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申请号 | CN200810218856.0 | 申请日期 | 2008-11-03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294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IPC分类号 | F;2;4;F;1;1;/;0;0;;;F;2;4;F;1;1;/;0;5;3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谢村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邵玲;蔡少滨;吴德静 |
代理机构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辉;周端仪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是在除霜运转期间和/或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制暖运转的初期,根据室温的判断以及利用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的结果控制左右叶片的方向,使左右叶片摆向检测结果判断为无人在的区域。本发明在除霜期间,室内风扇能够以较高的转速运转,增强室内侧的热交换效率,缩短除霜时间;在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暖房运转的初期阶段,室内风扇能够以较高的转速运转,提高制暖效果;同时可避免冷风直吹到人,提高舒适性。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除霜运转期间和/或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制暖运转的初期,包括以下顺序的控制模式:
①除霜信号和/或除霜完成信号发出,对室内温度的判定阶段;
②根据阶段①的判别结果,室温符合设定温度范围时,风扇转速和吹出风向按预设运转;当室温超出设定温度范围时,进入对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数据的判别阶段;
③根据阶段②体感应传感器检测数据的判别结果,实施对吹出口左右叶片转向进行控制的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除霜运转期间到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制暖运转的初期,控制模式按照从阶段①到阶段③的顺序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①中室温的判定依据为温度是否满足人体舒适性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②中,人体感应传感器的感应区域为空调器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感应结果用于判断相应区域是否有人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③中分别根据阶段②的判别结果,控制吹出口左右叶片的转向角度对应于被判定为无人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③中,室内风扇保持或略低于原转速进行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是不少于2个的红外线人体感应传感器。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与下述空调器控制芯片连接并传送感应信号;-温度传感器,与空调器控制芯片连接并传送感应信号;-空调器控制芯片,接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与遥控器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判定是否需要实施回避冷风的控制方式,当需要实施回避冷风的控制方式时,接收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无人区域的所在角度,并输出角度信号控制吹出口左右叶片的转向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是不少于2个的红外线人体感应传感器。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空调器控制方法。 \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的柜式空调器,在进行除霜运转时,为了防止室内机吹出口吹出冷风,如中国专利CN200510014420所公开的,一般采取在除霜时以及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暖房运转的初期阶段,降低室内风扇转速或者停止室内风扇的方法。 \n[0003] 利用上述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防止除霜时从室内机吹出冷风,但是由于此时室内风扇被减速或停转(如图1、2所示),会带来以下缺点: \n[0004] 1、除霜期间降低了除霜过程中室内侧的热交换效率,延长了除霜时间; [0005] 2、在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暖房运转的初期阶段,制暖效果不佳。 [0006] 但是如果不降低室内风扇转速或者停止室内风扇,就会将室内机内的低温空气直吹到使用者身上,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降低舒适感。 \n发明内容\n[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可缩短除霜时间,提高制暖效果并提高舒适性。 \n[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除霜运转期间和/或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制暖运转的初期,包括以下顺序的控制模式: [0009] ①除霜信号和/或除霜完成信号发出,对室内温度的判定阶段; [0010] ②根据阶段①的判别结果,室温符合设定温度范围时,风扇转速和吹出风向按预设运转;当室温超出设定温度范围时,进入对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数据的判别阶段; [0011] ③根据阶段②体感应传感器检测数据的判别结果,实施对吹出口左右叶片转向进行控制的阶段。 \n[0012] 在除霜运转期间到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制暖运转的初期,控制模式按照从阶段①到阶段③的顺序循环。 \n[0013] 所述阶段①室温的判定依据为温度是否满足人体舒适性度。 \n[0014] 所述阶段②中,人体感应传感器的感应区域为空调器的空气调节对象区域,感应结果用于判断相应区域是否有人存在。 \n[0015] 所述阶段③根据阶段②的判别的结果,控制吹出口左右叶片的转向角度对应于被判定 为无人的区域。 \n[0016] 实施所述控制模式的控制元件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与下述空调器控制芯片连接并传送感应信号;-温度传感器,与空调器控制芯片连接并传送感应信号;-空调器控制芯片,接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与遥控器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判定是否需要实施回避冷风的控制方式,当需要实施回避冷风的控制方式时,接收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无人区域的所在角度,并输出角度信号控制吹出口左右叶片的转向角度。 \n[0017] 所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是不少于2个的红外线人体感应传感器。 [0018] 本发明在除霜期间,室内风扇能够以较高的转速运转,增强室内侧的热交换效率,缩短除霜时间;在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暖房运转的初期阶段,室内风扇能够以较高的转速运转,提高制暖效果;在以上阶段使用本发明,可以避免冷风直吹到人,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n[0019] 图1是现有技术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n[0020] 图2是现有技术的除霜运转的室内风扇转速示意图; \n[0021]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n[0022] 图4是本发明的除霜运转的室内风扇转速示意图。 \n具体实施方式\n[0023] 本发明是空调器控制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特定例子。 \n[0024]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元件及参数如下: \n[0025] 1、人体感应传感器:空调器控制芯片通信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本例子中使用不少于2个的红外线人体感应传感器,与空调器控制芯片连接并传送感应信号。 [0026] 2、温度传感器(Ta):感应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与空调器控制芯片连接并传送感应信号。 \n[0027] 3、遥控器设定温度(T):作为室内温度高低的判断依据。 \n[0028] 4、空调器控制芯片:接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与遥控器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判定是否需要实施回避冷风的控制方式;当需要实施回避冷风的控制方式时,接收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无人区域的所在角度;输出角度信号控制吹出口左右叶片的转向角度;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室内风扇转速。 \n[0029] 本发明控制方法的流程如图3、4所示,现加以详细说明: \n[0030] 1、从除霜信号发出后,首先比较温度传感器温度(Ta)与遥控器设定温度(T)的差 值,若差值大于5℃(温差的大小以温度是否满足人体舒适性度为准,在此不做限定,本例子中温度范围设定为Ta-T>5℃),则说明此时空调器吹出的温度能够满足空调器使用者所要求的温度,不会带来吹到冷风的感觉,可以按照通常设定的转速和风向运转。 [0031] 2、一旦算出的差值小于或等于5℃,说明会吹出对空调使用者来说感觉冷的风,此时就进入吹出口左右叶片回避冷风的控制阶段,根据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的结果,将左右风向摆到检测结果为无人的区域。此时室内风扇保持或略低于原转速进行运转,使除霜时间缩短。按照以上方式循环直至除霜结束。 \n[0032] 3、除霜结束信号发出后,也是首先比较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与遥控器设定温度的差值,若差值大于5℃,则说明此时空调器吹出的温度能够满足空调器使用者所要求的温度,不会带来吹到冷风的感觉,可以按照通常设定的转速和风向运转。 \n[0033] 4、一旦算出的差值小于或等于5℃,说明会吹出对空调使用者来说感觉冷的风,此时就进入吹出口左右叶片回避冷风的控制方法,根据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的结果,将左右风向摆到检测结果为无人的区域。此时室内风扇保持或略低于原转速进行运转,提高制暖效果。按照以上方式循环直至温度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后恢复为暖房运转的通常设定状态。 \n[0034] 在空调器除霜运转以及除霜完成后再次进入制暖运转的初期阶段时,采用上述控制方法,既不会降低室内侧的热交换效率,延长除霜时间,又能提高制暖效果,同时利用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的结果控制左右叶片的方向,使左右叶片摆向检测结果判断为无人在的区域,此时,即使比如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大大提高室内风扇转速(如图3所示),也不会让从室内机吹出的冷风直吹到人。
法律信息
- 2011-08-03
- 2009-05-20
- 2009-03-2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