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及育苗方法 |
申请号 | CN201510887990.X | 申请日期 | 2015-12-07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0713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G24/28 | IPC分类号 | A;0;1;G;2;4;/;2;8;;;A;0;1;G;2;4;/;1;5;;;A;0;1;G;2;4;/;2;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吴楚西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 当前权利人 |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
发明人 | 唐懋华;张燕燕;魏猷刚;王东升;孙菲菲;缪其松;李英;孙雪花 |
代理机构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李晓峰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及其育苗方法,它包括茶籽饼发酵料、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所述茶籽饼发酵料、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0.2~0.4:0.6~0.8:0.5:0.5。所述的茶籽饼发酵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1)将茶籽饼粉碎成茶籽粉并与木屑混匀制得混合料,将EM原液用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混合料上并混匀,调节混合料的碳/氮比、pH值和含水量;(2)建堆发酵制得茶籽饼发酵料。本发明配制成的育苗基质配合专用营养液,育出的苗与普通基质育苗相比:成活率、成苗率提高;能有效控制炭疽、根腐等病害,草莓叶色深绿、根数增加,母株健壮;育苗过程中不使用诱根剂、抗生素和无机营养液,育苗过程实现有机控制。
1.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育苗专用营养液,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备:
(1)将茶籽饼粉碎成茶籽粉并与木屑混匀制得混合料,将EM原液用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混合料上并混匀,调节混合料的碳/氮比为:25~30:1,pH值为:5.5~6.5,含水量为60%~
65%;
(2)制备发酵料1和发酵料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后覆盖薄膜并遮光,进行好氧发酵3~5天,每隔2天翻堆一次,制得茶籽饼发酵料1;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后覆盖薄膜并遮光,进行好氧发酵15~20天,每5~7天翻堆一次,制得茶籽饼发酵料2;
(3)制备混合发酵料并进行营养液配制:将步骤(2)制备的发酵料2与发酵料1按质量比为80~90:10~20的比例混匀,制得混合发酵料,然后将混合发酵料与水按质量比为1:8~9混匀,放入发酵灌中,补充EM原液后,厌氧发酵2~3天,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得到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育苗专用营养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育苗专用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茶籽粉与木屑的用量比为:每1000kg茶籽粉中加40~60kg木屑混匀;所述EM原液与茶籽粉的用量比为:每1000kg茶籽粉使用2~3kgEM原液;步骤(2)中所述混合料建堆时堆高
0.4~0.5m、堆宽1~1.2m;步骤(3)中所述EM原液的添加量为100kg水加0.5~1kgEM原液。
3.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在草莓组培瓶苗移栽成活后至成苗期间,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育苗专用营养液稀释20~25倍浇施2~3次;
所述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包括茶籽饼发酵料、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所述茶籽饼发酵料、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0.2 0.4:0.6 0.8:0.5:0.5;
~ ~
所述的茶籽饼发酵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
(1)将茶籽饼粉碎成茶籽粉并与木屑混匀制得混合料,将EM原液用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混合料上并混匀,调节混合料的碳/氮比为:25~30:1,pH值为:5.5~6.5,含水量为60%~
65%;
(2)建堆发酵: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后覆盖薄膜并遮光,进行好氧发酵3~5天,每隔2天翻堆一次,制得茶籽饼发酵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籽饼发酵料、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0.3:0.7:0.5: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籽粉与木屑的用量比为:每1000kg茶籽粉中加40~60kg木屑混匀;所述EM原液与茶籽粉的用量比为:每1000kg茶籽粉使用2~3kgEM原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建堆时堆高0.4~0.5m、堆宽1~1.2m。
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及育苗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及育苗方法。\n技术背景:\n[0002] 草莓以它高于其它水果10倍的维生素含量以及特有的鞣花酸具有抗癌效果成为最受欢迎的保健水果,中国作为草莓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栽培面积已超过7万公顷,产量达70万吨。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建意识的增强,应对的有机草莓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对草莓苗也提出了“有机”的要求。在目前草莓栽培中,草莓育苗作为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研究学者不断的提高草莓育苗技术,目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脱毒草莓瓶苗,并利用轻基质进行生根诱导与驯化获得草莓母株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瓶苗移栽基质所采用的原料主要为木屑、椰糠、菌渣、泥炭、蚓粪等并按一定比例加入珍珠岩、蛭石等无机基质制成,用其基质作为瓶苗移栽基质,与传统上采用匍匐茎繁殖比,繁殖系数、抗病性及苗子质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在瓶苗移栽后,往往由于培养基没有洗干净会发生细菌性病害抑制生根,影响成活,因此常用多菌灵、青霉素、NAA等控制细菌污染并诱导生根,提高成活率。而且后期也容易感染炭疽、根腐等病害,必须用炭特灵、根腐灵等杀菌剂来控制,后期为了苗壮还需补充无机营养液,这样育出的苗无法达到有机的标准。\n[0003] 茶籽饼是茶籽制油后的副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有机质、氮、磷、钾、钙、镁、氟、锰等营养元素,分解后有效氮、钾成倍增加,也是一种很好的基质原料;茶籽中特有的茶皂素,对各类细菌、真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n[0004] 因此,开发茶籽饼的作为草莓育苗基质的可行性,拓宽组培瓶苗移栽基质的原料来源,研发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并显著提高草莓成活率、成苗率预防病害的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及营养液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n[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专用营养液。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以及育苗过程中专用的营养液均利用茶籽饼所具有丰富养分和茶皂素特有的抑菌作用的特性,利用EM发酵技术,将茶籽饼以不同的方式发酵,制得有机草莓瓶苗移栽基质的发酵物料和有机草莓组培瓶苗育苗专用营养液;将发酵物料与常用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有机草莓组培瓶苗育苗基质。用于有机草莓组培瓶苗育苗,解决技术背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n[0007]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方法。\n[0008]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n[0009] 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它包括茶籽饼发酵料、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所述茶籽饼发酵料、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0.2~0.4:0.6~0.8:0.5:0.5。\n[0010]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茶籽饼发酵料、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0.3:\n0.7:0.5:0.5。\n[0011] 上述的茶籽饼发酵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n[0012] (1)将茶籽饼粉碎成茶籽粉并与木屑混匀制得混合料,将EM原液用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混合料上并混匀,调节混合料的碳/氮比为:25~30:1,pH值为:5.5~6.5,含水量为\n60%~65%;\n[0013] (2)建堆发酵: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后覆盖薄膜并遮光,进行好氧发酵3~\n5天,每隔2天翻堆一次,制得茶籽饼发酵料。\n[0014]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茶籽粉与木屑的用量比为:每1000kg茶籽粉中加40~60kg木屑混匀。\n[0015] 所述EM原液与茶籽粉的用量比为:每1000kg茶籽粉使用2~3kgEM原液。\n[0016]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合料建堆时堆高0.4~0.5m、堆宽1~1.2m。\n[0017] 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专用营养液,采用以下步骤制备:\n[0018] (1)将茶籽饼粉碎成茶籽粉并与木屑混匀制得混合料,将EM原液用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混合料上并混匀,调节混合料的碳/氮比为:25~30:1,pH值为:5.5~6.5,含水量为\n60%~65%;\n[0019] (2)制备发酵料1和发酵料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后覆盖薄膜并遮光,进行好氧发酵3~5天,每隔2天翻堆一次,制得茶籽饼发酵料1;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后覆盖薄膜并遮光,进行好氧发酵15~20天,每5~7天翻堆一次,制得茶籽饼发酵料2;\n[0020] (3)制备混合发酵料并进行营养液配制:将步骤(2)制备的发酵料2与发酵料1按质量比为80~90:10~20的比例混匀,制得混合发酵料,然后将混合发酵料与水按质量比为1:\n8~9混匀,放入发酵灌中,补充EM原液后,厌氧发酵2~3天,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得到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专用营养液。\n[0021] 上述机草莓组培瓶苗育苗专用营养液浇施方法:在组培苗成活后至成苗期间,将制得的专用营养液稀释20~25倍浇施2~3次。\n[0022]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茶籽粉与木屑的用量比为:每1000kg茶籽粉中加40~60kg木屑混匀;\n[0023] 所述EM原液与茶籽粉的用量比为:每1000kg茶籽粉使用2~3kgEM原液;步骤(2)中所述混合料建堆时堆高0.4~0.5m、堆宽1~1.2m;\n[0024] 步骤(3)中所述EM原液的添加量为100kg水加0.5~1kgEM原液。\n[0025] 一种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方法,以上述的移栽基质作为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在草莓组培瓶苗移栽成活后至成苗期间,将上述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专用营养液稀释20~25倍浇施2~3次。\n[0026] 上述技术方案中配制的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理化性状如表1。\n[0027] 表1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理化性状\n[0028]\n[0029] 该基质持水性、通气性良好,含一定量的有机质、营养元素、有益菌及茶皂素,酸碱度适中,能有效抑制各类细菌、真菌,促进有机草莓瓶苗生根和病害的控制。\n[0030] 所述茶籽饼为常规的有机茶籽制油后的副产品,风干至含水量为10%~20%。所述的木屑为木材加工副产物,风干至含水量10%~20%。\n[0031] 所述EM原液由南京爱睦乐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它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等5科10属80余种微生物共同组成。\n[0032] 本发明利用茶籽饼中的营养物质和特有的茶皂素的抑菌作用,在常规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茶籽饼发酵料,制成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草莓苗生长过程中,利用茶籽饼制成专用营养液浇施,可以克服现有的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存在的使用诱根剂、抗生素、杀菌剂、无机营养液等无法实现有机苗的缺陷,保证草莓的成活率,培育壮苗。\n[003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n[0034] 本发明配制成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育苗基质富含有机质、各种营养物质,含大有一定量的有益菌、茶皂素等,用于移栽有机草莓组培瓶苗,在育苗过程中再配上有机草莓组培瓶苗专用营养液,育出的苗与普通基质育苗相比:成活率、成苗率提高;能有效控制炭疽、根腐等病害,草莓叶色深绿、根数增加,母株健壮;育苗过程中不使用诱根剂、抗生素和无机营养液,育苗过程实现有机控制。\n具体实施方式:\n[0035] 实施例1: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配制\n[0036] (1)将茶籽饼粉碎成茶籽粉,并按茶籽粉1000kg、木屑50kg混匀制得混合料;将EM原液3kg溶于450kg水中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混合料上,边喷边翻,调节混合料的C/N比为:25~30:1,pH值为:5.5~6.5,含水量为60%~65%。所述茶籽饼为常规的有机茶籽制油后的副产品,风干至含水量为10%~20%。所述的木屑为木材加工副产物,风干至含水量10%~\n20%(下同)。\n[0037] (2)建堆发酵:将上述混合料堆成高0.4~0.5m、宽约1~1.2m的堆后,覆盖上塑料膜,用草帘等适当遮光,分别进行好氧发酵3天、5天、7天、10天,发酵过程中每隔2天翻堆一次,制得4种茶籽饼发酵料。\n[0038] 分别将以上4种茶籽饼发酵料与泥炭、蛭石、珍珠岩分别按三种体积比进行混合配制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n[0039] 配比1:0.2:0.8:0.5:0.5\n[0040] 配比2:0.3:0.7:0.5:0.5\n[0041] 配比3:0.4:0.6:0.5:0.5\n[0042] 以泥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0.5:0.5为对照,共设置13个处理,复配处理设置见表2。\n[0043] 将混合好的基质上于50穴孔的育苗盘内,并将具有2~3片叶片、苗高2~3cm的组培瓶苗根部的培养基洗净,移栽至穴盘中。基质复配前将不同发酵天数的发酵料取样检测分析其EC值和茶皂素含量,检测结果见表3;当草莓苗长出新叶时,对其成活率、新根数进行调查;补充无机营养液,至成苗时,对其成苗率、根腐病、炭疽病发病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4。确定茶籽饼最适的发酵天数及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的最佳复配比例。\n[0044] 表2 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复配处理设置\n[0045]\n[0046]\n[0047] 表3 不同发酵天数茶籽饼中的茶皂素及EC值的变化\n[0048]\n[0049] 表4 不同处理草莓组培瓶苗成活率、生根量、成苗率、根腐病、炭疽病发病情况[0050]\n[0051] 表3结果表明:随着茶籽饼发酵天数的增加,茶皂素含量逐渐减少,EC值逐渐提高。\n发酵3~5天时,茶皂素减少和EC值的提高不明显,当发酵时间达到7~10天时,茶皂素含量下降和EC值的提高非常明显。因此发酵3~5天发酵效果最好。\n[0052] 表4结果表明:1~6处理组,即茶籽饼发酵3~5天后复配的基质,有机草莓瓶苗成活率78%~84%与对照82%接近,生根量4.1~4.5根/株,比对照4.2根/株略好,成苗率\n75%~79%,比对照72%有所提高;根腐病发病率3.8%~6.1%比对照12.2%明显下降;炭疽病发病率4.0%~5.3%比对照11.3%明显下降。7~12处理组即茶籽饼发酵7~10天后复配的基质,草莓成活率63%~75%,生根量2.8~3.6根/株、成苗率57%~71%均低于对照,根腐病(5.3%~10%)炭疽病(8.2%~8.8%)低于对照组,高于1~6处理组。这是由于茶籽饼延长发酵时间,茶籽饼中的茶皂素含量下降和EC值提高,抑菌效果下降,影响草莓发根,降低了草莓的成活率和抗病性。\n[0053] 结果还表明:在1~6处理组中,成活率、生根量、成苗率、根腐病、炭疽病等各项指标均以第2处理组和第5处理组为优。\n[0054] 综上分析:茶饼发酵天数以3~5天为宜,所得的茶籽饼发酵料与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为0.2~0.4:0.8~0.6:0.5:0.5较适宜,最优选为0.3:0.7:0.5:0.5。\n[0055] 实施例2 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专用营养液中茶籽饼发酵料2的发酵方法\n[0056] 将茶籽饼粉碎成茶籽粉,并按茶籽粉1000kg、木屑50kg混匀制得混合料;将EM原液\n3kg溶于450kg水中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混合料上,边喷边翻,调节混合料的C/N比为:25~30:\n1,pH值为:5.5~6.5,含水量为60%~65%。将混合料堆成高0.4~0.5m、宽约1~1.2m的堆后,覆盖上塑料膜,用草帘等适当遮光,分别发酵15天、20天、25天,共设3个处理,在发酵过程中,每隔5天翻堆一次,发酵结束后,测定发酵物料中速效养份的变化情况,检测结果见表\n5,确定其发酵天数。\n[0057] 表5 茶籽饼不同发酵天数有效养分的变化\n[0058]\n[0059] 表5结果表明,当发酵15~20天时,速效N随发酵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速效P2O5、K2O也达到一定的高点;20天后继续发酵,速效N有下降趋势,速效P2O5、K2O略有增加,但增加不明显。因此,从确保茶籽饼养份的有效性和减少氮素损失的角度出发,茶籽饼发酵15~20天较为适宜。\n[0060] 实施例3 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专用营养液的配制及效果[0061] 将茶籽饼粉碎成茶籽粉,并按茶籽粉1000kg、木屑50kg混匀制得混合料;将EM原液\n3kg溶于450kg水中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混合料上,边喷边翻,调节混合料的C/N比为:25~30:\n1,pH值为:5.5~6.5,含水量为60%~65%;\n[0062] 将混合料堆成高0.4~0.5m、宽约1~1.2m的堆后,覆盖上塑料膜,用草帘等适当遮光,进行好氧发酵3天,每隔2天翻堆一次,制得茶籽饼发酵料1;\n[0063] 将混合料堆成高0.4~0.5m、宽约1~1.2m的粪堆后,覆盖上塑料膜,用草帘等适当遮光,进行好氧发酵20天,每隔5天翻堆一次,制得茶籽饼发酵料2;\n[0064] 分别将茶籽饼发酵料2与茶籽饼发酵料1按质量比100:0、90:10、85:15和80:20混匀制得混合发酵料,共设4个处理组,分别将4个处理组的混合发酵料与清水按质量比为1:8混匀(最大限度的淹没,同时又保证营养液的一定浓度),放入发酵灌中,适当补充EM菌,补充量按100kg水加0.8kg EM原液,密闭厌氧发酵3天,得到营养发酵液,将所得的发酵液过滤得到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过程中的专用营养液,将专用营养液稀释25倍分别于草莓瓶苗移栽后的15天、25天共浇施2次(草莓移栽基质为实施例1中优选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即处理组2),设2个对照,CK1草莓移栽基质为实施例1中优选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即处理组2,不浇营养液,CK2草莓移栽基质为泥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为\n1:0.5:0.5,浇常规的无机营养液并正常用药。成苗后测定其草莓叶片数、株高、根干重、地上部干重、炭疽病、根腐病发病率。检测结果见表6。确定发酵料的复配比例。\n[0065] 表6 不同处理草莓苗生长、成苗、发病情况\n[0066]\n[0067] 表6结果表明,利用配制的有机草莓组培瓶苗移栽基质育苗,浇营养液的处理(17~20)与CK1(21)比,叶色深绿,草莓的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明显增加,成苗率也明显提高,根腐、炭疽病的发病率降低,并且部分指标也略优于CK2。浇营养液的处理(17~20)间,在叶色、叶片数、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成苗率上差异不大,但从草莓发病率来看,单用发酵料2制得的营养液(处理17)根腐病和炭疽病与CK1差异不大,而用发酵料2与发酵料1按质量比90:10、85:15、80:20的比例混匀发酵制得的营养液,根腐病和炭疽病与CK1差异明显,根腐病基本控制,炭疽病完全能控制。\n[0068] 综上分析:发酵料2与发酵料1混合比例以质量比为90~80:10~20混合,在草莓组培瓶苗移栽成活后至成苗期间浇2次为宜,建议在苗子出圃前再浇1次。
法律信息
- 2020-11-1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01G 24/28
专利号: ZL 201510887990.X
申请日: 2015.12.07
授权公告日: 2018.06.08
- 2018-06-08
- 2016-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G 31/00
专利申请号: 201510887990.X
申请日: 2015.12.07
- 2016-02-2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04-15
|
2014-12-29
| | |
2
| |
2013-05-01
|
2013-02-28
| | |
3
| |
2006-06-21
|
2004-12-13
| | |
4
| |
2001-10-03
|
2000-03-23
| | |
5
| |
2009-05-06
|
2008-11-28
| | |
6
| |
2014-07-30
|
2014-04-24
| | |
7
| |
2011-06-29
|
2010-12-02
| | |
8
| |
2015-03-25
|
2014-12-0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