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 |
申请号 | CN201610421808.6 | 申请日期 | 2016-06-13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5205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1L9/06 | IPC分类号 | B;2;1;L;9;/;0;6;;;B;2;1;J;1;5;/;3;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芜湖精锋园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机械工业园一棵松路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芜湖精锋园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芜湖精锋园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泉福;马国章;周德忠;张立群 |
代理机构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包括:依次上下布置的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以及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驱动结构、上料机构和铆接机构;中间圆盘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下槽口处设有第一支撑片,第一支撑片与第一通槽的下槽口铰接;第一复位弹簧位于第一支撑片的下方用于对第一支撑片进行支撑;上圆盘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的下槽口处设有第二支撑片,第二支撑片的一侧均与第二通槽的下槽口铰接;第二复位弹簧位于第二支撑片的下方用于对第二支撑片进行支撑;下圆盘设有第三凹槽;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进行同步转动;上料机构用于上料;铆接机构用于铆接。本发明加工效率高。
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园林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电链锯是一种用回转的链状锯条进行锯截的木工电动工具。其锯条主要有多个刀片和多个连接片间隔设置并顺序铆接形成的刀具。为了实现刀具铆接的流水连续作业,刀具铆接装置在完成一次铆接操作之后进入下一个铆接动作,这就要求铆接装置能够间隔连续动作。现有技术中,在铆接过程中,刀片和连接片的铆接分两次完成,即首先完成刀片或连接片与铆钉的铆接,然后再进行连接片或刀片与铆钉的铆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铆接工作效率很低,铆接效果很差。因此,现有技术的刀具铆接装置和铆接方式亟待改进。\n发明内容\n[0003]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以提高其加工效率。\n[0004]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所述电链锯链条包括若干个刀片和若干个连接片,所述铆接装置用于连续性完成对各刀片和各连接片的铆接动作并使铆接后的各刀片和各连接片间隔布置,所述铆接装置包括:上圆盘、中间圆盘、下圆盘、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驱动结构、上料机构和铆接机构,其中:\n[0005] 中间圆盘水平布置,中间圆盘上设有多个绕其轴心线环形均匀布置第一通槽,第一通槽贯穿中间圆盘的上下端面并与所述刀片适配;第一通槽靠近中间圆盘下端面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片,各第一支撑边沿第一通槽的槽腔环形布置,且各第一支撑片的一侧均与中间圆盘铰接;\n[0006] 第一复位弹簧位于第一支撑片的下方用于对第一支撑片进行支撑,且第一复位弹簧在自由状态下,第一支撑片的上端面与第一通槽的下槽口处于同一水平面内;\n[0007] 上圆盘和下圆盘分别位于中间圆盘的上方和下方,且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同轴布置,上圆盘和下圆盘与中间盘之间均预留有供上料机构进行上料动作的活动间隙;\n[0008] 上圆盘上设有与第一通槽数量一致并绕上圆盘轴心线环形均匀布置第二通槽,第二通槽贯穿上圆盘的上下端面并与所述连接片适配,且各第二通槽中,任意一个第二通槽在中间圆盘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槽之间,并且,该第二通槽正投影的两端在与其靠近两个第一通槽的端部之间有重叠区;\n[0009] 第二通槽靠近上圆盘下端面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支撑片,各第二支撑边沿第二通槽的槽腔环形布置,且各第二支撑片的一侧均与上圆盘铰接;\n[0010] 第二复位弹簧位于第二支撑片的下方用于对第二支撑片进行支撑,且第二复位弹簧在自由状态下,第二支撑片的上端面与第二通槽的下槽口处于同一水平面内;\n[0011] 下圆盘上且位于任意一个第二通槽的下方均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由下圆盘的上端面向其下端面延伸,第三凹槽在上圆盘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通槽重合;第三凹槽的槽底且位于靠近其两端位置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让位槽;\n[0012]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由上料机构方向向铆接机构方向进行同步转动;\n[0013] 上料机构用于向第二通槽和第三凹槽内放置连接片,向第一通槽内放置刀片;\n[0014] 铆接机构用于将第二通槽连接片与第一通槽内的刀片和第三凹槽内的连接片进行铆接。\n[0015] 优选地,中间圆盘下端面上设有向其上端面方向延伸的第一沉槽,第一沉槽与第一通槽同轴布置并与第一通槽导通,且第一沉槽的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通槽的径截面面积。\n[0016] 优选地,第一支撑片10位于第一沉槽和第一通槽401的连通处,且第一支撑片10靠近第一沉槽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柱。\n[0017] 优选地,第一复位弹簧位移第一沉槽内,且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片上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一沉槽的侧壁连接。\n[0018] 优选地,上圆盘下端面上设有向其上端面方向延伸的第二沉槽,第二沉槽与第二通槽同轴布置并与第二通槽导通,且第二沉槽的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槽的径截面面积。\n[0019] 优选地,第二支撑片位于第二沉槽和第二通槽的连通处,且第二支撑片靠近第二沉槽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柱。\n[0020] 优选地,第二复位弹簧位移第二沉槽内,且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片上的第二连接柱和第二沉槽的侧壁连接。\n[0021] 优选地,上圆盘、中间盘和下圆盘彼此之间固定连接。\n[0022] 优选地,铆接机构包括铆接机头和用于驱动铆接机头进行上下运动的动力单元。\n[0023] 优选地,下圆盘的下方且位于铆接机头的运动方向上设有支撑台。\n[0024] 本发明中,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的位置布置,形成上、中、下分层的支撑结构,并在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上分别设置与连接片或刀片匹配的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三凹槽;第二通槽与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支撑片相互配合用于放置连接片;第一通槽与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支撑片相互配合用于放置刀片;第三凹槽用于放置连接片,使第三凹槽内的连接片与第二通槽内的连接片配合对第一通槽内的刀片进行两面夹合,且各第二通槽和第三凹槽内的连接片与各第一通槽内的刀片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间呈隔排列;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同步转动,当其转至上料工位时,上料机构分别向第二通槽和第三凹槽内放置连接片,向第一通槽内放置刀片;当其转至铆接工位时,铆接机构动作,将第二通槽内的连接片、第一通槽内的刀片与第三凹槽内的连接片的一端铆接,并随着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的连续性转动,实现上料、排序、铆接动作的连续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其加工效率。\n附图说明\n[0025]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26]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中所述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的俯视图;\n[0027]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中所述第一通槽的结构示意图;\n[0028]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中所述第二通槽的结构示意图;\n[0029]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铆接成果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0]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n[0031] 如图1-5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中所述上圆盘、中间圆盘和下圆盘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中所述第一通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中所述第二通槽的结构示意图;\n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铆接成果图。\n[0032] 参照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链锯链条连续性铆接装置,所述电链锯链条包括若干个刀片1和若干个连接片2,所述铆接装置用于连续性完成对各刀片1和各连接片2的铆接动作并使铆接后的各刀片1和各连接片2间隔布置,所述铆接装置包括:上圆盘3、中间圆盘4、下圆盘5、第一复位弹簧6、第二复位弹簧7、驱动结构、上料机构8和铆接机构9,其中:\n[0033] 中间圆盘4水平布置,中间圆盘4上设有多个绕其轴心线环形均匀布置第一通槽\n401,第一通槽401贯穿中间圆盘4的上下端面并与所述刀片1适配;中间圆盘4下端面上设有向其上端面方向延伸的第一沉槽,第一沉槽与第一通槽401同轴布置并与第一通槽401导通,且第一沉槽的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通槽401的径截面面积;第一通槽401靠近第一沉槽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片10,各第一支撑边沿第一通槽401的槽腔环形布置,且各第一支撑片10的一侧均与中间圆盘4铰接,第一支撑片10靠近第一沉槽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柱;第一复位弹簧6位移第一沉槽内,且第一复位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片10上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一沉槽的侧壁连接,且第一复位弹簧6在自由状态下,第一支撑片10的上端面与第一通槽401的下槽口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在动作中,当第一支撑片10受到向下压力时,第一支撑片10可以向下打开,使得受第一支撑片10支撑作用卡放至第一通槽401内的刀片1可以从第一通槽401内向下运动,并当压力消失时,第一支撑片10可以恢复原位。\n[0034] 上圆盘3和下圆盘5分别位于中间圆盘4的上方和下方,且上圆盘3、中间圆盘4和下圆盘5同轴布置,上圆盘3和下圆盘5与中间盘之间均预留有供上料机构8进行上料动作的活动间隙;上圆盘3、中间盘和下圆盘5彼此之间固定连接形成整体,以提高第二通槽301、第一通槽401和第三凹槽501位置关系的稳定性。\n[0035] 上圆盘3上设有与第一通槽401数量一致并绕上圆盘3轴心线环形均匀布置第二通槽301,第二通槽301贯穿上圆盘3的上下端面并与所述连接片2适配,且各第二通槽301中,任意一个第二通槽301在中间圆盘4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槽401之间,并且,该第二通槽301正投影的两端在与其靠近两个第一通槽401的端部之间有重叠区;上圆盘3下端面上设有向其上端面方向延伸的第二沉槽,第二沉槽与第二通槽301同轴布置并与第二通槽301导通,且第二沉槽的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槽301的径截面面积;第二通槽301靠近第二沉槽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支撑片11,各第二支撑边沿第二通槽301的槽腔环形布置,且各第二支撑片11的一侧均与上圆盘3铰接,第二支撑片11靠近第二沉槽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柱;第二复位弹簧7位移第二沉槽内,且第二复位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片11上的第二连接柱和第二沉槽的侧壁连接,且第二复位弹簧7在自由状态下,第二支撑片11的上端面与第二通槽301的下槽口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在工作中,当第二支撑片11受到向下压力时,第二支撑片11可以向下打开,使得受第二支撑片11支撑作用卡放至第二通槽301内的连接片2可以从第二通槽301内向下运动,并当压力消失时,第二支撑片11可以恢复原位。\n[0036] 下圆盘5上且位于任意一个第二通槽301的下方均设有第三凹槽501,第三凹槽501由下圆盘5的上端面向其下端面延伸,第三凹槽501在上圆盘3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通槽401重合;第三凹槽501的槽底且位于靠近其两端位置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让位槽502;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圆盘3、中间圆盘4和下圆盘5由上料机构8方向向铆接机构9方向进行同步转动;\n上料机构8用于向第二通槽301和第三凹槽501内放置连接片2,向第一通槽401内放置刀片\n1;铆接机构9用于将第二通槽301连接片2与第一通槽401内的刀片1和第三凹槽501内的连接片2进行铆接;铆接机构9包括铆接机头和用于驱动铆接机头进行上下运动的动力单元;\n在铆接过程中,铆接机构中的铆接机头在动力单元的推动下向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铆接机头依次将第二通槽301中连接片2和第二通槽401内的刀片1推向第三凹槽501内的连接2方向使三者在下圆盘5上重叠,并在移动过程中,铆接机头所携带的铆钉将第二通槽301中连接片2、第二通槽401内的刀片1和第三凹槽501内的连接片2的一端连接,并通过让位槽\n502对铆钉的让位作用进行铆接。\n[0037] 本实施例中,下圆盘5的下方且位于铆接机头的运动方向上设有支撑台12,支撑台\n12的设置可以在铆接过程中对下圆盘5进行支撑。\n[0038] 本发明中,上圆盘3、中间圆盘4和下圆盘5的位置布置,形成上、中、下分层的支撑结构,并在上圆盘3、中间圆盘4和下圆盘5上分别设置与连接片2或刀片1匹配的第二通槽\n301、第一通槽401和第三凹槽501;第二通槽301与第二复位弹簧7与第二支撑片11相互配合用于放置连接片2;第一通槽401与第一复位弹簧6与第一支撑片10相互配合用于放置刀片\n1;第三凹槽501用于放置连接片2,使第三凹槽501内的连接片2与第二通槽301内的连接片2配合对第一通槽401内的刀片1进行两面夹合,且各第二通槽301和第三凹槽501内的连接片\n2与各第一通槽401内的刀片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间呈隔排列;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圆盘\n3、中间圆盘4和下圆盘5同步转动,当其转至上料工位时,上料机构8分别向第二通槽301和第三凹槽501内放置连接片2,向第一通槽401内放置刀片1;当其转至铆接工位时,铆接机构\n9动作,将第二通槽301内的连接片2、第一通槽401内的刀片1与第三凹槽501内的连接片2的一端铆接,并随着上圆盘3、中间圆盘4和下圆盘5的连续性转动,实现上料、排序、铆接动作的连续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其加工效率。\n[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8-01-02
- 2017-0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1L 9/06
专利申请号: 201610421808.6
申请日: 2016.06.13
- 2016-09-2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83-06-01
| | |
2
| | 暂无 |
2011-09-20
| | |
3
| |
2012-02-15
|
2011-09-20
| | |
4
| | 暂无 |
2014-01-24
| | |
5
| |
2015-09-30
|
2015-07-17
| | |
6
| | 暂无 |
2016-06-1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