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 |
申请号 | CN200710047188.5 | 申请日期 | 2007-10-1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8327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IPC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复旦大学;上海四鳃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复旦大学,上海四鳃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复旦大学,上海四鳃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金秋;罗武松 |
代理机构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摘要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本发明是继已有专利技术“松江鲈鱼水花鱼苗生产技术”之后,实现“松江鲈鱼全人工养殖”的第二阶段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水花鱼苗采收、开口饲喂、鱼种培育、鱼种淡化和强化培育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中,要选择合适的喂饲饵料,模拟和调控适合鱼种生长发育特点的生态环境。本发明通过建立生产车间和完善的控制系统,即海水、半咸水和淡水的综合调配系统,完成松江鲈鱼从水花鱼苗到淡化鱼种的培育。水花鱼苗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鱼种淡化率达到90%以上。所生产的淡化鱼种可直接进入淡水中进行成鱼养殖。
1.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包括如下几个阶段:水花鱼苗的采收、水花鱼苗的开口饲喂、鱼种的培育、鱼种的淡化和鱼种的强化培育,各个阶段中,要选择合适的喂饲饵料,模拟和调控适合于鱼种生长发育特点的生态环境,具体步骤如下:
一、水花鱼苗的采收,采用如下方式之一种:
(1)采用鱼苗培育框采收松江鲈鱼水花鱼苗并在其中进行培育,
该方法是将即将出膜的孵化卵块置于采收框中,使其在框中破膜;装载水花鱼苗的鱼苗培育框,置于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中,框内水深15~20cm;
(2)采用鱼苗培育池,直接在鱼苗培育池中采苗、布苗并进行培育,
该方法采苗时,将卵块置于孵化架上,孵化架直接置于鱼苗培育池中,使卵块在池中破膜;所述鱼苗培育池处于整个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之中,但是水花鱼苗培育期间采用养殖用水单独循环管理方式;
上述方式(1)和(2)中,所述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其水温为自然调控,生产期间温幅范围在8~15℃之间;用水比重为1.024~1.026;水质的PH值控制在6.5~7.5;充气泵充气;循环水,水流根据鱼苗行为确定,以不影响其自主活动为适;暗光照;其它理化指标:溶解氧6~7mg/L、氨态氮和亚硝态氮为0.1~0.3mg/L,水深25-40cm;
二、水花鱼苗开口饲喂
这阶段的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的条件同第一阶段;开口饲喂的饵料采用广盐性褶皱臂尾轮虫,投喂密度为5000-10000个/升,该时期的鱼苗称为轮虫苗;
整个轮虫苗的培育期为7~10天,至此水花鱼苗阶段结束;
三、鱼种的培育
将刚刚度过开口期的鱼苗,即7~10日龄的轮虫苗转入到模拟浅海海水生态系统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180-200尾;此时,处于转食饵料期,以初孵卤虫为主要饵料,其投喂密度为维持在1000~2000个/升,同时,根据饵料资源状况搭配投喂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耐盐种类;培育至28-35日龄,开始投喂虾苗,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2~3%。持续培育至50~60日龄;
这阶段的模拟浅海海水生态系统,是对第一阶段的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作如下调整:养殖用水的比重控制在1.026~1.025之间;用拍打技术制造模拟波浪;充气泵充气,充气量以不影响鱼种自由活动为宜;不循环水,只是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在每天换水一次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换水次数;其它理化因子的控制指标同阶段一中所述;
四、鱼种的淡化
鱼种培育至50~60日龄,进入自然种群洄游期,开始进行淡化驯化,此时将鱼种移入模拟河口混盐生态子系统中进行培育,同期投喂虾苗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2~3%,淡化培育7~10天,鱼种即可进入淡水中继续培育,此时的鱼种即为淡化鱼种;
这阶段的模拟河口混盐生态系统,是对第一阶段的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作如下调整:养殖用水的比重按1.025、1.020、1.015、1.010、1.005、1.000的梯度逐级淡化过程,淡化时间持续为5~7天。其它理化指标控制同阶段一中所述;
五、鱼种的强化培育
淡化鱼种转入模拟河流淡水生态系统,进行7~10天强化培育,该时期以青虾为主要饲喂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2~3%;辅以冻鲜鱼肉、虾肉等补充饵料;
这阶段的模拟河流淡水生态系统,其养殖用水的比重为1.000,即全淡水;该系统采用注、排水制造水流,来模拟河流水体的流动状态;其它理化因子的调控同阶段一中所述;经过这阶段的强化培育,鱼种可以出池销售,进行成鱼养殖放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苗培育框规格为(45-50)×(35-40)×(20-25)cm,每框采收水花鱼苗为0.2~0.3万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鱼苗培育池时,布苗密度为每平方米5000~6000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喂饲阶段,根据采苗方式的不同,饲喂方式亦不同;
(1)用鱼苗培育框采苗的开口饲喂:投喂的轮虫采用藻类-轮虫培养装置培养,轮虫的饵料为联动培养的海水微绿球藻;培养的轮虫用筛绢过滤收集,按每升5000~10000个的密度投喂至培育框中,即每尾鱼苗可享用70~120个;
(2)鱼苗培育池直接采苗之开口饲喂:轮虫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述藻类-轮虫联动培养装置中进行,然后接种到鱼苗培养池中继续培养,待水花鱼苗下池时轮虫需达到每升5000~10000个;采收的水花鱼苗直接放养至鱼苗池中即可,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0~6000尾;
该方式培育鱼苗,其鱼苗培育池为单循环,循环水以内循环为主,以防止轮虫饵料流失,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根据水质监测情况确定,以满足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中的水质指标的要求。
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 \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全封闭模拟生态养殖模式中,松江鲈鱼的淡化鱼种的培育方法。 \n[0002] 背景技术\n[0003] 松江鲈鱼是肉食性、海淡水洄游的小型鱼类。自然种群成鱼在浅海中产卵,幼鱼洄游至淡水中肥育,其整个生活史比较复杂。面对日趋濒危的松江鲈鱼物种,2003年复旦大学牵头攻克了其水花鱼苗生产技术,其核心技术于2005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03 1 41435.4)。此后,又继续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的攻关研究。\n其中,“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技术”是承接水花鱼苗生产技术和成鱼养殖技术的又一关键技术。 \n[0004] 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全封闭模拟生态养殖模式下,松江鲈鱼淡化鱼种的培育方法。 \n[0006] 本发明提出的松江鲈鱼淡化鱼种培育方法,包括如下几个阶段:松江鲈鱼水花鱼苗的采收、开口饲喂、鱼种的培育、鱼种的淡化、鱼种的强化培育等。每个阶段中,要选择合适的喂饲饵料,并模拟和调控适合于鱼种生长发育特点的培育生态环境;具体步骤如下: [0007] 1.水花鱼苗的采收 \n[0008] 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之一种: \n[0009] (1)采用鱼苗培育框采收松江鲈鱼水花鱼苗并在其中进行培育。该方法是将即将出膜的孵化卵块置于采收框中,使其在框中破膜。本发明实验中采用规格为(45-50)×(35-40)×(20-25)cm(长×宽×高)的塑料框作为鱼苗培育框,每框采收水花鱼苗为0.2~0.3万尾。装载水花鱼苗的鱼苗培育框,置于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中,框内水深15~20cm。 \n[0010] (2)采用鱼苗培育池,直接在鱼苗培育池中采苗、布苗并进行培育。该方法采苗时,是将卵块置于孵化架上,孵化架直接置于鱼苗培育池中,使之在池中破膜。布苗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000~6000尾。该鱼苗培育池处于整个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之中,但是水花鱼苗培育期间采用养殖用水单独循环管理方式。 \n[0011] 上述方式(1)和(2)中,所述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其水温为自然调控,生产期间温幅范围在8~15℃之间;用水比重为1.024~1.026;充气泵充气;循环水,水流根据鱼苗行为确定,以不影 响其自主活动为适;暗光照;其它理化指标:溶解氧6~7mg/L、氨态氮和亚硝态氮为0.1~0.3mg/L,水深25-40cm。 \n[0012] 2、水花鱼苗开口饲喂 \n[0013] 这阶段的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的条件同第一阶段;开口饲喂的饵料采用广盐性褶皱臂尾轮虫,该时期的鱼苗称为轮虫苗。根据采苗方式的不同,饲喂方式亦不同。 [0014] (1)用鱼苗培育框采苗的开口饲喂:投喂的轮虫采用藻类-轮虫培养装置培养,轮虫的饵料为联动培养的海水微绿球藻。培养的轮虫用筛绢过滤收集,按每升5000~10000个的密度投喂至培育框中,即每尾鱼苗可享用70~120个。 \n[0015] (2)鱼苗培育池直接采苗的开口饲喂:轮虫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述藻类-轮虫联动培养装置中进行,然后接种到鱼苗培养池中继续培养,待水花下池时轮虫需达到每升5000~10000个。采收的水花鱼苗直接放养至鱼苗池中即可,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0~6000尾。 \n[0016] 该方式培育鱼苗,其鱼苗培育池为单循环,循环水以内循环为主,以防止轮虫饵料流失。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根据水质监测情况确定,以满足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中的水质指标的要求。 \n[0017] 整个轮虫苗的培育期为7~10天,至此水花鱼苗阶段结束。 \n[0018] 3、鱼种的培育 \n[0019] 将刚刚度过开口期的鱼苗,即7~10日龄的轮虫苗转入到模拟浅海海水生态系统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180-200尾。此时,处于转食饵料期,以初孵卤虫为主要饵料,其投喂密度为维持在1000~2000个/升,同时,根据饵料资源状况搭配投喂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耐盐种类。培育至28-35日龄,开始投喂虾苗,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2~3%。\n持续培育至50~60日龄。 \n[0020] 这阶段的模拟浅海海水生态系统,是对第一阶段的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作如下调整:养殖用水的比重控制在1.026~1.025之间;用拍打技术制造模拟波浪;充气泵充气,充气量以不影响鱼种自由活动为宜;不循环水,只是每天定时换水一次,亦可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增加或者减少换水次数;其它理化因子的控制指标同阶段1中所述。 [0021] 4、鱼种的淡化 \n[0022] 鱼种培育至50~60日龄,进入自然种群洄游期,开始进行淡化驯化。此时将鱼种移入模拟河口混盐生态系统中进行培育。同期投喂虾苗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2~\n3%。淡化培育7~10天,鱼种即可进入淡水中继续培育。此时的鱼种即为淡化鱼种。 [0023] 这阶段的模拟河口混盐生态系统,是对第一阶段的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作如下调 整:养殖用水的比重按1.025、1.020、1.015、1.010、1.005、1.000的梯度逐级淡化过程,淡化时间持续为5~7天。其它理化指标控制同阶段1中所述。 \n[0024] 5、鱼种的强化培育 \n[0025] 淡化鱼种转入模拟河流淡水生态系统,进行7~10天强化培育,该时期以青虾为主要饲喂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2~3%。辅以冻鲜鱼肉、虾肉等补充饵料。 [0026] 本发明中,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的调控,具体如下: \n[0027] 松江鲈鱼胚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期,是在复杂变换的生态环境中完成的。为此,我们设计了全封闭模拟生态养殖控制系统,水花鱼苗后的鱼种培育池即设置在其中,各个阶段的养殖用水和生态因子的调控与整个系统同步。各个阶段的调控如下: [0028] (1)模拟浅海海水生态系统 \n[0029] 该系统针对鱼种培育阶段,系统中养殖用水的比重控制在1.026~1.025之间;用拍打技术制造模拟波浪;充气泵充气,充气量以不影响鱼种自由活动为宜;不循环水,只是每天定时换水一次,亦可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增加或者减少换水次数;其它理化因子的控制指标同阶段1中所述。 \n[0030] (2)模拟河口混盐生态系统 \n[0031] 该系统针对鱼种淡化阶段。其养殖用水的比重按1.025、1.020、1.015、1.010、\n1.005、1.000的梯度逐级淡化过程。淡化时间持续为5~7天。其它理化指标控制同阶段\n1中所述。 \n[0032] (3)模拟河流淡水生态系统 \n[0033] 该系统是针对淡化后鱼种出池前强化培育阶段。其养殖用水的比重为1.000,即全淡水。该系统采用注、排水制造水流,来模拟河流水体的流动状态。其它理化因子的调控同阶段1中所述。 \n[0034] 除水质环境的调控外,还有如下2个因子需要调控: \n[0035] (1)光照因子的调控 \n[0036] 考虑光照因子的调控问题,出于两点考虑: \n[0037] ①松江鲈鱼本身是避光物种,其营昼伏夜出和栖息于水底障碍物下的生态习性,决定它不喜欢光照。 \n[0038] ②光照过强,模拟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结构将偏向于浮游微藻成为优势种,这样,其大量生长、又大量死亡,会对水控制系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n[0039] 因此,在整个松江鲈鱼淡化鱼种生产过程中,根据其行为变化,调控光照强度。本发明的方法是根据不同季节温度和光照的关系,适当调整养殖系统顶棚的透光度,以保证合 适的光照强度,实现暗光照。 \n[0040] (2)pH值调控 \n[0041]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由于上海地区空气偏酸性,水质的pH值亦多朝着酸性偏移。而酸性水对于鱼的生长、发育及抗病力等均有副作用,因此,pH值的调控是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n[0042] 本发明采用生石灰调控水的pH,在水处理和循环系统进入养殖池的远端,加入经过滤网过滤的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至6.5-7.5,一般调控至6.8-7.2。 \n[0043] 本发明中,饵料供给的匹配是重要环节。 \n[0044] 鱼种培育阶段涉及开口饵料、转食饵料、主食饵料和辅助饵料等系列饵料。该系列饵料种类的选择以适宜各个阶段鱼种的摄食习性、满足其营养需求和适应同时期的水环境的变化为原则。 \n[0045] (1)开口饵料选择轮虫。轮虫的培养采用特制的藻类-轮虫联动培养装置进行培养,培养种类为广盐性的褶皱臂尾轮虫。 \n[0046] (2)转食饵料选择初孵卤虫。初孵卤虫为市售卤虫卵,按常规的方法自行孵化所得。 \n[0047] (3)咸水期主食饵料为虾苗。虾苗选择南美白对虾等适应盐度变化的种类。为自行培育繁殖和由市场购买获得。 \n[0048] (4)淡水期主食饵料为淡水虾。选择青虾作为淡化鱼种的主要饵料。该虾为自行养殖的产品。其养殖个体大小要控制与鱼种摄食口径同步。 \n[0049] (5)辅助饵料。在鱼种培育不同时期,都可投喂辅助饵料。如在转食期,可辅以枝角类、桡足类;在主食期可辅以鱼糜等。来源为自行培养和养殖所得。 \n[0050] 本发明中,水花鱼苗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鱼种淡化率达到90%以上,所生产的鱼种可直接进入淡水中进行成鱼养殖。
法律信息
- 2015-12-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01K 61/00
专利号: ZL 200710047188.5
申请日: 2007.10.18
授权公告日: 2011.02.09
- 2011-02-09
- 2009-09-30
- 2008-03-1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1989-03-08
|
1987-09-26
| | |
2
| |
2007-02-21
|
2006-09-12
| | |
3
| |
2004-03-10
|
2003-07-0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