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 |
申请号 | CN200910190865.8 | 申请日期 | 2009-09-1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163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IPC分类号 | E;0;4;G;2;1;/;1;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中冶建工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正街特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冶建工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中冶建工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徐国友;邱文波;周革文 |
代理机构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先芸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首先在地面组装管桁架;然后在高空组装管桁架处设置安装平台梁;采用移动式塔吊吊装管桁架,并把两段管桁架吊放在组装支架和钢筋混凝土立柱上;最后对管桁架进行高空碰头组装焊接;焊接检验合格后,移动组装支架到下一轴线处进行下一榀管桁架安装。本发明的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采用地面分段组装,移动式塔吊吊装,高空碰头焊接的方法,既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同时又降低施工成本。
1.一种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地面分段组装管桁架;
b、在高空组装管桁架处设置左安装平台梁和右安装平台梁,左安装平台梁和右安装平台梁上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左侧的水平轨道上设有左组装支架,右侧的水平轨道上设有右组装支架,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分别通过底部安装的滚轮可在对应侧的水平轨道上移动;
c、采用移动式塔吊吊装管桁架,左片管桁架的组装端吊放在左组装支架上,另一端吊放在左钢筋混凝土立柱上;右片管桁架的组装端吊放在右组装支架上并与左片管桁架的组装端对应,另一端吊放在右钢筋混凝土立柱上;
d、高空碰头组装焊接;
e、焊接检验合格后,从管桁架上松开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移动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到下一轴线安装处;移动式塔吊吊装管桁架运行到下一轴线安装处进行下一榀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采取先焊接管桁架下弦主管,再对称焊接上弦主管的方法,并采用反变形措施,监控管桁架的下绕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利用千斤顶来进行矫正,调整两片管桁架之间的上下错位量和拱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塔吊选用吊装重量为单片管桁架重量的1.3~1.6倍的塔吊,移动式塔吊的回转半径≥跨度的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轨道上设置有可防止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位移的阻挡器。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屋面桁架安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n背景技术\n目前,安装低空小跨度的屋面管桁架大多直接采用吊车直接安装,但对于好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跨度的屋面,因吊车的回转半径小,工期要求紧,施工场地内较狭窄,无管桁架的整体组装场地,再采用超大型履带吊车安装就无法完成了,因此就必须借助移动式塔吊来完成。\n针对安装管桁架重量大、截面大、跨度大、高度高达进百米的屋面,且施工场地狭窄,在狭窄的施工场地区间内采用大型履带吊吊车施工难度较大,而且成本高。若采用高空滑移施工方法进行管桁架安装,需在两根立柱上加设埋件,但滑移时易产生施工附加力,且耳房框架柱也需加设埋件,同样也会产生施工附加力,同时支承桁架安装、拆卸十分困难,施工周期长,吊车无法覆盖,桁架制作安装量较大。\n发明内容\n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施工场地狭窄,地形复杂的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该方法既可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同时降低施工成本。\n本发明提供的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包括下述步骤:\na、地面分段组装管桁架;\nb、在高空组装管桁架处设置左安装平台梁和右安装平台梁,左安装平台梁和右安装平台梁上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左侧的水平轨道上设有左组装支架,右侧的水平轨道上设有右组装支架,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分别通过底部安装的滚轮可在对应侧的水平轨道上滚动;\nc、采用移动式塔吊吊装管桁架,左片管桁架的组装端吊放在左组装支架上,另一端吊放在左钢筋混凝土立柱上;右片管桁架的组装端吊放在右组装支架上并与左片管桁架的组装端对应,另一端安装在右钢筋混凝土立柱上;\nd、高空碰头组装焊接;\ne、焊接检验合格后,从管桁架上松开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移动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到下一轴线安装处,移动式塔吊吊装管桁架也运行到下一轴线安装处进行下一榀安装。\n进一步,在所述步骤d中,采取先焊接管桁架下弦主管,再对称焊接上弦主管,并采用反变形措施,监控管桁架的下绕度;\n进一步,在所述步骤c中,利用千斤顶来进行矫正,调整两片管桁架之间的上下错位量和拱度值;\n进一步,所述移动式塔吊选用吊装重量为单片管桁架重量的1.3~1.6倍,移动式塔吊的回转半径≥跨度的1/2;\n进一步,所述水平轨道上设置有可防止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位移的阻挡器。\n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采用地面分段组装,移动式塔吊吊装,高空碰头焊接的方法,既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同时降低施工成本。\n附图说明\n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高空大跨度屋面管桁架安装方法包括下述步骤:\na、地面组装管桁架,管桁架的榀数主要根据屋面的长度确定,若间隔12m或间隔9m安装一榀管桁架;而每一榀管桁架由几段组成主要依据屋面的跨度以及移动式塔吊的平面位置和额定起重量,本实施例的管桁架跨度为左钢筋混凝土立柱1和右钢筋混凝土立柱2的距离(如96m),移动式塔吊10选用TQ1000/60移动式塔吊,移动式塔吊的回转半径为24m,故本实施例的管桁架由两片管桁架组成(即左片管桁架3和右片管桁架4)。\nb、在高空组装管桁架处设置左安装平台梁5和右安装平台梁6,左安装平台梁5和右安装平台梁6上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7,水平轨道7与管桁架的安装方向平行,左侧的水平轨道上设有左组装支架8,右侧的水平轨道上设有右组装支架9,左组装支架8和右组装支架9的标高分别根据左钢筋混泥土立柱1和右钢筋混泥土立柱2的标高确定,左组装支架8和右组装支架9分别通过底部安装的滚轮可在对应侧的水平轨道上滚动,以便随着管桁架安装位置的变化,可随时调整水平轨道上的左组装支架8和右组装支架9的位置并使其与管桁架的安装位置对应。水平轨道上设置有阻挡器,可利用阻挡器锁定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以防止左组装支架和右组装支架位移。\nc、采用移动式塔吊10吊装管桁架,移动式塔吊10首先吊装左片管桁架3,在正式吊运之前先试吊,采用钢扁担11和钢丝绳12吊装,确定吊点的合适位置,并用两个手拉葫芦调整左片管桁架3的斜度和安装位置角度,然后缓慢起升,检查左片管桁架3是否平衡及变形情况,在检查合格后才允许正式吊装;正式吊运时,需要在左片管桁架3的两端拉上溜绳,移动式塔吊行走要缓慢平稳行走,左片管桁架3要到位时先升到安装高度,然后移动式塔吊10将左片管桁架3运至安装位置,以左片管桁架3的支座为基准,将其支座与左钢筋混凝土立柱1顶上的支座对准,左片管桁架3的组装端与左组装支架8对准;安装左组装支架8内侧支撑左片管桁架3上弦的排架,并将调整到安装标高;移动式塔吊10的吊绳缓慢放松,在其吊绳不受力时停止松绳,检查所有左组装支架8的刚度和稳定性情况,在确定满足要求之后,在左片管桁架3的上弦两侧各拉两根缆绳进行稳定,以确保安全。用同样的方式吊装右片管桁架4,右片管桁架4的组装端吊放在右组装支架9上并与左片管桁架3的组装端对应,另一端吊放在右钢筋混凝土立柱2上。确定左片管桁架3和右片管桁架4之间距离,并在左组装支架8和右组装支架9上分别采用千斤顶进行矫正,调整两片管桁架之间的上下错位量和拱度值,以达到设计规范要求。\nd、高空碰头组装焊接,采取先焊接管桁架下弦主管,再对称焊接上弦主管,以减少焊接变形,并采用反变形措施,监控管桁架的下绕度。\ne、焊接检验合格后,从管桁架上松开左组装支架8和右组装支架9,移动左组装支架8和右组装支架9到下一跨安装处,移动式塔吊吊装管桁架也运行到下一跨安装处进行下一跨安装。\n本实施例中,移动式塔吊选用吊装重量为单片管桁架重量的1.3~1.6倍,移动式塔吊的回转半径≥跨度的1/2。若移动式塔吊的幅度、最大幅度起重量和起升高度过大,移动式塔吊的租金和使用成本高;若移动式塔吊的幅度、最大幅度起重量和起升高度过小,吊车的幅度无法覆盖管桁架的安装中心线,而且施工危险性大,因此,移动式塔吊的正确选择关系到施工的安全和经济效益。\n采用地面分段组装,移动式塔吊吊装和可移动的组装支架相结合,实现高空跨度大、重量大、截面大的管桁架高空碰头焊接,既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同时降低工程成本。\n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法律信息
- 2015-11-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E04G 21/14
专利号: ZL 200910190865.8
申请日: 2009.09.15
授权公告日: 2010.12.01
- 2010-12-01
- 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E04G 21/14
专利申请号: 200910190865.8
申请日: 2009.09.15
- 2010-03-1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8-06-18
|
2007-11-29
| | |
2
| |
2005-02-23
|
2004-06-0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