单元辊群(参照图5)。在此,第2设定数量是指少于所述第1设定数量的复数。 \n[0092]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1辊列R1由构成第1单元辊群的7个辊120构成,第2辊列R2由构成第2单元辊群的8个辊120构成。另外,作为其他例子,属于各辊列R1,R2的多个辊120的数量也可以是这些数量以外的数量。 \n[0093] 因此,单元辊群包含有第1单元辊群和第2单元辊群。 \n[0094] 参照图3和图5,第1、第2辊列R1、R2在基本输送方向上按照此顺序排列,进一步在基本输送方向上交互地排列,由此将分拣装置10的全 部辊120都配置在机台110上。 [0095] 在单元用辊列Ru中,关于基本输送方向上邻接的辊列R,一个的辊列R的各辊120配置成位于在宽度方向上,另一个的辊列R在宽度方向邻接的辊120之间的位置。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单元用辊列Ru的各辊列R的各辊120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上。 \n[0096] 而且,在机台110上通过辊支撑台140被支撑的全部(即,第1设定数量的)辊120属于多个单元辊群(本实施例中是5个单元辊群)中的任意一个,换句话说,属于作为分拣装置100所具有的5个辊单元U的辊单元U1~U5(参照图1、图3)中的任意一个。 [0097] 参照图7及图8,图7是图5所示VII-VII线截面图、图8是图7所示VIII-VIII线截面图,由线轴170摩擦驱动而旋转的各辊120,其形成作为与线轴170接触的接触面的外周面121的部分由橡胶材料形成,从而使该外周面121成为具有高摩擦系数的结构。\n外周面121具有当辊120占据基本转动位置P0(参照图5)时通过与线轴170接触的圆柱面构成的基本接触面122、以及辊120占据从基本转动位置P0围绕垂直轴线Lv向两个转动方向分别转动的两个最大转动位置P1、P2(参照图5)时通过与线轴170接触的球面或者锥面的一部分构成的一对转向接触面123、124。作为另一个例子,基本接触面122以及各转向接触面123和124也可以由球面的一部分构成。 \n[0098] 在从上方覆盖各辊120的盖130上设置有圆形的辊突出用孔131(仍参照图1)。\n各辊120的一部分,作为在盖130的上面与输送的物品10接触的辊突出部120a贯通辊突出用孔131、且从盖130的上面132向上方突出有突出高度H的突出量。 \n[0099] 而且,如图1所示,在分拣装置100中,按顺序地将物品10支撑在旋转的多个辊\n120上,从而通过在辊120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向基本输送方向或者分岔输送方向输送物品\n10。 \n[0100] 参照图2、图3、图5~图7,各辊单元U具有如下结构:单元辊群,用于支撑属于单元辊群的多个辊120的多个(本实施例中是用于支撑单元辊群的各辊120的第2设定数量)作为单元用辊支撑台的辊支撑台140,可转动地支撑该辊支撑台140的单元支撑体190,旋转驱动单元辊群的各 辊120的一个作为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线轴170,以及使各辊支撑台\n140转动的一个作为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转动驱动机构150,通过辊支撑台140使单元辊群的各辊120围绕垂直轴线Lv转动。 \n[0101] 而且,每个辊单元U、支撑辊120的辊支撑台140、线轴170以及转动驱动机构150安装在单元支撑体190上。 \n[0102] 此外,各辊单元U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各辊单元U中,第2设定数量、单元用辊支撑台140的数量、所述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数量以及所述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数量相同。因此,任意的辊单元U能够在基本输送方向上可替换地安装在第1、第2机台框架115、\n116上。 \n[0103] 以下,对辊单元U进行详细地说明。 \n[0104] 主要参照图5~图8,适当参照图2、图3,可装拆地连接于一对机台框架115和116上的单元支撑体190具有:在基本输送方向上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本实施例中是一对)作为第1、第2支撑体的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将宽度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相互连结的连结部193,和可旋转地支撑线轴170的一对轴承部194。 [0105] 各支撑框架191、192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第1、第2机台框架115、116的侧壁115b、116b的内侧。 \n[0106] 各支撑框架191、192在宽度方向上的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的两端部191a、\n191b和192a、192b中,通过作为连接具的螺栓B1可装拆地连接于第1、第2机台框架115、\n116上,由此,单元支撑体190可装拆地固定于两机台框架115、116上。因此,各支撑框架\n191、192还具有作为在宽度方向上将第1、第2机台框架115、116之间连结的加强框架的功能,因此,不需要或者可以削减用于提高第1、第2机台框架115、116的刚性的专用加强部件。结果,可使机台110轻量化,同时利用辊单元U的单元支撑体190,能提高第1、第2机台框架115、116的刚性,进而能够提高机台110(参照图1、图2)的刚性。 \n[0107] 此外,各支撑框架191、192为棒状部件,支撑框架191、192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在宽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均为大致相同的矩形(参照图3、图4、图7)。 [0108] 连结部193为在宽度方向的一对轴承部194之间连结两个支撑框架 191、192的\n1个以上(本实施例中是复数的三个)的连结部193。三个连结部193间隔地配置在宽度方向上,通过作为各自连接装置的螺栓B2与各支撑框架191、192相连接。作为其他例子,全部连结部193的至少一部分的连结部193可与两个支撑框架191、192中的至少一个一体成形。 \n[0109] 两轴承部194分别在横跨作为与机台框架115、116的连接部的各端部191a、192a和191b、192b的状态下,通过作为连接装置的螺栓B3被连接。 \n[0110] 各轴承部194具有:通过螺栓B3装拆地连接于各端部191A、192A和191b、192b的基部195;通过作为连接具的螺栓B4可装拆地连接于基部195的轴承支架196;和保持在轴承支架196上且可旋转地支撑线轴170中作为轴颈部的端部171、172的轴承197(参照图4)。 \n[0111] 仍然参照图4,基部195配置于各支撑框架191、192的上方,由弯曲的板材所构成,该弯曲的板材具有:固定于各端部191a、192a和191b、192b上的作为下部的下凸缘\n195a;在上下方向与下凸缘195a相对且同时固定有轴承支架196的作为上部的上凸缘195b;连结下凸缘195a及上凸缘195b的作为中间部的连结板195c。下凸缘195a位于比机台框架115、116的上端更靠近下方的位置,上凸缘195b位于比机台框架115、11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n[0112] 各基部195对两个支撑框架191、192进行连结,因而发挥作为连结两个支撑框架\n191、192的连结部件的功能,提高了连结部193和辊单元U的刚性。 \n[0113] 参照图7、图8,在辊单元U中,作为复数的第2设定数量的辊支撑台140的任一个都是相同的结构,包含有使第1辊列R1的各辊120转动的第1辊支撑台140a、和使第2辊列R2的各辊120转动的第2辊支撑台140b。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辊120均设置有用于能使辊120转动的作为转动用辊支撑台的辊支撑台140。 \n[0114] 而且,第1辊支撑台140a可转动地被支撑在第1支撑框架191上,第2辊支撑台\n140b可转动地被支撑在第2支撑框架192上。 \n[0115] 用于使各辊120相对于机台110(参照图2)以及支撑框架191、192旋转以及可转动的各辊支撑台140具有:使支撑辊120可围绕水平轴线 Lh旋转地支撑的辊支撑框141,使辊支撑框141围绕水平轴线Lh可来回摇动地支撑且围绕垂直轴线Lv可转动的辊支撑基体142,将辊120推向线轴170的作用力作用于施加给辊120的作为施力部件的施力弹簧\n147。 \n[0116] 辊支撑框141具有可旋转地支撑辊120的辊轴141a。 \n[0117] 辊支撑基体142可转动地支撑于各支撑框架191、192上,使辊120以及辊支撑框\n141围绕垂直轴线Lv转动。该辊支撑基体142设置有:具有转动臂143a的转动支撑体143,保持在转动支撑体143上将辊支撑框141围绕水平轴线Lh可摇动地支撑的关节轴144,上端部固定于转动支撑体143从而与该转动支撑体143一体转动的转动用支撑轴145,直接被保持在各支撑框架191、192上的作为轴承的轴衬146。 \n[0118] 施力弹簧147在卷绕于关节轴144的状态下,配置在辊支撑框141与转动支撑体\n143之间,为了保证辊120与线轴170处于经常接触的状态,施力弹簧147通过辊支撑框141对辊120进行施力。 \n[0119] 施力弹簧147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147c对辊支撑框141以及转动支撑体143的一个(本实施例中是转动支撑体143)进行施力,并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147a、147b对辊支撑框141以及转动支撑体143的另一个、本实施例中是辊支撑框141进行施力。由此能够使对分别作用于辊支撑框141以及辊支撑基体142的作用力在平行水平轴线Lh的方向(或者,宽度方向)上均等化,因此,能够抑制由摩耗等经过时间变化导致的辊支撑框141在宽度方向的倾斜,进而能够抑制辊120朝宽度方向的倾斜。 \n[0120] 转动用支撑轴145通过轴衬147,可围绕垂直轴线Lv相对于各支撑框架191、192转动地支撑于各支撑框架191,192。如此一来,转动用支撑轴145插入到设置于各支撑框架\n191、192上的插入孔190c内,从而插入到被安装的轴衬147中,由此各支撑框架191、192自身具有作为轴承保持体的功能。 \n[0121] 因此,用不需要用于支撑转动用支撑轴145的专用部件(例如,从固定于机台110的部件向上方突出设置的筒状支撑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的轴承筒),而且转动用支撑轴\n145的大致全部被收容在各支撑框架191、192内,且与固定于机台110的各支撑框架191、\n192在上下方向处于相同位置,因而能够使转动支撑体143以及辊支撑框141,进而辊120在上 下方向近接支撑辊支撑台140的各支撑框架191、192而配置。 \n[0122] 进一步,如图7所示,在上下方向,上下方向的辊120的全体以及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的上下方向的全体被配置在辊120的最大外径d的2倍范围内,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紧凑地地配置辊120以及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因此,可使上下方向的辊单元U小型化,进而可使上下方向的分拣装置100小型化。 \n[0123] 参照图5~图7,使包含有辊支撑框141的辊支撑台140以及辊120围绕垂直轴线Lv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150具有:作为同时驱动属于一个单元用辊列Ru的全部辊120且使其转动的驱动器的为活塞机构的气缸151,连结气缸151与各转动支撑体143的转动臂\n143a的连结机构160。 \n[0124] 气151为串联式活塞机构,配置在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的下方,该气151的安装部151a(参照图3、图4)固定于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上。 \n[0125] 气151具有:可滑动地收容一对活塞(未图示)的圆筒152,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活塞上且相对于圆筒152可伸缩的一对第1、第2启动杆153、154。 \n[0126] 第1启动杆153可围绕在与基本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轴线回转自在地枢接于摇臂\n162a,162b上,该摇臂162A、162b在其前端部上可摇动地支撑于第1、第2支撑框架191、\n192上。第2启动杆154在其前端部上可围绕在与基本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轴线回转自在地枢接于安装部151a。 \n[0127] 众所周知,相对于设置在圆筒152上的压力室,作为具有设定的启动压的启动流体的空气由通过分拣装置100(参照图1)具有的控制装置(未图示)所控制的控制阀(未图示)对其控制,并通过导管(未图示)供给和排出。 \n[0128]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自检出物品10(参照图1)的传感器(未图示)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控制阀,从而控制气缸151的动作。 \n[0129] 连结机构160具有:贯通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从而可摇动地支撑于该两个支撑框架191、192的连结轴161,可一体摇动地一体连结于连结轴161并通过一对启动杆\n153、154驱动来进行摇动的摇臂162,通过连接销165回转自在地枢接各转动臂143a的板状连结体163,以及 将摇臂162与连结体163连结的中继连接164。 \n[0130] 摇臂162由在基本输送方向上配置于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之间的第1摇臂\n162a和在基本输送方向上插入到作为一个辊列R的第2辊列R2配置于与第1摇臂162a相反一侧的第2摇臂162b构成。在第1摇臂162a上枢接有第1启动杆153。 \n[0131] 可摇动第1、第2摇臂162a、162b的连结轴161可摇动地设置在支撑辊支撑台140的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本体上,因此,不需要支撑该连结轴161的专用支撑部,可使辊单元U,进而使分拣装置100轻量化及小型化。 \n[0132] 连结体163由枢接于使第1辊列R1的各辊120转动的各转动臂143a的第1连结体163a,和枢接使第2辊列R2的各辊120转动的各转动臂143a的第2连结体163b构成。\n而且,中继连接164由连结第1摇臂162a和第1连结体163a的第1中继连接164a,以及连结第2摇臂162b和第2连结体163b的第2中继连接164b构成。 \n[0133] 第1、第2中继连接164a、164b分别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通过枢轴166连结于第1、第2连结体163a、163b。 \n[0134] 转动驱动机构150根据各启动杆153、154的伸缩,通过摇臂162、中继连接164、连结体163、转动支撑体143以及辊支撑框141,使辊12围绕垂直轴线Lv转动。 \n[0135] 更加具体而言,当第1启动杆153伸长且第2启动杆154收缩时,辊120占据基本转动位置P0(如图5中实线所示),辊120的水平轴线Lh与宽度方向大致平行。 [0136] 此外,当第1启动杆153收缩且第2启动杆154收缩时,第1辊列R1的全部辊120占据第1最大转动位置P1(如图5中的一点短划线所示),辊120以及水平轴线Lh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当第1启动杆153伸长且第2启动杆154伸长时,辊120占据第2最大转动位置P2(如图5中双点短划线所示),辊120以及水平轴线Lh向辊120占据第1最大转动位置P1时的相反侧倾斜。 \n[0137] 另外,在图5中,为了避免图面复杂化,只显示了一个辊120的各最大转动位置P1,P2。 \n[0138] 在各辊单元U中,由通过一对轴承部194,可旋转地支撑于第1、第2支撑框架191、\n192的一个线轴170摩擦驱动第1、第2辊列R1,R2的全部辊120的同时令它们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宽度方向也是与线轴170的旋转中心线平行的方向。 \n[0139] 因此,线轴170旋转驱动在单元辊群的宽度方向以及在基本输送方向上并列的多个辊120。 \n[0140] 参照图2、图3、图5,旋转驱动各线轴170的旋转驱动机构180具有:安装于连结部件119的机台110上且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的作为驱动源的一个电动机181、将电动机181的动力向各线轴170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182。 \n[0141] 动力传递机构182是卷绕传动机构,具有:连接于电动机181的旋转轴的作为驱动旋转部件的驱动滑轮183、作为从动旋转部件的从动滑轮184、可旋转地支撑于一个机台框架116的侧壁116b的多个空转滑轮185、卷绕于这些滑轮183、184、185上的作为环状卷绕传动体的传送带186。 \n[0142] 从动滑轮184设置成连接于线轴170的一个端部172(参照图5)贯通轴承部196的所述轴承197而延伸的延出部172a。该从动滑轮184构成辊单元U的一部分。 [0143] 而且,通过电动机181分拣装置100的全部线轴170同时在相同旋转方向上被旋转驱动。 \n[0144] 参照图1~图4,四个在各支撑框架191、192以及机台框架115、116的上方用于保持盖130的盖保持部200在各机台框架115、116的正上方,在基本输送方向上分别具有间隔地配置,且逐对地设置在分拣装置100的搬入端侧以及搬出端侧的两个辊单元U1、U2和U4、U5上,以及各辊单元U1、U2、U4、U5中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 \n[0145] 具有基本相同结构的各盖保持部200设置成可装拆地固定于辊单元U的基部195的上凸缘195b上。 \n[0146] 由于盖保持部200设置在位于比各机台框架115、116更靠上方的基部195的上凸缘195b上,因此,与盖保持部200设置于机台框架115、116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上下方向的盖保持部200的长度变短。结果,能够确保用于支撑盖130重量的刚性,同时能使具有盖保持部200的分拣装 置100轻量化。 \n[0147] 各盖保持部200具有:上下方向的位置可调整地安装于上凸缘195b上的作为支撑部的轴部201,设置于轴部201的上端从而构成盖保持部200的上端部的同时从上方载置盖130的载置部206。载置部206是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和合成树脂)形成的活塞状或者圆柱状部件。 \n[0148] 如图4所示,轴部201具有位置调整部202,该位置调整部202由穿插于设置在基部195的上凸缘195b的贯通孔198、199(参照图5)的螺钉部203,和夹住上凸缘195b通过螺钉部203的螺合将轴部201固定在上凸缘195b的作为固定具的一对螺母204构成。 [0149] 在此,轴部201在辊单元U1以及辊单元U4(参照图5)处穿插贯通孔198,且在辊单元U2以及辊单元U5(参照图5)处穿插贯通孔199。 \n[0150] 而且,通过该位置调整部202,可对上凸缘195b的盖保持部20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能够调整载置部206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n[0151] 如此一来,通过调整载置部206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能够在上下方向调整盖130相对于机台框架115、116以及辊120的位置。因此,盖保持部200能够在上下方向对盖130相对于机台110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盖保持部200也可以是能够调整辊突出部120a的突出高度H(参照图7)的调整部件。 \n[0152] 参照图1、图3、图4,在宽度方向以及基本输送方向上对盖130相对于机台110进行定位的盖定位部A在各机台框架115、116的正上方分别被配置1个以上(本实施例中是在基本输送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分别配置有两个,且分拣装置100的搬入侧以及搬出侧的各配置两个辊单元U1、U2和U4、U5的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是横跨两个辊单元U1、U2和U4、U5,且在宽度方向上相向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一对。 \n[0153] 在各机台框架115、116的正上方,盖定位部A配置于基本输送方向上的一对盖保持部200之间。 \n[0154] 盖保持部200以及盖定位部A配置于分拣装置100具有的各线轴170在基本输送方向各自夹持的位置(参照图3)。 \n[0155] 参照图4、图9、图10,具有基本相同结构的各盖定位部A由机台侧定位部210和盖侧定位部220构成。 \n[0156] 作为板状部件的机台侧定位部210设置成横跨在基本输送方向邻接的辊单元U1、U2和U4、U5的基部195的上凸缘195b,从而通过作为连接具的螺栓B5可装拆地连接于该上凸缘195b上。 \n[0157] 各机台侧定位部210具有:通过穿插设置于上凸缘195b的贯通孔198、199的螺栓B5与上凸缘195b一体化的连接部211,用于在宽度方向对盖130进行定位的板状的宽度方向定位部212,用于在基本输送方向及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以下,称作“输送平行方向”)对盖130进行定位的作为输送方向定位部的凸部215。 \n[0158] 在此,螺栓B5穿插在辊单元U1及辊单元U4(参照图5)的贯通孔199中,且穿插在辊单元U2及辊单元U5(参照图5)的贯通孔198中。 \n[0159] 宽度方向定位部212具有随着其上端部向上方朝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外侧倾斜、并在宽度方向对盖侧定位部220进行导向的导向部213。 \n[0160] 设置于宽度方向定位部212的凸部215是从宽度方向定位部212向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内侧突出、并与盖侧定位部220在所述输送平行方向上相接合的机台侧接合部。凸部\n215为可装拆地连接于宽度方向定位部212的螺钉部件。 \n[0161] 另一方面,盖侧定位部220通过作为连接装置的螺栓B6可装拆地连接于盖130的下面133。 \n[0162] 作为板状部件的盖侧定位部220具有:连接部221,通过螺栓B6与盖130一体化;\n板状的宽度方向定位部222,为了在宽度方向对盖130进行定位而在宽度方向上可与机台侧定位部210的宽度方向定位部212相接触;作为输送方向定位部的凹部225,为了在所述输送平行方向对盖130进行定位而在所述输送平行方向上可与凸部215相接合。 [0163] 宽度方向定位部222具有从盖130的位置向下方延伸的二叉状分岔突出部222a。\n而且,各分岔突出部222a在其下端具有被导向部223,该被导向部223越往下方就越向宽度方向的内侧一侧倾斜,使得盖130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机台110被引导向内侧。 [0164] 设置于宽度方向定位部222的凹部225是与凸部215在所述输送平行方向上相接合的盖侧接合部。由一对分岔突出部222a形成的凹部225具有在上下方向呈直线状的细长地延伸的直线部226、以及在下端部附近越 接近下方就越往搬出平行方向扩开的同时,向下方开放的扩开开放部227。 \n[0165] 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部226的形成范围设定成:通过盖保持部200在上下方向对盖130的位置进行调整时直线部226能够与凸部215相接合。 \n[0166] 在向机台110安装盖130时从上方接触导向部213时,盖侧定位部220的被导向部223与机台侧定位部210的导向部213相接触,由此相对于安装于机台110的辊120或者机台110,盖130在宽度方向上朝内侧被导向从而在宽度方向上被定位。相对于机台110,盖130在宽度方向上被定位后,通过扩开开放部227变得易于与凸部215相接合的凹部225与凸部215接合,通过所述输送平行方向上的直线部226与凸部215相接合,由此相对于机台110在所述输送平行方向上将盖130定位。 \n[0167] 通过盖定位部A,各辊120的垂直轴线Lv大致位于辊突出用孔131的中心的位置,由此相对于机台110或者各辊120,将盖130定位。 \n[0168] 此外,在基部195中,为了将盖保持部200以及机台侧定位部210连接于上凸缘\n195b而设置在该上凸缘195b的各贯通孔198、199中能够穿插有将盖保持部200以及机台侧定位部210分别连接于上凸缘195b的轴部201及螺栓B5,且是该轴部201以及螺栓B5可共用的贯通孔。因此,分拣装置100具有的各辊单元U的任一个都可以安装盖保持部\n200以及机台侧定位部210,因此能够加大盖保持部200以及盖定位部A的配置自由度。 [0169] 接着,对如前所述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n[0170] 在分拣装置100中,具有可旋转地支撑线轴170的轴承部194的一个单元支撑体\n190对作为支撑由第2设定数量的辊120构成的单元辊群的各辊120的作为单元用辊支撑台的辊支撑台140进行支撑;作为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一个线轴170旋转驱动单元辊群的各辊120;作为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一个转动驱动机构150通过所述单元用辊支撑台使辊120转动;辊支撑台140、线轴170以及转动驱动机构150安装于单元支撑体190,由此,单元辊群以及单元支撑体190同时构成一个辊单元U,单元支撑体190相对于机台110可装拆,由此,辊单元U相对于机台110可装拆。 \n[0171] 通过该结构,单元辊群、辊支撑台140、线轴170、转动驱动机构150以及单元支撑体190构成一个辊单元U,因此,单元辊群、辊支撑台140、 线轴170、转动驱动机构150以辊单元U的形式相对于机台110可装拆。 \n[0172] 结果,向机台110安装单元辊群、辊支撑台140、线轴170、转动驱动机构150变得更加简便,因此,能够提高装置的组装性。此外,在维护时,便于将单元辊群、辊支撑台140、线轴170、转动驱动机构150从机台110拆卸,因此,能够提高分拣装置100的维护性。 [0173] 进一步地,通过以辊单元U为单位进行更换,辊120的排列形态更加易于多样化。\n此外,辊120和辊支撑台140等发生不良状况时,将包含有发生不良状况的部件的辊单元U更换成正常的辊单元U十分简便,由此,可提高分拣装置100的利用率。 \n[0174] 单元支撑体190具有在基本输送方向上具有间隔地配置的第1支撑框架191以及第2支撑框架192和连结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的连结部193;单元辊群包含由构成第1辊列R1的第1单元辊群和构成第2辊列R2的第2单元辊群;第1辊列R1以及第2辊列R2在基本输送方向上具有间隔地被配置;辊支撑台140包含有支撑第1辊列R1的辊120的第1辊支撑台140a和支撑第2辊列R2的辊120的第2辊支撑台140b;第1辊支撑台\n140a支撑于第1支撑框架191,第2辊支撑台140b支撑于第2支撑框架192;转动驱动机构150使第1辊支撑台140a以及第2辊支撑台140b在相同转动方向上同时转动。 [0175] 通过该结构,在构成辊单元U的单元辊群中,属于在基本输送方向上相隔离的属于第1、第2辊列R1、R2的全部辊120在相同转动方向同时转动,因此,可使包含有第1、第\n2辊列R1、R2的辊单元U的结构简单化,可使包含有第1、第2辊列R1、R2的辊单元U轻量化,进而可使分拣装置100轻量化。 \n[0176] 此外,由于分别对支撑第1辊列R1的辊120的第1辊支撑台140a以及支撑第2辊列R2的辊120的第2辊支撑台140b进行支撑的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在基本输送方向上隔离,从而在两个支撑框架191、192之间形成间隙,因此,与第1、第2辊支撑台140a、\n140b支撑于共同的支撑体的情况相比,可使辊单元U轻量化,进而可使分拣装置100轻量化。 \n[0177] 分拣装置100具有:设有各辊120的一部分作为辊突出部120a向上 方突出的辊突出用孔131的盖130、和为了调整辊突出部120a的突出高度H,从而相对于机台110对盖\n130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作为调整部件的盖保持部200。 \n[0178] 通过该结构调整了突出高度H,由此能够改变输送的物品10与盖130接触的程度,因此,能够改变辊120的支撑重量与盖130的支撑重量的比例。由此能够调整辊120与物品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调整辊120的输送力,因此,可根据物品10设定合适的输送力,从而提高输送效率。 \n[0179] 此外,为了调整突出高度H而调整盖130的位置,因此,与调整辊120的位置的情况相比,简化了用于调整突出高度H的结构,进一步地,与逐个对辊120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相比,更加易于对分拣装置100所具有的全部辊120的高度进行调整。 \n[0180] 在上下方向调整盖130的位置的调整部件是具有从上方载置盖130的载置部206的盖保持部200,可相对于机台110调整盖保持部200在上下方向的位置。 \n[0181] 通过该结构,只要将盖130从上方载置于盖保持部200的载置部206上,由此盖\n130相对于机台110的装拆更加简便。而且,利用将盖130载置于盖保持部200,相对于机台\n110,在上下方向调整盖保持部200的位置,由此改变了盖130在上下方向相对于机台110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对辊突出高度H进行调整。 \n[0182] 辊支撑台140具有为了使辊120可围绕垂直轴线Lv转动而支撑于单元支撑体190的转动用支撑轴145,转动用支撑轴145的大致全部被收容到单元支撑体190内。 [0183] 通过该结构,辊支撑台140所具有用于使辊120转动的转动用支撑轴145通过利用线轴170以及转动驱动机构150所安装的单元支撑体190,由该单元支撑体190自身所支撑,因而不需要用于支撑转动用支撑轴145的专用部件,并且,转动用支撑轴145的大致全部被收容到单元支撑体190内,因此,可缩短转动用支撑轴145的轴长,从而使辊单元U轻量化以及在上下方向小型化,进而可使分拣装置100轻量化以及在上下方向小型化。 [0184] 在分拣装置100中,支撑在机台110上的作为全部辊120的第1设定 数量的辊\n120属于多个单元辊群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辊单元U中的任一个,在各辊单元U中构成单元辊群的作为全部辊的数量的第2设定数量、辊支撑台140的数量、线轴170的数量以及转动驱动机构150的数量相同。 \n[0185] 通过该结构,分拣装置100具有的全部辊120属于任意的辊单元U,因此,能够提高分拣装置100的组装性及维护性。进一步,在各辊单元U中,第2设定数量、辊支撑台140的数量、线轴170的数量以及转动驱动机构150的数量相同,由此能够使分拣装置100具有的全部辊单元U通用化,从而能够削减分拣装置100的成本。 \n[0186] 以下,对改变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而成的实施例,特别是关于改变的结构进行说明。 \n[0187] 旋转驱动体除了线轴170以外,也可以是连接于辊120的旋转轴或者卷绕在辊120上的传送带。 \n[0188] 线轴170或者旋转驱动体也可以旋转驱动在基本输送方向上并列的多个辊120。 [0189] 旋转驱动辊120的旋转驱动体也可设置在每个辊120上。 \n[0190] 电动机181也可为能够反向旋转的电动机,通过使电动机181反向旋转而能够将基本输送方向设定为与前述实施例相反的方向。 \n[0191] 在辊支撑台140中,转动用支撑轴145在固定于单元支撑体190的状态下被支撑,转动支撑体143可围绕垂直轴线Lv可转动地支撑于转动用支撑轴145上,此时,辊120通过辊支撑台140由转动机构所驱动,且围绕垂直轴线Lv转动。而且,通过该结构,能够减轻通过转动驱动机构150转动的部件的重量,从而可提高辊120的转动灵活性,并能够使气缸\n151小型化。 \n[0192] 每多个辊120上可以逐个设置有至少一部分辊支撑台140,至少一部分辊支撑基体142或者至少一部分辊支撑框141。此时,辊支撑台140、辊支撑基体142或者辊支撑框\n141为比第1设定数量以及第2设定数量小的数量。 \n[0193] 各辊单元U可具有多个单元用旋转驱动体或者多个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此外,分别在每个辊单元U中,第2设定数量、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数量或者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数量在所述实施例中既可以相同,也可 以不同。 \n[0194] 构成辊单元U的辊列R的单元用辊列Ru的数量的设定列数量可以为1或3以上。\n此时,在辊单元U中,单元支撑体190由1或3以上的支撑框架构成,单元辊群由一个辊列R的辊120或者三个以上的辊列R的辊120构成。而且,在为三个以上的辊列R的情况时,单元辊群除了含有第1、第2单元辊群1、2之外,还含有一个以上的单元辊群,单元支撑体190除了含有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之外,还包含有一个以上的作为支撑体的支撑框架。 [0195] 机台侧定位部210可具有凹部,盖侧定位部220可具有与该凹部相接合的凸部。 [0196] 轴承部194的基部195可设置成连接于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中的任意一个,此外还可与第1、第2支撑框架191、192的任一个一体成形。 \n[0197] 在第2设定数量中,除了所述转动用辊支撑台之外,还可含有支撑于未使辊120围绕垂直轴线Lv转动的非转动用辊支撑台的辊120。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特定数量为比第2设定数量小的值。 \n[0198] 在盖保持部200中,在对轴部201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同时,或者取而代之,也可以通过例如螺钉结构相对于轴部201在上下方向对载置部206进行调整。 \n[0199] 与盖保持部200的载置部206相抵接的抵接部设置于盖130上,可由具有通过螺钉机构等在上下方向可移动的结构的所述抵接部构成调整部件。 \n[0200] 盖保持部被设置在盖130上,该盖保持部与基部195的上凸缘195b抵接,由此使盖130可保持于机台110上。 \n[0201] 转动驱动机构150也可以为由安装于各支撑框架191、192的齿条和设置于各辊支撑基体142的小齿轮构成的齿条·小齿轮机构。 \n[0202] 在分拣装置中,支撑于机台的作为全部辊120的第1设定数量的辊120属于多个单元辊群中的任一个,或者属于多个辊单元U中的任一个,所述第2设定数量、单元用辊支撑台的数量、单元用旋转驱动体的数量以及单元用转动驱动机构的数量在各辊单元U中也可以为不同的值。即使在 这种情况下,由于分拣装置100具有的全部辊120适用于任意的辊单元U,因此也能够提高分拣装置100的组装性及维护性。
法律信息
- 2018-12-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5G 13/02
专利号: ZL 201120568412.7
申请日: 2011.12.30
授权公告日: 2013.03.27
- 2013-03-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08-17 | 2016-08-17 | | |
2 | | 2017-05-18 | 2017-05-18 | | |
3 | | 2015-12-25 | 2015-12-25 | | |
4 | | 2014-07-25 | 2014-07-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