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燃气机驱动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运行方法 |
申请号 | CN201610087543.0 | 申请日期 | 2016-02-1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455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IPC分类号 | F;2;4;H;4;/;0;2;;;F;2;5;B;3;0;/;0;4;;;F;2;4;H;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蓝焰高科(天津)燃气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中北工业园金霞路18号D区101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蓝焰高科(天津)燃气技术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蓝焰高科(天津)燃气技术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凤国;加磊磊;董付江;韩冰冰;赵雁;刘亚军 |
代理机构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丽英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燃气机驱动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运行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燃气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做功,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经换热成为液态,再经吸热而蒸发为气态后进入压缩机,形成压缩式制冷剂循环;它还包括溶液循环和制冷剂的循环;热用户回水分为两路被加热,第一路回水在排烟换热器中与燃气发动机的排烟进行热交换后,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冷凝器以及缸套换热器进行换热使回水温度升高;第二路回水吸收外部冷却吸收器中产生的吸收热后进入第二冷凝器,在所述的第二冷凝器与氨蒸气进行热交换供用户使用供用户使用升温后供用户使用。本方法使得一次能源利用率得以提高。
1.燃气机驱动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燃气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做功,将压缩式热泵系统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气态制冷剂先经过油分离器,然后进入第一冷凝器与第一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用户回水,制冷剂冷凝为温度相对较低的高压液态,进入储液器,再经过膨胀阀节流膨胀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后进入第一蒸发器,在所述的第一蒸发器中吸收外界环境的热而蒸发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如此形成一个压缩式制冷剂循环;
燃气发动机的排烟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外部加热发生器的驱动热源与外部加热发生器中的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外部加热发生器中的氨水溶液被排烟余热加热生成氨蒸气和温度为130~170℃,压力为1.5~2.0MPa高温氨水稀溶液,所述的高温氨水稀溶液通过装有第一溶液泵的管道进入溶液加热发生器与氨水溶液换热冷却降温至110~150℃,再经溶液节流阀减压降温到80~140℃后进入吸收器,在吸收器中的氨水稀溶液吸收氨蒸气后温度降低为60~80℃,变成较浓的氨水稀溶液,然后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中,进一步吸收氨蒸气使得氨水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最后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吸收来自过冷器的氨蒸气形成40~60℃的低温浓溶液;第二溶液泵抽出外部冷却吸收器中的氨水浓溶液送入管道,所述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与溶液冷却吸收器内的氨水溶液换热升温后再与精馏器产生的氨水稀溶液混合,然后依次进入发生器、溶液加热发生器、外部加热发生器使氨蒸发生成氨水稀溶液,形成溶液循环,在此过程中通过穿设在发生器和所述的吸收器中的热量循环管路中的介质循环将吸收器中吸收热传递给发生器;
由发生器、溶液加热发生器、外部加热发生器生成的氨蒸气进入精馏器,产生氨水稀溶液和质量百分比纯度不小于99.5%的氨蒸气,所述的质量百分比纯度不小于99.5%的氨蒸气经第二冷凝器与第二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后被冷凝为40~60℃的液态,然后进入过冷器中与来自第二蒸发器的-20~5℃低温氨蒸气热交换而被进一步冷却,再通过膨胀阀节流膨胀后变成-20~5℃低温低压的液态氨,所述的低温低压的液态氨然后进入第二蒸发器吸收外界环境热而被蒸发,变成-20~5℃低温氨蒸气,所述的低温氨蒸气返回所述的过冷器中通过热交换吸热升温后依次送入外部冷却吸收器、溶液冷却吸收器和吸收器中被水吸收而形成氨水溶液,所述的溶液冷却吸收器和吸收器中的氨水溶液最终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通过安装有第一溶液泵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吸收热量使得管道内的氨水浓溶液自身温度升高,然后与来自精馏器的氨水稀溶液混合,被依次送入发生器、溶液加热发生器以及外部加热发生器,形成制冷剂的循环;
热用户回水分为两路被加热,第一路回水在排烟换热器中与燃气发动机的排烟进行热交换后,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冷凝器以及缸套换热器进行换热使回水温度升高;第二路回水吸收外部冷却吸收器中产生的吸收热后进入第二冷凝器,在所述的第二冷凝器与氨蒸气进行热交换升温后供用户使用。
燃气机驱动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运行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运行方法,尤其涉及燃气机驱动型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运行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在燃气机驱动压缩式热泵系统中,以制冷剂物性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依据,燃气发动机以动力驱动压缩机做功,配合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等设备,通过改变制冷剂的状态,达到制冷以及制热的目的。同时,燃气发动机产生大量的热输出,包括发动机内循环水余热和烟气余热两部分。余热利用有多种形式,可辅助蒸发,可融霜,还可做生活热水等。但燃气发动机余热仅用于辅助供暖及制备生活热水,余热品质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且多种建筑如办公楼、写字楼等并不需要大量生活热水,适用性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燃气机热泵的优势。\n[0003] 目前有燃气机驱动型蒸气压缩式热泵系统结构,仅仅是利用发动机余热制取热水,能量利用率和 效率并不高,余热品质也并没有提高。\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了热能输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数以及一次能源利用率的燃气机驱动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运行方法。\n[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n[0006] 本发明燃气机驱动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运行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n[0007] 燃气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做功,将压缩式热泵系统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气态制冷剂先经过油分离器,然后进入第一冷凝器与第一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用户回水,制冷剂冷凝为温度相对较低的高压液态,进入储液器,再经过膨胀阀节流膨胀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后进入第一蒸发器,在所述的第一蒸发器中吸收外界环境的热而蒸发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如此形成一个压缩式制冷剂循环;\n[0008] 燃气发动机的排烟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外部加热发生器的驱动热源与外部加热发生器中的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外部加热发生器中的氨水溶液被排烟余热加热生成氨蒸气和温度为130~170℃,压力为1.5~2.0MPa高温氨水稀溶液,所述的高温氨水稀溶液通过装有第一溶液泵的管道进入溶液加热发生器与氨水溶液换热冷却降温至110~150℃,再经溶液节流阀减压降温到80~140℃后进入吸收器,在吸收器中的氨水稀溶液吸收氨蒸气后温度降低为60~80℃,变成较浓的氨水稀溶液,然后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中,进一步吸收氨蒸气使得氨水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最后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吸收来自过冷器的氨蒸气形成40~60-℃的低温浓溶液;第二溶液泵抽出外部冷却吸收器中的氨水浓溶液送入管道,所述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与溶液冷却吸收器内的氨水溶液换热升温后再与精馏器产生的氨水稀溶液混合,然后依次进入发生器、溶液加热发生器、外部加热发生器使氨蒸发生成氨水稀溶液,形成溶液循环,在此过程中通过穿设在发生器和所述的吸收器中的热量循环管路中的介质循环将吸收器中吸收热传递给发生器;\n[0009] 由发生器、溶液加热发生器、外部加热发生器生成的氨蒸气进入精馏器,产生氨水稀溶液和质量百分比纯度不小于99.5%的氨蒸气,所述的氨蒸气经第二冷凝器与第二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后被冷凝为40~60℃的液态,然后进入过冷器中与来自第二蒸发器的-\n20~5℃低温氨蒸气热交换而被进一步冷却,再通过膨胀阀节流膨胀后变成-20~5℃低温低压的液态氨,所述的低温低压的液态氨然后进入第二蒸发器吸收外界环境热而被蒸发,变成-20~5℃低温氨蒸气,所述的低温氨蒸气返回所述的过冷器中通过热交换吸热升温后依次送入外部冷却吸收器、溶液冷却吸收器和吸收器中被水吸收而形成氨水溶液,所述的溶液冷却吸收器和吸收器中的氨水溶液最终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通过安装有第一溶液泵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吸收热量使得管道内的氨水浓溶液自身温度升高,然后与来自精馏器的氨水稀溶液混合,被依次送入发生器、溶液加热发生器以及外部加热发生器,形成制冷剂的循环;\n[0010] 热用户回水分为两路被加热,第一路回水在排烟换热器中与燃气发动机的排烟进行热交换后,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冷凝器以及缸套换热器进行换热使回水温度升高;第二路回水吸收外部冷却吸收器中产生的吸收热后进入第二冷凝器,在所述的第二冷凝器与氨蒸气进行热交换升温后供用户使用。\n[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n[0012] 本发明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发动机余热利用率,进而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n[0013] 在吸收式热泵系统,目前多采用溴化锂—水工质对或氨—水工质对。本发明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对于以上两种工质对都可以适用,若采用氨水工质对,则本复合式热泵可以适用于更低温度的工况。不管采用哪种工质对,都需要向发生器输入热能来驱动系统的运行。本发明采用吸收器、溶液冷却吸收器、外部冷却吸收器、发生器、溶液加热发生器以及外部加热发生器对热能进行了充分地梯级利用,减少了热能输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数。\n[0014] 本发明提出利用燃气发动机动力驱动压缩式热泵系统的同时,将燃气发动机的排烟废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系统的驱动热源,高效回收利用了燃气发动机的废热,同时,在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中可以利用低品位热源(如空气、污水、地下水等)的热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 效率。\n[0015] 本发明中,以燃气机驱动压缩式热泵系统中燃气发动机的排烟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系统的驱动热能,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燃气机热泵烟气余热,更大的意义在于利用吸收式热泵系统再次从低品位热源中获取了热能,使得一次能源利用率得以提高。\n附图说明\n[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燃气机驱动型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n[0017] 图中1—燃气发动机,2—压缩机,3—油分离器,4—第一冷凝器,5—储液器,6—膨胀阀,7—第一蒸发器,8—气液分离器,9—外部加热发生器,10—溶液加热发生器,11—发生器,12—吸收器,13—溶液冷却吸收器,14—外部冷却吸收器,15—精馏器,16—第二冷凝器,17—过冷器,18—第二蒸发器,19—缸套换热器,20—排烟换热器,21—第二溶液泵,\n22—膨胀阀,23—溶液节流阀,24—第一溶液泵\n具体实施方式\n[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n[0019]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燃气机驱动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的运行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n[0020] 燃气发动机1驱动压缩机2做功,将压缩式热泵系统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气态制冷剂先经过油分离器3,然后进入第一冷凝器4与第一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用户回水,制冷剂冷凝为温度相对较低的高压液态,进入储液器5,再经过膨胀阀6节流膨胀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后进入第一蒸发器,在所述的第一蒸发器7中吸收外界环境的热而蒸发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8进入压缩机2,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如此形成一个压缩式制冷剂循环;\n[0021] 燃气发动机1的排烟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外部加热发生器9的驱动热源与外部加热发生器9中的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外部加热发生器9中的氨水溶液被排烟余热加热生成氨蒸气和温度为130~170℃,压力为1.5~2.0MPa高温氨水稀溶液,所述的高温氨水稀溶液通过装有第一溶液泵24的管道进入溶液加热发生器10与氨水溶液换热冷却降温至\n110~150℃,再经溶液节流阀23减压降温到80~140℃后进入吸收器12,在吸收器12中的氨水稀溶液吸收氨蒸气后温度降低为60~80℃,变成较浓的氨水稀溶液,然后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中,进一步吸收氨蒸气使得氨水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最后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n14,吸收来自过冷器17的氨蒸气形成40~60℃的低温浓溶液;第二溶液泵21抽出外部冷却吸收器14中的氨水浓溶液送入管道,所述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与溶液冷却吸收器\n13内的氨水溶液换热升温后再与精馏器15产生的氨水稀溶液混合,然后依次进入发生器\n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外部加热发生器9使氨蒸发生成氨水稀溶液,形成溶液循环,在此过程中通过穿设在发生器11和所述的吸收器12中的热量循环管路中的介质循环将吸收器12中吸收热传递给发生器11;\n[0022] 由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外部加热发生器9生成的氨蒸气进入精馏器15,产生氨水稀溶液和质量百分比纯度不小于99.5%的氨蒸气。所述的氨蒸气经第二冷凝器16与第二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后被冷凝为40~60℃的液态,然后进入过冷器17中与来自第二蒸发器18的-20~5℃低温氨蒸气热交换而被进一步冷却,再通过膨胀阀22节流膨胀后变成-20~5℃低温低压的液态氨。所述的低温低压的液态氨然后进入第二蒸发器18吸收外界环境热而被蒸发,变成-20~5℃低温氨蒸气。所述的低温氨蒸气返回所述的过冷器17中通过热交换吸热升温后依次送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溶液冷却吸收器13和吸收器12中被水吸收而形成氨水溶液,所述的溶液冷却吸收器和吸收器中的氨水溶液最终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通过安装有第一溶液泵21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吸收热量使得管道内的氨水浓溶液自身温度升高,然后与来自精馏器15的氨水稀溶液混合,被依次送入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以及外部加热发生器9,形成制冷剂的循环。\n[0023] 热用户回水分为两路被加热,第一路回水在排烟换热器20中与燃气发动机1的排烟进行热交换后,然后依次进入冷凝器4以及缸套换热器19进行换热使回水温度升高;第二路回水吸收外部冷却吸收器14中产生的吸收热后进入冷凝器16,在所述的冷凝器16与氨蒸气进行热交换升温后供用户使用,最终两路回水管路热水混合后供用户使用。\n[0024]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种系统,它包括压缩式热泵系统、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制热供回水系统;\n[0025] 所述的压缩式热泵系统包括燃气发动机1,所述的燃气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压缩机\n2的转轴相连,所述的压缩机2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线依次连接油分离器3、第一冷凝器4、储液器5、膨胀阀6、第一蒸发器7、气液分离器8以及压缩机2的制冷剂进口;\n[0026] 所述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精馏器15,所述的精馏器15的氨水稀溶液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线依次连通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以及外部加热发生器9;所述的外部加热发生器9顶部的氨蒸气出口通过氨蒸气管线依次连接溶液加热发生器10、发生器11以及精馏器15的物料进口;所述的外部加热发生器9底部的高温氨水稀溶液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线连接第一溶液泵24后进入溶液加热发生器10,所述的第三连接管线穿过所述的溶液加热发生器10后依次与溶液节流阀23、吸收器12、溶液冷却吸收器13以及外部冷却吸收器14相连通;所述的外部冷却吸收器14底部的低温氨水浓溶液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管线连接第二溶液泵21后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所述的第四连接管线穿过所述的溶液冷却吸收器13后与位于精馏器15的氨水稀溶液出口以及发生器11之间的第二连接管线相连通;所述的精馏器\n15的氨溶液蒸气出口通过第五连接管线依次连接第二冷凝器16、过冷器17的液态氨进口、液态氨出口、膨胀阀22、第二蒸发器18、所述的过冷器17气态氨进口、气态氨出口、所述的外部冷却吸收器14、所述的溶液冷却吸收器13以及所述的吸收器12;热量循环管路穿设在所述的发生器11和吸收器12中以使发生器11和吸收器12中的氨水工质通过热量循环管路中的介质实现热传递,在所述的热量循环管路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的燃气发动机1的排烟出口与烟气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的烟气管道的部分管段穿设在所述的外部加热发生器9中并且另一端与排烟换热器的烟气入口相连通;\n[0027] 所述的制热供回水系统的回水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所述的排烟换热器\n20、第一冷凝器4以及缸套换热器19使回水温度升高后与供水管路相连,另一路穿过外部冷却吸收器14后依次与第二冷凝器16以及供水管路相连,最终两路回水管路热水混合后供用户使用。\n[0028] 实施例1\n[0029] 燃气发动机1驱动压缩机2做功,将压缩式热泵系统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气态制冷剂先经过油分离器3,然后进入第一冷凝器4与第一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用户回水,制冷剂冷凝为温度相对较低的高压液态,进入储液器5,再经过膨胀阀6节流膨胀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后进入第一蒸发器,在所述的第一蒸发器7中吸收外界环境的热而蒸发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8进入压缩机2,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如此形成一个压缩式制冷剂循环;\n[0030] 燃气发动机1的排烟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外部加热发生器9的驱动热源与外部加热发生器9中的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外部加热发生器9中的氨水溶液被排烟余热加热生成氨蒸气和温度为170℃,压力为2.0MPa高温氨水稀溶液,所述的高温氨水稀溶液通过装有第一溶液泵24的管道进入溶液加热发生器10与氨水溶液换热冷却降温至150℃,再经溶液节流阀23减压降温到140℃后进入吸收器12,在吸收器12中的氨水稀溶液吸收氨蒸气后温度降低为80℃,变成较浓的氨水稀溶液,然后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中,进一步吸收氨蒸气使得氨水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最后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吸收来自过冷器17的氨蒸气形成60℃的低温浓溶液;第二溶液泵21抽出外部冷却吸收器14中的氨水浓溶液送入管道,所述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与溶液冷却吸收器13内的氨水溶液换热升温后再与精馏器15产生的氨水稀溶液混合,然后依次进入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外部加热发生器9使氨蒸发生成氨水稀溶液,形成溶液循环,在此过程中通过穿设在发生器11和所述的吸收器12中的热量循环管路中的介质循环将吸收器12中吸收热传递给发生器11;\n[0031] 由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外部加热发生器9生成的氨蒸气进入精馏器15,产生氨水稀溶液和质量百分比纯度不小于99.5%的氨蒸气。所述的氨蒸气经第二冷凝器16与第二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后被冷凝为60℃的液态,然后进入过冷器17中与来自第二蒸发器18的5℃低温氨蒸气热交换而被进一步冷却,再通过膨胀阀22节流膨胀后变成5℃低温低压的液态氨。所述的低温低压的液态氨然后进入第二蒸发器18吸收外界环境热而被蒸发,变成5℃低温氨蒸气。所述的低温氨蒸气返回所述的过冷器17中通过热交换吸热升温后依次送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溶液冷却吸收器13和吸收器12中被水吸收而形成氨水溶液,所述的溶液冷却吸收器和吸收器中的氨水溶液最终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通过安装有第一溶液泵21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吸收热量使得管道内的氨水浓溶液自身温度升高,然后与来自精馏器15的氨水稀溶液混合,被依次送入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以及外部加热发生器9,形成制冷剂的循环。\n[0032] 热用户回水分为两路被加热,第一路回水在排烟换热器20中与燃气发动机1的排烟进行热交换后,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冷凝器4以及缸套换热器19进行换热使回水温度升高;\n第二路回水吸收外部冷却吸收器14中产生的吸收热后进入第二冷凝器16,在所述的第二冷凝器16与氨蒸气进行热交换升温后供用户使用,最终两路回水管路热水混合后供用户使用。\n[0033] 采用本方法使低品位余热得到充分利用,使系统的性能系数得到明显地提高,大大提升了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n[0034] 实施例2\n[0035] 燃气发动机1驱动压缩机2做功,将压缩式热泵系统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气态制冷剂先经过油分离器3,然后进入第一冷凝器4与第一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用户回水,制冷剂冷凝为温度相对较低的高压液态,进入储液器5,再经过膨胀阀6节流膨胀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后进入第一蒸发器,在所述的第一蒸发器7中吸收外界环境的热而蒸发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8进入压缩机2,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如此形成一个压缩式制冷剂循环;\n[0036] 燃气发动机1的排烟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外部加热发生器9的驱动热源与外部加热发生器9中的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外部加热发生器9中的氨水溶液被排烟余热加热生成氨蒸气和温度为150℃,压力为1.8MPa高温氨水稀溶液,所述的高温氨水稀溶液通过装有第一溶液泵24的管道进入溶液加热发生器10与氨水溶液换热冷却降温至130℃,再经溶液节流阀23减压降温到110℃后进入吸收器12,在吸收器12中的氨水稀溶液吸收氨蒸气后温度降低为70℃,变成较浓的氨水稀溶液,然后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中,进一步吸收氨蒸气使得氨水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最后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吸收来自过冷器17的氨蒸气形成50℃的低温浓溶液;第二溶液泵21抽出外部冷却吸收器14中的氨水浓溶液送入管道,所述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与溶液冷却吸收器13内的氨水溶液换热升温后再与精馏器15产生的氨水稀溶液混合,然后依次进入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外部加热发生器9使氨蒸发生成氨水稀溶液,形成溶液循环,在此过程中通过穿设在发生器11和所述的吸收器12中的热量循环管路中的介质循环将吸收器12中吸收热传递给发生器11;\n[0037] 由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外部加热发生器9生成的氨蒸气进入精馏器15,产生氨水稀溶液和质量百分比纯度不小于99.5%的氨蒸气。所述的氨蒸气经第二冷凝器16与第二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后被冷凝为50℃的液态,然后进入过冷器17中与来自第二蒸发器18的、-10℃低温氨蒸气热交换而被进一步冷却,再通过膨胀阀22节流膨胀后变成-10℃低温低压的液态氨。所述的低温低压的液态氨然后进入第二蒸发器18吸收外界环境热而被蒸发,变成-10℃低温氨蒸气。所述的低温氨蒸气返回所述的过冷器17中通过热交换吸热升温后依次送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溶液冷却吸收器13和吸收器12中被水吸收而形成氨水溶液,所述的溶液冷却吸收器和吸收器中的氨水溶液最终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通过安装有第一溶液泵21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吸收热量使得管道内的氨水浓溶液自身温度升高,然后与来自精馏器15的氨水稀溶液混合,被依次送入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n10以及外部加热发生器9,形成制冷剂的循环。\n[0038] 热用户回水分为两路被加热,第一路回水在排烟换热器20中与燃气发动机1的排烟进行热交换后,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冷凝器4以及缸套换热器19进行换热使回水温度升高;\n第二路回水吸收外部冷却吸收器14中产生的吸收热后进入第二冷凝器16,在所述的第二冷凝器16与氨蒸气进行热交换升温后供用户使用,最终两路回水管路热水混合后供用户使用。\n[0039] 采用本方法使低品位余热得到充分利用,使系统的性能系数得到明显地提高,大大提升了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n[0040] 实施例3\n[0041] 燃气发动机1驱动压缩机2做功,将压缩式热泵系统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气态制冷剂先经过油分离器3,然后进入第一冷凝器4与第一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用户回水,制冷剂冷凝为温度相对较低的高压液态,进入储液器5,再经过膨胀阀6节流膨胀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后进入第一蒸发器,在所述的第一蒸发器7中吸收外界环境的热而蒸发为气态,气态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8进入压缩机2,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如此形成一个压缩式制冷剂循环;\n[0042] 燃气发动机1的排烟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外部加热发生器9的驱动热源与外部加热发生器9中的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外部加热发生器9中的氨水溶液被排烟余热加热生成氨蒸气和温度为130℃,压力为1.5MPa高温氨水稀溶液,所述的高温氨水稀溶液通过装有第一溶液泵24的管道进入溶液加热发生器10与氨水溶液换热冷却降温至110℃,再经溶液节流阀23减压降温到80℃后进入吸收器12,在吸收器12中的氨水稀溶液吸收氨蒸气后温度降低为60℃,变成较浓的氨水稀溶液,然后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中,进一步吸收氨蒸气使得氨水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最后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吸收来自过冷器17的氨蒸气形成40℃的低温浓溶液;第二溶液泵21抽出外部冷却吸收器14中的氨水浓溶液送入管道,所述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与溶液冷却吸收器13内的氨水溶液换热升温后再与精馏器15产生的氨水稀溶液混合,然后依次进入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外部加热发生器9使氨蒸发生成氨水稀溶液,形成溶液循环,在此过程中通过穿设在发生器11和所述的吸收器12中的热量循环管路中的介质循环将吸收器12中吸收热传递给发生器11;\n[0043] 由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外部加热发生器9生成的氨蒸气进入精馏器15,产生氨水稀溶液和质量百分比纯度不小于99.5%的氨蒸气。所述的氨蒸气经第二冷凝器16与第二路用户回水进行热交换后被冷凝为40℃的液态,然后进入过冷器17中与来自第二蒸发器18的-20℃低温氨蒸气热交换而被进一步冷却,再通过膨胀阀22节流膨胀后变成-20℃低温低压的液态氨。所述的低温低压的液态氨然后进入第二蒸发器18吸收外界环境热而被蒸发,变成-20℃低温氨蒸气。所述的低温氨蒸气返回所述的过冷器17中通过热交换吸热升温后依次送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溶液冷却吸收器13和吸收器12中被水吸收而形成氨水溶液,所述的溶液冷却吸收器和吸收器中的氨水溶液最终进入外部冷却吸收器14,通过安装有第一溶液泵21的管道进入溶液冷却吸收器13吸收热量使得管道内的氨水浓溶液自身温度升高,然后与来自精馏器15的氨水稀溶液混合,被依次送入发生器11、溶液加热发生器10以及外部加热发生器9,形成制冷剂的循环。\n[0044] 热用户回水分为两路被加热,第一路回水在排烟换热器20中与燃气发动机1的排烟进行热交换后,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冷凝器4以及缸套换热器19进行换热使回水温度升高;\n第二路回水吸收外部冷却吸收器14中产生的吸收热后进入第二冷凝器16,在所述的第二冷凝器16与氨蒸气进行热交换升温后供用户使用,最终两路回水管路热水混合后供用户使用。\n[0045] 采用本方法使低品位余热得到充分利用,使系统的性能系数得到明显地提高,大大提升了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n[0046]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元件造型、连接方式不经创造性的设计,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18-05-08
- 2016-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4H 4/02
专利申请号: 201610087543.0
申请日: 2016.02.16
- 2016-06-1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7-04-23
| | |
2
| |
2009-05-27
|
2007-11-22
| | |
3
| | 暂无 |
2009-11-06
| | |
4
| |
2006-07-19
|
2006-01-2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