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苎麻脱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喂麻机构、脱壳机构、出麻机构及驱动电机,所述脱壳机构设于喂麻机构和出麻机构之间,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设于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之间的上剥麻光辊和下剥麻光辊,设于上剥麻光辊和喂麻机构输出端之间且相互啮合的上沟槽罗拉和下沟槽罗拉;所述出麻机构位于所述下刀片剥麻辊下方;
所述下刀片剥麻辊的中心轴一端设有第一带轮,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上刀片剥麻辊上与第一齿轮同侧的中心轴端部设有第二带轮;所述下沟槽罗拉上与第一带轮同侧的中心轴端部设有第三带轮,所述下沟槽罗拉中心轴另一端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上沟槽罗拉的中心轴一端部设有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上剥麻光辊上与第三齿轮同侧的端部设有第五齿轮,另一端部设有第六齿轮,所述下剥麻光辊中心轴端部设有与第六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之间设有同时与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啮合的第一过渡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的机架上设有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八齿轮及与第八齿轮同轴的第四带轮;
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三带轮分别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带轮和第四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脱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上剥麻光辊之间的距离为0.4-0.5mm,所述下刀片剥麻辊和下剥麻光辊之间的距离为0.2-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脱壳机,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截面上,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的中心连线与所述上剥麻光辊和下剥麻光辊的中心连线相交,且所述上剥麻光辊位于所述下沟槽罗拉和下剥麻光辊之间,所述上沟槽罗拉和下沟槽罗拉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
4.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脱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麻机构和出麻机构均包括两根传动滚筒和连接两根传动滚筒的传送带,所述喂麻机构的其中一根传动滚筒两端设于机架上,与第一齿轮同侧的端部设有第九齿轮和第五带轮,所述第九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设有同时与第九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的第二过渡齿轮;所述出麻机构的其中一根传动滚筒位于所述下刀片剥麻辊下方,与所述第一齿轮同侧的端部设有第六带轮,所述第五带轮和第六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5.根据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苎麻脱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沟槽罗拉两端与对应的机架之间以及下剥麻光辊两端与对应的机架之间均设有加压弹簧;所述上沟槽罗拉两端的加压弹簧的轴向沿竖直方向,所述下剥麻光辊两端的加压弹簧的轴向沿上剥麻光辊和下剥麻光辊的中心连线方向。
6.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脱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的作业面由多块沿径向的剥麻刀片构成。
一种苎麻脱壳机\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苎麻机械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苎麻脱壳机。\n背景技术\n[0002] 苎麻是我国农业四大国宝(丝、麻、茶、药)之一,产量占到世界的95%以上,然而,近三十年来,丝、茶、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唯独苎麻不但未能发展,而且萎缩严重,我国苎麻种植面积从1987年的750多万亩,缩小到现在的10多万亩,面积减少95%以上,现在已没有人种麻,苎麻行业危在旦夕。\n[0003] 苎麻不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苎麻脱壳机械,苎麻脱壳机械长期没有能大面积推广使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与效率这一对矛盾长期未能解决,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一种高速旋转的刀片滚筒,用机械的打击力,将麻杆中的麻壳麻骨同时打碎,麻纤维也被打散、大量麻骨粘附在纤维之上难清除,如果采用直喂式,虽然实现了连续化生产,工作效率高,但原麻中存在许多麻骨麻壳,产品质量很差,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如果采用反拉式,保证了质量,但生产效率低,比手工只能提高工效2-3倍,劳动强度大,产品制成率低。这是一种是从国外引进的非常落后的不合理的生产工艺,这种非常落后的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国内外研究了二百多年致今也没有什么结果。\n[0004] 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麻杆是园柱形,外面是麻壳,、中间是纤维,内心是麻骨,麻骨破粉碎后破打散的纤维包围起来混合在一起就会难以清除,质暈与效率这一矛盾难以解决,为了解上述问题,我们不再釆这种生产工艺,我们根据我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那种皮骨分脱,即先除去麻骨麻叶,后除去麻壳的工作厡理,但手工式剥麻原理是由人工先从地里将麻骨、麻叶去掉,把麻皮拿回家后浸泡在水池中,再用人工手上拿着着刀片一片一片地刮去表皮,这是一种完全的手工生产方式,不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极底,一个强壮的劳动力,一天工作10小时也只能收获0.1亩。\n[0005]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1980年研究出6BZ-400型反拉式单滚筒剥麻机。虽然产品的质量较好,但是由于还只是一种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还存在着生产率较低,一般只能比手工提高工效2-3倍,且纤维损伤较大,产品制成率低等一些问题。1987年湖北纺织工业研究所研究出EB-1型双滚筒反抗式苎麻剥麻机,虽然剥麻工效有了较大提高,比手工提高3-5倍,但存在产品质量较差,麻骨、麻壳、残胶含量较多等一些问题。\n[0006] 1987年湖北纺织工业研究所与武汉第三纺织机械厂联合研制出双滚筒反拉式剥麻机,同样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n[0007] 50多年来虽然我国有30多个单位和个人对单滚筒、双滚筒和多滚筒式剥麻机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但是还未能突破半手工半机械生产,工作效率低和产品质量差的问题,至今未能得到较好地解决,也就未能大面积推广使用。因此有必要研制出机械化程度高,剥麻质量好、工作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一种苎麻机械。\n发明内容\n[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苎麻脱壳机,能有效解决现代苎麻加工行业中加工质量和效率之间的矛盾,既能够提高苎麻脱壳质量,又能够提高加工效率,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n[000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n[0010] 上述脱壳机包括喂麻机构、脱壳机构、出麻机构及驱动电机,所述脱壳机构设于喂麻机构和出麻机构之间,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设于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之间的上剥麻光辊和下剥麻光辊,设于上剥麻光辊和喂麻机构输出端之间且相互啮合的上沟槽罗拉和下沟槽罗拉;所述出麻机构位于所述下刀片剥麻辊下方;\n[0011] 所述下刀片剥麻辊的中心轴一端设有第一带轮,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上刀片剥麻辊上与第一齿轮同侧的中心轴端部设有第二带轮;所述下沟槽罗拉上与第一带轮同侧的中心轴端部设有第三带轮,所述下沟槽罗拉中心轴另一端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上沟槽罗拉的中心轴一端部设有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上剥麻光辊上与第三齿轮同侧的端部设有第五齿轮,另一端部设有第六齿轮,所述下剥麻光辊中心轴端部设有与第六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之间设有同时与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啮合的第一过渡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的机架上设有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八齿轮及与第八齿轮同轴的第四带轮;\n[0012] 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三带轮分别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带轮和第四带轮通过皮带连接。\n[0013]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上剥麻光辊之间的距离为0.4-0.5mm,所述下刀片剥麻辊和下剥麻光辊之间的距离为0.2-0.3mm。\n[0014]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在同一截面上,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的中心连线与所述上剥麻光辊和下剥麻光辊的中心连线相交,且所述上剥麻光辊位于所述下沟槽罗拉和下剥麻光辊之间,所述上沟槽罗拉和下沟槽罗拉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n[0015]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喂麻机构和出麻机构均包括两根传动滚筒和连接两根传动滚筒的传送带,所述喂麻机构的其中一根传动滚筒两端设于机架上,与第一齿轮同侧的端部设有第九齿轮和第五带轮,所述第九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设有同时与第九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的第二过渡齿轮;所述出麻机构的其中一根传动滚筒位于所述下刀片剥麻辊下方,与所述第一齿轮同侧的端部设有第六带轮,所述第五带轮和第六带轮通过皮带连接。\n[0016]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上沟槽罗拉两端与对应的机架之间以及下剥麻光辊两端与对应的机架之间均设有加压弹簧;所述上沟槽罗拉两端的加压弹簧的轴向沿竖直方向,所述下剥麻光辊两端的加压弹簧的轴向沿上剥麻光辊和下剥麻光辊的中心连线方向。\n[0017]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的作业面由多块沿径向的剥麻刀片构成。\n[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n[0019] 1、让苎麻皮依次通过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分别对苎麻皮的正面和反面进行刮制脱壳,这种两次对苎麻皮进行脱壳的工艺能够有效除尽苎麻皮上的麻壳,大大提高了苎麻脱壳质量。\n[0020] 2、让苎麻皮脱壳在之前通过上沟槽罗拉和下沟槽罗拉握持压紧,能够有效将苎麻皮中的胶质挤出,提高后续工序中的出麻质量。\n[0021] 3、本苎麻脱壳机的喂麻、握持、脱壳、出麻等一系列工序由全部由机械完成,每台设备每小时能够产原麻40—50kg,相比于现有手工出麻,工效可提高80—100倍,相比于现有机械出麻,工效可提高20—25倍,同时一套设备只需要2两人操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n附图说明\n[0022]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n[0023] 图2为本发明中脱壳机构的主视图。\n[0024] 图3为本发明中脱壳机构的后视图。\n[0025]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n[0026] 图5为本发明中上刀片剥麻光辊和下刀片剥麻光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27] 图6为本发明中各部件的转动方向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8]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n[0029] 如附图所示,所述的苎麻脱壳机的结构如下:包括喂麻机构、脱壳机构、出麻机构及驱动电机;脱壳机构设于喂麻机构和出麻机构之间,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3上的上刀片剥麻辊6和下刀片剥麻辊10,设于上刀片剥麻辊6和下刀片剥麻辊10之间的上剥麻光辊7和下剥麻光辊8,设于上剥麻光辊7和喂麻机构输出端之间且相互啮合的上沟槽罗拉4和下沟槽罗拉9;出麻机构位于下刀片剥麻辊10下方;\n[0030] 下刀片剥麻辊10的中心轴一端设有第一带轮17,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24,上刀片剥麻辊6上与第一齿轮24同侧的中心轴端部设有第二带轮19;下沟槽罗拉9上与第一带轮17同侧的中心轴端部设有第三带轮14,下沟槽罗拉9中心轴另一端设有第二齿轮25和第三齿轮30,上沟槽罗拉4的中心轴一端部设有与第二齿轮25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22,上剥麻光辊\n7上与第三齿轮30同侧的端部设有第五齿轮26,另一端部设有第六齿轮15,下剥麻光辊8中心轴端部设有与第六齿轮15相互啮合的第七齿轮16;第三齿轮30和第五齿轮26之间设有同时与第三齿轮30和第五齿轮26啮合的第一过渡齿轮27;第一齿轮24一侧的机架上设有与第一齿轮24相互啮合的第八齿轮20及与第八齿轮20同轴的第四带轮21;\n[0031] 第一带轮17和第三带轮14分别通过皮带18与驱动电机11输出端连接,第二带轮19和第四带轮21通过皮带18连接。\n[003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剥麻效果好,上刀片剥麻辊6和上剥麻光辊7之间的距离可选择为0.4-0.5mm,下刀片剥麻辊10和下剥麻光辊8之间的距离可选择为0.2-0.3mm。\n[0033]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截面上,上刀片剥麻辊6和下刀片剥麻辊10的中心连线与上剥麻光辊7和下剥麻光辊8的中心连线相交,且上剥麻光辊7位于下沟槽罗拉9和下剥麻光辊8之间,上沟槽罗拉4和下沟槽罗拉9的中心连线沿竖直方向。\n[0034] 在本实施例中,喂麻机构和出麻机构均包括两根传动滚筒和连接两根传动滚筒的传送带1和13,喂麻机构的其中一根传动滚筒2两端设于机架3上,与第一齿轮24同侧的端部设有第九齿轮29和第五带轮23,第九齿轮29和第三齿轮30之间设有同时与第九齿轮29和第三齿轮30啮合的第二过渡齿轮28;出麻机构的其中一根传动滚筒位于下刀片剥麻辊10下方,与第一齿轮24同侧的端部设有第六带轮12,第五带轮23和第六带轮12通过皮带连接。\n[0035] 在本实施例中,上沟槽罗拉4两端与对应的机架之间以及下剥麻光辊8两端与对应的机架之间均设有加压弹簧5;上沟槽罗拉4两端的加压弹簧5的轴向沿竖直方向,下剥麻光辊8两端的加压弹簧5的轴向沿上剥麻光辊7和下剥麻光辊8的中心连线方向。\n[0036] 在本实施例中,上刀片剥麻辊6和下刀片剥麻辊10的作业面由多块沿径向的剥麻刀片31构成。\n[0037]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n[0038] 苎麻皮由人工放置在喂麻机构的传送带1上,并随传送带1进入剥麻机构。苎麻皮进入剥麻机构后,由上沟槽罗拉4和下沟槽罗拉9握持挤压,将苎麻皮中的胶质挤出,然后苎麻皮通过上刀片剥麻辊6和上剥麻光辊7之间的间隙,高速转动的上刀片剥麻光辊6将苎麻皮正面的麻壳和胶质刮掉。正面脱壳后的苎麻皮进入上剥麻光辊7和下剥麻光辊8之间的间隙,被握持压紧后进入下剥麻光辊8和下刀片剥麻辊10之间的间隙,高速转动的下刀片剥麻辊10将苎麻皮反面的麻壳和胶质刮掉。反面脱壳后的苎麻皮从剥麻机构出来落入到出麻机构的传送带上13上,由出麻机构将脱壳后的苎麻皮输出。\n[0039] 在上述苎麻脱壳的过程中,苎麻脱壳机的传动过程如下:\n[0040] 驱动电机11动力输出端分别带动第一带轮17和第三带轮14转动,第一带轮17转动带动同轴的下刀片剥麻辊8以及第一齿轮24转动,第一齿轮24通过第八齿轮20带动第四带轮21转动,第四带轮21通过皮带18带动第二带轮19转动,从而驱动上刀片剥麻辊6转动。\n[0041] 第三带轮14转动带动同轴的下沟槽罗拉9、第二齿轮25及第三齿轮30转动,第二齿轮25通过与之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22带动上沟槽罗拉4转动。第三齿轮30通过第一过渡齿轮27和第二过渡齿轮28分别带动第五齿轮26和第九齿轮29转动,第五齿轮26转动带动同轴的上剥麻光辊7、第六齿轮15转动,第六齿轮15通过与之相啮合的第七齿轮16带动下剥麻光辊8转动;第九齿轮29驱动喂麻机构的传送带1转动,同时带动第五带轮23转动,第五带轮23通过皮带带动第六带轮12转动,从而驱动出麻机构的传送带13转动。\n[0042] 在上述传动过程中,剥麻机构的内部各部件的转动方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n[0043] 在上述剥麻机构中,在上沟槽罗拉4两端与对应的机架之间以及下剥麻光辊8两端与对应的机架之间均设有加压弹簧5,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上沟槽罗拉4和下沟槽罗拉9以及上剥麻光辊7和下剥麻光辊8之间的间隔距离,使握持效果更好。\n[0044] 由于在苎麻脱壳过程中,经过上剥麻光辊7和上刀片剥麻辊6之后,苎麻皮厚度减小,因此在上述剥麻机构中,使下剥麻光辊8和下刀片剥麻辊10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上剥麻光辊7和上刀片剥麻辊6之间的间隔距离,以适应苎麻皮的厚度,从而保证苎麻皮反面脱壳的效果。\n[0045] 综上所述,本苎麻脱壳机实现了对苎麻脱壳的自动化生产,有效提高了苎麻脱壳的生产效率;而且通过握持—正面刮制脱壳—反面刮制脱壳的脱壳工艺,使苎麻皮的脱壳效果显著提高,减少麻壳和胶质的残留,保证出麻质量。\n[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法律信息
- 2018-12-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D01B 1/20
专利号: ZL 201410799795.7
申请日: 2014.12.19
授权公告日: 2017.03.01
- 2017-03-01
- 2015-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D01B 1/20
专利申请号: 201410799795.7
申请日: 2014.12.19
- 2015-04-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