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 |
申请号 | CN202220387737.3 | 申请日期 | 2022-02-25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IPC分类号 | G;0;1;R;3;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泰路52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谢启谊;康勇全;苏建辉;杜凯明;张育勋;张晓伟;何文富;潘华颖;王金发;温泉峰;李泓;王杰锋;王智兴;黄泓淏;谢淑娟 |
代理机构 | 广州恒华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建明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包括模拟单元和接口单元,所述模拟单元设有若干个组相同的就地控制回路、远方控制回路及对应的遥控分合闸接口、分合位信号接口,用于模拟测控装置中开关、刀闸控制回路,所述模拟单元可吸附于测控屏的前屏上,所述遥控分合闸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出端子相连,所述分合位信号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入端子相连,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模拟单元各接口的转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拟单元设有多组相同结构的分合闸回路能同时对测控装置进行多通道测试,同时将模拟单元吸附在测控屏的前屏,接口单元吸附在测控屏的后门上,从而实现可一人进行测控调试,大大提高了调试效率。
1.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单元,所述模拟单元包括主控PCB板,所述主控PCB板上设有若干个组相同的就地控制回路、远方控制回路及对应的遥控分合闸接口、分合位信号接口,用于模拟测控装置中开关、刀闸控制回路,所述模拟单元可吸附于测控屏的前屏上,所述遥控分合闸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出端子相连,所述分合位信号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入端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控制回路包括二极管D13、二极管D16、模拟开关继电器KA1、合闸按钮SB11、分闸按钮SB12、电阻R12、二极管D12、电阻R14、二极管D15,二极管D01、电阻R01、电容C01、电容C02、AD/DC模块电源01,其中电阻R01为保护热敏电阻,电阻R12、电阻R14为分压电阻,电容C01、电容C02为滤波电容,AC/DC模块电源01为输出电压为12V的自适应电源,D12为绿光二极管,D15为红光二极管,模拟开关继电器KA1为双位继电器;AD/DC模块电源01的AC(L)脚通过电阻R01连入外部电源+KM(L)端,AD/DC模块电源01的AC(N)脚连入外部电源‑KM(N)端,AD/DC模块电源01的+CAP脚和‑CAP脚连接在电容C01两端,AD/DC模块电源01的+V0脚和‑V0脚之间连有电容C02,二极管D01的正极与+V0脚相连,二极管D01的负极与电阻R0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02的第二端与‑V0脚相连,电容D13的正极与+V0脚相连,负极与合闸按钮SB11相连的第一端相连,合闸按钮SB11的第二端与合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合闸线圈的第二端与‑V0脚相连,电容D16的正极与+V0脚相连,负极与分闸按钮SB12相连的第一端相连,分闸按钮SB12的第二端与分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分闸线圈的第二端与‑V0脚相连,电阻R12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分位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2的负极与‑V0脚相连,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合位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5的负极与‑V0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远方控制回路包括AD/DC模块电源11、AD/DC模块电源12、电阻R11、电容C11、电容C12、二极管D11、电阻R13、电容C13、电容C14、二极管D14、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电阻R12、二极管D12、电阻R14、二极管D15,其中,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电阻R12、二极管D12、电阻R14、二极管D15是就地控制回路、远方控制回路的共用部分,AD/DC模块电源11的AC(L)脚通过电阻R11连接有遥控合闸输入端,遥控合闸输入端与测控装置的外部遥控合闸接点连接,AD/DC模块电源11的AC(N)脚连入外部电源‑KM(N)端,AD/DC模块电源11的+CAP脚和‑CAP脚连接在电容C11两端,AD/DC模块电源11的+V0脚和‑V0脚之间连有电容C12,电容D11的正极与+V0脚相连,负极与合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合闸线圈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AD/DC模块电源12的AC(L)脚通过电阻R13连接有遥控分闸输入端,遥控分闸输入端与测控装置的外部遥控分闸接点连接,AD/DC模块电源12的AC(N)脚连入外部电源‑KM(N)端,AD/DC模块电源12的+CAP脚和‑CAP脚连接在电容C13两端,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和‑V0脚之间连有电容C14,电容D14的正极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负极与分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合闸线圈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与AD/DC模块电源11的‑V0脚相连,电阻R12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分位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2的负极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分位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01的+V0脚相连,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合位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5的负极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合位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01的+V0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转接模拟单元的遥控分合闸接口和分合位信号接口的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包括转接PCB板,所述转接PCB板设有转接分合闸输入接口、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和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转接分合闸输入接口与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相连,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与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相连,且均设于所述转接PCB板,转接分合闸输入接口通过第三连接线与所述模拟单元的遥控分合闸接口相连,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通过第四连接线与所述模拟单元的分合位信号接口相连,所述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出端子相连,所述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入端子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和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均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为空心柱体,所述连接头垂直于所述转接PCB板。
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控装置调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电力系统在做自动化设备调试时,为确保调度端自动化系统、本地后台监控系统和实际设备的遥控和遥信调试验收工作的准确性,必须将测控装置与实际断路器、刀闸联系起来进行调试,对一次设备(断路器、刀闸) 使用频率高。根据现有的工作流程安排,自动化设备调试必须等待断路器和刀闸设备安装完毕、二次回路调试完成后才可进行,存在局限性;而断路器和刀闸的分合闸是有寿命的,一般也就分合几千次,自动化设备调试验收可能需要分合断路器和开关几十次甚至更多,从而减短了断路器和刀闸的使用寿命。对照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单机调试时,可使用专用的模拟断路器来检验保护装置的各项功能,但具有造价高、携带接线不便、维护费高、替代数量较少等缺点。另外,目前电力系统在做自动化设备调试时,至少需要两人在测控装置的前后同时进行,调试效率不高。\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n[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包括模拟单元,所述模拟单元包括主控PCB板,所述主控板上设有若干个组相同的就地控制回路、远方控制回路及对应的遥控分合闸接口、分合位信号接口,用于模拟测控装置中开关、刀闸控制回路,所述模拟单元可吸附于测控屏的前屏上,所述遥控分合闸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出端子相连,所述分合位信号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入端子相连。\n[0005] 优选地,就地控制回路包括二极管D13、二极管D16、模拟开关继电器KA1、合闸按钮SB11、分闸按钮SB12、电阻R12、二极管D12、电阻R14、二极管 D15,二极管D01、电阻R01、电容C01、电容C02、AD/DC模块电源01,其中电阻R01为保护热敏电阻,电阻R12、电阻R14为分压电阻,电容C01、电容 C02为滤波电容,AC/DC模块电源01为输出电压为12V的自适应电源,D12为绿光二极管,D15为红光二极管,模拟开关继电器KA1为双位继电器;AD/DC 模块电源01的AC(L)脚通过电阻R01连入外部电源+KM(L)端,AD/DC模块电源01的AC(N)脚连入外部电源‑KM(N)端,AD/DC模块电源01的+CAP脚和‑CAP 脚连接在电容C01两端,AD/DC模块电源01的+V0脚和‑V0脚之间连有电容 C02,二极管D01的正极与+V0脚相连,二极管D01的负极与电阻R0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02的第二端与‑V0脚相连,电容D13的正极与+V0脚相连,负极与合闸按钮SB11相连的第一端相连,合闸按钮SB11的第二端与合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合闸线圈的第二端与‑V0脚相连,电容D16的正极与+V0脚相连,负极与分闸按钮SB12相连的第一端相连,分闸按钮SB12的第二端与分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分闸线圈的第二端与‑V0脚相连,电阻R12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分位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2的负极与‑V0脚相连,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合位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5的负极与‑V0 脚相连。\n[0006] 优选地,远方控制回路包括AD/DC模块电源11、AD/DC模块电源12、电阻R11、电容C11、电容C12、二极管D11、电阻R13、电容C13、电容C14、二极管D14、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电阻R12、二极管D12、电阻R14、二极管 D15,其中,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电阻R12、二极管D12、电阻R14、二极管D15是就地控制回路、远方控制回路的共用部分,AD/DC模块电源11的AC(L) 脚通过电阻R11连接有遥控合闸输入端,遥控合闸输入端与测控装置的外部遥控合闸接点连接,AD/DC模块电源11的AC(N)脚连入外部电源‑KM(N) 端,AD/DC模块电源11的+CAP脚和‑CAP脚连接在电容C11两端,AD/DC模块电源11的+V0脚和‑V0脚之间连有电容C12,电容D11的正极与+V0脚相连,负极与合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合闸线圈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 脚相连,AD/DC模块电源12的AC(L)脚通过电阻R13连接有遥控分闸输入端,遥控分闸输入端与测控装置的外部遥控合闸接点连接,AD/DC模块电源12的 AC(N)脚连入外部电源‑KM(N)端,AD/DC模块电源12的+CAP脚和‑CAP脚连接在电容C13两端,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和‑V0脚之间连有电容C14,电容D14的正极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负极与分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合闸线圈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与AD/DC模块电源11的‑V0脚相连,电阻R12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分位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2的负极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分位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01的+V0脚相连,电阻R14 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合位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5的负极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合位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01的+V0脚相连。\n[0007]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转接模拟单元的遥控分合闸接口和分合位信号接口的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包括转接PCB板,所述转接PCB板设有转接分合闸输入接口、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和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转接分合闸输入接口与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相连,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与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相连,且均设于所述转接PCB板,转接分合闸输入接口通过第三连接线与所述模拟单元的遥控分合闸接口相连,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通过第四连接线与所述模拟单元的分合位信号接口相连,所述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出端子相连,所述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入端子相连。\n[0008] 优选地,所述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和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均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为空心柱体,所述连接头垂直于所述转接PCB板。\n[0009]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n[00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拟单元设有多组相同结构的分合闸回路能同时进行多通道测试,同时将模拟单元吸附在测控屏的前屏,接口单元吸附在测控屏的后门上,模拟单元与接口单元的相对应的接线端子通过多股铜芯细软线相连,接口单元通过可插入试验线接入测控装置控制回路中的相应部分,从而实现可一人进行测控调试,大大提高了调试效率。\n附图说明\n[0011] 图例说明:模拟单元1、开合闸按钮11、遥控分合闸接口12、主控PCB板 13、接口单元2、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21、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22、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23、转接PCB板24、测控屏3、测控装置31、测控装置接线背板32、开入端子33、开出端子34。\n[0012] 图1:本实用新型遥控分合闸回路电路图;\n[0013] 图2:本实用新型遥控分合闸回路的电路图;\n[0014]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路图;\n[0015]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拟单元分合位信号接口图;\n[0016]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拟单元遥控分合闸接口图;\n[0017] 图6:本实用新型模拟单元外观图;\n[0018] 图7:本实用新型模拟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n[0019] 图8:本实用新型接口单元外观图;\n[0020] 图9:本实用新型接口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n[0021] 图10:本实用新型已安装模拟单元的测控屏前视图;\n[0022] 图11:本实用新型已安装模拟单元的测控屏立体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n[0024] 参照图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多通道吸附式微型模拟开关,包括模拟单元1、接口单元2,模拟单元1包括主控PCB板13,主控板上设有9组相同的就地控制回路、远方控制回路及对应的遥控分合闸接口12、分合位信号接口,用于模拟测控装置中开关、刀闸控制回路,模拟单元1可吸附于测控屏3的前屏上;\n[0025] 接口单元2包括转接PCB板24,转接PCB板24设有转接分合闸输入接口、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23和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21、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22,转接分合闸输入接口与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相连,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23与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n22相连,且均设于转接PCB板24,转接分合闸输入接口通过第三连接线与模拟单元的遥控分合闸接口相连,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入接口23通过第四连接线与模拟单元2的分合位信号接口相连,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21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出端子34相连,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22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测控屏的开入端子33相连。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21和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22均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为空心柱体,连接头垂直于转接PCB板24。\n[0026] 就地控制回路包括二极管D13、二极管D16、模拟开关继电器KA1、合闸按钮SB11、分闸按钮SB12、电阻R12、二极管D12、电阻R14、二极管D15,二极管D01、电阻R01、电容C01、电容C02、AD/DC模块电源01,其中电阻 R01为保护热敏电阻,电阻R12、电阻R14为分压电阻,电容C01、电容C02 为滤波电容,AC/DC模块电源01为输出电压为12V的自适应电源,D12为绿光二极管,D15为红光二极管,模拟开关继电器KA1为双位继电器;AD/DC模块电源01的AC(L)脚通过电阻R01连入外部电源+KM(L)端,AD/DC模块电源 01的AC(N)脚连入外部电源‑KM(N)端,AD/DC模块电源01的+CAP脚和‑CAP脚连接在电容C01两端,AD/DC模块电源01的+V0脚和‑V0脚之间连有电容C02, 二极管D01的正极与+V0脚相连,二极管D01的负极与电阻R0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02的第二端与‑V0脚相连,电容D13的正极与+V0脚相连,负极与合闸按钮SB11相连的第一端相连,合闸按钮SB11的第二端与合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合闸线圈的第二端与‑V0脚相连,电容D16的正极与+V0脚相连,负极与分闸按钮SB12相连的第一端相连,分闸按钮SB12的第二端与分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分闸线圈的第二端与‑V0脚相连,电阻R12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分位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 D12的负极与‑V0脚相连,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合位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5的负极与‑V0脚相连。\n[0027] 远方控制回路包括AD/DC模块电源11、AD/DC模块电源12、电阻R11、电容C11、电容C12、二极管D11、电阻R13、电容C13、电容C14、二极管D14、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电阻R12、二极管D12、电阻R14、二极管D15,其中,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电阻R12、二极管D12、电阻R14、二极管D15是就地控制回路、远方控制回路的共用部分,AD/DC模块电源11的AC(L)脚通过电阻R11连接有合闸接点,合闸接点与测控装置的外部遥控合闸接点合闸,AD/DC 模块电源11的AC(N)脚连入外部电源‑KM(N)端,AD/DC模块电源11的+CAP脚和‑CAP脚连接在电容C11两端,AD/DC模块电源11的+V0脚和‑V0脚之间连有电容C12,电容D11的正极与+V0脚相连,负极与合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合闸线圈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AD/DC模块电源12的 AC(L)脚通过电阻R13连接有分闸接点,分闸接点与测控装置的外部遥控合闸接点分闸,AD/DC模块电源12的AC(N)脚连入外部电源‑KM(N)端,AD/DC模块电源12的+CAP脚和‑CAP脚连接在电容C13两端,AD/DC模块电源12的+V0 脚和‑V0脚之间连有电容C14,电容D14的正极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负极与分闸线圈的第一端相连,合闸线圈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 12的‑V0脚相连,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与AD/DC模块电源11的‑V0脚相连,电阻R12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分位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2的负极与AD/DC模块电源 12的‑V0脚相连,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分位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01的+V0脚相连,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合位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端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5的负极与AD/DC模块电源12的‑V0脚相连,模拟开关继电器KA1的辅助接点合位的第二端与AD/DC模块电源01的+V0脚相连。\n[0028] 主控PCB板13含有19个电源模块部分,其中9路就地控制回路共用一个 AD/DC模块电源01,每一路远方控制回路各设有两个AD/DC模块电源,AD/DC 模块电源均采用LS05‑\n15B12SS(‑F)的AD/DC模块电源,可将电源输入AC/DC 85‑300V转换为DC 12V。\n[0029] 主控PCB板13为双面板电路板,两侧分别布置3排插接式接线端子,其中一侧为3排遥控分合闸接口插接式接线端子,另外一侧为3排分合位信号接口插接式接线端子,以使布置紧凑,有效减少装置体积。\n[0030] 转换PCB板24也为双面板电路板,两侧分别布置3排插接式接线端子,转换PCB板两侧的插接式接线端子与主控PCB板两侧的插接式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转换PCB板正面按规律布置有空心柱体连接头,连接头垂直于转接PCB 板24,以使布置紧凑,有效减少装置体积。\n[0031] 模拟单元1和接口单元2均设有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壳体,下盖底部设有可吸附部件,如强磁块。\n[0032] 模拟单元1和接口单元2配合使用的操作流程:\n[0033] 1、将模拟单元1吸附在测控屏3的前屏上,将接口单元2吸附在测控屏3 的后门上。\n[0034] 2、用专用的插拔式PCB接线端子和多股铜芯细软线把屏前的模拟单元1 和屏后的接口单元2对应连接起来。\n[0035] 3、通过可插入试验线把接口单元2的输出接口(转接分合位信号输出接口 22、转接分合闸输出接口21、电源接口)与测控装置的开入端子33、开出端子34、电源端子相连,其中可插入试验线通过其插头可拆卸地插入到接口单元2的输出接口的空心柱体内,以方便插拔。\n[0036] 4、接线完成后,可以通过模拟单元1面板的分合闸按钮11对模拟开关的分合闸状态进行转换,测控装置31则可以接收到对应开关通道的分合闸位置信号;也可以在后台电脑对测控装置31进行控制,通过控制测控装置31的对应开关通道的遥控分合闸接点,使模拟单元1对应开关通道实现遥控分合闸、同时反馈分合闸位置信号给测控装置31。\n[0037] 若只通过模拟单元1进行测控装置调试,则需要其中1人在测控屏3前将多股铜芯细软线接入模拟单元1的遥控分合闸接口12、分合位信号接口和电源接口。另外1人在测控屏3后将多股铜芯细软线接入对应的测控装置的开出端子34、开入端子33和电源端子。接线过程中,2人分别在测控屏3前后配合把模拟单元1接口侧与测控装置端子侧的接线逐一核对,因此,通过这一方式对测控装置进行调试相对于模拟单元1和接口单元2配合使用的测控装置调试效率相对低。\n[003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