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预先将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进行ID身份识别对码,用于通过穿戴设备给所述移动终端解锁;
B、当移动终端锁屏后,移动终端检测是否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
C、当移动终端检测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
D、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操作界面;所述进入的操作界面是移动终端的主界面,或者是进入移动终端锁屏前的操作界面;
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对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进行一对一的ID身份识别信息预先设置,并将设置完成的ID身份识别信息进行储存;
所述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
B1、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进入步骤C,若不存在则进入步骤B2;
B2、穿戴设备采用高频信号搜索第二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进入步骤C,若不存在则进入待机状态;
所述步骤B1中,所述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其中,对第一识别范围的搜索时间不超过2秒,确保第一识别范围内不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后,停止低频信号的搜索进入下一个步骤,避免不必要的耗电和提高有效配对效率;
所述第一识别范围为0.2米-1米,所述第二识别范围为大于1米;
所述第一识别范围为自动解锁范围,所述第二识别范围为手动解锁范围;
当判断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若在第一识别范围,则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操作界面;当判断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若在第二识别范围,则进入手动解锁界面,通过手动解锁进入操作界面;
所述步骤D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所述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
所述一预定的距离为1米;
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1米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传感器进行ID身份识别。
3.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设置模块,用于预先将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进行ID身份识别对码,用于通过穿戴设备给目标移动终端解锁;
检测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锁屏后,移动终端检测是否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
判断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检测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
自动解锁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操作界面;所述进入的操作界面是移动终端的主界面,或者是进入移动终端锁屏前的操作界面;
所述预先设置模块还包括:对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进行一对一的ID身份识别信息预先设置,并将设置完成的ID身份识别信息进行储存;
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搜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
第二搜索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穿戴设备使用低频信号在第一识别范围内未搜索到目标移动终端时,控制穿戴设备采用高频信号搜索第二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
所述第一搜索控制单元中,所述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其中,对第一识别范围的搜索时间不超过2秒,确保第一识别范围内不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后,停止低频信号的搜索进入下一个步骤,避免不必要的耗电和提高有效配对效率;
所述第一识别范围为0.2米-1米,所述第二识别范围为大于1米;
所述第一识别范围为自动解锁范围,所述第二识别范围为手动解锁范围;
当判断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若在第一识别范围,则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操作界面;当判断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若在第二识别范围,则进入手动解锁界面,通过手动解锁进入操作界面;
手动解锁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所述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
所述一预定的距离为1米;
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1米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
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及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及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生活与移动终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都不具有自动解锁功能,特别是在高效率的工作中,每次打开手机都需要触摸区移动解锁或输入密码解锁,极其不便。\n[0003]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不增加成本和器件的情况下提供一种近距离解锁移动终端的方法,通过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不增加额外成本,操作简单便捷,可靠性高。\n[0005]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n[0006] 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n[0007] A、预先将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进行ID身份识别对码,用于通过穿戴设备给所述移动终端解锁;\n[0008] B、当移动终端锁屏后,移动终端检测是否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n[0009] C、当移动终端检测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n[0010] D、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操作界面。\n[0011] 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还包括以下步骤:\n[0012] 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n[0013] 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的一预定的距离为1米。\n[0014] 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传感器进行ID身份识别。\n[0015] 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n[0016] B1、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进入步骤C,若不存在则进入步骤B2;\n[0017] B2、穿戴设备采用高频信号搜索第二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进入步骤C,若不存在则进入待机状态。\n[0018] 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1中,所述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其中,对第一识别范围的搜索时间不超过2秒。\n[0019] 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识别范围为0.2米-1米,所述第二识别范围为大于1米。\n[0020] 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系统,其中,包括:\n[0021] 预先设置模块,用于预先将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进行ID身份识别对码,用于通过穿戴设备给所述移动终端解锁;\n[0022] 检测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锁屏后,移动终端检测是否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n[0023] 判断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检测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n[0024] 自动解锁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操作界面。\n[0025] 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系统,其中,还包括:\n[0026] 手动解锁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n[0027] 所述一预定的距离为1米。\n[0028] 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系统,其中,所述判断模块包括:\n[0029] 第一搜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n[0030] 第一搜索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穿戴设备使用低频信号在第一识别范围内未搜索到目标移动终端时,控制穿戴设备采用高频信号搜索第二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n[0031]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及系统,由于采用了当移动终端锁屏后,移动终端检测是否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当移动终端检测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主界面,使移动终端增加了自动解锁功能,进而解决在移动设备频繁使用中,需要反复手动解锁的问题,可以让用户在使用穿戴设备的同时,便捷地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给移动终端的日常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n附图说明\n[003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流程图。\n[0033] 图2是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的具体应用实施例的流程图。\n[0034] 图3是与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相对应的,一种实现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系统所对应的结构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5]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n[003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n[0037] S100、预先将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进行一对一ID身份识别对码,用于通过穿戴设备给所述移动终端解锁。\n[0038] 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预先将用于将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进行一对一ID身份识别对码,用于将穿戴设备提供给所述移动终端解锁,即在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一个用于给所述移动终端自动感应解锁的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可以为用户的可穿戴手表。\n[0039] S200、当移动终端锁屏后,移动终端检测是否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n[0040] 即当移动终端锁屏后,检测周围是否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n[0041] S300、当移动终端检测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本实施例中所述一预定的距离可以设置为1米。\n[0042] S400、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操作界面。\n[0043] 本实施例中即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1米的距离内,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操作界面,其中该进入的操作界面可以是移动终端的主界面,例如对应Home键的主界面。实质上进入的操作界面还可以是解锁后进入锁屏前的操作界面,如浏览网站时屏幕超时关了,解锁后理应回到网站界面。\n[0044] 进一步地实施例而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即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一米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n[0045] 以下通过具体的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做进一步详细说明:\n[0046]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较佳应用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所示的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包括:\n[0047] S110、移动终端由待机状态开始识别符合预先设置ID身份识别信息的目标穿戴设备;\n[0048] S120、移动终端识别到目标穿戴设备后,判断目标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当是进入步骤S130,当否时进入步骤S140;\n[0049] S130、移动终端解锁成功并进入主界面,用户根据需要进行相应操作。\n[0050] S140、而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n[0051] 本具体应用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10还包括以下步骤:\n[0052] A1、移动终端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穿戴设备,若存在则进入步骤S120,若不存在则进入步骤A2;\n[0053] A2、移动终端采用高频信号搜索第二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穿戴设备,若存在则进入步骤S120,若不存在则返回步骤S110;\n[0054] 其中,本应用实施例所述步骤S120还包括以下步骤:\n[0055] B1、移动终端识别到目标穿戴设备后,判断目标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若在第一识别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130,若在第二识别范围内则进入步骤B2;\n[0056] B2、移动终端进入手动解锁界面,用户通过手动解锁后进入步骤S130。\n[0057] 进一步地,本具体应用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110之前,还包括对穿戴设备和目标移动终端进行一对一的ID身份识别信息预先设置,并将设置完成的ID身份识别信息进行储存。\n[0058] 较佳的,所述步骤A1中,所述移动终端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穿戴设备,其中,对第一识别范围的搜索时间不超过2s,确保第一识别范围内不存在目标移动设备后,停止低频信号的搜索进入下一个步骤,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耗电和提高有效配对效率。\n[0059]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穿戴设备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传感器进行ID身份识别。\n[006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主要从移动终端侧发起搜索,从而能够尽量利用移动终端的大电量优势,保证工作的可持续性,避免穿戴设备主动发起时造成电量消耗过快;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穿戴设备侧发起搜索,所述步骤S110还可以采用以下步骤:\n[0061] A1’、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进入步骤C,若不存在则进入步骤A2’;\n[0062] A2’、穿戴设备采用高频信号搜索第二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若存在则进入步骤C,若不存在则进入待机状态。\n[0063] 所述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1’中,所述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其中,对第一识别范围的搜索时间不超过2秒。\n[0064] 不难理解的是,采用穿戴设备主动发起搜索的方式,能够增加方案的机动性,使得用户在使用穿戴设备时,能智能地根据用户的动作等而去主动搜索匹配移动终端,避免移动终端盲目地发起搜索。\n[0065] 所述第一识别范围为自动解锁范围,所述第二范围为手动解锁范围。结合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智能蓝牙传感器的发射和接受有效范围,所述第一识别范围为0.2-1m,所述第二识别范围为大于1m。这样保证了有效距离内进行数据交互的畅通,从而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在有效范围内做到安全可靠,不会出现操作失败或无法实现配对的问题。\n[0066]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内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系统,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包括:\n[0067] 预先设置模块110,用于预先将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进行一对一ID身份识别对码,用于通过穿戴设备给所述目标移动终端解锁;具体如上所述。\n[0068] 检测模块120,用于当移动终端锁屏后,移动终端检测是否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具体如上所述。\n[0069] 判断模块130,用于当移动终端检测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具体如上所述。\n[0070] 自动解锁控制模块140,用于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操作界面;具体如上所述。\n[0071] 手动解锁控制模块150,用于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提示手动解锁;具体如上所述。\n[0072] 所述的现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系统,其中,所述一预定的距离范围为1米。\n[0073]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判断模块包括:\n[0074] 第一搜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移动终端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目标穿戴设备;具体如上所述。\n[0075] 第二搜索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使用低频信号在第一识别范围内未搜索到目标穿戴设备时,控制移动终端采用高频信号搜索第二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穿戴设备;具体如上所述。\n[0076] 同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穿戴设备侧发起搜索:\n[0077] 第一搜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穿戴设备首先使用低频信号搜索第一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具体如上所述。\n[0078] 第二搜索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穿戴设备使用低频信号在第一识别范围内未搜索到目标移动终端时,控制穿戴设备采用高频信号搜索第二识别范围内是否存在识别对码的目标移动终端;具体如上所述。\n[0079]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近距离自动解锁的方法及系统,由于采用了当移动终端锁屏后,移动终端检测是否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当移动终端检测有进行过ID身份识别对码的穿戴设备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当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主界面,使移动终端增加了自动解锁功能,进而解决在移动设备频繁使用中,需要反复手动解锁的问题,可以让用户在使用穿戴设备的同时,便捷地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给移动终端的日常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n[0080]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21-07-23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1.07.09
专利权人由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变更为山东德浦泰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和畅七路西86号变更为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工业园区凤仪街2033号
- 2018-04-06
- 2015-05-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M 1/725
专利申请号: 201410285438.9
申请日: 2014.06.24
- 2014-10-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03-19
|
2013-12-30
| | |
2
| |
2014-02-05
|
2013-10-18
| | |
3
| | 暂无 |
2010-06-02
| | |
4
| |
2014-03-26
|
2012-09-1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