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
申请号 | CN201110241058.1 | 申请日期 | 2011-08-22 |
法律状态 | 驳回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162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IPC分类号 | H04W64/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29***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发明人 | 邓中亮;余彦培;邓耀宇;吕子平;施浒立;来奇峰;那日苏 |
代理机构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厚刚 |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定位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定位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基站定位,获取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和各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预先获取的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根据所述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所述各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终端的位置信息以修正基站定位结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融合卫星与基站的卫星盲区无缝定位方法,推算出卫星盲区的基站定位误差。使得在无法接收到卫星信号时,仅通过基站定位即可获得更高精度的终端位置信息,避免了在蜂窝网环境下进行定位,多种干扰因素导致的定位精度不高的情况。
1.一种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定位,获取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和各基站的位置信息;
根据预先获取的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所述各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终端的位置信息以修正基站定位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基站定位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具体包括:
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基站定位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通过卡尔曼滤波计算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获取的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的获取方法,具体包括: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
接收基站的信号并进行基站无线定位,获取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和各基站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计算得到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
根据所述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乘以光速,计算得到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根据GPS获取的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各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根据所述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以及所述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之间的差值,计算预先获取的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所述各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终端的位置信息以修正基站定位结果,具体包括:
接收基站的信号并进行基站无线定位,获取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和各基站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计算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
根据所述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乘以光速,计算得到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根据所述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以及所述当前对应基站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之间的和,计算得到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根据所述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计算当前的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计算当前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其中,Δρ2,i,j为所述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第i个基站和第j个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C为光速;
Cij为根据预先获取的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的当前基站i和基站j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
x0,y0,z0为终端当前的坐标,xi,yi,zi为第i个基站的坐标,xj,yj,zj为第j个基站的坐标;
TDOAij是基站i和基站j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
6.一种定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定位,获取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和各基站的位置信息;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所述各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终端的位置信息以修正基站定位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基站定位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通过卡尔曼滤波计算当前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定位单元,用于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
第一基站信号接收及解调单元,用于接收基站的信号并进行基站无线定位,获取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和各基站的位置信息;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计算得到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乘以光速,计算得到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GPS获取的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各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以及所述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之间的差值,计算预先获取的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基站信号接收及解调单元,用于接收基站的信号并进行基站无线定位,获取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和各基站的位置信息;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基站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计算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
第六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乘以光速,计算得到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第七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以及所述当前对应基站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之间的和,计算得到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第八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各基站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计算当前的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计算单元计算当前的位置信息的计算方法,包括:
其中,Δρ2,i,j为所述等价于GPS定位的各基站之间第i个基站和第j个基站之间信号到达终端的距离差;
C为光速;
Cij为根据预先获取的对应基站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计算的当前基站i和基站j之间的非视距误差修正系数;
x0,y0,z0为终端当前的坐标,xi,yi,zi为第i个基站的坐标,xj,yj,zj为第j个基站的坐标;
TDOAij是基站i和基站j之间到达终端的信号到达时间差。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1-06-08
|
2010-12-23
| | |
2
| |
2009-07-15
|
2009-02-11
| | |
3
| |
2011-07-27
|
2011-02-16
| | |
4
| |
2011-06-08
|
2009-12-08
| | |
5
| | 暂无 |
2008-05-29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04-18 | 2012-04-18 | | |
2 | | 2013-08-28 | 2013-08-28 | | |
3 | | 2013-09-23 | 2013-09-23 | | |
4 | | 2013-08-28 | 2013-08-28 | | |
5 | | 2012-02-20 | 2012-02-20 | | |
6 | | 2012-04-18 | 2012-04-18 | | |
7 | | 2012-06-29 | 2012-06-29 | | |
8 | | 2012-06-29 | 2012-06-29 | | |
9 | | 2013-09-23 | 2013-09-23 | | |
10 | | 2012-02-20 | 2012-02-20 | | |
11 | | 2016-01-27 | 2016-01-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