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 |
申请号 | CN201510461955.1 | 申请日期 | 2015-07-3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1217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IPC分类号 | F;2;4;F;1;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发明人 | 张成龙;张飞;程永甫 |
代理机构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升娟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包括:空调器上电运行,利用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室内人数及人体活动量,根据人体活动量与活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判断人体活动量所属的活动量等级;根据室内人数及活动量等级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按照下述方法获取压缩机实际运行频率F:F=f×P1×P2×K,控制压缩机以所述实际运行频率F运行。应用本发明,可以提高空调器控制的智能化和频率控制的准确性,提高节能和舒适性能。
1.一种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空调器上电运行,利用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室内人数及人体活动量,根据人体活动量与活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判断人体活动量所属的活动量等级;
根据室内人数及活动量等级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按照下述方法获取压缩机实际运行频率F:F=f×P1×P2×K,控制压缩机以所述实际运行频率F运行;
其中,f为压缩机额定工作频率,P1为与室外环境温度值对应的外环温限频系数,P2为与室内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温度值的差值成正比的室内温差权重,K为与所述目标风速值成正比的风速权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内人数及活动量等级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包括:
若室内人数不大于1,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温度降低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降低设定温度值作为所述目标温度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所述目标温度值;将设定风速值作为目标风速值;
若室内人数大于1,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温度降低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降低设定温度值作为所述目标温度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所述目标温度值;若空调器处于制热方式,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风速降低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降低设定风速值作为所述目标风速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所述目标风速值;若空调器处于制冷/除湿方式,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风速升高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升高设定风速值作为所述目标风速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所述目标风速值;
且,在相同活动量等级下,室内人数不大于1时的温度降低幅度小于室内人数大于1时的温度降低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降低所述设定温度值作为所述目标温度值时,若所述目标温度值达到设定最低温度值,保持所述目标温度值为所述设定最低温度值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最低温度值包括制热方式下的第一设定最低温度值和制冷/除湿方式下的第二设定最低温度值,所述第一设定最低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最低温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最低温度值为22℃,所述第二设定最低温度值为1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空调器上电运行,根据所述人感传感器模块的检测结果、网格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位置与所述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值的对应关系判定人体在所述网格区域内的位置,根据判定结果控制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跟随或避让人体;
所述网格区域为将所述人感传感器模块的检测区域利用网格线划分成包括多个网格的区域,所述网格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位置与所述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值的对应关系预先建立并存储。
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空调器智能化控制和舒适性控制的发展趋势,现有空调器能够根据室内人体活动量的大小对空调器进行智能控制。\n[0003] 但是,人体活动量是指个体的平均活动量。因而,在对空调器进行智能控制时,仅考虑了室内单个人活动量的变化情况,而没有考虑其他更多的环境状况。从而,使得现有空调器基于活动量的控制不够全面、准确,智能化程度低,不能达到节能与舒适的均衡控制。\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以提高空调器控制的智能化和频率控制的准确性,提高节能和舒适性能。\n[0005]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n[0006] 一种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n[0007] 空调器上电运行,利用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室内人数及人体活动量,根据人体活动量与活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判断人体活动量所属的活动量等级;\n[0008] 根据室内人数及活动量等级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按照下述方法获取压缩机实际运行频率F:F=f×P1×P2×K,控制压缩机以所述实际运行频率F运行;\n[0009] 其中,f为压缩机额定工作频率,P1为与室外环境温度值对应的外环温限频系数,P2为与室内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温度值的差值成正比的室内温差权重,K为与所述目标风速值成正比的风速权重。\n[0010]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室内人数及活动量等级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包括:\n[0011] 若室内人数不大于1,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温度降低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降低设定温度值作为所述目标温度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所述目标温度值;将设定风速值作为目标风速值;\n[0012] 若室内人数大于1,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温度降低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降低设定温度值作为所述目标温度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所述目标温度值;若空调器处于制热方式,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风速降低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降低设定风速值作为所述目标风速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所述目标风速值;若空调器处于制冷/除湿方式,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风速升高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升高设定风速值作为所述目标风速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所述目标风速值;\n[0013] 且,在相同活动量等级下,室内人数不大于1时的温度降低幅度小于室内人数大于\n1时的温度降低幅度。\n[0014] 如上所述的方法,在降低所述设定温度值作为所述目标温度值时,若所述目标温度值达到设定最低温度值,保持所述目标温度值为所述设定最低温度值不变。\n[0015]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设定最低温度值包括制热方式下的第一设定最低温度值和制冷/除湿方式下的第二设定最低温度值,所述第一设定最低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最低温度值。\n[0016] 优选的,所述第一设定最低温度值为22℃,所述第二设定最低温度值为16℃。\n[0017] 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n[0018] 空调器上电运行,根据所述人感传感器模块的检测结果、网格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位置与所述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值的对应关系判定人体在所述网格区域内的位置,根据判定结果控制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跟随或避让人体;\n[0019] 所述网格区域为将所述人感传感器模块的检测区域利用网格线划分成包括多个网格的区域,所述网格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位置与所述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值的对应关系预先建立并存储。\n[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根据室内人数及人体活动量自动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目标风速值及室外环境温度值对压缩机运行频率进行控制,实现了根据多种实际环境状况控制压缩机频率,使得频率控制更加全面、准确,提高了空调器控制的智能化,也提高了智能控制时的节能、舒适性能。\n[0021]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n附图说明\n[0022] 图1是本发明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n[0024] 请参见图1,该图所示为本发明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来说,该实施例实现空调器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0025] 步骤11:空调器上电运行。\n[0026] 步骤12:检测室内人数及人体活动量。\n[0027] 具体来说,是采用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室内人数及人体活动量。人感传感器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及对红外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的处理电路,能够根据检测区域内反馈的红外信号采集人体的形状、面积及温度的变化,进而输出是否存在人体、在存在人体时输出人体活动量。该人感传感器模块可以设置在空调器外壳上,能够对空调器所在室内进行扫描。\n更具体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阐述。人感传感器可以单独供电、独立工作,也可以与空调器电脑板上的电源连接,在空调器上电后再工作。而且,室内人数是指人感传感器在多个扫描周期内所扫描到的平均人体数量,人体活动量是指人感传感器多个扫描周期内所检测到的每个人体的平均活动量。\n[0028] 步骤13:判定步骤12检测的人体活动量所属的活动量等级。\n[0029] 在空调器中预先存储有人体活动量与活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例如,将活动量等级根据活动量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等级越高,对应的活动量越大。在步骤12检测到人体活动量之后,根据预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人体活动量所属的活动量等级。\n[0030] 步骤14:根据室内人数及活动量等级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计算压缩机实际运行频率,并控制压缩机以所述实际运行频率运行。\n[0031] 具体而言,根据室内人数及活动量等级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并按照下述方法获取压缩机实际运行频率F:F=f×P1×P2×K。然后,控制压缩机以所述实际运行频率F运行。\n[0032] 其中,f为压缩机额定工作频率,P1为与室外环境温度值对应的外环温限频系数,P2为与室内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温度值的差值成正比的室内温差权重,K为与所述目标风速值成正比的风速权重。这些对应关系预先设定并存储在空调器的存储器中。利用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当前的室外环境温度值,根据预存储的对应关系查找到当前的外环温限频系数P1;利用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计算出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和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的差值,根据预存储的对应关系即可查找到当前的室内温差权重P2;根据调整后的目标风速值和对应关系,即可查找到当前的风扇权重K。然后,采用上述计算方法,就可以计算出当前的压缩机实际运行频率。\n[0033] 采用上述方法获取到的压缩机实际运行频率,不仅与跟进室内人数和人体活动量自动调整的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相关,还与室外环境温度值有关,综合考虑了多种实际环境状况来控制压缩机频率,使得频率的控制更加全面、准确、贴合实际,提高了空调器控制的智能化,也提高了智能控制时的节能、舒适性能。\n[0034]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室内人数及人体活动量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时,根据人体对环境温度的影响及空调器节能控制方法的不同,采用下述方法进行调整:\n[0035] 若室内人数不大于1,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温度降低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降低设定温度值作为目标温度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目标温度值。同时,将设定风速值作为目标风速值。也即,目标风速值保持设定风速值不变。活动量等级越高,表明人体在室内活动量大,自身散发热量多。因此,如果是在制热方式下,对环境热量需求减少,那么,通过降低目标温度值,缩小了室内环境温度值与目标温度值的差值,室内温差权重P2变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压缩机运行频率,低频运行状态即可维持人体对环境热量的需求,且降低了运行能耗,实现了舒适性与节能性的均衡。同样的,在制冷或除湿方式下,人体自身散发热量多,对环境冷量需求增大。那么,通过降低目标温度值,增大了室内环境温度值与目标温度值的差值,室内温差权重P2变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了压缩机运行频率,压缩机高频运行,提供较多的冷量来满足人体需求。\n[0036] 若室内人数大于1,也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温度降低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降低设定温度值作为目标温度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目标温度值。但是,在相同活动量等级下,室内人数不大于1时的温度降低幅度小于室内人数大于1时的温度降低幅度。按照该方式对压缩机频率进行控制,能够更加符合室内多人情况下对环境冷量或热量的需求。\n[0037] 在室内人数大于1时,目标风速值不再是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制冷或制热方式进行不同的调整,具体为:若空调器处于制热方式,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风速降低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降低设定风速值作为目标风速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目标风速值;若空调器处于制冷/除湿方式,根据活动量等级越高、风速升高幅度越大的对应关系升高设定风速值作为目标风速值,获得与活动量等级相对应的目标风速值。\n[0038] 不管室内人数为多少,在降低设定温度值作为目标温度值时,为保证室内环境温度的舒适性,预先设定了设定最低温度值,如果目的温度值达到设定最低温度值,则不再降低,而是保持目标温度值为设定最低温度值不变。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设定最低温度值包括制热方式下的第一设定最低温度值和制冷/除湿方式下的第二设定最低温度值,且第一设定最低温度值大于第二设定最低温度值。更优选的,第一设定最低温度值为22℃,所述第二设定最低温度值为16℃,符合人体在夏天及冬天时对环境温度的最低舒适性需求。\n[0039] 进入空调器智能控制之后,除了调整目标温度值和目标风速值之外,还包括下述控制过程:\n[0040] 空调器上电运行,根据人感传感器模块的检测结果、网格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位置与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值的对应关系判定人体在网格区域内的位置,根据判定结果控制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跟随或避让人体。控制出风风向跟随或避让人体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在此不作详细阐述。其中,网格区域为将人感传感器模块的检测区域利用网格线划分成包括多个网格的区域,网格区域内每个网格的位置与人感传感器模块检测值的对应关系预先建立并存储。\n[004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法律信息
- 2019-02-05
- 2016-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4F 11/00
专利申请号: 201510461955.1
申请日: 2015.07.31
- 2015-11-2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1-23
|
2012-05-25
| | |
2
| |
2011-04-20
|
2010-12-09
| | |
3
| |
2011-08-24
|
2010-09-01
| | |
4
| |
2010-05-12
|
2009-10-30
| | |
5
| |
2012-10-31
|
2011-05-12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