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为与客户机的连接选择路由的服务器 |
申请号 | CN200580016156.8 | 申请日期 | 2005-05-20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957566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IPC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4;6;;;H;0;4;L;1;2;/;6;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飞比特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东京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飞比特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飞比特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石田宏树 |
代理机构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丽丽 |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利用比较简易的手段使家庭内网络和因特网间的双向通信成为可能,并且制造客户机一侧的网络家电等的制造商可以发现独自的附加值的因特网连接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1主要侧面,是一种使客户机和中继装置与因特网相连接的方法,其特征为具有(a)将上述服务器的IP地址通知给上述中继装置的通知步骤;(b)上述中继装置使用在上述步骤中所通知的IP地址,在上述中继装置和上述服务器之间,确立借助隧道连接的TCP/IP话路的步骤;(c)上述中继装置或服务器,基于来自中继装置或客户机的信息,使与该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多个中继装置或客户机作为与一个虚拟专用网络相连接的装置进行分组化的步骤。
1.一种在具有客户机、中继装置、与因特网相连接并经过上述中继装置及因特网连接上述客户机的服务器的因特网连接系统中所执行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为包括:
(a)将上述服务器的IP地址通知给上述中继装置的步骤;
(b)上述中继装置使用在上述步骤中所通知的IP地址,在上述中继装置和上述服务器之间,确立借助隧道连接的TCP/IP话路的步骤;
(c)上述中继装置或服务器,基于来自中继装置或客户机的信息,使与该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多个中继装置作为与一个虚拟专用网络相连接的装置进行分组化的步骤,上述中继装置分别安装在各客户机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a)步骤,是上述中继装置与设置在因特网上的隧道中介服务器相连接,从该中介服务器接受上述服务器的IP地址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b)步骤包含:
(b-1)上述中继装置利用所通知的服务器的IP地址,与上述服务器相连接的步骤;
(b-2)将用于利用隧道确立TCP/IP话路的上述中继装置用的IP地址通知给上述中继装置的步骤;
(b-3)在上述服务器和中继装置之间,确立利用隧道的TCP/IP话路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b-2)步骤是,上述服务器对上述中继装置,通知用于利用隧道确立TCP/IP话路的上述中继装置用的IP地址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b)步骤还具有:
(b-4)上述服务器对上述中继装置,生成并通知上述中继装置用的MAC地址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b-1)步骤,包含上述服务器进行上述中继装置的连接认证的步骤,上述(b-2)步骤,包含依照上述连接认证的结果,分配上述中继装置的IP地址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b-2)步骤,还包含依照上述连接认证的结果,分配上述中继装置的MAC地址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c)步骤的分组化,是基于上述(b-1)步骤的连接认证而执行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a)步骤是,上述中继装置与设置在因特网上的隧道中介服务器相连接,从该中介服务器接受上述服务器的IP地址的步骤,
上述(b-2)步骤是,上述中介服务器对上述中继装置,通知用来利用隧道确立TCP/IP话路的上述中继装置用的IP地址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b)步骤还具有:
(b-4)上述中介服务器对上述中继装置,生成并通知上述中继装置用的MAC地址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c)步骤的分组化是基于上述中继装置或客户机的IP地址执行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c)步骤的分组化,是通过对与同一虚拟专用网络相连接的客户机分配设置在上述服务器内的特定的虚拟服务器而执行的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c)步骤,是基于来自中继装置或客户机的信息,判断该中继装置或客户机是否属于多个组中的某一个组,分组化为与该判断相关的组的步骤。
14.一种网络家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用于接受包含规定的指令的信息包,基于该指令控制该网络家电;
服务器地址存储部,存储设置在因特网上的服务器的全局地址;
隧道话路确立部,用于基于上述服务器的全局地址在该网络家电和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
组信息存储部,从上述服务器接受属于同一虚拟专用网络组的其他网络家电的信息并进行存储;以及
信息包处理装置,对在与经过上述隧道连接的服务器之间通信的信息包进行封装/解封装而对上述控制部或上述其他网络家电进行路由选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家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装置地址存储部,在利用上述隧道话路确立部的隧道连接确立之前,进行与上述服务器的认证连接,据此从服务器接受并存储虚拟专用网络上的IP地址。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家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装置地址存储部,在利用上述隧道话路确立部的隧道连接确立之前,进行与上述服务器的认证连接,据此从服务器接受并存储虚拟专用网络上的MAC地址。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家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址生成部,在从上述服务器接受属于同一虚拟专用网络组的其他网络家电的信息之际,将地址请求/回应信息包中的虚拟网络设备的MAC地址更换为从上述服务器接受的MAC地址。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家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介服务器地址存储部,存储设置在因特网上的隧道中介服务器的地址;和服务器地址取得部,基于该中介服务器地址访问上述中介服务器,从该中介服务器接受上述服务器的地址。
19.一种服务器,是一种在具有客户机、被安装于上述客户机中的中继装置和连接到因特网上并且经过上述中继装置及因特网连接上述客户机的服务器的因特网连接系统中使用的上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址存储部,将上述中继装置的IPv4中的专用地址以及上述客户机的IPv4/IPv6中的全局地址、网络组名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隧道话路确立部,根据上述中继装置的地址,在和上述中继装置之间确立隧道连接;
封装处理部,对在与经过隧道连接的上述中继装置/客户机之间通信的IPv4/IPv6中的信息包以IPv4进行封装/解封装;
路由选择部,对上述中继装置/客户机与其他终端和/或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路由选择;以及
终端组管理部,基于来自客户机或上述中继装置的信息,在与和该服务器进行隧道连接的其他中继装置或客户机之间构筑虚拟专用网络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种判别部,判别上述客户机和/或上述中继装置是否是规定的机种,上述终端组管理部,将该机种判别部产生的判别结果与上述客户机相关联地进行管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命令变换部,基于上述判别的机种,将向上述客户机发送的命令变换为用来控制该客户机的规定形式的命令。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协议判别部,判别用来控制上述客户机的协议,
上述终端组管理部,基于由该协议判别部产生的判别结果,构筑利用同一协议的客户机所属的网络组。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终端组管理部,对多个虚拟专用网络组进行管理,基于来自客户机或上述中继装置的信息,选择该客户机或上述中继装置应该属于的组。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客户机包含能够与上述中继装置通信,但其本身不能与因特网相连接的外围装置。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状态信息取得部,取得上述客户机和/或中继装置的动作状态、使用状态、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信息。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址管理部,对中继装置分配虚拟专用网络上的IP地址。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地址管理部,进一步对上述各客户机和/或中继装置分配用于通过虚拟专用网络进行连接的唯一的MAC地址。
28.一种中继装置,是用于虚拟专用网络连接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中继装置是具有在本地通信协议栈中看作是虚拟网络设备的驱动器的接口的中继装置,具有:
服务器地址存储部,存储设置在因特网上的服务器的全局地址;
隧道话路确立部,用来基于上述服务器地址,与该服务器相连接而在该中继装置和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
中继装置地址存储部,存储分配给上述中继装置的IPv4中的专用地址;
终端组存储部,存储为了构筑虚拟专用网络而从上述服务器分配的终端组,封装处理部,对在与经过上述隧道连接的服务器之间通信的信息包进行封装/解封装;
路由选择处理部,将上述解封装的来自上述服务器的信息包路由选择到客户机;以及发送接收部,进行信息包的发送接收。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隧道话路确立部是还从上述服务器接受虚拟网络连接用的MAC地址的装置,上述中继装置进一步具有:
地址生成部,在上述接口所截获的要求请求是ARP请求时,在将该ARP请求中的发送源MAC地址更换为从上述服务器接受到的MAC地址并发送的同时,将ARP响应中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根据从上述服务器接受到的MAC地址写回为原来的MAC地址。
为与客户机的连接选择路由的服务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在IPv4(Internet version4)普及的现状基础结构环境下,可以利用比较简易的手段使属于不同的家庭内网络的各个终端相互之间通过因特网并且以安全性高的方法进行双向通信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的连接方法以及对其使用的服务器、与网络对应的家电。\n背景技术\n[0002] 一般,在通过以因特网为中心的公共网络的服务提供环境中,全部信息的价值,不是集中在客户机侧,而是集中在服务器侧。\n[0003] 就是说,各客户机即终端机,基本上只不过是用来浏览因特网上的信息的浏览器。\n另外,各客户机可以向因特网一侧发出各种信息的请求,在因特网一侧可以得到该种各客户机的信息。就是说,全部信息,只不过是在因特网一侧汇集并从因特网一侧单方面给出定型的信息。因此,制造客户终端机的制造商处于难以产生附加值的情况。\n[0004]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逆访问方向而行,使服务器和客户机的立场逆转。就是说,在存在与因特网连接的家用网络时,必须生成开始从因特网侧向家用网络的访问,从家用网络一侧向因特网一侧提供服务的状态。\n[0005] 为此,与家庭网相连接的各个机器,必须可以从因特网一侧唯一地确定,必须解决家庭内的路由选择问题,安全性的问题。与这种课题相对应,作为发现一个解决方案的技术,有IPv6(Internet Protocolversion6:第6代因特网协议)。\n[0006] 然而,有鉴于当前的日本的载体及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周围的环境,可以认为IPv6的普及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比如,对现在使用的IPv4的机器材料的折旧最低需要2年~3年,故只进行着试验性服务。\n[0007] 要使制造商现在立刻实现与IPv6对应的网络,只有搞出达到ISP水平的服务,但是需要很高成本,对于大多数制造商而言是不现实的。家庭内网络的情况多种多样,差异非常大,并且利用载体及ISP连接的结构差别也很大,用来吸收这些差别以统一的方式实现IPv6环境的结构是必需的。\n[0008] 虽然不否定本申请的发明的新颖性及进步性,但作为与上述情况相关联的先行技术文献有日本专利特开2001-274845号公报存在。\n[0009] 在以往的IPv4环境下,在要以IPv6网络实现的家庭内网络和因特网间的双向访问时,存在以下的问题。\n[0010] 比如,在现在的IPv4环境中,在自家住宅中设置网络家电时,是通过自家住宅网络,接在与因特网相连接的路由器上使用。因此,网络家电的IP地址就成为专用地址,从自家住宅网络以外不能访问。\n[0011] 因此,以前,为了访问自家住宅的网络家电,必须或者使用具有控制网络家电的功能的专用的路由器,或者一旦将用来控制网络家电的信息蓄积于设置在因特网上的数据中心中,从网络家电进行轮询而取得。\n[0012] 然而,在使用专用的路由器时,通用性降低。成本也提高。在进行轮询取得控制信息时,不能进行实时访问,网络及服务器的负载也增加。\n[0013] 本发明系有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利用比较简易的手段使家庭内网络和因特网间的双向通信成为可能,并且制造客户机一侧的网络家电等的制造商可以发现独自的附加值的因特网连接系统。\n发明内容\n[0014]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1主要侧面,可以提供的是一种在具有客户机、中继装置、与因特网相连接,并经过上述中继装置及因特网连接上述客户机的服务器的因特网连接系统中执行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为具有(a)将上述服务器的IP地址通知给上述中继装置的通知步骤;(b)上述中继装置使用在上述步骤中所通知的IP地址,在上述中继装置和上述服务器之间,确立借助隧道连接的TCP/IP话路的步骤;(c)上述中继装置或服务器,基于来自中继装置或客户机的信息,使与该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多个中继装置或客户机作为与一个虚拟专用网络相连接的装置进行分组化的步骤。\n[0015] 根据这种构成,涉及网络家电等的客户机的全部通信都与载体及ISP无关而通过上述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进行。另外,通过在同一网络组中对上述中继装置和/或客户机进行管理,可使该服务器以集线器方式工作,处于不同地点的多个客户机之间通过该服务器可以作为虚拟专用网络组上的机器互相通信。另外,通过同时对上述客户机分配IPv4全局地址,就可以全部解决以前成为问题的来自因特网上的服务器的专用网络中的客户机的个体识别、家庭内路由选择及安全性的问题,可以实现极为开放又封闭的网络的构建。\n[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中继装置是分别安装在各客户机中。\n[0017]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上述(a)步骤,是上述中继装置与设置在因特网上的隧道中介服务器相连接,从该中介服务器接受上述服务器的IP地址的步骤。\n[0018] 根据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上述(b)步骤包含:(b-1)上述中继装置,利用上述所分配的服务器的IP地址,与上述服务器相连接的步骤;(b-2)将用于利用隧道确立TCP/IP话路的上述中继装置用的IP地址通知给上述中继装置的步骤;(b-3)在上述服务器和中继装置之间,确立利用隧道的TCP/IP话路的步骤。此时,上述(b-1)步骤,包含上述服务器进行上述中继装置的连接认证的步骤、上述(b-2)步骤,包含依据上述连接认证的结果生成上述中继装置的IP地址的步骤为优选。\n[0019] 根据另外再一个实施方式,上述(c)步骤的分组化,是根据上述中继装置或客户机的IP地址执行的步骤。\n[0020]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主要侧面,可以提供的是一种网络对应家电,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部,用于接受包含规定的指令的信息包,基于该指令控制该网络家电;服务器地址存储部,存储设置在因特网上的服务器的全局地址;隧道确立部,用于基于上述服务器地址在该网络对应家电和服务器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组信息存储部,从上述服务器接受属于同一组的其他网络家电的信息并进行存储;以及信息包处理装置,对在与经过上述隧道连接的服务器之间通信的信息包进行封装/解封装而对上述控制部或上述其他网络家电进行路由选择。此处,该网络对应家电,还具有存储设置在因特网上的隧道中介服务器的地址的中介服务器地址存储部和根据该中介服务器地址访问上述中介服务器,从该中介服务器接受上述服务器的地址的服务器地址取得部为优选。\n[0021]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主要侧面,可以提供的是一种具有客户机、中继装置和连接到因特网上并且经过上述中继装置及因特网连接上述客户机的服务器的在因特网连接系统中使用的上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和上述中继装置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隧道确立部以及根据客户机或者上述中继装置的信息在与该服务器进行隧道连接的其他中继装置或客户机之间构筑网络组的终端组管理部。\n[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服务器还具有判别上述客户机和/或上述中继装置是否是规定的机种的机种判别部,上述终端组管理部是根据由该机种判别部产生的判别结果构筑规定的机种的客户机所属的网络组。\n[0023]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该服务器还具有根据上述网络组将向上述客户机发送的命令变换为用来控制该客户机的规定形式的命令的命令变换部。\n[0024]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再一个实施方式,上述客户机包含可以与上述中继装置通信,但其本身不能与因特网相连接的外围装置。\n[0025]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另一个实施方式,该服务器,还具有取得上述客户机和/或中继装置的动作状态、使用状态、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信息的状态信息取得部。\n[0026] 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特征和显著的效果,通过参照下面的用来实施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项目中记载的实施方式及附图可为业者所理解。\n附图说明\n[0027]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网络构成的示例的图。\n[0028] 图2为示出其中的中继装置的示例的概略构成图。\n[0029] 图3A为示出其中的InterServer的示例的概略构成图。\n[0030] 图3B为示出其中的隧道话路确立部的示例的图。\n[0031] 图4为示出过滤部的概略构成的图。\n[0032] 图5为示出过滤部中的处理的流程图。\n[0033] 图6为示出网络家电检索部的概略构成的图。\n[0034] 图7为示出检索画面的示例的图。\n[0035] 图8为示出关于中继装置的检索结果列表显示的示例的图。\n[0036] 图9为示出利用网络家电控制部的控制的概念的图。\n[0037] 图10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例的功能图。\n[0038] 图1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通信例的功能图。\n[0039] 图12为示出中继装置或网络家电的设置例的图。\n[0040] 图13为示出中继装置和InterServer之间的隧道连接的示例的示图。\n[0041] 图14为示出Microsoft Windows(注册商标)终端的通信顺序的步骤图。\n[0042] 图15为示出Microsoft Windows(注册商标)终端的通信顺序的步骤图。\n[0043] 图16为示出Linux(注册商标)终端的通信顺序的步骤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4]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n[0045]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网络构成的示例的示图。\n[0046] 图中1是连接利用IPv4(第1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各种客户机及网络家电2(以下称其为“网络家电”)…的家用网络。该家用网络1,比如,由导入各家庭的LAN构成。另外,在各网络家电2中,安装有该发明的中继装置3。\n[0047] 于是,该家用网络1,经通信载体/ISP与因特网4连接。在该因特网4中,使用IPv4(第2通信协议)进行通信。\n[0048] 于是,在该因特网4上连接用来控制上述家用网络1上的网络家电2的通信的InterServer6(本发明的“服务器”)。该InterServer6,如后面所详细说明的那样,具有中介上述网络家电2、因特网4上或其他家用/全局网络1a上的全部网络家电2a(包含个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2b、服务器2c之间的连接的功能。\n[0049] 此处,中继装置3和InterServer6是有意由同一制造商或在统一规格下制造的,预先设计成为联动的装置。于是,对中继装置3,如后所述,可以从InterServer6赋予IPv4中的专用地址/全局地址,与ISP及载体无关确立与利用上述InterServer6的隧道连接的TCP/IP话路而进行通信。另外,对于与上述家用网络1相连接的网络家电2,也是有意由与上述中继装置3等同一制造商或在统一规格下制造的,比如,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上述中继装置3的IP地址,系根据该网络家电2的机种、其他信息唯一地生成。\n[0050] 另外,上述网络家电2,即使是本身不能与因特网相连接的录像机及电视机这样的家电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中继装置3和网络家电2,经规定的通信接口(IEEE1394)相连接,对于各家电2的ID(唯一的ID)可以分配虚拟IPv4地址。\n[0051] 图2为示出上述网络家电2及中继装置3的概略构成图。\n[0052] 该中继装置3,具有:存储上述InterServer6的IPv4中的全局地址的服务器地址存储部10、存储分配给该中继装置3的IPv4中的专用地址的中继装置地址存储部9、存储用来构成虚拟专用网络的从上述InterServer6分配的终端组“终端组”的终端组存储部\n52、根据InterServer6的地址在与InterServer6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隧道话路确立部11、用于对IPv4/IPv6中的信息包使用IPv4进行封装/解封装而在与上述InterServer6的网络家电一侧I/F·控制部20之间进行隧道发送接收的封装处理部12、用来将上述解封装的来自上述InterServer6一侧的信息包通过路由选择达到网络家电2的路由选择处理部13以及进行信息包的发送接收的发送接收部14。另外,在该中继装置3中设置用于生成网络家电2的地址(MAC地址等)时等的地址生成部15。\n[0053] 根据这种构成,可以将来自上述网络家电2的信息包或发到网络家电2的信息包通过在上述InterServer6和中继装置3之间确立的IPv4的隧道进行发送接受。\n[0054] 另外,图3为示出上述InterServer6的概略构成图。\n[0055] 在该InterServer6中,具有:关联存储在中继装置3的IPv4中的专用地址16a(确定隧道话路的信息)及在上述客户机的IPv4/IPv6中的全局地址16b、网络组名16c的地址存储部16;根据上述中继装置3的地址在与该中继装置3之间确立隧道连接的隧道话路确立部17;为了使与上述网络家电2之间的通信变成可能,对IPv4/IPv6中的信息包以IPv4进行封装/解封装的封装处理部18;以及使在上述网络家电2和其他终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路由选择的路由选择部19。\n[0056] 另外,该InterServer6,具有用来将上述网络家电2(客户机)作为组进行管理的终端组管理部54。该终端组管理部,具有LAN开关功能,具有依据分配给上述网络家电的IP地址使该网络家电进行分组化的功能。具体言之,在预先设定的多个组之中,选择适当的一个组,使符合的网络家电包含在该组中。这样一来,就可以与属于同一网络组的终端的物理位置无关,将该InterServer6作为集线器构筑虚拟网络。另外,分组化也可以相应于上述网络家电的其他属性,比如,依照MAC地址及协议,执行。另外,如后所述,也可以根据用户认证进行。\n[0057] 此外,该InterServer6具有:根据上述网络家电2或中继装置3的IPv4地址判别该网络家电2的类别的机种判别部21、根据该判别结果将发给上述网络家电2的命令变换为规定的命令进行设定的命令设定部22、将隧道发送的IPv4信息包利用规定的规则进行过滤的过滤部23、在规定的场合切断通信话路的通信话路切断部24。于是,信息包的发送接收由发送接收处理部25进行。\n[0058] 另外,该InterServer6,与用户管理服务器30相连接。该用户管理服务器30,如在后面详细说明的,是管理各中继装置3及各网络家电2的用户的信息的装置,具有除了各用户的ID、口令及计费信息等会员信息之外存放机种信息及网络信息(IP地址、网络组的信息)等的用户信息管理DB31。\n[0059] 上述用户信息管理DB31的信息,可以在上述隧道话路确立部17的隧道话路确立之际利用。就是说,如图3A所示,在该隧道话路确立部17中,还设置有根据上述用户信息进行各用户的认证的用户认证部28和对上述中继装置3分配隧道话路确立用的IPv4专用地址的中继装置IP地址分配部29。此处,分配给各中继装置的IP地址,只要是IPv4/IPv6,可以使用任意的地址体系,可以分配专用地址或全局地址。既可以根据上述用户、机种、网络信息按照规定的规则生成,也可以是由用户指定。另外,中继装置3的地址生成方法并不限定于此。\n[0060] 此外,该InterServer6,具有在因特网4(IPv4网络)上公开的Web服务器32,可以接受来自上述中继装置3及网络家电2的用户的请求进行各种设定。比如,根据上述过滤部23的过滤规则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该Web服务器32,由上述用户适当地改变。\n另外,对该Web服务器32的访问,既可以是经过中继装置3及InterServer6,也可以是不经过这些而经过因特网4。\n[0061] 上述过滤部23,如图4所示,具有过滤规则存储部33和过滤规则设定部34。该过滤规则存储部33及过滤规则设定部34,与在因特网上公开的上述Web服务器32相连接,在上述Web服务器32中,如图3所示,安装有InterServer对话用接口生成部35。与该Web服务器32相连接的用户,通过将由该接口生成部35生成的接口显示在自己的终端上,可以输入和改变过滤规则。作为在此处可以设定的过滤规则,比如,可以认为是涉及安全性的规则。\n[0062] 作为安全性上的过滤规则,可以认为大致可以分为:(1)对来自外部的对家用网络一侧的一切访问都不允许、(2)对来自外部的对家用网络一侧的访问,除了来自事前允许的服务器(Web站点)及网络以外,不允许、(3)对来自外部的对家用网络一侧的一切访问都不进行限制。另外,作为此时的过滤方法,既可以是不允许一切访问的方法,也可以是只通过确定的端口。\n[0063] 此处,对于来自家用网络1对外部的访问,在可以事前限制不能对设定的服务器进行访问时,可以防止儿童访问有害内容,或防止用户对一般不正当的(造成麻烦那样的)站点的访问。\n[0064] 另外,该过滤规则的设定,在上述Web服务器32上设置,在利用可以与上述用户管理服务器30相连接的用户认证部36的ID及口令的认证后进行。\n[0065] 上述过滤规则设定部34,如上所述,根据用户的输入设定过滤规则,除此以外,具有不按照来自用户的设定并根据存放在上述用户管理服务器30中的会员信息(计费信息及终端机种的信息)自动生成过滤规则的功能。比如,依照上述会员的属性及会费交纳状况,不许可连接,或进行作为只可连接确定的服务器等的网关的设定。\n[0066] 作为该网关的过滤规则,可以用于控制通过该InterServer6提供收费业务的供应商。比如,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上述InterServer6上设置代理服务器38而在DB39中管理用户的访问目的地,用户只可以连接在上述过滤规则设定部34中设定的访问目的地。\n在这种情况下,除上述用户ID及口令之外,在上述用户管理DB31管理该用户按照何种条件签定何种服务(服务器),根据该条件希望安装控制事务处理的功能。另外,关于确定的供应商,也可以设定为对未完成登录手续的用户只使其看到样品,而不使其看到主体等。\n[0067] 图5为示出在该过滤部23中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隧道话路开始后,根据从上述用户管理服务器30接受的会员信息设定过滤规则(步骤S1)。接着,从上述代理服务器38接受上述用户的连接请求目的地的信息(比如,Web站点的地址)(步骤S2)。接着,将该连接目的地的信息适用于上述过滤规则,判断可否连接(步骤S3),在不许可连接的情况下,由上述通信话路切断部24切断通信话路(步骤S4)。在许可连接时,判断话路是否还有效(步骤S5),在有效时,返回到上述步骤S2~S5的处理。在不是有效时,就结束处理。\n[0068] 另外,在上述代理服务器38中,也可以计测数据的通信量,不允许来自未支付费用者的访问。此时,对供应商,只告知用户的ID,不通知该用户的口令及IP地址。由此,用户只要管理InterServer6用的一对ID及口令即可。另外,因为IP地址也有因用户的方便及其他理由等而改变的情况,所以每次用键来确认ID,在系统的相容性方面也是合适的,在供应商一侧由于也可以排除利用数据非法访问的危险,是合适的。\n[0069] 上述过滤规则的执行及基于它的通信话路的切断及连接等的实行,由上述通信话路切断部24进行。另外,因为使用设定的过滤规则的过滤方法、网关方法及其他方法是公知的,对其说明进行省略。\n[0070] 另外,上述InterServer6,具有提供用来使不了解上述网络家电2的地址的人进行该网络家电2的检索的功能的网络家电检索部26(图3)。该检索部26,基于用户指定的信息,比如,网络家电2的工作状态及网络的工作状态等检索确定所希望的网络家电2。\n[0071] 因此,该检索部26,如图6所示,具有:接受上述网络家电2的工作状态及网络状态等的状态信息的状态信息接受部40;将该信息与上述网络家电的IP地址及中继装置3的IP地址、网络组名相关联地蓄积的状态信息蓄积部41及网络家电控制部42。\n[0072] 上述状态信息接受部40,针对每个收容上述网络家电2的隧道域(家用网络或中继装置3)接受各网络家电2的状态。该状态信息接受部40,既可以通过针对上述每个域以规定周期查询状态来取得该状态,也可以在有对各域的参照请求时候,进行查询来取得状态。在前者的方法的情况下,比如,在每一分钟对每个在上述中继装置地址存放部16a中登录的中继装置进行各终端2的电源的ON/OFF的查询。\n[0073] 上述状态信息蓄积部41,将上述各网络家电2的状态信息与该网络家电2及中继装置3相关联地进行存放。此处,取得的状态信息,大致分为:动作状态、使用状态,位置信息,表示特性的信息,表示节点(中继装置3及网络家电2)保有的信息的信息,对确定其他节点有效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n[0074] 作为动作信息,至少是电源的状态、网络连接状态、通信状态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使用状态至少是涉及利用者的信息、涉及动作时间的信息、涉及负载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信息,至少是地理位置及坐标信息、邮政号码、房屋号码等。作为表示特性的信息,是节点的种类、功能、形状、色彩、装置信息,软件信息,功能、管理者等的信息之中的一个或多个。\n[0075] 另外,由上述机种判别部21判别的机种也分别作为状态信息存放。上述状态信息接受部40,根据该机种信息确定从上述网络家电2得到的信息,可以以与其适合的形式取得必需的信息。\n[0076] 上述检索部26,另外,还具备与上述用户管理服务器30相连接,对进行上述检索或连接请求的人进行认证、许可检索及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认证部27。比如,对于用户的家用网络(中继装置3),不许可对于该网络许可了连接的确定的用户以外的检索及连接。在该认证部27判断为肯定时,该检索部26访问上述状态信息蓄积部41及地址存储部16检索所希望的终端2的地址(确定中继装置3)。\n[0077] 检索的结果,比如,在用户使用个人计算机从外部检索自己的家用网络的中继装置3时,也可以一起列表显示与该中继装置3连接的全部网络家电2及其状态。图7为示出检索画面的例子的图,图8为示出关于检索结果确定的中继装置3/家用网络1的列表显示的例子的图。在图7所示的检索用接口的示例中,设置有用于检索中继装置3的输入栏\n43和用于检索网络家电2的输入栏44,可以通过编程从任何一个进行检索。\n[0078] 另外,在图8的检索结果列表显示的例子中,将与上述中继装置3相连接的全部终端2,与所有者、状态、类别及机种名的信息一起列表显示。于是,通过按下在图中以45表示的操作画面显示按钮,启动上述网络家电控制部42,显示与该终端2的类别及机种相应的操作画面(未图示)。\n[0079] 图9为示出利用上述控制部42进行控制的概念图。\n[0080] 首先,网络家电2,在中继装置3通过隧道话路与InterServer6相连接的状态中,根据来自上述状态信息取得部40的请求通知该工作状态(步骤S11)。此时,也可以是不从网络家电2一侧登录上述控制部42就不能进行上述的工作状态的取得。上述工作状态的取得,以一定周期进行,蓄积于上述状态信息蓄积部41中并且进行更新(步骤S12)。\n[0081] 接着,上述网络家电2的用户,从外部使用ID及口令登录,从上述列表,如上所述,确定要控制的终端并启动上述控制部42(步骤S13)。该控制部42,在服务器端处理全部命令,对上述终端机赋予合适的命令而对其进行控制。\n[0082] 另外,也可以通过从上述列表选择终端名,对涉及选择的网络家电2进行路由选择并连接。另外,也可以用检索条件输入确定的状态进行检索并发现该终端时,直接与该终端相连接。另外,即使是在不经过InterServer6的隧道连接而从外部通过Web服务器进行该终端的检索时,对该终端的连接可以在确立隧道连接之后进行。\n[0083] 此处,上述所谓的“隧道”指的是用来使IPv4及IPv6的网络(路由器)之间经IPv4网络连接的技术,特别是,此处,指的是为使属于不同网络的各个机器之间以VPN(虚拟专用网)进行终结的隧道技术。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IPv4对在机器间通信的IPv4信息包予以封装进行交换。\n[0084] 另外,上述中继装置3及InterServer6的上述各构成要件10~42,实际上其构成包括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的硬盘中确保的一定区域及在其中安装的计算机软件、用来控制这些硬盘读出上述程序并执行的CPU、RAM、其他输入输出装置等外围机器。另外,如上所述,网络家电包含通用个人计算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服务程序及虚拟以太网设备安装本发明的各构成要件。\n[0085] 另外,上述中继装置3,由包含各网络家电2的一个计算机系统构成为优选,但上述InterServer6,为了使负载分散,由互相连接的多个计算机系统构成为优选。比如,管理中继装置3、网络家电2及家用网络的状态的终端检索部26,由具有专用的发送接收接口及控制部的服务器构成为优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预计管理各机器的ON/OFF及其他状态的话路会变得庞大,负载必须分散之故。另外,在以一个InterServer6与多个不同制造商的中继装置及网络家电相对应的情况下,上述封装处理部18、命令设定部22及过滤部23等也可以设置多个。\n[0086] 下面,参照图10及以下各图的通信例详细说明上述中继装置3及InterServer6的动作。\n[0087] 图10为示出与中继装置3连接的家用网络的网络家电2和没有设置中继装置3的其他终端经上述InterServer6进行通信时的图。\n[0088] 在该图中,示出根据上述InterServer6的地址、分配给中继装置3的IP地址及网络家电2的地址,由上述隧道话路确立部17、11在和上述中继装置3之间确立隧道连接内的通信话路的状态。\n[0089] 在确立隧道通信话路时,发给上述网络家电2的信息包,由上述封装处理部18用面向上述中继装置3的IPv4信息包封装进行发送。中继装置3,在封装处理部12对该信息包解封装的同时,上述路由选择处理部13根据包含在上述信息包中的网络家电2的地址进行对上述网络家电2的路由选择处理。这样,比如,可以将与家庭内的家庭网络上的网络家电2连接,通过从处于外部的IPv6服务器7一侧的启动来进行。\n[0090] 比如,在上述网络家电2是家庭内监视相机时,即使是在外出中,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PDA等连接到身旁的IPv6网络而经过上述InterServer6及中继装置3启动和控制上述相机。\n[0091] 另外,在该示例中,依照网络家电2的机种使设置在InterServer6中的网络家电机种判别部21、命令设定部22及过滤部23发挥功能。\n[0092] 上述机种判别部21,比如,其构成为根据上述中继装置3或上述网络家电2的地址(地址本身或与地址相关联的信息)判别该网络家电2的机种及网络环境。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上述网络家电2、中继装置3及InterServer6是由同一制造商或根据统一规格制造的,此时,通过预先对网络家电2或与其相连接的中继装置3分配(或生成)的IP地址设定一定的规则,只要了解该地址,就可以很容易判别该机种及网络环境。\n[0093] 另外,在对该网络家电2的控制需要特别命令时,上述机种其它命令设定部22将在来自上述IPv6服务器7的通信中包含的命令变换为该机种用的命令进行设定。比如,也可以利用以Html语言描述的消息生成规定的命令。另外,也可以将来自一个服务器7的命令变换为用于多个网络家电2的命令。\n[0094] 此外,上述过滤部23,具有根据规定的规则对通过InterServer6的信息包进行过滤的功能。该过滤的规则,比如,既可以针对每个连接目的地的中继装置3、网络家电2进行设定,也可以针对每个网络进行设定。另外,构成为在由上述机种判别部21判断不是规定的机种及网络环境的场合及在由上述过滤部23判断为不适合的场合,上述通信话路切断部将通信话路切断。另外,在连接目的地的网络家电的电源为OFF等不能连接时,如果可以以与同一中继装置相连接的其他IPv6机器代替的话,也可以根据上述机种及类别信息通过路由选择连接到该其他网络家电。\n[0095] 另外,图11为都具有中继装置3、3’的IPv6家用网络相互之间经过InterServer6互相连接时的示例。在该示例中,连接各网络家电A和网络家电B的网络,是物理上不同的网络,但通过使上述家电A,B分组化成为同一网络组,可以视为在逻辑上与同一网络相连接。\n[0096] 在该示例中,在想要使网络家电A和家电B分组化时,对分配给这些网络家电的地址(IP地址)赋予一定的规则或预先赋予同一网络组名。这样,在上述网络家电与上述InterServer6进行隧道连接之际,上述终端组管理部54,根据上述地址或网络组名,将上述各家电在同一组内相关联。将一个家电登录到该同一组,对另一个家电进行通知,就可以从该另一个家电对一个家电进行访问。\n[0097] 由此,两个网络家电2相互之间就可以经过上述InterServer6进行通信。\n[0098] 另外,上述分组化,也可以根据利用上述连接请求认证部27的用户的认证信息进行。另外,其他信息,比如,根据是同一机种、通信协议相同,也可以使多个家电属于同一网络组。\n[0099] 根据以上这样的构成,由于关于网络家电2的全部通信可以与载体、ISP无关而通过上述InterServer6进行,所以可以由上述InterServer6的所有者自由设定和控制家庭和工作单位的家用网络上的网络家电2及服务器7。由此,就可以全部解决以前成为问题的来自因特网上的服务器的专用网络中的网络家电2的个体识别、家庭内路由选择及安全性的问题,可以实现极为开放又封闭的网络的构建。\n[0100] 另外,可以设想该InterServer6的所有者,通常是作为网络家电2的制造者的制造商。所以,该制造商通过准备与该InterServer6相对应的本社的IPv6机器系列,可以产生利用因特网的附加值。\n[0101] 特别是,根据通过上述分组化使终端间的互相访问成为可能的技术,上述InterServer6如同设置在因特网上的集线器一样地工作,可以在属于同一网络组的终端间构筑安全性高的VPN。\n[0102] 下面根据图12对上述网络家电2的登录进行说明。\n[0103] 就是说,在上述说明中,假设网络家电2的IP地址是从上述中继装置3一侧接受的,实际上,可以认为这一方法以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方法。另外,可以认为,作为制造商及InterServer6的所有者,希望了解网络家电2的拥有者(用户)的信息。此外,关于网络家电2的地址的生成方法,如前所述,可以认为,既有预先在出厂阶段在网络家电中把固定IPv6地址写入到RAM等中的情况,也有依赖连接的1中继装置3的IPv6前缀确定的情况。\n[0104] 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比如,如图12所示,网络家电2或中继装置3的用户,首先连接到用户管理服务器30,进行用户登录。该用户登录,既可以使用网络家电2通过中继装置3进行,也可以利用已有的个人计算机等的IPv4通信对应机器进行。此处,对通过网络家电2及中继装置3进行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下面,以网络家电2是本身不能与网络连接的终端,网络家电2的地址作为由上述中继装置3利用各网络家电2的MAC地址的虚拟地址生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n[0105]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在用户将上述网络家电连接到中继装置3时,该中继装置3经过ISP/载体连接到用户管理服务器30。这样,从中继装置3将和上述InterServer6之间的隧道连接所必需的信息等通知该用户管理服务器30。另外,用户,将用于确定该用户、中继装置3或网络家电2的信息及关于网络家电2的类别的信息、关于网络1的信息、其他计费所必需的信息等通过该中继装置3通知上述用户管理服务器30。在该示例中,针对该中继装置3或各用户发行ID及口令,上述中继装置3及用户的信息与其相关联地登录到数据库31。另外,登录所必需的信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认为其他信息是必需的,反之,在不需要口令及计费信息等时,不需要登录这些信息。\n[0106] 上述的用户管理服务器30,既可以与上述InterServer6相连接,也可以在因特网上独立设置。\n[0107] 另一方面,图13及以下各图,示出的是关于隧道连接及其中的通信话路的确立的具体方法的实施例。该图中示出的S21~的各符号是与以下各步骤相对应的符号。\n[0108] 首先,在上述中说明的实施例中,网络家电(中继装置3)存储InterServer6的IPv4地址,这既可以是在出厂时预先在RAM中记录的方法,也可以是在实际的隧道连接时从其他服务器等(包含隧道中介服务器)接受而设定的方法。可以认为,在InterServer6为单一的情况时,也可以是前者,而在InterServer6是多个的情况时,后者的方法效率更好。\n[0109] 该图的示例是后者的情况,因此设置隧道中介52。对应这种情况,在上述中继装置3的隧道中介地址存储部中预先设定该隧道中介52的IPv4全局地址。另外,设在中继装置3中,在上述中设定的ID及口令(需要时)业已设定。\n[0110] 另外,在该图13中,为了说明方便,将各网络家电A、B以Microsoft Windows(注册商标(下同))等的计算机操作系统(OS)53、网络家电的通信用的应用程序54、虚拟网络设备55、通信用的服务程序56显示。在使该构成与图2的构成图相对应后,上述应用程序\n54成为网络家电I/F·控制部20,虚拟网络设备成为信息包发送接收部14,服务程序成为其他构成(9~13、15、51等)。此处,图2的路由选择处理部15,如后面所说明的,因网络家电2的操作系统其功能不同,在下面,首先以OS为Microsoft Windows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n[0111]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中继装置3,首先,连接到隧道中介52。该隧道中介52,从地址数据库中选择确立隧道连接的目的地的InterServer6,将该InterServer6的IPv4地址通知给上述中继装置3(步骤S21)。这样,上述中继装置3就可以识别InterServer6,在进行用户认证之后(步骤S22),可以使用从InterServer6接受的MAC地址及IP地址确立隧道话路而进行通信(步骤S23)。\n[0112] 就是说,在上述中继装置与InterServer6连接后,进行用于连接确立的认证,据此,由InterServer6对中继装置分配确定的虚拟专用网络用的MAC地址及IP地址(该MAC地址及IP地址也可以由中介服务器分配)。另外,InterServer6的程序,在从上述中继装置3观察时,可以看作是一个集线器。InterServer6构成为针对每个组分配集线器,在本发明中,将该分配称为分组化。另外,在InterServer6是多个时,应该属于同一虚拟专用网络的网络终端也可以认为与各个InterServer6相连接,但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将多个InterServer6或多个服务器程序(集线器服务器)汇总进行管理的集线器·骨干服务器,对连接进行路由选择为优选。\n[0113] 另外,关于MAC地址,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仿真方式使用两个MAC地址。就是说,如果MAC地址原本对于一个一个硬件应该是唯一地分配的地址,在Windows版本中,由于软件上的制约,对全中继装置(因特网家电)的虚拟以太网设备分配同一MAC地址。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全部中继装置(因特网家电)的虚拟以太网设备分配02:fb:dc:00:03:00。\n由于该地址是固定地址,以下将其称为“固定MAC地址”。\n[0114] 在以太网中,由于利用信息包的发送源MAC地址和发送目的地MAC地址确定通信对方,在通信目的地的MAC地址不清楚、存在具有同一MAC地址的多个终端时,不能进行正常通信。这一点,在使用虚拟以太网设备时也一样。所以,如上所述,在对全部中继装置分配同一“固定MAC地址”时,不能进行通信。\n[0115]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地址生成部15(图2)中,进行MAC地址操作。就是说,为了使流过虚拟网络的信息包经过全部服务程序56,根据需要通过更换信息包上的MAC地址,确保MAC地址的唯一性。该更换的MAC地址,如上所述,在用户认证时,由上述InterServer6通知并保持于上述地址存储部9中。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有虚拟以太网设备55持有的固定MAC地址(在全部网络家电2中相同)和更换所使用的唯一的更换用MAC地址的两个地址。\n[0116] 另外,在分配客户机用的IP地址(比如,10.10.0.1)时,并不是对InterServer6发送DHCP请求信息包,而是服务程序56只是作为数据被接受并存储于上述地址存储部9中,并打开虚拟以太网设备55的驱动器。另外,此时,如果Windows的DHCP客户机功能有效时,核心生成用于虚拟以太网设备的DHCP请求信息包。如上所述,虚拟以太网设备的IP地址在上述认证时已经被接受。所以,该DHCP请求信息包,不是到达上述InterServer6,而是服务程序56(路由选择处理部15)取出存储于上述地址存储部9中的IP地址生成DHCP请求信息包进行应答。\n[0117] 下面对通信时的地址操作进行说明。\n[0118]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InterServer6,作为用于属于同一虚拟专用网络组的网络家电2(中继装置3)的网络集线器工作发挥功能进行路由选择。此时,由于网络家电2间的通信在层2(利用MAC地址的路由选择)中进行,需要对方目的地网络家电2的MAC地址。\n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客户机的网络接口全部以虚拟以太网设备这样的形式安装,在OS的ARP表中没有通信对方目的地的MAC地址时,该OS生成ARP请求信息包并在网络上广播。\n[0119] 然而,由于这样下去不能进行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服务程序56,对从上述虚拟以太网设备55读出的ARP信息包的MAC地址进行更换。就是说,上述地址生成部\n15具有以下两个功能。\n[0120] 1)从虚拟以太网设备读出以太帧,将以太帧的发信源MAC地址更换为虚拟专用网络用MAC地址,将该更换后的ARP信息包进行封装而发送到上述InterServer(集线器)。\n[0121] 2)从上述InterServer接收以太信息包数据的服务程序将以太信息包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更换为虚拟以太网设备的MAC地址。\n[0122] 比如,在通信源网络家电A,与在虚拟专用网络上的IP地址已知的通信目的地网络家电B通信时,在上述通信源网络家电中执行PING命令时的MAC地址处理流程如图14所示。另外,图中的S31~S48,与以下的说明中的步骤S31~步骤S48相对应。\n[0123] S31~S33服务程序56经因特网与InterServer6连接,进行用户认证,在确立隧道TCP话路的同时接受中继装置用MAC地址(例:00:80:6D:03:EE)及中继装置用IP地址(10.10.0.1),对虚拟以太网设备55的驱动器进行设置。上述TCP话路,通过由上述服务程序每隔一定时间发送规定的信息包而保持激活。\n[0124] S34在Windows客户机(网络家电A)上,对通信目的地网络家电B产生PING请求,OS53(核心),为了确定通信对方将ARP请求信息包予以广播,将该ARP请求信息包写入到客户机的虚拟以太网设备55中。\n[0125] S35、S33作为Windows·服务程序启动的虚拟网络通信用服务程序56从虚拟以太网设备55读出ARP请求信息包,将ARP请求信息包的发送源固定MAC地址更换为通信用MAC地址,将ARP请求信息包封装化而发送到InterServer6。InterServer6,根据IP地址使ARP请求路由选择到通信对方目的地的中继装置,该ARP请求信息包由通信目的地的服务程序56接受,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55。\n[0126] S37~S39在OS53(核心)将对ARP请求的回应信息包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55后,服务程序56从虚拟以太网设备55读出ARP回应信息包,将ARP回应信息包的发送源MAC地址(固定)更换为通信用MAC地址,将ARP回应信息包封装化发送到InterServer6。\n[0127] S40、S41在利用InterServer6的路由选择,由发送源的服务程序接受ARP回应信息包时,服务程序56将ARP回应信息包的发送源MAC地址写回到虚拟以太网设备的MAC地址,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55。\n[0128] S42接受ARP回应的OS53(核心),指定对方目的地的MAC地址而生成PING信息包。\n[0129] S43服务程序56从虚拟以太网设备55读出PING请求信息包,将该PING请求信息包的发送源MAC地址更换为通信用MAC地址,将PING请求信息包封装化而发送到InterServer6。\n[0130] S44在经由InterServer6到达通信对方目的地的(封装化的)PING请求信息包由对方目的地的服务程序接收后,该服务程序56将PING请求信息包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更换为虚拟以太网设备55的MAC地址,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55中。\n[0131] S45、S46在核心53将对PING请求的回应信息包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55后,服务程序56,从虚拟以太网设备55读出PING回应信息包。该服务程序56,将PING回应信息包的发送源MAC地址更换为通信用MAC地址,将PING回应信息包封装化并发送到InterServer6。\n[0132] S47、S48在经由InterServer6到达通信对方目的地的(封装化的)PING回应信息包由对方目的地服务程序56接收后,该服务程序56将PING回应信息包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更换为虚拟以太网设备的MAC地址,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55。\n[0133] 这样,通过由服务程序更换MAC地址,即使是虚拟以太网设备的MAC地址全部相同,经过上述集线器的通信也成为可能。如前所述,上述更换用的MAC地址(aa:aa:aa:aa:aa:aa、bb:bb:bb:bb:bb:bb等)由上述InterServer6分配并管理。\n[0134] 另外,在相同WindiwsOS中,对这样不经过集线器的PPP连接也可以应用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中安装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只使用IP地址,不需要MAC地址。不过,由于该Window用客户机的网络接口全部以虚拟以太网设备的形式安装,在到达网络的前阶段中要求利用ARP的MAC地址解决方案。由于在忽视ARP请求时,核心判断为不存在通信对方,不发送实际的信息包数据,该请求不能忽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服务程序\n56(路由选择处理部13)具有以下的功能。\n[0135] 1)从虚拟以太网设备读出ARP请求信息包的服务程序动态生成实际上不存在的虚设的MAC地址,生成ARP回应信息包,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n[0136] 2)接受ARP回应的核心,将该MAC地址作为收件地址将实数据帧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n[0137] 3)读出实数据帧的服务程序,去掉以太标头(MAC地址),发送到网络。\n[0138] 4)从网络接收IP信息包数据的服务程序,将标头(MAC地址)赋予IP信息包而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发送目的地MAC地址指定固定MAC地址,对发送源MAC地址使用由上述服务程序动态生成的动态MAC地址。\n[0139] 比如,在通信源的网络家电和虚拟专用网络上的IP地址与已知的另一通信目的地因特网家电通信的情况下,在上述通信源网络家电中执行PING命令时的MAC地址处理流程如图15所示。\n[0140] S31~S33服务程序56经因特网与InterServer6连接,进行用户认证,在确立隧道TCP话路的同时接受中继装置用MAC地址(例:00:80:6D:03:EE)及中继装置用IP地址(10.10.0.1),对虚拟以太网设备55的驱动器进行设置。上述TCP话路,通过由上述服务程序每隔一定时间发送规定的信息包而保持激活。\n[0141] S51当在网络家电2上,对其他的PPP终端(其他的网络家电)产生PING后,OS53(核心)为确定通信对方将ARP请求信息包予以广播。这样,ARP请求信息包写入到客户机的虚拟以太网设备55。\n[0142] S52作为Windiws服务程序启动的服务程序56从虚拟以太网设备55读出ARP请求信息包,将ARP请求信息包在服务程序56内动态生成,写入到驱动程序。此处,回应信息包必需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为虚拟以太网设备55的MAC地址,发送源MAC地址在服务程序56内生成并指定PPP动态MAC地址。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固定值2字节+IP地址生成。\n比如,在收件地址IP地址为255.255.255.255时,生成的MAC地址为ac:de:ff:ff:ff:ff。\n具有动态生成的MAC地址的网络设备实际存在的可能性几乎为0,即使是存在,也不会影响实际的通信。\n[0143] S53OS53(核心)接受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55的ARP回应,认识到可以取得通信对方的MAC地址(PPP动态MAC地址)。\n[0144] S54OS53(核心)将给在ARP回应中取得的PPP动态MAC地址的数据信息包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55中。\n[0145] S55、S56服务程序56取出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55中的数据信息包,将去掉描述MAC地址的部分(以太标头部分)的IP信息包部分作为数据(IP信息包的封装化)、对InterServer(PPP用)6进行数据发送。\n[0146] S57在经由InterServer(PPP用)6到达通信对方目的地的IP信息包数据由对方目的地的服务程序接收后,服务程序56在该数据上添加发送源、发送目的地MAC地址,成为以太帧状态并写入到虚拟以太网设备。发送目的地MAC地址为虚拟以太网设备的MAC地址,发送源MAC地址在服务程序内动态生成。生成逻辑与上述S52相同。\n[0147] S58~S64按照与上述步骤S51~S57相同的步骤,返回PING回应信息包。\n[0148] 这样,通过由服务程序56动态生成虚设的MAC地址,在Windiws中也可以进行PPP通信。上述更换用的MAC地址由上述InterServer6分配和管理。\n[0149] 下面对操作系统是Linux的情况进行说明。\n[0150] 在使上述的InterServer变成集线器的因特网连接中,由于利用信息包的发送源MAC地址和发送目的地MAC地址确定通信对方,在通信目的地的MAC地址不明时及在存在多个具有同一MAC地址的终端时,不能进行正常通信。因为在上述的Windiws的情况下,由于OS的制约,对全部虚拟以太网设备分配同一MAC地址,故需要将其更换。在Linux环境中,像Windiws这种制约不存在,可以对各个虚拟以太网设备分配唯一的MAC地址。\n[0151] 此时,在通信源的网络家电2和虚拟专用网络上的IP地址与已知的通信目的地因特网家电通信的场合中,在上述通信源中继装置中执行PING命令时的MAC地址处理流程如图16所示。另外,图中的S31~S33、S71~S74与以下的说明中的各步骤相对应。\n[0152] S31~S33服务程序56经因特网与InterServer6连接,进行用户认证,在接受中继装置用MAC地址(例:00:80:6D:03:EB)及中继装置用IP地址(10.10.0.1),对虚拟以太网设备55的驱动器进行设置。\n[0153] S71~S74因此,中继装置,使用这样设置的MAC地址及IP地址确立通信话路。\n[0154] 另外,在Linux环境中,在进行PPP连接时,关于MAC地址的处理全都不需要,所以,此时,不需要来自InterServer的MAC地址的分配。所以,在服务程序与InterServer6连接进行用户认证而接受IP地址时,利用该IP地址进行与发送目的地网络家电的连接。\n[0155] 根据这种构成,即使是在InterServer6存在多个时,可以在与其中一个之间可靠地确立隧道连接。\n[0156]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不改变其主要内容的范围内可以采取种种的形态是自不待言的。\n[0157] 比如,在上述一实施方式中,从中继装置3一侧和从InterServer6一侧都可以确立隧道连接,但可以认为在实际的商用服务中一般只是从中继装置3启动。因为IPv4的固定IP服务本身稀少之故。就是说,此时,一旦确立隧道(实际上为IPv4连接其本身)之后,设定一直保留,一旦切断IPv4的话路,之后中继装置3的IPv4为相同是罕见的,实际上是因为IPv4的话路本身切断时路由选择也不可能之故。\n[015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协议是IPv4,作为第2协议是以IPv4为例进行说明的,但并不限定于此。第1协议也可以是IPv6。另外,第1、第2协议也可以都是IPv6。\n此外,两者也都可以是上述以外的协议。\n[0159] 在上述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中继装置3,是与各网络家电一体设置的,但也可以分体设置,也可以是在多个网络家电中共用一个中继装置3。另外,网络家电和中继装置也可以经LAN连接。
法律信息
- 2012-01-18
- 2007-06-27
- 2007-05-0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