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首页专利查询专利详情

*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展示为准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
  • 申请号:
    CN202110010639.8
  • IPC分类号:G06T7/33;G06T5/50;G06K9/62;G06N3/04;G06N3/08
  • 申请日期:
    2021-01-06
  • 申请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申请号CN202110010639.8申请日期2021-01-06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申报国家中国
公开/公告日2021-07-23公开/公告号CN113160286A
优先权暂无优先权号暂无
主分类号G06T7/33IPC分类号G;0;6;T;7;/;3;3;;;G;0;6;T;5;/;5;0;;;G;0;6;K;9;/;6;2;;;G;0;6;N;3;/;0;4;;;G;0;6;N;3;/;0;8查看分类表>
申请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申请人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权利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当前权利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明人陈珺;伍康乐;罗林波;龚文平;宋俊磊;陈小强;魏龙生
代理机构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代理人张毅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根据现有近红外和可见光图像数据集RGB‑NIR,得到训练集,建立融合网络框架,用于特征提取和融合图像的重建,其次,设计由像素损失、结构损失和边缘损失构成的混合损失函数,输入训练集进行融合网络的训练;最后,输入待融合的近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对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人为设计复杂的预处理方式和融合规则带来的计算效率下降问题,本发明的融合网络是一个端到端的网络,输入源图像即可直接得到融合图片,同时相对于传统方法,本方法的融合结果包含更少的颜色失真和更多的细节信息。

我浏览过的专利

专利服务由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