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空气清新消毒剂 |
申请号 | CN200710162111.2 | 申请日期 | 2007-12-14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585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L9/01 | IPC分类号 | A;6;1;L;9;/;0;1;;;A;6;1;L;9;/;0;1;3;;;A;6;1;L;1;0;1;/;5;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永正顾问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观塘巧明街106号冠力工业大厦4楼402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永正顾问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永正顾问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良;周华 |
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森 |
摘要
针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空气清新消毒剂,大多含有人工合成的化学灭菌剂,经常暴露于这种含有化学制品的空气中,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清新消毒剂,特别是一种以非化学合成的,天然的材料为原料的中药型的挥发油为主要有效成分的空气清新消毒剂。其具有抑菌、抗病毒、芳香持久、经济适用的特点,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为达到这种目的,本发明利用中药挥发油抑菌、抗病毒、芳香的特性,其中具体采用了桉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连翘油和荆芥油的特定组合作为空气清新消毒剂的活性成分。
1.一种空气清新消毒制剂,其含有复方挥发油,所述挥发油为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和荆芥油;
其中,所述复方挥发油的各组份,基于所述复方挥发油的总体积,按体积份的配比如下:
桉油18~63%,连翘油5~19%,丁香油6~27%,广藿香油6~16%,荆芥油6~
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还含有基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中所述制剂由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和荆芥油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桉油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或上述两科同属的其他植物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连翘油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
6.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丁香油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
7.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广藿香油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茎和叶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
8.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荆芥油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全草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
9.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
43~52%,连翘油13~20%,丁香油21~30%,广藿香油7~15%,荆芥油7~15%。
10.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
45%,连翘油14%,丁香油23%,广藿香油9%,荆芥油9%。
11.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为10∶3∶1∶1∶1。
12.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为15∶4.5∶7.5∶3∶7。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剂,其中基质为煤油、异丙醇、无水乙醇或其任何组合的混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制剂,其中基质各组份基于所述基质的总体积,按体积份配比如下:
煤油50~90%,
异丙醇或无水乙醇10~5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制剂,其中基质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
煤油71.4%,
异丙醇或无水乙醇28.6%。
16.根据权利要求2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由复方挥发油和基质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制剂,其中,基于所述制剂总体积,复方挥发油与基质按体积份配比如下:复方挥发油1~100%,基质0~99%。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制剂,其中,基于所述制剂总体积,复方挥发油与基质按体积份配比如下:复方挥发油1~10%,基质90~99%。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与基质按体积份配比如下:复方挥发油2.5%,基质97.5%。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与基质按体积份配比如下:复方挥发油10%,基质90%。
21.权利要求1-20中任一所述制剂用于使空气清新消毒的用途。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用途,其被散发到空气中,从而过滤、洗涤空气而达到使空气清新消毒的目的。
23.根据权利要21或22的用途,所述制剂是通过加热和/或喷雾方式散发 到空气中。
24.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提取所述复方挥发油中各所述组分的步骤。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备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提取所述复方挥发油中各所述组分的步骤: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各组分的原料中提取各组分,和/或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从各组分的原料中提取各组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
分别量取所提取的各组分;
将其混合、任选搅匀,以得到所述复方挥发油。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量取所述基质,任选将多组分组成的基质混合,再任选搅匀;
并将所述基质加入所述各挥发油的混合物以混合,任选将挥发油和基质的混合物搅匀,而得所述空气清新消毒制剂。
一种空气清新消毒剂\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清新消毒剂,特别是一种以非化学合成的,天然的材料为原料的中药型的挥发油为主要有效成分的空气清新消毒剂。\n[0002] 技术背景\n[0003] 环境日益恶化,空气中有害物质增多,异味、空气传染影响人的情绪、健康、工作效率。伤风、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是冬春季节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传播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交叉感染,特别在人群密集、空气不易流通的地方,如医院、学校、公司等,发生率很高。这主要是由于在上述地方的空气中存在较多的病原微生物,如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因此,对空气进行消毒是预防和控制这种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并除去异味,现代家庭、医院、宾馆、饭店及其他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向空气中使用空气清新消毒剂。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空气清新消毒剂,大多含有人工合成的化学灭菌剂,经常暴露于这种含有化学制品的空气中,可能会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为净化室内空气,研制安全有效的天然空气清新消毒产品,显得尤为重要。\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空气清新和消毒剂等的技术不足,公开一种以中药型的挥发油为主要有效成分的空气清新消毒剂,具有抑菌、抗病毒、芳香持久、经济适用的特点,有益于人体的健康。\n[0005] 为了筛选效果明显的组方,选择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三种菌株和甲型流感病毒FM1株进行本专利产品抑菌和抗病毒作用的评价。在常见的病原性细菌和病毒中,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和流感病毒是具有重要医学意义的细菌或病毒;这些细菌或病毒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物品上,也存在于人和动物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人群中有20%~50%的人携带有致病性葡萄球菌,医务人员的携带率可高达7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6种细菌之一,其中大肠杆菌感染率列为首位。中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即明确规定,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中,其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规定的菌种为白色葡萄球菌。此外,在甲、乙、丙型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最易流行。因此,本专利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三种细菌和甲型流感病毒FM1病毒用于以下实施例中抑菌和抗病毒作用的评价,其结果可以反映专利产品用于空气消毒和清新时的真实情况和实用价值。\n[0006] 如上所述,本发明针对现有空气清新和消毒剂等的技术不足,公开一种以中药挥发油为主要有效成分的空气清新消毒剂,具有抑菌、抗病毒、芳香持久、经济适用的特点,有益于人体的健康。\n[0007] 为达到这种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桉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连翘油和荆芥油的特定组合作为空气清新消毒剂的活性成分。\n[0008] 本发明的上述组合物任选含有基质。在含有基质的情况下,基质和挥发油的比例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而不影响效果。\n[0009] 而对于可以使用的基质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其可以配合本发明目的的达到即可。\n[0010] 上述空气清新消毒剂可以通过加热、喷雾等方式散发到空气中,或者用此空气清新消毒剂过滤、洗涤空气而达到空气清新消毒的目的。\n[0011] 与已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n[0012] 1、具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气味芳香、清新空气、消除异味,而且可以给使用者带来清新舒适、头脑清醒的感觉。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务活动、宾馆、车厢等场所,特别是应用于医院,不仅使人清醒、舒适,而且可大大减少传染的机会。\n[0013] 2、产品性质稳定,经久耐用,价格成本低,消费者易接受。\n[0014] 3、生产投资少,可操作性强。本产品生产工艺简单、成熟,设备投资少,易操作。\n[0015] 4、处方由中药挥发油组成,产品安全可靠。\n[0016]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n[0017] 1.一种制剂,其含有复方挥发油,所述挥发油为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和荆芥油。\n[0018]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制剂,其为空气清新消毒制剂。\n[0019] 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还含有基质。\n[0020] 4.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制剂,其中所述制剂由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和荆芥油组成。\n[0021] 5、根据技术方案1-4之一所述制剂,其中桉油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 omum camphora(L.)Presl或上述两科同属其他植物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n[0022] 6、根据技术方案1-5之一所述制剂,其中连翘油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n[0023] 7、根据技术方案1-6之一所述制剂,其中丁香油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n[0024] 8、根据技术方案1-7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广藿香油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茎和叶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n[0025] 9、根据技术方案1-8之一所述制剂,其中荆芥油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全草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n[0026] 10、根据技术方案1-9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n桉油约6~90%,连翘油约3~70%,丁香油约5~80%,广藿香油约1~70%,荆芥油约\n1~85%。\n[0027] 11、根据技术方案1-10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基于所述复方挥发油的总体积,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约21~71%,连翘油约8~48%,丁香油约15~\n60%,广藿香油约3~47%,荆芥油约3~53%。\n[0028] 12、根据技术方案1-11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基于所述复方挥发油的总体积,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约18~63%,连翘油约5~19%,丁香油约6~\n27%,广藿香油约6~16%,荆芥油约6~29%。\n[0029] 13、根据技术方案1-12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约43~52%,连翘油约13~20%,丁香油约21~30%,广藿香油约7~15%,荆芥油约7~15%。\n[0030] 14、根据技术方案1-13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约45%,连翘油约14%,丁香油约23%,广藿香油约9%,荆芥油约9%。\n[0031] 15、根据技术方案1-14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为约10∶3∶1∶1∶1。\n[0032] 16、根据技术方案1-15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为约15∶4.5∶7.5∶3∶7。\n[0033] 17、根据技术方案3-16之一所述制剂,其中基质为煤油、异丙醇、无水乙醇或其任何组合的混合物。\n[0034] 18、根据技术方案17所述制剂,其中基质各组份基于所述基质的总体积,按体积份配比如下:\n[0035] 煤油约50~90%,\n[0036] 异丙醇或无水乙醇约10~50%。\n[0037] 19、根据技术方案17所述制剂,其中基质各组份按体积份配比如下:\n[0038] 煤油约71.4%,\n[0039] 异丙醇或无水乙醇约28.6%。\n[0040] 20.根据技术方案3-19之一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由复方挥发油和基质组成。\n[0041] 21、根据技术方案20所述制剂,其中,基于所述制剂总体积,复方挥发油与基质按体积份配比如下:复方挥发油约1~100%,基质约0~99%。\n[0042] 22、根据技术方案20所述制剂,其中,基于所述制剂总体积,复方挥发油与基质按体积份配比如下:复方挥发油约1~10%,基质约90~99%。\n[0043] 23、根据技术方案22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与基质按体积份配比如下:复方挥发油约2.5%,基质约97.5%。\n[0044] 24、根据技术方案22所述制剂,其中复方挥发油与基质按体积份配比如下:复方挥发油约10%,基质约90%。\n[0045] 25、技术方案1-24中任一所述制剂用于使空气清新消毒空气的用途。\n[0046] 26.根据技术方案25的用途,其被散发到空气中,从而过滤、洗涤空气而达到空气清新消毒的目的。\n[0047] 27.根据技术方案25或26的用途,所述制剂是通过加热和/或喷雾方式散发到空气中。\n[0048] 28.技术方案1-24中任一项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n[0049] 所述方法包括提取所述复方挥发油中各所述组分的步骤。\n[0050] 29.根据技术方案28所述的制备方法:\n[0051]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提取所述复方挥发油中各所述组分的步骤:\n[005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各组分的原料中提取各组分,和/或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从各组分的原料中提取各组分。\n[0053] 30.根据技术方案28或29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n[0054] 分别量取所提取的各组分;\n[0055] 将其混合、任选搅匀,以得到所述复方挥发油。\n[0056] 31.根据技术方案30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n[0057] 量取所述基质,任选将多组分组成的基质混合,再任选搅匀;\n[0058] 并将所述基质加入所述各挥发油的混合物以混合,任选将挥发油和基质的混合物搅匀,而得所述空气清新消毒制剂。\n附图说明\n[0059] 图1是现场实验的实施例的采样点平面图。附图标记1为采样点。\n具体实施方式\n[0060] 在本文中,“清新消毒”的含义是指使空气呈现自然的芳香气味以及抑止和/或杀灭空气中的常见细菌和/或病毒。\n[0061] 本文中的“桉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连翘油和荆芥油”组成,也被称为复方挥发油、复方中药挥发油等。\n[0062] 在以下如何制备各样品的说明中,复方挥发油中各组分的原料是:\n[0063] 桉油:一般桉油皆可使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从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或上述两科同属其他植物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本文记载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市售商品购自江西省吉水县赣旭香料油厂,批号为20060825。)\n[0064] 连翘油,一般连翘油皆可使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从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本文记载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市售商品购自江西省吉水县赣旭香料油厂,批号为20060825。)\n[0065] 丁香油,一般丁香油皆可使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本文记载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市售商品购自江西省吉水县赣旭香料油厂,批号为20060825。)\n[0066] 广藿香油,一般广藿香油皆可使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茎和叶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本文记载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市售商品购自广州百花香料有限公司,批号为20060901。)\n[0067] 荆芥油,一般荆芥油皆可使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从唇形科植物荆芥\nSchizonepeta tenuiflia Briq.的全草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本文记载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市售商品购自江西省吉水县赣旭香料油厂,批号为20060825。)\n[0068] 除购买市售产品外,也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从中药材按常规方法提取上述挥发油,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现有已知的提取方法来提取。\n[0069] 上述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也可以分别从其它科、属的植物中提取。\n[0070] 其中桉油、广藿香油分别按《中国药典》2005版第一部第280、272页项下进行质量监控,丁香油按《中国药典》1953版第一部第7页项下进行质量监控,自行建立连翘油、荆芥油的质量标准进行监控。\n[0071] 下面为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以下配方(除非特别声明)俱为体积份配比。\n[0072] 实施例1\n[0073] 单味及复方中药挥发油的抑菌作用(抑菌环法)\n[0074] 样品:\n[0075] 样品1:桉油\n[0076] 样品2:连翘油\n[0077] 样品3:广藿香油\n[0078] 样品4:丁香油\n[0079] 样品5:荆芥油\n[0080] 样品6: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0∶3∶1∶1∶1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081]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625.0ml、连翘油187.5ml、丁香油62.5ml、广藿香油\n62.5ml、荆芥油62.5ml,混合,搅匀,即得。\n[0082] 实验菌种:\n[0083] 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大肠杆菌(44113)、白色葡萄球菌(26069),均由北京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n[0084] 试验方法:\n[0085] 将上述三种菌的16~18小时液体培养物,用无菌棉签分别均匀涂布于普通平板表面,稍干,以无菌镊子夹取吸有定量样品药液的药敏纸片,平铺于上述已接种细菌的平板表面,一个平板放3块药敏纸片,置37℃培养,次日观察结果。试验结果见表1。\n[0086] 表1单味中药挥发油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抑菌环直径,mm,n=2~5, )[0087] \n[0088] 注:\n[0089] 综合抑菌指数,D=A×0.3+B×0.2+C×0.5,下同。\n[0090] n表示实验重复次数(下同)。\n[0091] 结果表明,桉油、连翘油、广藿香油、丁香油、荆芥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丁香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最强,荆芥油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最强。\n[0092] 由于使用了三种细菌,而样品对不同细菌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难以通过简单比较不同样品对三种细菌的抑制效果评价样品的整体抑菌效果,因此需进行综合评价,本专利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n[0093] 综合指数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分析方法,通过赋予样品对三种细菌的抑菌效果不同的权重,将考虑权重后的抑菌效果简单相加,即得出一个综合抑菌指数(计算公式见表1脚注)。权重的大小乃根据各因子的重要性和/或对结果贡献大小而确定,此处由于球菌和杆菌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细菌,所以球菌和杆菌的权重均赋予0.5;由于球菌使用了两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较强,故赋予两种球菌权重分别为0.3和0.2。结果显示,样品\n6(复方中药挥发油)的综合抑菌指数最高,表明复方中药挥发油的抑菌效果优于单味挥发油,提示复方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反映了其新颖性和创造性。\n[0094] 为了进一步了解单味挥发油组成复方后有无协同增强作用,根据单味挥发油各自的抑菌效果以及样品6中各单味中药挥发油所占比例,计算理论综合抑菌指数,结果为\n10.1。这明显低于样品6实际的综合抑菌指数15.0,提示单味挥发油复方组成样品6后相互间产生了的协同作用,使抑菌效果增强,这印证了上一段通过复方与单味挥发油的实测综合抑菌指数的直接比较而得出的结论,说明了复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n[0095] 实施例2\n[0096] 不同配比复方中药挥发油的抑菌作用(抑菌环法)\n[0097] 样品:\n[0098] 样品7: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5∶1.5∶2.5∶2∶3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099]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357.1ml、连翘油107.1ml、丁香油178.6ml、广藿香油\n142.9ml、荆芥油214.3ml,混合,搅匀,即得。\n[0100] 样品8: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5∶3∶5∶3∶5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101]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238.1ml、连翘油142.9ml、丁香油238.1ml、广藿香油\n142.9ml、荆芥油238.1ml,混合,搅匀,即得。\n[0102] 样品9: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5∶4.5∶7.5∶4∶7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103]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178.6ml、连翘油160.7ml、丁香油267.9ml、广藿香油\n142.9ml、荆芥油250.0ml,混合,搅匀,即得。\n[0104] 样品10: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0∶1.5∶2.5∶3∶7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105]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16.7ml、连翘油62.5ml、丁香油104.2ml、广藿香油\n125.0ml、荆芥油291.7ml,混合,搅匀,即得。\n[0106] 样品11: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0∶3∶5∶4∶3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107]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00.0ml、连翘油120.0ml、丁香油200.0ml、广藿香油\n160.0ml、荆芥油120.0ml,混合,搅匀,即得。\n[0108] 样品12: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0∶4.5∶7.5∶2∶5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109]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344.8ml、连翘油155.2ml、丁香油258.6ml、广藿香油\n69.0ml、荆芥油172.4ml,混合,搅匀,即得。\n[0110] 样品13: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5∶1.5∶2.5∶4∶5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111]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535.7ml、连翘油53.6ml、丁香油89.3ml、广藿香油\n142.9ml、荆芥油178.6ml,混合,搅匀,即得。\n[0112] 样品14: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5∶3∶5∶2∶7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113]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68.8ml、连翘油93.8ml、丁香油156.3ml、广藿香油\n62.5ml、荆芥油218.8ml,混合,搅匀,即得。\n[0114] 样品15: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5∶4.5∶7.5∶3∶3比例组成的混合物。\n[0115]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54.5ml、连翘油136.4ml、丁香油227.3ml、广藿香油\n90.9ml、荆芥油90.9ml,混合,搅匀,即得。\n[0116] 按实施例1的方法测定上述样品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见表2。\n[0117] 表.2不同配比中药复方挥发油抑菌试验结果(抑菌环直径,mm,n=3, )[0118] \n[0119] (各挥发油在实施例样品7~15中所涵盖的比例为,桉油17.9~53.6%,连翘油\n5.4~16.1%,丁香油8.9~26.8%,广藿香油6.3~16.0%,荆芥油9.1~29.2%。)[0120] 结果表明,上述9个配方的产品均有抑菌效果。计算每个配方的理论综合抑菌指数,分别为:114、11.7、11.8、11.5、10.9、11.6、10.9、11.5、11.1,均低于各对应的实测综合抑菌指数(表2中D列),说明9个配方通过配伍在抑菌方面均产生了协同作用,因此这9个样品的组方也同样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n[0121] 9个配方中,样品7、11、12、13、14有抑菌效果,样品8、9、10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样品15抑菌效果最好。样品15中各挥发油的比例为:桉油45.5%,连翘油13.6%,丁香油\n22.7%,广藿香油9.1%,荆芥油9.1%。\n[0122] 上述试验是按挥发油不同比例正交设计L9(34)而得到的结果,按照正交设计对其结果进一步分析可知:桉油在配方中的比例变化,对抑菌效果影响不大;连翘油、丁香油和荆芥油的比例变化对抑菌效果有较大影响,抑菌效果随着它们的比例增加而增大,广藿香油的比例对抑菌效果的影响最大,在6.3~16.0%的比例变化中,抑菌效果是先增加后降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信息所得出理论上的抑菌效果最好的比例为\n15∶4.5∶7.5∶3∶7,即桉油40.5%,连翘油12.2%,丁香油20.3%,广藿香油8.1%,荆芥油18.9%。\n[0123] 由此最佳比例以及上述“桉油在配方中的比例变化,对抑菌效果影响不大;连翘油、丁香油和荆芥油的比例变化对抑菌效果有较大影响,抑菌效果随着它们的比例增加而增大”的发现,可以推论出,各挥发油组分的含量范围可以在以下范围变动:\n[0124] 桉油43~52%,连翘油13~20%,丁香油21~30%,广藿香油7~15%,荆芥油7~15%;或\n[0125] 桉油18~63%,连翘油5~19%,丁香油6~27%,广藿香油6~16%,荆芥油\n6~29%,或桉油21~71%,连翘油8~48%,丁香油15~60%,广藿香油3~47%,荆芥油3~53%;\n[0126] 或者\n[0127] 桉油6~90%,连翘油3~70%,丁香油5~80%,广藿香油1~70%,荆芥油\n1~85%。\n[0128] 对于上述范围的说明:\n[0129] 其中由于桉油在配方中的比例变化,对抑菌效果影响不大,桉油的含量上、下限的变化可以很大;而连翘油、丁香油和荆芥油的比例变化,除了依据实施例的含量的附近作出合理推断外,考虑到其抑菌效果随着它们的比例增加而增大的事实,因此其上限实际可以比实施例中的更大。\n[0130] 此外,由于配方中各组分的可行含量在一个范围内的变化是连续性的,因此实施例公开的点和上述明文记载的概括范围的端点之间的任何组合也是可行的,也即属于本发明明确公开的范围。同样,一个组分的任何含量范围和其它任何组分的任何含量范围之间的任何匹配也是可行的,同属于本发明明确公开的一部分。\n[0131] 实施例3\n[0132] 不同配比复方中药挥发油的抑菌作用(抑菌环法)\n[0133] 样品:\n[0134] 样品6: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10∶3∶1∶1∶1)[0135]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625.0ml、连翘油187.5ml、丁香油62.5ml、广藿香油\n62.5ml、荆芥油62.5ml,混合,搅匀,即得。\n[0136] 样品15: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15∶4.5∶7.5∶3∶3)[0137]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54.5ml、连翘油136.4ml、丁香油227.3ml、广藿香油\n90.9ml、荆芥油90.9ml,混合,搅匀,即得。\n[0138] 样品16: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15∶4.5∶7.5∶3∶7)[0139]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05.4ml、连翘油121.6ml、丁香油202.7ml、广藿香油\n81.1ml、荆芥油189.2ml,混合,搅匀,即得。\n[0140] 按实施例1的方法测定上述样品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见表3。\n[0141] 表3中药挥发油不同配比样品抑菌圈试验结果(抑菌环直径,mm,n=3, )[0142] \n[0143] 结果表明,上述3个配方的产品均有抑菌效果。样品16为依据实例2中的结果计算出的优化配方,结果表明其抑菌效果较好。计算其理论综合抑菌指数11.5,低于其实测综合抑菌指数14.3,进一步证明了药物配伍产生疗效增强的协同作用;样品16配方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n[0144] 实施例4\n[0145] 不同配比复方中药挥发油的抑菌作用(试管稀释法)\n[0146] 样品:\n[0147] 样品6: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10∶3∶1∶1∶1)[0148]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625.0ml、连翘油187.5ml、丁香油62.5ml、广藿香油\n62.5ml、荆芥油62.5ml,混合,搅匀,即得。\n[0149] 样品15: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15∶4.5∶7.5∶3∶3)[0150]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54.5ml、连翘油136.4ml、丁香油227.3ml、广藿香油\n90.9ml、荆芥油90.9ml,混合,搅匀,即得。\n[0151] 样品16: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15∶4.5∶7.5∶3∶7)[0152]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05.4ml、连翘油121.6ml、丁香油202.7ml、广藿香油\n81.1ml、荆芥油189.2ml,混合,搅匀,即得。\n[0153] 实验方法:\n[0154] 将样品6、15、16各3ml分别加入1ml吐温80使其溶解,再加入营养肉汤配制成每ml含生药量分别为0.30ml、0.15ml、0.075ml、0.0375ml、0.01875ml、0.009375ml、\n0.004688ml、0.002344ml、0.001172ml,共9个药物浓度的稀释样品,每管总量1ml,热力灭菌。\n[0155] 对照管:菌种对照,为不含药物的培养基加试验菌;药物对照,为不加试验菌的药液。\n[0156] 每排药液的各个浓度管及菌种对照管分别加入浓度为106cfu·ml-1的试验菌液(8小时培养物)0.1ml,37℃培养24小时,再将每一浓度用接种环取一环划线接种于固体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以浊度为指标肉眼观测各管有无菌生长;用肉眼观测各平板有无菌落生长。\n[0157] 判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指完全抑制试验菌种生长所含的最小药物浓度。\n[0158] 判定最小杀菌浓度(MBC),指完全杀死试验菌种生长所含的最小药物浓度。\n[0159] 试验结果见表4。\n[0160] 表4不同配比复方中药挥发油对3种细菌的MIC和MBC测定结果(μl·ml-1)[0161] \n[0162] \n[0163] MIC和MBC是药物抑菌和杀菌的两个重要指标,其值越小说明药物的抗菌效果越好,利用这两个参数,对样品6、15、16的浓度与其抑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上-1\n述3个样品对试验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菌作用,各菌种的MIC介于2.34μl·ml ~-1 -1 -1\n75.0μl·ml 之间,各菌种的MBC介于4.69μl·ml ~750μl·ml 之间,其中样品16的MBC的综合杀菌指数最小,而其MIC与样品15的接近,说明其综合杀菌效果最好,综合抑菌效果也较好。\n[0164] 实施例5\n[0165] 不同配比复方中药挥发油的抗病毒作用\n[0166] 样品:\n[0167] 样品6: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10∶3∶1∶1∶1)[0168]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625.0ml、连翘油187.5ml、丁香油62.5ml、广藿香油\n62.5ml、荆芥油62.5ml,混合,搅匀,即得。\n[0169] 样品15: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15∶4.5∶7.5∶3∶3)[0170]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54.5ml、连翘油136.4ml、丁香油227.3ml、广藿香油\n90.9ml、荆芥油90.9ml,混合,搅匀,即得。\n[0171] 样品16: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15∶4.5∶7.5∶3∶7)[0172]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05.4ml、连翘油121.6ml、丁香油202.7ml、广藿香油\n81.1ml、荆芥油189.2ml,混合,搅匀,即得。\n[0173] 阳性对照药病毒唑,批号0301006,由湖北医工所提供。\n[0174] 毒种:\n[0175] 甲型流感病毒FM1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于MDCK狗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马-达二氏犬肾细胞)传代,以病变及及鸡红血球血凝法来判断其滴度,在37℃,5%CO2孵箱中培养。\n[0176] 实验方法:\n[0177] 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1994年版)要求\n5\n进行,以上病毒试验在96孔微量板上进行,每孔0.1ml。细胞数为1×10 个/ml长成单层后,将中药用维持液稀释成4个不同浓度,抛掉原培养液后将不同浓度中药样品加入细胞孔中,每孔0.1ml,以细胞不出现病变的最小稀释度为该药液对细胞无毒界限。同时在MDCK细胞上测定攻击病毒之TCID50(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试验时设病毒对照、细胞对照、药物毒性对照及阳性药对照(病毒唑)。置37℃,\n5%CO2孵箱中培养。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病变并记录。当病毒对照孔细胞出现+++病变时,继续观察7天则终止。细胞出现病变的程度按6级标准记录:-:细胞生长正常,无病变出现;“±”:细胞病变少于整个单层细胞的10%;“+”:细胞病变少于整个单层细胞的25%;“++”:细胞病变少于整个单层细胞的50%;“+++”:细胞病变少于整个单层细胞的\n75%;“++++”:细胞病变占整个单层细胞的75%以上。试验结果见表5。\n[0178] 表5中药挥发油不同配比样品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抑制作用\n[0179] \n[0180] 注:“+”对病毒完全抑制“-”对病毒无抑制作用\n[0181] 结果表明,在感染病毒TCID50100剂量下,病毒唑100μg·ml-1对FM1具有明显抑-1\n制作用,在亚毒性浓度下样品15号在160μl·ml 对FM1有一定抑制作用。说明样品15还具有抑制空气中的常见病毒的作用,具有空气消毒的效果。(在随后的实施例中选择样品\n15的配方进行其中一个继续研究的对象)\n[0182] 实施例6\n[0183] 模拟现场试验\n[0184] 样品:\n[0185] 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1:由复方中药挥发油与基质按1∶9配制而成,其中复方中药挥发油为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5∶4.5∶7.5∶3∶3组成,基质为煤油与无水乙醇按2.5∶1组成。\n[0186]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5.5ml、连翘油13.6ml、丁香油22.7ml、广藿香油9.1ml、荆芥油9.1ml,混合,搅匀,得复方中药挥发油,备用;分别量取煤油642.9ml和无水乙醇\n257.1ml,混合,搅匀,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合物,混合,搅匀,即得。\n[0187] 器材:\n[0188] 试验菌株:白色葡萄球菌8032,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菌种代数为第6~8代,用普通肉汤配制菌悬液。\n[0189] 气溶胶发生器,90%以上粒子Φ≤5μm。\n[0190] 气雾室体积为10m3。\n[0191] 采样器:FA-1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n[0192] 方法:\n[0193] 检验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3。\n[0194] 试验温度23~24℃,相对湿度50~58%。\n[0195] 染菌喷雾器流量为21.7L/min,喷雾时间5min,搅拌5min,静置5min。\n[0196] 消毒方法:试验时以2ml/m3的量,用QPQ-2300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对实验室进行喷雾,消毒作用60min后采样。对照组用去离子水代替消毒剂,其他操作同试验组。试验重复3次。\n[0197] 采用FA-1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流量为28.3L/min,在室中央距离地面1.0m设一个点采样。在消毒作用时间为0min、60min时进行采样,对照组采样器采样时间分别为5s、5s,试验组采样器采样时间分别为5s、1min,采样后测定不同时间存活菌数,按下式计算杀灭率:\n[0198] \n[0199] \n[0200] Nt:空气中细菌的自然消亡率;\n[0201] V0与Vt:分别为对照组试验开始前和试验过程中不同时间的空气含菌量;\n[0202] K1:消毒处理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率;\n[0203] V0′与Vt′:分别为试验组消毒处理前、和消毒过程中不同时间的空气含菌量。\n[0204] 结果见表6。\n[0205] 表6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1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n[0206] \n[0207] 阴性对照:稀释液、培养基均无菌生长。\n[0208] 结果表明,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1消毒作用60min,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3次试验杀灭率均在96.30%以上。说明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1可以杀灭空气中的常见细菌,具有空气杀菌的效果。\n[0209] 实施例7\n[0210] 现场试验\n[0211] 样品:\n[0212] 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2:由复方中药挥发油与基质按1∶39配制而成,其中复方中药挥发油为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5∶4.5∶7.5∶3∶3组成,基质为煤油与异丙醇按2.5∶1组成。\n[0213]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11.4ml、连翘油3.4ml、丁香油5.7ml、广藿香油2.3ml、荆芥油2.3ml,混合,搅匀,得复方中药挥发油,备用;分别量取煤油696.4ml和异丙醇\n278.6ml,混合,搅匀,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合物,混合,搅匀,即得。\n[0214] 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3:由复方中药挥发油与基质按1∶9配制而成,其中复方中药挥发油为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5∶4.5∶7.5∶3∶3组成,基质为煤油与异丙醇按2.5∶1组成。\n[0215]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45.5ml、连翘油13.6ml、丁香油22.7ml、广藿香油9.1ml、荆芥油9.1ml,混合,搅匀,得复方中药挥发油,备用;分别量取煤油642.9ml和异丙醇\n257.1ml,混合,搅匀,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合物,混合,搅匀,即得。\n[0216] 试验环境与仪器:\n[0217] 房间体积:70m3\n[0218] 温度与湿度:房间温度:31℃,房间相对湿度:85%\n[0219] 喷雾仪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型号:DQP-600,厂家: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n[0220] 消毒与采样:\n[0221] 采样点如下图所示,共进行2次采样,采样时间点分别为0h时,2h时。\n[0222] 采样方法:在如图1所示的5个采样点上,每个点放两个直径9cm平板,采样高度为1.0m,打开培养皿,暴露10分钟后,将盖盖好,样本于37℃培养24小时,计算菌落数并按下式计算消亡率。\n[0223] \n[0224] 消毒操作:按每立方米1ml的剂量进行,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均匀喷洒于房间,喷洒完毕,消毒2h。\n[0225] 统计检验方法:\n[0226] 结果见表7、8。\n[0227] 表7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2现场密闭状态下的消毒效果\n[0228] \n[0229] 表8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3现场密闭状态下的消毒效果\n[0230] \n[0231] 结果显示,在现场密闭状态下,用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2、3对空间内空气进行清新消毒,消毒后可使空气中细菌数量减少约71%和76%,减少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2、3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具有空气消菌的效果。\n[0232]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数据1∶9以及1∶39,及其效果可见,基质和挥发油的比例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而对效果没有甚么影响。在以下的范围俱可实施本发明:\n[0233] 复方挥发油>0~≤100%,基质0~99%;其中“>0”表示大于0。\n[0234] 复方挥发油1~100%,基质0~99%;\n[0235] 或复方挥发油1~10%,基质90~99%。\n[0236] 而对于可以使用的基质的选择,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其可以配合本发明目的的达到即可,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简单测定选择的。基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为如煤油、异丙醇、无水乙醇等等,或其任何组合的混合物。\n[0237] 实施例8\n[0238]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n[0239] 试验目的:\n[0240] 观察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一次给予动物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评价该清新消毒剂在实际应用时对人体的安全性。\n[0241] 样品:\n[0242] 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2:由复方中药挥发油与基质按1∶39配制而成,其中复方中药挥发油为桉油、连翘油、丁香油、广藿香油、荆芥油按15∶4.5∶7.5∶3∶3组成,基质为煤油与异丙醇按2.5∶1组成。\n[0243] 制备方法:分别量取桉油11.4ml、连翘油34.ml、丁香油5.7ml、广藿香油2.3ml、荆芥油2.3ml,混合,搅匀,得复方中药挥发油,备用;分别量取煤油696.4ml和异丙醇\n278.6ml,混合,搅匀,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合物,混合,搅匀,即得。\n[0244] 试验时用的是金龙鱼 花生油(生产日期:2007-01-30)(其它的当然也可使用)稀释。\n[0245] 试验动物:\n[0246] 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系小白鼠(合格证号:0027327),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n[0247] 试验方法:\n[0248] 取NIH系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动物适应性饲养2d。给药前动物禁食过夜、自由饮水。试验时取适量的花生油稀释5.0287g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2至20ml,按20ml/kg体重即剂量5000mg/kg体重一次灌胃,即刻观察动物反应,连续观察两周,记录动物毒性反应情况及死亡分布,同时对死亡动物进行尸检,记录病变情况,判定LD50是否大于5000mg/kg体重。\n[0249] 结果与结论:\n[0250] 试验结果表明: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2按剂量5000mg/kg体重一次性灌胃,动物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给药后动物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活动减少,少数出现兴奋、跳动;给药后\n2小时动物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动物出现死亡。故判断其LD50大于5000mg/kg体重。\n[025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毒性评价标准:\n[0252] LD50大于5000mg/kg体重者属实际无毒;\n[0253] LD50为501mg/kg~5000mg/kg体重者属低毒;\n[0254] LD50为51mg/kg~500mg/kg体重者属中等毒;\n[0255] LD50为1mg/kg~50mg/kg体重者属高毒;\n[0256] LD50小于1mg/kg体重者属剧毒。\n[0257] 由于该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2的LD50大于5000mg/kg体重,可认为属于无毒产品。\n[0258] 结论\n[0259] 中药空气清新消毒剂具有显著的抑菌、杀菌和甚至抗病毒活性,其处方新颖,可以明显抑制空气中学常见致病菌的生长,动物口服5000mg/kg未出现动物死亡及明显的毒性反应,提示其安全有效,其气味清新,可用于空气消毒和清新。\n[0260] 此外,本文中的实施例皆为非限制性实施例,所涉及的数值,除非特别指明,也可以是大约值。实施例公开的点和概括的范围的端点之间的任何组合也是本发明公开的范围;一个组分的任何含量范围和其它组分的任何含量范围之间的任何匹配也是本发明公开的一部分。依据本发明的变化也属于本发明的一部分。
法律信息
- 2014-05-0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永正顾问有限公司变更为永正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由中国香港九龙巧明街111号富利广场603室变更为中国香港九龙观塘巧明街106号冠力工业大厦4楼402室
- 2014-02-12
- 2011-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L 9/01
专利申请号: 200710162111.2
申请日: 2007.12.14
- 2009-06-1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3-09-10
|
2003-03-27
| | |
2
| |
1996-08-14
|
1995-02-11
| | |
3
| |
1997-08-13
|
1996-09-24
| | |
4
| |
2006-03-08
|
2005-10-0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