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及设备 |
申请号 | CN201310722313.3 | 申请日期 | 2013-12-24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0783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B5/024 | IPC分类号 | A;6;1;B;5;/;0;2;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发明人 | 张玉洁;李凯;王俊艳;张志鹏;许利群 |
代理机构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润湘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若确定采集到的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不小于该用户在该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该用户在该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则进行告警;其中,该用户在该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下限值根据该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该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而确定。在本方案中,由于可根据用户的体能特征、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等信息,灵活确定与各用户相匹配的正常运动心率范围,因而,可避免目前存在的心率阈值固定所导致的心率监控不准确的问题,提高心率监控的准确性。
1.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
针对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判断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是否满足以下设定条件: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若是,则进行告警;
其中,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而确定;
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
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利用设定的运动心率数据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以及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并根据确定的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以及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建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取值区间的初始运动心率模型;
根据建立的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并将所确定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作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运动过程中未出现告警,且接收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结束后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则对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由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运动心率所形成,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与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的平均值所形成;并根据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更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包括:
通过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中的相同时刻的运动心率取均值的方式,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至少包括所述用户的性别以及年龄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至少包括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动强度以及持续时长。
5.一种运动心率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心率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
心率判断模块,用于针对所述心率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判断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是否满足以下设定条件: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
信息告警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心率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告警;
其中,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而确定;
其中,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还包括模型建立模块以及阈值确定模块: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利用设定的运动心率数据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以及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并根据确定的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以及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建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取值区间的初始运动心率模型;
所述阈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建立的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并将所确定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作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动心率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还包括信息接收模块、数据拟合模块以及阈值更新模块: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结束后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
所述数据拟合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运动过程中未出现告警,且确定所述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则对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由所述心率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运动心率所形成,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与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的平均值所形成;
所述阈值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更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心率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拟合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中的相同时刻的运动心率取均值的方式,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动心率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至少包括所述用户的性别以及年龄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至少包括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动强度以及持续时长。
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及设备\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健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及设备。\n背景技术\n[0002] 运动心率是指人体在运动时所保持的心率状态。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为了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以及保证运动安全,均需有一个较为合适的运动心率,以避免运动效果不佳以及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异常等问题。\n[0003] 目前,为了确保用户运动时的运动心率处于合适的心率范围,常采用对用户所佩戴的心率带进行实时监测的方式,监测用户进行运动时的运动心率。具体地,当监测到用户的实时运动心率超过预设的固定阈值时则产生告警,以提醒用户运动心率异常。\n[0004] 但是,在采用上述方式进行运动心率的实时监测时,由于通常使用预设的一固定阈值来确定运动心率是否异常,并没有考虑不同运动强度下运动心率的差异(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同一用户所能达到的运动心率最大值通常并不相同)以及不同用户个体的心脏机体功能差异(由于用户个体差异,通常来说,任意两个用户的静止心率或运动心率相互并不一致),因此,若仍通过相同的预设阈值来判断运动心率是否异常,则会造成错判或误判等现象,导致对用户的运动心率所进行的监测并不准确。\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对用户的运动心率所进行的监测并不准确的问题。\n[000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包括:\n[0007] 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n[0008] 针对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判断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是否满足以下设定条件: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则进行告警;\n[0009] 其中,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而确定。\n[0010] 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由于可根据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等信息,灵活确定与各用户相匹配的正常运动心率范围,因而,可避免目前存在的心率阈值固定所导致的心率监控不准确的问题,提高心率监控的准确性。\n[0011] 具体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12] 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利用设定的运动心率数据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以及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并根据上述各参数,建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取值区间的初始运动心率模型;\n[0013] 根据建立的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并将所确定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作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14]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n[0015] 若确定所述运动过程中未出现告警,且接收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结束后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则对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由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运动心率所形成,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与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的平均值所形成;并[0016] 根据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更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17] 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由于可在确定所述运动过程中未出现告警,且接收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结束后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时,对由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运动心率所形成的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初始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与初始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的平均值所形成的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符合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的第三运动心率曲线,从而可进一步达到提高运动心率监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并提高用户的个性化应用体验的目的。\n[0018] 具体地,对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包括:\n[0019] 通过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中的相同时刻的运动心率取均值的方式,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n[0020]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至少包括所述用户的性别以及年龄中的一种或多种;\n[0021] 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至少包括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动强度以及持续时长。\n[0022]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运动心率监控设备,包括:\n[0023] 心率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n[0024] 心率判断模块,用于针对所述心率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判断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是否满足以下设定条件: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25] 信息告警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心率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告警;\n[0026] 其中,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而确定。\n[0027]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还包括模型建立模块以及阈值确定模块:\n[0028]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利用设定的运动心率数据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以及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并根据上述各参数,建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取值区间的初始运动心率模型;\n[0029] 所述阈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建立的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并将所确定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作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30]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还包括信息接收模块、数据拟合模块以及阈值更新模块:\n[0031]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结束后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n[0032] 所述数据拟合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运动过程中未出现告警,且确定所述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则对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由所述心率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运动心率所形成,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与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的平均值所形成;\n[0033] 所述阈值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更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34] 具体地,所述数据拟合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中的相同时刻的运动心率取均值的方式,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n[0035]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至少包括所述用户的性别以及年龄中的一种或多种;\n[0036] 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至少包括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动强度以及持续时长。\n[0037]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n[003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若确定采集到的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不小于该用户在该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该用户在该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则进行告警;其中,该用户在该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下限值根据该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该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而确定。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可根据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等信息,灵活确定与各用户相匹配的正常运动心率范围,因而,可避免目前存在的心率阈值固定所导致的心率监控不准确的问题,提高心率监控的准确性。\n附图说明\n[003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40]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运动心率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n[0041]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的模型示意图;\n[0042]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针对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判断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是否满足以下设定条件: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若是,则进行告警;其中,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而确定。\n[0044]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可根据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等信息,灵活确定与各用户相匹配的正常运动心率范围,因而,可避免目前存在的心率阈值固定所导致的心率监控不准确的问题,提高心率监控的准确性。\n[004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n[0046] 实施例一:\n[0047]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运动心率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可应用于运动心功能监测领域以及术后恢复状况判定等领域,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n[0048] 具体地,所述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n[0049] 步骤101: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n[0050]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运动心率采集方式采集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例如,通过对所述用户所佩戴的心率带进行实时监测的方式来采集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n[0051]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运动过程通常可包括运动起始阶段(从开始运动到初步进入运动稳定状态的时段)、运动稳定阶段(保持固定的运动强度或运动速率的时段)以及运动恢复阶段(从开始停止运动到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的时段),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n[0052] 步骤102:针对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确定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是否满足以下设定条件: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103。\n[0053] 其中,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通常可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而确定。\n[0054]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55] 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利用设定的运动心率数据模型(所述设定的运动心率数据模型通常可根据医学常识得到),确定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以及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并根据上述各参数,建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取值区间的初始运动心率模型;\n[0056] 根据建立的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并将所确定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作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57] 其中,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至少可以包括所述用户的性别以及年龄等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进一步地,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通常可包括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动强度以及持续时长,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任何限定。\n[0058] 下面,以用户年龄为26岁、性别为男性、且所进行的本次运动为8km/h动强度、持续时长大约为12min(整个运动过程所对应的时长)的运动为例,对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的建立过程进行简要说明:\n[0059] 首先,可根据医学常识,确定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即静止心率);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假设所述初始运动心率为75次/min;\n[0060] 进一步地,可采用以下公式确定在本次运动过程中,所述用户可达到的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X1=f1(年龄,性别、运动强度等参数)±C2,其中,X1对应的取值区间即为所述用户可达到的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所述C2为常数(通常可根据医学常识进行数值的设定,如设为15次/min等)。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医学常识,当所述用户性别为男性时,f(1 年龄,性别、运动强度等参数)的取值通常可简化为(220-年龄)次/min,当所述用户性别为女性时,f1(年龄,性别、运动强度等参数)的取值通常可简化为(210-年龄)次/min,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用户为男性,因此,可将所述f(1 年龄,性别、运动强度等参数)的取值简化为(220-年龄)次/min,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n[0061] 进一步地,可采用以下公式确定在本次运动过程中,所述用户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T1=f(2 年龄,性别、运动强度等参数)±C1,其中,T1对应的取值区间即为所述用户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所述C1为常数(通常可根据医学常识进行数值的设定,如设为30s等),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医学常识,当用户年龄为26岁、性别为男性时,所述T1取值通常可位于[1min,2min]区间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n[0062] 进一步地,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在本次运动过程中,所述用户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T2=f(3 年龄,性别、运动强度等参数)±C3,其中,T,2对应的取值区间即为所述用户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所述C3为常数(通常可根据医学常识进行数值的设定,如设为30s等),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医学常识,当用户年龄为26岁、性别为男性时,所述T2的取值通常可位于[2min,10min]区间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n[0063] 进一步地,在得到上述各参数之后,可结合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持续时长,确定在本次运动过程中,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进而,可根据所得到的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以及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等参数,建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取值区间的初始运动心率模型。\n[0064] 具体地,以用户年龄为26岁、性别为男性、且所进行的本次运动为8km/h动强度、持续时长大约为12min的运动为例,所建立的初始运动心率模型可如图2所示。在图2中,曲线A即为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所形成的运动心率曲线,曲线B即为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所形成的运动心率曲线,曲线A以及曲线B之间的区域即为根据医学常识所确定的在一定运动强度下,所述用户的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取值区间。\n[0065] 相应地,在本步骤102中,可根据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实时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是否满足以下条件: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已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n[0066]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与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类似,所生成的各运动心率曲线均可分为心率上升阶段、心率平衡阶段以及心率稳定阶段等三个阶段,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并且,所述心率上升阶段、心率平衡阶段以及心率稳定阶段等三个阶段可分别与所述运动过程中包括的运动起始阶段、运动稳定阶段以及运动恢复阶段一一对应,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赘述。\n[0067] 步骤103:若确定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则进行告警。\n[0068]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可采用警示灯告警或语音信号告警等方式进行告警,以提醒用户注意运动安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n[0069]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n[0070] 若确定所述运动过程中未出现告警,且接收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结束后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则对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由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运动心率所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采集到的各运动心率可能存在各种杂音,因此,在形成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之前,通常还可对采集到的运动心率进行滤波操作,之后,根据滤波后的各运动心率形成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与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的平均值所形成;并\n[0071] 根据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更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72]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可通过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中的相同时刻的运动心率取均值的方式,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n[0073] 进一步地,在得到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后,可采用在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上的各运动心率基础上加减设定常数C4的方式得到更新后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其中,所述C4的数值通常可根据医学常识进行设定,如设为15s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n[0074] 进一步地,在更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之后,可将更新后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所限定的运动心率区域,作为更新后的运动心率模型。\n[0075] 也就是说,在每次运动过程结束后,若确定本次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处于正常范围区间,且用户没有感到异常,则可将本次运动过程中采集到的各运动心率与初始运动心率模型进行个性化拟合。由于随着用户运动次数的增多,拟合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越来越接近该用户运动心率的正常范围,进而可在提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提高用户运动心率监控的准确性的基础上,达到个性化判断用户的心脏功能状态的功能。\n[0076]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运动心率监控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可根据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等信息,灵活确定与各用户相匹配的正常运动心率范围,因而,可避免目前存在的心率阈值固定所导致的心率监控不准确的问题,提高心率监控的准确性。\n[0077] 并且,由于在每次运动过程结束后,若确定本次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处于正常范围区间,且用户没有感到异常,则可将本次运动过程中采集到的各运动心率与初始运动心率模型进行个性化拟合,从而使得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越来越接近该用户运动心率的正常范围,进而可在提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提高用户运动心率监控的准确性的基础上,达到个性化判断用户的心脏功能状态的功能。\n[0078] 实施例二:\n[0079] 如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可应用于运动心功能监测领域以及术后恢复状况判定等领域,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n[0080] 具体地,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可包括心率采集模块11、心率判断模块12以及信息告警模块13,其中:\n[0081] 所述心率采集模块11可用于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心率采集模块11可用于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运动心率采集方式采集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例如,通过对所述用户所佩戴的心率带进行实时监测的方式来采集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n[0082] 所述心率判断模块12可用于针对所述心率采集模块11所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判断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是否满足以下设定条件: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其中,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而确定。\n[0083] 所述信息告警模块13可用于在确定所述心率判断模块1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告警;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告警模块13可用于采用警示灯告警或语音信号告警等方式进行告警,以提醒用户注意运动安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n[0084]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还可以包括模型建立模块14以及阈值确定模块15,其中:\n[0085]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14可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利用设定的运动心率数据模型(所述设定的运动心率数据模型通常可根据医学常识得到),确定所述用户的初始运动心率、最大运动心率取值区间、从初始运动心率上升到最大运动心率的心率上升时长取值区间、维持最大运动心率不变的心率稳定时长取值区间、以及从最大运动心率下降到初始运动心率的心率恢复时长取值区间,并根据上述各参数,建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取值区间的初始运动心率模型。\n[0086] 所述阈值确定模块15可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建立模块14建立的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并将所确定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运动心率下限值,作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87] 其中,所述用户的体能特征至少可以包括所述用户的性别以及年龄等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进一步地,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通常可包括所述运动过程所需的动强度以及持续时长,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n[0088] 具体地,以用户年龄为26岁、性别为男性、且所进行的本次运动为8km/h动强度、持续时长大约为12min的运动为例,所建立的初始运动心率模型可如图2所示。在图2中,曲线A即为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所形成的运动心率曲线,曲线B即为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所形成的运动心率曲线,曲线A以及曲线B之间的区域即为根据医学常识所确定的在一定运动强度下,所述用户的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取值区间。\n[0089] 相应地,所述心率判断模块12可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运动心率模型,实时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运动心率是否满足以下条件:不小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或不大于所述用户在所述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已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n[0090]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与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类似,所生成的各运动心率曲线均可分为心率上升阶段、心率平衡阶段以及心率稳定阶段等三个阶段,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并且,所述心率上升阶段、心率平衡阶段以及心率稳定阶段等三个阶段可分别与所述运动过程中包括的运动起始阶段、运动稳定阶段以及运动恢复阶段一一对应,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赘述。\n[0091]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运动心率监控设备还可以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6、数据拟合模块17以及阈值更新模块18,其中:\n[0092]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6可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结束后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n[0093] 所述数据拟合模块17可用于若确定所述运动过程中未出现告警,且确定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6接收到所述用户反馈的用于表示身体状态正常的反馈信息,则对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由所述心率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运动心率所形成,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由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各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与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的平均值所形成;\n[0094] 所述阈值更新模块18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更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n[0095]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拟合模块17具体可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中的相同时刻的运动心率取均值的方式,对所述第一运动心率曲线以及所述第二运动心率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n[0096] 进一步地,在得到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后,所述阈值更新模块18可用于采用在所述第三运动心率曲线上的各运动心率基础上加减设定常数C4的方式得到更新后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其中,所述C4的数值通常可根据医学常识进行设定,如设为15s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n[0097] 进一步地,在更新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之后,可将更新后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预设运动心率上限值以及预设运动心率下限值所限定的运动心率区域,作为更新后的运动心率模型。\n[0098] 也就是说,在每次运动过程结束后,若确定本次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处于正常范围区间,且用户没有感到异常,则可将本次运动过程中采集到的各运动心率与初始运动心率模型进行个性化拟合。由于随着用户运动次数的增多,拟合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越来越接近该用户运动心率的正常范围,进而可在提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提高用户运动心率监控的准确性的基础上,达到个性化判断用户的心脏功能状态的功能。\n[0099]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运动心率监控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可根据用户的体能特征以及运动过程所需的运动强度等信息,灵活确定与各用户相匹配的正常运动心率范围,因而,可避免目前存在的心率阈值固定所导致的心率监控不准确的问题,提高心率监控的准确性。\n[0100] 并且,由于在每次运动过程结束后,若确定本次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心率处于正常范围区间,且用户没有感到异常,则可将本次运动过程中采集到的各运动心率与初始运动心率模型进行个性化拟合,从而使得运动心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越来越接近该用户运动心率的正常范围,进而可在提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提高用户运动心率监控的准确性的基础上,达到个性化判断用户的心脏功能状态的功能。\n[010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n[0102]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n[0103]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n[0104]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n[0105]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n[0106]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法律信息
- 2017-05-03
- 2015-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B 5/024
专利申请号: 201310722313.3
申请日: 2013.12.24
- 2015-06-2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