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及发送接收端系统 |
申请号 | CN200710101718.X | 申请日期 | 2007-04-24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441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9B5/00 | IPC分类号 | G;0;9;B;5;/;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李明忠;李明璋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李明忠,李明璋 | 当前权利人 | 李明忠,李明璋 |
发明人 | 李明忠;李明璋 |
代理机构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发送端系统及接收端系统。该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包括至少一学习单元,以及至少一条码。该教材沟通系统,包括至少一发送端系统,以及至少一接收端系统。其中,该发送端系统,包括输入模组以及传送模组。该接收端系统,包括:接收模组、第二识别处理模组,以及第二沟通模组。藉由教材沟通系统的至少一发送端系统及至少一接收端系统,使至少一发送者可与至少一接收者得以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
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及发送接收端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单元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发送接收端系统及记录媒体,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使至少一发送者与至少一接收者藉由教材沟通系统针对具有识别单元的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的具有识别单元的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发送端系统、接收端系统及其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n背景技术\n[0002] 为了提升学习与教学效率,如何令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能够更快速并明确地沟通教材的内容,使学习者能够有效的向教学者反应学习问题,而教学者能够确实掌握学习者的学习问题,进而提升学习与教学的效率,是十分重要的问题。\n[0003] 现今市场上各种类型的教材虽然可以辅助教学与学习,然而教材内容的设计并未与教学系统达成良好的整合,使得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并无法建构单元化、系统化的沟通流程,所以无法有效地简化教材内容沟通的流程,以致无法有效的提升学习与教学的效率。\n[0004] 以纸本教材为例,当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用特定的学习单元的内容用以辅助教学时,或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于特定的学习单元的内容提出学习问题时,双方皆只能经由口语沟通的方式确认对方欲指定的教材的学习单元的内容范围,而无法快速并明确地指出欲指定的教材的学习单元的内容范围,尤其是在实施远程教学时,更会面临此种问题。并且,当需要沟通学习单元的数量较多时,学习者与教学者则需耗费过多的时间及精力于确认教材内容范围的正确性,却无法直接有效的针对教材的学习单元的内容进行询问与解说。\n[0005]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教材及其教学系统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识别单元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发送接收端系统及记录媒体,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n[0006]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教材及其系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识别单元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发送接收端系统及记录媒体,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教材及其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n发明内容\n[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教材及其教学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经由一教材沟通系统,辅助发送者向接收者指定教材的学习单元,并辅助该接收者识别该发送者所指定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而使该接收者与该发送者针对该学习单元进行沟通。本发明可以突破传统教材,只能提供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口语的方式沟通教材学习单元的限制,解决口语沟通所存在模糊性与复杂性等问题。因此能够具备沟通的明确性、需求的客制化、使用的可携性、效率的进步性等功效,非常适于实用。\n[0008]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教材教学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教材沟通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辅助发送者与接收者针对一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如此可以突破以往发送者与接收者间仅能利用口语方式沟通教材学习单元的限制,解决口语沟通所存在模糊性与复杂性等问题。因此能够具备沟通的明确性、操作的便捷性、需求的客制化、效率的进步性等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n[0009]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送端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辅助发送者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接收者进行沟通。如此可以突破以往发送者仅能利用口语方式与接收者沟通教材学习单元的限制,解决口语沟通所存在模糊性与复杂性等问题。因此能够具备沟通的明确性、操作的便捷性、需求的客制化、效率的进步性等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n[0010]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收端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辅助接收者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发送者进行沟通。如此可以突破以往接收者仅能利用口语方式与发送者沟通教材学习单元的限制,解决口语沟通所存在模糊性与复杂性等问题。因此能够具备沟通的明确性、操作的便捷性、效率的进步性等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n[0011]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储存发送端系统或接收端系统,让该发送端系统或接收端系统载入至一资讯装置系统中,使该资讯装置系统能够执行发送端系统或接收端系统的功能,本发明的记录媒体,能达到使发送端系统或接收端系统的程序,储存及携带方便,从而更加适于实用。\n[0012]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其包括:至少一学习单元;以及至少一条码,每一该条码对应于一该学习单元,并与该学习单元配置于相同的页面中,并且每一该条码具有一识别单元资料;藉此,经由一教材沟通系统,辅助一发送者向一接收者指定任一该学习单元,并辅助该接收者识别该发送者所指定的该学习单元,进而使该接收者与该发送者针对该学习单元进行沟通。\n[0013]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教材沟通系统,其是建立于一通讯网路上,用以辅助至少一发送者与至少一接收者针对一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其包括:至少一发送端系统,其包括:一输入模组,用以输入该发送者所指定该教材的至少一该学习单元对应的各条码的一识别单元资料,并输出之;及一传送模组,接收该输入模组输出的至少一该识别单元资料,使该发送者根据至少一该识别单元资料提出一沟通请求,并藉由该通讯网路传送至至少一接收端系统;以及至少一该接收端系统,其包括:一接收模组,藉由该通讯网路接收由至少一该发送端系统传送的该沟通请求,并输出之;一第二识别处理模组,接收该接收模组输出的该沟通请求,根据该沟通请求所记录的至少一该识别单元资料识别该发送者所指定的至少一该学习单元,并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输出一第二识别处理结果;及一第二沟通模组,接收该第二识别处理模组输出的该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使该接收者根据该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与该发送者就至少一该学习单元进行沟通。\n[0014]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n[0015]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发送端系统进一步包括一阅览模组,提供该发送者阅览该学习单元,并辅助该发送者将所阅览的该学习单元的该识别单元资料输出至该输入模组。\n[0016]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发送端系统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识别处理模组,用以接收该输入模组输出的至少一该识别单元资料,并根据至少一该识别单元资料识别该发送者所指定的至少一该学习单元,并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输出一第一识别处理结果至该传送模组。\n[0017]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识别处理模组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为一排程功能,该第一识别处理结果包含一排程结果。\n[0018]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识别处理模组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为一分析功能,该第一识别处理结果包含一分析结果。\n[0019]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发送端系统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沟通模组,接收由该传送模组在完成传送该沟通请求后输出的一提示资料,使该发送者针对至少一该学习单元与该接收者进行沟通。\n[0020]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沟通模组具有一即时通讯功能。\n[0021]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沟通模组具有一群组沟通功能。\n[0022]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发送端系统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作业管理模组,用以管理辅助该发送端系统的各模组运作所需的作业,并依作业管理的需求与外部系统进行协同作业。\n[0023]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识别处理模组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为一排程功能,该第二识别处理结果包含一排程结果。\n[0024]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识别处理模组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为一分析功能,该第二识别处理结果包含一分析结果。\n[0025]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沟通模组具有一即时通讯功能。\n[0026]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沟通模组具有一群组沟通功能。\n[0027]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接收端系统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作业管理模组,用以管理辅助该接收端系统的各模组运作所需的作业,并依作业管理的需求与外部系统进行协同作业。\n[0028]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作业管理模组具有一沟通请求协同处理功能。\n[0029]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发送端系统是为一即时通讯用户端系统。\n[0030]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所述的接收端系统是为一即时通讯用户端系统。\n[0031]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该沟通请求为一教学服务请求;该发送端系统为一学习端系统;以及该接收端系统为一教学端系统;藉此,至少一该教学者则可被动地针对至少一该学习单元提供至少一该学习者的教学服务。\n[0032]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该沟通请求为一教学服务通知;该发送端系统为一教学端系统;以及该接收端系统为一学习端系统;藉此,至少一该教学者则可主动地针对至少一该学习单元提供至少一该学习者的教学服务。\n[0033]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该沟通请求为一教材应用服务请求;该发送端系统为一需求端系统;以及该接收端系统为一服务端系统;藉此,至少一该服务者则可被动地针对至少一该学习单元提供至少一该需求者教材应用服务。\n[0034] 前述的教材沟通系统,其中:该沟通请求为一教材应用服务通知;该发送端系统为一服务端系统;以及该接收端系统为一需求端系统;藉此,至少一该服务者则可主动地针对至少一该学习单元提供至少一该需求者教材应用服务。\n[0035]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送端系统,其是应用于一教材沟通系统中,经由一通讯网路连结至少一接收端系统,用以辅助一发送者针对一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至少一接收者进行沟通,其包括:一输入模组,用以输入该发送者所指定该教材的至少一学习单元所对应的各条码的一识别单元资料,并输出之;以及一传送模组,接收该输入模组输出的至少一该识别单元资料,使该发送者根据至少一该识别单元资料提出一沟通请求,并藉由该通讯网路传送至至少一该接收端系统。\n[0036]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n[0037]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进一步包括一阅览模组,提供该发送者阅览该学习单元,并辅助该发送者将所阅览的该学习单元的该识别单元资料输出至该输入模组。\n[0038]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识别处理模组,用以接收该输入模组输出的至少一该识别单元资料,并根据至少一该识别单元资料识别该发送者所指定的至少一该学习单元,并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输出一第一识别处理结果至该传送模组。\n[0039]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识别处理模组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为一排程功能,该第一识别处理结果包含一排程结果。\n[0040]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识别处理模组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为一分析功能,该第一识别处理结果包含一分析结果。\n[0041]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沟通模组,接收由该传送模组在完成传送该沟通请求后输出的一提示资料,使该发送者针对该学习单元与该接收者进行沟通。\n[0042]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沟通模组具有一即时通讯功能。\n[0043]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沟通模组具有一群组沟通功能。\n[0044]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作业管理模组,用以管理辅助该发送端系统的各模组运作所需的作业,并依作业管理的需求与外部系统进行协同作业。\n[0045]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中当该沟通请求为一教学服务请求时,该发送端系统为一学习端系统。\n[0046]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中当该沟通请求为一教学服务通知时,该发送端系统为一教学端系统。\n[0047]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中当该沟通请求为一教材应用服务请求时,该发送端系统为一需求端系统。\n[0048]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中当该沟通请求为一教材应用服务通知时,该发送端系统为一服务端系统。\n[0049] 前述的发送端系统,其是为一即时通讯用户端系统。\n[0050]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接收端系统,其是应用于一教材沟通系统中,经由一通讯网路连结至少一发送端系统,用以辅助一接收者针对一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至少一发送者进行沟通,其包括:一接收模组,藉由该通讯网路接收由至少一该发送端系统传送的一沟通请求,并输出之;一第二识别处理模组,接收该接收模组输出的该沟通请求,根据该沟通请求所记录的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识别该发送者所指定的至少一该学习单元,并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输出一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以及一第二沟通模组,接收该第二识别处理模组输出的该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使该接收者根据该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与该发送者就至少一该学习单元进行沟通。\n[0051]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n[0052]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识别处理模组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为一排程功能,该第二识别处理结果包含一排程结果。\n[0053]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识别处理模组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为一分析功能,该第二识别处理结果包含一分析结果。\n[0054]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沟通模组具有一即时通讯功能。\n[0055]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沟通模组具有一群组沟通功能。\n[0056]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作业管理模组,用以管理辅助该接收端系统的各模组运作所需的作业,并依作业管理的需求与外部系统进行协同作业。\n[0057]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作业管理模组具有一沟通请求协同处理功能。\n[0058]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中当该沟通请求为一教学服务请求时,该接收端系统为一教学端系统。\n[0059]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中当该沟通请求为一教学服务通知时,该接收端系统为一学习端系统。\n[0060]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中当该沟通请求为一教材应用服务请求时,该接收端系统为一服务端系统。\n[0061]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中当该沟通请求为一教材应用服务通知时,该接收端系统为一需求端系统。\n[0062] 前述的接收端系统,其是为一即时通讯用户端系统。\n[0063]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用以储存一发送端系统,该发送端系统用以载入至一资讯装置系统中,并且使该资讯装置系统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送端系统。\n[0064]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再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用以储存一接收端系统,该接收端系统用以载入至一资讯装置系统中,并且使该资讯装置系统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收端系统。\n[006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n[006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以及一种教材沟通系统,使发送者与接收者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时,只需要通过教材沟通系统的操作,就可以让发送者快速并明确地向接收者指定教材的学习单元,并让接收者快速并明确地识别发送者所指定的学习单元,进而让接收者与发送者可以针对教材学习单元的内容进行沟通,有效的简化了教材内容沟通的流程,节省教学或学习的沟通时间,进而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或学习效率。其中,发送者可为学习者或教学者;而接收者亦可为教学者或学习者。\n[0067]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其包括:至少一学习单元,以及至少一条码,每一条码对应于一学习单元,并与该学习单元配置于相同的页面中,并且每一条码具有一识别单元资料;藉此,经由一教材沟通系统,辅助一发送者向一接收者指定任一学习单元,并辅助接收者识别发送者所指定的学习单元,进而使接收者与发送者针对学习单元进行沟通。\n[0068]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教材沟通系统,是建立于一通讯网路上,用以辅助至少一发送者与至少一接收者针对一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其包括:至少一发送端系统,包括:一输入模组,用以输入发送者所指定教材的至少一学习单元所对应的各条码的一识别单元资料,并输出之;以及一传送模组,接收输入模组输出的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使发送者根据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提出一沟通请求,并藉由通讯网路传送至至少一接收端系统;以及至少一接收端系统,其包括:一接收模组,藉由通讯网路接收由至少一发送端系统传送的沟通请求,并输出之;一第二识别处理模组,接收接收模组输出的沟通请求,根据沟通请求所记录的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识别发送者所指定的至少一学习单元,并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输出一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以及一第二沟通模组,接收第二识别处理模组输出的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使接收者根据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与发送者就至少一学习单元进行沟通。\n[0069] 再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发送端系统,是应用于一教材沟通系统中,经由一通讯网路连结至少一接收端系统,用以辅助一发送者针对一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至少一接收者进行沟通,其包括:一输入模组,用以输入发送者所指定教材的至少一学习单元所对应的各条码的一识别单元资料,并输出之;以及一传送模组,接收输入模组输出的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使发送者根据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提出一沟通请求,并藉由通讯网路传送至至少一接收端系统。\n[0070] 再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接收端系统,是应用于一教材沟通系统中,经由一通讯网路连结至少一发送端系统,用以辅助一接收者针对一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至少一发送者进行沟通,其包括:一接收模组,藉由通讯网路接收由至少一发送端系统传送的一沟通请求,并输出之;一第二识别处理模组,接收接收模组输出的沟通请求,根据沟通请求所记录的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识别发送者所指定的至少一学习单元,并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输出一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以及一第二沟通模组,接收第二识别处理模组输出的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使接收者根据第二识别处理结果与发送者就至少一学习单元进行沟通。\n[0071]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用以储存一发送端系统,其用以载入至一资讯装置系统中,并且使资讯装置系统执行上述所述的发送端系统。\n[0072]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又再提供一种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用以储存一接收端系统,其用以载入至一资讯装置系统中,并且使资讯装置系统执行上述所述的接收端系统。\n[0073]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条码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发送接收端系统及记录媒体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n[0074] 1、本发明的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具有下列的优点:\n[0075] (1)、沟通的明确性:该教材提供发送者与接收者能够藉由教材沟通系统有效的针对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有效的减化了传统口语沟通学习单元过程的模糊性。\n[0076] (2)、需求的客制化:该教材提供发送者能够依需求选取需要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突破传统教材中学习单元编排的固定性,满足发送者对学习单元动态而即时性的需求。\n[0077] (3)、使用的可携性:该教材允许发送者与接收者能将学习单元的识别单元资料储存于行动装置,并在适当的时间地点进行沟通,突破了传统教材地域性的使用限制。\n[0078] (4)、效率的进步性:该教材能够提供教材沟通系统针对教材的学习单元建立单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沟通程序,有效的简化了传统口语沟通的复杂性,提升沟通及服务的效率。\n[0079] 2、本发明的教材沟通系统,具有下列优点:\n[0080] (1)、沟通的明确性:该教材沟通系统提供发送者与接收者能够有效的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有效的减化了传统口语沟通学习单元过程的模糊性。\n[0081] (2)、操作的便捷性:该教材沟通系统提供发送者与接收者经由简易的操作程序即可便捷的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n[0082] (3)、需求的客制化:该教材沟通系统提供发送者能够依需求选取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中需要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满足发送者对学习单元动态而即时性的需求。\n[0083] (4)、效率的进步性:该教材沟通系统能够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建立单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沟通程序,有效的简化了传统口语沟通的复杂性,提升沟通及服务的效率。\n[0084] 3、本发明的发送端系统,具有下列优点:\n[0085] (1)、沟通的明确性:该发送端系统提供发送者能够有效的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接收者进行沟通,有效的减化了传统口语沟通学习单元过程的模糊性。\n[0086] (2)、操作的便捷性:该发送端系统提供发送者经由简易的操作程序即可便捷的与接收者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n[0087] (3)、需求的客制化:该发送端系统提供发送者能够依需求选取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中需要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满足发送者对学习单元动态而即时性的需求。\n[0088] (4)、效率的进步性:该发送端系统能够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接收端系统执行单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沟通程序,有效的简化了传统口语沟通的复杂性,提升沟通及服务的效率。\n[0089] 4、本发明的接收端系统,具有下列优点:\n[0090] (1)、沟通的明确性:该接收端系统提供接收者能够有效的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发送者进行沟通,有效的减化了传统口语沟通学习单元过程的模糊性。\n[0091] (2)、操作的便捷性:该接收端系统提供接收者经由简易的操作程序即可便捷的与发送者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n[0092] (3)、效率的进步性:该接收端系统能够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与发送端系统执行单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沟通程序,有效的简化了传统口语沟通的复杂性,提升沟通及服务的效率。\n[0093] 5、本发明的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具有下列优点:\n[0094] (1)、能够储存发送端系统或接收端系统,让该发送端系统或接收端系统载入至一资讯装置系统中。\n[0095] (2)、使发送端系统或接收端系统的程序,得以方便的储存及保管。\n[0096] (3)、使发送端系统或接收端系统的程序,得以携带方便。\n[0097]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发送端系统、接收端系统及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该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包括至少一学习单元,以及至少一条码。该教材沟通系统,包括至少一发送端系统,以及至少一接收端系统。其中,该发送端系统,包括输入模组以及传送模组。该接收端系统,包括:接收模组、第二识别处理模组,以及第二沟通模组。藉由教材沟通系统的至少一发送端系统及至少一接收端系统,使至少一发送者可与至少一接收者得以针对具有条码的纸本教材的学习单元进行沟通。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的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着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教材及其教学系统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n[0098]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n附图说明\n[0099]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识别单元的教材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n[0100]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教材沟通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方框图。\n[0101]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教材沟通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方框图。\n[0102] 10:教材 11:学习单元\n[0103] 12:识别单元 20:教材沟通系统\n[0104] 21:通讯网路 22:发送端系统\n[0105] 221:输入模组 222:传送模组\n[0106] 223:阅览模组 224:第一识别处理模组\n[0107] 225:第一沟通模组 226:第一作业管理模组\n[0108] 23:接收端系统 231:接收模组\n[0109] 232:第二识别处理模组 233:第二沟通模组\n[0110] 234:第二作业管理模组\n具体实施方式\n[0111]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识别单元教材、教材沟通系统、发送接收端系统及记录媒体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n[0112] 为了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保护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的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因此将在以下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n[0113]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识别单元12的教材10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n[0114] 本实施例是为一种具有识别单元12的教材10,其可经由一教材沟通系统20,辅助一发送者向一接收者指定任一学习单元11,并辅助接收者识别发送者所指定的学习单元\n11,进而使接收者与发送者针对学习单元11进行沟通。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识别单元12的教材10,其包括至少一学习单元11,以及至少一识别单元12。\n[0115] 上述的教材10是为具有学习或教学用途及功能的著作物,例如为一纸本教材或一数字教材等。而该学习单元11是指教材10中特定的一内容范围,可为一章节、一题目、一公式、一解题指引、或一解题步骤。发送者可指定特定教材的章节、题目、公式、解题指引、或解题步骤与接收者进行沟通。\n[0116] 请参阅图1所示,该每一识别单元12,对应于一学习单元11,又每一识别单元12具有一识别单元资料。识别单元12可以为一文字编码、一条码、一晶片、一磁条、或一无线射频标签等。而识别单元12所具有的该识别单元资料,基本上为一独立的识别编码,为能具有更佳的处理功效,可将学习单元11的关联资料,如学习单元11的元数据(metadata),通过编码规则内含于识别编码中。\n[0117] 进一步的,结合自动识别系统技术,如条码的编码技术就能将识别单元资料储存于条码中,供条码扫描装置读取;而文字编码则可以用文字扫描装置读取。如此,教材沟通系统20就可以利用条码扫描器或文字扫描器输入识别单元资料,经解译后直接根据识别单元资料,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例如排程功能或分析功能。\n[0118] 又,该识别单元12可以由复数个识别子单元组合而成,该每一个识别子单元具有一识别子单元资料,而该识别单元资料则由各识别子单元资料组合而成。将识别单元12分解成复数个识别子单元可有效的节省放置识别单元12于纸本教材10上所需的空间,用以增加配置的弹性。\n[0119] 由于自动识别系统技术可以包含相当大的资料量,所以识别单元资料更能附带储存学习单元11的关联资料,例如为一原始内容、一服务链结及一元数据等。用以辅助发送者与接收者直接根据学习单元11的识别单元资料取得学习单元11原始内容进行沟通,或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例如排程功能与分析功能。\n[0120] 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一种教材沟通系统20的实施例一的结构方框图。该一种教材沟通系统20,是建立于一通讯网路21上,用以辅助至少一发送者与至少一接收者针对一具有识别单元12的教材10进行沟通,其包括:至少一发送端系统22以及至少一接收端系统23。\n[0121] 上述的发送端系统22,其包括一输入模组221,以及一传送模组222,其中:\n[0122] 该输入模组221,用以输入发送者所指定教材10的至少一学习单元11所对应的各识别单元12的识别单元资料,并将识别单元资料输出至传送模组222。以纸本教材为例,当学习单元11的识别单元12为文字编码的形式时,则输入模组221为电脑装置中具有输入介面的应用程序或是电话装置的讯号输入模组,使得发送者利用电脑装置的键盘或电话装置的按键将学习单元11识别单元资料输入发送端系统22;而当学习单元11的识别单元\n12结合自动识别技术,识别单元12为文字编码、条码、晶片或无线射频标签等形式时,输入模组221即为对应技术的自动识别系统。\n[0123] 该传送模组222,接收输入模组221输出的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使发送者根据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提出一沟通请求,并藉由通讯网路21传送至至少一接收端系统23。传送模组222为一种电脑系统传递沟通请求专用的应用程序或电话装置的讯号输出模组,传送模组222将接收的识别单元资料通过通讯网路21,如网际网路或电话网路,传送至接收端系统23,并提出沟通请求。基本的沟通请求就是直接请接收者立即的回应,进阶的沟通请求则由发送者设定沟通请求的内容,包括沟通对象、沟通时间、沟通地点、沟通设备、或沟通方法等,用以提供接收者依照沟通请求与发送者进行沟通。\n[0124] 上述的至少一接收端系统23,其包括:一接收模组231、一第二识别处理模组232,以及一第二沟通模组233。\n[0125] 该接收模组231,藉由通讯网路21接收由至少一发送端系统22传送的沟通请求,并输出至第二识别处理模组232。当通讯网路21是为电话网路时,接收模组231则为电话系统的讯号接收模组,如自动语音导引系统;当通讯网路21为网际网路时,接收模组231则为网路应用程序,如网站伺服系统。该第二识别处理模组232,接收接收模组231输出的沟通请求,根据沟通请求所记录的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识别发送者所指定的至少一学习单元\n11,并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输出一第二识别处理结果。用以提供识别的资料来源可由一教材资料库提供,或由识别单元资料本身所提供,而教材资料库可位于发送端系统22、接收端系统23、或一第三方系统。而识别的内容范围包含与学习单元11相关的各种关联资料,如学习单元11的原始内容、服务链结或元数据等。\n[0126] 而第二识别处理模组232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则如浏览检视沟通请求、查询学习单元11的关联资料等辅助功能。更佳的是,该第二识别处理模组232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更包含有一排程功能或一分析功能。该排程功能,是用以提供适合发送者或接收者进行沟通的排程方案,如依据沟通过程的连续性、依据学习单元11的科目类别、依据学习单元11的难易度、依据学习单元11的重要性等原则进行排程。分析功能,则用以提供发送者或接收者辅助沟通的参考资讯,如运用教学诊断、学习诊断、统计分析、资料挖掘等方法进行分析,或提供教学地图、学习地图等指引资讯。\n[0127] 第二沟通模组233,接收第二识别处理模组232输出的第二识别处理结果,并使接收者根据第二识别处理结果针对至少一学习单元11与发送者进行沟通。第二沟通模组233更具有一内容展示的功能,用以展示第二识别处理结果,并辅助接收者根据第二识别处理结果的内容与发送者进行沟通。又,第二沟通模组233具有一即时通讯功能,该即时通讯功能可以藉由提供即时通讯的应用软件而达成,例如MSN messenger、ICQ、Yahoo messenger、QQ或Skype等即时通讯用户端应用软件,用以提供接收者反应其即时沟通状态,并掌握发送者的即时沟通状态,进而接收发送者提出的沟通请求并与发送者进行沟通。\n[0128] 又,第二沟通模组233具有一群组沟通功能,用以提供接收者与其他接收者组成一接收群组,并接收群组接收发送者提出的沟通请求,再提供接收者以接收群组与发送者进行沟通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一种教材沟通系统20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为了使教材沟通系统20更便于发送者使用,发送端系统22进一步包括一阅览模组223、一第一识别处理模组224、一第一沟通模组225,以及一第一作业管理模组226;其中:\n[0129] 该阅览模组223,用以提供发送者阅览教材10的学习单元11,并能够辅助发送者将学习单元11的识别单元资料输出至输入模组221,简化原输入模组221所需的操作。\n[0130] 该第一识别处理模组224,是用以接收输入模组221输出的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根据至少一识别单元资料识别发送者所指定的至少一学习单元11,并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输出一第一识别处理结果。而用以提供识别的资料来源可由一教材资料库提供,或由识别单元资料本身所提供,而教材资料库可位于发送端系统22、接收端系统23、或第三方系统。\n[0131] 而第一识别处理模组224所执行辅助沟通的处理功能则类似第二识别处理模组\n232的运作原理,提供发送者浏览检视沟通请求、查询学习单元11的关联资料、执行排程功能或分析功能等辅助功能。当发送端系统22增设第一识别处理模组224时,传送模组222会接收第一识别处理模组224输出的第一识别处理结果,根据第一识别处理结果提出沟通请求。并可将沟通请求及第一识别处理结果输出至至少一接收端系统23,如此,就可以简化或省略接收端系统23第二识别处理模组232的识别工作,减轻第二识别处理模组232的工作负担。\n[0132] 该第一沟通模组225,接收由传送模组222在完成传送沟通请求后输出的一提示资料,使发送者针对至少一学习单元11与接收者进行沟通。该第一沟通模组225与第二沟通模组233之间可以经由通讯网路21相互传递资讯,如为远程沟通模式;第一沟通模组\n225与第二沟通模组233亦可相互独立,各自辅助发送者与接收者根据显示内容进行沟通,如为非远程沟通模式。第一沟通模组225亦具有类似第二沟通模组233的运作原理,例如内容展示功能、内容同步功能、即时通讯功能或群组沟通功能等。\n[0133] 该第一作业管理模组226,用以管理辅助发送端系统22各模组运作所需的作业。\n例如,一身份认证作业管理,用以验证发送者是否为发送端系统22的合法使用者,并依照发送者的使用权限授权发送者使用发送端系统22,或验证接收者是否为合法的沟通对象;\n一沟通请求作业管理,其用以储存输入模组221输入的识别单元资料及传送模组222输出的沟通请求,更协助第一识别处理模组224进行排程、分析等作业;或一教材资料库作业管理,其用以提供第一识别处理模组224根据识别单元资料查询学习单元11的关联资料及内容等,或支援第一沟通模组225显示学习单元11的关联资料。\n[0134] 又,第一作业管理模组226并根据作业管理的需求与外部系统进行协同作业。其中,该外部系统,包含接收端系统23、其他发送端系统22或第三方系统。而协同作业的工作项目则例如,一教材资料库更新作业,让发送端系统22与接收端系统23的教材资料库维持一致的状态,确保查询调阅的正确性;一沟通请求移转作业,让发送者将沟通请求从发送端系统22移转至另一发送端系统22,让发送者在适当的环境使用适当的系统装置进行沟通;\n一即时通讯协同作业,负责第一沟通模组225即时通讯功能与即时通讯伺服端系统所进行的协同作业;一群组沟通协同作业,负责第一沟通模组225群组沟通功能与其他发送端系统22所进行的协同作业等。\n[0135] 上述的发送端系统22是储存于一种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中,将发送端系统22载入至一资讯装置系统,并且使资讯装置系统执行上述所述的发送端系统22。资讯装置是例如一电脑装置、一电话装置、一自动识别装置、一电子书包、一移动通讯装置,如手机、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n[0136] 而为使得教材沟通系统20更便于接收者使用,接收端系统23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作业管理模组234。\n[0137] 该第二作业管理模组234,用以管理辅助接收端系统23的各模组运作所需的作业。例如类似第一作业管理模组226的运作原理,提供身份认证作业管理、沟通请求作业管理、或教材资料库作业管理等。\n[0138] 又,第二作业管理模组234并根据作业管理的需求与外部系统进行协同作业。其中,该外部系统,包含发送端系统22、其他接收端系统23或第三方系统。而协同作业的工作项目则类似第一作业管理模组226的运作原理,提供教材资料库更新作业、沟通请求移转作业、即时通讯协同作业群组沟通协同作业等。\n[0139] 上述的接收端系统23是储存于一种资讯装置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中,将接收端系统23载入至一资讯装置系统,并且使资讯装置系统执行上述所述的接收端系统23。资讯装置是例如一电脑装置、一电话装置、一自动识别装置、一电子书包、一移动通讯装置,如手机、个人数位助理等。\n[0140] <第一实施例>\n[0141] 进一步的,将上述的教材沟通系统20的架构及概念应用于沟通教学服务时,就能产生新的教学服务模式。并根据提供教学服务的教学者采取接收者或发送者的角色,可将教学服务分为被动型或主动型二种型态。\n[0142] 以被动型的教学服务而言,当应用于发送者为一学习者,而接收者为一教学者,并且由教学者被动提供学习者一教学服务时,教材沟通系统20即为被动型教学服务沟通系统。原教材沟通系统20中的沟通请求为一教学服务请求;原发送端系统22为一学习端系统;原接收端系统23为一教学端系统。\n[0143] 更佳的是,在被动型教学服务沟通系统中,教学者提供学习者需要的教学服务的模式可包含远程教学、现场教学及或外派教学三种模式。\n[0144] 相对的,以主动型的教学服务而言,当应用于发送者为一教学者,而接收者为一学习者,并且由教学者主动提供学习者一教学服务时,教材沟通系统20即为主动型教学服务沟通系统。原教材沟通系统20中的沟通请求为一教学服务通知;原发送端系统22为一教学端系统;原接收端系统23为一学习端系统。\n[0145] 而教学者提供学习者需要的教学服务的模式亦包含远程教学、现场教学及或外派教学三种模式。\n[0146] 更佳的是,可将上述的被动型教学服务沟通系统与主动型教学服务沟通系统应用于班级教学中,通过通讯网路整合至少一教学端系统与复数个学习端系统于班级教学环境中。\n[0147] <第二实施例>\n[0148] 进一步的,将上述的教材沟通系统20的架构及概念应用于沟通教材应用服务时,就能产生新的教材应用服务模式。并根据提供教材应用服务的服务者采取接收者或发送者的角色,可将教材应用服务分为被动型或主动型二种型态。教材应用服务是如教材阅读服务、教材对话服务、教材出版服务、教学能力认证服务、学习能力认证服务、教学媒合服务、学习诊断服务、教材评鉴服务、教材搜寻服务、教材下载服务、教材交易服务、教材广播服务、教材列印服务、学习或教学网志服务、知识交流服务、教材创作服务等。知识交流服务是例如Yahoo!奇摩知识+,而教材创作服务是例如网路维基百科服务。\n[0149] 以被动型的教材应用服务而言,当应用于发送者为一需求者,而接收者为一服务者,并且由服务者被动提供需求者一教材应用服务时,教材沟通系统20即为被动型教材服务沟通系统。教材沟通系统20中原沟通请求为一教材应用服务请求;原发送端系统22为一需求端系统;原接收端系统23为一服务端系统。\n[0150] 相对的,以主动型教材应用服务而言,当应用于发送者为一服务者,而接收者为一需求者,并且由服务者主动提供需求者一教材应用服务时,教材沟通系统20即为主动型教材服务沟通系统,而原沟通请求为一教材应用服务通知;原发送端系统22为一服务端系统;原接收端系统23为一需求端系统。\n[015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各实施例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其目的在于使熟习该技术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而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3-06-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9B 5/00
专利号: ZL 200710101718.X
申请日:
授权公告日:
- 2011-03-30
- 2008-12-24
- 2008-10-2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