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 |
申请号 | CN201980081894.2 | 申请日期 | 2019-12-30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2403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5C1/10 | IPC分类号 | F;2;5;C;1;/;1;0;;;F;2;5;C;1;/;2;4;6;;;F;2;5;C;5;/;1;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66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兴;邵阳;刘赞喜;王金财;司增强;孙明星;刘寸宇;崔港 |
代理机构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一种制冰系统,包括制冰组件和位于制冰组件下方的集水槽(6)以及引水冰爬结构(5),引水冰爬结构(5)包括一对收水侧翼(51),每个收水侧翼(51)构造有转动端和自由端,一对收水侧翼(51)通过各自的转动端转动设置于制冰组件的相对两侧,以在制冰位置和落冰位置之间旋转。其中,在制冰位置,一对收水侧翼(51)的自由端在制冰组件与集水槽(6)之间的空间对接,形成开口朝向制冰组件的闭合空间,闭合空间的一侧构造为出水口(53),出水口(53)与集水槽(6)连通。通过将闭合空间设置在制冰组件与集水槽(6)之间,并且闭合空间至少包覆制冰组件的两侧以及底部,解决了凝露水外滴和制冰时向外溅水的问题。
1.一种制冰系统,包括制冰组件和位于所述制冰组件下方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水冰爬结构,所述引水冰爬结构包括:
一对收水侧翼,每个所述收水侧翼构造有转动端和自由端,一对所述收水侧翼通过各自的转动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制冰组件的相对两侧,以在制冰位置和落冰位置之间旋转;
其中,在所述制冰位置,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自由端在所述制冰组件与所述集水槽之间的空间对接,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制冰组件的闭合空间,所述闭合空间的一侧形成有连通所述集水槽的出水口;
其中,在所述落冰位置,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自由端相互分离,形成落冰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制冰组件下方的储冰盒,所述储冰盒的上端设有进冰口;
其中,在所述落冰位置,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自由端相互分离,形成由所述落冰口朝向所述进冰口的落冰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盒的上端间隔设有一对所述进冰口,所述集水槽设于一对所述进冰口之间的上方;
所述储冰盒位于一对所述进冰口的外侧均铰接有冰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制冰格,所述制冰格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冰格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组件包括一对制冰格,一对所述制冰格的背面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冰爬结构还包括冰爬齿,所述冰爬齿设于至少一个所述收水侧翼的转动端,所述冰爬齿朝向所述制冰格的流水面倾斜,且所述冰爬齿的顶端靠近所述制冰格的进水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爬齿沿长度方向由其根部向外逐渐变小,形成尖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收水侧翼的转动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冰爬齿,多个所述冰爬齿与多个所述冰格单元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收水侧翼均包括沿各自的转动端向下延伸的挡水侧壁和沿所述挡水侧壁向对方延伸且倾斜向下的收水侧壁;
所述收水侧壁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翻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收水侧壁的底端设有延伸至所述翻边的密封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侧壁构造成朝向所述出水口倾斜,所述收水侧壁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一侧敞口,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有遮挡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转动端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向沿所述制冰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收水侧翼的转轴连接,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转轴之间通过联动件相互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组件还包括出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分水器,所述分水器通过与所述冰格单元一一对应的分水支管为每个所述冰格单元供水;
所述集水槽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水箱,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分水器与所述水箱连接;
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集水槽的连通处的外侧设有挡水件。
15.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制冰系统。
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n[0001] 交叉引用\n[0002] 本公开引用于2019年12月30日提交的专利名称为“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的第\nPCT/CN2019/129832号专利申请,其通过引用被全部并入本公开。\n技术领域\n[0003] 本发明涉及制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冰系统及制冷设备。\n背景技术\n[0004] 现有的制冰原理是通过水管向制冰格中注水,然后通过蒸发器和/或风冷给制冰\n格制冷,制冰格内水慢慢凝结成冰块,脱冰后储存在储冰盒中。\n[0005] 然而,在制冰过程中在向制冰格注水时由于水的压力和冲击力也很容易向外溅\n水,滴落在储冰盒中;影响冰块的质量。\n发明内容\n[0006]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n提供一种制冰系统,以解决制冰时向外溅水的问题。\n[000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n[0008]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系统,包括制冰组件和位于所述制冰组件下\n方的集水槽,以及引水冰爬结构,所述引水冰爬结构包括:\n[0009] 一对收水侧翼,每个所述收水侧翼构造有转动端和自由端,一对所述收水侧翼通\n过各自的转动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制冰组件的相对两侧,以在制冰位置和落冰位置之间旋\n转;\n[0010] 其中,在所述制冰位置,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自由端在所述制冰组件与所述集水\n槽之间的空间对接,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制冰组件的闭合空间,所述闭合空间的一侧形成有\n连通所述集水槽的出水口;\n[0011] 其中,在所述落冰位置,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自由端相互分离,形成落冰口。\n[0012]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冰系统,在现有制冰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引水冰爬结构,一对收\n水侧翼在制冰时能够在制冰组件与集水槽之间的空间对接形成闭合空间,从而制冰组件侧\n面和底部形成的凝露水以及制冰组件在制冰时向外溅出的水均能够落入该闭合空间,从而\n有效的解决了凝露水外滴和制冰时溅水的问题。\n[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制冰组件下方的储冰\n盒,所述储冰盒的上端设有进冰口;\n[0014] 其中,在所述落冰位置,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自由端相互分离,形成由所述落冰口\n朝向所述进冰口的落冰通道。\n[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冰盒的上端间隔设有一对进冰口,所述集水槽\n设于一对所述进冰口之间的上方,所述集水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储冰盒的长度方向;\n[0016] 所述储冰盒位于一对所述进冰口的外侧均铰接有冰门。\n[001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制冰格,所述制冰格包括\n并排设置的多个冰格单元。\n[001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组件包括一对制冰格,一对所述制冰格的背\n面相对设置。\n[001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水冰爬结构还包括冰爬齿,所述冰爬齿设于至\n少一个所述收水侧翼的转动端,所述冰爬齿朝向所述制冰格的流水面倾斜,且所述冰爬齿\n的顶端靠近所述制冰格的进水口处。\n[00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爬齿沿长度方向由其根部向外逐渐变小,形成\n尖端。\n[00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格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冰格单元,沿所述收\n水侧翼的转动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冰爬齿,多个所述冰爬齿与多个所述冰格单\n元一一对应。\n[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对所述收水侧翼均包括沿各自的转动端向下延伸的\n挡水侧壁和沿所述挡水侧壁向对方延伸且倾斜向下的收水侧壁;所述收水侧壁的底端设有\n向下延伸的翻边。\n[002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收水侧壁的底端设有延伸至所述翻边的\n密封结构。\n[002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收水侧壁构造成朝向所述出水口倾斜,所述收水\n侧壁位于出水口的一侧敞口,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有遮挡壁。\n[00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转动端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n轴向沿所述制冰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n[002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收水\n侧翼的转轴连接,一对所述收水侧翼的转轴之间通过联动件相互连接。\n[002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组件还包括出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分\n水器,所述分水器通过与所述冰格单元一一对应的分水支管为每个所述冰格单元供水;\n[0028] 所述集水槽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水箱,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分水器与所述\n水箱连接;\n[0029] 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集水槽的连通处的外侧设有挡水件。\n[0030]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冰系\n统。\n[0031]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由于包括上述制冰系统,因此具有上述制冰系统所具\n有的所有优点,在此不再赘述。\n[0032]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n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n附图说明\n[003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n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n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n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3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制冰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35]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制冰系统中引水冰爬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36]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制冰系统中引水冰爬结构的主视图;\n[0037]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n[0038]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制冰系统中引水冰爬结构的俯视图;\n[0039]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引水冰爬结构的其中一侧收水侧翼的结构示意图;\n[0040]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引水冰爬结构的其中一侧收水侧翼的俯视图;\n[0041] 图8是图7中A‑A剖视图;\n[0042]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制冰系统中引水冰爬结构处于制冰位置的纵向剖视图;\n[0043]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制冰系统中引水冰爬结构处于落冰位置的纵向剖视图。\n[0044] 附图标记:\n[0045] 1:分水器;2:制冰格;3:蒸发器;4:加热丝;5:引水冰爬结构;51:收水侧翼;51‑1:\n挡水侧壁;51‑2:收水侧壁;51‑3:翻边;51‑4:遮挡壁;52:冰爬齿;53:出水口;54:转轴;55:\n密封结构;56:联动件;6:集水槽;7:储冰盒;71:冰门;8:出冰机构;9:驱动电机;10:水阀;\n11:水箱;12:水泵;13:观察门。\n具体实施方式\n[004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n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n[0047]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n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n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n[0048]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n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n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n[0049]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n“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n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n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n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n征。\n[005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n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n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n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n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n进行结合和组合。\n[0051] 第一方面,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制冰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n施例提供的制冰系统,包括制冰组件和位于制冰组件下方的集水槽6,制冰组件被配置为制\n冰,集水槽6用于收集制冰过程中的制冰水。此处,“位于制冰组件下方的集水槽6”是指集水\n槽6位于制冰组件的流水方向下方,并不要求集水槽6位于制冰组件的正下方,侧下方也均\n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n[0052] 由于在制冰过程中,制冰水也会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外溅,而滴落到其他部件上。此\n外,由于制冰系统内的温度低于0℃,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在制冰系统的内部构件例如分水\n器的侧壁及底部产生凝露水,滴落在储冰盒中。\n[0053] 为此,本实施例还包括引水冰爬结构5,图2至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引水冰爬结构的\n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5所示,引水冰爬结构5包括:\n[0054] 一对收水侧翼51,每个收水侧翼51构造有转动端和自由端,如图1所示,收水侧翼\n51的上端为转动端,收水侧翼51的下端为自由端,一对收水侧翼51通过各自的转动端转动\n设置于制冰组件的相对两侧,以在制冰位置和落冰位置之间旋转。\n[0055]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制冰位置”是指制冰组件在制冰过程中,一对收水侧翼51所\n处的位置,“落冰位置”是指制冰组件在脱冰过程中冰块下落时,一对收水侧翼51所处的位\n置。对于一对收水侧翼51而言,其在处于以上不同位置时会构造成不同的构型和状态,这些\n构型和状态将在以下结合附图进行更具体地描述。\n[0056]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制冰组件的相对两侧”具体可以是一对收水侧翼51设置\n在制冰组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也可以是一对收水侧翼51设置在制冰组件宽度方向的相\n对两侧,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位适宜的位置。本实施例以一对收水侧翼51设置在制冰组件\n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为例进行说明。\n[0057] 图9是本实施例引水冰爬结构处于制冰位置的纵向剖视图,如图9所示,在制冰位\n置,一对收水侧翼51的自由端在制冰组件与集水槽6之间的空间对接,形成闭合空间,闭合\n空间开口朝向制冰组件,闭合空间的一侧构造为出水口53,出水口53与集水槽6连通,由此,\n闭合空间收集的水会由出水口53排入集水槽6进行收集,便于再次利用。\n[0058]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冰系统,在现有制冰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引水冰爬结构5,在制冰\n时,一对收水侧翼51在制冰组件与集水槽6之间对接形成闭合空间,以拦截从制冰组件侧面\n和底部形成的凝露水以及制冰组件在制冰时向外溅出的水,这部分水均能够落入该闭合空\n间,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凝露水外滴和制冰时溅水的问题。\n[0059] 其中,“向外溅出的水”包括制冰组件中水流冲刷制冰格2向外溅出的水以及制冰\n时水流进入集水槽6而从集水槽6溅出的水。\n[0060] 凝露水可以是制冰组件中的制冰格2、出水机构表面产生的,当然,制冰系统内部\n的其他部件也会有凝露水。\n[0061] 其中,在落冰位置,一对收水侧翼51的自由端相互分离,形成落冰口,在制冰完成\n后,冰块由该落冰口落下并存储。\n[0062] 本实施例将闭合空间设置在制冰组件与集水槽6之间,并且闭合空间至少包覆制\n冰组件的两侧以及底部,确保水流冲刷制冰格2向外溅出的水以及制冰组件的两侧及底部\n产生的凝露水均落入闭合空间内;且由于水流不会直接流入集水槽6,能够避免集水槽6向\n外溅水。\n[0063] 为了确保收水侧翼51的收水效果,闭合空间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制冰组件的正投影\n面积。\n[0064] 为了方便冰块存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冰系统还包括位于制冰组件下\n方的储冰盒7,储冰盒7的上端设有进冰口,制冰组件脱冰后的冰块从进冰口落入储冰盒7,\n存储在该储冰盒7中;\n[0065] 现有技术中,冰块在向落冰通道掉落时,由于没有任何约束,冰块会随意掉落,甚\n至弹出储冰盒7。\n[0066] 图10是本实施例引水冰爬结构处于落冰位置的纵向剖视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n例在落冰位置,一对收水侧翼51的自由端相互分离,形成由落冰口朝向储冰盒7的进冰口的\n落冰通道,冰块经由落冰通道落入储冰盒7中储存。\n[0067] 本实施例通过一对收水侧翼51形成的闭合空间拦截凝露水和外溅的水,也避免了\n凝露水和外溅的水滴落在储冰盒7中影响冰块质量及精度。\n[0068]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脱冰时,脱冰后的冰块先收集在上述闭合空间,待脱冰完成\n后,一对收水侧翼51反向转动,打开落冰通道,所有冰块沿落冰通道落入储冰盒7。具体地,\n在冰块下落时,收水侧翼51形成冰块向落冰通道外掉落的遮挡,能够引导冰块全部准确无\n误的掉落在储冰盒7中。此处,“反向转动”是相对于一对收水侧翼51朝向制冰位置转动的方\n向而言的。\n[006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制冰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制冰格2,制冰格2\n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冰格单元,制冰格2背面设置蒸发器或其他供冷单元,用于给制冰格2\n供冷,在制冰格2正常制冰时,水流流过制冰格2的每个冰格单元的流水面,水受冷逐渐凝结\n成冰。结合图1所示,在需要脱冰时,制冰格2背面的加热丝4对制冰格2进行加热脱冰。\n[007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加快脱冰,如图2至图5所示,引水冰爬结构5还包\n括冰爬齿52,冰爬齿52设于至少一个收水侧翼51的转动端且朝向制冰组件的出冰侧,也就\n是说,制冰组件的哪一侧出冰,相应侧设置该冰爬齿52。在脱冰时收水侧翼51的转动端转\n动,在带动收水侧翼51转动的同时,带动冰爬齿52转动以推动冰块沿落冰通道落入储冰盒\n7,通过冰爬齿52能够向冰块施加推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冰块快速脱离制冰格2,节省脱冰时\n间,另一方面能够给冰块按照指定方向的推力,以增加冰块掉落的有序性。\n[0071] 在制冰格2正常制冰时,冰爬齿52不影响正常制冰。具体地,冰爬齿52朝向制冰格2\n的流水面倾斜,且冰爬齿52的顶端靠近制冰格2的进水口处。\n[0072] 在冰块与制冰格2之间的粘结力较小时,如图10所示,通过收水侧翼51的转动端转\n动带动冰爬齿52转动,从制冰格2的进水口处即冰块的上端施加向制冰格2的出水口53处的\n推力,从而可以节省加热用的能源,保证冰块的融化面小,质量好,而且能够使得冰块沿制\n冰格2的出水口53顺利落入储冰盒7中。\n[0073] 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制冰效率,如图9和图10所示,制冰组件包括一对制冰格\n2,一对制冰格2的背面相对设置,结合如图1所示,一对制冰格2之间设有蒸发器3和加热丝\n4,利用蒸发器3和/或风冷对制冰格2提供冷量进行制冰,在制冰完成后通过加热丝4或加热\n管加热制冰格2使得冰块脱离制冰格2,以保证顺利落冰。\n[007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设置一对制冰格2的情况下,一对收水侧翼51的转动\n端均可以设有冰爬齿52,也就是说,每个制冰格2的一侧均设有冰爬齿52,以便于对每个制\n冰格2分别进行辅助脱冰,使得两侧的制冰格2保持冰块脱落的一致性。\n[007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设置一对制冰格2的情况下,储冰盒7的上端间隔设\n有一对进冰口,集水槽6设于一对进冰口之间的上方,集水槽6的长度方向沿储冰盒7的长度\n方向,此外,为了保证冰块能够顺利落入储冰盒7而不会落入集水槽6,集水槽6的宽度不宜\n太宽,进一步地,集水槽6的侧壁还可以作为冰块掉落时的遮挡,将落冰通道分隔为两个落\n冰区域,方便两侧的制冰格2分别落冰;\n[0076] 储冰盒7位于一对进冰口的外侧均铰接有冰门71,此处“外侧”是指进冰口远离集\n水槽6的一侧;冰门71通过铰接轴带动转动,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开闭,具体地,冰门71在\n关闭状态,冰门71水平设置在进冰口,冰门71在打开状态呈竖直设置,相应侧的收水侧翼51\n的自由端贴靠冰门71的上端,从而,由收水侧翼51至冰门71形成连续的遮挡侧壁,对冰块起\n到可靠的导向和遮挡作用,确保冰块不会弹出储冰盒7。\n[0077] 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仅设有一个冰门71。\n[007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冰爬齿52沿长度方向由其根部向外逐渐变小,形成尖\n端,以便于对冰块施加推力,而且避免在转动过程中与制冰格2发生干涉。\n[007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冰格2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冰格单元,可以同时制出\n多个冰块,以提高制冰效率,沿收水侧翼51的转动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冰爬齿52,多\n个冰爬齿52与多个冰格单元一一对应。用于脱冰时多个冰爬齿52同时转动,将对应冰格单\n元中的冰块推出冰格单元。\n[0080] 图6至图8为本实施例收水侧翼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n个实施例,一对收水侧翼51均包括沿各自的转动端向下延伸的挡水侧壁51‑1和沿挡水侧壁\n51‑1向对方延伸且倾斜向下的收水侧壁51‑2,形成大致的L型结构,为了结构优化,挡水侧\n壁51‑1与收水侧壁51‑2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连接。\n[0081] 为了一对收水侧翼51对接后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确保连接的可靠性,不至于漏\n水,本实施例在收水侧壁51‑2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翻边51‑3。\n[0082] 为了确保一对收水侧翼51对接后的密封性,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收水侧壁51‑\n2的底端设有延伸至翻边51‑3的密封结构55,密封结构55可以为硅胶垫,食品级橡胶垫等,\n为了确保密封效果,例如,可以在一个收水侧壁51‑2的底端设置硅胶垫,该硅胶垫具有向外\n延伸的延伸端,另一个收水侧壁51‑2的底端设有凹槽,在一对收水侧翼51对接后,硅胶垫的\n延伸端延伸至凹槽中,此外,延伸至翻边51‑3的硅胶垫夹紧在一对收水侧壁51‑2之间,密封\n效果好,此外,硅胶垫的外侧面还可以设有锯齿结构,在与其相对的翻边上设有相匹配的锯\n齿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具有足够的密封性。\n[008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为了确保收集在闭合空间的水能够顺利流\n向出水口53,收水侧壁51‑2构造成朝向出水口53向下倾斜,收水侧壁51‑2位于出水口53的\n一侧敞口,便于流水,远离出水口53的一侧设有遮挡壁51‑4,避免水从收水侧壁51‑2的另一\n侧流出集水槽6。\n[008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便于一对收水侧翼51与制冰组件转动连接,一对\n收水侧翼51的转动端均设有转轴54,转轴54的轴向沿制冰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带动收\n水侧翼51沿制冰组件的长度方向开合。\n[0085] 为了固定收水侧翼51的位置,收水侧翼51的转轴54可以通过轴承座固定至制冰组\n件的侧壁。\n[008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了自动驱动收水侧翼51转动,还包括驱\n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其中一个收水侧翼51的转轴54连接,驱动机构可以为驱动电机9,驱动\n电机9的输出轴与转轴54的驱动接口连接,通过驱动电机9转动带动转轴54同步转动。\n[0087] 为了减少驱动电机9的数量,节省成本,一对收水侧翼51的转轴54之间通过联动件\n56相互连接,也就是说,驱动电机9驱动一个收水侧翼51转动,通过联动件56带动另一个收\n水侧翼51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联动件56可以为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也可以为设有啮合\n齿的部分齿轮结构例如扇形齿扇结构,当然还可以为连杆等其他结构,只要能保证一对收\n水侧翼51打开或闭合即可。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一对收水侧翼51分别\n各自配备一个驱动机构也是可行的,这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本发明不局限于此。\n[008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冰组件还包括出水机构,如图1所示,出水机构包括\n分水器1,分水器1通过与冰格单元一一对应的分水支管为每个冰格单元均匀供水,实现每\n个冰格单元中冰块成型的一致性。\n[0089] 此外,集水槽6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水箱11,排水管上设有水泵12,分水器1与水箱11\n连接,通过水泵12工作使得集水槽6中的水通过排水管排入水箱11,进行制冰水的循环利\n用。\n[0090] 本实施例中,出水口53与集水槽6的连通处的外侧设有挡水件,例如挡水罩,避免\n从出水口53流出的水溅出到集水槽6外。\n[0091]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冰盒7中设有出冰机构8,出冰机构8连接出冰电\n机,通过出冰电机带动出冰机构8转动,以实现自动出冰。\n[0092] 具体地,出冰机构8可以为螺旋转轴,螺旋转轴转动时,冰块沿螺旋转轴的螺旋槽\n移动,方便出冰。\n[0093] 具体地,出水机构与水箱11连接,水箱11中的水以及收集的集水槽6中的水通过出\n水机构供给制冰格2进行制冰,分水器1与水箱11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水阀10,根据制冰需求\n开关水阀10,水箱11中设有水位探测器,用于检测水位的高低,当水位降低到设定值时,通\n知外界给水箱11供水。制冰系统设于外壳中,外壳上设有观察门13,通过观察门13可以观察\n制冰系统的内部运转情况。\n[0094]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是冰箱,\n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的制冰系统。\n[0095]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由于包括上述制冰系统,能够解决制冰系统内部组件\n产生的凝露水外滴和制冰时向外溅水的问题,而且能保证冰块准确地掉落在储冰盒中;使\n用方便,所制冰块质量好,精度高。\n[0096]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n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22-07-15
- 2021-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5C 1/246
专利申请号: 201980081894.2
申请日: 2019.12.30
- 2021-09-1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