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及压差检漏系统 |
申请号 | CN201410110759.5 | 申请日期 | 2014-03-24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06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21C17/017 | IPC分类号 | G;2;1;C;1;7;/;0;1;7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路888弄6号楼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姜伟;钱征宇;杨炯;柏佳磊;冯春杰;周越峰;黄海涛 |
代理机构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绍宁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在凝汽器正常工作状态下,先隔离被检测凝汽器,使凝汽器水室疏水至传热管最低平面以下,然后再使相邻传热管两两一组,且相邻两组共用位于中间的一根传热管,对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压差检测时,将同组内两根传热管的一端分别与压差计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密封,压差计进行检测并且输出检测值,然后逐次对每组进行检查,检查完后,根据所得的所有检测值就能分辨出哪根或哪几根传热管泄漏。本发明实现了对传热管逐根进行检测,精准、快速的确定哪一根传热管泄漏,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1.一种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凝汽器正常工作状态下,先隔离被检测凝汽器,使凝汽器水室疏水至传热管最低平面以下,然后再使相邻传热管两两一组,且相邻两组共用位于中间的一根传热管,对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压差检测时,将同组内两根传热管的一端分别与压差计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密封,压差计进行检测并且输出检测值,然后逐次对每组进行检查,检查完后,根据所得的所有检测值就能分辨出哪根或哪几根传热管泄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凝汽器的所有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前,先将所述凝汽器的所有传热管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含有多根传热管,然后对每个模块进行氦检漏,通过氦检漏确定哪个模块内有泄漏,然后再对有泄漏的模块内的所有传热管进行所述压差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时,压差检漏仪根据所述压差计输出的检测值计算传热管的泄漏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的具体步骤为:(A)使被检测的两根传热管与大气、压差计均相通放气,使所述压差计两端气体处于平衡;(B)关闭所述两根传热管与大气、所述压差计的连通,保持所述压差计两端气体平衡,使所述压差计读数归零;(C)打开所述两根传热管与所述压差计的连通,读取所述压差计的读数并且记录(;D)记录完成后,将所述两根传热管与大气连通,本组传热管检测完毕。
5.一种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的压差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差检漏仪、压差计(1)、两条并联气路,以及从两并联节点引出的用来与传热管(5、6)相连的两条检测气路,所述压差计(1)与所述压差检漏仪信号相连,第一条并联气路上串设有所述压差计(1)以及分布在压差计两侧的电磁阀(V1、V2),第二条并联气路上串设有两个电磁阀(V3、V4)以及从两个电磁阀(V3、V4)之间引伸出的总管路,所述总管路上设有放气阀(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差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气路上还设有温度计(3)和气压计(4)。
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及压差检漏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及压差检漏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由于凝汽器传热管的材质为钛管,壁厚一般为0.5mm左右,流经传热管的海水中的杂质容易对传热管造成物理损伤,严重的会引起传热管破管,一旦发生破管,在压差作用下会造成海水向凝汽器汽侧泄漏。目前,国内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测最常规的方法为涡流检测,针对涡流检测的不足还辅以目视检测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是专门针对单根传热管泄漏的检测方法。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单根检漏的方法。\n[0003] 压差法是一种通过检测被检工件内部压力变化来计算工件泄漏量的检测方法,压差法的实现主要依靠压差式检漏仪,其采用两路管路系统之间的实际压力差值来换算成当前漏率的原理,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触摸屏组合,对相关数据进行自动测量、分析、计算和控制等一系列动作,自动计算出被检件的相对漏率,从而达到快速检测,快速判断被检件是否超出允许的标准值,最终得出被检件是否合格的结论。\n发明内容\n[0004]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凝汽器哪根传热管泄漏的问题。\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在凝汽器正常工作状态下,先隔离被检测凝汽器,使凝汽器水室疏水至传热管最低平面以下,然后再使相邻传热管两两一组,且相邻两组共用位于中间的一根传热管,对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压差检测时,将同组内两根传热管的一端分别与压差计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密封,压差计进行检测并且输出检测值,然后逐次对每组进行检查,检查完后,根据所得的所有检测值就能分辨出哪根或哪几根传热管泄漏。\n[0006] 优选的,在对所述凝汽器的所有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前,先将所述凝汽器的所有传热管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含有多根传热管,然后对每个模块进行氦检漏,通过氦检漏确定哪个模块内有泄漏,然后再对有泄漏的模块内的所有传热管进行所述压差检测。\n[0007] 优选的,在对所述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时,压差检漏仪根据所述压差计输出的检测值计算传热管的泄漏率。\n[0008] 优选的,对所述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的具体步骤为:(A)使被检测的两根传热管与大气、压差计均相通放气,使所述压差计两端气体处于平衡;(B)关闭所述两根传热管与大气、所述压差计的连通,保持所述压差计两端气体平衡,使所述压差计读数归零;(C)打开所述两根传热管与所述压差计的连通,读取所述压差计的读数并且记录;(D)记录完成后,将所述两根传热管与大气连通,本组传热管检测完毕。\n[0009] 优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的压差检漏系统,包括压差检漏仪、压差计、两条并联气路,以及从两并联节点引出的用来与传热管相连的两条检测气路,所述压差计与所述压差检漏仪信号相连,第一条并联气路上串设有所述压差计以及分布在压差计两侧的电磁阀,第二条并联气路上串设有两个电磁阀以及从两个电磁阀之间引伸出的总管路,所述总管路上设有放气阀。\n[0010] 优选的,所述检测气路上还设有温度计和气压计。\n[0011]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以及压差检漏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凝汽器蒸汽侧(壳侧)的压力低于冷却水侧(传热管侧)的压力,因此采用压差法可以对传热管进行逐一检测,本发明在凝汽器不停机即正常工作状态时,将相邻两根传热管作为一组,以其中一根传热管作为基准物,另一根传热管为被检件,在用堵头密封传热管一端后,另一端均连接压差计,由于传热管壳侧真空,如果被检件存在一定的泄漏,即使是很微小的泄漏,压差计的两端也将出现压差,压差计将产生一个与泄漏量相关的输出信号,这样就能逐一检测所有传热管,确定哪根或哪几根传热管泄漏,而压差检漏仪还可以将上述输出信号检出并计算出被检件的具体泄漏率。由于两根传热管的大小、形状、材料及所处环境都相同,并且结构对称,该方式可以消除温度、容积变形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本发明实现了对传热管逐根进行检测,精准、快速的确定哪一根传热管,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n附图说明\n[0012]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压差检漏系统示意图。\n[0013] 元件标号说明\n[0014] 1 压差计\n[0015] 2 放气阀\n[0016] 3 温度计\n[0017] 4 气压计\n[0018] 5、6 传热管\n[0019] V1、V2、V3、V4 电磁阀\n具体实施方式\n[002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n[0021]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示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n[0022]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在凝汽器正常工作状态下,先隔离被检测凝汽器,使凝汽器水室疏水至传热管最低平面以下,然后再使相邻传热管两两一组,且相邻两组共用位于中间的一根传热管,对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压差检测时,将同组内两根传热管的一端分别与压差计的两端相连,另一端密封,压差计进行检测并且输出检测值,然后逐次对每组进行检查,检查完后,根据所得的所有检测值就能分辨出哪根或哪几根传热管泄漏。本发明利用压差计对传热管进行逐组检查,由于所有传热管被分成两两一组,且相邻组有一根相同的传热管,在进行检测时其中一根传热管被认定为基准件,另一根则被认为被检件,这样逐组检测,在检测时先使压差计两端平衡,由于传热管壳侧真空,使被检的两个传热管放气,再进行检测,如果被检件存在一定的泄漏,即使是很微小的泄漏,压差计的两端也将出现压差,压差计将产生一个与泄漏量相关的输出信号,这样就能逐一检测所有传热管,确定哪根或哪几根传热管泄漏,而压差检漏仪还可以将上述输出信号检出并计算出被检件的具体泄漏率。由于两根传热管的大小、形状、材料及所处环境都相同,并且结构对称,该方式可以消除温度、容积变形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本发明实现了对传热管逐根进行检测,精准、快速的确定哪一根传热管,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n[0023] 由于凝汽器的传热管数量很多,若直接对传热管进行上述压差检测,耗时较长,因此在对在对凝汽器的所有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前,先将凝汽器的所有传热管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含有多根传热管,然后对每个模块进行氦检漏,通过氦检漏确定哪个模块内有泄漏,然后再对有泄漏的模块内的所有传热管进行所述压差检测。这样可以通过氦检漏先初步确定哪个区域即哪个模块内有泄漏,然后对这一确定区域进行压差检测,增加氦检漏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n[0024] 在对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时,压差检漏仪根据所述压差计输出的检测值计算传热管的泄漏率。传热管的泄漏率一般指根据一段时间内泄漏出的压力值来计算,具体的,泄漏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下泄露出的压力值。\n[0025]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的压差检漏系统,其包括压差检漏仪、压差计1、两条并联气路,以及从两并联节点引出的用来与传热管5、6相连的两条检测气路,压差计1与压差检漏仪(未予图示)信号相连,第一条并联气路上串设有压差计\n1以及分布在压差计两侧的电磁阀V1、V2,第二条并联气路上串设有两个电磁阀V3、V4以及从两个电磁阀V3、V4之间引伸出的总管路,总管路上设有放气阀2,检测气路上还设有温度计3和气压计4。本实施例的压差计即指压差传感器。\n[0026] 采用上述压差检漏系统,对每组传热管进行压差检测的具体步骤为:(A)放气阶段:使被检测的两根传热管5、6与大气、压差计1均相通放气,即打开电磁阀V1、V2、V3、V4以及放气阀2,使压差计1两端气体状态平衡稳定;(B)平衡阶段:关闭两根传热管5、6与大气、压差计1的连通,即关闭电磁阀V1、V2、V3、V4以及放气阀2,保持压差计1两端气体平衡,使压差计1读数归零;(C)检测阶段:同时打开电磁阀V1、V2,使两根传热管5、6与压差计1相连通,在预订时间内,读取压差计1的读数即压力差值并且记录,压力检漏仪计算泄漏率;(D)再放气阶段:记录完成后,打开电磁阀V3、V4以及放气阀2,使两根传热管5、6与大气连通,本组传热管检测完毕。\n[0027] 本发明的压差检漏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测试前先放气使压差计1两端平衡,由于被检件和标准件(即传热管5、6)均处于相同的真空环境,如果被检件有泄漏,即使是微小的泄漏,压差计1也将随时间逐渐“失衡”,因而产生一个与单位时间内漏气量相关的输出信号,压差检漏仪将这一输出信号检出并计算出被检件的具体漏气量。由于传热管壳侧真空,如果被检件存在一定的泄漏,即使是很微小的泄漏,压差计的两端也将出现压差,压差计将产生一个与泄漏量相关的输出信号,压差检漏仪将这一信号检出并计算出被检件的具体泄漏率。由于两根传热管的大小、形状、材料及所处环境都相同,并且结构对称,该方式可以消除温度、容积变形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n[0028]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检漏方法以及压差检漏系统,在凝汽器不停机即正常工作状态时,将相邻两根传热管作为一组,以其中一根传热管作为基准物,另一根传热管为被检件,在用堵头密封传热管一端后,另一端均连接压差计,由于传热管壳侧真空,如果被检件存在一定的泄漏,即使是很微小的泄漏,压差计的两端也将出现压差,压差计将产生一个与泄漏量相关的输出信号,这样就能逐一检测所有传热管,确定哪根或哪几根传热管泄漏。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n[0029]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法律信息
- 2016-07-06
- 2014-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21C 17/017
专利申请号: 201410110759.5
申请日: 2014.03.24
- 2014-07-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1-11-14
| | |
2
| |
2013-11-06
|
2013-07-12
| | |
3
| | 暂无 |
1971-04-12
| | |
4
| | 暂无 |
1968-07-2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