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道(1)、设于通风管道(1)左端的交换风口(2)、设于通风管道(1)右端的进风管口(3)、通过连接管(5)贯穿设于通风管道(1)左上端的出风管口(4)和设于通风管道(1)下端的水雾口(6);所述通风管道(1)内位于连接管(5)与通风管道(1)衔接处下方倾斜设有进风防护组件;所述连接管(5)内倾斜设有出风防护组件,所述水雾口(6)位于进风防护组件右侧;
所述进风管口(3)内竖向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左侧转动设有进风扇(31),所述进风管口(3)内滑动设有进风滤网(33),所述进风管口(3)内位于进风滤网(33)左侧通过环板转动设有进风毛刷(32),所述进风扇(31)的传动轴通过连接组件与进风毛刷(32)的安装柄连接;
所述出风管口(4)内竖向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左侧转动设有出风扇(41),所述出风管口(4)内滑动设有出风滤网(43),所述出风管口(4)内位于出风滤网(43)右侧转动设有出风毛刷(42),所述出风扇(41)的传动轴与出风毛刷(42)的安装柄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于进风扇(31)传动轴右端的主动齿轮盘(9)和竖向设于进风管口(3)内的从动齿轮盘(10),所述主动齿轮盘(9)与从动齿轮盘(10)啮合传动,所述从动齿轮盘(10)的外侧面设有矩形的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部横向滑动设有矩形的活动块,所述进风毛刷(32)安装柄与活动块固接,所述固定盒外侧的进风毛刷(32)安装柄上活动套设有推力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内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防护组件具体为倾斜设于通风管道(1)内的第一安装框和转动设于第一安装框的进风板(7),所述进风板(7)活动端铰接设有第一连杆,所述通风管道(1)内转动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滑动设有第一螺纹座,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螺纹座铰接,所述第一丝杆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出风防护组件具体为倾斜设于连接管(5)内的第二安装框和转动设于第二安装框的出风板(8),所述出风板(8)活动端铰接设有第二连杆,所述连接管(5)内转动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滑动设有第二螺纹座,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螺纹座铰接,所述第二丝杆由第二电机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口(6)设有水雾喷头(61),所述水雾喷头(61)与外置水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口(3)外螺纹连接有进风盖(34),所述出风管口(4)外螺纹连接有出风盖(44),所述进风滤网(33)右侧上下端与出风滤网(43)左侧上下端均设有抵接杆,两组所述抵接杆分别与进风盖(34)和出风盖(44)抵接,所述进风盖(34)与出风盖(44)均为环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下端内壁位于水雾口(6)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气单向阀。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绿色建筑是指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在建设期间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在生存期间所消耗的物质和能源明显少于传统建筑的一种新型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n[0003] 现有的通风装置多是用一根管道进行进风与出风来达到通风的效果,并在进出风口加设滤网达到过滤的效果,长时间的使用,户内外的灰尘都会覆盖在滤网上,导致滤网被堵塞,使得滤网失去功能,从而导致通风设备失去通风的功能,需要定期拆卸检修更换滤网。\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n[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n[0006]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包括通风管道、设于通风管道左端的交换风口、设于通风管道右端的进风管口、通过连接管贯穿设于通风管道左上端的出风管口和设于通风管道下端的水雾口;所述通风管道内位于连接管与通风管道衔接处下方倾斜设有进风防护组件;所述连接管内倾斜设有出风防护组件,所述水雾口位于进风防护组件右侧;\n[0007] 所述进风管口内竖向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左侧转动设有进风扇,所述进风管口内滑动设有进风滤网,所述进风管口内位于进风滤网左侧通过环板转动设有进风毛刷,所述进风扇的传动轴通过连接组件与进风毛刷的安装柄连接;\n[0008] 所述出风管口内竖向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左侧转动设有出风扇,所述出风管口内滑动设有出风滤网,所述出风管口内位于出风滤网右侧转动设有出风毛刷,所述出风扇的传动轴与出风毛刷的安装柄固接。\n[0009] 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于进风扇传动轴右端的主动齿轮盘和竖向设于进风管口内的从动齿轮盘,所述主动齿轮盘与从动齿轮盘啮合传动,所述从动齿轮盘的外侧面设有矩形的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部横向滑动设有矩形的活动块,所述进风毛刷安装柄与活动块固接,所述固定盒外侧的进风毛刷安装柄上活动套设有推力弹簧。\n[0010]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内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n[0011] 进一步,所述进风防护组件具体为倾斜设于通风管道内的第一安装框和转动设于第一安装框的进风板,所述进风板活动端铰接设有第一连杆,所述通风管道内转动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滑动设有第一螺纹座,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螺纹座铰接,所述第一丝杆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出风防护组件具体为倾斜设于连接管内的第二安装框和转动设于第二安装框的出风板,所述出风板活动端铰接设有第二连杆,所述连接管内转动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滑动设有第二螺纹座,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螺纹座铰接,所述第二丝杆由第二电机驱动。\n[0012] 进一步,所述水雾口设有水雾喷头,所述水雾喷头与外置水箱连接。\n[0013] 进一步,所述进风管口外螺纹连接有进风盖,所述出风管口外螺纹连接有出风盖,所述进风滤网右侧上下端与出风滤网左侧上下端均设有抵接杆,两组所述抵接杆分别与进风盖和出风盖抵接,所述进风盖与出风盖均为环状。\n[0014] 进一步,所述通风管道下端内壁位于水雾口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气单向阀。\n[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n[0016] 在本实用新型中,分别利用进风防护组件与出风防护组件将进风管口与出风管口分开,并分别在进风管口与出风管口内设置滤网,避免户内外的灰尘因为通风堆积在同一张滤网上,降低了滤网上灰尘的堆积,延长滤网的使用时间;同时分别利用风机的转动带动毛刷对滤网进行清理,并通过风将灰尘吹向户外,避免滤网堵塞,提高了滤网的使用时间。\n附图说明\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的外观结构示意图;\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n[0019] 图3为图2的状态图;\n[0020]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n[0021] 图5为图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n[0022] 图中序号:1、通风管道;2、交换风口;3、进风管口;4、出风管口;5、连接管;6、水雾口;7、进风板;8、出风板;9、主动齿轮盘;10、从动齿轮盘;31、进风扇;32、进风毛刷;33、进风滤网;34、进风盖;41、出风扇;42、出风毛刷;43、出风滤网;44、出风盖;61、水雾喷头。\n具体实施方式\n[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n[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n[0025] 参照图1‑5,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包括通风管道1、设于通风管道1左端的交换风口2、设于通风管道1右端的进风管口3、通过连接管5贯穿设于通风管道1左上端的出风管口4和设于通风管道1下端的水雾口6;通风管道1内位于连接管5与通风管道1衔接处下方倾斜设有进风防护组件;连接管5内倾斜设有出风防护组件,水雾口6位于进风防护组件右侧;\n[0026] 进风管口3内竖向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左侧转动设有进风扇31,进风管口\n3内滑动设有进风滤网33,进风管口3内位于进风滤网33左侧通过环板转动设有进风毛刷\n32,进风扇31的传动轴通过连接组件与进风毛刷32的安装柄连接;\n[0027] 出风管口4内竖向设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左侧转动设有出风扇41,出风管口\n4内滑动设有出风滤网43,出风管口4内位于出风滤网43右侧转动设有出风毛刷42,出风扇\n41的传动轴与出风毛刷42的安装柄固接,分别利用进风防护组件与出风防护组件将进风管口3与出风管口4分开,并分别在进风管口3与出风管口4内设置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避免户内外的灰尘因为通风堆积在同一张滤网上,相对降低了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上灰尘的堆积,延长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的使用时间;同时分别利用进风扇31与出风扇\n41的转动带动对应的进风毛刷32与出风毛刷42对对应的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进行清理,并通过风将灰尘吹向户外,避免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堵塞,提高了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的使用时间。\n[0028] 进一步,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于进风扇31传动轴右端的主动齿轮盘9和竖向设于进风管口3内的从动齿轮盘10,主动齿轮盘9与从动齿轮盘10啮合传动,从动齿轮盘10的外侧面设有矩形的固定盒,固定盒内部横向滑动设有矩形的活动块,进风毛刷32安装柄与活动块固接,固定盒外侧的进风毛刷32安装柄上活动套设有推力弹簧,当进风扇31正转工作时即将外部的空气导入户内,此时主动齿轮盘9正转,挤压从动齿轮盘10向右滑移,同时挤压推力弹簧,进风毛刷32不动,户外灰尘经过进风滤网33被阻隔;当需将户内空气排入户外时,打开出风扇41使其正转,进而带动出风毛刷42转动,进而对出风滤网43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通过一并排入户外;同时启动进风扇31使其反转,进而带动主动齿轮盘9反转,进而带动从动齿轮盘10转动,进而带动进风毛刷32转动,对进风滤网33的灰尘进行清理,完成一次通风避免了灰尘堆积,提高了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的使用时间。\n[0029] 进一步,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内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便于将户内外空气流通。\n[0030] 进一步,进风防护组件具体为倾斜设于通风管道1内的第一安装框和转动设于第一安装框的进风板7,进风板7活动端铰接设有第一连杆,通风管道1内转动设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上滑动设有第一螺纹座,第一连杆与第一螺纹座铰接,第一丝杆由第一电机驱动;\n出风防护组件具体为倾斜设于连接管5内的第二安装框和转动设于第二安装框的出风板8,出风板8活动端铰接设有第二连杆,连接管5内转动设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上滑动设有第二螺纹座,第二连杆与第二螺纹座铰接,第二丝杆由第二电机驱动,当需要将户外空气通入户内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纹座滑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带动进风板7转动,进而使通风管道1左端的交换风口2与通风管道1右端的进风管口3连通;当需将户内空气排向户外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螺纹座滑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杆带动出风板8转动,进而使通风管道1左端的交换风口2与出风管口4连通。\n[0031] 进一步,水雾口6设有水雾喷头61,水雾喷头61与外置水箱连接,通过水雾喷头61与进风扇31的配合可在冬季干燥天气对户内空气进行湿度补给。\n[0032] 进一步,进风管口3外螺纹连接有进风盖34,出风管口4外螺纹连接有出风盖44,进风滤网33右侧上下端与出风滤网43左侧上下端均设有抵接杆,两组抵接杆分别与进风盖34和出风盖44抵接,进风盖34与出风盖44均为环状,通过进风盖34与出风盖44分别对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进行限位,方便对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的安装与拆卸。\n[0033] 进一步,通风管道1下端内壁位于水雾口6右侧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进气单向阀,当需要对进风滤网33的灰尘进行清理时,需要打开进气单向阀,保证进风扇31的双向空气流动性。\n[0034] 工作原理:当需要将户外空气通入户内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纹座滑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带动进风板7转动,进而使通风管道1左端的交换风口2与通风管道1右端的进风管口3连通,启动进风扇31正转即将外部的空气导入户内,此时主动齿轮盘9正转,挤压从动齿轮盘10向右滑移,同时挤压推力弹簧,进风毛刷32不动,户外灰尘经过进风滤网33被阻隔;当需将户内空气排向户外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螺纹座滑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杆带动出风板8转动,进而使通风管道1左端的交换风口2与出风管口4连通,接着打开出风扇41使其正转,进而带动出风毛刷42转动,进而对出风滤网43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通过一并排入户外;同时启动进风扇31使其反转,进而带动主动齿轮盘9反转,进而带动从动齿轮盘10转动,进而带动进风毛刷32转动,对进风滤网33的灰尘进行清理,完成一次通风避免了灰尘堆积,提高了进风滤网33与出风滤网43的使用时间。\n[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