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 |
申请号 | CN202123375101.1 | 申请日期 | 2021-12-2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16L3/16 | IPC分类号 | F;1;6;L;3;/;1;6;;;F;1;6;L;3;/;1;0;;;F;1;6;L;5;1;/;0;3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东台市远洋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溱东镇东远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东台市远洋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东台市远洋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赵维东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框和半开口筒;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半开口筒,且支撑框作为该装置的支撑基础,所述半开口筒内连接有补偿器本体;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半开口筒背部,所述连接板一侧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开设在支撑框内侧壁上,所述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框。该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通过旋转螺纹杆改变连杆的倾角,推动连接板移动,进而改变补偿器本体的位置,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转轴旋转,从而改变补偿器本体的方向,通过插杆穿过通槽,并进行旋转复位,进而抵在第二横板一侧,从而将补偿器本体紧固在半开口筒内,从而便于组装。
1.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框(1)和半开口筒(2),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1)上设置有半开口筒(2),所述半开口筒(2)内连接有补偿器本体(3);
连接板(4),设置在所述半开口筒(2)背部,所述连接板(4)一侧连接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滑动连接在滑槽(6)内,所述滑槽(6)开设在支撑框(1)内侧壁上,所述连接板(4)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框(7),所述第一调节框(7)内转动连接有连杆(8),所述连杆(8)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框(9)包括:
内螺纹筒(10),连接在所述第二调节框(9)上方,所述内螺纹筒(10)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一端连接有第一轴承(12),所述第一轴承(12)固定连接在支撑框(1)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框(9)、内螺纹筒(10)、螺纹杆(11)和第一轴承(12)构成联动结构,且第二调节框(9)与内螺纹筒(10)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包括:
第二轴承(13),连接在所述连接板(4)上,所述第二轴承(13)内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一端连接在半开口筒(2)背部,所述转轴(14)上嵌设连接有从动齿轮(15),所述从动齿轮(15)一侧连接有主动齿轮(16),所述主动齿轮(16)背部连接有步进电机(17),所述步进电机(17)背部连接有支撑座(18),所述支撑座(18)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13)、转轴(14)、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6)、步进电机(17)和支撑座(18)构成旋转结构,且从动齿轮(15)与主动齿轮(16)之间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开口筒(2)包括:
第一横板(19),固定连接在所述半开口筒(2)一端,所述第一横板(19)下方连接有第三轴承(20),所述第三轴承(20)内连接有插杆(21),所述插杆(21)上连接有扭簧(22),所述扭簧(22)一端连接在第三轴承(20)下方,所述插杆(21)一端贯穿连接在通槽(23)内,所述通槽(23)开设在第二横板(24)内,所述第二横板(24)连接在半开口筒(2)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承(20)、插杆(21)和扭簧(22)构成旋转复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21)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形,且插杆(21)端部长度大于通槽(23)长度,并且插杆(21)端部长度小于通槽(23)宽度。
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管道补偿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管道补偿器又称为伸缩器或伸缩节、膨胀节,主要用于补偿管道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管道补偿器一般与调节装置配合使用,现有的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n[0003] 如公开号CN111750196A的一种补偿器安装调节装置,补偿器包括外套管、内导管、弹性伸缩管和保护套,补偿器安装调节装置包括外环套和内环套,外环套与保护套一端连接,内环套与外套管一端连接,外环套套设于内环套的外壁处,外环套还与保护套卡接,内环套于外壁处预设有轴向分布的温度刻表,外环套与内环套两者沿轴向的重合部分可调控。其能够实现燃气管补偿器根据现场安装温度进行调整快速精准安装,保证燃气管的实际工作温度区间范围与预定设置的范围一致,确保使用寿命。相较于传统的螺杆装置,具有减小安装后燃气管与安装墙面的距离,提高安装后的稳定性和牢固;\n[0004] 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n[0005] 1.不便于调节位置;\n[0006] 2.不便于改变方向;\n[0007] 3.不便于组装;\n[0008] 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n实用新型内容\n[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不便于调节位置,且不便于改变方向,并且不便于组装的问题。\n[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框和半开口筒;\n[0011] 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半开口筒,且支撑框作为该装置的支撑基础,所述半开口筒内连接有补偿器本体;\n[0012] 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半开口筒背部,所述连接板一侧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开设在支撑框内侧壁上,所述连接板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框,所述第一调节框内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框。\n[0013]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框包括:\n[0014] 内螺纹筒,连接在所述第二调节框上方,所述内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连接在支撑框内侧壁上,通过旋转螺纹杆改变连杆的倾角,推动连接板移动,进而改变补偿器本体的位置。\n[0015]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框、内螺纹筒、螺纹杆和第一轴承构成联动结构,且第二调节框与内螺纹筒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提高第二调节框与内螺纹筒之间的强度,使内螺纹筒不易与第二调节框分离。\n[0016]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n[0017] 第二轴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轴承内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连接在半开口筒背部,所述转轴上嵌设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一侧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背部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背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一侧,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转轴旋转,从而改变补偿器本体的方向。\n[0018] 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转轴、从动齿轮、主动齿轮、步进电机和支撑座构成旋转结构,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使主动齿轮旋转时能够稳定的带动从动齿轮旋转。\n[0019] 优选的,所述半开口筒包括:\n[0020] 第一横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半开口筒一端,所述第一横板下方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内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上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在第三轴承下方,所述插杆一端贯穿连接在通槽内,所述通槽开设在第二横板内,所述第二横板连接在半开口筒另一端,通过插杆穿过通槽,并进行旋转复位,进而抵在第二横板一侧,从而将补偿器本体紧固在半开口筒内,从而便于组装。\n[0021] 优选的,所述第三轴承、插杆和扭簧构成旋转复位结构,使插杆在旋转之后,通过扭簧的作用,进行复位。\n[0022]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形,且插杆端部长度大于通槽长度,并且插杆端部长度小于通槽宽度,使插杆穿过通槽旋转之后,不会再次从通槽中穿出。\n[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通过旋转螺纹杆改变连杆的倾角,推动连接板移动,进而改变补偿器本体的位置,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转轴旋转,从而改变补偿器本体的方向,通过插杆穿过通槽,并进行旋转复位,进而抵在第二横板一侧,从而将补偿器本体紧固在半开口筒内,从而便于组装。\n[0024] 1.将该装置组装完成后,将支撑框安装在特定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一轴承旋转螺纹杆,螺纹杆在旋转时,会带动内螺纹筒沿着螺纹杆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调节框移动,由于第二调节框和第一调节框分别与连杆两端转动连接,当第二调节框移动时,连杆的倾角也随之发生改变,进而推动连接板,连接板通过限位板在滑槽内滑动,进而调节连接板的位置,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对补偿器本体的位置进行调节;\n[0025] 2.启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由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因此主动齿轮旋转时,能够通过第二轴承和转轴的作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半开口筒内的补偿器本体旋转,继而便于根据需要,调节补偿器本体的方向;\n[0026] 3.首先,将补偿器本体穿过半开口筒,然后向下按压第一横板,第一横板带动半开口筒发生轻微的形变,然后通过第三轴承旋转插杆,使插杆端部能够穿过通槽,继续移动第一横板,使插杆端部穿过通槽,当插杆端部穿过通槽之后,松开插杆,由于插杆在旋转时,会拧动扭簧,松开插杆之后,在扭簧的作用下,插杆自动旋转复位,使插杆端部无法在从通槽中穿出,进而将半开口筒封闭,从而将补偿器本体紧固在半开口筒内,进而便于组装。\n附图说明\n[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n[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开口筒结构示意图;\n[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板结构示意图;\n[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A部结构放大图。\n[0031] 图中:1、支撑框;2、半开口筒;3、补偿器本体;4、连接板;5、限位板;6、滑槽;7、第一调节框;8、连杆;9、第二调节框;10、内螺纹筒;11、螺纹杆;12、第一轴承;13、第二轴承;14、转轴;15、从动齿轮;16、主动齿轮;17、步进电机;18、支撑座;19、第一横板;20、第三轴承;\n21、插杆;22、扭簧;23、通槽;24、第二横板。\n具体实施方式\n[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33]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框1和半开口筒2;\n[0034] 支撑框1上设置有半开口筒2,且支撑框1作为该装置的支撑基础,半开口筒2内连接有补偿器本体3,连接板4,设置在半开口筒2背部,连接板4一侧连接有限位板5,限位板5滑动连接在滑槽6内,滑槽6开设在支撑框1内侧壁上,连接板4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框\n7,第一调节框7内转动连接有连杆8,连杆8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框9。\n[0035] 第二调节框9包括:内螺纹筒10,连接在第二调节框9上方,内螺纹筒10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一端连接有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12固定连接在支撑框1内侧壁上,通过旋转螺纹杆11改变连杆8的倾角,推动连接板4移动,进而改变补偿器本体3的位置。第二调节框9、内螺纹筒10、螺纹杆11和第一轴承12构成联动结构,且第二调节框9与内螺纹筒\n10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提高第二调节框9与内螺纹筒10之间的强度,使内螺纹筒10不易与第二调节框9分离。\n[0036] 连接板4包括:第二轴承13,连接在连接板4上,第二轴承13内连接有转轴14,转轴\n14一端连接在半开口筒2背部,转轴14上嵌设连接有从动齿轮15,从动齿轮15一侧连接有主动齿轮16,主动齿轮16背部连接有步进电机17,步进电机17背部连接有支撑座18,支撑座18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一侧。第二轴承13、转轴14、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6、步进电机17和支撑座18构成旋转结构,且从动齿轮15与主动齿轮16之间啮合连接,使主动齿轮16旋转时能够稳定的带动从动齿轮15旋转,通过步进电机17带动主动齿轮16旋转,进而带动转轴14旋转,从而改变补偿器本体3的方向。\n[0037] 半开口筒2包括:第一横板19,固定连接在半开口筒2一端,第一横板19下方连接有第三轴承20,第三轴承20内连接有插杆21,插杆21上连接有扭簧22,扭簧22一端连接在第三轴承20下方,插杆21一端贯穿连接在通槽23内,通槽23开设在第二横板24内,第二横板24连接在半开口筒2另一端。第三轴承20、插杆21和扭簧22构成旋转复位结构,使插杆21在旋转之后,通过扭簧22的作用,进行复位。插杆21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形,且插杆21端部长度大于通槽23长度,并且插杆21端部长度小于通槽23宽度,使插杆21穿过通槽23旋转之后,不会再次从通槽23中穿出,通过插杆21穿过通槽23,并进行旋转复位,进而抵在第二横板24一侧,从而将补偿器本体3紧固在半开口筒2内,从而便于组装。\n[0038] 工作原理:如图1‑4所示,在使用该预制管道补偿器调节装置时,对本装置进行简单的一个了解,首先,将补偿器本体3穿过半开口筒2,然后向下按压第一横板19,第一横板\n19带动半开口筒2发生轻微的形变,然后通过第三轴承20旋转插杆21,使插杆21端部能够穿过通槽23,继续移动第一横板19,使插杆21端部穿过通槽23,当插杆21端部穿过通槽23之后,松开插杆21,由于插杆21在旋转时,会拧动扭簧22,松开插杆21之后,在扭簧22的作用下,插杆21自动旋转复位,使插杆21端部无法在从通槽23中穿出,进而将半开口筒2封闭,从而将补偿器本体3紧固在半开口筒2内,进而便于组装,然后,将该装置组装完成后,将支撑框1安装在特定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一轴承12旋转螺纹杆11,螺纹杆11在旋转时,会带动内螺纹筒10沿着螺纹杆11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调节框9移动,由于第二调节框9和第一调节框7分别与连杆8两端转动连接,当第二调节框9移动时,连杆8的倾角也随之发生改变,进而推动连接板4,连接板4通过限位板5在滑槽6内滑动,进而调节连接板4的位置,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对补偿器本体3的位置进行调节,其次,启动步进电机17,步进电机17带动主动齿轮16旋转,由于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5啮合连接,因此主动齿轮16旋转时,能够通过第二轴承\n13和转轴14的作用,带动从动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半开口筒2内的补偿器本体3旋转,继而便于根据需要,调节补偿器本体3的方向,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n[0039]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