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卧式圆柱形料筒 |
申请号 | CN201520431037.X | 申请日期 | 2015-06-1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5D88/54 | IPC分类号 | B;6;5;D;8;8;/;5;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邓姗 | 申请人地址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新观乡玲珑村四组5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邓姗 | 当前权利人 | 邓姗 |
发明人 | 邓姗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卧式圆柱形料筒,包括横向设置的圆柱形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矩形的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对其进行完全封闭的阀板,所述阀板为弧形板,阀板内侧面的圆弧直径与筒体内径相同,且阀板关闭后内侧面与筒体内壁形成整体的圆柱形腔体,阀板的一端与筒体外壁形成旋转轴与筒体中轴线平行的铰接,在筒体的外部还设置有支撑体和固定在支撑体上带动阀板进行开闭的连动结构,在阀板的两侧以及阀板的自由端外分别设置有与筒体固定连接的出料挡板,在阀板完全打开后,出料挡板和阀板围合形成出料管道。本实用新型保证料筒的出料口处与料筒的内壁流畅地对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保证物料的加工质量。
1.一种卧式圆柱形料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圆柱形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矩形的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对其进行完全封闭的阀板,所述阀板为弧形板,阀板内侧面的圆弧直径与筒体内径相同,且阀板关闭后内侧面与筒体内壁形成整体的圆柱形腔体;
阀板的一端与筒体外壁形成旋转轴与筒体中轴线平行的铰接,在筒体的外部还设置有支撑体和固定在支撑体上带动阀板进行开闭的连动结构;
在阀板的两侧以及阀板的自由端外分别设置有与筒体固定连接的出料挡板,在阀板完全打开后,出料挡板和阀板围合形成出料管道;
所述连动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二连杆、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固定在阀板远离铰接端的外侧面,所述下支座固定在支撑体上,二连杆的一端与上支座通过上转轴形成铰接,另一端与下支座通过下转轴形成铰接,所述下转轴为一根,与两个连杆机构中的二连杆均形成固定,且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带动其旋转的结构,两个连杆机构的各铰接处的旋转轴均与阀板的旋转轴平行;
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上分别设置有对二连杆的旋转进行限位的结构;
在支撑体上设置有在阀板关闭时对下转轴进行定位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圆柱形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的铰接端设置成倾斜的导料斜面,筒体的出料口设置与该导料斜面相匹配的斜面,所述导料斜面与阀板的内侧互成大于120的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圆柱形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自由端设置成与阀板的内侧互成钝角的斜面,筒体的出料口设置与该斜面相匹配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圆柱形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上端固定在筒体与阀板铰接处的外侧,所述下支座固定在支撑体的下端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卧式圆柱形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出料口的垂直投影的外侧,形成旋转操作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圆柱形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轴的旋转操作连接端连接手动旋转手柄或者电动、气动旋转输出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圆柱形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轴的断面呈优弓形,使下转轴外侧具有一平面,在支撑座上固定有定位挡块,在阀板关闭时,下转轴的平面与定位挡块的定位面平行,在下转轴和定位挡块之间插有一矩形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圆柱形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上分别设置有防止阀板关闭后二连杆继续向下转动的限位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圆柱形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挡板的下端与阀板完全打开后的下端齐平。
卧式圆柱形料筒\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筒,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圆柱形料筒。\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应用于固体物料的一些料筒的结构一般有立式和卧式的圆柱形筒体结构,一般在筒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以便于在筒体内加工完成的物料能够快速方便地出料,在出料口设置阀门,以使物料在筒体内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会从出料口泄漏。但是现有的阀门在对出料口进行关闭后,不与筒体的内壁形成流畅的对接,特别是对于卧式的筒体,由于其底部具有弧底,阀门关闭后,在出料口处形成一低于筒体内底的凹槽,因此,在物料加工过程中,会有部分物料位于该凹槽内,从而影响物料的加工质量。\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卧式圆柱形料筒,它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保证料筒的出料口处与料筒的内壁流畅地对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保证物料的加工质量。\n[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圆柱形料筒,包括横向设置的圆柱形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矩形的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对其进行完全封闭的阀板,所述阀板为弧形板,阀板内侧面的圆弧直径与筒体内径相同,且阀板关闭后内侧面与筒体内壁形成整体的圆柱形腔体;\n[0005] 阀板的一端与筒体外壁形成旋转轴与筒体中轴线平行的铰接,在筒体的外部还设置有支撑体和固定在支撑体上带动阀板进行开闭的连动结构;\n[0006] 在阀板的两侧以及阀板的自由端外分别设置有与筒体固定连接的出料挡板,在阀板完全打开后,出料挡板和阀板围合形成出料管道;\n[0007] 所述连动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二连杆、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固定在阀板远离铰接端的外侧面,所述下支座固定在支撑体上,二连杆的一端与上支座通过上转轴形成铰接,另一端与下支座通过下转轴形成铰接,所述下转轴为一根,与两个连杆机构中的二连杆均形成固定,且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带动其旋转的结构,两个连杆机构的各铰接处的旋转轴均与阀板的旋转轴平行;\n[0008] 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上分别设置有对二连杆的旋转进行限位的结构;\n[0009] 在支撑体上设置有在阀板关闭时对下转轴进行定位的结构。\n[0010] 进一步地,所述阀板的铰接端设置成倾斜的导料斜面,筒体的出料口设置与该导料斜面相匹配的斜面,所述导料斜面与阀板的内侧互成大于120的钝角。\n[0011] 进一步地,所述阀板自由端设置成与阀板的内侧互成钝角的斜面,筒体的出料口设置与该斜面相匹配的斜面。\n[0012]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的上端固定在筒体与阀板铰接处的外侧,所述下支座固定在支撑体的下端内侧。\n[0013] 进一步地,所述下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出料口的垂直投影的外侧,形成旋转操作连接端。\n[0014] 进一步地,所述下转轴的旋转操作连接端连接手动旋转手柄或者电动、气动旋转输出装置。\n[0015] 进一步地,所述下转轴的断面呈优弓形,使下转轴外侧具有一平面,在支撑座上固定有定位挡块,在阀板关闭时,下转轴的平面与定位挡块的定位面平行,在下转轴和定位挡块之间插有一矩形卡件。\n[0016]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上分别设置有防止阀板关闭后二连杆继续向下转动的限位斜面。\n[0017]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挡板的下端与阀板完全打开后的下端齐平。\n[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筒体的底部开设出料口,并且在出料口处设置了一块内侧圆弧直径与筒体内径相同的弧形阀板,形成对筒体的出料口处的完全封闭,使阀板关闭后内侧面与筒体的内壁形成整体的圆柱形腔体,保证了筒体内腔面的整体连续性,从而有效保证物料的加工质量。并且在阀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出料挡板,在阀板完全打开后,出料挡板和阀板围合形成出料管道,在出料时使物料顺着出料管道进行出料,不会到处飞溅,而且通过出料管道也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物料加工容器进行对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动结构来带动两块阀板进行开闭,阀板开闭顺畅,在阀板关闭后通过定位结构保证了阀板的有效关闭,避免加工过程中阀板的稳定性。\n附图说明\n[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n[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n[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主剖视图;\n[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阀板处于关闭状态的局部侧剖视图;\n[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阀板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局部侧剖视图;\n[0024] 图6为图3中的A向局部视图;\n[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机构上端的结构示意图;\n[0026]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支座的结构示意图;\n[0027]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机构下端的结构示意图;\n[0028]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n[0030]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卧式圆柱形料筒,包括横向设置的圆柱形筒体1,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矩形的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对其进行完全封闭的阀板2,所述阀板\n2为弧形板,阀板2内侧面的圆弧直径与筒体1内径相同,且阀板2关闭后内侧面与筒体1内壁形成整体的圆柱形腔体。这样保证了整个筒体1的内腔面的整体连续,从而在物料加工时,不会有任何阻碍,并且也不会存在凹槽使未加工的物料积存在里面,而使出料后的物料存在加工不均匀的情况。\n[0031] 如图5所示,阀板2的一端与筒体1外壁形成旋转轴与筒体1中轴线平行的铰接,所述阀板2的铰接端设置成倾斜的导料斜面21,筒体1的出料口设置与该导料斜面21相匹配的斜面,阀板2关闭时,导料斜面21与该斜面正好贴合。所述导料斜面21与阀板2的内侧互成大于120的钝角。这样,在阀板2打开之后,其上的导料斜面21位于出料口一侧,并且倾斜向下形成对物料的导向作用,而不会有物料积存在导料斜面21上,也不会影响到阀板2的正常开闭。\n[0032] 所述阀板2自由端设置成与阀板2的内侧互成钝角的自由端斜面22,筒体1的出料口设置与该斜面相匹配的斜面。在阀板2关闭时,自由端斜面22与筒体上对应的斜面贴合,能够更好地实现阀板2自由端与筒体1的拼接,保证对出料口的完全闭合。\n[0033] 在筒体1的外部还设置有支撑体9和固定在支撑体9上带动阀板2进行开闭的连动结构。所述连动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二连杆4、上支座\n3和下支座7,所述二连杆4由两根直杆在一端铰接构成。所述上支座3固定在阀板2远离铰接端的外侧面,所述下支座7固定在支撑体9上,二连杆4的一端与上支座3通过上转轴形成铰接,另一端与下支座7通过下转轴8形成铰接,所述下转轴8为一根,与两个连杆机构中的二连杆4均形成固定,且下转轴8的一端设置有带动其旋转的结构,两个连杆机构的各铰接处的旋转轴均与阀板2的旋转轴平行。\n[0034] 为了使支撑体9相对于筒体1的位置更加稳定,所述支撑体9的上端固定在筒体\n1与阀板2铰接处的外侧,所述下支座7固定在支撑体9的下端内侧。\n[0035] 如图3所示,所述下转轴8的一端延伸至出料口的垂直投影的外侧,形成旋转操作连接端。所述下转轴8的旋转操作连接端连接手动旋转手柄,这样通过手动操作手动旋转手柄来带动下转轴8旋转即可实现开闭阀板2的动作,手动旋转手柄也可以用电机,气缸等旋转输出装置来进行替换,实现带动下转轴8转动的目的。\n[0036] 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上支座3和下支座7上分别设置有防止阀板2关闭后二连杆4继续向下转动的限位斜面A31和限位斜面B71,在阀板2关闭时,二连杆4的两端正好达到其最大直线长度位置,限位斜面A31此时起到限制二连杆4的上端继续向下转动的作用,限位斜面B71此时起到限制二连杆4的下端继续向下转动的作用,从而保证了阀板2的有效关闭,不会由于二连杆4的继续转动使其两端距离变短导致阀板2再被打开。\n[0037] 如图6所示,所述下转轴8的断面呈优弓形,使下转轴8外侧具有一平面,在支撑座上固定有定位挡块5,在阀板2关闭时,下转轴8的平面与定位挡块5的定位面平行,在下转轴8和定位挡块5之间插有一矩形卡件6。这样可以保证在阀板2关闭后保持定位,从而避免阀板2在物料的重力作用下,导致下转轴8回位转动,使阀板2被冲开。当需要打开阀板2时,将位于下转轴8和定位挡块5之间的矩形卡件6取出,阀板2即可打开。\n[0038] 如图1至图5所示,在阀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筒体1固定连接的出料挡板A10,在阀板2的自由端外分别设置有与筒体1固定连接的出料挡板B11,在阀板2完全打开后,出料挡板A10、出料挡板B11和阀板2围合形成出料管道。这样在出料时,物料顺着出料管道进行出料,不会到处飞溅,而且通过出料管道也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物料加工容器进行对接。出料挡板A10和出料挡板B11的下端与阀板2完全打开后的下端齐平,更利于与其他物料加工容器的对接。\n[0039]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法律信息
- 2017-08-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5D 88/54
专利号: ZL 201520431037.X
申请日:
授权公告日:
- 2015-12-0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12-11 | 2015-12-11 | | |
2 | | 2015-12-11 | 2015-12-11 | | |
3 | | 2015-12-11 | 2015-12-11 | | |
4 | | 2015-12-11 | 2015-12-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