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 |
申请号 | CN202111046702.X | 申请日期 | 2021-09-08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728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3M1/48 | IPC分类号 | H;0;3;M;1;/;4;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江苏南通鑫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汇龙镇人民中路669-1号1014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江苏南通鑫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江苏南通鑫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黄鑫鑫 |
代理机构 | 江苏南通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滕俊强 |
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信传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底座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外侧套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壁。本发明通过双轴电机转动带动输出轴和驱动套同步转动,进而实现球形触片沿滑槽内部均匀滑动实现将电源脉冲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实现编码,实现对每组脉冲信号实现45度的相位差记录,实现精确编码记录存储,通过球形触片与滑槽内部的导电触片周期性接触,进而带动电磁铁通电实现对脉冲信号的周期性转化,实现对数字信号的角位移精确记录,显著提高编码精确度。
1.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底座(1)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3),所述双轴电机(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输出轴(4),所述输出轴(4)的外侧套接有连接臂(5),所述连接臂(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内壁,两个所述输出轴(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驱动套(6),两个所述驱动套(6)的上端设有接收器(7),所述接收器(7)的下端滑动连接有滑杆(8),所述滑杆(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球形触片(9),所述驱动套(6)的内部设有码盘(10),所述码盘(10)的内部设有角位移记录机构,所述角位移记录机构包括设置在码盘(10)内壁的转动柱(102),所述转动柱(1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磁针(103),所述码盘(10)的内侧壁沿转动柱(102)的中心等间距设有电磁铁(101),所述驱动套(6)的内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驱动套(6)侧壁的滑槽(62),所述滑槽(6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61),所述限位孔(6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柱(63),所述接收器(7)的内部设有数字信号记录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信号记录机构包括设置在接收器(7)内顶部的压电块(71),所述压电块(7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压簧(72),所述压簧(7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81),所述限位盘(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杆(8)的顶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61)的中心与球形触片(9)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3)的另一端连接有弹簧(64),所述弹簧(6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块(65),所述导电块(6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码盘(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3)的外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柱(66),两个所述连接柱(66)之间设有导电触片(6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61)的数量与限位柱(63)、电磁铁(101)的数量均保持一致,且相邻的间距的夹角都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片(67)为弹性导电材质,具体为铜、镍中的一种。
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编码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转换、编码为可通讯、传输、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光电式、磁电式、触点电刷式,将脉冲电信号转化为相对应的数字信号,将相应的数字信号存储和记录以便于通信传输过程中可进行稳定的信号传输,在通信传输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n[0003] 现有的数模转换编码器在使用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一、编码器在传输接触过程中测量角位移量的触头长期接触摩擦导致连接触头易损,在使用时常发生接触不良、断路的情况,需要及时更换电缆和触头,因此编码器使用寿命有限;其二、传统的光电编码器在使用时由于各个接收器件的相位差固定,只可对每组的脉冲信号分为90度相位差,导致信号稳定性差,无法进行精确编码存储。\n发明内容\n[0004]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具备无接触损耗、精确记录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n[0005]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包括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底座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外侧套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两个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驱动套,两个所述驱动套的上端设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的下端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球形触片,所述驱动套的内部设有码盘,所述码盘的内部设有角位移记录机构,所述角位移记录机构包括设置在码盘内壁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磁针,所述码盘的内侧壁沿转动柱的中心等间距设有电磁铁,所述驱动套的内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驱动套侧壁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接收器的内部设有数字信号记录机构。\n[0006] 优选的,所述压电块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杆的顶壁。\n[0007]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中心与球形触片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n[0008]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码盘上。\n[0009]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外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设有导电触片。\n[0010]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与限位柱、电磁铁的数量均保持一致,且相邻的间距的夹角都为45°。\n[0011] 优选的,所述导电触片为弹性导电材质,具体为铜、镍中的一种。\n[0012]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n[0013] 1、本发明通过双轴电机转动带动输出轴和驱动套同步转动,进而实现球形触片沿滑槽内部均匀滑动实现将电源脉冲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实现编码,同时通过压电块、压簧、接收器之间的配合设置实现对每组脉冲信号实现45度的相位差记录,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实现精确编码记录存储。\n[0014] 2、本发明通过球形触片与滑槽内部的导电触片周期性接触,进而带动电磁铁通电实现对脉冲信号的周期性转化,同时通过电磁铁、导电块、转动柱、磁针之间的配合设置实现对数字信号的角位移精确记录,显著提高编码精确度。\n[0015] 3、本发明通过相应一侧电磁铁的磁性吸附磁针沿转动柱发生偏转实现编码器的角位移记录,通过非接触式记录的方式显著减少接触头摩擦,极大提高了触头的使用寿命。\n[0016] 4、本发明通过沿驱动套侧壁等间距开设的多个限位孔的设置实现对脉冲信号的均匀分解,实现不同脉冲信号的数字编码记录,通过导电触片与球形触片间的接触进而达到及时编码的效果,相应迅速、记录精确度高。\n附图说明\n[0017]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8] 图2为本发明驱动套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9] 图3为本发明驱动套内部结构示意图;\n[0020] 图4为本发明校正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n[0021]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n[0022] 图6为本发明角位移记录机构结构示意图;\n[0023] 图7为本发明数字信号记录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n[0024] 图中:1、底座;2、壳体;3、双轴电机;4、输出轴;5、连接臂;6、驱动套;61、限位孔;\n62、滑槽;63、限位柱;64、弹簧;65、导电块;66、连接柱;67、导电触片;7、接收器;71、压电块;\n72、压簧;8、滑杆;81、限位盘;9、球形触片;10、码盘;101、电磁铁;102、转动柱;103、磁针。\n具体实施方式\n[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n[0026] 请参阅图1‑7,一种通信传输用数模转换编码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2,底座1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3,双轴电机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输出轴4,两个输出轴4的外侧套接有连接臂5,连接臂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内壁,两个输出轴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驱动套6,两个驱动套6的上端设有接收器7,接收器7的下端滑动连接有滑杆8,滑杆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球形触片9,驱动套6的内部设有码盘\n10,码盘10的内部设有角位移记录机构,驱动套6的内部设有驱动机构,接收器7的内部设有数字信号记录机构。角位移记录机构包括设置在码盘10内壁的转动柱102,转动柱1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磁针103,码盘10的内侧壁沿转动柱102的中心等间距设有电磁铁101。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驱动套6侧壁的滑槽62,滑槽6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61,限位孔61的中心与球形触片9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限位孔6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柱63,限位柱63的另一端连接有弹簧64,弹簧6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块65,导电块6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码盘10上。限位柱63的外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柱66,两个连接柱66之间设有导电触片67。数字信号记录机构包括设置在接收器7内顶部的压电块71,压电块7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压簧\n72,压簧7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81,限位盘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杆8的顶壁。限位孔61的数量与限位柱63、电磁铁101的数量均保持一致,且相邻的间距的夹角都为45°。开始时首先开启双轴电机3,双轴电机3的转动带动左右两侧的输出轴4与驱动套6同步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球形触片9始终卡接在驱动套6的滑槽62内,当每次滑动至限位孔61内部时,压簧72伸缩,压电块71的受到压簧72的压力减少,为一个数字信号1,当再次滑动至滑槽62侧壁时,为一个数字信号0,如此往复实现对脉冲信号的数字编码,当球形触片9滑动至限位孔61内部时,球形触片9与导电触片67接触,产生的电流经限位柱63、弹簧64、导电块65,传递至码盘10内部相应一侧的电磁铁101上,进而使得电磁铁101通电,在码盘10的转动过程中,磁针103沿着转动柱102转动,与通电一侧相应的电磁铁101磁性吸附发生偏转。此时的脉冲信号转化为45的相位差,可精确记录磁针103的角位移信号,记录编码过程中,相较于传动接触接通式编码有着无摩擦接触、相应迅速,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导电触片67为弹性导电材质,具体为铜、镍中的一种。\n[0027]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如下:\n[0028] 开始时首先开启双轴电机3,双轴电机3的转动带动左右两侧的输出轴4与驱动套6同步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球形触片9始终卡接在驱动套6的滑槽62内,当每次滑动至限位孔\n61内部时,压簧72伸缩,压电块71的受到压簧72的压力减少,为一个数字信号1,当再次滑动至滑槽62侧壁时,为一个数字信号0,如此往复实现对脉冲信号的数字编码,当球形触片9滑动至限位孔61内部时,球形触片9与导电触片67接触,产生的电流经限位柱63、弹簧64、导电块65,传递至码盘10内部相应一侧的电磁铁101上,进而使得电磁铁101通电,在码盘10的转动过程中,磁针103沿着转动柱102转动,与通电一侧相应的电磁铁101磁性吸附发生偏转。\n此时的脉冲信号转化为45的相位差,可精确记录磁针103的角位移信号,记录编码过程中,相较于传动接触接通式编码有着无摩擦接触、相应迅速,使用寿命长的优点。\n[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n[003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法律信息
- 2021-11-16
- 2021-11-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3M 1/48
专利申请号: 202111046702.X
申请日: 2021.09.08
- 2021-10-1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12-29
|
2010-04-05
| | |
2
| |
2010-09-29
|
2010-05-28
| | |
3
| |
2012-07-25
|
2012-01-13
| | |
4
| |
2015-06-10
|
2014-10-08
| | |
5
| | 暂无 |
2017-01-12
| | |
6
| |
2012-05-16
|
2010-10-23
| | |
7
| | 暂无 |
1998-01-2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