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防负压出水嘴 |
申请号 | CN201310429491.7 | 申请日期 | 2013-09-18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922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47J31/46 | IPC分类号 | A;4;7;J;3;1;/;4;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宁波全景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环城东路555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宁波全景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宁波全景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景昱东;毛朝晖 |
代理机构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一平;方闻俊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负压出水嘴,包括具有轴向通道的壳体,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壳体还具有与出水口相通的进气口,轴向通道内设有阀壳,阀壳的后部设有能封堵进气口的密封件,阀壳由位于轴向通道的第一弹簧顶持而保持前移趋势;阀壳的外周与轴向通道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阀壳上具有进口,及出口,阀壳内设有堵塞,堵塞由位于阀壳内的第二弹簧顶持而保持封堵住所述进口趋势;且第一弹簧作用于阀壳的力小于第二弹簧作用于堵塞的力。液体通过本出水嘴后内部无残留液体,而且通气,更加卫生;当该出水嘴用于咖啡机时,又可使在煮咖啡时可以自动密封进气口,防止空气混入咖啡内影响咖啡效果。
1.一种防负压出水嘴,包括具有轴向通道(11)的壳体(1),壳体(1)上具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具有与出水口(13)相通的进气口(14),所述轴向通道(11)内设有能前后滑移并具有阀腔(31)的阀壳(3),阀壳(3)的后部设有能封堵所述进气口(14)的密封件(2),该阀壳(3)由位于轴向通道(11)的第一弹簧(4)顶持而保持前移打开所述进气口(14)趋势;阀壳(3)的外周与轴向通道(1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5)而阻断所述进水口(12)通过阀壳(3)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与出水口(13)连通,阀壳(3)上具有与进水口(12)连通的进口(32),及与出水口(13)连通的出口(33),所述阀壳(3)内设有堵塞(6),该堵塞(6)由位于阀壳内的第二弹簧(7)顶持而保持封堵住所述进口(32)趋势;且第一弹簧(4)作用于阀壳(3)的力小于第二弹簧(7)作用于堵塞(6)的力,从而保证在阀壳(3)后移至封堵进气口(14)后,所述堵塞(6)才能被进液压力顶开而打开进口(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出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3)的外周壁上成型有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挡部(34),所述第一弹簧(4)的前端支撑在所述挡部(34)上,第一弹簧(4)的后端支撑在轴向通道(11)的后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出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3)的阀腔(31)内螺纹连接有螺栓(8),所述第二弹簧(7)的后端支撑在螺栓(8)上,第二弹簧(7)的前端支撑在所述堵塞(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负压出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嵌设在阀壳的阀腔(31)的后部,所述轴向通道(11)的后内壁上具有能与所述密封件(2)接触的环状凸部(15),所述进气口(14)位于所述环状凸部(1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出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6)为钢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出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6)的头部呈与所述阀壳的进口(32)相配的圆锥状,堵塞(6)的后端面中心位置处具有向后延伸的圆柱部(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出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32)设置在阀壳(3)的前端面上,所述出口(33)有两个,各出口(33)均设置在阀壳(3)的外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出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2)设置壳体(1)的前端面上,进水口(12)周缘的壳体(1)的上端面具有向外凸起的弧形壁(16),该弧形壁(16)的内壁具有卡槽(17)。
防负压出水嘴\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水嘴,尤其涉及一种防负压出水嘴,该出水嘴适合用于咖啡机或类似的饮料萃取设备上。\n背景技术\n[0002] 咖啡机是饮料萃取装置中的一种,其结构一般包括有水罐、萃取机件、加热元件和水泵等。使用时将容置有咖啡粉末的咖啡包放置在咖啡机的萃取机件内,再将加热的水用水泵打到咖啡机内放置咖啡包的腔室内,热水流过咖啡包内的咖啡粉末,热咖啡则从咖啡机的出水通道流到杯子中。涉及饮料酿造装置或咖啡机的专利有很多,但其出液(咖啡)的机构都相同,饮料直接通过一个通道流出,当热水通过饮料包后,水压会损失,出液压力小,咖啡饮料中的油酯不细腻,且油酯层不够厚,粗泡沫较多,故从现有的这种出液机构中流出的饮料(咖啡)的口感较差。\n[0003] 针对前述现状,有一专利号为ZL201120154501.7(公告号为CN2020606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饮料酿造装置的出液机构》披露了这样一种饮料酿造装置的出液机构,包括有连通萃取空间和外界的出液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内安装有由弹簧顶持而保持将出液通道进口封堵住的趋势的堵塞。饮料要想流出出液通道必须克服弹簧的弹力,因此提高流出出液通道的饮料的压力,这种较大压力的饮料将较大粒径的气泡压缩后形成粒径在30微米到0.5纳米之间的气泡,故最终流出的饮料没有大气泡,另外这种纳米气泡可以吸附饮料中的油酯部分,使微小的油酯逐渐聚合成为较大的油酯并快速上升到水面,通过该出液机构的饮料口感更好。\n[0004] 这种带背压阀结构的咖啡机出水嘴在每次使用过程中,即每次出咖啡饮料时,其最先流出的是一股清水,不是咖啡,经技术人员分析发现,造成这一股清水实际为咖啡机在上一次使用过程中残留在出水嘴内的残留液体,残留的液体易滋生细菌,出水嘴残留液体的原因是因为出水嘴内部相对密封,当机器(如咖啡机)停止工作后,由于外界压力的存在,出水嘴内出现负压,导致一部分液体不能流出。\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会在内部残留液体的防负压出水嘴,该出水嘴会让液体全部流出,使用更加安全卫生。\n[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负压出水嘴,包括具有轴向通道的壳体,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与出水口相通的进气口,所述轴向通道内设有能前后滑移并具有阀腔的阀壳,阀壳的后部设有能封堵所述进气口的密封件,该阀壳由位于轴向通道的第一弹簧顶持而保持前移打开所述进气口趋势;阀壳的外周与轴向通道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而阻断所述进水口通过阀壳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与出水口连通,阀壳上具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口,及与出水口连通的出口,所述阀壳内设有堵塞,该堵塞由位于阀壳内的第二弹簧顶持而保持封堵住所述进口趋势;且第一弹簧作用于阀壳的力小于第二弹簧作用于堵塞的力,从而保证在阀壳后移至封堵进气口后,所述堵塞才能被进液压力顶开而打开进口。\n[0007] 阀壳的外周与轴向通道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而阻断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在阀壳外部连通,阀壳上具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口,及与出水口连通的出口,所述阀壳内设有堵塞,堵塞由位于阀壳内的第二弹簧顶持而保持封堵住所述进口趋势;且第一弹簧作用于阀壳的力小于第二弹簧作用于堵塞的力,即在阀壳后移至封堵进气口后,所述堵塞才能后移打开进口。\n[0008] 上述阀壳的外周壁上成型有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挡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支撑在所述挡部上,第一弹簧的后端支撑在轴向通道的后内壁上。挡部不但给第一弹簧提供合适的支撑位,同时,挡部间隔设置利于进气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通气,确保液体全部流出出水嘴,无残留。\n[0009] 上述阀壳的阀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第二弹簧的后端支撑在螺栓上,第二弹簧的前端支撑在所述堵塞上。螺栓的设置不但给第二弹簧提供合适的支撑位,同时,通过转动螺栓可以微调第二弹簧的压缩力度,可调节第二弹簧对堵塞施加的压力,从而更好保证先关闭进气口,后打开进口,确保出咖啡的协调性,和机构的易操作及可控性。\n[0010] 上述密封件嵌设在阀壳的阀腔的后部,所述轴向通道的后内壁上具有能与所述密封件接触的环状凸部,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环状凸部内。由于环状凸部外凸,能更好与密封件接触配合形成密封。\n[0011] 上述堵塞为钢珠。钢珠为标准件,故采用钢珠作为堵塞具有选材方便的优点。\n[0012] 上述堵塞的头部呈与所述阀壳的进口相配的圆锥状,圆锥状的头部能与进口形成良好密封,柱塞的后端面中心位置处具有向后延伸的圆柱部。该堵塞通过圆柱部插入第二弹簧内,能对第二弹簧更好地定位。\n[0013] 上述进口设置在阀壳的前端面上,所述出口有两个设置在阀壳的外周面上。这种进口和出口的布置方式比较合理。\n[0014] 上述进水口设置壳体的前端面上,进水口周缘的壳体的上端面具有向外凸起的弧形壁,该弧形壁的内壁具有卡槽。该结构便于将出水嘴通过卡扣的方式安装到咖啡机的出液通道上。\n[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液体通过壳体的进水口流入,液体逐渐增多压力逐渐增大,推动阀壳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往后移动,直到阀壳后端的密封件将进气口堵住,此时前端液体流入压力继续增加,堵塞克服第二弹簧的压力后移打开阀壳的进口,饮料经由阀壳的进口、出口后最后从出水口流出;当液体停止流入后,作用于堵塞和阀壳的液压减小,由于第一弹簧作用于阀壳的力小于第二弹簧作用于堵塞的力,堵塞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先复位关闭阀壳的进口,其后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整个阀壳往前移动,壳体的进气口打开,此时有空气进入壳体,壳体和阀壳的内部就不会产生负压现象,此时咖啡就不会有滞留,会全部流出;因此液体通过本出水嘴后内部无残留液体,而且通气,更加卫生(有残留会滋生细菌);当该出水嘴用于咖啡机时,又可使在煮咖啡时可以自动密封进气口,防止空气混入咖啡内影响咖啡效果;出水嘴内背压阀的整个活动过程,靠咖啡机本身的液压动力和弹簧弹力,无需人为操作,非常简便易行。\n附图说明\n[00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n[001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n[001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原始状态);\n[001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工作状态);\n[002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n[002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阀壳的立体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2]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n[0023] 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n[0024] 一种防负压出水嘴,包括内部具有轴向通道11的壳体1,壳体1上具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及与出水口13相通的进气口14。进水口12设置壳体1的前端面上,出水口\n13设置在壳体1的侧部,进气口14设置在壳体1的后端面上。进水口12周缘的壳体1的上端面具有向外凸起的弧形壁16,该弧形壁16的内壁具有卡槽17。\n[0025] 轴向通道11内设有能前后滑移并具有阀腔31的阀壳3,阀壳3的外周和轴向通道11的内壁之间有间隙,供液体和空气通过。阀壳3的后部设有能封堵所述进气口14的密封件2,密封件2可以为柱状的橡胶件,密封件2嵌设在阀壳的阀腔31的后部,轴向通道\n11的后内壁上具有能与密封件2接触的环状凸部15,进气口14位于环状凸部15内,在阀壳3后移至环状凸部15与密封件2抵触的状态下,密封件2将进气口14封堵住。\n[0026] 阀壳3由位于轴向通道11的第一弹簧4顶持而保持前移打开进气口14趋势,阀壳\n3的外周壁上成型有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的挡部34,第一弹簧4的前端支撑在挡部34上,第一弹簧4的后端支撑在轴向通道11的后内壁上。\n[0027] 阀壳3的外周与轴向通道1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5而阻断进水口12通过阀壳3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与出水口13连通,密封圈5就套设在阀壳3外周的环形槽35内,这样密封圈5就可随阀壳3前后滑移,阀壳3上具有与进水口12连通的进口32,及与出水口13连通的出口33,即进水口12只有通过阀壳3的进口32与出口33后才能和出水口13连通。\n[0028] 阀壳3内设有堵塞6,该堵塞6由位于阀壳内的第二弹簧7顶持而保持封堵住进口32趋势,阀壳3的阀腔31内螺纹连接有螺栓8,第二弹簧7的后端支撑在螺栓8上,第二弹簧7的前端支撑在堵塞6上。且第一弹簧4作用于阀壳3的力小于第二弹簧7作用于堵塞6的力,从而保证在阀壳3后移至封堵进气口14后,堵塞6才能被进液压力顶开而打开进口32。也就是说当一定压力的液体从进水口12流入后,先推动阀壳3克服第一弹簧4的弹力后移,而第二弹簧7仍然抵住堵塞6封堵住进口32,当阀壳3后移至环状凸部15与密封件2抵触的状态下,阀壳3不能再后移,这是继续通高压液体,随着液体的增多,压力继续增加,才迫使堵塞6克服第二弹簧7的弹力后移打开进口32。\n[0029] 本实施例中的堵塞6的头部呈与所述阀壳的进口32相配的圆锥状,柱塞6的后端面中心位置处具有向后延伸的圆柱部61。\n[0030] 本防负压出水嘴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n[0031] 如图1、2所示,防负压出水嘴以使用在咖啡机上为例,在煮咖啡时,咖啡当通过壳体1的进水口12流入,咖啡逐渐增多压力逐渐增大,推动阀壳3克服第一弹簧4的弹力往后移动,直到阀壳3后端的密封件4将进气口14堵住,此时前端咖啡流入压力继续增加,堵塞6克服第二弹簧7的压力后移打开阀壳3的进口32,咖啡经由阀壳3的进口32、出口33后最后从出水口13流出;当咖啡停止流入后,作用于堵塞6和阀壳3的液压减小,由于第一弹簧4作用于阀壳3的力小于第二弹簧7作用于堵塞6的力,堵塞6在第二弹簧7的作用下先复位关闭阀壳3的进口32,其后在第一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整个阀壳3往前移动,壳体1的进气口14打开,此时有空气进入壳体1的轴向通道11,壳体1和阀壳3的内部就不会产生负压现象,此时咖啡就不会有滞留,会全部流出;因此咖啡通过本出水嘴后内部无残留液体,而且通气,更加卫生(有残留会滋生细菌);当该出水嘴用于咖啡机时,又可使在煮咖啡时可以自动密封进气口,防止空气混入咖啡内影响咖啡效果;出水嘴内背压阀的整个活动过程,靠咖啡机本身的液压动力和弹簧弹力,无需人为操作,非常简便易行。
法律信息
- 2015-10-28
- 2014-0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47J 31/46
专利申请号: 201310429491.7
申请日: 2013.09.18
- 2014-01-0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2-07-25
|
2012-04-11
| | |
2
| |
2012-07-25
|
2012-04-11
| | |
3
| | 暂无 |
1999-02-05
| | |
4
| | 暂无 |
2008-09-25
| | |
5
| | 暂无 |
2013-01-11
| | |
6
| | 暂无 |
2013-09-1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08-29 | 2016-08-29 | | |