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蓄热式焚化炉 |
申请号 | CN201020294215.6 | 申请日期 | 2010-08-12 |
法律状态 | 放弃专利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IPC分类号 | F;2;3;G;7;/;0;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昆山巨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新浦路北侧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昆山巨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昆山巨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施丽兴 |
代理机构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式焚化炉,可选择性通断连接的第一、二蓄热床内部充填有若干蓄热板,它们之间设有燃烧器,循环燃烧管路两端分别连通于燃烧器的进、出口端,气流分配室的第一、二出口端位于其底部且分别与第一、二蓄热床连通,气流分配室的第一、二出口端分设有活动阀门,活动阀门可相互切换选择第一、二出口端的启闭,气流分配室与循环燃烧管路间有至少一道气流通道,其内设有可控制气流通道通闭的通道开关,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该循环燃烧管路的燃烧气体作为一推动力,可将气流分配室与管路中所残留之废气推至蓄热床内进行热分解,进而可解决残留气体及泄漏等问题。
1.一种蓄热式焚化炉,包括第一、二蓄热床(101、102),该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可选择性通断连接,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内部分别充填设有若干个蓄热板,该第一、二蓄热床(101、102)间设有一燃烧器(11),燃烧器(11)内设有燃烧气体;还设有一循环燃烧管路(20),该循环燃烧管路(20)两端分别连通于燃烧器(11)的进、出口端,燃烧器(11)内的燃烧气体于循环燃烧管路(20)中循环流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气流分配室(30),该气流分配室(30)设有一进口端(31)及第一、二出口端(321、322),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第一、二出口端(321、322)位于该气流分配室(30)底部且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二蓄热床(101、102)相连通,又气流分配室(30)的第一、二出口端(321、322)上分设有一活动阀门,该两个活动阀门可相互切换选择第一、二出口端(321、322)的启闭;又气流分配室(30)与循环燃烧管路(20)间设有至少一道气流通道(35),该气流通道(35)内设有一通道开关(351),该通道开关(351)可控制气流通道(35)的通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其特征是:所述两个活动阀门可相互切换选择第一、二出口端(321、322)的启闭的结构为:所述气流分配室(30)第一、二出口端(321、
322)的活动阀门分别为第一、二气缸(341、342),该第一、二气缸(341、342)的活塞杆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二挡板(343、344),该第一、二挡板(343、344)可分别封闭气流分配室(30)的第一、二出口端(321、3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其特征是:气流分配室(30)其底部上分别设有一层内隔板(33A)和一层外隔板(33B),且该内、外隔板(33A、33B)上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二穿孔(331、332),该内、外隔板(33A、33B)上的第一、二穿孔(331、332)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气缸活塞杆上挡板位于气流分配室(30)的内、外隔板(33A、33B)之间,该挡板对应于内、外隔板(33A、33B)上的第一、二穿孔(331、332),且挡板的外径大于内、外隔板(33A、
33B)上的第一、二穿孔(331、332)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其特征是: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可选择性通断连接的结构为:第一、二蓄热床(101、102)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通道,该通道内设有一控制阀,该控制阀可控制通道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其特征是:所述循环燃烧管路(20)内设有一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其特征是:所述循环燃烧管路(20)内设有一热交换器(21),该热交换器(21)两端分别设有一进油(211)和一出油口(2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其特征是:通道开关(351)可控制气流通道(35)的通闭的结构为:所述通道开关(351)呈圆片状,该通道开关(351)外径与气流通道(35)内径大小一致,该通道开关(351)枢接于气流通道(35)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内部的蓄热板为陶瓷蓄热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化炉,其特征是:气流分配室(30)与循环燃烧管路(20)间设有两道气流通道(35),每道气流通道(35)内均设有一通道开关(351)。
蓄热式焚化炉\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焚化炉,特别涉及一种能将其设备或管路中所残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之废气作有效处理的蓄热式焚化炉。\n背景技术\n[0002] 在生活中与各种工业的生产制程中通常会使用许多具有挥发性的溶剂或石化油品,例如汽油、油漆、清洁剂、强力胶、粘着剂、溶剂、油品、石化原料等,而这些溶剂经挥发后则会形成有害废气扩散于空气中,此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n[0003] 已知一般的胶带制程中,是将有机溶剂添加入粘着剂内,并于常温稀释调配再涂布于不同的基材上,例如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布、复合材料和玻璃纸类上,经烘箱加热烘烤,再将有机溶剂蒸发,使粘着剂干燥形成表层并完全贴合基材,再经加工处理而制成胶带,然而,前述的胶带生产制程中,将会伴随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n[000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危害,短时间接触轻则使人体感到不适,产生头晕、恶心、呕吐、流泪、刺鼻、咳嗽等症状,浓度过高时可导致中毒死亡,长期接触时会导致肝、肺、呼吸道等疾病,甚者更会导致人体致癌。此外,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成份皆具有碳、氢元素,又因本身其挥发点极低,因而具有容易燃烧的特性,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过高时,则容易发生爆炸与燃烧的危害。因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至大气则会影响人体健康、产生危险还影响环境质量,须妥善处理后才可排放至大气中。\n[0005] 利用焚化炉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一高效率且环保的处理方法,其在适当焚化条件下操作,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去除率可高达99%以上。蓄热式焚化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是利用高温氧化的原理,将各种工业制程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足够的温度及反应时间下,经由加热而分解成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再将其排放到大气中,并将氧化所产生的高热量以蓄热装置进行废热回收,以降低系统所需的热能燃料用量。\n[0006] 现有的蓄热式焚化炉通常配置有两个蓄热床,而蓄热床内均填充有若干陶瓷蓄热板,由于陶瓷蓄热板具有高蓄热能力及大接触面积,使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废气流经蓄热板时,废气中所含的有机溶剂经由高温氧化而分解成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同时焚化时所附带的分解热又可于经过另一组蓄热床时被储存蓄热,作为回收热能使用,如此经由两个蓄热床交互切换燃烧与蓄热,其热回收效率可高达95%以上,不仅可达到有效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目的,同时又可大大的降低设备的操作成本。\n[0007] 然而,蓄热式焚化炉在两蓄热床燃烧与蓄热切换或停炉时,常会发生待处理的废气还未来得及通过蓄热床而滞留于设备或管线中,因此会存在有周期性残留未处理废气,这样,蓄热式焚化炉在每次阀件切换时,就会有残余未处理的废气排放污染及泄漏的问题。\n发明内容\n[0008]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焚化炉,该蓄热式焚化炉可将气流分配室与管路中所残留之废气推至蓄热床内进行热分解,可解决残留气体及泄漏等问题。\n[0009]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热式焚化炉,包括第一、二蓄热床,该第一、二蓄热床可选择性通断连接(以避免第一、二蓄热床内的气体彼此间发生逆流或混流的现象),第一、二蓄热床内部分别充填设有若干个蓄热板,该第一、二蓄热床间设有一燃烧器,燃烧器内设有燃烧气体(该燃烧气体提供热源给第一、二蓄热床的蓄热板蓄热);还设有一循环燃烧管路,该循环燃烧管路两端分别连通于燃烧器的进、出口端,燃烧器内的燃烧气体于循环燃烧管路中循环流动;还设有一气流分配室,该气流分配室设有一进口端及第一、二出口端,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第一、二出口端位于该气流分配室底部且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二蓄热床相连通,又气流分配室的第一、二出口端上分设有一活动阀门,该两个活动阀门可相互切换选择第一、二出口端的启闭,进而决定由进口端送入的气体流向哪一个蓄热床;又气流分配室与循环燃烧管路间设有至少一道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内设有一通道开关,该通道开关可控制气流通道的通闭,当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经由焚化炉的入气口流入气流分配室后,利用气流分配室的活动阀门的切换使废气流入第一蓄热床内,此时第一蓄热床可将该废气完全加热分解,再令处理过的气体通过第二蓄热床,供第二蓄热床内的蓄热板蓄积热能,处理后的气体随即排放出外界;当焚化炉停机时,气流分配室及其与蓄热床的管路中将会残留大量的废气,此时只需将气流分配室与循环燃烧管路的气流通道打开,而将循环流动的燃烧气体导入该气流分配室内,利用气体的动力,将气流分配室及其管路中所残留的废气推向第一、二蓄热床,利用第一、二蓄热床蓄积的热能进行热分解。\n[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活动阀门可相互切换选择第一、二出口端的启闭的结构为:所述气流分配室第一、二出口端的活动阀门分别为第一、二气缸,该第一、二气缸的活塞杆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二挡板,该第一、二挡板可分别封闭气流分配室的第一、二出口端,当第一、二气缸动作时,其内部的压缩空气将会推动其活塞杆伸缩,并通过活塞杆上的第一、二挡板控制气流分配室的第一、二出口端的启闭。\n[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气流分配室其底部上分别设有一层内隔板和一层外隔板,且该内、外隔板上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二穿孔,该内、外隔板上的第一、二穿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气缸活塞杆上挡板位于气流分配室的内、外隔板之间,该挡板对应于内、外隔板上的第一、二穿孔,且挡板的外径大于内、外隔板上的第一、二穿孔的内径,第一、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二挡板伸缩从而控制内、外隔板上的第一、二穿孔的启闭,进而决定废气由气流分配室的哪一出口端送入哪一个蓄热床;当第一气缸的第一挡板将外隔板的第二穿孔封闭,而第二气缸的第二挡板则释放内隔板上的第一穿孔,废气由气流分配室的进口端进入时,就可流入该气流分配室内、外隔板间的夹层空间,进一步通过气流分配室底部的第二出口端及管路传送至第二蓄热床内进行热分解处理;当第一气缸的第一挡板释放外隔板的第二穿孔,而第二气缸的第二挡板封闭内隔板上的第一穿孔,则废气由气流分配室的进口端进入时,就可通过第二穿孔及气流分配室底部的出口端通过管路传送至第一蓄热床内进行热分解处理;前述两种气流行进路径可有效利用第一、二蓄热床分别独立处理废气,而当第一蓄热床进行废气处理时,其处理过的废气将再流入第二蓄热床内,由其内部的蓄热板蓄积热能后而随即排放出外界,反之亦可使用第二蓄热床来进行废气处理,而第一蓄热床作为蓄热之用,该废气在第一、二蓄热床内加热处理完毕后,由第一、二蓄热床的蓄热出口端的排放口输出到外界。\n[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二蓄热床可选择性通断连接的结构为:第一、二蓄热床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通道,该通道内设有一控制阀,该控制阀可控制通道的通断,从而控制第一、二蓄热床之间的通道是否连通,以避免各蓄热床内的气体彼此间发生逆流或混流的现象。\n[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燃烧管路内设有一风扇,通过风扇的风力循环燃烧气体,使该燃烧气体不断地在管路中循环流动,设置风扇后循环燃烧管路具有极佳的热效率,且可有效防止热能散失出外界。\n[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燃烧管路内设有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两端分别设有一进油口和一出油口,常温的冷油从进油口注入,然后与该循环燃烧管路内循环的高热燃烧气体进行一热交换程序,然后就由该热交换器的出油口处得到热油,可用于胶带制程加热。\n[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通道开关可控制气流通道的通闭的结构为:所述通道开关呈圆片状,该通道开关外径与气流通道内径大小一致,该通道开关枢接于气流通道内,通过调节圆片状通道开关可以控制气流通道内气流流量大小和通断。\n[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蓄热床内部的蓄热板为陶瓷蓄热板,陶瓷蓄热板可蓄积热能且令第一、二蓄热床维持在固定的高温下,且不受环境温度影响而降温。\n[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气流分配室与循环燃烧管路间设有两道气流通道,每道气流通道内均设有一通道开关。\n[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气流分配室与循环燃烧管路通过一气流通道连通,在气流通道内设有控制其通闭的通道开关,这样就可利用该循环燃烧管路的燃烧气体作为一推动力,可将气流分配室与管路中所残留之废气推至蓄热床内进行热分解,进而可解决残留气体及泄漏等问题。\n附图说明\n[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图;\n[0020] 图2为图1的俯视图;\n[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图;\n[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n[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工作状态废气走向细部示意图;\n[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5] 实施例:一种蓄热式焚化炉,包括第一、二蓄热床101、102,该第一、二蓄热床101、\n102可选择性通断连接(以避免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内的气体彼此间发生逆流或混流的现象),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内部分别充填设有若干个蓄热板,该第一、二蓄热床101、\n102间设有一燃烧器11,燃烧器11内设有燃烧气体(该燃烧气体提供热源给第一、二蓄热床的蓄热板蓄热);还设有一循环燃烧管路20,该循环燃烧管路20两端分别连通于燃烧器\n11的进、出口端,燃烧器11内的燃烧气体于循环燃烧管路20中循环流动;还设有一气流分配室30,该气流分配室30设有一进口端31及第一、二出口端321、322,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第一、二出口端321、322位于该气流分配室30底部且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二蓄热床101、102相连通,又气流分配室30的第一、二出口端321、322上分设有一活动阀门,该两个活动阀门可相互切换选择第一、二出口端321、322的启闭,进而决定由进口端31送入的气体流向哪一个蓄热床;又气流分配室30与循环燃烧管路20间设有至少一道气流通道\n35,该气流通道35内设有一通道开关351,该通道开关351可控制气流通道35的通闭,当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经由焚化炉的入气口40流入气流分配室30后,利用气流分配室30的活动阀门的切换使废气流入第一蓄热床101内,此时第一蓄热床101可将该废气完全加热分解,再令处理过的气体通过第二蓄热床102,供第二蓄热床102内的蓄热板蓄积热能,处理后的气体随即排放出外界;当焚化炉停机时,气流分配室30及其与蓄热床的管路中将会残留大量的废气,此时只需将气流分配室30与循环燃烧管路20的气流通道35打开,而将循环流动的燃烧气体导入该气流分配室30内,利用气体的动力,将气流分配室30及其管路中所残留的废气推向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利用第一、二蓄热床101、102蓄积的热能进行热分解。\n[0026] 所述两个活动阀门可相互切换选择第一、二出口端321、322的启闭的结构为:所述气流分配室30第一、二出口端321、322的活动阀门分别为第一、二气缸341、342,该第一、二气缸341、342的活塞杆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二挡板343、344,该第一、二挡板343、344可分别封闭气流分配室30的第一、二出口端321、322,当第一、二气缸341、342动作时,其内部的压缩空气将会推动其活塞杆伸缩,并通过活塞杆上的第一、二挡板343、344控制气流分配室30的第一、二出口端321、322的启闭。\n[0027] 所述气流分配室30其底部上分别设有一层内隔板33A和一层外隔板33B,且该内、外隔板33A、33B上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二穿孔331、332,该内、外隔板33A、33B上的第一、二穿孔331、332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气缸活塞杆上挡板位于气流分配室30的内、外隔板\n33A、33B之间,该挡板对应于内、外隔板33A、33B上的第一、二穿孔331、332,且挡板的外径大于内、外隔板33A、33B上的第一、二穿孔331、332的内径,第一、二气缸341、342的活塞杆带动第一、二挡板343、344伸缩从而控制内、外隔板33A、33B上的第一、二穿孔331、332的启闭,进而决定废气由气流分配室30的哪一出口端送入哪一个蓄热床;当第一气缸341的第一挡板343将外隔板33B的第二穿孔332封闭,而第二气缸342的第二挡板344则释放内隔板33A上的第一穿孔331,废气由气流分配室30的进口端31进入时,就可流入该气流分配室30内、外隔板33A、33B间的夹层空间,进一步通过气流分配室30底部的第二出口端\n322及管路传送至第二蓄热床102内进行热分解处理;当第一气缸341的第一挡板343释放外隔板33B的第二穿孔332,而第二气缸342的第二挡板344封闭内隔板33A上的第一穿孔331,则废气由气流分配室30的进口端31进入时,就可通过第二穿孔332及气流分配室\n30底部的出口端通过管路传送至第一蓄热床101内进行热分解处理;前述两种气流行进路径可有效利用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分别独立处理废气,而当第一蓄热床101进行废气处理时,其处理过的废气将再流入第二蓄热床102内,由其内部的蓄热板蓄积热能后而随即排放出外界,反之亦可使用第二蓄热床102来进行废气处理,而第一蓄热床101作为蓄热之用,该废气在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内加热处理完毕后,由第一、二蓄热床101、102的蓄热出口端41的排放口411输出到外界。\n[0028] 所述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可选择性通断连接的结构为:第一、二蓄热床101、\n102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通道,该通道内设有一控制阀,该控制阀可控制通道的通断,从而控制第一、二蓄热床101、102之间的通道是否连通,以避免各蓄热床内的气体彼此间发生逆流或混流的现象。\n[0029] 所述循环燃烧管路20内设有一风扇,通过风扇的风力循环燃烧气体,使该燃烧气体不断地在管路中循环流动,设置风扇后循环燃烧管路20具有极佳的热效率,且可有效防止热能散失出外界。\n[0030] 所述循环燃烧管路20内设有一热交换器21,该热交换器21两端分别设有一进油口211和一出油口212,常温的冷油从进油口211注入,然后与该循环燃烧管路20内循环的高热燃烧气体进行一热交换程序,然后就由该热交换器21的出油口212处得到热油,可用于胶带制程加热。\n[0031] 所述通道开关351可控制气流通道35的通闭的结构为:所述通道开关351呈圆片状,该通道开关351外径与气流通道35内径大小一致,该通道开关351枢接于气流通道35内,通过调节圆片状通道开关351可以控制气流通道35内气流流量大小和通断。\n[0032] 所述第一、二蓄热床101、102内部的蓄热板为陶瓷蓄热板,陶瓷蓄热板可蓄积热能且令第一、二蓄热床101、102维持在固定的高温下,且不受环境温度影响而降温。\n[0033] 所述气流分配室30与循环燃烧管路20间设有两道气流通道35,每道气流通道35内均设有一通道开关351。
法律信息
- 2015-01-14
避免重复授权放弃专利权
申请日: 2010.08.12
授权公告日: 2011.02.16
放弃生效日: 2015.01.14
- 2011-02-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08-12 | 2010-08-12 | | |
2 | | 2010-08-12 | 2010-08-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