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空心柱式曝气装置 |
申请号 | CN201410832972.7 | 申请日期 | 2014-12-2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187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IPC分类号 | A;0;1;K;6;3;/;0;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大同岙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发明人 | 朱爱意;吴常文;徐佳晶;牛亚丽 |
代理机构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秉中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空心柱式曝气装置,包括能连接外部充气管的固定舱,其中:固定舱下侧具有圆形开口,并且该圆形开口内动配合贯穿设有充气旋管;充气旋管的内部设有能在空气推动下使充气旋管转动的动力旋叶;充气旋管靠近固定舱的圆形开口附近设有滑动卡箍部件;充气旋管靠近底部附近的侧面设有导气孔;固定舱顶部为密闭连接的气密片。外部充气管对固定舱内进行充气,快速流动的空气通过充气旋管的动力旋叶,并推动整个充气旋管轴向旋转。底部的导气孔在旋转的过程中,能进行水流和空气的搅拌混合,并向侧面扩散富氧水,达到很好的增氧效果。因而本发明有结构紧凑简单、噪音小、对养殖鱼类无损、可靠性好、便于维护、成本低廉的优点。
空心柱式曝气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化小型曝气设备,尤其涉及空心柱式曝气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用于水产养殖或污水净化的增氧机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射流喷水式、叶轮式、水车式和曝气式等类型的增氧机。其中,叶轮式和射流喷水式增氧机均采用将水喷射出去,使其与空气接触达到增氧目的。水车式增氧机是利用叶片在浅水层中进行拍打,引起波澜,增大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增氧。现有的增氧机均只能对表层水面进行增氧,底层水中的有害气体不能被有效消除,增氧效果不佳。现有的曝气增氧机利用电机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溶解氧气,虽然效果有所提高,但是,目前的曝气增氧机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空气进入水体时呈垂直向下方向,受到的浮力较大,水体的溶氧时间短,另外驱动水体循环的螺旋桨叶为了实现空气和水体向更广范围进入,其驱动水流的方向为径向或轴向方向,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对流。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 CN 102267766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离心式活化曝气增氧机,包括驱动设备;负压供氧管;套设在负压供氧管外侧的外管,其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孔;设置在外管底部的增压导流管总成,其具有成辐射状倾斜分布的若干增压导流管;与驱动设备相连的锥体离心桨,该锥体离心桨嵌入增压导流管总成内,锥体离心桨的中上锥体与其上锥体之间形成的离心桨上进水通道,其中下锥体与其下锥体之间形成离心桨下进水通道,其离心桨上进水通道和离心桨下进水通道之间具有与负压供氧管相通的负压进氧通道。该发明能够对底层和上层水中的有害气体进行有效的消除,排水的过程中,自动形成负压,将外部的氧气导入充分与水混合形成微小氧泡,通过增压导流管总成向周围更大面积的抛出。然而其相对结构复杂,实施成本较大。\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噪音小、对养殖鱼类无损、可靠性好、便于维护、成本低廉的空心柱式曝气装置。\n[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空心柱式曝气装置,包括能连接外部充气管的固定舱,其中:固定舱下侧具有圆形开口,并且该圆形开口内动配合贯穿设有充气旋管;充气旋管的内部设有能在空气推动下使充气旋管转动的动力旋叶;充气旋管靠近固定舱的圆形开口附近设有滑动卡箍部件;充气旋管靠近底部附近的侧面设有导气孔;\n固定舱顶部为密闭连接的气密片。外部充气管对固定舱内进行充气,快速流动的空气通过充气旋管的动力旋叶,并推动整个充气旋管轴向旋转。底部的导气孔在旋转的过程中,能进行水流和空气的搅拌混合,并向侧面扩散富氧水,达到很好的增氧效果。由于整个充气旋管的体积较小,并且桨叶在内部,因此,较现有充气气石具有更好的充气扩散效果,而对于传统叶轮增氧方式,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易损伤养殖鱼类。气密片能简化组装工序。\n[0005]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固定舱下侧具有圆形开口,并且该圆形开口内动配合贯穿设有充气旋管;充气旋管的内部设有能在空气推动下使充气旋管转动的动力旋叶;充气旋管靠近固定舱的圆形开口附近设有滑动卡箍部件;充气旋管靠近底部附近的侧面设有导气孔;固定舱顶部为密闭连接的气密片。外部充气管对固定舱内进行充气,快速流动的空气通过充气旋管的动力旋叶,并推动整个充气旋管轴向旋转。底部的导气孔在旋转的过程中,能进行水流和空气的搅拌混合,并向侧面扩散富氧水,达到很好的增氧效果。由于整个充气旋管的体积较小,并且桨叶在内部,因此,较现有充气气石具有更好的充气扩散效果,而对于传统叶轮增氧方式,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易损伤养殖鱼类。气密片能简化组装工序。滑动卡箍部件为轴承。轴承紧配合连接充气旋管,且轴承下表面同样在空气压力作用下与固定舱内腔底部的表面保持紧配合连接,具有很好的气密性的同时能使充气旋管旋转较为快速。充气旋管的底部端口经封闭片封闭。气密片通过阻断轴向射出的气体进而增加侧面的充其量,然而会损失一定的水体搅动效果,具体使用应参照实际需要选择适配。固定舱侧面具有连接口。连接口采用插拔方式连接较为便捷,也可以选用现有插拔结合卡扣部件进而快速连接外部充气管,通过控制从气管上的气阀可以控制充气旋管的旋转速度和充气量。动力旋叶的桨叶与充气旋管的沿口或内侧连接。充气旋管内的桨叶在空气气流的作用下会产生切向旋转推理,进而带动充气旋管转动。\n[0006]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固定舱下侧具有圆形开口,并且该圆形开口内动配合贯穿设有充气旋管;充气旋管的内部设有能在空气推动下使充气旋管转动的动力旋叶;充气旋管靠近固定舱的圆形开口附近设有滑动卡箍部件;充气旋管靠近底部附近的侧面设有导气孔;\n固定舱顶部为密闭连接的气密片。外部充气管对固定舱内进行充气,快速流动的空气通过充气旋管的动力旋叶,并推动整个充气旋管轴向旋转。底部的导气孔在旋转的过程中,能进行水流和空气的搅拌混合,并向侧面扩散富氧水,达到很好的增氧效果。由于整个充气旋管的体积较小,并且桨叶在内部,因此,较现有充气气石具有更好的充气扩散效果,而对于传统叶轮增氧方式,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易损伤养殖鱼类。气密片能简化组装工序。因而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简单、噪音小、对养殖鱼类无损、可靠性好、便于维护、成本低廉的优点。\n附图说明\n[000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n[000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A-A剖面结构示意图;\n[000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动力旋叶局部放大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0]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n[0011] 附图标号说明:充气旋管1、动力旋叶11、轴承12、导气孔13、封闭片14、固定舱2、气密片21、连接口22、水箱3、溢流管31、充气管4、气阀41。\n[0012] 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空心柱式曝气装置,包括能连接外部充气管4的固定舱2,其中:固定舱2下侧具有圆形开口,并且该圆形开口内动配合贯穿设有充气旋管1;充气旋管\n1的内部设有能在空气推动下使充气旋管1转动的动力旋叶11;充气旋管1靠近固定舱2的圆形开口附近设有滑动卡箍部件;充气旋管1靠近底部附近的侧面设有导气孔13;固定舱2顶部为密闭连接的气密片21。外部充气管4对固定舱2内进行充气,快速流动的空气通过充气旋管1的动力旋叶11,并推动整个充气旋管1轴向旋转。底部的导气孔13在旋转的过程中,能进行水流和空气的搅拌混合,并向侧面扩散富氧水,达到很好的增氧效果。由于整个充气旋管1的体积较小,并且桨叶在内部,因此,较现有充气气石具有更好的充气扩散效果,而对于传统叶轮增氧方式,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易损伤养殖鱼类。气密片21能简化组装工序。\n滑动卡箍部件为轴承12。轴承12紧配合连接充气旋管1,且轴承12下表面同样在空气压力作用下与固定舱2内腔底部的表面保持紧配合连接,具有很好的气密性的同时能使充气旋管1旋转较为快速。充气旋管1的底部端口经封闭片14封闭。气密片21通过阻断轴向射出的气体进而增加侧面的充其量,然而会损失一定的水体搅动效果,具体使用应参照实际需要选择适配。固定舱2侧面具有连接口22。连接口22采用插拔方式连接较为便捷,也可以选用现有插拔结合卡扣部件进而快速连接外部充气管4,通过控制从气管4上的气阀41可以控制充气旋管1的旋转速度和充气量。动力旋叶11的桨叶与充气旋管1的沿口或内侧连接。充气旋管1内的桨叶在空气气流的作用下会产生切向旋转推理,进而带动充气旋管1转动。\n[0013] 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