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 |
申请号 | CN201210190729.0 | 申请日期 | 2012-06-1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549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C08F10/06 | IPC分类号 | C;0;8;F;1;0;/;0;6;;;C;0;8;F;2;/;0;1;;;C;0;8;F;2;/;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惠山经济开发区金惠路55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潘晓;马宇光;林燕 |
代理机构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殷红梅 |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包括电机、减速器、上封头、筒体、下封头和搅拌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一螺旋半管夹套,所述下封头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二螺旋半管夹套,所述第二螺旋半管夹套的下管口端连接第一进/出水口,所述第二螺旋半管夹套的上管口端与第一螺旋半管夹套的下管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的上管口端连接第二进/出水口;所述筒体内壁上安装有支撑角钢,在支撑角钢上安装有内盘管,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第一进/出水管、第二进/出水管,所述内盘管的两个管口端分别与第一进/出水管、第二进/出水管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热交换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能够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1. 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包括电机(1)、减速器(2)、上封头(6)、筒体(9)、下封头(15)和搅拌轴(13),所述筒体(9)的上下端分别密封焊接上封头(6)、下封头(15),筒体(9)、上封头(6)和下封头(15)组成密封的釜体;所述上封头(6)顶部设有上凸缘(5),机架(4)固定在上凸缘(5)上,机架(4)顶部安装电机(1)和减速器(2);所述搅拌轴(13)竖直设置在釜体中心,搅拌轴(13)与减速器(2)的输出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9)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所述下封头(15)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所述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的下管口端连接第一进/出水口(18),所述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的上管口端与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的下管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的上管口端连接第二进/出水口(19);所述筒体(9)内壁上安装有支撑角钢(11),在支撑角钢(11)上安装有内盘管(12),所述筒体(9)内设置有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所述内盘管(12)的两个管口端分别与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连接;
所述内盘管(12)共有两根,两根内盘管(12)呈双螺旋结构布置,每根内盘管(12)均是由单根管子弯折成平行双股后再螺旋弯绕盘成,内盘管(12)的两个管口端位于同一头,所述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设置在上封头(6)内,所述内盘管(12)的两个管口端分别与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是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截面呈半圆形的管子同向螺旋弯绕盘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管(12)采用碳钢管、不锈钢管或铜管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管(12)采用纯铜管制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的管子采用半圆心角为90°的结构形式,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与筒体(9)外壁的焊接为全焊透结构。
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聚合釜,具体的说是一种外部采用半管夹套、内部采用螺旋盘管的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n背景技术\n[0002] 丙烯聚合釜是制备聚丙烯的化工设备。在发明人早先的一份名称为“一种丙烯聚合釜”,申请号“201110043806. 5”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丙烯聚合釜,该丙烯聚合釜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热交换能力不够,反应时间比较长的缺点,因此需要加以改进。\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型式的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其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热交换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能够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品质量。\n[0004]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包括电机、减速器、上封头、筒体、下封头和搅拌轴,所述筒体的上下端分别密封焊接上封头、下封头,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组成密封的釜体;所述上封头顶部设有上凸缘,机架固定在上凸缘上,机架顶部安装电机和减速器;所述搅拌轴竖直设置在釜体中心,搅拌轴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一螺旋半管夹套,所述下封头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二螺旋半管夹套,所述第二螺旋半管夹套的下管口端连接第一进/出水口,所述第二螺旋半管夹套的上管口端与第一螺旋半管夹套的下管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的上管口端连接第二进/出水口;所述筒体内壁上安装有支撑角钢,在支撑角钢上安装有内盘管,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第一进/出水管、第二进/出水管,所述内盘管的两个管口端分别与第一进/出水管、第二进/出水管连接。\n[00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第二螺旋半管夹套是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截面呈半圆形的管子同向螺旋弯绕盘成。\n[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盘管共有两根,两根内盘管呈双螺旋结构布置,每根内盘管均是由单根管子弯折成平行双股后再螺旋弯绕盘成,内盘管的两个管口端位于同一头,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第二进/出水管设置在上封头内,所述内盘管的两个管口端分别与第一进/出水管、第二进/出水管连接。\n[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盘管采用碳钢管、不锈钢管或铜管制成。优选采用纯铜管。\n[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第二螺旋半管夹套的管子采用半圆心角为90°的结构形式,第一螺旋半管夹套、第二螺旋半管夹套与筒体外壁的焊接为全焊透结构。\n[000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n[0010] (1)、第一螺旋半管夹套、第二螺旋半管夹套焊接在筒体外壁上,由于其焊缝较多,对筒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并且采用全焊透结构,能保证第一螺旋半管夹套、第二螺旋半管夹套与筒体全焊透,焊缝也易于检查,其适用压力在各种夹套类型中最高,可达到\n6.3MPa。\n[0011] (2)、筒体内部的内盘管可采用碳钢管、不锈钢管或铜管等多种材料制作,并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换热面积较目前丙烯聚合釜普遍采用的U形内冷管成倍提高,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热交换能力。\n[0012] (3)、内盘管的两个管口端都设置在上封头处,便于用户现场配管。\n[0013] (4)、支撑内盘管的支撑角钢在搅拌过程中又兼作挡板使用,不仅能够消除物料形成的“圆柱形回转区”,还有利于催化剂在釜体内的均匀分散,防止局部堆积,同时还能增加传热效果。\n附图说明\n[001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n[0015] 图2为图1中的A向局部视图。\n[0016] 图3为图1中的B向局部视图。\n[0017] 图4为图1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8]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n[0019]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内盘管型丙烯聚合釜主要由电机1、减速器2、弹性联轴器\n3、机架4、上凸缘5、上封头6、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筒体9、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支撑角钢11、内盘管12、搅拌轴13、单螺带搅拌桨叶14、下封头15、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双螺带搅拌桨叶17、第一进/出水口18和第二进/出水口19等零部件组成。\n[0020] 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9的上下端分别密封焊接上封头6、下封头15,筒体9、上封头6和下封头15组成密封的釜体;所述上封头6顶部设有上凸缘5,机架4固定在上凸缘5上,机架4顶部安装电机1和减速器2;所述搅拌轴13竖直设置在釜体中心,搅拌轴13上部装设单螺带搅拌桨叶14,搅拌轴13下端装设双螺带搅拌桨叶17,搅拌轴13上端穿过上封头6中心并通过弹性联轴器3与减速器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筒体9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所述下封头15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所述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的下管口端连接第一进/出水口18,所述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的上管口端与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的下管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的上管口端连接第二进/出水口19;所述筒体9内壁上安装有支撑角钢11,在支撑角钢11上安装有内盘管12,所述筒体9内设置有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所述内盘管12的两个管口端分别与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连接。\n[0021]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的管子采用半圆心角为90°的结构形式,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与筒体9外壁的焊接为全焊透结构。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能够强制夹套内冷、热水的螺旋流动,提高了流体的换热效率。\n[0022]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是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截面呈半圆形的管子同向螺旋弯绕盘成,管子直接焊接在筒体9外壁上。\n[0023]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内盘管12共有两根,两根内盘管12呈双螺旋结构布置,每根内盘管12均是由单根管子弯折成平行双股后再螺旋弯绕盘成,内盘管12的两个管口端位于同一头,所述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设置在上封头6内,所述内盘管12的两个管口端分别与第一进/出水管7、第二进/出水管8连接。\n[0024] 在实际生产制造中,用来制作第一螺旋半管夹套10的管子用钢板制成,用来制作第二螺旋半管夹套16的管子用钢管制成。\n[0025] 本发明中,所述内盘管12可以采用碳钢管、不锈钢管或铜管制成。优选采用纯铜管制成,纯铜管的热交换能力最好,其热导率约为407W/m.K,分别是碳钢管的8.5倍、不锈钢管的19倍。
法律信息
- 2014-04-16
- 2012-1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8F 10/06
专利申请号: 201210190729.0
申请日: 2012.06.11
- 2012-09-1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1-02-23
| | |
2
| | 暂无 |
2001-03-07
| | |
3
| | 暂无 |
2003-08-11
| | |
4
| |
2011-07-20
|
2011-02-2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