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 |
申请号 | CN201280045715.8 | 申请日期 | 2012-10-05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428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IPC分类号 | G;0;1;K;1;/;1;4;;;H;0;1;M;1;0;/;4;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当前权利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发明人 | 西田隆平;增田直之 |
代理机构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保持具有传感器主体和突出部的温度传感器,并安装于电池壳体的安装孔。夹子具备保持部,其能够将温度传感器插入内部并进行保持;脚部,其从保持部垂下并能够使温度传感器插通且能够插入安装孔;以及卡合部,其从脚部突出,且能够在插入安装孔时与壳体卡合。夹子设有延伸自卡合部并能够解除卡合部对壳体的卡合的操作部。
1.一种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对具有传感器主体和从上述传感器主体突出的突出部的温度传感器进行保持,并安装于电池壳体的安装孔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夹子具备:
保持部,其能够将上述温度传感器插入内部并进行保持;
脚部,其从上述保持部垂下,并能够使上述温度传感器插通且能够插入上述安装孔;以及
卡合部,其从上述脚部突出,并能够在插入上述安装孔时与上述壳体卡合,设有延伸自上述卡合部,并能够解除上述卡合部对上述壳体的卡合的操作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上述操作部进行解除操作时,上述操作部和上述卡合部的连结部分保持上述温度传感器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部具有沿着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方向形成的切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部的内周面具有沿着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部的内周面具有沿着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部的内周面具有卡定上述温度传感器的上述突出部的卡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部的内周面具有卡定上述温度传感器的上述突出部的卡定部。
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通过对解除用操作部进行操作,从而能够简单地取下夹子,能够提高电池的维护性。\n背景技术\n[0002] 以往,已知有具备温度传感器单元的电动汽车的电池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34、图1、图6~8)。\n[0003] 以往的温度传感器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即,筒状的单元主体,其具有旋入电池壳体的上壁的传感器安装孔而固定的螺纹部;合成树脂制的温度检测部,其滑动自如地配设在单元主体的内侧;温度传感器,其配设于该温度检测部的前端部内;以及弹簧,其弹性安装于单元主体内并朝向使温度检测部从单元主体突出的方向施力于温度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34)。\n[0004] 现有技术文献\n[0005] 专利文献\n[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02847号公报\n发明内容\n[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n[0008] 可是,上述的以往的电动汽车的电池构造的温度传感器单元必须旋入传感器安装孔,安装时需要工具,另外,存在安装麻烦、耗费时间的问题。\n[0009] 另外,电池的温度传感器由于要求安装精度,因此在上述的以往的温度传感器单元中,使用弹簧朝向使温度检测部突出的方向施力于温度传感器。因此,以往的温度传感器单元存在部件件数多、构造复杂的问题。\n[0010]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对解除用的操作部进行操作,从而能够简单地取下夹子,并且能够提高电池的维护性的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n[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n[0012] 本发明是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而完成的,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n[0013] 第一,是一种电池用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用夹子,其对具有传感器主体和从传感器主体突出的突出部的温度传感器进行保持,并安装于电池壳体的安装孔。\n[0014] 第二,夹子具备如下构成。\n[0015] (1)保持部\n[0016] 保持部能够将温度传感器插入内部并进行保持。\n[0017] (2)脚部\n[0018] 脚部从保持部垂下,并能够使温度传感器插通且能够插入安装孔。\n[0019] (3)卡合部\n[0020] 卡合部从脚部突出,并能够在插入安装孔时与壳体卡合。\n[0021] 第三,夹子设有延伸自卡合部并能够解除卡合部的对壳体的卡合的操作部。\n[0022] 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n[0023] 即,在由操作部进行解除操作时,操作部和卡合部的连结部分保持温度传感器的突出部。该情况下,在取下夹子时,能够以保持着温度传感器的状态将温度传感器与夹子一同取下。\n[0024] 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n[0025] 即,保持部具有沿着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方向形成的切槽。该情况下,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至夹子的保持部时,能够经由切槽压开保持部,所以不仅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性,还能够将该切槽利用于温度传感器的布线。\n[0026] 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n[0027] 即,在保持部的内周面具有沿着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突起。该情况下,不仅能将保持部的内周面的突起作为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时的引导件利用,还能够防止安装后的晃动。\n[0028] 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如下特征。\n[0029] 即,在保持部的内周面具有卡定温度传感器的突出部的卡定部。该情况下,通过保持部的内周面的卡定部,不仅能使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时的咔嗒感产生,还能够防止安装后的脱落。\n[0030] 发明的效果\n[0031]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解除用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能够简单地取下夹子,并能够提高电池的维护性。\n附图说明\n[0032] 图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夹子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到电池壳体后的状态的剖视图。\n[0033] 图2是夹子、温度传感器、电池壳体的剖视图。\n[0034] 图3是与图2对应的将温度传感器安装至夹子的剖视图。\n[0035] 图4是夹子、温度传感器、电池壳体的立体图。\n[0036] 图5是与图4对应的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夹子的立体图。\n[0037] 图6是与图4对应的将安装了温度传感器的夹子安装至电池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n[0038] 图7是夹子的立体图。\n[0039] 图8是剖开一半的夹子的状态的立体图。\n[0040] 图9是与图8对应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n[0041] 图10是夹子的主视图。\n[0042] 图11是夹子的侧视图。\n[0043] 图12是夹子的俯视图。\n[0044] 图13是沿图11的A-A线的剖视图。\n[0045] 图14是从电池壳体取下夹子时的剖视图。\n[0046] 图1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捏着一对操作部的状态的剖视图。\n[0047] 图16是与图14对应的用于对夹子的不同的取下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8] (夹子10)\n[0049] 图中,10表示夹子,如图1~6所示,夹子10保持温度传感器20,并安装于贯通了收纳有电池(未图示)的盒子状的电池壳体30的内外的安装孔31。\n[0050] 如图1、图3、图5以及图6所示,夹子10以保持了温度传感器20的状态安装于电池壳体30的安装孔31。\n[0051] 夹子10由具有适度的弹性和刚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POM(聚甲醛)一体地成形。\n[0052] 如图7~13所示,夹子10大致具备如下各部分。\n[0053] 此外,对以下的(1)~(3)将在后文进行描述。\n[0054] (1)头部40\n[0055] (2)脚部50\n[0056] (3)保持部60\n[0057] 此外,夹子10的各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1)~(3)。\n[0058] (电池壳体30)\n[0059] 电池壳体30形成为盒子状,虽然未图示,但内部收纳有电池。如图1~6所示,在电池壳体30的外壁设置贯通了内外即图中上下方向的圆形的安装孔31。\n[0060] 安装孔31能够使夹子10的后述的脚部50插入。\n[0061] 此外,将安装孔31形成为圆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椭圆形、长圆形、或者方形、其他多边形。\n[0062] 虽然未图示,但电池使用于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构成为层叠了单体的模块。虽然未图示,但电池以收容于电池壳体30内的状态搭载于车辆上。电池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而发热,其温度上升。若达到高温,则电池的发电效率下降,因此电池收容于热传递性高的壳体状的电池壳体30内,从外部输送冷却风进行冷却。为了控制冷却风的输送,利用温度传感器20测定电池壳体30内的温度。\n[0063] (温度传感器20)\n[0064] 温度传感器20的内部内置有热敏电阻元件。\n[0065]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温度传感器20具有传感器主体21和从该传感器主体21突出的突出部22。\n[0066] 虽然未图示,但传感器主体21内置有热敏电阻元件并形成为圆筒形,前端部形成为半球形。突出部22从传感器主体21的基端部的周围以大致圆环形状突出,其外径形成得比传感器主体21的外径大。\n[0067] 此外,虽温度传感器20的内部内置有热敏电阻元件,但并不局限于此。\n[0068] (头部40)\n[0069] 如图1以及图14所示,头部40与后述的脚部50以及保持部60协作以保持有温度传感器20的状态安装于电池壳体30的安装孔31,位于电池壳体30的外面侧、即图1中上表面侧。\n[0070] 如图7~13所示,头部40形成为圆筒形,将其外径设定得比电池壳体30的安装孔31的内径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相等。另外,将头部40的中空内部的内径设定为温度传感器\n20的突出部22的外径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相等。\n[0071] 如图7、图9、图10、图12以及图13所示,头部40大致具备如下各部。\n[0072] 此外,对以下的(1)以及(2)将在后文描述。\n[0073] (1)切槽41\n[0074] (2)操作部42\n[0075] 此外,头部40的各部并不局限于上述的(1)以及(2)。\n[0076] (切槽41)\n[0077] 如图7、图9、图10、图12以及图13所示,切槽41从头部40的上端部开槽呈大致U字形而形成。\n[0078] 此外,虽切槽41开槽呈大致U字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孔状。\n[0079] 在将温度传感器20安装在保持部60内时,头部40的中空内部的内周被温度传感器\n20的突出部22的外周按压,能够经由切槽41压开保持部60,因此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20的安装性,并且虽然未图示,但也能够将该切槽41利用于温度传感器20的布线。\n[0080] (操作部42)\n[0081] 如图7~16所示,操作部42从脚部50的后述的卡合部51延伸,能够解除卡合部51的对壳体30的卡合。操作部42形成为一对,分别位于脚部50的后述的一对卡合部51的上方。操作部42从头部40的外周呈板状突出,上端部与头部40的周壁连结,下端部虽将后述但分别与一对卡合部51连结。若从侧面观察,操作部42形成为梯形,将上端部做成向斜下倾斜的倾斜面42a。\n[0082] 在通过操作部42进行解除操作时,如图15所示,操作部42和卡合部51的连结部分保持温度传感器20的突出部22。即,如图14的箭头所示,从左右两侧朝向内侧捏住一对操作部42。若捏住一对操作部42,则如图15所示,保持部60的后述的弯曲成大致L字形或者大致V字形的阶梯部61以咬入突出部22的下侧、即突出部22和传感器主体21的边界的变细部分的方式保持突出部22。\n[0083] 因此,在取下夹子10时,能够以保持温度传感器20的状态一同取下温度传感器20。\n[0084] 另外,由于在操作部42的上端部形成倾斜面42a,所以,如图16所示,即使将操作部\n42的上端部朝向电池壳体30按压,也能够使一对操作部42相同地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保持突出部22。即使在操作部42的周围没有插入手指的空间,捏不住操作部42的情况下,也能够取下夹子10。\n[0085] (脚部50)\n[0086] 如图1~5所示,脚部50从保持部60垂下,并能够使温度传感器20插通,且能够插入安装孔31。\n[0087] 如图7~13所示,脚部50与头部40相同,形成为圆筒形,将其外径设定为电池壳体\n30的安装孔31的内径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相等。脚部50的中空内部的内径设定为比温度传感器20的突出部22的外径小,且在传感器主体21的外径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相等。\n[0088] 如图7~13所示,脚部50具备如下各部。\n[0089] 此外,对以下的(1)将在后文进行叙述。\n[0090] (1)卡合部51\n[0091] 此外,脚部50的各部并不局限于上述的(1)。\n[0092] (卡合部51)\n[0093] 如图1~5所示,卡合部51从脚部50突出,能够在插入安装孔31时与壳体30卡合。\n[0094] 卡合部51形成为一对,位于圆筒形的头部40的直径方向,并分别位于一对操作部\n42的下方。一对卡合部51和头部40的上述的切槽41,以正交的朝向配置,切槽41位于一对卡合部51之间。\n[0095] 卡合部51剖面形成为大致三角形,上端部成为朝向下方陡倾的陡斜面,下端部成为朝向下方平缓倾斜的缓斜面。\n[0096] 此外,虽然形成了两个卡合部5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三个以上。\n[0097] (保持部60)\n[0098] 如图1~6所示,保持部60能够将温度传感器20插入内部并进行保持。保持部60位于夹子10的中空内部,并形成为从头部40贯通到脚部50的孔状,上下面开口。\n[0099] 如图7~13所示,保持部60具备如下各部。\n[0100] 此外,对以下的(1)~(4)将在后文进行叙述。\n[0101] (1)阶梯部61\n[0102] (2)突起62\n[0103] (3)卡定部63\n[0104] (4)切口部64\n[0105] 此外,保持部60的各部并不局限于上述的(1)~(4)。\n[0106] (阶梯部61)\n[0107] 如图8、图9、图13以及图14所示,阶梯部61位于保持部60的高度的中途,朝向保持部60的中心呈阶梯状地突出,载置有温度传感器20的突出部22的底面。\n[0108] (突起62)\n[0109] 如图8所示,突起62位于保持部60的内周面,沿着温度传感器20的插入方向延伸。\n[0110] 如图8以及12所示,突起62形成为多个例如四个,形成为从保持部60的内周面朝向中空内部突出的肋状。突起62位于头部40的下半部,上端部位于保持部60的中空内部的高度的中途,下端部与阶梯部61连接。\n[0111] 此外,虽然形成了四个突起6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也可以形成为二个、三个、五个以上。\n[0112] 在将温度传感器20插入保持部60内时,突起62与突出部22的外周接触,从而作为插入方向的引导件发挥作用,并且在安装后同样地与突出部22的外周抵接,从而能够防止温度传感器20在保持部60内晃动。\n[0113] (卡定部63)\n[0114] 如图1~7所示,卡定部63位于保持部60的内周面,对温度传感器20进行卡定。\n[0115] 卡定部63位于距离阶梯部61的上表面与温度传感器20的突出部22的高度相等的距离,形成为朝向保持部60的中空内部突出的爪状。\n[0116] 卡定部63与切槽41对置,形成有一个。卡定部63朝向下端部逐渐地增加突出量,形成为使斜面朝向斜上方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状。\n[0117] 此外,虽然形成了一个卡定部63,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多个。\n[0118] (切口部64)\n[0119]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切口部64沿着头部40的操作部42以及脚部50的卡合部51设置,用于使操作部42以及卡合部51容易弯曲。切口部64在头部40以及脚部50的左右两侧形成一对,贯通头部40以及脚部50的圆筒的内外周,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槽状。借助切口部64,操作部42的上端部成为铰链,与头部40的外壁连结。另外,借助切口部64,操作部42的下端部和卡合部51的上端部连结。并且,借助切口部64,卡合部51的下端部成为铰链,与脚部50的外壁连结。\n[0120] 此外,虽然在上下方向上连续地形成了切口部64,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分别独立地设置头部40的操作部42和脚部50的卡合部51,做成非连续。\n[0121] (温度传感器20的安装方法)\n[0122] 接着,对使用了具备上述构成的夹子10的温度传感器2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n[0123] 可以在夹子10安装温度传感器20,之后,将保持了温度传感器20的夹子10安装在电池壳体30的安装孔31,或者,也可以先将夹子10安装在安装孔31,之后,对固定于安装孔\n31的夹子10安装温度传感器20。\n[0124] 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列举前者的安装方法来进行说明。\n[0125] 首先,在夹子10安装温度传感器20。\n[0126]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将温度传感器20的传感器主体21的前端部对准夹子10的保持部60的开口上面而插入。\n[0127] 若将温度传感器20插入,则其突出部22嵌入保持部60的中空内部,突出部22外周面与爪状的卡定部63抵接。\n[0128] 此处,若用力压入突出部22,则其外周面按压爪状的卡定部63。因此,通过切槽41压开保持部60,扩大头部40的中空内部的内径,突出部22能够通过。\n[0129] 若突出部22通过爪状的卡定部63,则头部40因树脂的弹性复元力啪地复原,卡定部63勾住突出部22的上表面,所以不会从保持部60的开口上面脱落。另外,此时,突出部22的下表面载置于阶梯部61的上表面,突出部22从上下方向夹持在卡定部63和阶梯部61之间。\n[0130] 此外,头部40复元时,产生咔嗒感。\n[0131] 另外,此时,如图3以及图5所示,温度传感器20的传感器主体21的前端部从保持部\n60的开口下面突出。\n[0132] 接着,如图3以及图5所示,将保持有温度传感器20的夹子10的脚部50对准电池壳体30的安装孔31插入。\n[0133] 若插入脚部50,则从其周围突出的两个卡合部51与安装孔31的周围抵接。\n[0134] 此处,若用力按压入脚部50,则两个卡合部51按压于安装孔31的内缘,朝向保持部\n60的半径方向内弯曲,从而两个卡合部51能够通过。\n[0135] 若两个卡合部51通过安装孔31,则在电池壳体30的内侧即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下侧,因树脂的弹性复元力,卡合部51复元扩径,卡合部51不会从安装孔31朝向上方向脱落。\n[0136] 另外,此时,头部40的下表面载置于电池壳体30的外表面,即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上侧的上表面,在头部40的下表面和卡合部51之间,电池壳体30被从上下方向弹性夹持。\n[0137] 这样一来,如图1所示,温度传感器20经由夹子10固定于电池壳体30的安装孔31。\n[0138] (温度传感器20的取下方法)\n[0139] 接着,对温度传感器20的取下方法进行说明。\n[0140] 在取下温度传感器20时,如图14所示,从左右两侧朝向内侧地捏着一对操作部42,在捏着的状态下从电池壳体30的安装孔31拔出即可。\n[0141] 若捏着一对操作部42,则如图15所示,操作部42和卡合部51的连结部分咬入突出部22的下侧,即咬入突出部22和传感器主体21的边界的变细部分。\n[0142] 因此,两个卡合部51朝向半径方向内弯曲,从而脚部50的外径缩小,能够将脚部50从安装孔31拔出。\n[0143] 另外,此时,操作部42和卡合部51的连结部分保持温度传感器20的突出部22,从而能够以保持着温度传感器20的状态与夹子10一起从安装孔31拔出。\n[0144]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由于在操作部42的上端部形成倾斜面42a,所以也可以将操作部42的上端部朝向电池壳体30推压。\n[0145] 若将操作部42推上去,则一对操作部42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使两个卡合部51朝向半径方向内弯曲,能够将脚部50从安装孔31拔出。\n[0146] 此外,此处引用了2011年10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221282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引入。
法律信息
- 2016-06-08
- 2014-09-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1K 1/14
专利申请号: 201280045715.8
申请日: 2012.10.05
- 2014-05-2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03-03
|
2009-08-1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